曹文轩简介【曹文轩简介资料】

曹文轩简介【曹文轩简介资料】
曹文轩简介【曹文轩简介资料】

曹文轩简介【曹文轩简介资料】

曹文轩,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曹文轩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曹文轩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1991年,推出小说。1997年,出版小说,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20XX年,推出小说。20XX 年12月5日,以380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XX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主榜第27位。20XX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同年8月20日,曹文轩在新西兰领取国际安徒生奖,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20XX年3月31日,20XX-20XX“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获得者。

曹文轩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龙港村,他的童年经济状况不太好,生活贫困,不过家中有一些书,后来他也经

常去父亲任校长的一所小学的小图书室读书。1974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录取,后转入中文系学习 ;毕业后他因成绩优异被留校,却悄悄回乡在家待了一年才返北大任教。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教授课程:等。

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被列入北京市跨世纪文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承担国家教委八五科研项目“小说的艺术”和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1992年10月应日本NHK电视台邀请,接受采访,做关于文学创作的发言。

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应日本东京大学邀请任教。

1999年11月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出席“中国电影”研讨会并发言。

1999年12月应日本戏曲家协会邀请,出席“电影剧本创作”研讨会并发言。

写作经历

1979年,曹文轩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和分别获得1982年、优秀作品奖。

1988年4月,他的短篇小说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1988年5月,凭借学术著作获北京大学首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同年10月,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届文学评论科研奖。

1992年12月,曹文轩凭借长篇小说获第三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并于次年2月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儿童文学作品集评奖一等奖;1993年11月,短篇小说获冰心儿童文学奖新作奖。1995年2月,短篇小说集获中国台湾1994年度十大童书奖及“好书大家读”年度短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获“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

1998年2月,中短篇小说获“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长篇小说获“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同年8月获第九届冰心文学奖大奖,次年10月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10月,凭借长篇小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二等奖;1999年6月,凭借改编电影获第八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编剧奖,同年10月,获得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奖。

20XX年5月,长篇小说再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及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小说类金奖;同年电影获得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20XX年10月,长篇小说获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佳作奖;20XX年2月,提名中国安徒生奖;同年5月,获得国际

安徒生奖提名;同年10月,长篇小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国儿童文学奖;20XX年12月,长篇小说获中国台湾20XX 年十大好书,于次年3月获“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还获了“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第七届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文学大奖。

20XX年,曹文轩登上20XX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20XX年4月4日,曹文轩摘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20XX年度“国际安徒生奖”。

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曹文轩创作特点

曹文轩在成长小说的创作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以自觉的承担意识,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扶助儿童的生命成长,写出了内在的人性、人情、尊严与理想。在曹文轩的笔下,他为主人公的成长设置了很多被围困的“异境”,却又生发出新的象征意味。曹文轩写出了人生的困苦与悲怆之情,但绝不沉溺于悲切的情绪氛围里,他让读者看到即便在生命的低谷或是“绝境”当中,生命依然有它不屈与坚韧的一面,人性依然有它灿烂光辉的美质。

曹文轩的作品意蕴丰厚,在美学上有多种追求及在表现方式上有多方位探索。放在儿童文学的语境里,他的儿童小说是写的。读曹文轩的小说,读者不会时时感到说书人的存

在。这儿也有叙述者,但不总是横亘在故事和读者之间,而是努力把读者带到现场,向读者描绘而非讲解,读者也不只是“听”而是用自己的全部感觉去感受。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即在于作者使用的是标准的书面语言,是只属于作者自己的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其内容上、美学上的特点都通过这种语言表现出来。曹文轩首先是从作品艺术表现的需要而非抽象化的儿童的接受能力来选择他作品的词汇及整个语言表现的。他的作品从词汇处就是很书面化、文人化的。曹文轩小说首先选择那些能直接诉诸人的感觉,情感色彩较强的词,还有特别的组词方法。还有就是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使词义向形象情感的方向偏转,变实用化为非实用化。曹文轩小说有许多隐喻和象征运用得尤为成功。他的作品的句子普遍较长,或者说长句子较多。具有诗化散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长句造成一种从容、舒展的感觉,较多的长句出现在同一段落、章节和文本中,自然使作品显得厚重。曹文轩小说的句子主要是陈述句,表明他的小说偏重于描绘、叙述,语调相对平稳,较多使用省略号,表明作者有意识地追求叙述的含蓄性。不仅一下子开启了一个思绪苍茫的回忆空间,而且给人一种余音袅袅、一唱三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曹文轩小说多描写性段落,减缓了叙事的速度,也使文本显得繁丰、厚重。曹文轩小说总体上属于一种典型的写实性的文本,黏着性较为明显,因而显得明白晓畅,但又不是那种

真正明白如话的通俗性文本。作者在恰当地保持黏着性的同时又拉开句子间的距离,在叙事的纵向上留出适当的想象空间,以便读者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将它们连贯起来

曹文轩《奶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奶奶 曹文轩 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 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 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 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 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 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 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 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 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亲戚了。” 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 爸爸妈妈倒也同意。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 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 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 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 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去的。” 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考生必须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请选出下列句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2分) A.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从最高处发源,立下鸿鹄(hú)之志,遇险阻,愤激奔滕;经平沙,浅唱低吟。 B.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yìn)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nán)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而应推敲细思,有价值的部分则需咀嚼消化。 D.它们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gěi)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靳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 A.在曹文轩系列“成长小说”中,来自生活的素材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相得益彰 ....。 B.书卷气来自孜孜不倦地读书,在幽幽书香日积月累 ....地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 C.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 ...田.的痕迹。 D.山中夜晚,月明风清 ....,树木姿态各异,徜徉其间,人们舍不得打破这山间的静谧。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植果树、马铃薯和莜麦,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杏树。 C.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引进专业人才,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D.昨天,许多代表在休息室里热情地同他交谈,鼓励他勇于面对眼前的困境。 4.名著阅读。(5分) (1)请你结合下面选自《二十四孝图》的文段,说说作者借“阿长”这个人物表达了怎样的主题。(3分)“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2)下列选项是与《贝多芬传》一书相关的内容,请你选出有错误的两项。(2分)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创作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当时的欧洲社会躁动不安,弥漫着腐败的风气。 B.在表现贝多芬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族的情景时,作者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塑造了贝多芬高傲、倔强的形象。 C.贝多芬一生历经磨难,失聪的痛苦,爱情的失意折磨着他的心灵。临终前,他的“儿子”韦格勒也没有陪在他身边。 D.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最杰出的音乐家,而且是因为他的音乐给苦难的人们带来了勇气和力量。 5.默写。将相关诗文用正楷字写在答题卡上面的田字格中。(7分) (1)《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意思一致。 (2)常恐秋节至,。(《乐府诗集·长歌行》) (3)王维《使至塞上》的颔联是:,。 (4)《与朱元思书》中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 二、综合性学习(6分) 6.校刊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也是全校师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新华中学拟出版校刊——《学苑》,请你

曹文轩《柿子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柿子树(有删改) 曹文轩 山本家的院子里长了一棵柿子树,已是-棵老树了,枝杈飞张开来,有几枝探出院外,横在 小道的上空。 柿子树开花后不久,便结了小小的青果。这些青果经受着阳光雨露,在你不知不觉之中长大了,我将伸出院外的枝上所结的柿子很仔细地数了一下,共二十八颗。 秋天来了,柿子在秋阳之下,一盏一盏地红红地亮起来,那横到路上的枝头上的柿子一下子 就能数清了。从夏天到现在,它们居然不少一颗,还是二十八颗。 柿子终于成熟了。它们沉甸甸地坠着,将枝头坠弯了。几乎颗颗都能摸着。我想:这些灯笼,早晚会一盏一盏地被摘掉的,最后只剩下几根铁-样的黑枝。 然而,-星期过去了,枝上依然是二十八颗柿子。 又过去了十天,枝上还是二十八颗柿子。 那天,我在枝下仰望着这些熟得亮闪闪的柿子,觉得这个世界有点不可思议。 十多年前我家也有一棵柿子树。 柿子树长得很快,只-年,就蹿得比我还高。又过了一年。这-年春天,在还带有几分寒意的 日子里,我们家的柿子树居然开出了几十朵花。在枝头上很漂亮地开放了好几天,直到它们结出了小小的青果。 还没等成熟,西头的天龙便来偷摘了四颗,我和他打了一架,他妈妈找我妈吵了一顿……后来,这棵柿子树使我们家接连几次陷入了邻里的纠纷。最后,柿子树上,只留下了三颗成熟的柿子。 我将这三颗柿分别做做了安排:-颗送给我的语文老师(我的作文好,是因为她给了我很大 的帮助),一颗送给摆渡的乔老头(我每天,总要让他摆渡上学), 一颗留着全家人分吃(从柿子挂果到今天,全家人都在为这棵柿子树操心)。 三颗柿子挂在光秃秃的枝头上,十分耀眼。 母亲说:“早点摘下吧。” “不,还是让它们在树上挂几天吧,挂在树上好看。”我说。 瘦瘦的一棵柿子树上,挂了三只在阳光下变成半透明的柿子,成了我家小院景。因为这-景,我家本很贫乏的院子,就有了一份无言的乐趣。 几只喜鹊总想来啄那三颗柿子。几个妹妹就轮流着坐在门槛上吓唬它们。 这天夜里,我被人推醒了,睁眼一看,隐约觉得是母亲。她轻声说:“院里好像有动静。”

曹文轩《青铜葵花》简介(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曹文轩《青铜葵花》简介(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青铜葵花》是当代作家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葵花的命运,她先是和她的父亲在干校生活,父亲不幸遇难后,又被另一位主人公青铜一家领养,并和青铜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这个女孩召回城市。青铜从此便常常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 葵花所在那座城市的方向。小说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 深沉。 该小说曾获《中国报纸》2005年十大好书奖,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 佳奖,江苏精品图书奖,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世界出版政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优秀儿童文学奖。 内容简介 “五七干校”时期的江南水乡农村,城市女孩葵花因为一个意外,失去了自己的爸爸,被男孩青铜家收养,成了他的妹妹。聪明的心地善良的哑巴青铜,因这个突然出现的小妹意识到 自己作为小男子汉的责任:家里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他把机会让给了葵花;为葵花能照相, 他冒风雪站街头卖芦花鞋;而懂事的葵花不扎新头绳、不照相,省下钱来买纸笔教青铜识 字。 家里没钱买油灯,青铜给葵花做了一盏萤火虫灯;灾年没有吃的.他想办法挖芦根、抓野鸭

给葵花解馋;为葵花在舞台上更夺目,他制作了能发出美丽、纯净、神秘而华贵光亮的冰项链。火灾、水灾、蝗灾,种种苦难接踵而来,然而一家人互相扶助,从容地渡过了一个又一 个的难关。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们乐观地生活着,从容应对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而在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召回到她的城市 创作背景 《青铜葵花》源于曹文轩一个朋友的故事,最初的概念是一种“城市少年——乡村少年” 的关系[7] 。书的构思时间非常长,他写起来也就是做了个笔录工作,创作仅用一个月的 时间,脱稿后就交给学生们进行校对。《青铜葵花》书名的三层意思: 1、人物名字; 2、物品:青铜做的葵花(葵花父亲的作品); 3、人物品质:坚韧不拔、乐观活泼。 青铜 一个生在乡村最贫穷家庭中的男孩,仅靠卖芦花鞋生活,因生病无钱医治而变成一个哑巴。 可想而知,青铜是个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孩子,而就是这样一个孩子面对苦难时他依然善良, 依然对生活充满向往。青铜,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努力成长,在上学时选择放弃,在葵花教

中考现代文阅读——曹文轩《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中考现代文阅读】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整面黑板的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用相机把那个画面拍下来,今天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就是一幅非常有装饰感、现代性很强的画。 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

曹文轩作品集读后感范文三篇

曹文轩作品集读后感范文三篇 曹文轩作品集读后感范文三篇 曹文轩作品集读后感范文一 着。 书中的比喻十分精妙,例如,把青铜家比作一辆破马车——虽破,走得慢,但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真是唯妙唯肖! 如果说书是精神食粮,曹文轩的作品就是精神面包,让人有无限的联想…… 曹文轩作品集读后感范文二

最先接触到曹文轩的书是《青铜葵花》,它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的一本,当初买这本书,是我们买来送给表姐家儿子的生日礼物,哪晓得这家伙,压根不喜欢看书,亏得我还费心地在书店给他挑了半天,才挑了这本适合他这个年龄阶段看的书。于是,我就拿回来看了看,24小时把这本厚将近300页的文章读完了,好久没有读小说了,它依靠情节以及优美的描写牢牢抓住了我读下去的欲望,从这一点上这本 ;作品写爱 助的感人场景。即使学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孩子的心底还是纯真的。 对比了这两本书,书店的人一再强调《草房子》获得的奖最多,可我还是比较喜欢《青铜葵花》,不过这两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很喜欢曹文轩在《草房子》一书的片尾话:“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远不衰老的,那就是美。”让

我们在彼此平静如水或波澜壮阔的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吧! 曹文轩作品集读后感范文三 小时候读曹文轩的作品《红葫芦》等时总会被其营造的优美的故事情节感动,现在学了发展心理学后再回首读《曹文轩作品集》,并尝试用所学的儿童心理知识去 煞有介事的叫着。弗洛伊德认为少年儿童在游戏时也有潜意识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湾的父亲坐牢,邻里的冷漠甚至害怕,同班同学的孤立,都给他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创伤,在儿童时期,儿童会自然表现出对社会行为的向往,对社会群体的试探去亲近,湾自内心渴望与同伴们玩耍,渴望得到邻里的关爱,他人的理解与关怀,现实的生活给他很大的落差,也在心理上形成了较大的缺憾,为了弥补现实中的缺憾,湾只能通过假想与角色扮演的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曹文轩专场【含答案】

2012中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曹文轩专场作家名片 他,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他,用纯朴的文字书写着真善美。文如其人,曹文轩的作品一如他那样本实自然,弥漫着原始的未加雕琢的自然气息的唯美,美得动人心魄,美得洗去俗人的浊气。他笔下的文字是美丽的,故事是感人的,细节是温馨的。愿美丽的世界有更多纯美的作品,愿美丽的世界更多人为真善美所感动。 曹文轩,著名儿童文学家。1954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草房子》、《红葫芦》、《蔷薇谷》等。其中《再见了,我的小星星》获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山羊不吃天堂草》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短篇小说《蓝花》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新作奖。其他作品获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等重大奖项。 链接中考 《孤独之旅》入选2009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 《草房子》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题。 美·心灵 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跟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曹文轩作品导读

曹文轩作品导读 【教学目标】 1、培养倾听的习惯,在沉思与交流中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2、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对生命的高贵诠释。 【教学流程】 一、交流方法,自主阅读: 1、阅读是心灵的灌溉和休憩,是精神的洗涤和升华,每天忙碌的生活之余,我们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宁静,是书籍的陪伴。同学们平时喜欢读书吗?都读些什么书?不过读书我们得掌握一定的方法,不能盲目地去读。作为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平时的阅读,你们一定积累了一些读书的方法。谁先来说说。有好的东西就要拿出来大家共享嘛! 2、学生各抒己见。 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不但爱读书,还很善于总结积累,把你自己的读书心得写下来,就是你自己的“凡人名言”啦。这些读书方法光纸上谈兵可不行,得落实到自己的读书活动中, 4、开篇引言(音乐)出示《芝麻开门》中的一段对话,对话导入: “阿姨,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 “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我就在书中等你。” 5、是呀,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今天,我们又和哪个作家有个美好的约定呢? 二、走近草房子 1、出示封面,简介曹文轩:1962年8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撞的房顶。 2、听读第5、6页描写草房子的片段。 3、赏析: (1)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

(2)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3)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片华贵来。 4、叩问:贵重、经久不朽、华贵的仅仅是草房子吗? 三、走近红门,认识杜小康 1、过渡描述:曹文轩在《草房子》里栩栩如生地为我们描绘了大大小小的二十几个不同人物。主要人物谁?(如秃鹤、桑桑、细马、杜小康、纸月等) 2、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杜小康?(清爽、优秀、顺风长大的杜小康。) 3、过渡:可是这蒸蒸日上的红门人家,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朗读第161-163页。 4、有一天中午放学,桑桑遇到了杜小康。他问:“杜小康,你坐在这里干什么?”“我晒太阳。”他睁开眼睛,又说“不上学真好。”不上学真的好吗? 出示片段: 这天,他终于对母亲说:“我要读书。” 母亲说:“我们家已不再是从前了。” “我们家再开商店嘛!” “钱呢?” “借嘛。” “借?能借的都借了。还欠了那么多钱呢。你没看见人家天天找上门来要债?” “我不管。我要读书!” “读不了!” “我成绩很好,我是班上第一名。”杜小康哭了。 5、分角色感情朗读,交流体会:他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对我们到底有什么用?” 四、走近桑桑 1、那坐在屋顶上的十四岁男孩就是桑桑。他喜欢这些草房子,既因为他是草房子里的学生,又因为他的家也在这草房子里。桑桑就是桑桑,桑桑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这倒不是因为桑桑是校长的儿子,而仅仅因为桑桑就是桑桑。 2、朗读第6-8页: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桑?(调皮、善良……) 3、过渡:可是,孩子不是顺着风长大的。在桑桑六年级的上学期,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4、朗读最后一章《草寮》,第249、252、253、25 5、257、260、263页的部分文字。 5、春天到了。一切都在成长,露出生机勃勃的样子。但是,桑桑却成了骨架。桑桑终于开始懵懵懂懂地想到一个他这么小年纪很少想的问题:他不久就不能够再看到太阳了!桑桑比任

曹文轩《回忆我的语文老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14分)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整面黑板的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用相机把那个画面拍下来,今天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就是一幅非常有装饰感、现代性很强的画。 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删改)16.文中曹文轩深情回忆了自己的老师,其中写语文老师的有哪几件事?(3分)

曹文轩作品简介

曹文轩作品简介 《根鸟》 当山风将根鸟吹醒时,他看到那些白色的鹰仍在空中飞翔着。他让整个身体伏在地上,将脸埋在百合花丛中,号啕大哭…… 一个少女到悬崖上采花,掉进了峡谷。她出现在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梦里。根鸟出发了,一飞冲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峡谷、小镇……一个个场景奇异而玄妙。根鸟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他决定以梦为马,度过他的成长阶段。恍惚、迷乱、摇摆、清醒、执著、一往无前,他在痛苦中品尝着快乐。 这是一部迷人的、梦幻般的小说,它让人在梦幻中游走,在真实中体验人性。 《细米》 本书曾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荣誉奖。 少年细米生来就是一个爱脸红的男孩儿,他与表妹红藕两小无猜,一同长大,日子如清水一般自然流淌。然而,有那么一天,大河上飘来一叶巨大的白帆,自帆下飘来了一群仿佛来自天国的女孩儿。这些从苏州城里来这里插队的女知青,给平静的乡村带来了一股新鲜而迷人的气息,而其中的梅纹姑娘以她纯净而温柔的情感与精神力量,使细米这个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步入新的成长历程。 小说深谙人情与人性的微妙,写就了一段可以与日月同在的情感故事,以优雅的笔调完成了一个少年的心灵雕塑。安宁的村落、寂静的麦田、旋转的风车、河里的小船、各色的鸽子、雪白的芦花、袅袅的炊烟,与四季优美的乡村风景一道,参加了这个东方少年的成长加冕礼。 《野风车》 一片旷野,没有树林,没有村庄,没有行人,只有这么一架孤独傲慢的风车。 这架风车的主人是二疤眼子和他的父亲。 本书收录中短篇小说15篇,是作者从多年创作的百余篇中短篇小说中精选出来的。 它们都是受到广泛赞誉的名篇佳作: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来自苏州城的女孩之间清纯无邪却又有点微妙的情感、一个渴望幸福的男孩以为自己剥夺了别人的幸福而陷入无边的内疚、几个孩子刚走进一座木屋时雪崩发生了……作品清新纯美,格调高雅,故事精致而富有智慧,对少男少女的心灵挖掘细致而深入。 本书收录的作品曾分别获得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海峡两岸少年小说征文优等奖、台湾《中国时报》1994年度十大读物奖、台湾“好书大家读”短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北京市优秀文学作品奖等奖项,其中《蓝花》、《甜橙树》更是赢得广泛赞誉的名篇佳作。

曹文轩简介【曹文轩简介资料】

曹文轩简介【曹文轩简介资料】 曹文轩,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曹文轩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曹文轩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1991年,推出小说。1997年,出版小说,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20XX年,推出小说。20XX 年12月5日,以380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XX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主榜第27位。20XX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同年8月20日,曹文轩在新西兰领取国际安徒生奖,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20XX年3月31日,20XX-20XX“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获得者。 曹文轩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龙港村,他的童年经济状况不太好,生活贫困,不过家中有一些书,后来他也经

常去父亲任校长的一所小学的小图书室读书。1974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录取,后转入中文系学习 ;毕业后他因成绩优异被留校,却悄悄回乡在家待了一年才返北大任教。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教授课程:等。 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被列入北京市跨世纪文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承担国家教委八五科研项目“小说的艺术”和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1992年10月应日本NHK电视台邀请,接受采访,做关于文学创作的发言。 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应日本东京大学邀请任教。 1999年11月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出席“中国电影”研讨会并发言。 1999年12月应日本戏曲家协会邀请,出席“电影剧本创作”研讨会并发言。 写作经历 1979年,曹文轩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和分别获得1982年、优秀作品奖。

阅读经经典滋养人生—走近曹文轩课外阅读展示课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阅读经典滋养人生——走近曹文轩》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小学语文 3,课时:1个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开展约一个月的曹文轩作品阅读活动 二、教学课题: 阅读经典滋养人生——走近曹文轩 三、教材分析 本次课外阅读活动选择的是曹文轩的作品,他的作品以庄重忧郁的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充满智慧的叙述方式,呈现给了我们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永恒的文学情感与美学价值,它所感动的不仅是儿童,还有成年人。 教材内容分析: 曹文轩在他的成长小说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作品中往往表现出惊人的美学力量,还蕴含着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阅读他的作品对于孩子的美育和德育都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与审美能力,曹文轩作品中的主人公命运常带有一种苦难和沉重,这正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曹文轩的生平、思想及作品等。 2、回顾阅读过程中运用的读书方法,体会各种读书方法的妙处。 3、结合具体作品感受写作特点与人文魅力,以各种形式分享、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4、聆听家长感言,畅谈自我感受,激起继续阅读优秀作品的愿望。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作品感受写作特点与人文魅力,以各种形式分享、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作品感受写作特点与人文魅力; 学生总结阅读促使自己习作进步的经验。 教学准备: 师生开展约一个月的曹文轩作品阅读活动,多媒休课件,学生自制阅读成果展示作品 四、教学方法 交流讨论法、收获演示法、情感陶冶法、作品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读后感_读后感

《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读后感 油麻地,多么响亮而又神圣的称号。多少动人的故事在油麻地发生,多少感人的家庭在油麻地扎根。不仅仅是油麻地,在一些寻常的小巷、农村或是学校里,却也出现了一个个不寻常的家庭,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 每当我拿起小说,就能够阅读到书中的人物痛苦的成长和他们纯真的梦想,还有与困难和命运永不屈服的斗争,这一种复杂的情感是我们从小在城市中成长的孩子无法真切感受到的,就好比曹文轩老师的感想:“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青铜与葵花在成长中互相承担着各自的使命与责任,用质朴的生活展现了最纯美的复杂感情和最震撼的成长过程;黑豆儿与小提琴家以一面之缘结识,也以不同的事件最后结成了不解之缘;在破旧小巷里“我”费尽心思把自己的四个弟弟妹妹从落魄的生活里带领到光明的未来里;桑桑总是无忧无虑,却也有时那么多愁善感…… 曹文轩老师的文字引人入胜,总是能用最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并将人物的形象变得极其深刻和生动,就像初春的阳光一般,用光明照亮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也用文字把他们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曹文轩老师的作品也常常让我们思考着。 我常常想着,在这些极其寻常的地方,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也许

是那一大片的芦苇荡,也许是那一个个三月的纸灯笼,也许是那极其简朴的学校,也许……就是那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几乎每一篇有关油麻地的小说中都有那么一片芦苇,而几乎每一篇小说里都有一片心灵的归宿。芦苇的尽头,是葵花灿烂的笑容;大海的尽头,是一辈子辛勤劳作的爷爷的身躯;阳台的尽头,是黑豆儿听着小提琴家悠扬的琴声;马戏团舞台的尽头,是秋牵着雪白的小狗淡淡地笑着;三角地的尽头,是弹着琴的大哥、三个认真倾听的弟弟和一个小妹…… 文字的尽头,是曹文轩老师和笔下的孩子们永不褪色的心灵。

曹文轩 青铜葵花

曹文轩青铜葵花(节选)阅读答案 曹文轩 七岁女孩葵花走向大河边时,雨季已经结束,多日不见的阳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泻于天空。一直低垂而阴沉的天空,忽然飘飘然扶摇直上,变得高远而明亮。 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 葵花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潮湿了。她的头发本来就不浓密,潮湿后,薄薄地粘在头皮上,人显得更清瘦,而那张有点儿苍白的小脸,却因为潮湿,倒显得比往日要有生气。 一路的草,叶叶挂着水珠。她的裤管很快就被打湿了。路很泥泞,她的鞋几次被粘住后,索性脱下,一手抓了一只,光着脚丫子,走在凉丝丝的烂泥里。 经过一棵枫树下,正有一阵轻风吹过,摇落许多水珠,有几颗落进她的脖子里,她一激灵,不禁缩起脖子,然后仰起面孔,朝头上的枝叶望去,只见那叶子,一片片皆被连日的雨水洗得一尘不染,油亮亮的,让人心里很喜欢。 不远处的大河,正用流水声吸引着她。 她离开那棵枫树,向河边跑去。 她几乎天天要跑到大河边,因为河那边有一个村庄。那个村庄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大麦地。 大河这边,就葵花一个孩子。 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 大河这边,原是一望无际的芦苇,现在也还是一望无际的芦苇。 那年的春天,一群白鹭受了惊动,从安静了无数个世纪的芦苇丛中呼啦啦飞起,然后在芦荡的上空盘旋,直盘旋到大麦地的上空,嘎嘎鸣叫,仿佛在告诉大麦地人什么。它们没有再从它们飞起的地方落下去,因为那里有人——许多人。 许多陌生人,他们一个个看上去,与大麦地人有明显的区别。 他们是城里人。他们要在这里盖房子、开荒种地、挖塘养鱼。 他们唱着歌,唱着城里人唱的歌,用城里的唱法唱。歌声嘹亮,唱得大麦地人一个个竖起耳朵来听。 几个月过去,七八排青砖红瓦的房子,鲜鲜亮亮地出现在了芦荡里。 不久竖起一根高高的旗杆,那天早晨,一面红旗升上天空,犹如一团火,静静地燃烧在芦荡的上空。 这些人与大麦地人似乎有联系,似乎又没有联系,像另外一个品种的鸟群,不知从什么地方落脚到这里。他们用陌生而好奇的目光看大麦地人,大麦地人也用陌生而好奇的目光看他们。 他们有自己的活动范围,有自己的话,有自己的活,干什么都有自己的一套。白天干活,夜晚开会。都到深夜了,大麦地人还能远远地看到这里依然亮着灯光。四周一片黑暗,这些灯光星星点点,像江上、海上的渔火,很神秘。 【快乐演练】 1、选文开头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渲染环境? 2、葵花几乎天天要跑到大河边的原因是什么? 3、说说“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个句子的含义。 4、作者为什么说“这些人与大麦地人似乎有联系,似乎又没有联系”? 【参考答案】 1、这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日清晨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出葵花孤独的心情。 2、葵花几乎天天要跑到大河边的原因是为了解除孤独,寻找快乐。 3、这个句子生动地表现了葵花内心的孤寂。 4、“似乎有联系”是因为这些人在大麦地生活,都是大麦地的主人;“似乎又没有联系”是因为这些人和大麦地的人没有深层的交流和沟通。

曹文轩的作品读后感

曹文轩的作品读后感 ——根鸟读后感 寒假里,读完了曹文轩的小说<根鸟>,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钦佩根鸟的勇敢、善良,同时也感受到了根鸟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这本书教会了我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哪怕希望渺茫,哪怕路上荆棘丛生,也要一如既往的奋进向前。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男孩根鸟在第一次独自打猎时看见了一只白色的鹰,这只鹰的脚上绑着一张纸条,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女紫烟写的,她在悬崖上采花,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峡谷,一个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从此,根鸟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那个大峡谷,一定要救出那个叫紫烟的女孩。 可这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呀!这一路上,无论大家怎样质疑和嘲笑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根鸟总是坚持不懈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那个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他哭了,这是艰辛后甜蜜的泪水,这是坚持后成功的泪水,这更是寂寞后幸福的泪水呀! 读完这部书,让我知道了人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会遇见各种困难、挫折、迷惑,以及克服这些后的喜悦、欢乐。我想,这和我们学习是一样的,不管理想有多远,只要我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而通往成功的秘诀也就是奋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曹文轩作品读后感 近期我读了一本叫《草房子》的书,那是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的一本最有名的儿童小说。 这是一本内容十分丰富的书,讲述的是小男孩桑桑在小乡村里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生活的故事。这本书主要写了秃-鹰、小白船这几个人物。秃-鹰是一个秃头的乐天派,小白船是一个和他形影不离的小女孩,也是最了解他的小女孩。这本书就是写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围绕他们发生的一些故事。 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写了小白船如何与作者笔下的小男孩认识,秃-鹰如何走出秃头的烦恼。也写了桑桑如何与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玩乐的故事。最后桑桑走了,永远地离开了那个小乡村,这真是一本美丽的好书,让我有收获了很多。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要珍惜友谊和亲情,如果不珍惜,失去时就晚了,我们现在的童年就十分美好,我们要珍惜。 可是我们有的同学平时常常说起自己怎么怎么不幸福,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可以不听父母的唠叨,可以一个人生活自由自在,可是真的如此吗? 长大了有什么好?可以不听父母的唠叨?可是父母为了你付出了很多,为了你他们这些年流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一个人生活?还自由自在?你想过没有,没有了父母的帮助,小小和我们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下去,现在很多的同学生活上根本就不会自理,很多同学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连一双小小的袜子都没洗过,离开父母一个人生活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还是好好珍惜这美好的童年,珍惜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吧! 就在前几天,我看完了曹文轩写的《青铜葵花》。看完这本书,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因为,这本书令我非常感动,书中讲述了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小村庄——大麦场里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叫做青铜,女主人公叫做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好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葵花十二岁那年,命运又将她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故事中,青铜葵花们遭遇了水灾、火灾、蝗灾的痛苦,但是他们总是坚持着,齐心协力,等待着渡过难关。

2019-曹文轩《前方》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曹文轩《前方》阅读练习及答案 前方(曹文轩) 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 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 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 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 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 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 唤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 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 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和满足按捺不住的虚 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一 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 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影。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 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 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 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非延续性文本阅读 人教部编版 (含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阅读“中国诗词”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有关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该节目进行了数据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2: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1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2,下列诗句不属于“写境”的一项是()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二、阅读“网络语言”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类似“脑残”“矮穷矬”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2: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材料3: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1可知,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是因为对新词有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亲”“点赞”这两个新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亲”“点赞”这两个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拟写一条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走遍天下书为友”系列阅读活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本学期学校举行了“走遍天下书为友”系列阅读活动。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书的类型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比如《科学家故事100个》属于人物传记,《草房子》属于长篇小说。 请给这两本书,选择合适的阅读小贴士。(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A.阅读小贴士:反复品读精彩的语段,想象书中描述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B.阅读小贴士:标注作者描述的事例,圈画作者评论的语言,思考对我们的启示。 1.阅读《科学家故事100个》的方法可以是() 2.阅读《草房子》的方法可以是() 材料2:在“走遍天下书为友”系列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在班级读书汇报会里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 请给下列读后感的标题选择正确的书名。 A.《科学家故事100个》 B.《狼王梦》 C.《汤姆·索亚历险记》 D.《鲁滨孙漂流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