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基本常识

篆刻的基本常识
篆刻的基本常识

篆刻的基本常识

印章的内容很广,特征也因不同的印材而异,刻法也有种种术语,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收藏和鉴赏都有很大用处。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常识。

1.阴(白)文印、阳(朱)文印、阴阳间文印。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四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因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封泥上呈现的阴文,在印章上却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的,在印章上却是阴文。因此,为了避免误会,就把阴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有的印章中杂有白文朱文,就称“朱白间文印”。一般说来,古印中多为白大印,字体幽雅有古意,笔势壮健,转折处宜一气呵成。白文印字体一般肥而不失之于臃肿,瘦而不失之于枯槁,得心应手,妙在自然,最忌矫揉造作。朱文印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字体清雅,笔锋尽露,但笔迹不能粗、粗则显俗气。

2.铸印、凿印。金属印章,不论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这就称为“铸印”。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起铸成的。非金属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铸,只能用刀凿刻。也有金属印章先铸成形,然后凿刻印文的,一般称这种印为“凿印”。凿印有工整和粗劣之分,有官印因急于封拜,不待范铸而匆匆凿成应用、因而被称为“急就章”。

3.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一面刻字,另一面刻姓名,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职位称号,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语、图像等,凡两面都刻有印文的则称为两面印。多面印即类推。两面印、多面印一般不能有印钮,只在中间凿一小孔以便穿带,所以又称“穿带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印章套在一起以便携带的称为“子母印”或“套印”。

4.名印、字印、名字合印、总印。古人认为印章是作为信用的象征,故把名印作为正印,字印作为闲印杂用。名印就是只刻姓名,一般只在名下加“印”、“印信”、“印章”、“之印”。“私印”等字样,而“氏”字与其他的闲字杂字都不用,用之则表示不敬。字印亦称表字印。汉晋时代的字印必连姓,后代或连或不连。字印一般只加“印”字或姓字,如“赵氏子昂”。姓名、字并刻为一印的称为“名字合印”。也有将籍贯、姓、名、字、号、官职等并刻一印的称为“总印”。

5.回文印、横读印、交错文印。回文即用来处理两个字的名印和字印,即可以防误读,又可使名的二字连为一体。其方法是把“印”字放在姓下,且在右,名的二字都在左,回环读之,则为“姓某某印”,而不读为“姓印某某”。如“王从之印”四字,若通常刻法,不用回文,易误为姓王名从,看不出为姓王名从之。横读印、交错文印极少见,一般只用来刻官衔和地名。如“司空之玺”,“司空”二字刻在上,“之玺”二字刻在下,这就叫做横读印。交错文印就是以对角顺序而读。

四个字的,第一个字在右上,第二个字在左下,第三个字在左上,第四个字在右下。如‘“宜阳津印”,“阳”字在“津”字下,“律”字在“宜”字左,但容易误读成“宜津阳印”或“宜印津阳”。

6.书柬印、鉴藏印。书柬印在古代比较流行。秦汉至南北朝时采用泥封,泥封后钤有印章,但一般只用名印。至后来则用“某人言事”、“某人启事”、“某人白事”、“某人顿首”、“某人敬缄”等印刻,这些都是书柬印。鉴藏印是收藏书画的印记,始于唐代。唐太宗有“贞观”二字连珠印,唐玄宗有“工元”二字长方印。这两颗印虽未标明鉴藏字样,但却是鉴定性质的,是最早的鉴藏印。宋代以后鉴藏印的内容丰富起来,而且篆刻和用料都十分精美,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为收藏家所青睬。其次,通过鉴藏家的鉴藏印还可考订古代珍贵书画的流传情况。其文有“某人家藏”、“某人珍赏”、“某郡某斋(堂、馆、阁)图书记”等。不少印谱中也收了鉴藏印。

7.玉印。印材中以玉最为珍贵。其质地坚洁润密,不磨不磷,可毁损折断而不可破坏其纹理。因此古人多喜佩带玉印,其意一取君子佩玉,一取玉之坚贞。玉以越古越贵,一些商贾为欺市获利,常把新玉放人油锅中炸脍,使之成古色。

8.金属印。指用金、银、铜、铅、铁诸金属刻成的印章。金银质地太软,不易上刀,笔锋更难显现,因此一般的铸印时都掺以铜,不但易于成形,也易于镌刻。通常所说的金银印大都是涂金涂银的,纯金纯银的比较少见。官印中金银是用来区分等级的,私印中用金银的不多见。由于金银印刻则腻刀,字迹柔而无锋,从收藏与鉴赏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大的价值。铜印字迹壮健,带有回珠。方法上有凿有刻,亦有徐金上银的。铅印、铁印,古代除巨印用之外,一般不多见。明朝时,御史大夫用铁印,取其刚直无私之意,但铁容易生锈腐蚀,故流传的绝少。

9.象牙印、犀骨印。牙印,汉时有官印,宋以后多作私印,以象牙为材料,其质柔软韧腻,难中刀法。刻朱文则尚可见笔锋,白文则无神气。因此,篆刻家和收藏家对牙印都不太珍爱。象牙忌鼠味民便,一遇鼠尿则立即现出黑斑,直至底部,而且永远除不掉。又畏热气汗水,即使有牙印也不常佩带。犀角印,惟汉二千石至四百石官以黑犀角为印,别的很少用,其质地又粗又软,时间一久,则会变形。其他有以牛羊等的腔骨角为印的,这在民间较为流传,官印和富家极少用,有关的记载也尚未发现,故始于何时还说不清。”

10.水晶印、玛瑙等印。水晶质地硬而脆,不易刻,稍用力则断,刻成的文字滑而不涵。玛瑙的质地比五更硬,是诸印材中最难镌刻的一种材料,刻成之文又显得锋芒尽露,缺乏温雅之气。瓷印唐始有,宋渐广,硬而不易刻。珊瑚易裂,翡翠易断且硬。总之,水晶等印,雕刻不易,作印章实为事倍功半,收藏家与鉴赏家也只把它们作一种点缀品来把玩。

11.竹木印。木印一般用的是黄杨木,此木容易上刀又不疏松。梅根、竹根、瓜蒂、果核等也可用来刻印。竹根直选择坚细无裂纹的,如果两节间距适宜,根节又呈规则性分布,则非常美观,足供珍玩。核则以广东的榄核为贵(榄比橄榄大,不可食),质地坚韧,其他大都软,只可削刻,难尽篆刻之美。竹木印可雕成各种形状,集工艺品与印章为一身,因而也是收藏家与鉴赏家所网罗的一个范围。

12.印钮、印绶。印背上高高隆起的,打有眼孔用来穿带部分就叫做印钮(纽)。早期印章钮形质朴,只在背面雕刻成凸起的形状,横穿一孔即可,后人称之为“鼻钮”。随着印章和雕刻技术的发展,印钮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美,种类也越来越多,大都是禽兽虫鱼等动物,如龙钮、虎钮、螭钮、龟钮、辟邪钮,又有曲钮、直钮、泉(古铜钱)钮、瓦钮、桥钮、斗钮、坛钮等。有的印章无钮,就在印章的四周刻以山水人物,称为“薄意”——薄刻而有画意。印绶就是指印钮上穿的带子,古代多用绵帛为之。秦汉以后,官印印绶的颜色差别都有一定的等级区别,不可僭越。

总之,印章的收藏与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印材品种、形状特征和文字篆刻。印材品种已有详述。形状特征主要包括印面和印钮,而篆刻文字在形式上则有古文、大篆(籀)、小篆、八体书、六体书的区别。从神韵上则又要看印中每字的篆刻是否连贯(篆法),布局是否合理、美观、新颖(章法),每一笔划是否丰神流动,或庄重典雅或滞

涩等(笔法)、用刀是否力度合宜,充分体现笔锋和书法神韵。以及镂刻深浅是否合宜(刀法),这四法又要涉及到专门的篆刻学方面的知识了。

篆刻入门

篆刻入门(旨在推荐必读书目) 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直溯文字渊源,旁通书、画之理,与其姊妹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兼涉镌刻技艺,内含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到外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关于“篆刻”的含义、“篆刻”与“印章”的关系,以及古代的玺印制度首都师范大学赵宏教授的《篆刻教程》有生动、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枝蔓。 “印宗秦汉”几乎是所以篆刻学习者的座右铭,可见秦汉印是篆刻史上的一座丰碑!传世的“作品”也不少,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们主动地去创造篆刻之美,是在宋元以后,文人篆刻,才渐渐拉开帷幕。在此之前,“篆”与“刻”通常是由文人和工匠合作进行的,到宋元以后,篆刻的材质也由原来的铜、玉等转变为石料等,文人才有能力自篆自刻。这种由“被动”到“主动”变化,使得篆刻的艺术性、可视性得到提升。以致到了明清,提出的“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朱简语)的刀法观念,强调“印从书出”,这是篆刻艺术的一大突破!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名家,譬如:明中期的文彭、何震等;清初的程邃、林皋等;清中期的西泠前四家(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后四家(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皖派”代表邓石如、巴慰祖;清晚期的有邓的弟子吴让之、融合皖浙两派的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都是各具特色的大师级人物!有关篆刻流派以及篆刻的发展史,请详细阅读沙孟海的《印学史》这是一本篆刻史上的经典之作。 学习篆刻的第一步是学习篆书,学习篆书的第一步是识篆,《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就是我们识篆不可或缺的一本工具书。在古文人中,文字学属于“小学”,是基础的基础,所以如民国的大学问家章太炎、罗振玉、王国维等,都熟记《说文解字》,对于学习篆刻和篆书者而言,这也是必修课。 篆书由秦篆(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入手还是清代篆书(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入手说法不一,从客观讲,清代篆书较易入手,比较适合出学,走这个路子的人也比较多;而秦篆对线条力度的要求极高,不允许一丝偏差,容易使初学者失去信心和兴趣,故我们不支持由此入手,但日后不能不学。 篆刻与篆书的学习是分不开的,那些急功近利不学书法而直奔篆刻的人是不会有多大成就的。 篆刻以刀法至上,而刀法种类繁多,我们主要使用冲刀法和切刀法,这些内容在西泠印社社员、西泠印社版副总编辑李早先生的《怎样学篆刻》一书中有详细介绍,该书图文并茂,清晰直观,可以帮助初学者解决许许多多的问题! 要想提升自己对篆刻章法的认知和理解,可参考西泠印社社员谷松章先生的《篆刻章法百讲》,内有大量篆刻经典作品,系统化、调理化地给篆刻章法处理技巧分了类别。 在平常,我们还需大量观摩印谱,从前人那里汲取营养,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充满乐趣和享受的。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2014新版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简介:《书法与篆刻》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其中包括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篆刻的基础理论,作品欣赏以及工具运用等。使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直观的了解。能够把握书法与篆刻的艺术特征与文化特征,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技能与基础临摹训练。 2、课程编号:452033 3、英文名称:Calligraphy and seal carving 4、开课学期:第3学期 5、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其中讲授10学时、技能训练22学时, 6、课程性质:必修课 7、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及楷书的基本笔法、结字特点与章法特征等书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自行完成篆刻艺术的印稿设计并进行简单的篆刻作品创作;本课程针对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努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基础教育中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达到师范生“三笔字”中毛笔字训练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书法与篆刻 2 书法篆刻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书法篆刻的基本概念,理解书法篆刻艺术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质。 【阅读参考资料】(提供帮助学生理解、拓展知识的学习参考材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二)第二章、基础技法(4学时) 【教学内容】 1文房用具 2执笔方法与姿势 3用笔 4临摹的方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技法,包括文房四宝、用笔与临摹的基本常识。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三)第三章、篆书与篆刻(4学时) 【教学内容】 1篆书概论2篆书的流派与书家3篆书的临习4篆刻工具的使用5篆刻基础常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篆书书体的基本常识,包括字体的发展和书体的演变,并掌握篆刻的临习方法及基本常识。 【阅读参考资料】 1、《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2、《明清篆刻》系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6月 (四)第四章、隶书(4学时) 【教学内容】1隶书概论2隶书的风格与流派3隶书经典作品举要4楷书勤礼碑临习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隶书书体的风格特点并了解临习方法,熟悉隶书经典作品,了解《勤礼碑》的用笔特点,掌握基本笔画的笔法特征。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篆刻教学设计

“印章的篆刻”教学设计 掌握镌刻印章的基本技能 教学分析 《印章的篆刻》,是江苏省教材《工艺制作》课本中的内容。教材不仅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同样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所必须的知识和信息,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提供了线索。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结构呈现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活动篇,另一部分为与活动篇相对应的信息篇。活动篇主要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组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反映了学生在观察、体悟、设计、操作、评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体现终端结果在动作过程中的一般性认知规律。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的实际和他们的学习基础,以及他们的整体观察能力不强,需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我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印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学会研究、交流、展示、评价等自主学习方式; 3.掌握磨平印面、转印、镌刻、铃印等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镌刻过程中的刀法 教学方法 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 2.过程与方法结合; 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教学手段 板书、板图、教材图例分析,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学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活动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附:印章篆刻操作室管理制度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 叙: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问:同学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印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成绩报告单、发票、书画…… 问:有谁知道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

篆刻的基本技法

篆刻的基本技法 篆刻,是一种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集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学习篆刻,首先要准备刻刀、印泥(书画专用印泥)、印床、毛笔、墨、拓包、拷贝纸、砂纸、牙刷、镜子、剪刀、胶水、宣纸。 选材 适宜学刻用的常规石印材有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初学者可以用青田石来练习。 画中画 学习篆刻的基本步骤是:磨章料、写引稿、镌刻、刻边款、拓边款、钤盖(需要注意的是刻边款、拓边款要依据印章的风格来定,不是每方印章都需要的) 篆刻章法 章法主要是指如何设计和布置印文,一字印,主要是把笔画均匀分开,二字印分左右式和上下式,左右式要以右向左进行,笔画均匀、平整,上下式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对印面文字笔划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

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要彼此统一。三字印分为右一左二式、右二左一式、右至左三字排列式。布局的时候,可根据印面的大小,改变字体的形状,使空间显得相对协调。四字印分为:顺序式,由右向左和由上到下。右一左三式、右三左一式、右一中二左一式。右一左三式和右三左一式布局,都需要拉长一个字,另外三个字响应缩小,右一中二左一式需要拉长两边的字,中间的字要缩小。要做到均匀,恰当、得体。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划繁者不觉其繁,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 写印稿 写印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书法好的可根据印面的大小,直接在印面上写或写到拷贝纸上,书法不好的,可把拷贝纸直接放在要描的字上,进行描摹。以“印”字为例,描的时候要用铅笔,依着印字的轮廓边缘描下来(注意:小的细节千万不能漏掉)。然后,依着“印”字的轮廓涂上墨,注意一定不要超过轮廓线。按顺序把“印”字涂抹好。然后要把印稿的上的字,上在石面上,上石的方法有两种: 1、水印法,方法是:首先准备一张透明的拷贝纸,然

篆刻基本刀法

篆刻基本刀法(图文) 刀法犹如书法的笔法,是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之一。印章的篆法、章法、线条,最后均要通过刀法去完成。不熟悉刀法是刻不出精美成功的作品来的。刀法由执刀法、运刀法和基本刻法三部分组成。(一)执刀法执刀如同执笔。在篆刻家手中,刀有“铁笔”之称。正确的执刀方法,能冲切任意,轻便灵活,游刃有余。常见的执刀方法有两种,即:三指法,也称指捏式;拳握法,也叫整握式。1.三指法三指法是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执住刀杆,成三指鼎立之势,无名指、小指辅贴于中指,中指端离刀刃约1厘米左右,刀杆与印面约成30°夹角,似执钢笔式。执钢笔,三指法已足能书写。执刀,由于石质有一定硬度,为防失控,中指端须顶住石章顶侧,以控制运刀速度,无名指、小指紧贴中指,做到五 指齐力,由右向左推进(见图6—4)。 2.拳握法拳握法虎口朝上,整把握住刀杆,刀杆略向前侧(向身外),与印面成60°左右夹角(见图6—5)。掌、腕、指、臂同时发力,向身内犁进。拳握法由于整把握刀,用臂、腕带动手,力强势足,运刀长驱直入,长冲短切均可。 两种执刀法各有优点和不足。三指法灵活轻便,运刀变化丰富,然而刻较大的印章力量不足。拳握法力强势足,刻大印、巨印,线条雄强浑厚,但灵活性较差,不易表现细微变化。其他还有正刀法、五指斜执法等执刀方法。正刀法刀杆与印面垂直,古人有“执刀如执笔”的比喻,故此法与执毛笔相同。运刀时虽然用腕带动指,但指力毕竟有限,所刻线条软弱,运刀也不够灵活。五指斜执法其实是三指法的变化执法,用于冲刀。此法执刀比三指法平些,五指辅刀杆疾冲,所刻线条迅猛酣畅,具霸悍之气。

(二)运刀法 运刀法是刀刃在印面上的切割运动之法。古人在印论中所述名目繁多,十分混乱,有的甚至故弄玄虚,使初学者读后不知所云。其实运刀的基本方法主要的只有两种,即冲刀法和切刀法。 1.冲刀法冲刀法是沿着笔画向前推进的犁割方法。三指法和拳握法均能使用。三指法,左手执石,右手五指齐力,以刀的一角入石,以腕发力,刀杆横于胸前,与印面成30°夹角,无名指顶住印石上侧端,用力从右至左推进,犁出一条“V”形沟(见图6—6)。拳握法,刀杆竖斜于印面,左手执石,右手紧握刀杆,以刀的外侧角入石,由外向里犁进(见图6—7)。 冲刀法除 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三指竖冲法。执刀方法与三指法相同,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执石,掌竖于胸前,拇指翘起,顶住刀杆后下侧,两手配合一起发力,由内向外推进。左右两手的分工为:左手除执石外,拇指顶住刀杆负责向前推进,也起杠杆的支点作用;右手只需执稳刻刀,掌握运行方向、刀杆斜度和刻入深浅(见图6—8)。这种竖向冲刀法,优点是两手合力,运刀轻松自如,刻

中小学生书法基础知识

中小学生书法基础知识 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学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人的素质修养,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书法艺术必须从小学生 抓起,要让学生学好书 法,首先必须培养学生 良好的书法兴趣。俗话 说:?书,如也;如其学, 如其才,如其智;总之 曰:如其人而以?。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

美术基础知识大全(附经典试题)

美术基础知识 1.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等 2.写生过程:大体阶段,深入阶段,调整阶段 3.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4.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5.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6.构图:1艺术形象在空间位置的确定。2空间大小的确定。3自身各部分之间、主体形象与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4与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5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力感。6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和产生的美感 7.美术的主要种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等 8.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9.中国画简称国画,一般指毛笔在宣纸或绢、帛上,用中国画颜料所画的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等,手法上主要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题材上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蕉墨法。笔法:勾、皴、点、染。特点: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4,散点透视。 10.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六彩:黑、白、浓、淡、干、湿 11.水墨画:用笔注意轻、重、缓、急的变化。淡墨点、浓墨点交互使用,使墨“活”起来。 12.破墨法:是指先画好一种墨色,再用另一种不同的墨色覆盖、渗化。13.竹子的画法:先画竹干、竹节、再画竹枝和竹叶。竹叶的画法:以中锋为主,落笔稳、提笔快。 14.版画:以“版”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版画的种类:凸版、凹版、平版、孔版、独幅版、玻璃版、拓片。版画术语:刀味、木味、刀法、阳刻、阴刻、主版、拓印。对中国传统版画的认识:传统版画在中国有著悠久的历史;根据史料,古代版画可追溯到西汉,到了明代中期,民间木版画有了空前的发展。30年代初期,中国新兴版画兴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成就卓越的版画家。一九四九年以後,新兴版画迅速发展,专业版画家和业余版画作者遍布全国各阶层。这时期创作的版画除了木刻之外,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也取得新的发展;近年来又发展出儿童版画、农民版画、版画藏书票等,获得各界好评。简述木刻的基本步骤?1绘制画稿2刻出主

篆刻基础知识

篆刻的基础知识 一、篆刻的起源: 篆刻,也叫刻印章,又名治印,因自古以来治印多用篆字,故称之为“篆刻”。 中国的篆刻与书法、绘画、雕刻一样,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篆刻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代,便盛行刻字艺术。至周代,以青铜为主的印章“周玺”大为兴起。周玺大、小各种形状都有,一般分为白文(阴文)、朱文(阳文)两种。韵味苍厚、结构严谨,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强朴实的性格。 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字体完美、秀丽、笔势挺拔,结构舒适奇特,耐人寻味,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汉代印章达到了空前的灿烂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为“缪篆”。汉印的印形、钮式等十分精美,而文字处理、章法变化等形成的艺术也一直被后代篆刻家们奉为典范。西泠八家之一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十六世纪以后,金石学盛行,有些书画家以花乳石代替坚涩难刻的硬质印石,大大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也涌现出了大批的著名金石家。 近代,中国篆刻艺术得到了发扬,名家林立,风格更加多种多样。 二、印章的用途: 印章的出现和使用大致始于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奴隶制社会急剧衰落,封建时代开始萌芽,社会处在动荡和复杂的勮时期。显示身份、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俗话说:“口说无凭”,印章即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物件,用以证明政治身份和行使、授与的权力(权力的象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印章不仅是国家权力机构必备的评证,也是整个社会采用与检验的凭证了。 “印信”印证、信誉、印证人生。 至秦代,作为官印经过汉代继而形成了与传统中国书法并存的艺术体系。唐宋至元,元押的出现,演于明,它已成为与书法绘画艺术并存的姊妹艺术。

篆刻入门:摹印篆

篆刻入门:摹印篆 前两天在群里有印友提出问题,什么是“摹印篆”,什么是“缪篆”,两者有什么区别?其实我之前已经写过一篇较为详细说明缪篆的文章(具体可见我的公众号:三个小布丁),文中曾提到过摹印篆的概念,也基本界定清楚了缪篆与摹印篆的区别,我认为是足够了。但忽然又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把摹印篆的概念解释一遍。 字法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字法问题是学篆刻的头等问题,也是入门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否则篆刻初学者很可能连入印文字的正确性、统一性都无法解决,何谈更进一步的学习。“印宗秦汉”是学印人的入门点,首先就要分清楚秦印与汉印的不同文字特征。1、秦代印章用的是“摹印篆”准确地说,这里的“摹印篆”的称呼是狭义的“摹印篆”。是指的一种字体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说文解字》中关于秦八体的叙述)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书同文,车同轨,全国文字严格规定统一执行一个标准,并分别规字了八种字体,如上图所标,第五种就是摹印篆,很显然,摹印篆是不同于其他七种字体(包括大篆、小篆)的字体,摹印篆的作用就是制作印章,它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尤其是转折处略带方意,以适合于方

形的印面。意思很清楚:秦代通行的字体有八种字体,八种字体各有各的用途,其中的第五种是专门用来制印使用的。这第五种字体专门用来摹印的篆书,就叫摹印篆。2、摹印篆的特征:既然是摹印用的文字,又是官方规定的,那么我们要考察这种字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秦官印里找例子,毕竟官印在法度谨严的秦制之下,字体特征会比较反映摹印篆的本来面目:(中行羞府)(高陵右尉)(左厩将马)(水印)(上林郎池)那么,我们可以从印中的字看出来这样的字体风格,就是跟秦诏版、权量上的文字风格比较一致。 (秦诏版)(秦权)(秦量)是的,他们大致是同一种字体,只是在印章上面,这种字体受印章印面面积限制,于是增可是了线条的排叠感,但是一些长一点的线条跟汉印缪篆字体还是有芪别的,汉印缪篆要盘曲一些,而摹印篆仍然是自由舒展的。(汉印虎步司马)如上图汉印中的“马”字与秦印“左厩将马”的“马”以及秦印“中司马印”中的“马”相比,汉印的马更加方正,秦印中的马则较为舒展。(秦印中司马印)当然这种字体也不同于正规的具有强烈对称和均衡特征的秦小篆,比如:(小篆字体《峄山刻石》部分)我们在理解摹印篆与缪篆字体特征的时候,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摹印篆介于先秦各国印章文字的自由奔放与汉缪篆的排列对称,曲屈均满之间。是介于古玺印字体与汉印字体之间的一种中间风格,属历史过渡字体风格。秦人也很具审美眼

古籍基础知识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定义):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定级标准》2。1、《修复技术规范》2.1) 一、古籍版式 定义: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按:即指一块书版内所刻出的模式,反映在书中,就是一张书叶中所看到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界行、天头、地脚、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 1.版面:原指按一定行款字数并以边栏、界行、版心、鱼尾等形象为装饰而雕刻或排拣活字形成的平面。后世即指一版一版印纸。 2.版框:书叶正面图文四边的围栏,一般指印刷的书。(修复技术规范2.5.1)。也称边栏,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 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常见的术语有四周单边(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 线)、四周双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道细黑线)、左右双边(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 3.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 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行×字”,有的直接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是为大字正文做注解),叫做“小 字双行×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可以作 用鉴定版本依据之一。 5.天头:图文或板框上方余幅。(修复技术规范2.5.4),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 6.地脚:图文或板框下方余幅。(修复技术规范2.5.5),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也称下角。 7.版心:也称中缝,通常指一版印叶的中心比较窄的一行空白行,是书叶对折时的标准。唐末五代,书的装订形式由卷轴装向册叶装发展,雕版出现了两个半版,北宋 和辽时期,两个半版间出现了两道线,在两线之间的空白处,常常刻上书的题名(通 常是简书名)、卷数、叶码、本叶的字数、刻工姓名或者刻书单位的名称。因为这一 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所以称为版心。 8.书口:又称版口,就书版(或者书叶)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蝴蝶装无书口?)与 书背相对,可翻叶展阅的开口。(修复技术规范2.8。3)(其含义已经扩大了。)9.鱼尾:版心中间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处,有时版心上下都有鱼尾。只有一个鱼尾,称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有对鱼尾、顺 鱼尾),个别有三鱼尾。花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鱼尾的作用是用来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10.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象鼻。(这只是一种说法。李致忠先生提出另两种说法,一是我们暂且采取第一种说法,主要说明什么是黑口、白口)象 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即无黑线)者为白口。 11.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书的耳朵,所以称书耳。其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2.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刻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

最新篆刻基础知识详解知识讲解

篆刻基础知识详解 工具和材料 经常会有初学篆刻的朋友询问需要配备哪些工具,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篆刻的工具实在不少,但并不是所有初学者都需要一次性全部配全,我们建议可以分阶段进行购买,如果是初学,您可以先买一些最基本的工具或材料,等学到了一定阶段再增加别的工具或者材料。 为了让篆刻初学者有不走冤枉路,我们特别整理了这篇文章,以供初学者们参考。我们认为篆刻初学至少需要配备以下几种工具或材料。 一、练习石 初学篆刻,练习石必不可少,比较常见和 实惠的练习石有青田石、萧山红、 墨绿冻、广西冻石(备注:广西冻石 硬度为1左右,质地较软,仅适合 18岁以下学生使用)等。 二、篆刻刀 初学篆刻,如果是中小学生, 可以买价格最低廉的碳钢刀。如果有 一定的经济能力,强烈建议购买硬度 更高的白钢刀或者钨钢刀。白钢刀一 般硬度在6,钨钢刀(也称硬质合金 刀)硬度7,这两种刀是最常见的篆 刻刀。至于白钢刀好还是钨钢刀好, 不能绝对化,白钢刀硬度低些,但韧 性好一些,价格也低一些,而钨钢刀 最硬,韧性也会略差一些,价格也比 白钢刀略高一些。目前国内用得最多,质量最好的当属四川生产的永字牌刻刀了,永字牌刻刀主要以硬质合金刀为主,永字牌刻 刀分好几个系列,有高级型、豪华型、豪华B型、超豪华型、纳米刻刀等几个品种,各系列刻刀的区别请见本坊另外一篇文章。

三、印泥 印泥建议配备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打稿印泥(10元以下,如姜思序堂的朱颜印泥),一种是好一些的书画印泥(如姜思序堂的八宝、朱膘印泥等)。篆刻完成后先用普通印泥打出印花,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更改修饰,等全部修好以后再用上好的印泥打出来。这样可以节约印泥,延长印泥的使用寿命。对于自用书画印泥,可以分别购买袋装印泥和印缸,买回后自己搅拌调和。如果是送礼,则建议购买整装的印泥,显得大方美观。 四、印床 初学篆刻一定要配个印床来 固定印石。如果没有印床,篆刻 练习的时候既要握紧印石,还要 把握好用刀力度,对于初学者会 有一定难度。所以还是建议配一 个印床。印床有高低档之分,初 学只需购买最普通的实杂木印床 就行,虽然做工普通些,但价格 低,使用也方便。如果条件允许 或者对品相要求较严,也可以考 虑购买更高档的红木或金属印 床; 五、砂纸或磨盘 初学至少要配备号数不同的砂纸各几张,一般号数(粒度)越小,表面越粗,号数(粒度)越大,表面越精细。如1000号的砂纸就比600号的砂纸更精细。砂纸建议购买质量较好的德国勇士牌水磨砂纸,比传统的国产砂纸耐用。印坊新推出的一种网格的砂纸,抗阻塞,耐油耐水,双面循环使用,非常受欢迎。对于有志于长期学习篆刻的朋友,则建议再配备一个或两个金刚石磨盘。磨盘既可以用于磨印石,也可以研磨刻刀,使用寿命相当长。我手上有一个4年前淘的一个金刚石磨盘,到现在还在服役状态,相当给力,磨印面基本是靠它,如果是打磨印石,会先

少儿书法入门:篆刻艺术的临摹

少儿书法入门:篆刻艺术的临摹 篆刻与我国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学习的第一步也是临摹,因为只 有通过临摹,才一能借鉴和继承篆刻艺术传统规则,才能领会篆刻艺 术独特的表现方法。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篆法、章法和刀法 等具体技法,从而使用到自己的篆刻创作中去,随着时·间的推移、 理解的深入,就能形成自己的篆刻艺术语言。 古今玺印无数,名家林立,从何入手呢?清人吴先声在《敦好堂印论》中说:“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印宗秦汉” 被历代印人奉为圭泉,当然要从秦汉印开始。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 一个书法学习基地。吴昌硕在“俊卿之印”一印的边款中说:“抚拟 汉印者宜先从平实一路入手,庶无流弊矣。”可见,篆刻的学习同书法、绘画类似,先学平正,平正既得,再求奇崛、苍朴,这也是先贤 的经验与告诫。具体来说,印章的临攀应先从汉印中的粗白文印入手,再到细白文。朱文印在汉印中很少,不易选择,能够秦汉封泥代之。 清代赵之谦的印作笔画线条生动流畅,起至转折分明,篆法妥帖,可 作为圆米文印临摹之范印。古玺印为印章之一大宗,一占朴自然、生 动有趣,在学习汉白文印之后,可临习之。 汉白文印的特点 1.就整体章法布局来说,朱白空间基本均匀,章法稳定平衡,没 有特别突兀的视觉感。比如四字印,四字各占地四分之一,每字所占 空间相当,这种均衡的构图手法,是汉印最基本的章法构图样式。 2.就单个文字来说,以方形为基调,方中寓圆,内圆外方;就单个 笔画来说,平直是其基本特点,但平直太多,则显重复单调,产生僵硬、板滞的副作用,所以汉印中常常用少量的弧笔、斜笔线条,来化 解这种局面,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基础知识 八√

八年级上册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五牛图》年代及作者:(),它是(工笔画、写意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3、《送子天王图》作者:()他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有“”之说。 4、中国画用墨有“墨分五色”之说即“”五色。 5、清初四僧:八大山人、、髡残、。 6、《荷花水鸟图》是的代表作品。 7、《六法论》:南齐谢赫,一、,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与西方的构图方法相似),六、传移模写 8、《》元代倪瓒《》明代徐渭; 《》元代赵孟頫。《》元代黄公望。 《》宋代马远;《》宋代郭熙; 9、《》为北宋风俗画作品,采用()的构图法,全画可分为三段:首段描绘了。中段以为中心,后段描写的是,城内商店鳞次栉比, 10、国画中的四君子:。岁寒三友:。 11、中国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画,强调面对大自然的想象,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2、三远法,山水画技法名。表达山水画的透视关系, ‘’(仰视);深远’();‘’(平视)。 13、《》隋代展子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卷轴山水画, 14、俄罗斯列宾,巡回展览画派画家,代表作《》。该画派画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农奴制度残余,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现实生。揭露了. 15、招贴画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在图形创作的过程中,联想与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16、远古的呼唤:()壁画,西班牙()壁画《野牛与野马》。 17、北京故宫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采用()布局。 18、皇家园林代表:()。私家园林代表:()。 二、选择题 19、南齐著名画家()的“六法论”是最完整、最系统的中国绘画、品画标准。 A.谢赫 B.曹仲达 C.陆探微 D.张僧繇 20、以下哪幅作品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代表作() A.《踏歌图》 B.《富春山居图》 C.《鹊华秋色图》 D.《秀石疏林图》 2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达芬奇作品的是() A.《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 B.《最后的晚餐》、《向日葵》、《呐喊》 C.《最后的晚餐》、《日出·印象》、《呐喊》 D.《向日葵》、《日出·印象》、《呐喊》 22、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中出土的青铜器(),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A.马踏飞燕 B.后母戊鼎 C.马踏匈奴 D.说唱俑 23、《掷铁饼者》是希腊古典时期哪个著名雕塑家的作品?() A. 梵高 B.毕加索 C.米隆 D.罗丹 9、环境设计应遵循()的设计方针。A以人为本B美观为主 C 实用为主

篆刻的基本常识

篆刻的基本常识 印章的内容很广,特征也因不同的印材而异,刻法也有种种术语,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收藏和鉴赏都有很大用处。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常识。 1.阴(白)文印、阳(朱)文印、阴阳间文印。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四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因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封泥上呈现的阴文,在印章上却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的,在印章上却是阴文。因此,为了避免误会,就把阴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有的印章中杂有白文朱文,就称“朱白间文印”。一般说来,古印中多为白大印,字体幽雅有古意,笔势壮健,转折处宜一气呵成。白文印字体一般肥而不失之于臃肿,瘦而不失之于枯槁,得心应手,妙在自然,最忌矫揉造作。朱文印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字体清雅,笔锋尽露,但笔迹不能粗、粗则显俗气。 2.铸印、凿印。金属印章,不论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这就称为“铸印”。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起铸成的。非金属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铸,只能用刀凿刻。也有金属印章先铸成形,然后凿刻印文的,一般称这种印为“凿印”。凿印有工整和粗劣之分,有官印因急于封拜,不待范铸而匆匆凿成应用、因而被称为“急就章”。 3.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一面刻字,另一面刻姓名,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职位称号,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语、图像等,凡两面都刻有印文的则称为两面印。多面印即类推。两面印、多面印一般不能有印钮,只在中间凿一小孔以便穿带,所以又称“穿带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印章套在一起以便携带的称为“子母印”或“套印”。 4.名印、字印、名字合印、总印。古人认为印章是作为信用的象征,故把名印作为正印,字印作为闲印杂用。名印就是只刻姓名,一般只在名下加“印”、“印信”、“印章”、“之印”。“私印”等字样,而“氏”字与其他的闲字杂字都不用,用之则表示不敬。字印亦称表字印。汉晋时代的字印必连姓,后代或连或不连。字印一般只加“印”字或姓字,如“赵氏子昂”。姓名、字并刻为一印的称为“名字合印”。也有将籍贯、姓、名、字、号、官职等并刻一印的称为“总印”。

小学(篆刻)校本课程教材

篆刻(试用)本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目录】 第一章:中国篆刻史 1、中国篆刻史 2、篆刻分类 3、篆刻欣赏 第二章:篆刻入门 4、了解篆刻 5、什么时候学习篆刻 6、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 7、篆刻规则 第三章:如何篆刻 8、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 9、篆刻分几个步骤 10、篆刻技法 第四章:篆刻误区 11、学习篆刻易进入的误区

卷首语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在设计课程编排形式上,让学生从欣赏到实践操作,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知识得到增长,更重要的是体验劳动的幸福,同时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教材的内容主要有四大方面: 1、中国篆刻史。2、篆刻入门。 3、如何篆刻。4、篆刻误区。 计划建立活动教学体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自主动手的能力。以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将此学科延续下去。 现阶段的教材仅是一个雏形,很不完善,恳请各位领导、广大师生、家长给予指正,以便修订。

第一章:篆刻艺术 第一课中国篆刻史 1、殷商 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2、战国时期 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这些印章的材质多为铜质,但亦有采用银质或玉质。朱文(阳刻)、白文(阴刻)印均有发现,印文书体使用六国古文。在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印章成为君臣关系、商品贸易的重要凭证,并广泛用与竹简与木简的封泥上。除文字印外,还多见内容为绘画图案,特别是动物图案的装饰性肖形印。这种肖形印的存在延续到六朝时期,随后逐渐消失。 篆同瑑,篆是一种书体,一般说法就是用篆书来刻制印章便是篆刻。印章由文人自己动手刻制,传说是在明末,传说王冕发现用花乳石可以刻印,继而文彭、何震大力投入,篆刻一艺于是广为发展。比较可靠的资料,酷爱印章艺术的文彭,原先自己写印稿子请工匠雕琢;偶然机会遇到市场上有人卖一种叶蜡石,是种青田石的灯光冻,发现这种石质可以雕琢,于是自己动手刻印。 后起之苏宣、朱简、汪关等带领,风气大盛,篆刻遂与书、画分

最新篆刻培训心得体会

篆刻培训心得体会 第一篇:篆刻培训心得体会 篆刻培训心得体会 开发区深河中学周立斌 11 月5日在秦皇岛海港区教师培训中心,我有幸参加了教师篆刻培训,并且收获颇多,这次培训对于我们美术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的时间不长,只有四天,在这四天的时间里我们学到不少东西。这次培训还使我意识到了篆刻的重要性。 本次培训从山海关请来了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兰惠泉老师讲座。兰老师看似严肃的给我们简单的讲述了他的经历和篆刻的的基本知识以及我们需要做的那些准备。有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就是学习篆刻必须写好篆字。听完这句话,我心想,完蛋了,这么算,学好篆刻必须要写好篆字了,我这七扭八歪的书法根本不行啊,也就想到这心里陡然心灰意冷,可是又想,既然到这学习来了就努力的学吧。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原来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其实学好篆刻精髓我想在于自己多加练习,兰老师在每天的

课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讲怎么刻,他倒是花了大把时间来和我们每个人一对一的指导,这让我感到有特别的收获。兰老师多次强调要认真,要求我们在篆刻时一定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磨石、设计、临摹、印搞、刻石,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如果有错误了就必要要改正甚至重新再来一遍,这让我感到了严肃性。 篆刻我认为是非常容易入门的一门艺术,基本上在第一天的课程里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在这一点上近似于大众艺术,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好,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字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也许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我的名字是三个字,本来打算刻四个字的印,发现自己的名字写出来疏密太过失调,于是我就请教兰老师帮我设计一下印稿,兰老师把名字分成三个格局,打破了常规的印章布局,根据印面的需要做了些变形,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印面初稿。小小的方寸之间,不仅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美术素养、书法艺术,还能反映他的刀工、态度、知识素养等等很多,小小的方寸之间果然有见天地的雄魄。 篆刻从春秋战国经汉唐再到宋元明清,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是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脉,在现在传统文化衰败的现代,篆刻作为一门艺术与以前相比,被很多普通民众所忽视,可喜的

篆刻入门基础知识.doc

一.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也作”钤”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候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三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古代玺印的使用]:汉以后,纸的运用比较普遍,印章才采取蘸水印色以后,钤盖在纸上的形式,后来又有了印泥。在这以前,文书大都写在竹木简牍上,为避免简牍散失,密封文书内容,就在写好的简牍外,再加上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并用绳子捆扎,把绳结放入方槽内,加上一块软泥,用印在泥上按捺出印文。这种于是干后硬化的软泥,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封泥”。用于按捺软泥的印章,白文显得清晰,钤在纸上则朱文印为佳,因此大古印的白文为多。另有一些特大的印,上面可插入木柄,是专门用来烙在马身上作为印记的,也有可

能为大件物品发送的封用印记。 [古玺印是怎样流传下来的]: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候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 [战国古玺]: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秦印]:秦印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美术基础知识测试题与答案

美术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 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文艺复兴“三杰”分别是: 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 2、用来概括八种脸型的汉字是 : 田甲由国申、风、用、目。 3、2008 年北京奥运会标志的创意源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篆刻 4、美术包括 : 雕塑、绘画、建筑、工艺美术、书法。 二、单选题: ( 每空 2 分,共 12 分 ,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表格内) 1、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 A 、阎立本 B 、吴道子 C 、张萱 D 、张择端 2、用三原色调配紫灰色,比例最少的原色是 A 、红 B 、黄 C 、蓝 D 、黑色 3、青铜器上的铭文,在书法字体中属于 A 、隶书 B 、草书 C 、楷书 D 、篆书 4、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具有的标准是 A. 刀味与纸感 B. 有丰富的层次感 C. 强调色彩对比 D. 内圆外方 5、下列不属于中国画中常用的用墨方法是 A .滴墨法 B .泼墨法 C. 破墨法 D. 积墨法 6、《湖南地方戏脸谱艺术》一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 A.了解地方戏曲,学习运用美术的表意手法塑造人物个性的脸谱形象的知识和方法 B.突击学习花鼓戏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 C.比较并研究湖南地方戏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与其他戏剧艺术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D.精通各种脸谱的描绘和制作方法

三、多项选择题 ( 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每小题有 2 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 1.彩色水笔是儿童学习绘画不可缺少的绘画工具,较适合于彩色水笔涂色的方法有 A 、平涂 B 、穿插涂 C 、叠加涂 D 、点绘 [NextPage] 2.适于分组合作练习的学习活动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A.练习内容较多,单凭个人努力很难在特定时间内完成 B.课堂作业难度较大,一个人难以解决 C.需要交流与讨论,相互激励与启发的学习活动 D.学生整体水平较低,学习工具未带齐的情况下可以适用 3、教师在美术教学行为中的角色是 A C 、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B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 、学生学习的欣赏者 4、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非常重要,你认为合适的有 哪些 A 、“不错,你的作品很有特色!” B、“这幅作品的毛病太多了,赶紧改!” C 、“画得很不错,如果再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将会更加出色!” D、“你的这件作品太缺乏想象力了!” 5、某教师在执教《给同桌画张像》一课中提出作业要求为, “试着给同桌画张肖像画,可以用写生方法或凭印象去画,绘画工具不限” ,这样的作业要求设置 A 、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本课的自主性 B 、给学生创造性、探索性学习留有很大空 间 C 、注重了个人特质和潜能的培养 D 、为学生尝试不同材料的表现提供了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