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时政热点专题一:依法治国

专题一:依法治国

【热点背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热点分析】

一.经济角度

1.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经济生活实施宏观调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创造平等竞争的法治环境,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有序是市场特征之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反腐制度化将有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治角度

1、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公民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依法治国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4、我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

5、有利于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行政效率,防止腐败。

6、有利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维护群众的利益。

7、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也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8、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涵义、意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

10.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三.哲学角度

1.意识具能动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法制”到“法治”,再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3.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把握上升到新的高度。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次确定依法治国,体现我们党对新时代条件下的时代问题的敏锐把握。

5、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热点测试】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推进“依法治国”反映 B

①依法治国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②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全会指出: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全会确认了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这一处分表明 D

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具有专政职能

C.我国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D.中国共产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3.全会指出: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全会确认了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这一处分表明 D

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具有专政职能

C.我国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D.中国共产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

4.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D

①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推动了公平正义,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④表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作为政府部门,要“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B

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

B.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C.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民主监督应该成为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6.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这是因为D

A.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B.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必须依法赔偿

C.对人民负责,才能科学民主决策

D.政府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C

A.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其领导核心地位

C.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这表明C

A.构建人为事物的联系要遵循客观规律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和无条件的

C.联系构成运动,引起事物变化和发展

D.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9.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工作也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务依然很重。据此回答

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C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②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④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启示我们B

A.要把握适度原则,坐等时机

B.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C.办事情应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应抓住时机不断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

11.2014年10月,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对境外投资确立了“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新型管理模式,98%的境外投资不再需要审批。这一办法有利于C

①保证企业境外投资的优势②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③激发境外投资的市场活力④我国控制人民币汇率变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2.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首次将“预算公开”入法、部分“开闸”地方发债、首次明确了转移支付的法律地位……这部把“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写入立法宗旨的新预算法的最大亮点,是将政府从管理主体变为被监督对象,更强调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这种变化有利于B

①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管理和监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②政府由行使经济立法权转向行政执法

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④确保我国人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以行使监督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一般而言,法律修改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3次审议后表决,而作为25年来首次修改的环保法则经历4次审议,持续近3年时间,2次公开征求意见并数易其稿。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D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总是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③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

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4.10月23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此次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综合工程,并且包括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内的全过程。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答案: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法律的制定上,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保障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立法,坚持依法执政,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人民政协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对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④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立法决策,推进立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15.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一观点的辩证唯物主义依据。

答案: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引领和推动作用。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必须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先解决立法这一主要矛盾,坚持立法先行。

1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有关原理,谈谈你对上述依法治国要求的理解。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要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4)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不断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7.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党要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化解当下社会复杂矛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乎改革全局,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前途命运。

运用哲学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性。

答案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共产党自觉遵循治国规律的体现,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要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化解当下社会复杂矛盾,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乎改革全局,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思想、行为有指导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结合材料,分析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起草过程所体现的政治道理。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这一点。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党中央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出征求意见通知,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文件起草组进行调研体现了这一点。

③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党中央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体现了这一点。

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起草过程体现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