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感现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自感现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自感现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自感现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自感现象

要点: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知道自感现象利和弊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

止.

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

课堂设计:本节课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一种特殊情形,做好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去抓本质,去总结出根据所学知识电磁感应定律分析自感电动

势对电流的作用,通过旧知识比较得出自感电动势的决定因素。

解决难点: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结合旧知识来理解。

培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思想教育: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

学生现状:知道阻碍,但经常搞不清楚哪一个闭合回路。

课堂教具:自感现象示教板

一、引入

问: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

答:穿过电路的磁通量Φ发生变化.

问:在图中()接通瞬间中有无感

()、两点哪点电势高?

()、两点哪点电势高?

学生讨论后总结:

Φ>Φ电源正极连的点比点电势高,线圈相当于瞬时电源,

Φ>Φ.

问:当断开瞬间中有无感,此时、两点哪点电势高?

答:相当于瞬时电源Φ>Φ.

问:将上图改为右图,当接通、断开瞬间是否有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分析:、既是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线圈”,又是产生感生电动势的“副线圈”所以这节课讲的是自感.

二、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是规格完

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调变阻器的电阻,使、亮度相同,再调节使两灯正常发光. 实验现象:闭合时,发现正常发光,比亮得晚。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分析:电路接通时,电流由开始增加,穿过的磁通量随着增加支路中产生感的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阻碍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正常值的时间.

【实验】做实验,画出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演示断电自感.

演示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断开时灯突然闪亮一下后才熄灭.

问:为什么灯不立刻熄灭?

让学生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电动势

方向又如何

分析:()断开时中电流突然减弱,穿过线圈中的磁通量减弱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阻碍电流减小。相当于一个电源,此时与构成回路,故中还有一段持续电流.()灯闪亮一下,说明过电流比原来大.(屏幕上展出—变化图,如图所示.)

问:这种电路中灯一定闪亮吗?

分析:不一定,只有原来>才有.当≤时,只看到灯熄灭落后于闭合.

总结上述两实验得出结论.

【板书】.自感现象:导体本身....

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自感产生的电动势——自感电动势.

.自感电动势的决定因素

从前面的课中我们知道引起引起感应电动势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对于线圈,Φ,Φ∝, 从两个实验中,我们发现引起变的是电流在变∝,得出

t Φ??∝t

I ?? 【板书】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电路变化快慢有关

实验还表明,对于不同的线圈,在电流变化快慢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是不同的。说明自感电动势还跟线圈本身有关,电学中用自感系数表示线圈的这种特性。

【板书】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

自感决定因素:线圈横截面;长短,匝数,是否有铁芯等有关

线圈横截面积越大,线圈的匝数越多,线圈越密(单位长度匝数多),线圈加铁芯,自感越大。

自感电动势方向:由楞次定律得自方向阻碍电流的变化.

【板书】、自感的应用和防止

应用:在交变电路中有很多应用,如日光灯,振荡电路.(以后学) 防止:如油开关。

巩固练习:题,题,题

作业:课时巩固《自感现象》

课后札记:

自感教学设计(3-2)

自感教学设计

情 感 与 价 值 观 1、对自感现象有发展性的认识,了解自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对自感 现象的最新应用有一定认识; 2、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 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1、认识自感现象。 2、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3、自感电动势、自感系数 难 点 1、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2、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实验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师生活动教法及媒体设计意图新 课 引 入 (1)、用线圈、两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 电键开关和导线,按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 请几个大胆的同学上来手牵手并抓住导 线,闭合开关后再断开开关,请同学们谈 谈开关闭合或断开后有什么感觉。 图1 闭合开关时学生不会有什么感觉,断开开 关时会有被电击的感觉。 (2)、根据学生疑问提出:为什么两节小 小的电池可以使同学受到电击?为什么是 在断开开关是感受到电击? (3)、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电磁感应 现象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并修正、 补充学生的回答,从而引出“自感现象” 的概念。 教法:互动实 验 媒体:演示课 件、实验器材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对自感的 兴趣,引发学生思 考。从而引出“自感” 概念

新课教学1、学生自主探究自感现象。 (1)、提出问题:自感现象实际上是一种 电的现象,除了以身试电以外还有什么办 法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自感现象呢? (2)、由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大概可以 提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的方法,或者 在电路中连接灯泡,观察灯泡亮度的方法, 还有同学会提出利用电流传感器来记录电 路中的电流变化(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 器的使用在之前的课中已经掌握)。 2、电路中自感现象的探究。 (1)4至5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对自感现象进行探究,每一小组提供:电 流传感器一个,小灯泡两个(一样的),电 池组一个、滑动变阻器两个、发光二极管 两个、电键开关一个、线圈两个(匝数不 一样)、导线若干。各组同学们通过讨论, 做出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来“感受” 自感。设计好实验方案,预计实验结果, 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预计的学生方案 方案一、 电路如图2-1,先 闭合开关,再断 开开关,可以看 到灯泡闪亮(灯 泡电阻大于线圈 电阻时)。说明断 电瞬间线圈中有自图2-1 感产生。 若学生实验时,选用的灯泡电阻小于线圈 电阻,就看不到灯 泡闪亮,那么可以 引导学生改进实 验电路,在灯泡支 路加一个电阻,如 图2-2。图2-2 方案二、 教法:讲授法、 实验探究法 媒体:课件演 示、实验器材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 生对本节课有更加 感性的认识,更直观 的理解,同时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动手操 作能力,实验观察能 力。

自感现象教案

高二新课电磁感应第16周六2006-12-15 §16.5自感现象 要点: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知道自感系数L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知道自感现象利和弊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 课堂设计:本节课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一种特殊情形,做好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去抓本质,去总结出根据所学知识电磁感应定律分析自感电动势对电流的作用,通过 旧知识比较得出自感电动势的决定因素。 解决难点: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结合旧知识来理解。 培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思想教育: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 学生现状:知道阻碍,但经常搞不清楚哪一个闭合回路。 课堂教具:自感现象示教板 一、引入 问: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 答:穿过电路的磁通量Φ发生变化. 问:在图中(1)K接通瞬间,L2中有无I感? (2)A、B两点哪点电势高? (3)C、D两点哪点电势高? 学生讨论后总结: ΦA>ΦB电源正极连的A点比B点电势高,线圈L2相当于瞬时电源, ΦC>ΦD. 问:当K断开瞬间,L2中有无I感,此时C、D两点哪点电势高? 答:L2相当于瞬时电源ΦD>ΦC. 问:将上图改为右图,当K接通、断开瞬间是否有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分析:L1、L2既是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线圈”,又是产生感生电动势的“副线圈”所以这节课讲的是自感. 二、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 样的灯泡,闭合电键K,调变阻器的电阻,使A1、A2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 两灯正常发光. 实验现象:K闭合时,发现A2正常发光,A1比A2 亮得晚。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分析:电路接通时,电流由0开始增加,穿过L的磁通量随着增加,L支路中产生E感的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阻碍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正常值的时间. 【实验】做16-33实验,画出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演示断电自感. 演示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K断开时,A灯突然闪亮一下后才熄灭. 问:为什么A灯不立刻熄灭? 让学生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电动势方向又如 何?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自感现象 涡流》教案.doc

第六节自感现象涡流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感现象、自感系数和涡流,知道影响自感系数大小的因素。 2、了解自感现象的利用和危害的防止。 3、初步了解日光灯、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工作的自感原理。 4、利用对自感现象的想象培养想象能力,体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过程。 5、体会科技成果对生活的广泛影响,培养对涡流现象的广泛、神奇的应用产生兴趣。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识 1、电磁感应现象原理:E1==Δφ/Δt 提问 2、自感现象 演示1(图36-2)- 演示2(图36-3)- 自感作用:电路中的自感作用是阻碍电流变化。 3、电感器线圈演示讲解 自感(系数):匝数越多,自感系数越大;加如铁芯,自感系数增大。 作用:有阻碍交流的作用 实例:变压器(即互感器)、日光灯电子镇流器个例分析 危害:城市无轨电车弓型拾电器电弧火花-烧蚀开关、危及行人。 4、涡流及其应用 现象:阻尼摆演示-设问-探究-释疑 概念及成因:空间磁通量变化,空间中的导体就会感应出电流,即涡流。 应用: 变压器硅钢片设计原理: --- 解释:为什么变压器要有冷却装置? 电磁炉发热原理: 金属探测器: 危害:使得变压器及电机铁芯内感应涡流,发热,影响绝缘性能乃至导致火灾事

故。 防止办法:铁芯分片组叠,并彼此绝缘。 二、巩固新知识 1、小结:自感-涡流-现象-规律-应用 2、阅课文:P78-81 3、练习:(课本)P81—1、2(讲)、3(提示:自感系数因素)、4(启发分析)、5(启发讲述) 4、作业: 后记: 1、电磁炉原理: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电磁炉加热原理如图所示,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 概述 电磁灶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加热工作的,是现代家庭烹饪食物的先进电子炊具。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用来进行煮、炸、煎、蒸、炒等各种烹调操作。特点: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省电节能、不污染环境、安全卫生,烹饪时加热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全面版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物理科陈丽华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教学难点 分析自感现象。 ★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 ★教学用具: 自感现象示教板,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磁场的变化;回路面积的变化;电流的变化引起磁场的变化等。 教师: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本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自感现象 教师: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演示实验。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教师:出示示教板,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 、A2是规 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 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 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学生:跟变阻器串联的灯泡A2立刻正常发光,跟线圈L串 联的灯泡A1逐渐亮起来。 教师:为什么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 律)加以分析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电动势方向又如何?)师生共同活动: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逐渐增加,L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中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常值的时间。 [实验2]演示断电自感。 教师:出示示教板,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待灯泡A 正常发光。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S断开时,A灯突然闪亮一下才熄灭。 教师:为什么A灯不立刻熄灭?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 电动势方向又如何?) 师生共同活动:当S断开时,L中的电流突然减弱,穿过L的磁通量逐渐减少,L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阻碍原电流减小。L相当于一个电源,此时L与A构成闭合回路,故A中还有一段持续电流。灯A闪亮一下,说明流过A的电流比原电流大。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打出i—t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两个实验得出结论) 导体本身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

自感现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自感现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自感现象 要点: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知道自感现象利和弊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 止. 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 课堂设计:本节课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一种特殊情形,做好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去抓本质,去总结出根据所学知识电磁感应定律分析自感电动 势对电流的作用,通过旧知识比较得出自感电动势的决定因素。 解决难点: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结合旧知识来理解。 培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思想教育: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 学生现状:知道阻碍,但经常搞不清楚哪一个闭合回路。 课堂教具:自感现象示教板 一、引入 问: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 答:穿过电路的磁通量Φ发生变化. 问:在图中()接通瞬间中有无感 ()、两点哪点电势高? ()、两点哪点电势高? 学生讨论后总结: Φ>Φ电源正极连的点比点电势高,线圈相当于瞬时电源, Φ>Φ.

问:当断开瞬间中有无感,此时、两点哪点电势高? 答:相当于瞬时电源Φ>Φ. 问:将上图改为右图,当接通、断开瞬间是否有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分析:、既是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线圈”,又是产生感生电动势的“副线圈”所以这节课讲的是自感. 二、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是规格完 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调变阻器的电阻,使、亮度相同,再调节使两灯正常发光. 实验现象:闭合时,发现正常发光,比亮得晚。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分析:电路接通时,电流由开始增加,穿过的磁通量随着增加支路中产生感的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阻碍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正常值的时间. 【实验】做实验,画出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演示断电自感. 演示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断开时灯突然闪亮一下后才熄灭. 问:为什么灯不立刻熄灭? 让学生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电动势 方向又如何

最新人教版选修1-1高中物理§3.6 自感现象涡流教学设计

第六节自感现象涡流 教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感现象、自感系和涡流,知道影响自感系大小的因素。 2、了解自感现象的利用和危害的防止。 3、初步了解日光灯、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工作的自感原。 4、利用对自感现象的想象培养想象能力,体验将物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过程。 5、体会技成果对生活的广泛影响,培养对涡流现象的广泛、神奇的应用产生兴趣。 教过程: 一、习新知识 1、电磁感应现象原:E1==Δφ/Δ提问 2、自感现象 演示1(图36-2)- 演示2(图36-3)- 自感作用:电路中的自感作用是阻碍电流变。 3、电感器线圈演示讲解 自感(系):匝越多,自感系越大;加如铁芯,自感系增大。 作用:有阻碍交流的作用 实例:变压器(即互感器)、日光灯电子镇流器个例分析 危害:城市无轨电车弓型拾电器电弧火花-烧蚀开关、危及行人。 4、涡流及其应用 现象:阻尼摆演示-设问-探究-释疑 概念及成因:空间磁通量变,空间中的导体就会感应出电流,即涡流。 应用: 变压器硅钢片设计原: --- 解释:为什么变压器要有冷却装置? 电磁炉发热原: 金属探测器: 危害:使得变压器及电机铁芯内感应涡流,发热,影响绝缘性能乃至导致火

灾事故。 防止办法:铁芯分片组叠,并彼此绝缘。 二、巩固新知识 1、小结:自感-涡流-现象-规律-应用 2、阅课文:P78-81 3、练习:(课本)P81—1、2(讲)、3(提示:自感系因素)、4(启发分析)、5(启发讲述) 4、作业: 后记: 1、电磁炉原: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电磁炉加热原如图所示,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 概述 电磁灶是应用电磁感应原进行加热工作的,是现代家庭烹饪食物的先进电子炊具。它使用起非常方便,可用进行煮、炸、煎、蒸、炒等各种烹调操作。特点: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省电节能、不污染环境、安全卫生,烹饪时加热均匀、能较好地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和营养素,是实现厨房现代不可缺少的新型电子炊具。电磁灶的功率一般在700--1800W左右。

自感现象的教学设计

16.5 自感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自感现象及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 2.知道自感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感系数,了解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3.了解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有关自感现象的应用情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实验电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2.利用直观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简单介绍美国物理学家亨利由学徒到美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的有关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善于自学,勇于钻研的精神,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2.进行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实验——理论——再实验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自感现象及自感系数 2.难点: (1)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2)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中灯光的闪亮现象解释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具 通电自感演示装置、断电自感演示装置、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请学生回答,穿过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才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在前面的学习中,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磁通量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请学生回答,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过程中,磁场没有变化,但回路的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磁通量变化。在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的过程中,是外加磁场变化而导致线圈的磁通量变化。在利用原副线圈的实验中,是通过改变原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从而导致副线圈中的外加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 除上述这三种情形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形引起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 (二)进行新课 由电流的磁效应可知,线圈通电后周围就有磁场产生,电流变化,则磁场也变化,那么对于这个线圈自身来说,穿过它的磁通量在此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是否此时也会出现电磁感应现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图所示电路图 说明:当S闭合瞬间,线圈L中的电流从无到有发生变化,线圈自身的磁场也从无到有发生变化,结果,线圈L自身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如果灯1和灯2规格相同,且都能正常发光,那么,闭合S瞬间,会有什么现象呢?引导学生先作预测,然后进行演示实验。首先,闭合开关S,调节变阻器R和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最后,又重新闭合开关S(重复上述操作)。 请学生观察现象:在闭合天关S的瞬间,灯2立刻正常发光。 而灯1却是逐渐从暗到明,要比灯2迟一段时间才正常发光。

高二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自感和互感》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能用电磁感应知识解释自感 现象,理解自感系数,磁场能量。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基础上的又一实际应用,本 节内容包括四个知识点:互感、自感、自感系数、磁场的能量。教材从知识的回顾提出互感的 概念,接着用电磁感应的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理 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教材处理:用游戏与实验引入课题。课题引入后老师就先演示课本中的实验,观察试验 现象,然后,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对试验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理解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判断回路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以及感应电流的方向,而且还掌握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即已经学会对互感现象的分析,但头脑中没有互感这个概念而已,也没有意识到当通过线圈变化的电流时,线圈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学习中对自感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相关的自感现象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互感与自感现象都是电磁感应现象。 (2)知道自感电动势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并理解自感电动势的作用,能解释相关现象。(3)知道自感系数的单位、决定因素。(4)会利用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解释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 (2)通过了解自感的应用与防止,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之美。 教学重点对自感现象的正确解释。 教学难点自感现象有关规律的认识。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分析,探讨,总结。

高一物理教案自感现象2

自感现象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在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感现象. (2)初步掌握自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自=L △ 1/ △ t (3)了解自感系数及影响自感系数大小的因素.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品质和推理能力,从而理解自感电动势在电流变化时所起的作用. 3.渗透研究物理学的方法,使学生逐渐体会怎样从旧知识的土壤中生成出新知识的幼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是使学生在掌握了自感现象与电磁感应现象统一性的基础上,把握住自感现象的特点. 2.断电自感现象中,灯泡突然闪亮一下学生很难理解,是教学中的难占 八、、? 三、教具 1.自感现象的演示. 通电自感现象的演示装置,断电自感现象的演示装置,电源,开关及导线若干. 2.投影器及自制投影片. 3.关于日光灯工作原理的示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如图1所示,有两个线圈L1、L2共轴放置,当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试推理判定通过电阻R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问题:因为穿过线圈L。的向上的磁通量增加了, 所以在通过电阻R闭合的线圈严生R b方向的感应电流.那么,对于线圈L1来说它通过电池、滑动变阻器也组成了闭合电 路,而且 会不会在这个闭合回路中也发生电磁穿过这个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发生了变化, 感应现象呢?是否有感应电动势呢?

2.由演示实验引入课题. 演示两个有关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注意演示过程和瞬间发生的现象. (1)通电时的自感现象(如图2). 操作过程: ①展示电路结构. ②接通电路缓慢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两个灯泡A1、 A2发光亮度相同. 痔2 ③断开电路后,再接通电路.这里应重复几次. 叙述现象:让学生能看到每次接通时,灯A1总比灯A2滞后一小段时间才亮.

高二物理第三章《自感现象涡流》知识点

高二物理第三章《自感现象涡流》知识点 高二物理第三章《自感现象涡流》知识点 1、电磁炉原理: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 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电磁炉加热原理如图所示,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 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 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 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 概述 电磁炉按感应线圈中的电流频率分为低频和高频两大类,相比较高频电磁灶受热效率高,比较省电。 按样式分类,可以分以下三种。 台式电磁炉:分为单头和双头两种,具有摆放方便、可移动性强等优点。因为价格低较受欢迎。 埋入式电磁炉:是将整个电磁炉放入橱柜面内,然后在台面上挖个洞,使灶面与橱柜台面成一个平面。业内专家认为这种安装方法

只求美观,但不科学,很大一部分消费群体把电磁炉当做火锅,埋 入式炒菜并不方便。 嵌入式电磁炉:可适应不同锅具的需要,不再对锅具有特殊要求。 3、涡流,涡流,就是旋涡一样的电流。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教案 互感和自感

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提问: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 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本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互感现象 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 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磁场就发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 产生感生电场,在感生电场的作用下,另一个线圈中的自由电荷定向运动,于是产生 感应电动势。 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互 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因此,互感现象在电 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大家举例说明。 变压器,收音机里的磁性天线。 2、自感现象 教师:我们现在来思考第二个问题: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 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演示实验。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 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 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 新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现象:跟变阻器串联的灯泡A2立刻正常发光,跟线 圈L串联的灯泡A1逐渐亮起来。 提问:为什么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律)加以分析说明。 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逐渐增加,L中产生的 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中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 常值的时间。

高中物理“自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自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和产生自感现象的原因。 2、能利用电磁感应规律分析出自感电动势的方向,说出自感电动势的定义,理解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说出自感系数的含义,写出它的单位,说出决定自感系数的因素。 4、知道自感现象的利、弊极其利用和防止。 【教具】自感现象演示仪、线圈、电源、导线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2、如图1所示,L中有无感应电流?为什么?图1 图2 3、如图2所示,K断开或闭合时,L1中有无感应电流?L2中呢? (L2中有无感应电流?这类问题就是本课研究的电磁感应中的特殊情况--"自感现象",板书本节标题。) 二、学习新课 出示尝试题后,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边做尝试题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讨论、总结。把"做尝试题、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融合在一起。 (尝试练习一)(学习新课) 1、图3所示的电路,合上K后,通过调节,使两个规格相同的灯泡都图3 正常发光,然后断开K,再接通电路时, (1)A1、A2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试说明原因。 (说明:首先请同学们分析、回答,然后做演示实验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A2立即正常发光,A1却逐渐亮起来。说明原因。) (2)接通电路和瞬间线圈L上的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如何?(说明:要求学生用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做出分析、判断。)图4 2、如图4所示、已知线圈L的直流电阻RL远小于灯A的电阻RA,且线圈的自感很强,接通K灯A正常发光后,请分析: (1)K断开后,灯A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说明:首先请同学们分析、回答,然后做演示实验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K断开后,A并不立即熄灭,而是突然亮一下才熄灭。并说明原因。)(2)K断开的瞬间线圈L上的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如何?由此判断K断开后流过灯A的电流的方向怎样? 3、由上面的两个实例,请同学们总结: (1)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本身能否产生感应电动势?说明:学生回答后得到正确结论,然后给出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的概念。 (2)自感电动势的效果怎样? (要求回答:它总是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的变化。可据此判断自感电动势[或电流]的方向;需要引导学生认清的是:产生自感电动势的"线圈部分"相当于电源,其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3)自感电动势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要求回答:跟线圈中I变化的快慢有关,还与线圈本身的因素有关。由此引出

【创新方案】2017版高考一轮:9.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和涡流》教学案(含答案).

第2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和涡流 考纲下载: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Ⅱ) 2.自感、涡流(Ⅰ) 主干知识·练中回扣——忆教材 夯基提能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感应电动势 ①概念: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②产生条件: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与电路是否闭合无关; ③方向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①内容: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②公式:E =n ΔΦΔt ,其中n 为线圈匝数,ΔΦΔt 为磁通量的变化率。 (3)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①导体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可用E =Blv 求出,式中l 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 ②导体棒在磁场中转动时,导体棒以端点为轴,在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感线方向匀速转 动产生感应电动势E =Blv =12Bl 2ω (平均速度等于中点位置的线速度12 l ω)。 2.自感、涡流 (1)自感现象 ①概念: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称为自感。 ②自感电动势 a .定义: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 b .表达式:E =L ΔI Δt ; ③自感系数L a .相关因素:与线圈的大小、形状、匝数以及是否有铁芯有关; b .单位:亨利(H ),1 mH =10-3 H ,1 μH =10-6 H 。 (2)涡流 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在它附近的任何导体中都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像水的漩涡,所以叫涡流。 巩固小练 1.判断正误 (1)线圈中磁通量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2)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3)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4)线圈中的电流越大,自感系数也越大。(×) (5)磁场相对导体棒运动时,导体棒中也能产生感应电动势。(√) (6)对于同一线圈,电流变化越快,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越大。(√)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六节 【教材分析】 互感与自感现象都是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教材对互感现象的要求不高,只要求知道互感现象的产生,以及互感现象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互感现象是变压器的工作基础,有些内容可以在变压器一节中提及。 教材对自感现象的要求比较高,内容涉及到自感对电路电流的影响,自感系数、自感电动势等的内容也有要求。 教材还从能量的角度讨论了自感现象中的能量转化问题,这是对自感现象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验电磁感应现象的存在,并用已有知识结构解释其现象; 2、通过回答设置的情景问题,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3、尝试分析论证,得出电磁感应现象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逐步渗透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自感现象及自感系数 2.难点:(1) 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分析

(2)通、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中现象解释 3.解决办法: 通过分析实验电路和直观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电磁感应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再利用电路中的并联规律,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本节重点、排除难点。 【学生活动设计】 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电路知识及电磁感应知识,分析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电路图,预测将会产生的实验现象,然后再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身的思维,并归纳总结自感现象这一规律产生的原因。 【教具准备】 通、断电自感演示装置,万用表,变压器(教学用),电池四节(带电池盒)导线若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教学设新课引入 情景问题1: 1、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是什么? 2、如图电路中当电键闭合瞬间B中是否有 感应电流产生?为什么 3、实验演示1,验证学生的结论。 学生先利用已有 的电磁感应现象 的只是,作出合 理的推测,从而 测出结论。 新课教学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4.6《互感和自感》 【教材分析】 互感和自感现象都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学习互感电动势和自感电动势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本节内容是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也是学生在认知上对电磁感应规律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教材对互感部分内容的编写比较简单,让学生知道互感现象是常见的电磁感应现象”,是后面变压器学习的基础。课堂应把重心降落在对自感的教学上,教学的难点是对自感有关规律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本知识以及电磁感应的相关规律,学会了判断回路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以及感应电流的方向,而且还掌握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际上已经学会对互感现象的分析,只是头脑中没有互感这个概念而已,也没有意识到当通过线圈变化的电流时,线圈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学习中对自感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相关的自感现象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互感、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3.了解自感电动势大小的计算式,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能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自感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互感、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培养、提高学生尊重科学,利用实验探索研究自然的科学素养。 2.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 3.通过了解自感的应用与防止,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之美。 4.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自感电动势的作用,运用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与理论探究;师生、生生互动;讨论法。 【教学用具】 带铁芯的线圈、导线绕制的小线圈、小灯泡、小音箱、MP3播放器、学生电源、干电池、通电和断电自感实验示教板、打火机、导线、开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新课 师:先观察一个实验,小线圈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大线圈和交流电源组成回路,

高一物理教案自感现象1

§ 16 — 5自感现象 【教学目的】 1、 通过逻辑推理和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使学生在电磁感应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自感现 象的产生的它 的规律,明确自感系数的意义和决定条件 2、 通过分析理解在自感现象中能量形式的转化情况, 为进一步学习电磁振荡打下基础 3、 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掌握了自感现象与电磁感应现象统一性的基础上, 把握自感现象的特点。 难点:断电自感现象中,灯泡突然闪亮一下学生很难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具】 电源(6V )、导线、带闭合铁芯的线圈、电键、灯泡等 【教学过程】 O 、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提到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电磁感应现象,你们认为引起电磁感应现象最重要的 条件是什么? ☆生: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师:对!不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能使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均能引起电磁感应 现象。 电流迅速减小到零,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迅速减小到零, 磁通量的变化量虽然不是很大。 但 由于时间很短,在电键 K 由接通至断开瞬间,对于线圈来说,在线圈上产生了很高的感生 电动势,这就是引起试验学生强烈触电感觉的高压的来源。 上述现象属于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 其中穿过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是由于通过导体本 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这种 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叫做自 感现象。在自感现象中产生 的感应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 (板书) 3、 演示现象,强化概念(课 本上的实验) 总结1: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 开始增加,L 支路中感应电流方向与 原来电流方向相反,阻碍电流的增 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常值的时间(见上左图)。启发学生说出这时 (将原电流方向及自感电流的方向在力中标出) 1、 揭示现象,提出问题 [实验]:(6V 电源,A 、B 为裸露铜线, 圈) 提出问题:在A 、B 触点断开瞬间,A 、B 2、 分析现象,建立概念 在上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 K 搭接后, 在很强的磁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很大;在电键 L 为带闭合铁芯的线 L A B 间的咼压从何而来? 线圈中存在稳定的电流 I ,线圈内部铁心中存 K 断开瞬间,在很短的时间内,线圈中的 (图1) L 相当于瞬时电源

《自感和互感》教学设计

《自感和互感》教学设计 孙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互感现象的电磁感应特点。 (2)会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等方法,认识自感现象及其特点。 (3)理解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明确自感系数的意义及决定条件。 (4)了解自感现象的利、弊以及对它的利用和防止。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和电路基本知识,设计实验,探究自感现象特点。 (2)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自感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提高学生尊重科学,利用实验探索研究自然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自感知识设计实验、分析现象、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试验法 【教学用具】 可拆变压器 (用400匝线圈、普通导线一段)、线圈两组、电源、 0.3A 灯泡两只、滑动变阻器、电源(3V)、导线若干、开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验演示、知识回顾、引入互感 1.实验探究 (1)实验仪器介绍:线圈L 1套入普通的铁 芯,线圈和铁芯之间是绝缘的,并与交流电源 相联。线圈L 2是一段普通的导线,在手上绕几圈然后套到铁芯上,导线外层有塑料层,它和铁芯之间也是绝缘的,L 2和一个小灯泡串联起可拆铁芯 手绕的几匝线圈L 2 学生电源 线圈L 1

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2)思考讨论 把两个没有导线相连的线圈套在同一个闭合铁芯上,线圈L1连到交流电源的两端,线圈L2连到小灯泡上。小灯泡可能发光吗为什么请说出你的道理。 (3)先让学生进行实验的预测,说出可能的结果。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 (4)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试着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共同进行实验分析。 2.知识回顾 设问: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什么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现象回顾:前面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电磁感应现象。如磁铁向线圈中插入或拔出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等,都会引起感应电动势,发生电磁感应现象。 规律提示:不论用什么方式,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都能引起电磁感应现象。如果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3.实验分析 设问(1):L1接的是交流电,电流大小在时刻变化。假 定某段时间里电流是沿这个方向流进线圈的,而且在增 大。那么大家来分析下看,穿过L1的磁场是哪个方向 过渡:铁芯有聚磁的作用,所以铁芯中的磁感线是沿顺时针方向,通过L2中的磁场方向向下。 设问(2):当电流增大时,穿过L2的磁通量怎样变化 过渡: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即线圈L2产生的感生磁场要阻碍线圈L2的磁通量的增大。所以,线圈L2的感生磁场方向是向上的。 设问(3):如何进一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线圈L2中哪一端电势较高 在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中,师生边结合课件,边仔细体会其中的物理过程思路。

文选修1-1导学案3.6自感现象 涡流

青岛 高二物理选修1-1导学案 1 课题:3.6自感现象 涡流 设计人: 审核人: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 了解什么是自感现象、自感系数和涡流,知道自感系数大小的因素。 2. 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的利用及其危害的防止。 3. 初步了解日光灯、电磁炉等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自主导学】 一、自感现象 1、回顾:在做3.1-5(右图)的实验时,由于线圈A 中电流的变 化,它产生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通量的变化在线圈B 中激发了 感应电动势。——互感。 思考:线圈A 中电流的变化会引起线圈A 中激发感应电动势吗? 2、自感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做自感现象。 3、自感现象对电路的影响——观察两个实验 演示实验一:开关闭合时的自感现象 要求和操作: 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S ,调节变阻器R , 使A1、A2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 关S 。重新闭合S ,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 分析: 接通电路的瞬间,电流增大,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增加,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由楞次定律可知,它将阻碍原电流的增加,所以A1中的电流只能逐渐增大, A1逐渐亮起来。线圈中出现的感应电动势只是阻碍了原电流的变化(增加),而非阻止,所以虽延缓了电流变化的进程,但最终电流仍然达到最大值, A1最终达到正常发光. 演示实验二:开关断开时的自感现象 按图连接电路。开关闭合时电流分为两个支路,一路流过线 圈L ,另一路流过灯泡A 。灯泡A 正常发光 。把开关断开, 注意观察灯泡亮度 要求:线圈L 的电阻较小 现象: 分析: 电路断开时,线圈中的电流减小而导致磁通量发生变化,产 生自感电动势阻碍原电流的减小,L 中的电流只能从原值开始逐渐减小,S 断开后,L 与A 组成闭合回路,L 中的电流从A 中流过,所以A 不会立即熄灭,而能持续一段发光时间.

1.7自感现象及其应用教案(粤教版)

1.7自感现象及其应用 一、教材分析: 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教材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明白自感现象的规律都符合电磁感应现象的一般规律。导体本身的电流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这是产生自感现象的原因;而根据楞次定律,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是阻碍电流变化,即当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增大,当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减小。 然后教材通过讨论与交流,利用类比,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那么自感电动势与什么因素有关?能启迪学生思考,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并把实验现象观察结果填写在表格中,从而引出自感系数。 日光灯是常用的设备。课本介绍了日光灯的结构和发光特点,然后通过“观察与思考”栏目,让学生搞清楚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并总结镇流器所起的作用。并在书末简单提出了电子镇流器及新型灯具,引导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自行探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 1.自感现象。2.自感系数。 四、教学难点 分析自感现象。 五、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 六、教学用具: 自感现象示教板,CAI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磁场的变化;回路面积的变化;电流的变化引起磁场的变化等。 教师: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