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剪实验实验方案

直剪实验实验方案
直剪实验实验方案

直剪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直剪实验测定土样在不同正压力下的抗剪强度。

二、实验原理

分别在不同的垂直压力P下,施加水平剪切力进行剪切,测得剪切破坏时的剪应力τ,即为抗剪强度。

采用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如图1所示,该仪器的主要部件由固定的上盒和活动的下盒组成,试样放在上下盒内上下两块透水石之间。工作原理为:控制试样产生一定位移,如量力环中量表指针不再前进,表示试样已剪损,借助与上盒接触的量力环的变形值可以测定其相应的水平剪应力,表征土的抗剪强度。

1-轮轴2-底座3-透水石4-垂直位移计5-活塞

6-上盒7-土样8-量力环量表9-量力环10-下盒

图1 应变控制式直剪仪

三、实验设备

1.本实验采用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如上图1所示。由剪切盒、垂直加压设备、剪切传动装置、测力计、位移量测系统构成。

2.垂直加压设备:用砝码通过杠杆、加压框架、刚球、传力板施加于试样。

3.剪切传动装置:转动手轮推动下盒给试样施加剪切力,剪切力的大小由与土样上盒连接的测力环测量。

4.切土环刀:内径61.8mm,高20mm,截面积30cm2。

5.铜质剪切盒:分上下两块,用两个销钉连接对齐,剪切前必须拔出销钉。

6.盒内有上下两块透水石,使水可以渗出,但土粒会进入透水石的空隙,所以透水石表面应衬滤纸,快剪可衬蜡纸或塑料薄膜。

7.测力计:由测力环和百分表构成,测力环的受力与变形成比例,用百分表测得变形再乘以一个变换系数C就得到土试样所受的剪应力。

8.其它:秒表、修土刀、凡士林等。

四、实验步骤

1.用环刀取土样,两面削平,放在桌上待用。

2.将压盖和上透水石从盒中取出,这时一般应该将剪切盒取下,除去上块和可以取下的其他部件。

3.放回剪切盒上块时注意上下不要放反,上块上面盒口是有环形缺口可放入环刀的,将剪切盒上下块对齐,插入销钉,此时下透水石应留在剪切盒底,在下透水石上面放一张蜡纸或塑料膜。

4.将装有土样的环刀刃口向上放在剪切盒口的缺口上,应该刚好放进,即与剪切盒对齐。

5.土样上放一张蜡纸或塑料膜,再放上上透水石。两手拇指在透水石上用力向下按,使土样从环刀平稳滑入剪切盒,用拇指按一下确认土样已经到底,此时上下两块的分界面应该正好通过土样正中部,取下空环刀。放上铜质压盖,在铜质压盖上部凹槽里放入大滚珠。

6.将适当的砝码加上吊盘,将载荷通过大滚珠压在铜质压盖上对土样加荷,本次实验三个法向应力分别为50、100、200KPa,响应的砝码应分别为1.275、2.55、5.099Kg。

7.转动摇柄使剪切盒前曲板与测力钢环接触,注意测力钢环中的百分表指针稍有转动即停止摇动摇柄。

8.确认已经拔出两个销钉,准备实验。

9.一人均匀摇动手柄使剪切以0.8mm/min(每15秒一周)的速度进行,一人观察时间,另一人记录,手轮每转一圈(15秒)记一次测力计百分表的读数。

10.当测力计百分表来回摆动或者开始后退(即测力计读数出现峰值),说明此时试样已经剪损,剪切变形达到4mm,停止实验。若剪切过程中测力计读数无峰值出现时,量力环

读数继续增加,则剪切变形应达到6mm为止,停止实验。

11.根据仪器的C值,与所记录得到的测微表读数与初始读数的最大差值相乘就得到该土样的抗剪强度实测值。

12.剪切结束后,倒转手轮,移开砝码、加压框架、传压板等,取出试样。

五、数据处理

实验室质量控制制度

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检测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三、管理范围 它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部分。 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包括对人员的要求控制、实验室设备要求、料、法、环)1.1人员的质量控制: 1.1.1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受过其所承担工作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考核并具有相应资格管理和检测的人员,确保其检测工作质量。人事管理要求验证、检查、评价,以保证满足本实验室对人员的要求。对以上相关资料予以存档。 1.1.2技术负责人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各项培训(岗前、方法标准、设备操作、安全作业、法律法规、安全和防护等)。培训合格,签订设备操作授权书,准许上岗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1.1.3对检测过程,检测工作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执行《监督工作控制程序》。1.1.4授权签字人由实验室评审小组评审通过给予授权。 1.2设备的质量控制 规范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满足检测工作要求。 1.2.1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满足实验室核查要求。

1.2.2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建立设备维护维修计划、记录。严格执行《设备管理程序》 1.2.3设备管理人及设备使用人相互配合做好设备期间核查工作,严格按照《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核查。 1.2.4做好设备的校准工作,依据《量值溯源程序》进行校准核查工作,满足实验室的规范要求。标明“三色”标识。表明设备所处的校准状态。 1.2.5完整做好设备的使用记录、周期检定记录及计划、设备的保护工作。1.3试验溯源性控制 1.3.1有测量功能的设备及辅助设备和标准物资,在投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前期校准和检定,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满足《量值溯源程序》,实现检测数据可以溯源到国际单位制的溯源性要求。 1.3.2实验室设备管理员执行《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及《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定期做好测量仪器及设备的校准检定工作。 1.3.3保证使用标准物质具有证书证明其溯原性。 1.4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 严格按照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制定的《检测工作控制程序》执行检测工作流程。保证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工作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 1.4.1保持现行有效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及可查参考资料。 1.4.2除客户特殊要求,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新检测方法由技术负责人主持验证工作,保留验证记录,具体执行《开展新项目管理评审》。非标准方法技术负责人按《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程序》进行验证,通过评审方可执行。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一、研究课题:考察“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预期可能结果: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速度有差异;或者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率也有差异] 引言:速度—准确性权衡是关系到一切反应时实验信度的基本问题,下面我们将尝试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来展示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之间普遍的权衡关系。在反应时实验中,当被试追求较快的速度时,必然要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同样,当被试力求高的准确性时,也必然要以放慢速度为代价。在具体的实验中,被试究竟会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取决于很多因素。本实验主要探讨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识别速度与准确率是否存在显着差异。 假设:假设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通过自编的e-prime实验程序对四十名被试进行施测。 三、实验材料: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图片(均选自于标准的实验图片库)、电脑、e-prime程序 四、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 自变量为不同面部表情、区分为(痛苦、微笑、悲哀、快乐)四种。每个小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只对一种表情做出反应。 因变量为反应时、准确率,分别是识别的准确率、以及被试对不同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

五、实验程序: 被试构成: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弘德楼随机选取了几个自习室,共选取了40个被试。男女各半,年龄为18-23岁,随机分为四个小组。 研究工具: 在计算机上自编好e-prime实验程序 研究过程 (1)正式实验前被试要先进行几次类似练习,以熟悉按键反应。 (2)被试坐在电脑前,接受相同的指导语。其指导语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将继续进行此类题目的正式作答,请用心作答”。被试按键确认后即开始正式实验、期间不再中断休息。 (3)使用主试自编计算机视觉搜索程序,每帧呈现一副面部表情图片,每幅图片呈现的间隔时间一致,随机播放图片。每种表情的图片都有10张,每张呈现2次,共呈现20次,所有表情图片共呈现80次。痛苦按“1”键、微笑按“2”键、悲哀按“3”键、快乐按“4”键。其中第1小组只对痛苦做反应、2小组只对微笑做反应、3小组只对悲哀做反应、4小组只对快乐做反应。每出现一幅图要求被试按对应的反应键,计算机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六、数据处理 采用进行统计分析。 以不同面部表情为自变量,反应时和准确率为因变量。 针对两个反应指标均可分别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独立样本的方差分析来进行差异检验。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一、配合比设计理论依据 1、《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 2、《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场道道面工程补充施工技术要求》 3、《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4、《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97—87 6、《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 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J64—2000 8、《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9、《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 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二、道面混凝土设计要求如下: 2.1、强度:28天抗折强度5.0Mpa; 2.2、和易性要求:维勃稠度20-40s,或塌落度小于10mm; 2.3、耐久性要求: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也不宜大于330Kg/m3; 水灰比不宜大于0.44; 2.4、水泥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中的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2.4.1水泥道面及道肩面层混凝土可采用标号为525的硅酸盐水泥。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宜大于3%,碱含量不大于0.6%。水泥的其他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

2.4.2砂宜采用细度模数为2.65~ 3.20的中粗河砂。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冲洗。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砂不得使用。 2.4.3碎石圆孔筛最大粒径为40mm。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碎石不得使用。碎石应按圆孔筛5~20mm、20~40mm两级级配分别备料,两种碎石混合后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颗粒尺寸筛孔尺寸mm(圆孔筛)40 20 10 5 累积筛余(%)0~5 50~70 70~90 90~100 2.4.4水冲洗集料、拌和混凝土及混凝土养生可采用一般饮用水。使用河水、池水或其他水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水中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如油、糖、酸、碱、盐等;②硫酸盐含量(按SO2-1计)不超过2.7mg/cm3;③pH值大于4;含盐总量不得超过5mg/cm3。 2.4.5外加剂水泥混凝土中需要掺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试验选定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的规定要求,其使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的规定要求。不得使用pH值大于8的碱性外加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外加剂剂量,现场有专人配制。 三、确定原材料 我们根据招标文件、投标书、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及施工图纸的要求确定使用下列材料:

专项试验计划和方案

专项试验计划和方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项目鹿邑县谷阳卫真项目区工程 专项试验计划与方案 河南基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谷阳卫真项目区施工Ⅱ标段项目部

二〇一六年六月 专项试验计划和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项目鹿邑县谷阳卫真项目区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2)国家现行强制性技术质量标准、验收规范、技术规程等。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SL634—2012 (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本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及管理规章制度。 二.工程概况 闫沟河是八里河支流,发源于鹿邑县穆店乡赵庄东北部,流经穆店乡、鸣鹿办事处、谷阳办事处,于谷阳和卫真交界处入八里河。流域面积为,河长。 本次闫沟河治理范围为牛楼(G311国道桥)(4+000)~入八里河口 (0+077),主要治理措施是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沿河(0+077~1+440)岸坡进行植物防护长:重建吴园桥、汤庄桥、钓鱼台桥3座桥梁。 八里河属涡河水系,是白沟河左岸支流,发源于鹿邑县玄武镇王庄西,流经玄武镇、穆店乡、鸣鹿办事处、谷阳办事处、观堂乡、王皮溜镇6个乡镇,于王皮溜镇王河滩村入白沟河。八里河在玄武镇、穆店乡、鸣鹿办事处段又称蒿须沟。全流域面

混凝土湿喷工艺性试验方案

隧道初支湿喷混凝土工艺性试验方案 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编制依据 1)新建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CGZQSG3标段合同文件及投标文件。 2)新建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3)《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及局部修订(铁建设【2010】257号) 4)《铁路设计规范》(TB10003-2005)及局部修订((铁建设【2008】147号、铁建设【2009】22号、铁建设【2009】62号、铁建设【2010】257号)5)《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7)《中空锚杆技术条件》(TB/T3209-2008) 8)《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21号)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0)《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1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13)《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14)《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新建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初步设计的批复》(铁总办函【2013】-568号) 1.2编制目的 通过混凝土湿喷试验段施工,我们将确定主要施工参数及相关工艺: 1)验证喷射混凝土性能参数,包括;强度和塌落度。 2)验证喷射施工的各项工艺参数,包括;风压、喷射距离、喷射角度、喷射厚度、操作方法和回弹率。 3)验证设备之间的匹配性,设备与原材料、拌合物的复符合性。 1.3编制范围 新建成贵铁路乐山至贵阳段CGZQSG-3标帽子山隧道初期支护湿喷混凝土工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 1.定义 1.1质量保证是试验检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试验数据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 1.2质量控制指以满足试验检测质量需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2.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 按照内控(含分析人员自控、他控)、外控进行控制,从检测人员、仪器设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记录、报告等方面严把质控关。 2.1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经培训,并按照《见证取样工程检测》要求持证上岗。 2.2监测仪器设备 2.2.1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每年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订年度仪器设备送检校准计划,对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依法送检,并在合格期内使用;非强制检定仪器设备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自校或核查。每年对仪器与设备检定及校准情况进行核查,未按规定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不得使用。2.2.2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每年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订仪器与设备年度核查计划,并按计划执行,保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3.质量监督检查 质控室制订质保监督检查计划,定期开展质量监督检查:一是利用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二是使用相同方法或不同方法重复检测或校准测量;三是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测量。通过以上方式积极开展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等控制手段进行质量监督检查。 4.有机分析质控要求 4.1分析仪器性能校准 对分析仪器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校准,仪器校准应在分析当天或按仪器要求执行。 4.2标准曲线核查 样品分析当天或仪器每运行12小时,应用标准溶液对标准曲线进行核查。通常情况下,若标准溶液的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对误差不超过20%,原标准曲线可继续使用;若分析方法中对标准曲线核查有明确要求,则按方法要求执行。发现标准曲线失控,应立即重新绘制曲线。 5.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积极参加国家、河北省组织的实验室间参加能力验证、设施比对等活动,每年应至少参加一次。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3. 实验材料 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 (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者要探讨灯光强度与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试设计一个2×2实验研究范式。(要求说明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被试如何分组,实验结果如何整理等) 参考答案: 实验设计:采用2×2多因素实验设计。 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灯光强度:分为强、弱两个水平,灯光的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这样,共有四种实验处理:红色的强光、红色的弱光、绿色的强光、绿色的弱光。 因变量:记录每个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 控制变量:所有被试的练习次数、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应保持相等。

某工程材料检验试验计划专项方案

某工程材料检验试验计划专项方案.

某项目 材料检验试验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某某工程项目部编制.

某材料检验试验专项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检验试验管理 .................................... 3 四、检验试验计划 (5) 1 某材料检验试验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施工图。 2、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66-2015)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008) 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9、《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1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1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1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1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1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9、其他现行规范、规定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市某小区,位于河北省某市某地,由某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河北博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某市泰信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主要有地上住宅,地下一层车库组成。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2 某材料检验试验施工方案 设计使用年5丙建筑抗震设防分 抗震设防烈Ⅲ建筑场地类 主楼框架抗震等级为一抗震等 丙地基基础设计等 地面粗糙度类持力层土层类型及4-层作为持力基础落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地基承载力标准140KP建筑结构类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础类型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

.定义 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过程地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地全部活动和措施; 质量控制指以满足环境监测质量需求所采取地操作技术和活动. .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 按照内控(含分析人员自控、他控)、外控进行控制,从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记录、报告等方面严把质控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监测人员 监测人员应经培训,并按照《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要求持证上岗,临时监测人员或实习人员应在持有相应上岗证地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监测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地检定和校准 每年初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订年度仪器设备送检校准计划,对属于国家强制检定地仪器设备,应依法送检,并在合格期内使用;非强制检定仪器设备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自校或核查.每年对仪器与设备检定及校准情况进行核查,未按规定检定或校准地仪器设备不得使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仪器设备地运行和维护 年初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订仪器与设备年度核查计划,并按计划执行,保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现场采样 现场采样操作程序严格按照《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中、、地要求执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采样瓶抽检 采样时,采样人员定期抽检采样瓶并记录,质控人员随即检查.每批已清洗地水质采样瓶抽取,气体采样吸收瓶抽取,检测其待测项目(不包括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细菌等特殊项目)能否检出.若检出,可根据该项目分析精度要求确定是否合格.一旦发现不合格采样瓶,应立即对采样瓶来源及清洗状况进行调查,找出原因,予以纠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记录 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记录应符合中和地规定.采样现场质量保证措施应符合中地要求.样品采样记录参照中附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实验室分析 分析方法地适用性检验 分析人员在承担新地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时,应对该项目地分析方法进行适用性检验.进行全程序空白值测定,分析方法地检出浓度测定,校准曲线地绘制,方法地精密度、准确度及干扰因素等试验.以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地原理和条件,达到方法地各项特性要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送入实验室水样首先应核对采样单,容器编号,包装情况,保存条件和有效期等.符合要求地样品方可开展分析. 全程序空白值地测定 空白值是指以实验用水代替样品,其它分析步骤及使用试液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地操作过程所测得地值.影响空白值地因素有:实验用水地质量、试剂地纯度、器皿地洁净程度、计量仪器地性能及环境条件等.一个实验室在严格地操作条件下,对某个分析方法地空白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 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1. 1000 ml烧杯1只 2. 500 ml矿泉水瓶6只 3. 100 ml烧杯2只 4. 5 ml移液管1只 5. 400 ml烧杯2只 6. 5ml量筒1台

7. 吸耳球1个 8. 温度计(0-50℃)1只 9. 100 ml量筒1个 10. 10 ml;量筒1只 四、实验试剂 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500 ml。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 0.0250 g 五、实验步骤 (一)配置药品 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 g/L;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 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 1、取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3、停止搅拌,静止10min。 4、根据矾花描述确定最小投加量A。 (三)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的选择 1、用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2、将混凝剂按不同投量(按4/6A~9/6A的量)分别加入到400 ml原水样中,利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检测实验室对检测结果的检查方法及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质量控制;结果评价;F检验;t检验 检测实验室的“产品”是检测结果,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准确、可靠是检测实验室的最终质量目标,也是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计量认证评审的必要条件。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是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以消除误差、防止变化、维持标准化作业的一个管理过程;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中规定,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督检测的有效性。为控制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必须进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本文作者一直从事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当得到一系列的检测结果,结果是否有效可靠的?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以及方法确认时,得到的结果怎么评价?评价方法有哪些?本文将重点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1 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结果的检查方法 1.1 两个初始测试结果 1.1.2 测试费用高的情形 1.2 两个以上初始测试结果 当初始结果数大于2的情形,在重复性条件下n>2时,确定最终测量结果的方法与n=2的方法类似,在这里就不做详细讨论。 2 在再现性条件下所得结果可接受的检查方法 再现性条件是测量方法、测量设备、操作者以及环境设施等因素中有一项或几项不同的测量条件。 2.1 两个实验室测量结果一致性统计检验 2.1.1 每个实验室取得一个测量结果的检验 当两个实验室各取一个测量结果,用再现性限R检验两个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如果差的绝对值不大于R,两个结果即为一致,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如果两个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大于R,必须查明原因是否由于测量方法的精密度低和试样的差异所致。 2.1.2 每个实验室取得一个以上测量结果的检验

试验计划方案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CHINASTATECONSTRUCTIONENGRG.CORP. 9号学生集体宿舍等6项(南区学生 宿舍二期) 施工试验方案 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1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1、主要编制依据 (2) 2、参考资料 (2) 二、工程概况 (2) 三、现场试验设备配置 (3) 四、材料的见证取样与送检 (3) 1、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 (3) 2、本工程有见证取样和送检的项目 (3) 3、有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数量规定 (4) 五、试验项目及见证检测试验室的确定 (4) 六、有见证取样和送检人员的确定 (4) 七、试验人员配备 (4) 八、结构施工部分试验 (4) 1、钢筋 (4) 2、直螺纹套筒连接接头 (6) 3、混凝土 (8) 4、防水材料 (14) 5、建筑节能保温 (15) 6、脚手架钢管、扣件进场复试 (15) 7、水电暖通物资复试检测及计划 (15) 九、装饰装修部分试验 (16) 1、装饰装修物资内容 (16) 十、室内环境检测(国家强制性标准GB50325-2001) (19) 1、原材试验 (19) 十一、建立试验管理台帐 (19) 十二、试验质量保证措施 (19) 十三、试验资料管理 (20)

一、编制依据 1、主要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地下工程防水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14; (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9)、《北京市抗震局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标准)审查意见书》; (10)、《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1)、《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2008; (12)、《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1-501-2009; (13)、北京市施工设计图纸; (1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 (15)、北京市建设工程见证取样和送检管理规定; 2、参考资料 (1)《建筑工程常用材料试验手册》; 二、工程概况 ①功能:学生用宿舍以及附属用房 ②项目组成:由4栋单体建筑及2处人防出入口共6项组成。 ③建筑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9号学生集体宿舍楼、10号学生集体宿舍楼、学生集体宿舍及公共配套服务楼(综合楼)、11号学生集体宿舍楼。9~11号楼平面呈矩形,且地上外观尺寸一致,综合楼平面呈U形。 9、11号学生集体宿舍楼地下室独立设置,10号学生集体宿舍楼、学生集体宿舍及公共配套服务楼地下室连通为一个整体,并设有人防工程。

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实例

一、振动台试验方案 1试验方案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塔楼结构体系为“三维巨型空间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主要由4个核心筒、钢骨混凝土(SRC)外框架、3个避难层联系桁架三部分构成,图1-2、图1-3分别是B塔结构体系构成示意图和建筑效果图。特别指出的是本工程在14、24楼层的联系桁架的腹杆以及32、48楼层的斜撑为防屈曲支撑(UBB)构件。设计指标为小震不屈服,大震屈服耗能。具体位置示意见图1-4。 本工程的自振周期约为 6.44秒,超过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反应谱长为6秒的规定。本工程存在5个一般不规则和2个特别不规则类型,5个一般不规则类型分别是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刚度突变、构件间断和承载力突变。2个特别不规则是高位转换和复杂连接。 1.2 模拟方案 1、模拟方案选择 动力试验用的结构模型必须根据相似律进行设计,模型动力相似律的建立以结构运动方程为基础,选择若干主要控制参数作为模拟控制的对象,依据Buckingham的π定理,经无量纲分析导出控制参数的无量纲积,据此确定各控制参数的相似比率。 结构动力试验的相似模型大致分为四种: (1)弹塑性模型理论上可以重现结构反应的时间过程,使模型和原型的应力分布一致,并可模拟结构的破坏。由于要严格考虑重力加速度对应力反应的影响,必须满足S a=S g=1(S a=模型加速度/原型加速度,S g为重力加速度相似系数,各相似系数之间的关系见表1),即模型加速度反应与原型加速度反应一致,这一要求大大限制模型材料的选择。因为在缩尺模型中,几何比(S l)很小,在Sa=Sg=1的条件下,要满足Sa=S E/S l Sρ=1,即S l=S E/Sρ,必须使模型材料的弹模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

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 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 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 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 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典型试验检测项目实施方案

典型试验检测项目实施 方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典型试验检测项目实施方案 一、交工验收前工程质量检测实施方案 1 项目概况 (1)、主要技术指标 (2)、主要工程量 (3)、参建单位 2 项目委托及检测依据 2.1项目委托 委托单位: 委托文件: 2.2检测依据 (1)、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2004】第3号令),2004;以下简称:“《验收办法》”; (2)、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65号),2010,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3)、住建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2008;以下简称“《城镇验收规范》”; (4)、住建部《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2008,;以下简称“《城市桥梁验收规范》”; (5)、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2004,以下简称“《验评标准》”; (6)、交通运输部:《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2008; (7)、住建部:《城市桥梁设计荷载准则》(CJJ 77-98),1998; (8)、住建部:《城市桥梁设计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2007; (9)、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003; (10)、交工验收检测合同书;

(11)、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及施工中有关设计变更的来往文件; (12)、相关设计、施工规范和试验规程。 3 主要检测内容 交工验收工程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工程实体质量检测、工程外观质量检查、质量保证资料审查等。 3.1工程实体质量检测 依据《实施细则》的规定,项目交工验收工程质量检测主要抽查项目及抽检频率如表1所示。

混凝土实验室建设及仪器的配置方案

混凝土实验室建设与仪器的选配 文摘: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室应具备的检测试验能力,以及仪器设备配置和实验室环境测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初步探讨了实验室管理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实验室管理高性能混凝土 0 前言 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室既是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也是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质量控制的必备基础性条件。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目标是为获得满足科学研究与生产质量控制要求的必要种类的高质量的检测试验结果数据。因此,对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探讨也应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 0.1关于实验室检测试验数据质量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生产质量控制,都要求检测试验数据具备以下四种特性或其质量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真实性; ■准确性; ■代表性; ■完整性。 0.2关于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室检测试验能力 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室检测试验能力应满足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或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质量控制要求。 1.指导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有关标准 主要管理标准: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27025—2008/ISO/IEC17025:2005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GB/T19022-2003/ISO10012:2003 用于检测实验室的测量设备的校准间隔确定的指南 D10 主要技术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50476-2008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2009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T193-2009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 CECS220:2007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207:200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CCES 01-200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2.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室应具备的检测试验能力 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室的检测试验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有关验收规范标准、设计规范对混凝土及原材料质量进行检测试验的要求; ■混凝土原材料优选与质量控制对检测试验的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检测试验的要求; ■混凝土性能检验对检测试验的要求。 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室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检测试验能力: 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检测试验能力;

XX项目测试调试验收方案

测试调试验收方案 编制单位:XXXXXXXXXXX 编制时间:XXXX-XX-XX

目录 第一章弱电系统的测试、调试、验收 (3) 1.1 设备安装、测试与调试 (3) 1.2 设备检验 (5) 1.3 系统初步验收 (6) 1.4 系统试运行和最终验收 (6)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 (7) 2.1 综合布线测试的标准 (7) 2.2 综合布线测试内容 (7) 2.3 综合布线测试仪器选择 (8) 2.4 测试报告 (9) 第三章安全防范系统的测试、调试 (10) 3.1 外观鉴定 (10) 3.2 性能测试 (10) 3.3 功能测试 (10) 3.3.1 电视监控系统功能测试 (10) 3.3.2 门禁系统功能测试 (11) 3.3.5 防盗报警系统功能测试 (12) 3.4 其他测试 (12) 第四章楼宇自控系统的测试、调试 (14) 4.1 中央工作站的检测 (14) 4.2 子系统的检测 (15) 4.3 现场设备的检测 (17) 4.4 功能检测 (19) 第五章有线电视系统的测试、调试 (22)

第一章弱电系统的测试、调试、验收 1.1 设备安装、测试与调试 系统的检验和测试是保证系统建设成功的必要手段,也是系统验收前的必经步骤。 系统的测试和检验主要包括主要设备工厂检验、出厂前测试、设备运抵现场开箱检验和测试、安装验收检验、现场子系统测试、完工测试、试运行测试以及竣工验收测试等。测试检验内容包含:外观鉴定、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 在后面的章节我们将对各个子系统的测试、调试作详细的阐述。我们给出了部分子系统的调试、测试应该遵循的规范、步骤和方法手段,所阐述的测试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本次项目中应用的各个子系统功能。 弱电系统一般安装、测试指标标准: A.弱电系统的接地应采用综合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B.电缆桥架应有50%的余量; C.弱电系统的设备机柜安装标准: ◆机柜的安装要平稳、牢固,应按施工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 ◆机柜背面离墙距离应不小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检修; ◆各种接线端子的标志应齐全;

混凝实验设计方案

混凝实验设计方案 设计人员:*** *** 指导老师:*** 一、方案要求 1.准备好实验设备和仪器 2.准备好实验试剂,计算好实际用量 3.设计好实验表格 4.写好详细的实验步骤 5.认真做实验 6.数据处理 二、实验设备、仪器 1. 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 2. 500ml矿泉水瓶6只 3. 100ml烧杯8只 4. 5ml移液管1只 5. 1ml移液管1只 6. 取样管1只 7. 吸耳球1个 8. 温度计(0-50℃)1只 9. 500ml量筒1个 10. 浊度仪(或分光光度计)1台 11. 酸度计1台 12.注射筒(50ml)1只 三、实验试剂及用量 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 三氯化铁(10g/L),最大用量1g 盐酸(10%) 氢氧化钠(10%)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待定),最大用量1g 四、详细实验步骤 1、确定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最小投加量 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

1中。 (2)用一个500 ml的烧杯,取200 ml原水,并将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六联搅拌机上。 (3)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ml,同时进行搅拌(中速150r/min,5min),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 (4)停止搅拌,静止10min。 (5)根据测得的浊度确定最小投加量,助凝剂的最小投加量是零。 2、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 (1)用6个1000 ml烧杯,分别取800 ml原水,将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六联搅拌机上。 (2)将混凝剂按不同投量(依次按最小投量的25%~100%的剂量)分别加入到800 ml原水样中,利用均分法确定此组实验的六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记录在表2中。 (3)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300 r/min,min;中速搅拌150 min,5 min;慢速搅拌70r/min,10 min。 (4)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 停止搅拌,静止沉淀10 min,然后用50 ml注射筒分别抽出6个烧杯中的上清液,同时用浊度仪测定水的剩余浊度,记录在表2中。 3、确定助凝剂最佳投加量 (1)实验条件及方法 按《给水处理》和《水处理工程理论与应用》中介绍的凝聚试验方法,模拟净水生产工艺的混合搅拌条件,搅拌转速为150r/min、搅拌时间3min,絮凝反应搅拌条件,搅拌转速为50r/min、搅拌时间10min,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情况,静止沉淀10min,同时观察并记录矾花沉淀情况的和检测上清液浊度及pH值。当原水出现常规净水方法不能净化处理的情况时,首先应进行最优投矾量试验,选出最佳投矾量,然后进行模拟净水生产的助凝沉降试验,最后将助凝试验结果运用到净水生产实际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