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课件

如何做课件
如何做课件

怎样做课件

一、课件如何调动课堂热情

以情动人是传统教学特别推崇的教学态度与方法,其本质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课堂热情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情感,它既能使教师充满灵感,又能辐射到学生,激发出师生之间心灵的共鸣。运用Flash课件的教师应该让自己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饱满而丰富的热情,不能只做课件冷漠的操作者,应该以“课堂热情”弥补计算机多媒体“始终无情”的局限。内容还要注意突出重点,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需要经过教员的理解和总结,并进行提炼,不能只将文本、图形等教学元素简单地罗列和堆积,应充分利用Flash的特点和优势,提炼教材内容的精华,既阐述清晰、表达正确,又画面生动、突出要点,易于学员消化和吸收。趣味性强。尊重学习者的差异和选择,又引导学习者“学会”学习,使学生更加自觉和主动,学习变得轻松自如。

二、使用素材的原则

(一)颜色搭配:背景、标题、文本、超级链接对象等的颜色要搭配合理,色彩和谐可以使课件增强感染力,以起到提醒和区分课堂重点的作用。背景色彩可简单素雅,不宜浓重花哨,色彩反差不宜过大,色块不宜过多;内容与背景之间在色彩上和谐对比可以使课件产生一种亲和力和吸引力。一般可将字幕、图形的主体部分设计得大些,色彩处理得明快些。Flash 课件制作时,在颜色使用上应避免产生不适的视觉冲击,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在背景设置时要注意下列问题:应注意背景颜色与教学内容颜色的对比度要强;背景设计不宜占据太大空间,背景空间太大,相应教学内容空间减少,就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背景设计要与内容联系。

(二)课件制作应注重其实效性,“声、色、动、景”的应用,不宜贪多,而应求巧:首先,声音的选择要恰当,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其次,颜色的搭配要合理。合理的颜色搭配,能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动画设计要适度。课件设计并非只有用动画效果才好。动画的设计主要展示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动态性的教学内容。通过动画设计,将事物的发展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突出重点,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事物的生成、变化与发展。

(三)插入原则:课件中插入的不论是视频画面还是声音文件,都要求是高品质的——视频画面要清晰、视频颗粒要细腻,必须满足一定的像素要求;声音文件要高清保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课件质量,引入的视频和音频才有价值,才不会让学习者产生厌倦感。总之,要以“宁缺毋滥”的原则选择链接的视频和声音素材。

三、课件制作常用素材

(一)多媒体课件就必须具备较多的素材,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做到得心应手,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见解。

(二)文字运用,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字号要大,Flash课件制作字体以活泼的幼圆字为主,字的颜色以鲜艳的暖色调为主,如红、黄两色。考虑到小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有限,文字最好以逐字、逐行的运动形式呈现,并配以悦耳的音响效果。图片和文字说明放在同一页,其学习效果比不在同一页要好,与将文字置于图片下方比较而言,将文字嵌入到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当同时呈现文本或多图片时,文本应该临近或者嵌入到图片中。文字材料应当字斟句嚼,尽量做到文字优美、简洁

四、声音的素材

(一)声音素材的处理软件

1.GOLDW AVE:GOLDWA VE 的好处一个是录音的时间不像使用电脑中自带的只能一次一

分钟,这个可以长到10分,20分,当然,我们本身还是建议把一个较长的声音份成几次录制,这样一是便于处理,二是文件的大小好控制,最主要是我们不是专业的录音人员,一次说得太长出错的可能性会大,所以还是分开一些的好呵。另外他还可以把声音加强或是减弱,以及一些微量的去燥音处理。

2.AUDIOVIW :

(二)声音素材的获得途径

闪吧的声音素材是比较全面的https://www.360docs.net/doc/298581716.html,/

根据资源目录进入到你需要的的内容以后,可以稍等文件下载完成,然后把鼠标放到每个音乐上面听一下是否符合要求再下载,一般情况下载MP3或W A V的都可以。

3. 背景音乐往往用来营造课堂氛围,利用音乐将学生带入预设的情景中,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理解。在使用背景音乐上应注意音乐与主题的统一,每一首旋律都有自己的思想内涵,音乐的思想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选择音乐时不要使用学生熟悉的乐曲,因为学生头脑中对这首乐曲已经形成了固有情景,如果学生形成的情景与本课主题不符,反而起到相反作用。

五、提高图片的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298581716.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98581716.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98581716.html,/dvd/pingmian.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298581716.html,/ai/photo/Style0055/index.htm

六、如何收集图片

常用的2种位图图片格式:计算机数字图象有矢量图和位图两种类型,矢量图形是用通过指令描述画面中所包含的直线、矩形、圆和圆弧的大小、形状、位置、颜色等属性来描述一幅画面的,矢量图的优点是容易实施移动、缩放、旋转和扭曲等变换,相对于位图,颜色位数少,存储数据量小,无论放大多少倍,不会影响清晰度。这种矢量图不是很多,有时就需要在课件制作时进行手绘。一般能找到的常用的以位图为多

(一)图片格式

1、JPEG格式

JPEG 格式是所有压缩格式中最卓越的,尽管它使用有损失的压缩方案,但在压缩前,我们可以从对话框中选择所需图像的最终质量,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JPEG在压缩时的损失数据量。基本上一个40兆的PSD文件可以压缩到2兆左右。

JPEC格式的图象素材我们可以用在flash课件制作中,也可以用于网页上。

2、GIF格式

GIF称为图形交换格式,它是一种压缩的8位图像文件,所以这种格式的文件大多用在网络传输上,速度要比传输其它格式的图像文件快得多。但此格式的文件最大缺点是最多只能处理256种色彩,所以它不能用于存储真彩的图像文件。鉴于网页对浏览速度的要求高于

图象质量的要求,所以网页中的图象素材一般都使用GIF 格式。

(二)图片采集

1、图象扫描

在flash课件制作时,这是一种常用的图象采集方法。如果我们希望把教材或其它书籍中的一些插图放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可以通过彩色扫描仪将图扫描转换成计算机数字图象文件,对这些图象文件,还要使用PHOTOSHOP进行一些诸如颜色、亮度、对比度、清晰度、幅面大小等方面的调整,以弥补扫描时留下的缺陷。

2、数字摄影

随着数字照相机的不断发展,数字摄影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一种图象采集手段,数字照相机拍摄下来的图象是数字图象,它被保存到照相机的内存储器芯片中,然后通过计算机的通讯接口将数据传送到多媒体计算机上,再在计算机中使用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处理之后应用到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软件。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快速地制作出实际物体例如旅游景点、实验仪器器具、人物等的数字图象,然后插入到flash课件制作中。

3、光盘采集

目前很多公司、出版社制作了大量的分类图象素材库光盘,例如,各种植物图片库、动物图片库、办公用品图片库等,光盘中的图片清晰度高、制作精良,而且同一幅图还以多种格式存储,这些光盘可以在书店等出买到,从素材库光盘中选择所需要的图象是一条flash课件制作的捷径。

4、软件制作

使用图象处理软件(常用的是PHOTOSHOP)加工合成为最终flash课件制作中需要的图象素材,而且不同的图形格式也会影响图片是否能插入到多媒体软件中或在多媒体软件中的显示速度和显示质量。合理地使用图片素材回增强flash课件的教学效果。

对于那些我们确实无法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图形素材的,就不得不使用绘图软件来制作。绘图软件很多,常用的有FREEHAND、ILLUSTRATOR、CARELDRAW等,这些软件中都提供了强大的绘制图形的工具、着色工具、特效功能(滤镜)等,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制作出我们所需要的图象,一般来说,只要我们能设计出的图象,使用这些软件都可以制作出来。

5、网上下载或网上图片库

网络中提供了各种各样非常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图象资源。不但网页上的图片可以为我们所使用,而且很多网站本身也提供了图片库供我们下载使用。对于网页上的图象,我们可以通过把鼠标放在所需的图片上按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另存图片选项把网页上的图片下载存储在本地机中使用;而对于有些提供了素材库的网站,都提供了图片下载工具以便我们可以把素材库中的图象素材下载到本地机中使用。这也是大家目前课件制作中的一个最常用的方法呵。

七、如何最方便地运用Flash课件

课件设计充分用声音、动画、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给予学生多种多样的外部刺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其潜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素材收集制作完成后,就要利用多媒体制作工具进行加工,把各类素材进行编辑、调试,最后打包成独立的可执行文件,形成Flash课件。

Flash课件的常用方法——遮罩:Flash课件一般包括包括主体、陪体、前景、背景、对比、景别等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需配以图片实例讲解,图片的质量和大小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果一个.swf文件包含如此多的内容,制作过程会非常的繁琐,容易出错,费时费力。因此,可以将每一个部分的内容制作成一个独立的.swf文件,

然后新建一个index.fla文件,将分开的元件进行加载(有的需要在加载新影片之前将原来加载的影片卸载),最终生成的index.swf文件就能将所有的.swf文件进行完整播放。

遮罩动画是Flash课件制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动画类型,很多效果丰富的动画都是通过遮罩动画来完成的。在Flash的图层中有一个遮罩图层类型,为得到特殊的显示效果,可以在遮罩层上创建一个任意形状的“视窗”,遮罩层下方的对象可以通过该“视窗”显示出来,而“视窗”之外的对象将不会显示。

在Flash精品课件中,“遮罩”主要有2种用途,一个作用是用在整个场景或一个特定区域,使场景外的对象或特定区域外的对象不可见,另一个作用是用来遮罩住某一元件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一些特殊的效果。但遮罩图形不能表现任何诸如色彩或者渐变等,如果需要实现这些效果,就必须再制作一个与遮罩内容相同的效果层。

Flash课件中遮罩层中的图形对象在播放时是看不到的.遮罩层中的内容可以是按钮,影片剪辑、图形、位图、文字等,但不能使用线条,如果一定要用线条,可以将线条转化为“填充”。被遮罩层中的对象只能透过遮罩层中的对象被看到。在被遮罩层,可以使用按钮、影片剪辑、图形、位图、文字、线条。

影片剪辑还可以进行嵌套,这就更避免了场景中图层和帧数的增加。场景中图层的组成清晰简洁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很关键,这有利于课件制作者的视觉区分,提高课件制作的速度。

八、课件交互原则

按钮触动声音的设置应该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特征、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等等。按钮触动声音音量应适中、悦耳,时间不易过长。在Flash课件中,用户交互界面的图形图像应该与学习内容相一致,应该符合客观事实,具备科学依据。

精品课件的交互性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技术的交互,甚PFlash课件中人机界面的交互,人机动手操作交互。人机界面交互是Flash课件中可视化的交互,是基于媒体技术的交互。另一类是基于学习内容的交互,其实质是人与学习的交互,是深层次的交互。

九、呈现资料

1.每一页画面上,最好只出现一个教学概念。如果某一教学概念要较多的资料表达,那么就应将这些资料适当地划分成若干独立的小段,一个画面只出一段。

欲使学生特别注意画面的某一部分,需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使该部分不同于别的部分。呈现资料时应讲究画面简洁大方,要给屏幕留出适当的空白,使学生获得视觉的美感,切忌一次性呈现资料太多,而使画面过于拥挤,封面图形呈现时间不超过12秒,内页图形呈现时间不超过5秒。

2.屏幕版面上以及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图片使用的数量要有一定的限制,否则课件制作将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对所使用的图片要力求简单明了,对其中一些需要说明的部位,用最少而又必须的文字加以说明,把握住“文字仪仪是视觉材料的补充说明”这一原则。对于课件中应用的各种图形、图标和按钮,要注意它们的一致性和易读性

图形、图像一定要清晰规整,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图形、图像要尽可能大并放于屏幕中心位置。作为背景的图像要简洁明了,颜色淡雅,如此设计能够突出主体,有利于减轻眼睛的疲劳和学生对主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3.比赛课件要做到:第一,图的内容要便于观察,图形、图像等画面设计要尽可能大,图的主要内容处在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第二,对于较复杂的图,应随着教师讲解,分步显示图形,直到最后显示出全图;第三,对于动画和视频图像,应具有重复演示功能。背景界面的设计要尽量做到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美观大方、布局合理,并注意交互提示、功能按钮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其二,文字设计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尽量简明扼要,以提纲式为主;文字内容要逐步引入;文字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与字形;文字和背

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

4.

十、课件流程。

课件的流程可分为导入课程、呈现资料等阶段。

导入:

1、封面:脚本的首页即是它的封面。封面应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课程的开始。封面一般应标明课程名称、作者姓名、版权等内容。在封面中适当地运用图片、动画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如果是同一系列的脚本,则每一个课题封面的格式要一致。

2、操作说明:Flash课件的操作方法(如课程的流程控制、交互方式等),最好能结合各种菜单、按钮等单独设立一个文本说明。建立适当的帮助链接进入文本说明

3、陈述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扼要地陈述教学目标,但对对于比较复杂的教学目标,则应以菜单目录代替。

呈现资料:一般采用菜单式是在屏幕上显示教学内容的目录。在设计Flash课件的开头时运用主题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可把表现不同教学内容的画面组接在一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含义,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了解,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在课件的结尾处,将最能反映重要教学内容的画面组接在一起,不仅可以起到回述作用,而且还具有对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进行概括和深化的作用,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课件的开头和结尾处采用主题蒙太奇的表现手法,能起到总体概括,加深印象的作用,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教学内容。

注: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课件设计的易读性是指图形、图标和按钮所表示的意义是简单明了,一望即知的。比如用小喇叭图标表示此处可以播放相关的声音媒体,用写字的手表示进人练习等。Flash课件可以用图形或按钮做菜单时可以直接在上面输入简单文字,告诉课件使用者该图形菜单或按钮的具体含义,减少用户短时记忆的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同使用图片一样,在一个页面中,菜单的图标数量要适量,不宜过多过杂.要注意避免视觉纷扰。视知觉有捕捉简单结构的倾向,因此简洁明了的图形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正确的视觉判断和思维。

十一、翻页

前面提到用颜色和图片来引导章节过渡页,这里又有了一个新手段,就是用翻页的动画,这样可以提示听众内容过渡到了新的一章。选择翻页时不要挑太复杂的,每章的每一页都向一个方向动就可以了。

好课件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课件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一、课件设计思路。 《长城》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的内容,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动画感兴趣。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制作了此课件。 本课件本着体现教材重点,解决教材难点的原则设计。本课的重点是学习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运用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学习。字词学习中分为单字学习、词语朗读。最后通过小游戏“开火车”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课文朗读。这一环节中首先播放课文范乐,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接着通过问题引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远看长城,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在传统课文中,属于一篇看图学文,如何依据新课标的思想,又汲取传统教学的所长,成为确立本文重难点时我思考的一个问题。着重于通过图画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顺序及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看图学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最后配乐朗读,感悟想象中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件中设计了丰富的资料库,培养学生的分析,写作能力。 再利用课件进行课堂小结,归纳整理课文,深化思想,进行课文延伸,既省时又省力。最后利用课件出示课后作业,照顾到各种水平的同学,使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

多媒体课件制作思路和方法

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媒体设计思路 整理者:黄好勇 日期:2012.03.10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思路和方法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 1、确定课件制作内容:细心研读课程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课件制作的内容,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解决某一重点;是帮助理解,促进记忆,还是加强知识运用;是扩大知识面,还是培养技能技巧等等。 2、设计知识点解决思路:根据确定的内容,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本着先易后难,形象直观,逐层深入的思维方法,确定新知识认知理解的过程。 3.设计创作脚本:编写脚本是组织信息的第一步,如对屏幕布局、图文比例、色调、音乐节奏、显示方式、交互方式等进行规划。 4.课件素材准备:根据设计思路,准备所用的多媒体信息素材。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 5.课件制作过程:利用现有的课件制作工具将多媒体信息进行集成。做到界面直观,交互明确,思路清晰,操作简便。 6.课件测试过程:课件制作完成后,必须进行彻底检查,以便改正错误、修补漏洞,有时还要进行优化。并根据课程的进程,进行课件与教学过程的整合,然后交付使用。 二、明确制作目标,舍得花更多的时间做好构思 好的课件少不了精心的设计,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找到重难点,动手制作课件前首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你要做的这一节课或是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甚至一个章节中,你所教授的目标是什么?要重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认真选择合适的素材,用恰当的表现方式来解决教材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课件的结构与布局及界面的表现形式。 三、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 选择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软件作为课件制作平台,能大大激发教师制作课件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般来说,如果制作时间不很充裕、课件制作结构比较简单可以选用PowerPoint2003中文版,

生命课件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生命生命》课件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实验小学宋玉洁 一、课件设计思路。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的内容,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四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本课件本着体现教材重点,解决教材难点的原则设计。本课的重点是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㈠、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新词,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对课文脉络有个整体把握,出示课件:盛开的鲜花、飞翔的燕子、游动的金鱼、劳作的昆虫。引导学生说出从画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㈡、学习新课 1、在理解飞蛾险境求生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课件出示文字: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理解飞蛾要赢得生命,必须竭尽全力,它求生的欲望令人震撼,再指导朗读。 2、学习瓜苗砖缝生长,用同样的学习方法,体会第三自然段的关键词,说出自己的感受(坚硬,不屈向上,没有阳光、没有泥土) 教师总结并展示小芽图片及文字: 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总结:一颗小芽,要经过多少磨难才能茁壮生长;一朵小花,要经过多少风雨才会美丽绽放。这顽强的生命力怎能不使人震惊!不令人感叹! 3、倾听沉稳心跳 播放心跳声音,学生读课文谈感受,教师点拨:生命只属于自己,所以要对自己负责。 课件出示:美丽的君子兰图片及杏林子的头像和文字介绍,使学生深刻体会杏林子的生命,比花还要绚丽,比宝石还要珍贵,从而理解要对自己负责,珍爱自己的生命。 ㈢、拓展升华 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她在强调什么?提醒什么?从而理解文章中心:生命宝贵,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暂,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

智慧树知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课件制作的理念、思路及演示型课件制作要领 1、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color: #000000}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包括:() A.教育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技术性原则 D.艺术性原则 正确答案:教育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技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 2、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color: #000000}通常,多媒体课件中的交互一般是指:() A.课件中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B.课件的界面设计 C.课件中的练习题设计 D.课件的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课件中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3、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color: #000000}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首先要进行:() A.教学设计 B.素材加工 C.需求分析

D.程序设计 正确答案:需求分析 4、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color: #000000}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 A.媒体的设计 B.结构的设计 C.界面的设计 D.脚本的设计 正确答案:媒体的设计; 结构的设计; 界面的设计 5、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color: #000000}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的素材准备一般围绕( )等几种类型媒体进行。 A.文本 B.图像 C.声音 D.动画和视频 正确答案:文本; 图像; 声音; 动画和视频 见面课:课件制作过程中的素材采集与加工 1、可以将搜索反馈回来的内容限定为某一特定的格式的命令是()。

课件的教学设计、制作思路与流程图、设计特点及使用说明

邹城市古路口中学徐香宝 A、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 《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面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作了铺垫,为以后学习“四边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础。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载体。它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勾股定理是一坛陈年佳酿,品之芬芳,余味无穷,它以其简洁优美的形式,丰富深刻的内涵刻画了自然界和谐统一关系,是数与形结合的优美典范。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数学思考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在与他人交流中获取探究结果。 情感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 难点: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四)教学媒体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方格纸(老师准备)、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学生四人一组,分组准备)。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几何学习,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证明的理性思维能力已初步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尽量为学生创设“做数学、玩数学”的情境,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分析:八年级学生生活经验积累较少,缺乏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在探索勾股定理时,主要通过直观的,乐于接受的拼图法去验证勾股定理。“操作+思考”的方式符合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适应其思维发展规律及心理特征。让学生感悟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让他们“学会学习”。 三、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地面图18.1-1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本课件主要讲述了在英语中,动词过去式如何应用。主要目标是学习并能口头运用Shenzhou V flew into space with Yang Liwei.这类语句来叙述过去的事情。 本课事例是指在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一段历时21小时23分的太空旅行,让全世界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因为这件事情是发生在过去的,所以对于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必须用过去的时态来说明以前发生过的事情。在这个例子中出现了很多的单词的过去时态,那就是我们要讲述的重点的内容。看一下动词的过去时态到底是什么,怎么写动词的过去时态以及过去时的原形是什么。 先讲述例子中出现的几个单词的过去时态,fly -- flew spend – spent Become – became 主要是讲述这几个词的过去时态。另外还有几个单词也要注意比如:houre (小时) ,son(儿子),proud(自豪的),pilot(飞行员)。 在这个例子中需要学生掌握能口头运用Shenzhou V flew into space with Yang Liwei.这类语句叙述过去的事情,这是本学习本例子的重点。通过这章的学习,学生能用简单的动词过去时态叙述过去的事情,掌握几个常见的几个动词的过去时态。另外还需要同学们能识别:flew, became, spent, hour, son, proud,这几个单词,知道它们具体的意思,在平时的英语对话中能用到这些词。在这里出现了“first”这个单词,需要同学能会写,知道怎么用。 下部分就是举出文中出现的几句话,给大家重点分析一下这几句的意思,以及上面的几的单词在这里的运用。比如: (1)In Octorber 2003,Shenzhou V flew intospace with Yang Liwei. He was China’s first man in space.

课件制作的思路和方法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图、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媒介载体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体,从而改善人机交互的界面,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刺激,最大限度地吸收信息。构思好课件的制作思路后,要想做一个好的课件,首先得具备一定的多媒体制作能力和技巧,以及美术基本功。其次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素材收集制作方法和制作技巧。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制作思路制作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从文字、图片、音响、动画、电影等多方面把静态的、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声音、图像文件——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图、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媒介载体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体,从而改善人机交互的界面,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刺激,最大限度地吸收信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心理上的不同要求,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主要应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能充分、合理、恰当利用多种媒体(文字、图像、视音频及动画等),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足; 2、必须以学生为本,摸透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在课件中尽可能全面地提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

其相应解决方法;而且课件播放不能是单纯的线形、要有一些人机对话或交互式元素;3、新颖的教学思路与结构;4、色彩对比要强力、搭配和谐、构图美观、制作有创意。 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呢?根据我多年在教学中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实践,总结以下两点,以供大家参考: 一.课件制作的整体思路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一般都可以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因为那样只能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相反的,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捕捉、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的内容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利用多媒体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 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二).研究教材内容,构思设计脚本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只有把握好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因此,在选择好课题后,应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理解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

三角形课件设计思路流程图

课件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三角形的认识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所呈现给学生的新知,该信息窗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角形,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组成及特点”等问题,引入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经常遇到的图形,认识三角形有利于经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一、课件设计思路:“联系生活、合作交流、感知理解”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永恒主题,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的最佳途径。因为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畅想,动手动脑”,捕捉学生的创新的信息,提炼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在本课例中,老师将积极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或者去探索问题,通过“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猜一猜”,“指一指”,“说一说”,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有问题有目的地大胆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交流学习,培养了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三角形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情感目标 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相长,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课件设计流程图

多媒体课件制作思路和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多媒体课件制作思路和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思路和方法整理者: 黄好勇日期: 2019.03.10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思路和方法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 1、确定课件制作内容: 细心研读课程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课件制作的内容,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 例如: 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解决某一重点;是帮助理解,促进记忆,还是加强知识运用;是扩大知识面,还是培养技能技巧等等。 2、设计知识点解决思路: 根据确定的内容,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本着先易后难,形象直观,逐层深入的思维方法,确定新知识认知理解的过程。 3.设计创作脚本: 编写脚本是组织信息的第一步,如对屏幕布局、图文比例、色调、音乐节奏、显示方式、交互方式等进行规划。 4.课件素材准备: 根据设计思路,准备所用的多媒体信息素材。 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 5.课件制作过程: 1/ 7

利用现有的课件制作工具将多媒体信息进行集成。 做到界面直观,交互明确,思路清晰,操作简便。 6.课件测试过程: 课件制作完成后,必须进行彻底检查,以便改正错误、修补漏洞,有时还要进行优化。 并根据课程的进程,进行课件与教学过程的整合,然后交付使用。 二、明确制作目标,舍得花更多的时间做好构思好的课件少不了精心的设计,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找到重难点,动手制作课件前首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你要做的这一节课或是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甚至一个章节中,你所教授的目标是什么?要重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认真选择合适的素材,用恰当的表现方式来解决教材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课件的结构与布局及界面的表现形式。 三、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选择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软件作为课件制作平台,能大大激发教师制作课件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般来说,如果制作时间不很充裕、课件制作结构比较简单可以选用 PowerPoint2003 中文版,时间充裕的话选用 flash 中文版。 这两个软件易于学习、使用简单、功能强大,特别是它们能方便地插入课件所需要的图片、声音、影音文件,动画制作也较容易掌握,而且演示起来比较直观、方便。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 一、课件设计思路 观察物体是初中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立体几何向平面图形的转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个难点,本课件使用几何画板软件表现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化,为学生提供几何直观,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并借助几何画板和白板,提供课堂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绘制简单几何体及立方体组合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互动体验,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作图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几何直观。体验几何美,激发学习兴趣。 二.主要知识点的分析及课件相关环节设计意图 1.生活实例 从生活中的多个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感受体会观察物体。并注意,有时候需要从特定的角度观察物体,有时候需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 2.探究新知 本部分的设计分一下几个主要环节,实现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环节一:观察一个立体图形通常需要从几个角度?通过动画演示前后,左右,上线一样,提醒学生只需要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 环节二:例题讲解通过动画演示,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使学生明确的观察到绘制三视图分别是绘制的那些面 环节三:合作探究,有学生借助白板操作课件,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并在两个合作探究活动中体现探究活动的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环节四:随机出题,模拟刚才探究的内容,对学生探究过程加以检查。检验课堂教学及学生自主探究效果。 3.知识拓展 本部分是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课件通过动态的图形将立体几何转化为平面图形,并通过变化引导学生发现三视图的对应面。同时为今后学生初四《投影和视图》的学习中奠定知识基础。异性瓶塞问题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几何的奥妙。 4.数学欣赏 本部分的课件设计是通过动画提供视觉直观,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流程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流程 高军福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力的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灵活与高效。正因为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许多软件开发商生产了大量的课件,网上更有大量的课件供大家下载使用,但这些课件一般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与不同任课教师的教学实际严重脱钩,软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具体的学生对象有一定的距离,有的针对性不强,应变力差,用于课堂教学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甚至有的把应试教育模式搬到各种课件中。在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形式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教学技能,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呢 一、选题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其它媒体所无法代替的优势,但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适度,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使用课件,因此制作课件一定要注意选题,审题。一个课件用得好,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反之,则只会流于形式,甚至取到相反的作用。我们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1、选择能突出多媒体特点和优势的课题,要适合多媒体来表现。例如在语文《荷塘月色》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课件集声音、视频的特点,精心设计以荷塘为背景的视频,加以古筝为背景音乐,使二者巧妙的配合,创设一种声情并茂的情景,使学生完全沉浸在一种妙不可言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融入课堂当中。这种效果不是单凭教师讲,学生听所能达到的。 2、选择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课题,选择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讲解清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在理、化、生实验中,有的实验存在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语言来表述就会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我们能用课件来演示传统手段不易解决的实验,就会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提高教学效率。在物理“α粒子散射实验”中,既存在微观现象,很难观察,而且在一般的实验室中也很难演示,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则很容易将微观现象展示出来。在生物实验中,有些实验的时间比较长,有的甚至要几天,例如“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可能只会要1—2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将整个过程演示清楚,提高了课堂效率,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注意效益性原则。由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间周期比较长,需要任课老师和制作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付出巨大的精力,所以制作课件一定要考虑效益性原则,用常规教学手段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时,就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多媒体课件。 二、编写脚本 脚本一般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文字脚本又包括教师的教案和文字稿本。制作一份优秀的课件,首先要求任课老师写出一份好的教案,而且是能体现多媒体优势的教案。

课件制作思路与流程图

课件制作思路及流程图 一、课件制作思路: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课时》是新课程济南版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一节,隶属《生物课程标准》第5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中的二级主题“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的第一个内容。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而且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已有了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不过,因受其年龄等各方面的限制,七年级的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还较差,学生的归纳小结和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可以根据其特点通过动画、图片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制作了此课件。 本课件本着体现教材重点,解决教材难点的原则设计。本课的重点是尿的形成过程:(本章的主题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故尿的形成不仅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本节课不仅要能使学生概述尿的形成过程,同时,引导学生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形成是我们达到能力培养目标的手段之一,因而这一推测过程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首先,运用通过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尿毒症患者的痛苦形成初步认识并关注泌尿系统健康从而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产生兴趣。接

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较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激发学生探知尿液形成过程的兴趣。然后通过观看尿液形成过程动画视频,形成对尿液的形成过程的全面认识,从而突破重点,再结合具体的图片、实例等加深认识,强化理解从而突破难点。最后通过小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回忆观察泌尿系统组成描述尿液的排出过程,并对排尿的意义进行总结。然后组织学生汇总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巩固,再结合典型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件中设计了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知识归纳能力。 二、课件流程图

Flash课件设计思路

Flash课件设计思路 1.整体思路 首先我是先从整体上把握,进行设计,因为,对于整个课件来说,要有一个全局的概念,确定一个整体的框架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的具体的设计思路:确定选题(内容) 首页设计目录(一级菜单) 具体内容(二级菜单) 细节设计成品我选的课件题目是:正面双手垫球教程。然后先设计一个首页,进入界面。 之后就是目录的设计,分4个章节,1.了解垫球2.点球技术讲解 3.垫球练习方法 4.常见错误动作解析。 之后就是对目录中的每个章节进行内容设计,将课件所要表达的内容以不同形式直接呈现上去,如果在二级菜单中,有些内容比较多,有必要继续设计下一级菜单,那我就会设计三级菜单,如:在垫球技术讲解中,我就设计了下一级的菜单,将所要教的内容呈现上去。 之后就是细节设计,大到每一个菜单,每一块内容,小到每一个按钮,每一个文字,都要进行详细的思考,确保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就加一些特色设计,让课件更加个性化,给学生们一种舒服的感觉,让他们操作起来既简单,又个性化。如:我在我的课件中,通过下面的代码 onClipEvent (load) {

startDrag, true); (); } 改变鼠标图案,看上去更活波,个性。 2.界面设计 一个好的界面的设计能让学生们“一见钟情”,一个好的界面设计也能给更好的传达给学生教学内容,一个好的界面设计,也能决定学生是否会重复的看这个课件,界面的设计决定着学生的视觉感受,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界面的设计,对于现在这些挑剔的用户们来说非常重要。界面的设计包括,整体的风格、配色、内容呈现形式、功能按钮的形式、布局等等。 对于我的这个排球教学课件的设计,我想这是一个体育运动教程,整体风格应该活波,清新些,于是在背景颜色上我采用的了淡黄色,蓝色,字体颜色是黑色,红色,蓝色,一些功能按钮的颜色:淡蓝色,红色等,内容呈现形式:视具体内容而定,如:了解垫球内容,直接文本呈现即可;而在垫球技术详解中则是,有文本,图片,动态解析图等多种形式。关于布局:就是清晰,简洁,文本和其他元素(图片,图标,按钮等)搭配和谐。 3.内容设计 内容是一个课件的灵魂,内容直接就是指一个课件所要教授的东

多媒体课件制作学习心得体会

多媒体课件制作学习心得体会 武功县宁鹏刚 信息技术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成为可能,而多媒体课件是目前实施形象化教学的主要手段,极大地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教学课件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如下几类:文字、流程图、表格、线图、结构图形、实践过程。在这几个方面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使学生们更加喜闻乐见,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个人的学习探讨一下对以上所述几类教学素材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处理方法和多媒体课件 制作与教学的忌讳。 一,字表的处理 字表处理包含文字和表格两方面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对文字和表格的处理可以说能做到随心所欲了,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构思,以及对软件功能的掌握程度。 文字的大小、字体、颜色、样式甚至动态效果等都可随意设置或更改,因此,将平常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复现在多媒体课件中是毫无问题的。而且差错少、正规,显示速度快,课件制作者如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制作效果可以令人赏心悦目。 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不喜欢一次出现大段的文字,而喜欢逐句地呈现,以顺应人的认知习惯和教师的授课节奏。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一般是按顺序讲到哪写到哪,但课件制作时这样做却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

⑵有些人喜欢在文字出现时对文字配以声音效果或动画效果,以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趣味性,但若用得太滥,反而易引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效果适得其反。 ⑶文字要尽量精炼,做到言简意赅,同时要尽量多用图例。传统教学方法和教材受条件限制常是用“图”来配文,文为主,图为辅,而目前电脑绘图能力极大地提高,可大量采用以“文”配“图”的形式,即图形为主要内容,而将文字作为注释等进行辅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采用此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实图形中蕴涵的知识信息比文字更大,有些教学内容如果用文字来描述将很繁琐,而用图形表达更为直观和形象生动,儿童认识世界首先是识“图”而后才是认字,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教学中少不了表格,表格一般是很多数据的组合,传统教学法中一般是让学生对照书中的表格查阅数据,有了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表格搬上投影屏幕,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教师的查阅过程,也可以直接地观察表格中标明出的知识要点。要注意的是如何让重点数据突出于其它数据醒目地显示,这可以采用单元格填色等多种方法,而填色又可以有多种效果(如渐变色、逐渐填色,渐近渐远、闪烁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表格中数据较多,受屏幕的大小限制,则可能单个数据小得不易让后排的学生识别,这时可以将表格分解处理,或者先整体显示,后局部放大。 二,录像片和动画效果的处理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罗庄区册山中学刘志刚主父国庆 设计思路: 课件开始就安排了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认识。目的在于了解凸透镜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能——对光的会聚作用,关于凹透镜的结构、性能等内容,可以通过课件让学生认识。接着,演示凸透镜的重要参考点之一——焦点,以及凸透镜的主要性能参数——焦距。为了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能够会聚太阳光(平行光)的印象,不仅让学生深刻感知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同时还启示学生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这对后面的探究是必须的,而且在此也穿插了对透镜三种特殊光线的认识和思考。 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从生活或以往的经验引入,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提出关键问题——同一只凸透镜为什么能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 课件展现突出这样的猜想过程:从观察到的事实发现,当改变了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正倒以及虚实等也就发生了变化。由此自然会想到: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针对这一猜想可制订出这样的实验探究计划:观察光源和凸透镜不同距离时成像的情况,以研究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 实验中首先要知道所用凸透镜的焦距,焦距的获得的方法可以由课件让学生联想到在阳光下测量,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有关数据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教师可给以必要的活动提纲,进行点拨与指导。例如:学生在实验与收集证据时,对如何记录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教师应该给予指导。在实验与收集证据中要求学生“将上面的成像过程重复做一次”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一个科学的结论不能只凭一次或几次实验,以避免偶然性;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在重做各类型成像实验时,应取不同的物距,并且紧扣课件予以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课件可以及时总结实验,也利用变动来强化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实验结论的认识。最后利用成像作图总结。 流程图: 透镜种类----基本概念------透镜成像-----成像作图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