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和谐篇

新时代,书写和谐乐章

主题分析

“和”的左边是个“禾”,右边是个“口”,就是指人人都有饭吃,这就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我国古人普遍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儒家指出,人与自然天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自然包容万物、永远在发展变化之中,人也应体现这一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家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以自然为最高法则,做人处事皆以自然为师,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谐”的左边是个“言”,右边是个“皆”,就是指人人都可以自由讲话。这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国传统文化崇尚和谐、追求和谐,认为只有不同的色、声、味的统一,才能产生和谐;如果只是单一的色、声、味的简单重复,便不能产生和谐。道家强调万物各适其性、各顺其情,互相平等、无分贵贱,倡导“平易”、“恬淡”的人生境界;佛家标举“因缘和合”;墨家提倡“兼爱、非攻”,都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人际交往的和谐理念。

“和”与“ 谐”一个是生存的物质需要,一个是生活的精神需要。这就构成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我国传统文化认为,对社会稳定与和谐构成最大威胁的是社会不公正,因为它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社会动乱。因此,我国历代思想家大多主张通过利益调整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儒家强调在财富分配方面做到“均”。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公正平等、互助友爱、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被儒家称之为“大同社会”。

时代最前沿

美丽中国 和谐共生

进入新时代,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振奋人心。这一宏伟蓝图中,“美丽”二字具有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引人注目。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进入新时代,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持之以恒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十九大报告中,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相关内容,篇幅大、分量重、目标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担当。

热点素材

?一、“平”语谈和谐

? 1、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句古语,引发与会者的强烈共鸣,成为描述金砖国家合作的“金句”。

2、“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和”意味着互尊互助、开放包容,“合”则指向齐力同心、相向而行。厦门会晤期间,不少人把目光定格于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会标。霓虹绽放、多彩汇聚的简洁图案,既象征伙伴关系,也喻示朴素哲理:朋友多了路好走,团结起来有力量。聚力打造“金砖+”合作模式的“金点子”,正是植根于和衷共济、

合作共赢的中华传统理念,也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独特魅力。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连用四个“加强团结协作”倡议大家同舟共济、携手前行,联手营造有利发展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厦门会晤发出的“金砖声音”,将传之久远、影响弥深,赢得更多回应。

3、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一国一域难以独善其身,如果不主动汇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只会踽踽独行,固步自封。“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曾作出判断: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当今世界,因应现实挑战、破解发展难题、防范潜在风险,无不需要播撒“和”与“合”的中国理念。

立意角度

1、一箭易断,十箭难折。这句话源于《魏书·吐谷浑列传》。据载,吐谷浑国王阿豺临终时,命20个儿子各取一支箭放于地上。阿豺让同母弟慕利延拿起1支来折,慕利延很轻松地折断了;然后又让他拿起另外19支箭一齐折,结果怎么也折不断。阿豺告诉大家:“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折箭遗教”的历史典故,映照着和睦、合作的东方智慧。中国还有句古谚,“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金砖五国虽然山海相隔,但怀着合作共赢的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金砖国家就像五根手指,伸开来各有所长,攥起来就是一只拳头。

2、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家庭的和谐是我们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新时代,建设和谐社会应该从家庭开始,这是最贴近生活,最能感知的和谐。普通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才是这个时代温暖和谐的印记。 

?3、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家园,需要70多亿人共同守护。在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中国的奋斗,已经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的道路,也必将引领世界的方向,为人类开辟更加繁荣、更加安宁的美好未来。

时事看和谐

?1、美丽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

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和谐的成长,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和谐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2、对普通劳动者说一声谢谢,人与人的和谐

?在香港大学食堂做了44年的阿姨袁苏妹,2009年获得了港大荣誉院士。11月25日,这位身份特殊的院士去世,港大官方主页放上了她的照片进行深切悼念,很多香港名流得知此事也纷纷发文怀念。同一天,本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7号楼宿管阿姨徐根娣退休之日,结果她所管的寝室楼800多名同学集体“请愿”请她留下来。

?我们都会说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但事实上不是所有人,不是每所大学,都能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视为“杰出人士”。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既有拔尖、高素质的精英教育,也不缺乏对平凡人生的承认和敬重。

让普通劳动者更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止于为她们口头打call,在朋友圈为她们点赞。这种尊重应是对他们从人格到劳动价值、待遇、保障等全方位的肯定和改善。所以无论是社会风气倡导,还是制度设

计和制定,都应协调好这种关系。从某种角度说,普通劳动者能否获

得应有的成就感,体现的是社会良知的优劣和文明程度的高下。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三嫂和徐根娣一样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的一

辈子只坚持做好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我们做不到给

每一个辛勤的劳动者一个荣誉院士称号,但可以记住他们的好,给他

们一个微笑,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3、和谐既要有蓝天白云,也要有温暖。社会生活的和谐

?我们渴望蓝天白云,但我们不希望在瑟瑟发抖中欣赏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煤改气的不到位,让这一个冬天有点冷。煤改气是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推进的勇气和决心,也需要能够兼顾“最大利益”的智慧和耐心。大气污染防治的任务、燃气的供应能力、民众的生活需要,对这些都应该有提前的通盘考量,为可能的“连锁反应”预留好应对措施。因此,未雨绸缪是煤改气政策执行者的必备能力素养。

4、和谐是老有所养,“打造银丝下的春天”。

我最无助的时候: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繁忙的工作,竞争的压力,让年轻人的脚步一颗不敢停下。但有些事等不得,我们总想着有一天拼搏成功,奋斗出一片天地然后好好去孝敬父母,但中国有句古话是“子欲养二亲不在”。高铁的速度不仅仅是奔向前方,也连接着回家的方向,让老有所养,且能够尽享天伦之乐,年轻人才能看得见未来, “打造银丝下的春天”,这是和谐社会的责任。

5、百花齐放的文化和谐

姜昆与郭德纲的响声雅俗之争,可谓是如火如荼。但争论中似乎忘记了,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有阳春白雪,也离不开下里巴人。听惯了京剧,也可以唱两嗓子信天游。一幅画的美就在于它色调、构图、背景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就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各方面的和谐。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城市文化、国际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才是现代社会的共同特点,不同的人文及文化背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不同行为方式,都需要有相应的文化和价值观进行对话、融会。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创造力是千金难求的,是不能隔绝的,文化是在传承中发展的,各种不同的文化从内容、形式、性质、功能以及价值取向、目标取向等在互相接触中不断修正,逐渐融合,才会形成新的文化体系。

诗词寻和谐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清澈的溪水,低矮的茅草房,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吴音悦耳中劳作也是那么的悠然。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就连天真、活泼、顽皮的小儿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劲儿,也是那么的可爱。这样的生活情态,这样的生活之美,才是美丽乡村的和谐,羡慕与向往之于,和谐也需要我们懂得满足。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王维《过故人庄》)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