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失效机理及其对策

PCB失效分析技术及部分案例

PCB失效分析技术及部分案例 作为各种元器件的载体与电路信号传输的枢纽,PCB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最为重要而关键的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与可靠性水平决定了整机设备的质量与可靠性。但是由于成本以及技术的原因,PCB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失效问题。 对于这种失效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一些常用的失效分析技术,来使得PCB在制造的时候质量和可靠性水平得到一定的保证,本文总结了十大失效分析技术,供参考借鉴。 1.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就是目测或利用一些简单仪器,如立体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甚至放大镜等工具检查PCB的外观,寻找失效的部位和相关的物证,主要的作用就是失效定位和初步判断PCB 的失效模式。外观检查主要检查PCB的污染、腐蚀、爆板的位置、电路布线以及失效的规律性、如是批次的或是个别,是不是总是集中在某个区域等等。另外,有许多PCB的失效是在组装成PCBA后才发现,是不是组装工艺过程以及过程所用材料的影响导致的失效也需要仔细检查失效区域的特征。 2.X射线透视检查 对于某些不能通过外观检查到的部位以及PCB的通孔内部和其他内部缺陷,只好使用X 射线透视系统来检查。X光透视系统就是利用不同材料厚度或是不同材料密度对X光的吸湿或透过率的不同原理来成像。该技术更多地用来检查PCBA焊点内部的缺陷、通孔内部缺陷和高密度封装的BGA或CSP器件的缺陷焊点的定位。目前的工业X光透视设备的分辨率可以达到一个微米以下,并正由二维向三维成像的设备转变,甚至已经有五维(5D)的设备用于封装的检查,但是这种5D的X光透视系统非常贵重,很少在工业界有实际的应用。 3.切片分析 切片分析就是通过取样、镶嵌、切片、抛磨、腐蚀、观察等一系列手段和步骤获得PCB

各类材料失效分析方法

各类材料失效分析方法 Via 常州精密钢管博客 失效分析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近年开始从军工向普通企业普及,它一般根据失效模式和现象,通过分析和验证,模拟重现失效的现象,找出失效的原因,挖掘出失效的机理的活动。在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开发、改进,产品修复及仲裁失效事故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失效分析流程 图1 失效分析流程 各种材料失效分析检测方法 1 PCB/PCBA失效分析 PCB作为各种元器件的载体与电路信号传输的枢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最为重要而关键的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与可靠性水平决定了整机设备的质量与可靠性。

图2 PCB/PCBA 失效模爆板、分层、短路、起泡,焊接不良,腐蚀迁移等。 常用手段· 无损检测: 外观检查,X射线透视检测,三维CT检测,C-SAM检测,红外热成像表面元素分析: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 显微红外分析(FTIR)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AES)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 PS) 二次离子质谱分析(TOF-SIMS)· 热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热机械分析(TMA) 热重分析(TGA)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导热系数(稳态热流法、激光散射法) 电性能测试: · 击穿电压、耐电压、介电常数、电迁移· 破坏性能测试: 染色及渗透检测

2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 电子元器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可靠性的提高奠定了现代电子装备的基础,元器件可靠性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元器件的可靠性。 图3 电子元器件 失效模式 开路,短路,漏电,功能失效,电参数漂移,非稳定失效等 常用手段· 电测:连接性测试电参数测试功能测试 无损检测: 开封技术(机械开封、化学开封、激光开封) 去钝化层技术(化学腐蚀去钝化层、等离子腐蚀去钝化层、机械研磨去钝化层) 微区分析技术(FIB、CP) 制样技术: 开封技术(机械开封、化学开封、激光开封) 去钝化层技术(化学腐蚀去钝化层、等离子腐蚀去钝化层、机械研磨去钝化层) 微区分析技术(FIB、CP) 显微形貌分析: 光学显微分析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二次电子像技术 表面元素分析: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AES)

塑封器件失效机理及其可靠性评估技术

塑封器件失效机理及其可靠性评估技术 1 引言 塑封器件是指以树脂类聚合物为材料封装的半导体器件,其固有的特点限制了塑封器件在卫星、军事等一些高可靠性场合的使用。虽然自70年代以来,大大改进了封装材料、芯片钝化和生产工艺,使塑封器件的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潜在的问题无法通过普通的筛选来剔除,因此,要研究合适的方法对塑封器件的可靠性加以评定。 2 失效模式及其机理分析 塑封器件在没有安装到电路板上使用前,潮气很容易入侵,这是由于水汽渗透进树脂而产生的,而且水汽渗透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塑封器件的许多失效机理,如腐蚀、爆米花效应等都可归结为潮气入侵。 2.1 腐蚀 潮气主要是通过塑封料与外引线框架界面进入加工好的塑封器件管壳,然后再沿着内引线与塑封料的封接界面进入器件芯片表面。同时由于树脂本身的透湿率与吸水性,也会导致水汽直接通过塑封料扩散到芯片表面。吸入的潮气中,如果带有较多的离子沾污物,就会使芯片的键合区发生腐蚀。如果芯片表面的钝化层存在缺陷,则潮气会侵入到芯片的金属化层。无论是键合区的腐蚀还是金属化层的腐蚀,其机理均可归结为铝与离子沾污物的化学反应:由于水汽的浸入,加速了水解物质(Cl -,Na+)从树脂中的离解,同时也加速了芯片表面钝化膜磷硅玻璃离解出(PO4)3-。 (1)在有氯离子的酸性环境中反应 2Al±6HCl→2AlCl3±3H 2 Al+3Cl→AlCl3+3e- AlCl3→Al(OH)2 +HCl (2)在有钠离子的碱性环境中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 2+3H2 Al+3(OH)- →Al(OH)3+3e- 2Al(OH)3→Al2 O3+3H2O 腐蚀过程中离解出的物质由于其物理特性改变,例如脆性增加、接触电阻值增

典型半导体案例失效分析

典型半导体案例失效分析 Author:朱秋高 光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E-mial: Collins.zhu@https://www.360docs.net/doc/2a10281057.html, 摘要: 开关电源与地之间走线的电感对主开关Mosfet 驱动影响和失效案例 关键词: PWM 驱动信号的布线要点: 在开关转换期间,某些走线 (PCB上的敷铜线路) 电流会瞬间停止,而另外一些走线电流同时瞬间导通(均在开关转换时间100ns 之内发生). 这些走线被认为是开关调整器PCB布线的”关键走线”. 每个开关转换瞬时,这些走线中都产生很高的Di/dt .如图1-1所示,整个线路混杂着细小但不低的电压尖峰.由经验可知,不难理解这是方程V=L*Di/dt 在走线中起作用,L是PCB走线的寄生电感.根据经验,每英寸走线的寄生电感约为20nH 图1-1 确定三种拓扑中的关键走线 噪声尖峰一旦产生,不仅传递到输入/输出(影响电源性能),而且渗透到IC控制单元,使控制功能失稳失常,甚至使控制的限流功能失效,导致灾难性后果. 199

引言: 设计开关调整器PCB时,需知最终产品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它的布线,当然,有些开关IC可能会比其他开关IC对干扰更敏感.有时,从不同供应商购得的 “ 同类” 产品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噪声敏感度,.此外,某些开关IC结构本身也会比其他IC对噪声更敏感(如电流模式控制芯片比电压模式控制芯片”布线敏感度”高很多). 事实上,用户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 半导体器件生产商不会提供其产品噪声敏感度的资料. 而作为设计人员,往往对布线不够重视,结果将似乎可稳定工作的IC弄得波形震荡,易受干扰,以致误动作,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开关烧掉). 另外,这些问题在调试后期往往很难纠正或补救,因此开始阶段就正确布线非常重要. 试验方法: 1. MOSFET 的驱动信号通常由IC内的驱动级产生,故MOSFET的源极应接至IC接地端.但MOSFET的实际表现并不由施加在栅极与参考间的电压所决定, 而是取决于栅极与源极间的电压,即完全取决于实际的V GS. 实例1,如果源极与地之间的走线有点长的话,在开关转换瞬间它上面会出现很大的电感反冲, 不严重的话只是降低开关转换的速度,严重时会使MOSFET错误地开通或关断,导致管子毁坏. 图1-2 是在关断瞬间可能发生的相当安全的情形.栅极控制MOSFET关断,但源极的PCB走线阻抗刚才也流过了电流,并产生小电压源(尖峰) 以阻止电流减小,电流持续流动直到能量消耗光.这使V GS波形发生改变从而使开关转换速度降低.然而,这种降低转换速度的方法并不值得推荐,根据我所知其结果不可预知,因为它本质上是基于寄生参数的. 图 1-2 关断时源极寄生电感的影响 2. 实例2, 图1-3 是一款使用在网络产品上的电源布线图,我们不难发现驱动信号到MOSFET的栅极之间的走线过长,(约为63mm) .且高频电感离驱动信号非常近,而导致在系统使用时,不时发生MOSFET 烧毁和PCB板大面积烧黑的现象, 200

材料断裂理论与失效分析知识点

作业:(8)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叶片结构 ◆材料为镍基高温合金,为什么? ◆服役环境的要素有哪些? ◆有可能发生的失效类型是什么? ◆如何设计实验确定失效的类型? ◆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一.涡轮叶片的材料 涡轮叶片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是一种特殊的零件,它的数量多,形状复杂,要求高,加工难度大,而且是故障多发的零件,一直以来各发动机厂的生产的关键。所以对涡轮叶片材料就有更高的要求。 涡轮叶片的材料一般选择镍基高温合金。镍基合金就是以镍为基础,加入其他的金属,比如钨、钴、钛、铁等金属,做成以镍为基础的合金。有的镍基高温合金含镍量达到70%左右,其次Cr含量也比较高。其性能主要有: 1.物理性能。具有较高的熔点和弹性模量;各温度下均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且随温度变化不大;没有磁性。 2.耐腐蚀性。镍基合金由于含Cr,在氧化性的腐蚀环境中的耐腐蚀性优于纯镍。同时,由于Ni含量高,在还原性腐蚀环境下也能维持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还具有良好的耐应力腐蚀开裂性能,也能抵抗氨气和渗氮、渗碳气氛。 3.机械性能。镍基高温合金在零下、室温及高温时都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 4.高温特性。高温下耐氧化性极佳,对氮、氢以及渗碳也具有极佳的耐受性。 5.热处理及加工、焊接性。高温镍基合金不能通过热处理进行失效硬化,但可以进行固溶热处理和退火处理等。高温镍基合金比较容易进行热加工,冷加工性能比奥氏体不锈钢好。焊接性能与标准奥氏体钢一样,可采用TIG焊接、MIG焊接以及手工电弧焊。 总的来说,镍基合金具有优良的热强热硬性能、热稳定性能及热疲劳性能,可以承受复杂应力,组织稳定,有害相少,高温时抗氧化热腐蚀性好,蠕变特性出色,能够在相当苛刻的高温环境下进行服役。所以涡轮叶片的材料选择高温镍基合金。 二.涡轮叶片的服役环境 涡轮处于燃烧室后面的一个高温部件,而涡轮叶片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即涡轮叶片的服役环境特别的复杂与恶劣。总得来说,涡轮叶片服役环境的要素主要有: 1.不均匀的高温条件下工作。涡轮处于燃烧室后面的一个高温部件,涡轮工作叶片的工作温度大约在720℃~1120℃,其在工作时已达到红热状态,并且其温度场不均匀,随着飞行状态的变化而承受不同的温度,而且还存在高温氧化,这些都使得涡轮叶片的服役环境非常恶劣。 2.高转速条件下工作。涡轮发动机靠涡轮叶片快速旋转将燃气压缩排出,装化为机械能,为航天器提供动力。 3.高应力和复杂应力条件下工作。涡轮工作叶片承受很大的离心力及其弯矩,还要承受燃气施加的很高的弯曲载荷、热应力,还有振动应力和气动力等复杂的应力作用。 4.受到燃气高频脉动及燃气腐蚀的影响。涡轮工作叶片直接接触高温高压燃气,燃烧产生的燃气含有大量的Na,V,S等热腐蚀性元素,使得涡轮工作叶片的工作环境更为苛刻。 三.可能发生的失效类型 根据涡轮叶片的服役环境,可以推断出涡轮叶片的失效方式大概分为正常失效和非正常失效两种。 1.正常失效中的叶片损伤包括由磨损、掉块、内裂等构成的表观损伤和内部冶金组织损伤两类。其中,内部冶金组织损伤是指叶片在低于规定使用温度和应力的服役环境下发生的诸如γ'相粗化,晶界及晶界碳化物形貌的变化,脆性相生成等显微组织的变化。导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蠕变失效,但同时还有高温腐蚀、热疲劳和低周疲劳及其交互作用等。蠕变损伤主要表现为蠕变孔洞和蠕变裂纹的产生。 大多数涡轮叶片的失效方式为正常失效方式,即蠕变失效、蠕变-疲劳交互作用导致的失效和腐蚀失效。 2.非正常失效是由于叶片设计不当、制备缺陷或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失效行为,主要表现为高周疲劳、超温服役引起的过热甚至过烧等失效形式。 总的来说,涡轮叶片可能的失效类型主要为:疲劳失效、蠕变失效和过载断裂等。 四.设计实验确定失效的类型 1.疲劳失效。金属零件再使用中发生的疲劳断裂具有突发性、高度局部性及对各种缺陷的敏感性等特点;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一般很低,端口上经常可观察到特殊的、反映断裂各阶段宏观及微观过程的特殊花样。典型的疲劳端口的宏观形貌结构可分为疲劳核心、疲劳源区、疲劳裂纹的选择发展区、裂纹的快速扩展区及瞬时断裂区等五个区域。 2.蠕变失效。蠕变断裂是材料在恒定应力(应力水平低于材料的断裂强度)作用下应变时间逐渐增加,最后发生断裂。明显的塑性变形是蠕变断裂的主要特征,在端口附近产生许多裂纹,使断裂件的表面呈现龟裂现象。

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目录 一、前言 (01) 二、设计FMEA (02) 1.先期规划 (03) 2.设计FMEA展开 (07) 3.后续追踪与应用 (14) 附录A:设计FMEA方块图范例 (16) 附录B:设计FMEA范例 (17) 附录C:设计FMEA表格 (18) 案例分析 (19)

一、前言 失效模式、效应与关键性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是一种系统化之工程设计辅助工具,主要系利用表格方式协助工程师进行工程分析,使其在工程设计时早期发现潜在缺陷及其影响程度,及早谋求解决之道,以避免失效之发生或降低其发生时产生之影响。FMECA之前身为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系由美国格鲁曼(Grumman)飞机公司在1950年首先提出,应用于飞机主操纵系统的失效分析,在1957年波音(Boeing)与马丁(Martin Marietta)公司在其工程手册中正式列出FMEA之程序,60年代初期,美国航空太空总署(NASA)将FMEA成功地应用于航天计画,同时美国军方也开始应用FMEA技术,并于1974年出版军用标准FMECA程序MIL-STD-1629,于1980年由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hnical Commission,IEC)所出版之国际IEC 812即为参考MIL-STD-1629A加以部份修改成之FMEA程序。除此之外,ISO 9000及欧市产品CE标志之需求,也将FMEA视为重要的设计管制与安全分析方法。 在7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受到国际间强大的竞争压力,不得不努力导入国防与太空工业之可靠度工程技术,以提高产品品质与可靠度,FMEA手册,此时发展之分析方法与美军标准渐渐有所区别,最主要的差异在引进半定量之评点方式评估失效模式之关键性,后来更将此分析法推广应用于制程之潜在失效模式分析,从此针对分析对象之不同,将FMEA分成”设计FMEA”与制程FMEA”,并开始要求零件供货商分析其零件之设计与制程。在各个汽车厂都要求其零件供货商按照其规定之表格与程序进行FMEA的情况下,由于各公司的规定不同,造成零件供货商按照其规定之表格与程序进行FMEA的情况下,由于各公司的规定不同,造成件供货商额外的负担,为改善此一现象,福特(Ford)、克莱斯勒(Chrysler)、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等三家公司在美国品管学会(ASQC)与汽车工业行动组(AIAG)的赞助下,整合各汽车公司之规定与表格,在1993年完成『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参考手册』,确立了FMEA在汽车工业的必要性,并统一其分析程序与表格,此参考手册在1995年完成修定二版,并成为SAE正式技术文件SAEJ-1739。 目前FMEA已经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电力、造船和交通运输等工业,根据对美国国防部所属的112个单位进行的调查显示,有87个单位认为FMEA是一种有效的可靠度分析技术,值得推广。 FMEA做为设计工具以及在决策过程中的有效性决定于设计初期对于问题的信息是否有效地传达沟通,或许FMEA给人最大的批评在于其对设计之改进效益有限,其最主要原因为执行的时机不对,以及单独作业,在设计过程中没有适当的输入FMEA信息,掌握时机或许是执行FMEA是否有效的最重要因素。FMEA的目的为确认在系统设计中的所有失效模式,其第一要务为及早确认系统设计中所有的致命性(Catastrophic)与关键性(Critical)失效发生的可能性,以便尽早开始进行系统高层次之FMEA,当获得更多数据后,再扩展分析到低层次硬品。 本教材乃针对设计FMEA相关技术做一探究。 将FMEA技术应用于制造/组装程序之分析称为”制程FMEA”,亦即在设计制造程序时,

塑封器件失效机理及其快速评估技术

塑封器件失效机理及其快速评估技术研究 1 引言 塑封器件是指以树脂类聚合物为材料封装的半导体器件,其固有的特点限制了塑封器件在卫星、军事等一些高可靠性场合的使用 [1]。虽然自70年代以来[2],大大改进了封装材料、芯片钝化和生产工艺,使塑封器件的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潜在的问题无法通过普通的筛选来剔除,因此,要研究合适的方法对塑封器件的可靠性加以评定。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Goddard空间飞行中心在2003年6月颁布的文件(NASA/TP- 2003- 212244: Instructions for Plastic Encapsulated Microcircuit(PEM)Selection,Screening,and Qualification)承认,由于PEM自身的缺陷不可能既满足高可靠性的军事需求,同时又满足低风险的失效率,因此就必须进行筛选和鉴定试验。本文对塑封器件的失效机理分析,并就筛选这个环节的可靠性快速评价进行论述。 2 失效模式及其机理分析 塑封器件在没有安装到电路板上使用前,潮气很容易入侵,这是由于水汽渗透进树脂而产生的,而且水汽渗透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塑封器件的许多失效机理,如腐蚀、爆米花效应等都可归结为潮气入侵。

2.1 腐蚀 潮气主要是通过塑封料与外引线框架界面进入加工好的塑封器件管壳,然后再沿着内引线与塑封料的封接界面进入器件芯片表面。同时由于树脂本身的透湿率与吸水性,也会导致水汽直接通过塑封料扩散到芯片表面。吸入的潮气中,如果带有较多的离子沾污物,就会使芯片的键合区发生腐蚀。如果芯片表面的钝化层存在缺陷,则潮气会侵入到芯片的金属化层。无论是键合区的腐蚀还是金属化层的腐蚀,其机理均可归结为铝与离子沾污物的化学反应:由于水汽的浸入,加速了水解物质(Cl -,Na+)从树脂中的离解,同时也加速了芯片表面钝化膜磷硅玻璃离解出(PO4)3-。 ⑴在有氯离子的酸性环境中反应 2Al±6HCl→2AlCl3±3H 2 Al+3Cl→AlCl3+3e- AlCl3→Al(OH)2 +HCl ⑵在有钠离子的碱性环境中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 2+3H2 Al+3(OH)- →Al(OH)3+3e- 2Al(OH)3→Al2 O3+3H2O 腐蚀过程中离解出的物质由于其物理特性改变,例如脆性增加、接触电阻值增加、热膨胀系数发生变化等,在器件使用或贮存过程中随着温度及加载电压的变化,会表现出电参数漂移、漏电流过大,甚至短路或开路等失效模式,

失效案例分析

工程材料失效分析 姓名:丁静 学号:201421803012

案例一乙烯裂解炉炉管破裂原因分析某石化公司化工一厂裂解车间CBL一Ⅲ型乙烯裂解炉于1998年9月投入运行,1 999年4月检查发现一根裂解炉管发生泄漏。为查明炉管泄漏原因,对失效炉管进行了综合分析。 CBL一Ⅲ型乙烯裂解炉炉管工作温度为1050~llOO℃,材质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35~0.60%C;1.0%~2.0%Si;1.O%~1.50%Mn;33%~38%Ni;23%~28%Cr及微量Nb.Ti.Zr等。宏观观察失效炉管表面可以看出,泄漏部位炉管内、外壁均有两个孔坑,两个孔坑在内、外表面相互对应,孔坑边缘金属略有凸起,呈火山口状。仔细观察发现,在内壁两个孔坑附近表面有一约3 mm xl mm凸棱,凸棱略高于附近炉管表面(图11-1、图11-2)。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失效炉管化学成分符合厂家技术要求。金相检查结果表明,失效炉管显微组织基体为奥氏体,晶界分布有骨架状碳化物,晶内和晶界分布有一定数量的颗粒状碳化物(图11-3)。 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颗粒状碳化物为Nb.Zr.Ti或Cr的

碳化物。晶界分布的骨架状碳化物系以铬为主的碳化物。首先,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泄漏部位炉管内、外表面的放大形貌,观察发现,所有孔坑均存在白亮色块状物。通常,不导电的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在电子束作用下因积累电荷而呈白亮色。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白亮色块状物含有很高的稀土铈。分析认为,白亮色块状物为稀土氧化物。在泄漏部位,分别在内壁凸棱和孔坑两处,垂直于内表面制备了炉管横截面金相试样。可以看出,不论是凸棱对应部位,还是炉管内、外表面两个孔坑之间,炉管横截面均分布有宏观深灰色金属夹杂物,夹杂物在内、外表面两个孔坑之间连续贯通(图11-4)。 在扫描电镜下进一步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横截面深灰色区域同样是稀土铈的氧化物(图11-5)。采用微型拉伸试样,对失效炉管进行了1100℃短时高温拉伸试验,其结果如表11-1所示。可以看出,失效炉管1100℃高温短时拉伸性能低于厂家相关技术要求。

片式电阻的主要失效机理与失效模式

片式电阻的主要失效机理与失效模式 1.什么是片式电阻,片式电阻的概念。 片式电阻器又称为片式电阻,也叫表面贴装电阻,它与它片式元器件(SMC 及SMD)一样,是适用于表面贴装技术(SMT)的新一代无引线或短引线微型电子元件。其引出端的焊接面在同一平面上。片式电阻在电路内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电压,分担一部分电压即分压,限流保护电路,分流等,也可以用做时间电路元件和传感器等。 2.片式电阻的特性及分类。 表面组装的电阻器是表面组装元气件的组成之一,它属于无源元件,其作用主要供厚膜、薄膜电路作外贴元件用。它一般按两种方式进行分类。按特性与材料分类分为:厚膜电阻、薄膜电阻。按外形结构分类分为:矩形片式电阻、圆柱片式电阻、异形电阻。矩形片式电阻的结构如下图(a): (a)矩形片式电阻结构示意图 2.1矩形片式电阻结构介绍: 矩形片式电阻由基板、电阻膜、保护膜、电极四大部分组成。 基板:基板材料一般使用96%的Al2O3(三氧化二铝)陶瓷。基本应具体有

良好的电绝缘性,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电性能和一定强度的机械性能。电阻膜:电阻膜是用具有一定电阻率的电阻浆料印刷在陶瓷基本上的,在经过烧结而形成厚膜电阻。电阻浆料一般用RuO2(二氧化钉)。近年来开始使用贱金属系的电阻浆料,比如氧化系(TaN-Ta)、碳化系(WC-W)和Cu系材料,目的是降低成本。 保护膜:将保护膜覆盖在电阻膜上,保护膜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电阻。它一方面起机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使电阻体表面具有绝缘性,避免电阻与邻近导体接触而产生故障。保护膜一般是低熔点的玻璃浆料,进过印刷烧结而成。 电极:电极是为了保证电阻器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可靠性,一般采用三层电极结构:内层电极、中间电极、外层电极。内层电极作用:连接电阻体的内部电极。中间电极是镀镍层,其阻挡作用,提高电阻散热,缓冲焊接的热冲击。外层电极是锡铅层,主要作用是使电极具有可焊性。 3片式电阻常见的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 图(1)线绕电阻失效总比例图(2)非线绕电阻失效总比例 片式电阻的主要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为: 1) 开路:主要失效机理为电阻膜烧毁或大面积脱落,基体受力发生断裂,引线帽与电阻体发生脱落。

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 在设计和制造产品时,通常有三道控制缺陷的防线:避免或消除故障起因、预先确定或检测故障、减少故障的影响和后果。FMEA正是帮助我们从第一道防线就将缺陷消灭在摇篮之中的有效工具。 FMEA是一种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方法。它实际上是FMA(故障模式分析)和FEA(故障影响分析)的组合。它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以便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消除这些风险或将这些风险减小到可接受的水平。及时性是成功实施FMEA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个“事前的行为”,而不是“事后的行为”。为达到最佳效益,FMEA必须在故障模式被纳入产品之前进行。 FMEA实际是一组系列化的活动,其过程包括:找出产品/过程中潜在的故障模式;根据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找出的潜在故障模式进行风险量化评估;列出故障起因/机理,寻找预防或改进措施。 由于产品故障可能与设计、制造过程、使用、承包商/供应商以及服务有关,因此FMEA又细分为设计FMEA、过程FMEA、使用FMEA和服务FMEA四类。其中设计FMEA和过程FMEA最为常用。 设计FMEA(也记为d-FMEA)应在一个设计概念形成之时或之前开始,并且在产品开发各阶段中,当设计有变化或得到其他信息时及时不断地修改,并在图样加工完成之前结束。其评价与分析的对象是最终的产品以及每个与之相关的系统、子系统和零部件。需要注意的是,d-FMEA在体现设计意图的同时还应保证制造或装配能够实现设计意图。因此,虽然d-FMEA不是靠过程控制来克服设计中的缺陷,但其可以考虑制造/装配过程中技术的/客观的限制,从而为过程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进行d-FMEA有助于: ·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案的相互权衡; ·制造与装配要求的最初设计; ·提高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潜在故障模式及其对系统和产品影响的可能性; ·为制定全面、有效的设计试验计划和开发项目提供更多的信息; ·建立一套改进设计和开发试验的优先控制系统; ·为将来分析研究现场情况、评价设计的更改以及开发更先进的设计提供参考。 过程FMEA(也记为p-FMEA)应在生产工装准备之前、在过程可行性分析阶段或之前开始,而且要考虑从单个零件到总成的所有制造过程。其评价与分析的对象是所有新的部件/过程、更改过的部件/过程及应用或环境有变化的原有部件/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虽然p-FMEA不是靠改变产品设计来克服过程缺陷,但它要考虑与计划的装配过程有关的产品设计特性参数,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和期望。 p-FMEA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确定与产品相关的过程潜在故障模式; ·评价故障对用户的潜在影响; ·确定潜在制造或装配过程的故障起因,确定减少故障发生或找出故障条件的过程控制变量; ·编制潜在故障模式分级表,建立纠正措施的优选体系; ·将制造或装配过程文件化。 FMEA技术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50年代初,美国第一次将FMEA思想用于一种战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分析,到了60年代中期,FMEA技术正式用于航天工业(Apollo计划)。1976年,美国国防部颁布了FMEA的军用标准,但仅限于设计方面。70年代末,FMEA技术开始进入汽车工业和医疗设备工业。80年代初,进入微电子工业。80年代中期,汽车工业开始应用过程FMEA确认其制造过程。到了1988年,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咨询通报要求所有航空系统的设计及分析都必须使用FMEA。1991年,ISO-9000推荐使用FMEA提高产

动力电池失效模式分析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如何解决电动汽车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又成为汽车行业新的话题和难点。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 研究动力电池系统的失效模式对提高电池寿命、电动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电动车使用成本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动力电池系统外在表现失效模式探索和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在动力电池系统设计时考虑各种失效模式以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 动力电池系统通常由电芯、电池管理系统、Pack系统含功能元器件、线束、结构件等相关组建构成。动力电池系统失效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不同层级的失效模式,即电芯失效模式、电池管理系统失效模式、Pack系统集成失效模式。 一、电芯失效模式 电芯的失效模式又可分为安全性失效模式和非安全性失效模式。电芯安全性失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芯内部正负极短路 电池内短路是由电芯内部引起的,引起电池内短路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电芯生产过程中缺陷导致或是因为长期振动外力导致电芯变形所致。一旦发生严重内短路,无法阻止控制,外部保险不起作用,肯定会发生冒烟或燃烧。 如果遭遇到该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第一时间通知车上人员逃生。对于电池内部短路问题,目前为止电池厂家没有办法在出厂时100%将有可能发生内短路的电芯筛选出来,只能在后期充分做好检测以将发生内短路的概率降低。 2、电池单体漏液 这是非常危险,也是非常常见的失效模式。电动汽车着火的事故很多都是因为电池漏液造成的。电池漏液的有原因有:外力损伤;碰撞、安装不规范造成密封结构被破坏;制造原因:焊接缺陷、封合胶量不足造成密封性能不好等。 电池漏液后整个电池包的绝缘失效,单点绝缘失效问题不大,如果有两点或以上绝缘失效会发生外短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软包和塑壳电芯相比金属壳单体更容易发生漏液情况导致绝缘失效。 3、电池负极析锂 电池使用不当,过充电、低温充电、大电流充电都会导致电池负极析锂。国

电子元器件失效模式总结

元器件的失效模式总结 Beverly Chen 2016-2-4 一、失效分析的意义 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sis)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已失效器件进行事后检查,确定失效模式,找出失效机理,确定失效的原因或相互关系,在产品设计或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纠正以消除失效的再次发生。 一般的失效原因如下: 二、失效分析的步骤 失效分析的步骤要遵循先无损,后有损的方法来一步步验证。比如先进行外观检查,再进行相关仪器的内部探查,然后再进行电气测试,最后才可以进行破坏性拆解分析。这样可以避免破坏性的拆解破坏证据。拿到失效样品,首先从外观检查开始。 1. 外观检查:收到失效样品后,首先拍照,记录器件表面Marking信息,观察器件颜色外观等有何异常。 2.根据器件类型开始分析:

2.1贴片电阻,电流采样电阻 A: 外观检查,顶面覆盖保护层有针状圆形鼓起或黑色击穿孔->内部电阻层烧坏可能->万用表测量阻值:测得开路或者阻抗偏大->内部电阻层烧毁可能->可能原因:过电压或过电流烧毁—>检查改电阻的稳态功率/电压或者瞬时功率/电压是否已超出spec要求。 Coating 鼓起并开裂黑色击穿点 ●可失效样品寄给供应商做开盖分析,查看供应商失效报告:如发现烧毁位置位于激光切 割线下端,可确定是过电压导致失效。需要考虑调整应用电路,降低电压应力,或者换成能承受更大应力的电阻。 激光切割线 去除coating保护层后,可以看到烧毁位置位于激光切割线旁边,该位置电应力最集中。 B: 外观检查,顶面底面均无异常->万用表测量阻值:测得开路或者阻抗偏大->内部电阻层烧毁或者电极因硫化断开或阻抗增大->检查改电阻的稳态功率或者瞬时功率是否已超出spec要求,如有可能是过电压或过功率烧毁;应力分析在范围内,考虑硫化->失效样品寄给供应商分析。查看供应商失效报告: ●如发现烧毁位置位于激光切割线下端,可确定是过电压导致失效。需要考虑降低应用电 路中的电压应力,或者换成能承受更大应力的电阻。 ●如果测试发现保护层附近电极硫元素含量高且电极沿保护层边缘发生断裂情况,可确认 是应用中硫化物污染导致银电极被硫化生成AgS而断开需确认应用环境是否硫含量比较高。如果有必要,更换为抗硫化电阻。

材料失效分析复习大纲

材料失效分析复习大纲 一、材料失效分析总论 1、失效定义:指产品(构件)因微观结构和外观形态发生变化而不能满意地达到规定的功能。 2、失效的微观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间相互作用、原子团三维分布、显微组织形态。 3、失效的外观形态:局部腐蚀、局部磨损、过度变形、表面异物。 4、失效分析的内容(5项):判定失效模式、界定失效缺陷、鉴定失效机理、确定失效起因、提出解决对策 5、失效的五种模式:断裂、腐蚀、磨损、畸变、衰减。 6、失效机理:是致使构件失效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的变化过程,即失效的微观机制。比如:腐蚀模式下的电偶腐蚀、缝隙腐蚀、晶界腐蚀、点蚀等。 7、失效的影响因素:材料选用不适、结构设计欠妥、制造质量一般、安装方式不当、检测方法常规、组织性能劣化、维护过程疏漏、人员操作有误、工况介质复杂、外部环境变化、失效机理不明、防护措施简单、理制度不严(注意:考试时不要求全部列出,写出几种因素即可) 8、失效分析的八个方面: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检验、操作、维护、环境。 9、失效分析的主要步骤: (1)现场检查:运行史、工艺流程、图纸核对、取样等; (2)外观检测:断口(缺陷)宏观形态及异物等观察与分析; (3)微观分析:断口(缺陷)的微观形貌观察与成分测定; (4)性能检验:材料力学、物理、化学等性能的试验评定; (5)环境评估:工况介质、异物等测试与评价; (6)模拟试验:失效现象的再现和验证(按需进行); (7)事故结论:分析结果必须快速、正确; (8)解决对策:治理方案应该简单、有效。 10、失效分析工作者应有的素质: (1) 品德高于技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敬业负责; (2) 调查重于理论:深入现场,观察迹象,寻找旁证; (3) 宏微观相结合:宏观是表象,微观是本质,分析要精准; (4) 综合知识并重:勤学多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团队合作至上:个人知识有限,集体力量无限; (6) 系统完整严密:前后一致,因果一致,推论可信; (7) 快速正确有效:分析快速,结论正确,实施有效。 二、金属的断裂 1、脆性断裂特点:①断裂时承受的工作应力很低,一般低于σ0.2;②裂纹源总是从内部的宏观缺陷处开始;③T↓,脆断倾向↑;④断口平齐、光亮,且与正应力垂直,断口上常呈人字纹或放射性花样。 2、断裂路径 ①沿晶断裂:裂纹萌生和发展是在晶界处发生的过程。多为脆断(氢脆断裂),少数为韧性断裂(高温蠕变断裂)。 ②穿晶断裂:裂纹萌生和发展是在晶粒内部处发生的过程。可以是韧性的(微孔聚集型断裂),也可以是脆性的(解理断裂、穿晶应力腐蚀断裂)。 3、解理断裂定义:这是一种在正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穿晶断裂,通常断裂面是严格沿一定的晶面(解理面)而分离。注意:通常解理断裂总是脆性断裂,但脆性断裂不一定是解理断裂。

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失效机理与分析

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失效机理与分析 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失效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开路、短路、烧毁、爆炸、漏电、功能失效、电参数漂移、非稳定失效等。对于硬件工程师来讲电子元器件失效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比如某个半导体器件外表完好但实际上已经半失效或者全失效会在硬件电路调试上花费大把的时间,有时甚至炸机。 硬件工程师调试爆炸现场 所以掌握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实效机理与特性是硬件工程师比不可少的知识。下面分类细叙一下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与机理。 电阻器失效 失效模式:各种失效的现象及其表现的形式。失效机理:是导致失效的物理、化学、热力学或其他过程。 电阻器的失效模式与机理 ?开路:主要失效机理为电阻膜烧毁或大面积脱落,基体断裂,引线帽与电阻体脱落。 ?阻值漂移超规范:电阻膜有缺陷或退化,基体有可动钠离子,保护涂层不良。?引线断裂:电阻体焊接工艺缺陷,焊点污染,引线机械应力损伤。 ?短路:银的迁移,电晕放电。 失效模式占失效总比例表 ?线绕电阻: ?非线绕电阻:

失效模式机理分析电阻器失效机理是多方面的,工作条件或环境条件下所发生的各种理化过程是引起电阻器老化的原因。 ?导电材料的结构变化: 薄膜电阻器的导电膜层一般用汽相淀积方法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定型结构。按热力学观点,无定型结构均有结晶化趋势。在工作条件或环境条件下,导电膜层中的无定型结构均以一定的速度趋向结晶化,也即导电材料内部结构趋于致密化,能常会引起电阻值的下降。结晶化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电阻线或电阻膜在制备过程中都会承受机械应力,使其内部结构发生畸变,线径愈小或膜层愈薄,应力影响愈显著。一般可采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内应力,残余内应力则可能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逐步消除,电阻器的阻值则可能因此发生变化。结晶化过程和内应力清除过程均随时间推移而减缓,但不可能在电阻器使用期间终止。可以认为在电阻器工作期内这两个过程以近似恒定的速度进行。与它们有关的阻值变化约占原阻值的千分之几。 电负荷高温老化:任何情况,电负荷均会加速电阻器老化进程,并且电负荷对加速电阻器老化的作用比升高温度的加速老化后果更显著,原因是电阻体与引线帽接触部分的温升超过了电阻体的平均温升。通常温度每升高10℃,寿命缩短一

PCB失效分析技术与案例

PCB失效分析技术与典型案例 2009-11-18 15:10:05 资料来源:PCBcity 作者: 罗道军、汪洋、聂昕 摘要| 由于PCB高密度的发展趋势以及无铅与无卤的环保要求,越来越多的PCB出现了润湿不良、爆板、分层、CAF等等各种失效问题。本文首先介绍针对PCB在使用过程中的这些失效的分析技术,包括扫描电镜与能谱、光电子能谱、切片、热分析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等。然后结合PCB的典型失效分析案例,介绍这些分析技术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PCB失效机理与原因的获得将有利于将来对PCB的质量控制,从而避免类似问题的再度发生。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失效分析,分析技术 一、前言 PCB作为各种元器件的载体与电路信号传输的枢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最为重要而关键的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与可靠性水平决定了整机设备的质量与可靠性。随着电子信息产品的小型化以及无铅无卤化的环保要求,PCB也向高密度高Tg以及环保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成本以及技术的原因,PCB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失效问题,并因此引发了许多的质量纠纷。为了弄清楚失效的原因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分清责任,必须对所发生的失效案例进行失效分析。本文将讨论和介绍一部分常用的失效分析技术,同时介绍一些典型的案例。 二、失效分析技术 介于PCB的结构特点与失效的主要模式,本文将重点介绍九项用于PCB失效分析的技术,包括:外观检查、X射线透视检查、金相切片分析、热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显微红外分析、扫描电镜分析以及X射线能谱分析等。其中金相切片分析是属于破坏性的分析技术,一旦使用了这两种技术,样品就破坏了,且无法恢复;另外由于制样的要求,可能扫描电镜分析和X射线能谱分析有时也需要部分破坏样品。此外,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还会由于失效定位和失效原因的验证的需要,可能需要使用如热应力、电性能、可焊性测试与尺寸测量等方面的试验技术,这里就不专门介绍了。 2.1 外观检查

FMEA-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FMEA-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目前开班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香格里拉、荔波,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可以提供开具培训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让用户合理利用国家鼓励培训各种优惠的政策。报名学习蓝草咨询的培训等学员可以申请免费成为“蓝草club”会员,会员可以免费参加(某些活动只收取成本费用)蓝草club定期不定期举办活动,如联谊会、读书会、品鉴会等。报名学习蓝草咨询培训的学员可以自愿参加蓝草企业“蓝草朋友圈”,分享来自全国各地、多行业多领域的多方面资源,感受朋友们的成功快乐。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国内知名大学颁发的证书和国际培训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课程介绍 《FMEA-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课程,FMEA作为IATF16949体系中的五大工具之一,本课

程主要从使用的角度,阐述了FMEA所有的条文及应用步骤,以及在实际使用中(包含DFMEA 和PFMEA)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旨在帮助汽车厂及其零组件供应商的工程人员真正掌握该工具的使用,有助于产品在研发阶段预防产品质量风险,从而减少量产中的质量问题。 课程对象:产品研发工程师、项目管理经理、DQE、PQE、SQE、审核员、销售人员、采购工程师、机器设备的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等 课程目标 让学员了解最近版本的FMEA工具的关注点 熟悉FMEA的制作步骤 熟悉FMEA文件制作要领 让学员了解FMEA中的文件注意事项 通过学员的小组实际练习和对结果点评 课程内容 第一章如何做好一份实用的FMEA报告 1、90%的人员在做FMEA的时候觉得非常难做 2、80%的企业,做出来的FMEA基本没有人看,没有人用 3、问题出在哪 与学员互动,调节学员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 FMEA策略,策划和执行 1、FMEA的策略、策划和执行的概述 1)FMEA的策略、策划和执行的概述条文说明 2、FMEA基本框架和基本方法 1)FMEA的基本框架 2)FMEA的基本方法

关于连接器之接线端子常见故障的分析

关于连接器之接线端子常见故障的分析 接线端子的塑料绝缘材料和导电部件直接关系到端子的质量,它们分别决定了端子的绝缘性能和导电性能。任何一个接线端子失效都将导致整个系统工程的失败。都说预防是目的,分析是基础。所以仪器仪表世界网指出从某个使用角度讲,接线端子应该达到的功能是:接触部位该导通的地方必须导通,接触可靠。绝缘部位不该导通的地方必须绝缘可靠。 接线端子常见的故障形式有以下三种: 1.接触不良

接线端子内部的金属导体是端子的核心零件,它将来自外部电线或电缆的电压,电流或信号传递到与其相配的连接器对应的接触件上。故接触件必须具备优良的结构,稳定可靠的接触保持力和良好的导电性能。由于接触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材料选用错误,模具不稳定,加工尺寸超差,表面粗糙,热处理电镀等表面处理工艺不合理,组装不当,贮存使用环境恶劣和操作使用不当,都会在接触件的接触部位和配合部位造成接触不良。 2.绝缘不良 绝缘体的作用是使接触件保持正确的位置排列,并使接触件与接触件之间,接触件与壳体之间相互绝缘。故绝缘件必须具备优良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工艺成型性能。特别是随着高密度,小型化接线端子的广泛使用,绝缘体的有效壁厚越来越薄。这对绝缘材料,注塑模具精度和成型工艺等提出了更苛严的要求。由于绝缘体表面或内部存在金属多余物,表面尘埃,焊剂等污染受潮,有机材料析出物及有害气体吸附膜与表面水膜融合形成离子性导电通道,吸潮,长霉,绝缘材料老化等原因,都会造成短路,漏电,击穿,绝缘电阻低等绝缘不良现象。 3.固定不良

绝缘体不仅起绝缘作用,通常也为伸出的接触件提供精确的对中和保护,同时还具有安装定位,锁紧固定在设备上的功能。固定不良,轻者影响接触可靠造成瞬间断电,严重的就是产品解体。解体是指接线端子在插合状态下,由于材料,设计,工艺等原因导致结构不可靠造成的插头与插座之间,插针与插孔之间的不正常分离,将造成控制系统电能传输和信号控制中断的严重后果。由于设计不可靠,选材错误,成型工艺选择不当,热处理,模具,装配,熔接等工艺质量差,装配不到位等都会造成固定不良。 此外,由于镀层起皮,腐蚀,碰伤,塑壳飞边,破裂,接触件加工粗糙,变形等原因造成的外观不良,由于定位锁紧配合尺寸超差,加工质量一致性差,总分离力过大等原因造成的互换不良,也是常见病,多发病。这几种故障一般都能在检验及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剔除。 预防失效的可靠性筛选检验 为确保接线端子的质量和可靠性,预防上述致命故障的发生,建议按照产品的技术条件,研究制定相应的筛选技术要求,开展以下有针对性的预防失效的可靠性检验。 1.预防接触不良 ①导通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