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文化范畴的讨论

关于安全文化范畴的讨论
关于安全文化范畴的讨论

关于安全文化范畴的讨论一、我国安全文化的兴起

安全文化是一个新事物,笔者于1991年春在四川省一次安全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1991年秋与铁道部眉山车辆厂建立了“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课题,于1992年春发表了题为“眉山车辆工厂安全文化的兴起”的论文,并由四川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推荐给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大型

企业安全管理学术研讨会”。由于安全文化一词在第一次出现,未被接受,所以论文未被采用。1993年秋,笔者在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学术讨论会暨全国安全卫生学术年会的大会发言中,发表了“论企业安全文化”的

论文。

1993年春《警钟长鸣报》召开的几次报告会及通讯员培训班上,笔者应邀作了安全文化专题学术报告,《警

钟长鸣报》陈昌明主编,对这一新概念很感兴趣,提出从1994年元月起创办安全文化专版,约我写了开版文章“论安全文化”,揭开了我国推行安全文化的序幕。

1994年3月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和中国核学会,召开了“核安全文化研讨会”,同时散发了《安全文化研讨

会文集》,文集中刊载了六位中国核专家和六位外国核专家撰写的关于核安全文化的论文,同时传出了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编写的一份供核电站使用的《安全文化》报告书。

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劳动保护学会举办的十几次全国性安全科学技术高级培训班上(约有1800名政府及厂矿安全骨干参加学习)笔者应邀作了安全文化专题讲课。同时还应邀在十几个大型厂矿进行了安全文化专题学术报告。

安全文化目前已逐渐被我国一些安全科学技术工作接受,由几名中青年安全科技工作者于1994年8月开始编写安全文化专辑即将出版,当前出现了全国推行安全文化的热潮,这是个十分可喜的局面,自然也出现了一

些不同的认识,笔者仅对安全文化的范畴进行一些讨论,以促进我国安全文化的发展。

二、安全文化的概念分析

1.安全文化的定义

尽管笔者与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出安全文化的时间相接近,但由于研究的背景的不同,提出的安全文化概念

也有明显的差异。

笔者在研究我国安全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发现,我国的安全法规难以认真执行,安全制度难以全面落实,安全

方针难以深入贯彻,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安全素质较低,进而在人员本质安全化方法的研究中,详细的分析了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素质结构,提出了安全文化素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安全文

化内容及结构的研究,提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价值观与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以下称A定义)。安全价值观是指安全文化的理层结构舒安全行为准则是指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核安全文化定义为:存在于单位和

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

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以下称B定义)。

这两个不同背景下提出的安全文化概念,有三个共同点:一,都以安全第一的思想为核心;二,一嘟指出安全文化是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三,都明确安全文化属于管理文化。

这两个安全文化的概念还有以下三个不同点:

①A定义是指广义的安全文化,既指专业(企业)性安全文化又包括社会性基础性安全文化;B定义单纯指专业安全文化。

②A定义是从文化的社会管理属性的广角,用表理两层结构的特征定义的;B定义是按照核电厂的“安全管理体制及个人响应的态度”’定义的。

③A定义的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国民的基础安全文化建设和专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两个层次,因为企业员工来源于社会,国民安全文化素质是企业员工素质的基础,也是专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这是针对我国工业员工的情况提出来的:核电站的员工几乎全部是专门培养的,因此B定义的安全文化实质上是核电厂安全管理的一种手段,“整个报告的表述方法都是以当前(核电站)”所用的工作方法为前提的”。

2.对安全文化定义的讨论

可以认为A、B两种定义是广义与狭义两种安全文化的定义,在我国安全文化系统工程中,核安全文化应属于专业(企业)安全文化中的一种,从我国的国情看,推行安全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建设我国安全文化场国提高国民及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安全素质,控制商业、娱乐。饭店及居民的交通、火灾等事故及各种工业事故,因此笔者认为广义的定义较适合我国的国情。

三、我国安全文化诞生的历史背景

安全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在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从文化溯源的角度可以将其起源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的防灾害活动。但是安全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是本世纪60年代的事,60年代才在少数发达国家的大学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严格的说安全成为一种文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

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有以下三个:

(1)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

由现科学技术构造的现代社会生活(家庭及办公)特点是: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机器及物质的品种越来越多,生活及办公室越来越密集化和高层化,人造环境越来越复杂,交通越来越拥挤和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等。在提高了生活和办公效能的同时也不断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灾害。这样一个社会中的安全问题已不再是手工业时代的安全常识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复杂的现代技术,这就要求公民具有现代安全科学知识、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能力。

(2)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

现代工业生产更是技术复杂、大能量、集约化、高速度的过程,一个液氨罐贮量可达5000m3,一个发电厂的控制台有上百个仪表,一个中等企业有上千名员工,现代工业一但发生事故损失极大,而现代工业设备又非

常复杂,生产、运输及贮存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多部门、多工种准确地配合,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组

织纪律、就这要求企业全体人员都具有高度的现代生产安全文化素质,具有现代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的方法由单纯的制度管理进入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时代,即以企业整体的经营文化品格来统一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安全文化是企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现代化

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始终不稳定,不断出现事故突发、火灾造起的严重局面,总结我国几

十年安全管理的经验可以看出,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方法的安全管理不能适应工业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营造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相统一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建设现代安全管理机制的基础。

在以上三个背景条件下,笔者于1991年提出了我国的工业社会的安全文化。

四、安全文化是工业社会的一种管理性文化

1.安全文化的法制属性

安全文化属于工业文化,当然也属于经济文化。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工业社会市场经济

条件下的安全文化也不例外,它也具有法制文化的性质。不论社会怎样发达,技术、经济及管理水平能达到

的安全水平与人们期望的理想安全状况总是有一定的距离,生活及生产中不可能完全不存在危险,不可能完

全不发生事故,但是必须确定一种与现实的技术、经济及管理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可接受程度,这就需要对理

想与现实之间作出妥协和折衷,安全法律就是这种折衷的最低可接受程度的社会认同形式,也就是现实安全

价值观的一种最低标准体现。

安全文化的法制文化属性与单纯表现为道德观的文化(如宗教文化),或群体好恶的文化(如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有重要的区别。

2.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安全文化管理的产物

安全文化是在工业社会生活及生产活动的管理中完成其安全价值功能的,它有管理与文化的双层性质,有理

层与表层的双层结构,有法治与心治的双层功能,它对于企业即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又是一种有效的安

全管理手段,它反映在生产现场既是有形的安全规范又是无形的安全文化场,因此它是完善安全管理体制与

完善人员行为素质,建设现代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建设安全文化既是现代工业社会管理及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社会及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3.安全文化是一项治本的系统工程

现代工业社会是一个人造的复杂的巨系统,在这个人造系统中从事生活及生产活动的每一个人都是系统的一

个“安全阀”只要有一个人的行为不遵守安全规范(例如:丢一个烟头在易燃环境中)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难,因此只有每一个人都提高安全素质才可能实现系统的本质安全。

安全文化就是在研究控制这种状况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项治本的系统工程。因此,安全文化不是社会上“文化热”的产物。而是我国安全管理不能适应当前工业社会的落后状况.摧化了我国安全文化的诞生。

五、再论安全文化的范畴

每一个学科都应有自己特有的内涵从而定义自己的范畴,例如化学学科,以物质的化合与分解定义自己的范畴。

文化是广泛概念,可以广义定义为: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但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实质上是人类精神成果的载体,机器的状态体现为人类的设计、制造、开动和管理的水平。因此,一般

情况下,定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安全文化显然是指人类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它既不应包括人类全部文化,也不应超出安全的概念。安全文化

是在文化之前冠上特指的“安全”一词作为定语,因此,要说明安全文化的内涵之就需要先把“安全”的概念定

义下来。

安全是个泛概念,例如国家安全(不被他国侵略),财物安全(不被盗失),设备安全(机具不被损坏),质量安全(产品质量不被损坏),人身安全(人身不受伤害)等等。单就人身安全而论,还有狭义与广义两种定义,狭义是指在生活在及生产活动中不受到人造环境的伤害(主要指国家标准中列出的事故及职业病的伤害);广义是将安全定义为人类的一切与生命、健康、甚至舒适相关的方面,即把一切衣、食、住、行、医、药、

环境都包括到安全之中。

人类的全部创造不外乎是发现能源和利用能量以达到生命延续,保障健康、舒适生活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安全的广义定义几乎把一切科学均被包含在安全科学之中了,如此全面的定义安全,会出现两种后果:

①一切都属于安全、实际上安全这个学科自己属于了一切学科,也就没有了安全自己特有的内涵,安全学科

自身就失去了存的必要。

②把安全文化的研究扩大到当前的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泛文化的领域,使之失去了自身特有的工业社会

及工业生产管理的功能。

安全的确与人的一切活动都相关,但不能把这种相关混淆为包含,其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关的孤立事物,例如机械学科,它与冶金、材料、化学、电学等都相关,但不能把冶金、材料、化学、电学等都包括到机械学科之中。机械科学不论与多少学科相关,它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机

械设计与制造。

安全文化是以狭义的安全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工业文化,是针对我国事故高发的原因,针对我国各级安全

管理机制建设中的问题,针对我国国民及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的分析,针对我国安全法制建设的分析,提出来

的一项系统工程,目的在于找到改变当前火灾、爆炸及各种恶性事故高发的局面,从根本上治理我国的安全

形势,实现长治久安良性发展经济的目的。

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是以现代安全科学技术,现代安全价值观及安全作为准则为基础,运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企业教育、技术教育等各种渠道进行理层结构建设;运用国家、政府、行政、企业及社会职能进行表层

结构建设的国家级系统工程。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包含哪些方面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包含哪些方面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含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1、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 目前我们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是以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安全第一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安全是生活质量的观念;风险最小化的观念;安全超前的观念;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等,同时还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防患于未然的意识等。 2、安全行为文化 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 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 3、安全管理(制度)文化 安全管理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放在专门的地位来探讨。管理文化指对社会组织(或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 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包括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

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定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地守法行为等。同时,安全管理文化建设还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 4、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物质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所以说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物态文化体现在:①人类技术和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②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有关的安全装置、仪器、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条件和安全可靠性。

社会文化地理

社会文化地理学的主要流派 社会文化地理学是一门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社会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组织以及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学科,其中“人文”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接下来我具体介绍人文地理的八大主要的学派: 一、区域地理学 区域理论最早是在,19世纪初,德国农业生产方式开始由庄园式向自由式转变,提出耕作业和畜牧业的土地合理利用以及同市场的关系问题,这就为古典区位理论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古典区位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维达尔·白兰士、赫特纳、施吕特尔、戴维·林顿、胡焕庸等。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点: (l)确立了地理区城划分和区域分在的重要地位。法国地理学者维达尔·白兰士指出,有必要研究和谐一致的小区域。他认为地理学者的主要贡献在于划出有用的自然区域或地区。在典因,“以域研究”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就是认为区域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地球表面划分成大小不和谐的地区或区域。 (2)提出了一系列区域划分和区城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有些原则、方法在当虽未明确提出,但已体现在地理学者进行区域划分和区域分类的实践中.具体讲主要有下述原则和方法。 1. 相对一致性原则。赫特纳和施吕特尔都注意到区域差异,认识到地球上存在着显著不同的地区类别。并指出,这种地区不同于周围的地区,它们在自己的可以划定的边界显示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戴维·林顿在《形态区域的划分川,亦阐述了区城划分中的相对一致性以则。他认为,实际上,地球表面没有两个小点是完全相同的。任何一个川界线划出来被认为是均质的地区,只有在特定的现象上才是均质的.不承认相对一致性即部分均质地区的存在,就无法进行区城的划分和分类。 2. 多级划分原则。根据相对一致性原则,对地理区域可以进行多级划分。如中国1959年所进行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域》,就将全国划分成自然区、热量带、自然地区和亚地区,自然地带和亚地带、白然省等多级区城. 3. 综合分析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反映在区域或分类的方法上则表现为地理相关法和主导标志法。这些原则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地理学者进行区城分类或区划的实践中。前者如英国地理学者赫伯森1950年的世界大自然区域草案是综合分析地表形态、气候和植被而划定的。后者如德国医生兼地质学家西格弗里德·帕萨格认为划分景观类型的最好指明植被。他以主要植物分类为依据划分为全球的景观带。 4. 叠置法。1947年李旭旦教授对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可以称得上是运用迭置法进行区划的范例。他把李承三的《中国地形区域图》、《中国水系分区图》、涂长望的《中国气候区图划图》、梭颇的《中国土壤区域图》、黄秉维的《中国植被区域图》、布克的《土地利川分区图》及胡焕庸的《中国农业区域图》迭置起来,找出它们分界线的吻合处及差异处,并进行了研究,然后将全国划分为十大区。 二、文化地理学

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的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的作用 一、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及推动性作用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更是确保社会或企业稳定和谐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从发生的各类事故分析来看,87%以上的事故是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再先进的设备,再精准的检测仪器也需要作业人员来操作,因此说,只有加强人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才能有的放矢的防止事故发生。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工作,它是围绕人这个中心来做的一项具体工作。安全文化建设是就安全抓安全,以把安全管理做好为出发点开展的一项具体工作。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职工素养,促进现场工作质量,激发班组这个基础“细胞”活力,推动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而崭新的课题。企业要构建和谐,首先必须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历来是一件大事情,从发生的事故分析,所有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建立贴合实际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尤为重要。下面根据实际情况就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及推动性作用作简述。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一系列宏观调控、治理整顿、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升温,各类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人的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安全素质不高,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需要。一是部分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为利益所趋,一些单位突击赶产、超能力生

产,出现了安全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正常现象;二是安全教育培训不够,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职工没有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对危险源的识别、隐患的辨识、安全自保能力不强,培训机制、内容、方法急需改进和创新;三是安全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职工的意识深处,马虎、凑合、不在乎的行为随处可见,图省事、怕麻烦的思想在作怪,缺乏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各工序或工种之间不互相创造条件,甚至留下事故隐患。 (二)安全保障体系和制度不健全。一是规程措施针对性不强、不细致、不全面,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使其成为开工护照。超前事故防范不到位,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辨识不及时、不具体,事故隐患处理不及时,事故和违章责任追究不能做到从严、从快。二是系统保障缺失,安全装备、安全设施尤其是监测监控系统不完善,造成失灵、失控、失效,不能真正起到安全保护、安全防范的作用。 (三)安全管理沿袭固有模式,改革创新不够,重复性事故发生较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重视事后的总结和整改,忽视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事故发生了,往往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手段,不能系统地采取措施,安全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二是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对事故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不深、不细、不严,不能从深层次反映问题的本质,以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三是安全管理方法落后。新的形势下,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变化、价值取向的不同,要求我们更新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管理手段,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安全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二、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作用发挥

安全文化常识_1

安全文化常识 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安全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这就是被一部分人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 (1)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涵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①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当代,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是: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性是生活质量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最适安全性的观点;安全超前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同时还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 ②安全行为文化。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行为文化既是观念

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 ③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安全管理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放在专门的地位来探讨。管理文化指对社会组织(或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包括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定法规、标准和规章,以及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的执法行为等。同时,安全管理文化建设还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 ④安全物态文化。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物质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所以说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物态文化体现在:一是人类技术和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二是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的有关的安全装置、仪器、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条件和安全可靠性。 (2)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 文化是针对具体的人来说的,是对某一特定的对象来衡量的。除了对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形式(标准版)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形式(标准版)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形式(标准版)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培养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提高防护能力,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也是关爱人的生命的具体体现。而安全意识的树立,防护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来实现。 1生动形象的强化教育 安全教育是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防护能力的基础。要针对具体的事故安全和安全技术知识,编发生动形象的教育材料,组织职工学习讨论,改变了过去由领导“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使职工在思想上由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接受教育转化,在行动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化。 2企业搭台,职工唱戏 安全文化关系职工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事故隐患自查整改月”活动,举办板报、摄影、书法、漫画展览活动,创办事故图片园地,组织杜绝事故有奖征文、

安全演讲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广搭“舞台”,让广大职工参与其中,充当“主角”,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3积极培训,提高素质 把提高职工队伍的技能素质,作为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每年进行全员的“三规一制”培训是每个企业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同时,对特殊工种、重点人员进行强化培训。经常组织一线职工进行安全消防实战演习,提高应变反应能力。组织职工围绕安全生产进行“提建议、查隐患”活动,从而更好的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4制度约束,规范管理 遵章守制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为此,需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规章制度更符合客观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约束力。树立遵章守制模范人物,给予表彰奖励。组织收看兄弟企业职工违规作业酿成的血案,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引导职工自觉养成遵章守制的行为习惯。 5厂—家挂钩,“三元”联动 精神不集中,不利于安全生产。针对这种情况,组织开展“厂—家联系保安全”活动,印发“致职工家属一封信”,把单身职工和他们的家属请到公司、车间,以“安全、家庭与企业”为主题,相互讨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一、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每个社会都有它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它以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具有自身的规模和历史连续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企业文化是与社会文化环境和背景相呼应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但它又对周围环境发生作用,并影响整个社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精神、思想、道德、价值观和作风等方面,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每个社会都继承和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学习、劳动和生存方式,并将其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传给后代,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传承性。企业文化也具有这种特征,因为它是社会文化影响、渗透的产物,是社会文化融于企业活动之中而形成的经营管理的结合物。企业文化依据社会恰当的行为所应共同遵守的信仰、准则、习惯以及规则、规范为主要内容,但又表现为企业员工自觉悟守的特有价值观念。因此企业文化既以社会文化作为其生长的土壤,又按照自身的规律演变和发展;既是社会文化的具体体现,又是企业经营管理最高层次的意识形态的反映。所以说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既有共同的结合面,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企业独特的个性。 (二)社会文化熏陶下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当我们培养和认定企业价值观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需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价值观;第二,以强国富民为本的共同价值理想;第三,以事业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第四,以绩效和能力为本的主体价值取向;第五,以诚信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此外,建设企业文化时还要以民族文化为根本,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成果,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无不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端,中华民族文化不仅哺育了中华民族,对大和民族、高丽民族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是企业文化的根。重新建构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需要继续从我国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总体上讲是围绕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家族为本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这一基本精神而展开的。其中充满了矛盾,也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用现代的眼光看,它是积极与消极、进步与保守、主动与主静、务实与务虚、制天命与畏天命、天人之分与天人合一、自强与自粤、重理性与重直观、开放与封闭、创新与调和持中等杂糅在一起的混合体,其申有精华,也有部分腐朽没落的糟粕。对于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前者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后者则构成我们不小的文化包袱。糟粕得不到抑制,会加剧企业文化的冲突,阻碍企业发展;精华得不到弘扬,新型的企业文化将失去根基,难以建构,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问题。所以,对我国传统文化应采取扬弃的态度,在分析、认清中国传统落后文化对现实企业消极影响的同时,还要认真总结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其发扬光大,成为推进企业文化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几个方面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团体意识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族团体主义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之上的,在一个家族团体内,以家族利益力最高目标,追求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强调团体(整体)重于个人,个人无条件服从整体,强调家族内部以伦理关系为基础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文化固然有压抑个性、不利于创新和竞争的消极作用,但它作为一种持续了几千年的群体精神,对今天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企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可以视酣一个小家族",去掉封建性,保留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是不矛盾的。增强企业员工的"家族"观念,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利益以至国家利益,形成团体凝聚力和竞争力,重构人们以团体利益为重的团体精神。日本企业较好地利用了家族团体主义的传统,较好地处理了个人同企业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建设安全文化思想的提出,使人类在实现安全生存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行动中,又增添了新的策略和方法。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还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 1.在人类社会的安全策略、思路、规划、对策、办法的具体行为过程中,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来指导,其意义在于: (1)从安全原理的角度,在“人因”(人的因素)问题的认识上,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预防事故所采取的“人因工程”,在其内涵的深刻性上有新的突破。过去我们认为人的安全素质仅仅是意识、知识和技能,而安全文化理论揭示出人的安全素质还包括伦理、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即,安全文化 对人因安全素质内涵的认识具有深刻性的意义。 (2)要建设安全文化,特别是要解决人的基本人文素质的问题,必然要对全社会和全民的参与提出要求。因为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全民的安全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就使得对于实施安全对策,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目标,必须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发动和参与,因此,在人类安全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方面,有了新的扩展。即表现出: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扩展;从产业、工厂、企业向社会、学校、消防、交通、民航等领域扩展;从工人、在职人员 向社会公众、居民、学生等对象扩展。 (3)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的内涵,既包容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 第 2 页共 5 页

安全文化的范畴(新版)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文化的范畴(新版)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安全文化的范畴(新版) 说明: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为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 安全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含的对象、领域、范围是广泛的。也就是说,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全社会的,具有“大安全”的意思。但是企业安全生产主要关心的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与社会的公共安全文化既有相互联系,更有相互作用,因此,我们要从更大范畴来认识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范畴可从如下三个角度划分: 1.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含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途径文化模式

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途径文化模式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途径——文化模式“安全第一”是我们党和国家搞好经济建设的一贯方针,从而形成了安全文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之后,待业管理安全的方式转变为依法监督、监察,已有的安全文化形式,内容及要求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建设完善新的安全文化理论体系是当前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的重要工作,也是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安全文化的现状 1、安全文化的延革 安全文化初始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我国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煤矿开采情况,反映了古代安全管理状况。我国安全文化的真正形成是在建国以后,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党和国家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定了“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到一系列政策、法令,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使我国的劳动保护和生产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与提高,从而保障了劳动者在生产建设中的安全和健康,形成了安全文化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发展 2、安全文化的现状

安全文化是由社会文化(包括政府机构及政令)及企业文化所构成的。 形成安全文化需要一个社会环境,安全文化是与经济相互作用,当安全文化社会环境活跃时,安全状况好转。当安全状况不好时,它又要求社会给予支持。根据,曲线(附图),建国以来煤矿安全的变化可以说明,要建立一个安全文化,需在各个文化圈内完善,进而形成一个社会的安全文化。 但是,由于我国工业企业的差别较大,因而存在一些问题。 1)、煤矿的安全投入尚显不足,国有煤矿灾害预防措施从技术装备、理论上还没有突破,如煤矿的矿震防治、水采工作面老塘发火等;地方乡镇煤矿的投入更显不足,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供电系统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威胁进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2)、“三违”现象还比较普遍。不论是煤矿的事故,还是其它待业的责任事故,都是由于违章作业造成的。 3)、相关规定的协调与完善,事故责任者被行政处理后,没执行。处罚依据不完善,《行政处罚法》的处罚标准过低。地方乡镇煤矿的工人都

论社会文化因素对中国人心理疾病的影响

论社会文化因素对中国人心理疾病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特征是社会取向。在传统文化的指导下,中国人的早期社会化多经历依赖、求同、自抑等方面的训练和塑造。具体说,依赖训练是出现于中国人际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在家庭中子代对亲代的依附。而且代际间在人格和自我上缺乏显著界限,父母往往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不希望代际间出现断裂,这造成了独立性差、社会适应能力低。神经症中的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的形成都与此有关。 中国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特别强调对冲动的控制和对成就的追求,自我控制情绪与对挫折的适应是传统文化中要求的东西。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是孩子面临的压力和焦虑之源。家庭取向、孝、长者为尊是中国学生不得不做出适合家长需要的努力。且中国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及其重要性也使不少人对此充满恐惧。中国人所患的社交恐怖症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传统文化中关系取向对个体的社交能力的过高要求。 传统文化下形成的认知因素控制点对心理疾病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以情景为中心的,其中个体的行为取决于情境中的人际关系。有研究表明,中国人大多是外控倾向,这是造成心理挫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外控,我们总是以他人的标准和看法生活。大众舆论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控制点理论也与归因理论有关。有人指出,中国人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人际间活动人物间的关系和体现在传统的缘的观点。缘的概念起源于佛教,它被用来对人际关系的结果加以解释,它暗示着命运、先决条件和外在的控制。研究者发现人们用此概念来当作一种决定人际关系状况的力量,同时它又是对和谐的人际关系本身的一种描述。缘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外在因素,它可以使人们将人际关系中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外界的控制,而这样一种归因又可以使人们对已有的结果不负责任,于是缘的概念就有着一种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它通过使人们不丢脸面而保护个体,同时也不使别人丢失身份,并通过减少个体的自责和他人的责难而有助于个体理智地面对失败。研究者认为缘的概念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是有助于精神健康的,但过度依赖它就会阻止个体主动的应付行为。在现代,缘的概念已成为一种不稳定的因素,会因个体和社会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逐渐学会内在的控制。 但是缘仍是我们对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解释,尤其是异性的关系。缘一个给人诸多浪漫想法的字,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人们为相识、相交、分离找到了一个无论何时什么情况下都合理的开脱理由。一切都是命运仍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话语。也许这种现象较之以前已有了改变,但人类的进化是缓慢的,至少在现在它仍是人们生活中防御的底线。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心理疾病的表现 (1)躯体化 躯体化指一个人的某种情绪问题或心理障碍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患者本身并不知道有此机制,坚持认为自己身体不适,且否认自己有任何的心理或情绪症状。也就是中国人倾向于以躯体不适的方式去申述自己的情绪问题。 (2)神经衰弱 美国精神病学会1980年已取消了神经衰弱这一称谓,认为其属于抑郁症。但中国医学界仍保留使用是因为中国人更敏感于躯体症状而不是心理症状,并作为脑力劳动过度的代名词。高中生有很多人自视为神经衰弱,且都认为是用脑过度的原因。如果中国实行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标准,相信不会再有如此多的中国人自视为神经衰弱。也许是这个原因,中国门诊多为神经衰弱,而抑郁症、强迫症较少。 (3)对多动症的难以忍受 中国文化对于人们的社会行为特别强调适度和克制性,反映在儿童身上,就是成人对儿童的好动与不安的难以接受。现代的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少与孩子一起玩耍,因此孩子

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参考文本

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 用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有利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安全文化建设包括了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 次,把人、机、环境有效地统一协调起来,达到人、机、 环境的和谐。安全文化建设强调制度建设,有利于安全规 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2、有利于弥补生产力 水平不高、技术装备不高存在的缺陷。 工程局目前的安全管理,点多面广、战线长,安全管 理难度大;地质灾害严重,安全威胁大;劳动用工的多样 化,职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安全意识的淡薄,自主保安意 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还时有发生;技术装备的相 对落后,安全设施的不完善。这些都必须从解决人的问题 入手,靠人的主动管理来弥补。这就迫切需要提高职工队

伍素质,增强主动管理的安全意识和自律管理的安全观念,以精细严实的管理方式弥补技术装备的内在缺陷,从而有效地解决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3、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人不仅是安全管理的主体,而且是安全管理的客体。在安全生产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能否做到安全生产关键在人。能否有效地消除事故,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人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取决于职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而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培养、教育和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完全符合安全生产的工作规律。 4、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企业

《安全文化》之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

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 要对安全文化下定义,首先需要引用文化的概念。目前对于文化的定义有10C余种。显然,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领域,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对文化的理解和定义是不同的。在安全生产领域,一般从广义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涵义,这里文化不仅仅是通常的“学历”、“文艺”、“文学”、“知识”的代名词,从广义的概念来认识,“文化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精神、物质的总和”。由于对文化的不同理解,就会产生对安全文化的不同定义。目前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多种,这在安全文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是正常的现象。归纳一些专家的论述,一般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类。 “狭义说”的定义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例如人的素质、企业文化范畴等。如1991年国际安全核安全咨询组在《“75一INSAG一4”评审报告》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而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西南交通大学曹琦教授在分析了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指安全文化的里层结构,安全行为准则是指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并指出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和企业现代管理的特点。上述两种定义都具有强调人文素质的特点。其次还有定义认为: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以企业安全生产为研究领域,以事故预防为主要目标。或者认为:安全文化就是运用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文艺、安全文学等文化手段开展的安全活动。这两种定义主要强调了安全文化应用领域和安全文化的手段方面。

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

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 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模式是研究和表现事物规律的一种方式。它具有系统化、规范化、功能化的特点,能简洁、明确地反映事物的过程、逻辑、功能、要素及其关系,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研究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就是期望将安全文化建设规律用一种概念模式简明地表现出来,以有效而清晰地指导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安全文化的建设模式首先是针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来谈。根据安全文化的理论,依据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结构模式,即可从企业安全生产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四个方面设计。图6-1给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结构模式,归纳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形态与层次结构的内涵和联系。纵向结构体系:按安全[换行]文化的形态体系划分,即分为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横向结构体系:按层次系统划分,第一层次是安全文化的形态,第二层次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第三层次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体系。针对不同行业,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还可以设计出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模式。从“建设领域-建设对象-建设目标-建设方法”四个层次的系统出发,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涉及的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系统和企业外部系统的文化,只有全面进行系统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才有文化的基础和保障。例如,交通、民航、石油华工、商业与娱乐行业,其安全文化建设就不能只仅仅考虑在企业或行业内部进行,必须考虑外部或社会系统建设的问题为此,企业安全文

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可按图6-2设计。上述建设安全文化的模式主要是针对企业或行业行为来说。如果从政府推动安全文化的饿建设与发展角度,则应该考虑全社会的文化建设,如应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工程”把建设安全文化,提升全面安全素质,作为开拓我国安全生产新纪元“重大战略发展”来认识。为此,政府应有如下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思考:1、组建“中国安全[换行]文化促进会”,以有效组织全社会的安全文化建设;2、建立“安全文化研究和奖励基金”,为推进安全文化进步提供支持;3、在研究试点的基础上,推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样榜工程”和“社会(社区)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样榜工程”,加快我国的安全文化的发展速度;4、在学校(小学、中学)开设“安全知识”辅导课,提高学生安全素质;5、有效组织发展安全文化产业,即向社会和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安全宣教产品;组织和办好“安全成产周(月)”等活动;改善安全教育方法、统一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模式;规范安全认证制度;发展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等。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233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通 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电力安全文化的历史传承 电力工业作为公用事业、基础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电力工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关联性和规模性。电力的生产、输送和消费都是通过电力网络同时完成的,电力企业采用大量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设备,以实现发、输、售、用各环节的相互紧密配合,比例协调统一地进行。而电力行业的五大特性,即实时性、系统性、科技性、高危性和社会性等属性决定了电力系统必须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在电力行业中始终处于突出、重要的基础地位,为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电力企业不断进行摸索、创新、实践。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电力工业以行政管理为主,安全生产主要围绕防止发生人身、设备、电网事故三个方面展开,建立了以“两票三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上世纪九十年代,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由

关于安全文化范畴的讨论

关于安全文化范畴的讨论一、我国安全文化的兴起 安全文化是一个新事物,笔者于1991年春在四川省一次安全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1991年秋与铁道部眉山车辆厂建立了“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课题,于1992年春发表了题为“眉山车辆工厂安全文化的兴起”的论文,并由四川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推荐给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大型 企业安全管理学术研讨会”。由于安全文化一词在第一次出现,未被接受,所以论文未被采用。1993年秋,笔者在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学术讨论会暨全国安全卫生学术年会的大会发言中,发表了“论企业安全文化”的 论文。 1993年春《警钟长鸣报》召开的几次报告会及通讯员培训班上,笔者应邀作了安全文化专题学术报告,《警 钟长鸣报》陈昌明主编,对这一新概念很感兴趣,提出从1994年元月起创办安全文化专版,约我写了开版文章“论安全文化”,揭开了我国推行安全文化的序幕。 1994年3月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和中国核学会,召开了“核安全文化研讨会”,同时散发了《安全文化研讨 会文集》,文集中刊载了六位中国核专家和六位外国核专家撰写的关于核安全文化的论文,同时传出了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编写的一份供核电站使用的《安全文化》报告书。 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劳动保护学会举办的十几次全国性安全科学技术高级培训班上(约有1800名政府及厂矿安全骨干参加学习)笔者应邀作了安全文化专题讲课。同时还应邀在十几个大型厂矿进行了安全文化专题学术报告。 安全文化目前已逐渐被我国一些安全科学技术工作接受,由几名中青年安全科技工作者于1994年8月开始编写安全文化专辑即将出版,当前出现了全国推行安全文化的热潮,这是个十分可喜的局面,自然也出现了一 些不同的认识,笔者仅对安全文化的范畴进行一些讨论,以促进我国安全文化的发展。 二、安全文化的概念分析 1.安全文化的定义 尽管笔者与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出安全文化的时间相接近,但由于研究的背景的不同,提出的安全文化概念 也有明显的差异。 笔者在研究我国安全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发现,我国的安全法规难以认真执行,安全制度难以全面落实,安全 方针难以深入贯彻,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安全素质较低,进而在人员本质安全化方法的研究中,详细的分析了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素质结构,提出了安全文化素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安全文 化内容及结构的研究,提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价值观与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以下称A定义)。安全价值观是指安全文化的理层结构舒安全行为准则是指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核安全文化定义为:存在于单位和 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 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以下称B定义)。

安全文化建设准则

1.5 安全文化建设准则 一、目的 为深入贯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相关要求,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通过技术装备现代化、人员培训制度化、基础管理精细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促进公司安全文化发展的工作指南。 三、内容 (一)总体要求 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内部的和外部的文化特征,引导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实现在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通过全员参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进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模式如图 1 所示。 图 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模式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 1、安全承诺v (1)企业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在内

的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应: ——切合企业特点和实际,反映共同安全志向; ——明确安全问题在组织内部具有最高优先权; ——声明所有与企业安全有关的重要活动都追求卓越; ——含义清晰明了,并被全体员工和相关方所知晓和理解。 (2)企业的领导者应对安全承诺做出有形的表率,应让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切身感受到领导者对安全承诺的实践。领导者应: ——提供安全工作的领导力,坚持保守决策,以有形的方式表达对安全的关注; ——在安全生产上真正投入时间和资源; ——制定安全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推动安全承诺的实施; ——接受培训,在与企业相关的安全事务上具有必要的能力; ——授权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质疑安全问题; ——安排对安全实践或实施过程的定期审查; ——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 (3)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应对安全承诺的实施起到示范和推进作用,形成严谨的制度化工作方法,营造有益于安全的工作氛围,培育重视安全的工作态度。各级管理者应: ——清晰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安全责任; ——确保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活动均采用了安全的工作方法; ——确保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并胜任所承担的工作; ——鼓励和肯定在安全方面的良好态度,注重从差错中学习和获益; ——在追求卓越的安全绩效、质疑安全问题方面以身作则; ——接受培训,在推进和辅导员工改进安全绩效上具有必要的能力; ——保持与相关方的交流合作,促进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4)企业的员工应充分理解和接受企业的安全承诺,并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实践这种安全承诺。每个员工应: ——在本职工作上始终采取安全的方法; ——对任何与安全相关的工作保持质疑的态度;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对于建设和谐企业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是安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最终落脚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要内容是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自觉遵章守纪的价值观,形成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遵章守纪、尊重人和平等待人的理念。明确一切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人,为了人活得更好,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为了人的发展。这些都反映了尊重生命价值,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实现员工价值的的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把实现生产的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制约机制,以实现生产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为动力机制,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的经营机制和安全管理机制,保护广大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2)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当前,有的企业存在着这样的怪现象:一方面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员工对制度却熟视

无睹,违章作业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难得出企业安全文化基础不牢固是产生这样怪现象的关键所在。 首先,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通过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正确认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价值与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的重要作用,使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渗透到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层内涵中,重视安全培训,加强宣传教育,从而发掘出蕴藏在员工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强大力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 其次,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超前意识。搞好安全生产,要具有超前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并付诸实际行动,防范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②长远意识。根据安全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③全局意识。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矛盾,要以个体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来处理与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④创新意识。必须大胆地对现有的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