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1.肿瘤流行病学:

研究肿瘤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因素,探索各种不同肿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加以评价,可以用四个词概括:Distribution、Etiology、Prevention、Evaluation。

2.肺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1).危险因素:

吸烟、新鲜蔬菜摄入少、呼吸系统疾病、低体质指数、心理因素、厨房油烟、大气污染、遗传易感性。

(2).保护因素:

新鲜蔬菜水果、醋、葱蒜、辛辣食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饮茶、常吃奶及奶制品和蛋类、β-胡萝卜素、维生素E、膳食纤维。3.肝癌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一).危险因素:

(1).生物学因素:

病毒(病毒性肝炎)、细菌(黄曲霉毒素)、寄生虫(肝吸虫);

(2).化学因素:

饮水污染、吸烟、饮酒、有机溶剂、药物(癫痫药物、降压药、避孕药、解热镇痛药、激素类药物);

(3).营养因素:油炸食品、非新鲜水果、腌制食品、高脂高盐食品;

(4).社会心理因素:抑郁、精神压力

(5).遗传因素.

(二).保护因素:

饮绿茶、新鲜蔬菜、无油烟、接种乙肝疫苗。

4.癌基因及激活机制:

(一).癌基因:

细胞中固有的一类基因,正常情况下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当基因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异,能促使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激活机制:(1)基因点突变(主要活化方式):单个碱基替换

(2)DNA扩增:原癌基因数量增加或表达活性增强;

(3)染色体易位重排:原癌基因可能移至强启动子或增强子附近被激活

(4)癌基因甲基化改变:发生低甲基化改变,导致癌基因或相关因子大量表达。

(5)获得启动子与增强子,基因过量表达(二).抑癌基因:

即肿瘤抑制基因,是指一大类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并有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在特定条件下失去正常功能而导致肿瘤发生。

失活机制:

(1).基因突变:

重要方式。点突变、无义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2).纯合性丢失:

等位基因丢失,导致编码的功能蛋白不能表达;

(3).杂合性丢失:

指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导致一个与突变基因对应的正常等位基因丢失。

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抑癌基因一个等位基因首先因某些原因失活,另一个等位基因被同源染色体复杂拷贝取代、突变、缺失等失活,成为纯合子而失去功能。

(4).抑癌基因产物通过与癌基因产物相结合而失活。

5.P53基因的功能:DNA结合功能、调控细胞周期、DNA修复、调控细胞凋亡、参与细胞分化和基因可塑性调控。

(1).调控细胞周期: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1、G2/M和G0等checkpoint。

(2).与DNA结合,调节转录。

P53蛋白诱导P21蛋白,并以此蛋白为介质,抑制细胞分化和增殖,P53蛋白控制细胞从G0到G1期转变,并在G1期生长限制位点控制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后的增殖。

(3).细胞损伤时,引发凋亡起到抑癌作用。

(4).P53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无限生长。

6.G protein

即GTP binding protein。

与膜受体偶联的三聚体G蛋白,由α、β、γ三种亚基组成,当受体未与配体结合时,三个亚基呈聚合状态,此时α亚基与GDP结合,无活性。

当受体与配体结合时,GTP取代GDP与α亚基结合,G蛋白被激活,随之解聚成Gα-GTP和Gβγ两部分,并且不再与受体结合。

通常Gα-GTP结合并激活/抑制质膜中某种酶,再由这种酶催化产生第二信使。之后Gα把与之结合的GTP水解成GDP和Pi,Gα

失活,重新与Gβγ亚基结合,形成无活性的G蛋白。

7.第二信使

相对于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而言,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目前公认的有:cAMP、cGMP、IP3、DG和Ca2+。

8.受体酪氨酸激酶(RTK)

细胞内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结构的酶蛋白受体。

其胞外区与生长因子配体结合,然后激活胞内段的酶活性区,启动信号转导,参与细胞生长、增殖、转化及胚胎发育和肿瘤形成。如EGF、PDGF等细胞膜上生长因子受体。

9.MAP kinase cascade

MAPK级联系统是细胞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调控机制。由3种蛋白激酶组成MAPK、MAPKK、MAPKKK。上游因子→激活MAPKKK,发生磷酸化→MAPKK,磷酸化→MAPK活化下游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转录。把外界信号一级一级传到细胞核,使细胞做出应答。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及细胞间功能同步及细胞恶性转化。

10.FAK Focal Adhesion Kinase

一种非受体型胞浆酪氨酸激酶,有胞内第一信使之称,FAK属于

看家基因,是Src癌基因底物,是一个高度磷酸化蛋白,参与细胞黏附、铺展、增殖、迁移及凋亡。

11.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征

(1).概念:把细胞外信息转化为细胞内信息并诱导基因表达改变和细胞代谢途径改变,从而使细胞对外界环境做出改变的过程。

(2). 特征:受体+受体后信号通路+作用终端

细胞信号通过受体或类似于受体的物质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触发离子通道开放、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反应等变化,进而导致一系列生物效应。不同的信号通路之间有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复杂网络。

(3).过程:

1).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受体+配体→受体活化→GTP取代GDP同G蛋白结合→G蛋白分离(Gα-GTP、Gβγ)→G蛋白与受体分离→Gα-GTP结合并激活或抑制某种酶→产生第二信使。

产生第二信使主要有两条途径:

②cAMP途径:G蛋白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调节cAMP产生。

②IP3、DG和Ca2+途径

G蛋白作用于磷脂酶C(PLC)→IP3和DG→内质网释放Ca2+

2)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2.磷脂酰肌醇衍生的主要第二信使及其在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

(1).DAG甘油二酯:

PLC水解PIP2后生成DAG,激活PKC,把靶蛋白分子上丝氨酸和谷氨酸甲基化。参与细胞生长与分化、细胞代谢和转录激活等。(2).IP3肌醇-1,4,5三磷酸

细胞膜上的IP3分子扩散入胞浆,与滑面内质网上IP3特异性受体(同时也是Ca2+通道)结合,Ca2+通道打开,Ca2+扩散入胞浆,与各种靶分子结合,触发特异性反应发生。

13.末端分化细胞:

细胞具有末端分化结构,失去分裂能力,一旦分化形成即维持其分化状态直至死亡。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红细胞等。

14.静息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不分裂,但适宜刺激物可诱导其开始合成DNA并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如肝细胞、淋巴细胞。

15.死亡受体:

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种特殊感受器,能识别外来信号,并迅速启动细胞凋亡机制。死亡信号:Fas配体+Fas抗体/可溶性胞外脱落蛋白质。Fas分子与Fas配体结合,通过细胞内死亡域,募集细胞中的Fas相关结构域的蛋白质(caspase-8前提),FADD+Fas+caspase-8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引起细胞或核发生凋亡形态变化,如DNA梯状降解,染色体凝集和凋亡小体形成等。

16.TUNEL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定量测定凋亡细胞的方法。凋亡时,染色体双链会出现许多不对称的断裂点,暴露出

3-OH末端,在脱氧核糖核酸酶末端转移酶TdT作用下,不需要模版就可以催化地高辛、生物素或荧光素标记的dNTP结合到DNA的3-末端,再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灵敏、准确、高速。

17.细胞周期的驱动机制

细胞周期是一种周而复始的运动,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这些酶磷酸化适当的蛋白质,进而使细胞周期时相转换。Cyclin负责正调控,与CDK结合使CDK活化,CK2负责负调控,与CDK-cyclin结合,抑制其活性,这三者组成了负责细胞周期运动的驱动装置。

18.细胞凋亡的诱发因素:

(1).物理性:射线(紫外线、γ射线)、温度刺激(冷、热)(2).化学及生物诱导因子:活性氧基团和分子、钙离子载体、视黄酸、细胞毒素、D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正常生理因子失调、肿瘤坏死因子。

19.免疫编辑:

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免疫系统的选择机制,能够选择低免疫原性肿瘤细胞促进其生长。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受到免疫系统的编辑作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消除(淋巴细胞识别和消除新的恶性转化细胞)、静态平衡(肿瘤细胞在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作用下,进入休眠状态并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和逃逸(免疫系统发生波动和弱化时,潜伏的肿瘤细胞逃逸,进入快速生长,病情恶化)。

20.免疫监视:

在癌细胞出现早期,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这些“非己”细胞,并通过细胞免疫机制特异地被清除。

21.免疫调节性细胞的种类及其在肿瘤中的应用:

(一).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可以显著抑制针对肿瘤细胞的天然和过继性免疫反应。

(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1).经典巨噬细胞M1:杀死微生物、攻击肿瘤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介质。

(2).TAM/M2细胞:调节免疫反应,诱导Th2反应,启动血管新生和组织重建。

(三).髓性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主要通过产生NO和高水平Aginase抑制T细胞功能。

(四).CD8调节性T细胞:CD8细胞亚群含有Treg细胞,功能上与CD4+CD25+Treg相似。

(五).NKT调节细胞

在抗肿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22.肿瘤转移

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通过各种转移方式,到达继发组织或器官后得以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性质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临床

上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致死因素。

23.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早期原发癌生长→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进入脉管系统→癌栓形成→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形成新生血管→转移癌继续扩散。

24.肿瘤微环境:

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相互作用形成的肿瘤细胞生长的特殊环境。

具有肿瘤组织血供不足、间质压力高、营养相对缺乏等特点,最显著特征是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

25.肿瘤相关的基质细胞有哪些,简述其来源和形成及在肿瘤发展

中的作用。

(一).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1).来源:

肿瘤周围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周围细胞;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经过EMT(上皮-间质转化)上皮肿瘤细胞;经过EMT(内皮-间质转化)血管内皮细胞。

(2).形成:

组织损伤或肿瘤组织产生的不同刺激因子(包括生长因子如TGF-β、活性氧簇、补体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作用后形成。

(3).作用:

①TAFs诱导和促进上皮细胞发生瘤性转变;

②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提高肿瘤恶性程度:分泌趋化因子SDF-1,受体CXCR4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招募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刺激血管生成,修复损伤,上皮细胞层再生;

③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浸润;

(二).肿瘤相关内皮细胞:不成熟和快速分裂状态;

(三).肿瘤相关免疫细胞

26.肿瘤干细胞

又称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简称CSC,是恶性肿瘤中能够自我更新及分化形成肿瘤中多种癌细胞类型的原始癌细胞。

27.简述肿瘤干细胞的鉴定

(一).致瘤实验:癌细胞群中只有CSC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而绝大多数分化的癌细胞增殖能力有限,因而将少量癌细胞植入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后,只有CSC能够形成肿瘤,而分化的癌细胞不能致瘤。评估标准:干细胞植入2000个或以下细胞能形成肿瘤,而非干细胞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需增加100倍或以上细胞数量。

(二).球体形成实验:成体干细胞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可以在含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生长的细胞团,称为球体。CSC 也具有球体形成能力,不同来源的干细胞需要不同的生长因子组合才能形成球体,如神经球培养需表皮生长因子。

(三).标记滞留实验:干细胞具有不对称分裂特性。在细胞培养时加入核苷酸前体如溴脱氧尿嘧啶BrdU,使其渗入到分裂细胞的

DNA中,然后去除标记物继续培养一段时间,用抗BrdU荧光抗体进行染色,干细胞表现为高荧度强光,因而又称为标记滞留细胞(LRC)。

(四).集落形成实验:CSC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因而在琼脂糖凝胶或Matrigel生物胶上培养时具有显著的集落形成率,而分化的癌细胞增殖能力有限,通常不能形成集落。

(五).侵袭实验:将Matrigel生物胶涂铺在8um孔径Transwell 网上模拟基底膜,将待测细胞置于上层小室内,下层孔内放置10%血清的培养基及细胞因子,具有转移潜能的细胞在血清或细胞因子的刺激下穿越生物胶,可以进行计数定量分析。

(六).耐药实验:

CSC具有耐药性。一些CSC表达ABC膜转运蛋白,此类转运蛋白的底物MTT比色法、核素标记的核苷酸掺入法、集落培养法等。

28.肿瘤标志物:

是肿瘤细胞本身存在或分泌的特异性物质,用于辅助诊断和临床监测。必须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可以在血液、组织液、分泌液或肿瘤组织中检测出。不存在于正常组织和良性疾病中。在该肿瘤的大多数患者中都能检测出。最尚无明确的临床证据之前最好就能测出。能反应肿瘤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估计治疗效果、预测肿瘤复发和转移。

29.肿瘤分子诊断中的新技术:

(一).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

基本原理:将待测样品基因组DNA和正常对照基因组DNA 分别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标记,与正常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抑制杂交,通过检测基因组各个位点两种标记荧光素的强度,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即可探明待测样本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

(二).mRNA差异展示技术:

原理:根据mRNA末端为polyA结构,而与polyA相邻的两个碱基的组合只有12种。与此对应合成12种引物,即在oligodT后面加上两个相邻碱基(又称锚碱基),形成与polyA的3端结合的锚引物,每种可以锚定mRNA总数的1/12。每种引物可以覆盖1/12的mRNA 群体,用每种引物进行反转录,将获得1/12的cDNA亚群体。然后用一个5端的任意引物对每个cDNA亚群进行PCR扩增,来自不同mRNA 的扩增产物大小是不同的,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可将500bp以内的分子明显分辨出来。在PCR反应时加入荧光素、地高辛等标记,电泳后进行显色反应,就能发现有差异的DNA片段,即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从电泳胶上切下这些片段,扩增后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 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即可获得该片段的基因类型或发现新的全长基因或EST。

(三).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SAGE):

原理:(1).从转录本3端特定位置分离出该转录本特异的标签包含有足够的能代表该转录本所需的信息,能够唯一确认一种转录物;(2).分离自不同转录本的标签可以被串联成一定长度后克隆入载体,并以连续的数据形式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能对数以千计的转录本进

行分析;(3).同一标签的重复次数代表该转录本的表达水平。

(四)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探针(基因或基因片段)有序低固定在固相支持物如玻璃片上,与待测样本中的靶基因按碱基配对原理进行杂交,再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检测、电子计算机系统分析。迅速得出待测样本基因表达信息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一种对全基因组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同步分析。

(五).蛋白质芯片技术:将纯化的多肽、蛋白质或其它分子作为探针高密度排列固定于固相支持介质表面而构成微阵列,根据探针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的不同,选择性低从待测生物样品中捕获蛋白。经原位清洗除去未与探针结合的分子,再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定性、定量分析芯片上结合的蛋白。

(六).在常规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标记探针,通过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来实现其定量功能。

30.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1).基因治疗:依靠导入人体外源性遗传物质来治疗疾病的治疗手段。包括纠正人自身基因的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或依靠外源遗传物质杀灭病变细胞,或抑制外源病原体遗传物质的复制。

(2).基因诊断:分析DNA或RNA序列,从而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型、突变、修饰或微生物,并用于医学中。

31.Ex vivo:

将携带外源基因的载体在体外导入自体或异体细胞,组成“基

因工程化细胞”,经体外细胞扩增后,回输患者体内,使外源基因表达改善症状。

32.In vivo:

不需细胞移植,而直接将外源遗传物质注射至体内,如DNA 通过载体和导入系统(如脂质体)注射,使其在体内转录,发挥治疗效果。

33.病毒载体:

是一种整合了治疗基因并经过了改装的特殊生物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载体、单纯疱疹病毒

优点是转染率高,缺点:主要缺点是病毒蛋白质可引起免疫反应,使感染的细胞遭到破坏无法重复使用。其他缺点:昂贵、基因材料携带有限、难以进行临床试验所需的大规模生产。

34.非病毒载体:

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模拟病毒转染,包括脂质体、聚阳离子及短序列绑定特异性受体如蛋白质、肽等。优点:安全。

35.基因治疗面临的关键是什么?在这些方面有什么发展?

(1).首要问题:能使治疗基因在特定的靶细胞高效表达;

(2).缺乏高效、靶向、安全、低免疫原性的治疗载体;

(3).肿瘤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36.EMT:

上皮细胞间质转型,在一系列特定细胞外刺激下发生的蛋白质变形和转录改变的集合过程,从而使细胞发生长期的、可逆的改变,

是一种基本的生理病理现象,参与胚胎发育、组织重建和肿瘤转移。

37.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把动物或人的肿瘤移植到同系、同种或异种动物体内,经传代后,其组织学类型明确、移植成活、生长速度、自发消退率、宿主荷瘤寿命、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稳定,并能在受体动物中继续传代。

38.简述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比较医学(见书下册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P25)

39.Targeted vectors(carriers):

能够携带药物到达特定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甚至细胞内结构,并能使靶药物在靶位滞留足够长的时间,以发挥药效。

40.EPR(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肿瘤组织由于快速生长的需求,血管生成很快,导致新生血管外膜结构缺乏、基底膜变形,因而纳米级的嵌段共聚胶束能穿透肿瘤毛细血管壁进入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的淋巴回流系统不完善,造成粒子在肿瘤部位蓄积。

41.简述抗癌药物(基因)靶向给药的主要策略:

下册高分子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P5

肿瘤学选择题及填空题

选择题 A1型题 1.肿瘤是指: D (1.1.1) A.炎性增生形成的肿物 B.修复过度形成的肿瘤包块 C.代偿肥大所致 D.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不符合 ...肿瘤性增生的是B(1.2.1) A.增生的细胞具有异型性 B.需致瘤因素的持续存在 C.细胞代谢旺盛 D.可不形成肿块 E.相对无止境生长 3.肿瘤性增生区别于炎症性增生的特点 是A(1.2.1) A.增生组织不分化不成熟 B.血管增生 C.纤维组织增生 D.器官的实质细胞增生 E.炎症细胞浸润 4.有关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下列哪项不正 确:C(1.2.1) A.幼稚性 B.与机体的不协调性 C.致瘤因素消除后停止增生 D.相对无限制生长 5.有关肿瘤增生与炎性增生:D (1.1.1) A.两者无差异 B.二者对机体均有利 C.两者只有量的差异 D.二者具有质的区别 E. 二者对机体均不利 6.肿瘤的实质是指:C(1.1.1) A.肿瘤的血管 B.肿瘤的结构 C.肿瘤细胞 D.肿瘤的良恶性 7.决定肿瘤特性的是:A(1.1.1) A.肿瘤的实质 B.肿瘤的血管 C.肿瘤的间质 D.肿瘤的结构 8.鉴定恶性肿瘤的组织起源和组织类型 主要依据是:B(1.2.1) A.癌珠的形态 B.肿瘤的实质形态 C.肿瘤间质的类型 D.肿瘤的生长方式 E. 肿瘤实质与间质比例 9.肿瘤的异型性是指:A(1.2.1) A.肿瘤与其起源组织的差异 B.实质与间质比例的差异 C.肿瘤之间大小的差异 D.肿瘤之间的形态差异 E. 肿瘤生长速度的差异 10.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形态学依据是: D(1.2.1) A.生长方式 B.实质与间质的比例 C.生长速度 D.异型性 E. 间质的类型 11.恶性肿瘤异型性主要表现在C(1.1.1) A.肿瘤细胞胞浆嗜碱性 B.可见核分裂 C.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D.肿瘤细胞分泌减少 E.组织结构紊乱 12.良性肿瘤异型性主要表现在 C (1.1.1) A.细胞形态不一 B.核分裂像增多 C.组织结构紊乱 D.细胞间变明显 E.细胞分泌减少 13.不符合 ...肿瘤形态特点的描述的是A (2.2.1) A.体积巨大的肿瘤多为恶性 B.可发生多原发癌 C.可形成微小癌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与前景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班级:2013级科硕6班 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 :姜世涛 学号:2013203030024 评分: 导师签名: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新技术和应用条件的不断出现,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时代并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分子生物学是以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分子生物学技术即建立在核酸生化基础上的一类研究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中,同时也逐渐渗入数理科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研究容也从DNA鉴定、扩展到核酸及表达产物分析,技术不断进步为微生物检验、肿瘤诊断及评估、遗传病诊断、兔疫系统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和创新思路。在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蓬勃发展形势下,分子诊断学技术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样品中核酸水平 PCR[1]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和成熟的临床检测方法,在法医学、常见传染病、性病、寄生虫和优生优育等领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肝炎病毒的早期诊断。 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也称为基因探针技术,利用核酸的变性、复性和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用已知的探针序列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与之配对的核苷酸序列的技术,是印迹杂交、基因芯片等技术的基础。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可广泛应用在肿瘤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基因突变、基因测序、基因多态性分析、微生物筛选鉴定、遗传病产前诊断等方面。另外,现已获得一些微生物的全基因序列,包括百余种病毒,多种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甲烷球菌及实验室常用的大肠杆菌等)和一些酵母等。因此,将一种或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全部或部分特异的保守序列集成在一块基因芯片上,可快速、简便地检测出病原体,判断侵入机体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2.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NP)技术 在人群中,个体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性,称为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位点普遍存在于人的基因组中。如果在某个家庭中,某一致病基因与特定的多态性片段紧密连锁,就可以用这一多态性片段作为一种”遗传标记”来判断家庭成员或胎儿是否携带有致病基因。目前认为基因多态性是个体的”身份证”,因此,基因多态性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群体遗传学研究、疾病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疾病遗传机制研究、肿瘤易感性研究、个性化用药等诸多方面。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技术为临床检测提供了依据。SNP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变异,在人类DNA多态性中,SNP约占90%。SNP 是指在基因组特定核苷酸位置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碱基。SNP与RFLP和STR等DNA 标记的主要不同在于:它不再以”长度”的差异作为检测手段,而是直接以序列的差异作为标记。由于SNP是二态的,易于自动化批量检测,易于计算机分析结果,因此SNP检测已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连锁分析及关联分析、肿瘤的杂合性缺失研究、疾病遗传机制研究、个性化用药研究等诸多领域。尽管SNP检测在搜寻疾病基因方面有潜在的价值,但实际应用中却比人们想象的要难得多,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查,才能建立可靠的SNP分析图谱。 3.microRNA是潜在的临床诊断工具

肿瘤学试题库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环磷酰胺是烷化剂类药物,5-氟脲嘧啶是抗代谢类药物。 2、腹水患者应监测腹围,准确记录出入量。 3、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 4、肿瘤的介入治疗主要有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和肾癌肾动脉栓塞化疗。 5、三阶梯癌痛治疗原则是按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 6、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即刻反应、早期反应、迟发反应、远期反应等。 7、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和多胺等。 8、按医瞩准备药物,熟悉常用抗癌药物作用,给药方法和毒性反应。了解患 者的治疗方案。 9、使用化疗药物,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现配现用,不得放置。掌握药 物的剂量,用法及给药速度,给药顺序及间隔时间。 10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引起便秘,鼓励多饮水,每日 1000~1500 ml 。 11、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 呼、血压、神志等变化。 12、在化疗中,注意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现出血、呕吐、皮疹、 便秘、腹泻、便血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13、处理化疗后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时必须戴手套。 14、患者胸腔注药后,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观察注药后反应。 15、淋巴瘤患者抵抗力低下易造成口腔感染,应加强口腔护理。 16、应用紫杉醇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表现是心律失常和血压下降。 17、抗癌药物的常用给药方法有全身给药和局部用药。 18、化疗期间嘱病人多饮水,每天液体总量不少于 3000ml 。 19、顺铂腹腔化疗后应记录 24小时尿量,每日尿量不能少于 2500ml 。 20、腹腔化疗药液使用前须加温到 37℃~ 38℃左右,防止冷刺激引起寒战等 不良反应。 21、化疗药液外漏应即刻停药,并用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封闭。 22、使用抗代谢或抗癌抗生素药物易引起口腔炎,要注意做好口腔护理。 23、使用阿霉素类药物的患者,要注意心脏反应,定时检查心电图。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一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肿瘤的流行规律、拟订肿瘤的防治对策及检验肿瘤防治对策效果。 肺癌危险因素 1. 吸烟; 2. 职业因素:接触砷的无机化合物、石棉、二氯甲醚、铬及其他化合物,镍冶炼、芥子体、氯乙烯、煤油、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烟草的加热产物、硫酸烟雾等; 3. 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岩石、建筑材料中; 4. 空气污染:城市中每天燃烧的大量化石燃料以及柏油路的铺设和机动车辆的使用,均可导致居民密集区空气的污染; 5. 饮食营养失衡:(体重下降)在致癌的环境因素中,饮食和营养是重要构成部分,营养状况能够通过改变表遗传来导致癌症发生,尤其是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 6.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7. 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及家庭遗传对肺癌的发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二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癌基因 基因组中存在的一类能促进细胞分裂并有潜在致癌作用的基因。 癌基因活化的机制 逆转录病毒的转导;病毒插入,进入或靠近宿主细胞原癌基因而增强后者的表达;点突变,在ras癌基因中特别重要;染色体移位,不同染色体的一部分合并,造成基因重排,表达增加,如CML患者9号和22号染色体移位;基因扩增。抑癌基因 是一类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并有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突变或缺失而功能失活后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抑癌基因的失活机制 Knudson氏的两次打击论: 二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缺失; 另一个等位基因突变; 基因5,端CpG岛胞嘧啶(C-5)高度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的转录。 P53基因的功能 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调亡;参与DNA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稳定;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三细胞信号传导 G protein G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的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和七个跨膜结构域,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的作用。 Second messenger 第二信使,受细胞外信号的作用,在胞质溶胶内形成或向胞质溶胶释放的细胞内小分子。通过作用于靶酶或胞内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级联反应下游,如cAMP、cGMP、Ca2+、IP3和DAG等。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受体酪氨酸激酶,细胞表面一类具有细胞外受体结构域、可使酪氨酸磷酸化的跨膜受体蛋白,在细胞信号的跨膜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MAP kinase cascade MAP激酶级联式反应,是多种生长因子及其他信号分子与RTK作用后信号传导的下游通路,级联式反应中的最后一个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1、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以核酸或蛋白质为分析材料,通过分析基因的结构、表达的变化和由此而导致的基因功能的改变,为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信息和依据的一门学科。 2、请说明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临床试验诊断中的应用。(1)感染性微生物的检测。如:用PCR技术进行甲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和解脲脲原体的检测等。(2)基因突变的检测。如:用PCR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3)法医学检测。如:用PCR微卫星检测技术进行亲子关系的鉴定和个体识别。 (4)基因异常表达的检测。如:用cDNA表达的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异常表达的检测。 (5)基因定位。如: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组织与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定位。 3、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4、基因:是基因组中一个功能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信息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原核生物: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和蓝绿藻等原始生物的总称,是最简单的细胞生物体。

6、操纵子结构:是原核生物基因组的功能单位。 7、质粒:是指细菌细胞染色体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8、转座因子:又称为转座元件,是一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和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并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 9、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通常仅由一个DNA分子构成,基因组中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具有类核结构。 (2)具有操纵子结构,模板mRNA为多顺反子mRNA。编码区远远大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但又远远小于病毒基因组。在基因组中存在多功能的识别区域,如复制起始区、转录启动区和终止区等,这些区域常常含有反向重复序列。 (3)结构基因通常为单拷贝基因,编码顺序一般不重叠。(4)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 (5)含有可移动的DNA序列。 10、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1)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相比,病毒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少,所含信息量也少。 (2)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较多,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有环状分子,也有线性分子。但无论是哪种核酸类型,一种病毒颗粒中核酸成分只能为一种,或

肿瘤学选择题 (2)汇总

选 117643067 择题 1、TNM各分为几级() A、T0--T3,N0--N3,M0--M1 B、T0--T3,N0--N2,M0--M1 C、T1--T3,N1--N3,M0--M1 D、T0--T4,N0--N4,M0--M1 E、T0--T4,N0--N3,M0--M1 2、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治疗医师应亲自() A、每周检查病人一次 B、每月检查病人一次 C、病人来找即检查 D、治疗结束时检查 E、请其他临床科室代为检查 3、近距离治疗疗效最好的是() A、肺癌 B、食管癌 C、胆管癌 D、直肠癌 E、子宫颈癌 4、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是() A、结构紊乱 B、组织坏死 C、异型性明显 D、血管丰富 E、纤维组织增生 5、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是() A、结构紊乱 B、细胞形态不一 C、间质内炎细胞浸润 D、细胞核多形性 E、纤维组织增生 6、区别乳腺内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依据是() A、肿瘤的体积 B、肿瘤的部位 C、肿瘤的硬度 D、肿瘤的活动度 E、肿瘤的浸润情况 7、暂时性组织间照射最常用于() A、头颈部肿瘤 B、肺癌 C、胸膜间皮瘤 D、复发性直肠癌 E、妇科肿瘤 8、国际分期TNM中T代表什么() A、转移癌 B、淋巴结转移癌 C、肝转移癌 D、原发肿瘤 E、颈淋巴结 9、恶性肿瘤的治疗为了取得较好的疗效() A、有计划得综合治疗 B、无计划的综合治疗 C、先手术再放疗 D、先手术再放疗,然后化疗 E、手术加生物治疗 10、放射治疗最常用的手段是() A、外照射(远距离照射) B、近距离照射 C、外照射和近距离照射D/内照射 E、同位素治疗 11、放疗医师应对常见恶性肿瘤国际分期() A要掌握B、一般知道C、一般了解D、大致知道E、大致掌握 12、恶心肿瘤治疗后,总的5年生存率约为() A、10% B、20% C、30% D、45% E、70% 13、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得主要原因是() A、恶性淋巴结增大 B、转移癌 C、良性肿瘤 D、肺癌 E、结核病 14、一下哪一项不属于一体式铅挡块的优点() A、照射野铅挡块精确度高 B、每次摆位重复性好 C、摆位省时 D、不方便给角 E、需将校正好的模板与加工的铅铅挡块牢固准确的黏在模板上成为一体 15、放射线高度敏感的组织是() A/骨髓B、血管C、脊髓D、肺组织E、肾组织 16、近距离治疗疗效最好的是() A、肺癌 B、食管癌 C、胆管癌 D、子宫颈癌 E、直肠癌

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1.肿瘤流行病学: 研究肿瘤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因素,探索各种不同肿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加以评价,可以用四个词概括:Distribution、Etiology、Prevention、Evaluation。 2.肺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1).危险因素: 吸烟、新鲜蔬菜摄入少、呼吸系统疾病、低体质指数、心理因素、厨房油烟、大气污染、遗传易感性。 (2).保护因素: 新鲜蔬菜水果、醋、葱蒜、辛辣食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饮茶、常吃奶及奶制品和蛋类、β-胡萝卜素、维生素E、膳食纤维。3.肝癌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一).危险因素: (1).生物学因素: 病毒(病毒性肝炎)、细菌(黄曲霉毒素)、寄生虫(肝吸虫); (2).化学因素: 饮水污染、吸烟、饮酒、有机溶剂、药物(癫痫药物、降压药、避孕药、解热镇痛药、激素类药物); (3).营养因素:油炸食品、非新鲜水果、腌制食品、高脂高盐食品; (4).社会心理因素:抑郁、精神压力

(5).遗传因素. (二).保护因素: 饮绿茶、新鲜蔬菜、无油烟、接种乙肝疫苗。 4.癌基因及激活机制: (一).癌基因: 细胞中固有的一类基因,正常情况下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当基因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异,能促使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激活机制:(1)基因点突变(主要活化方式):单个碱基替换 (2)DNA扩增:原癌基因数量增加或表达活性增强; (3)染色体易位重排:原癌基因可能移至强启动子或增强子附近被激活 (4)癌基因甲基化改变:发生低甲基化改变,导致癌基因或相关因子大量表达。 (5)获得启动子与增强子,基因过量表达(二).抑癌基因: 即肿瘤抑制基因,是指一大类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并有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在特定条件下失去正常功能而导致肿瘤发生。 失活机制: (1).基因突变: 重要方式。点突变、无义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2).纯合性丢失: 等位基因丢失,导致编码的功能蛋白不能表达;

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二章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标志物 1. 分子生物标志物:指可以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核酸、蛋白质、代谢产物等生物分子,是生物标志物的一种类型。 2. 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3. 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包括基因和非编码DNA。 4. 原核生物基因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较小:大小一般在106—107碱基对之间; 2)原核生物的类核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组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没有核膜将其与细胞质隔开在蛋白质的协助下,以一定的形式盘曲,折叠包装起来,形成类核; 3)原核生物的操纵子结构: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大多数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串联排列于染色体上。结构基因同其上游的调控区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共同组成了一个基因表达单位,即操纵子结构; 4)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无内含子成分,多数是单拷贝基因,基因与基因之间有重复序列存在; 5)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这类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相同,但基因结构不完全相同;6)含有可移动DNA序列:可移动的DNA序列通过不同的转移方式发生基因重组,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使生物体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5. 质粒:指细菌细胞染色体以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6. 人类基因组包括细胞核内的核基因组(3X109bp)和细胞质内的线粒体基因组(16569bp),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序列和重复序列; 7. 小卫星DNA:由10—100bp组成的重复单位重复几十到几百甚至几千次,形成的1—5bp 的短DNA,又称可变数目串联重复; 8. 微卫星DNA:核心序列为1—6bp,可以重复上百次,又称短串联重复; 9. 多基因家族:指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称为假基因; 10. 多态性:当某种变异相对常见,在群体中的频率高于1%时,则称为多态性,频率低于

肿瘤分子生物学资料

非病毒性生物载体(化学和物理方法) 由于病毒载体是一类外源性的核酸结构材料, 且病毒本身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故不少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一些人体本身的生物结构材料来作为人类基因治疗的载体, 如人体细胞某些核酸结构材料.非病毒载体广义上讲就是除了病毒载体外的所有基因治疗 载体。本质:模仿病毒 非病毒载体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需要解决对靶细胞转染的定向性、转染效率低、表达时间短、全身应用及保存不稳定性等问题。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非病毒基因载体的基因治疗将不断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1) 裸DNA(naked DNA)(基因枪,水压法) 将目的基因连接在表达质粒或噬菌体中直接注射而不依赖其它物质介导,是最简单的非病毒载体系统。将质粒直接导入动物组织,诱导动物的免疫系统对所表达的蛋白质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即基因疫苗。Nakamura等将荧光素酶基因的裸DNA直接接种到小鼠胃浆膜下,发现该基因能在胃部明显高表达,一次接种后的高表达时间可持续12h之久,其他临近器官则无明显基因表达。肌内注射后可直接诱导相应的免疫反应,也可检测到DNA明显表达。电穿孔(electroporation)技术和微粒子轰击法(microparticle bombardment,即基因 枪)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裸DNA的转染效率,而且可使DNA直接到达细胞核,避免了各种酶对DNA的降解。Dietrich等采用该方法将白介素12/自介素2基因质粒转染皮下负荷Lewis肺癌的裸鼠,证明能明显减慢肿瘤生长、减少肿瘤转移、延长宿主生存期。 2) 脂质体和脂质复合物(Liposome and lipoplexes) 脂质体能够介导极性大分子穿透细胞膜,携带DNA进入细胞。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它一般都带有一个疏水基团,保证脂质体分散在水介质中时形成脂双层结构,有效保护分子中的疏水部分,将氨基暴露在水介质中,后者通过静电引力与DNA结合并将DNA大分子压缩成可运输的小单元,成三明治状,形成脂质体复合物。增加分子中N+数目以及N+与疏水链的距离即有利于基因转移。阳离子脂质体与DNA形成的复合物颗粒大小从50 am到1 pm不等;体外细胞试验中大颗粒的转染效率优于小颗粒。物理因素如Zeta 电位、粒子大小、DNA/J]旨质体比例和介质离子强度等都影响脂质复合物的稳定性、复合物的形成和转染效率。脂质体DNA复合物局部注射,报告基因仅表达在注射点周围;肝门静脉、动脉血管注射后主要分布在肝脏[5]。脂质体或脂质复合物也可直接应用于病变部位,如气管内给药可使肺泡上皮细胞中的p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给予P53凋亡诱导基因可使早期肺肿瘤缩小。使用精蛋白或组蛋白来源的肽压缩DNA后,则DNA被包裹在脂质囊内部,如脂质/鱼精蛋白/DNA复合物,后者是研究的最热门的系统之一。该复合物粒子大小介于100 am 到250 am之间,比传统脂质复合物小3—4倍,介导基因转移的效果优于传统脂质复合物。氯喹可在一定条件下提高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基因传染,因其可提高内吞体的pH而有效抑制内吞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作用,促进复合物从内吞体中释放。联用电穿孔技术或者结合灭活病毒或其肽片段作为膜激动剂能提高复合物进入细胞核的能力。静脉注射脂质体/DNA复合物,对肿瘤部位超声处理可增加肿瘤组织对脂质体/DNA复合物的摄取和表达。 3) 阳离子多聚物(Polyplex) 阳离子聚合物表面的正电荷可与带负电的基因形成带正电荷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借静电作用吸附于细胞表面,通过细胞内吞而将基因导入细胞,并获得表达。目前研究较多的阳离子聚合物主要有多肽类:聚赖氨酸、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多聚胺类:聚乙烯亚胺、聚丙烯亚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试题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试题 一填空题 1. 核酸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在。 2. 双链DNA 中的碱基对有,。 3. 根据分子和结构不同,RNA 可以分为,,,。 4. 核酸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达到最大值50%时温度称为,其主要与核酸 的最终含量有关. 5. DNA 水解后主要产物是, , 。 6. 核酸(DNA 和RNA )分子除含 有,,,四种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元素。 7. PCR 技术是当今分子生物学使用最多的技术之一,它一般都有,,三 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8. 核酸水解后首先得到核苷酸,核苷酸可以继续水解得到和。 9. 通用遗传密码中代表终止密码的三种密码 是UAA 、和。 10. P CR 方法扩增DNA 片段是,在反应中除了用该DNA 片段作为模板外,尚需加入、 和。 11. 在DNA 分子中还有大量的磷(P),P 的含量大约为。 二.判断题 1. 核酸变性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开,堆积力也受到破坏,共价键断裂. () 2. 核酸杂交原理就是根据核酸分子间互补.() 3.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核酸主要带正电 荷.() 4. 核酸分子质量很大,因此核酸溶液具有很大粘性.() 5. 分子杂交可以发生在任何只有互补核苷酸顺序两条单股核酸单链之间,如DNA/DNA 、DNA/RNA 、RNA/RNA 等.() 6. 核酸水解后首先得到核苷酸,核苷酸可以继续水解得到核苷和磷酸() 7. 在高分子溶液中一般球形分子比线形分子的具有较大的粘度。() 8?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80nm,而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60nm。() 9?酚一氯仿提取法是我们在提取DNA时所用的经典方法,现在仍然被许多实验室所采用。()10. 组成RNA的四种碱基是腺嘌呤(A )、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11. PCR技术是以DNA或RNA为模板进行核酸的体外扩增技术。() 12. PCR技术是现在常用的一种扩增技术,它的基本步骤的顺序是退火、变性、延伸。 () 13. 免疫印漬技术及Southern Blotting是一种印漬技术和抗原抗体反应结合的技术() 14. 在临床基因扩增检验诊断实验室工作的实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业务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 15. 无论是DNA还是RNA,在多核苷酸链 内既有酸性的磷酸基又有碱性的含氮杂环碱,因此核酸是两性电解质。() 16. 在PCR 实验中,退火是指在极端的PH 和受热条件下,核酸分子中的氢键断裂, DNA 双螺旋解开的一个过程。() 17. 临床基因扩增诊断实验室的设置必须遵 循一定的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制定的主要依据就是使建立的基因扩增诊断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能忠实的反映被检的临床样本的真实情况。( ) 二选择题 1. 核酸在波长为260nm 光吸收强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 G>A>T>C B.A>T>G>C C.C>G>T>A D.G>C>A>T 2.鉴别RNA 靶分子的杂交是() A Southern Blot B Northern Blot C Western Blot D 斑点杂交 3. 在做RNA 检测时,我们对全血抗凝最好用下列哪种抗凝剂() A. 肝素 B. EDTA-K2 C. EDTA-Na2 D. 草酸钾

肿瘤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最全)

肿瘤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45分) 1 化疗最常见的主要限制毒性反应为(A ) A骨髓抑制 B 疼痛 C恶心 D恶吐E 脱发 2 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 A ) A乳房肿块 B乳头溢液 C乳房皮肤异常 D乳房乳头内陷 3 抽取抗肿瘤药物应用一次性注射器,且抽出药液不超过注射器的(B ) A2/3 B3/4 C 4/5 D1/2 E1/3 4 化疗药物不慎入眼,应立即用哪种溶液清洗( A ) A生理盐水 B 碳酸氢纳 C碘酊 D过氧化氢 5 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常见的是(D ) A高血压 B冠心病 C心肌梗死 D心肌损伤 6 下列属于恶性肿瘤的是(D ) A 子宫肌瘤 B纤维囊性乳腺病 C皮肤乳头状瘤 D无性细胞瘤 7 恶性肿瘤病人心理变化哪一期会表现为哭泣。警惕。易出汗等(B ) A怀疑期 B恐惧期 C平静期 D体验期 E幻想期 8 食管癌手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是(A ) A吻合口瘘 B伤口出血 C神经损伤 D感染 E疼痛 10 女性乳腺癌的好发年龄是( C ) A 20~30岁 B 30~40岁 C40~49岁 D50~55岁 11 疼痛三阶段给药第三阶段多使用(B ) A曲马多 B吗啡 C可待因 D布落芬 12 在完成全部肿瘤药配制后,×109应用哪种消毒剂擦试操作台面( C ) A95%酒精 B2%碘酊 C75%酒精 D3%过氧化氢 13 化疗期间应注意病人血常规变化,白细胞低于多少是应采取保护措施(A )A1.0×109 2.0×109 C3.0×109 D4.0×109 14 卫生部护理质量评比主要指标——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C ) A ≧93% B≧94 % C ≧95 % D≧96% 15 化疗后静脉局部中度疼痛,轻度肿胀,灼热,评估属于静脉炎(D ) A0级 B1级 C 2级 D3级 E4级 16 PICC冲管时不能使用小于多少毫升注射器(B ) A5毫升 B10毫升 C20毫升 D 50毫升 17 肠内营养液的温度一般以多少为宜(C ) A20~30℃ B 30~33℃ C38~40℃ D40~42℃ 18 化疗废弃物处理要放入哪种颜色标记废弃物容器(A )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义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义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肿瘤的发生机制 (4) 第三节癌基因及其致癌的分子机制 (5) 第四节抑癌基因及其抑癌的分子机制 (9) 第五节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11) 第六节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13) 第一节概述 一、肿瘤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不过有极少数良性肿瘤因其靠近生命中枢或能合成大量生物活性物质也可能杀伤宿主。例如,脑膜上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通过压迫使得生命中枢萎缩破坏,最终导致宿主死亡;胰岛细胞良性肿瘤可以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引起体内胰岛素过量,导致低血糖和死亡。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临床诊断的癌症患者多处于中晚期。加上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不合理饮食习惯,以及环境污染增加等因素,在刚过去的20世纪,世界各国许多常见癌症的发病率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或维持在高水平,在我国的情况亦大致如此。目前除几种较少见的癌症如妇科的宫颈癌、绒癌等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外,多数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还处于令人忧心的高位态势下。有研究者预测,在21世纪癌症仍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故应引起预防、临床和基础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恶性肿瘤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细胞中均可发生。根据组织学来源,癌症的起源可分为三种:癌(carcinoma)起源于上皮细胞,大部分成人癌症属此类;淋巴瘤起源于脾和淋巴结等的淋巴细胞;肉瘤(sarcoma)起源于间叶组织如结缔组织、骨和肌肉等。以上在各种实质性组织、脏器中发生的癌症属实体肿瘤(solid tumor)。白血病起源于骨髓造血细胞,恶性细胞存在于流动的血液中,属液体肿瘤(liquid tumor)。 肿瘤分子生物学,就是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研究肿瘤的一门科学,是医学和生物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二、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1、癌症是体细胞遗传病 就本质而论,癌症是一种遗传学疾病或体细胞遗传学疾病,可简称为遗传病。在癌细胞中发生的遗传学变异有:基因内的碱基替代、缺失、插入和基因扩增等,以及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的改变,如非整倍体、易位等;表遗传学改变有:DNA甲基化型式改变、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改型等。这些改变引起了肿瘤抑制基因灭活和原癌基因的活化,它们所产生的恶性表型通过有丝分裂能在细胞世代间传递。上述过程均发生在体细胞,这是占全部癌症中绝大多数的、散发性癌症的发生模式。遗传性癌综合征不同于其他一些遗传病,它遗传的仅是癌易感性,还需要体细胞的多次击中才能产生恶性表型。 基因组内存在两类癌相关基因:一类基因直接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运动与黏着,以及细胞基质的改型等,并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结果得以维持正常组织细胞的自稳性。当这些基因缺陷造成上述过程失衡,随着细胞各种恶性特征的积累,最终癌症发生。这些基因包括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中把关基因(gatekeeper gene);另一类基因并不直接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而是影响第一类癌相关基因的突变速率的管护基因(caretaker gene),这包括各类DNA修复基因,还包括代谢酶多态性在内的一组修饰基因(modifier gene)。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临床肿瘤学试题及答案

临床肿瘤学第一阶段试题(200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 1.防止抗肿瘤药物局部栓塞性静脉炎的方法:(A) A.滴管内快速滴入 B.局部热敷 C.局部冷敷 D.局部0.25%普鲁卡因封闭 E.大量液体稀释后滴入 2.博莱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为:(D) A.药物性肝炎 B.出血性膀胱炎 C.骨髓抑制 D.肺纤维化 E.中毒性心肌炎 3 早期肿瘤细胞增长方式为:(A) A.按指数方式增长 B.按一定百分率增长 C.按倍数方式增长 D.增长方式无规律 E.阶梯式增长 4.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首选药物:(B) A.环磷酰胺 B.氮烯咪胺 C.阿霉素 D.氟脲嘧啶 E.顺铂 5.单用化疗药物,可使下列哪种肿瘤获得治愈的机会最大:(A) A.绒癌 B.多发性骨髓瘤 C.肾癌 D.卵巢癌 E.小细胞肺癌 6.睾丸精原细胞瘤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B) A.既往有睾丸结核 B.隐睾或异位睾丸 C.病毒感染 D:睾丸炎症 E:与放射线照射有关 7.亚硝脲类抗肿瘤药物治疗脑肿瘤的机理:(C) A:影响瘤细胞DNA的合成 B:主要影响瘤细胞膜的作用 C:脂溶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 D:影响瘤细胞的转录过程

E:使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受阻 8.抗肿瘤药物之所以不能根治肿瘤的原因:(D) A:剂量不够大 B:耐药性产生,肿瘤细胞不敏感 C:肿瘤细胞负荷太大 D:细胞动力学中,有G0期细胞存在 E:免疫力低下,不能接受反复化疗 9.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机理() A:细胞毒药物,影响DNA的复制 B:药物性垂体切除术 C:抑制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 D:直接杀伤乳癌细胞 E:免疫调节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10.炎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原则(C) A:手术→放疗→化疗 B:放疗→手术→化疗 C:化疗→手术→放疗 D:放疗→化疗→手术 E:手术→化疗→放疗 11.鼻烟部位多形T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临床分期IIA首选治疗为:(C) A:手术 B:放疗 C:化疗 D:免疫治疗 E:基因治疗 12.紫杉醇的抗肿瘤的原理为:(A) A:促进微管的聚合,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 B:促进微管拆卸,导致微管的分解 C: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导致DNA的损伤 D: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影响DNA的损伤 E:经脱氧胞嘧啶激酶活化,作用于S期。 13.恶性肿瘤特性中错误的是B A. 恶性肿瘤具有浸润和扩散的生物学特性 B. 恶性肿瘤均可以发生淋巴及血行转移 C. 恶性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的速度和范围不同 D. 低分化鳞癌生长快,早期可出现转移 E. 高分化鳞癌可以长期局限于局部 14. 术中防止肿瘤播散、种植,那项是错误的:B A. 手术操作轻巧 B. 切口尽量要小 C. 术中采用锐性解 D. 先处理输出静脉 E. 先处理远处淋巴结 15.早期胃癌多采用下述何种分期方法C

肿瘤分子生物学新选.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1)失去了对中止细胞增殖信号和细胞分化信号的反应,并可传出自主的细胞生长、增殖信号。 (2)逃避了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永生。当正常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和营养缺乏时,就发生凋亡并自动解体;而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发生凋亡。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即使没有受到损伤,约分裂50后也会自动停止分裂,最终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而癌细胞能无限制地增殖,获得了永生化。这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基因的缺陷和端粒酶恢复活性相关。 (3)失去细胞的区域性限制,具有了侵袭和转移能力。例如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中增殖至彼此接触时,就停止生长和分裂(结出抑制),故细胞呈单层生长,而癌细胞失去了接触抑制,继续分裂而呈多层重叠生长;同时癌细胞表面的识别能力和黏着性发生了改变,使癌细胞不能像不同的正常组织细胞那样保持彼此分开,而能侵入临近组织。 (4)自主的血管生成能力,这保证了肿瘤体积增大后和新形成转移肿瘤的血液供应,以维持癌细胞生长和增殖之所需。 上述这些癌细胞的恶性特性,使它们能在没有增殖信号的情况下,自主地无限制增殖,当达到一定的体积时就可能侵袭邻近组织,癌细胞还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发生远端转移并扩增,最终导致宿主死亡。 3、癌的单克隆起源和异质性 除少数例外,癌是原始的、单个癌细胞增殖的后代,即癌为单克隆起源。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部分是依据来自X染色体上基因表达的观察。妇女有两条X染色体,在卵裂的后期其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如一位基因杂合子的妇女患癌,若是多克隆起源,癌细胞则可能有两种等位基因表达的产物;若是单克隆起源,则癌细胞仅有一种等位基因表达产物,而研究结果证实了癌为单克隆起源。 由于与DNA修复和细胞分裂等一系列相关基因的缺陷,使癌细胞基因组和染色体的稳定性下降,于是在肿瘤演进过程中,就可能不断产生新的癌细胞干系,它们彼此间免疫系统和治疗等因子作用下,如不能被全部杀灭,就可能选择了恶性程度更高的癌细胞干系,它们继续重复突变、扩增和选择的过程,给治疗带来困难。 二、癌基因 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基因即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一种转化形式。它编码具有显性转化性质的调节蛋白,即改变了的单拷贝序列能转化整个细胞,而另一正常序列不能阻断这种转化能力。 1. 原癌基因的蛋白质产物 (1)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生长因子刺激静止期或G0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这一有丝分裂应答需要两个生长因子互补群之间的协同作用。第一互补群是“感受性因子”(competence factors),如PDGF、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湖北医药学院2011-2012学年二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答案(D卷)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考试时间:120分钟年级:xxx级 专业: xxx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5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A型题(40小题,共40分) 1、人类朊病毒基因定位于 A、2号染色体 B、8号染色体 C、9号染色体 D、20号染色体 E、24染色体 答案:D 2、关于Col质粒下列哪项不对 A、可以产生大肠埃希菌素 B、分子量的范围波动很大 C、可以决定细菌的性别 D、小的Col质粒不能自传递 E、大的分子量可达6×10的7次方Da,属自传递型质粒 答案:C 3、大肠埃希菌tRNA基因的特点是 A、已鉴定的大肠埃希菌tRNA基因约有60个拷贝 B、转录单位在500bp以上 C、tRNA基因集中在染色体复制终点附近 D、转录单位大小不同,一般含有5~6个tDNA E、tRNA的拷贝数较多 答案:A 4、下列哪项不是端粒的功能 A、维持染色体的稳定 B、防止染色体重组 C、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分离 D、细胞的生长 E、基因的调控 答案:E 5、在细胞运动、分裂、信息传递、能量转换、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癌基因是 A、sis基因 B、erb基因

C、src基因 D、ras基因 E、myb基因 答案:B 6、在酵母中也存在的细胞癌基因是 A、sis基因 B、erb基因 C、src基因 D、ras基因 E、myc基因 答案:D 7、人类结肠癌癌变的序列中哪一个发生最早 A、ras的突变 B、FAP的丢失 C、DCC的丢失 D、p53的丢失 E、c-myc基因的过度表达 答案:A 8、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 A、APC突变 B、BRCA突变 C、DCC突变 D、p53突变 E、Rb突变 答案:D 9、与人类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有很高同源性的细胞癌基因是 A、src基因 B、sis基因 C、ras基因 D、myb基因 E、myb基因 答案:B 10、对结缔组织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细胞癌基因是 A、erb基因 B、ras基因 C、sis基因 D、src基因 E、myb基因 答案:C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解学习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1)失去了对中止细胞增殖信号和细胞分化信号的反应,并可传出自主的细胞生长、增殖信号。 (2)逃避了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永生。当正常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和营养缺乏时,就发生凋亡并自动解体;而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发生凋亡。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即使没有受到损伤,约分裂50后也会自动停止分裂,最终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而癌细胞能无限制地增殖,获得了永生化。这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基因的缺陷和端粒酶恢复活性相关。 (3)失去细胞的区域性限制,具有了侵袭和转移能力。例如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中增殖至彼此接触时,就停止生长和分裂(结出抑制),故细胞呈单层生长,而癌细胞失去了接触抑制,继续分裂而呈多层重叠生长;同时癌细胞表面的识别能力和黏着性发生了改变,使癌细胞不能像不同的正常组织细胞那样保持彼此分开,而能侵入临近组织。

(4)自主的血管生成能力,这保证了肿瘤体积增大后和新形成转移肿瘤的血液供应,以维持癌细胞生长和增殖之所需。 上述这些癌细胞的恶性特性,使它们能在没有增殖信号的情况下,自主地无限制增殖,当达到一定的体积时就可能侵袭邻近组织,癌细胞还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发生远端转移并扩增,最终导致宿主死亡。 3、癌的单克隆起源和异质性 除少数例外,癌是原始的、单个癌细胞增殖的后代,即癌为单克隆起源。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部分是依据来自X染色体上基因表达的观察。妇女有两条X染色体,在卵裂的后期其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如一位基因杂合子的妇女患癌,若是多克隆起源,癌细胞则可能有两种等位基因表达的产物;若是单克隆起源,则癌细胞仅有一种等位基因表达产物,而研究结果证实了癌为单克隆起源。 由于与DNA修复和细胞分裂等一系列相关基因的缺陷,使癌细胞基因组和染色体的稳定性下降,于是在肿瘤演进过程中,就可能不断产生新的癌细胞干系,它们彼此间免疫系统和治疗等因子作用下,如不能被全部杀灭,就可能选择了恶性程度更高的癌细胞干系,它们继续重复突变、扩增和选择的过程,给治疗带来困难。 二、癌基因 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基因即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一种转化形式。它编码具有显性转化性质的调节蛋白,即改变了的单拷贝序列能转化整个细胞,而另一正常序列不能阻断这种转化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