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的诊断及生物学治疗进展

骨肉瘤的诊断及生物学治疗进展
骨肉瘤的诊断及生物学治疗进展

Hans Journal of Biomedicine 生物医学, 2019, 9(3), 114-120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journal/hjb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2677/hjbm.2019.93017

Diagnosis and Progress in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

Xinrong Xie, Tianchang Lin, Zhiping Liu, Haoyu Tang, Qingkai Zhong, Lijia Cheng*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Jun. 13th, 2019; accepted: Jun. 26th, 2019; published: Jul. 3rd, 2019

Abstract

Osteosarcoma is a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that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health and life of pati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eatment method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e. In recent years, mor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chemes combining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hemotherapy are advocated, which can improve th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to 60% - 70%.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the key to the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 lies in the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diagnostic methods of osteosarcoma and recent ad-vances in immune signaling pathways, vascular targeting, modified T cells and other aspects of osteosarcoma.

Keywords

Osteosarcoma, Diagnosis, Immunotherapy, PD-1, CAR-T

骨肉瘤的诊断及生物学治疗进展

谢欣蓉,林天昌,刘志萍,唐昊宇,钟清凯,程丽佳*

成都大学医学院,四川成都

收稿日期:2019年6月13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26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3日

摘要

骨肉瘤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一种原发性恶性肿瘤。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方法日益多*通讯作者。

谢欣蓉等

样,近几年多提倡手术治疗与化疗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案,这能将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至60%~70%。为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骨肉瘤治疗的关键在于对骨肉瘤的早发现,早治疗。本文就目前骨肉瘤的诊断方式和近年来骨肉瘤在免疫信号通路、血管靶向、修饰T细胞、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骨肉瘤,诊断,免疫治疗,PD-1,CAR-T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骨组织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成骨性肿瘤,因其具有增殖的肿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或骨样组织而得名,又称为成骨肉瘤。该病好发于15~25岁青少年和60岁以上老年人[1]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血运丰富的干骺端。有疼痛,肿胀和运动障碍三大主要症状,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有研究[2]发现骨肉瘤容易发生早期转移,以肺转移最为多见,转移的病人80%~90%死于肺转移。因此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截肢,但其效果并不理想,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率(>5年)未超过20% [3],且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一定伤害,而目前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保肢手术辅以新辅助化疗,个体化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将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至60%~70% [4],然而对于已发生转移或复发的患者,预后仍较差,五年生存率低[5]。因此,急需新的治疗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而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相关领域的专家的新选择[6]。本文将从现代医学对骨肉瘤的诊断和近年来免疫治疗热点进行综述和总结。

2. 检验诊断

骨肉瘤的诊断主要从流行病学,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组织活检四个方面来进行。

骨肉瘤首发症状为疼痛和肿胀,疼痛由间接性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局部出现包块是骨肉瘤的特征性表现[7]。青少年骨肉瘤患者多存在外伤诱因[8],因此,对于青少年外伤损伤后应注意继发性骨肉瘤的发生。

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有X线平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详见表1。传统X检查因其操作简单、费用较低,且具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的优点,在骨肉瘤的诊断上仍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目前仍为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对于骨肉瘤骨膜反应的检查,X线平片能直观反映骨膜反应的皮质旁弧线状,葱皮样致密影,Codman三角等,是初步诊断骨肉瘤最广泛的方式。但无法确定软组织肿块的情况和肿瘤的大小。而对于瘤骨的诊断,CT扫描可敏感的分辨成骨的周边部分,高密度分辨率能显示溶骨型分散瘤骨敏感性,和骨质遭破坏的程度。同时,CT 对结构复杂,重叠较多的骨肉瘤的观察有明显优势。MRI能观察骨质破坏的范围,正常骨质与瘤骨的界限,软组织肿块,肿瘤浸润情况。同时,MRI对骨肉瘤软组织肿块的影像诊断,能仅通过平扫就确定软组织肿块的形态,大小,范围,甚至内部结构成分,通过多方位的扫描,判断肿块对邻近组织器官的压迫,对骨骺及关节的侵犯检测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9]。还能全方位成像,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对

谢欣蓉等

预后的预估提供科学依据。综上所述,X线平片可用与骨肉瘤的早期诊断,CT辅证X线平片结果,MRI 多应用于后期治疗的辅助性检查。

Table 1. Comparison of imaging findings

表1. 影像学检查效果比较

检查方法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范围大小软组织肿块瘤骨Codman三角

X线++ ++++ ++ ++ ++ ++++

CT ++++ + ++++ +++ ++++ ++

MRI ++++ ++ ++++ ++++ ++++ ++ 注:从+到++++为正向评价。

常规检查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检查和血常规。两种酶表达的结果若显示两种酶表达水平升高,则提示骨肉瘤预后较差,不能用于确诊,可较多用于预后情况的检测指标。

组织活检是确诊骨肉瘤的金标准。在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骨肉瘤的性质时,可作为最后最准确的检查手段。外科治疗前一定要进行活检术,并且在外科治疗单位进行,活检位置选择对以后的保肢手术非常重要,活检时应注意避免骨折。活检方式中,切开活检的风险较大,会导致肿瘤细胞周围组织污染,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因此通过影像学检查后无争议的病人,慎选组织活检。

3. 免疫治疗

肿瘤的发展主要由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因此免疫治疗有望在骨肉瘤预防与治疗领域发挥一定的作用。免疫治疗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杀伤肿瘤,或抑制肿瘤的继续繁殖与转移,从而重建肿瘤患者的免疫微环境,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来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10]。在免疫治疗中,近年来较受关注的是PD-1信号通路抑制治疗,CAR-T靶向治疗,血管靶向治疗等。

3.1. 信号传导抑制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 CTL)表达的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PD-1高表达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而PD-L1在各种肿瘤细胞,尤其是实体瘤细胞中有更高的表达,成为PD-1介导肿瘤免疫抑制的主要配体。两者结合激活PD-1/PD-L1信号通路起免疫检查点的作用,阻止T细胞活化和减少细胞因子产生,以促进自身免疫的抑制,导致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另有研究表明,PD-L1的高表达,能够诱导肿瘤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的凋亡,增强癌细胞转移能力,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标志[11]。孙保国等研究[12]的裸鼠Saos-2骨肉瘤肺转移模型,PD-l和PD-Ll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显示[13],对56例骨肉瘤患者与42例正常人外周CD4+ T细胞和CD8 + T细胞中的PD-1表达分析得出,骨肉瘤患者CD4+ T细胞和CD8+ T 细胞中PD-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有上调;对18例已骨肉瘤转移与38例未转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已转移患者PD-1在CD4+ T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未转移患者。

因此,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以恢复T细胞的免疫识别与杀伤能力,对骨肉瘤的治疗能有良好的效果。早在2012年,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PD-1/PD-L1信号通路抗体已有CT-011、MK-3475、AMP-224和BMS-936559等5种[14]。而目前较为有效的是PD-1/PD-L1抑制剂,在中国获准生产销售的有Nivolumab,Pembrolizumab。但这两种药物主要适用于黑色素瘤,高微卫星不稳定性癌症,胃癌等,对骨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目前还未有结论,其药物试验相对滞后。但有动物研究[15]表示,在转移性骨肉瘤中,PD-L1单抗治疗下调了PD-L1的表达同时也上调了CD80/CD86的表达,提示PD-1/PD-L1信号通

谢欣蓉 等

路抑制CTL 杀伤作用的机制也是适用于骨肉瘤的,只是对其机制和给药剂量与途径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3.2. 血管靶向治疗

骨肉瘤作为高度血管化的恶性肿瘤其发展和转移涉及肿瘤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其中起重要作用。VEGFR 分为VEGFR-1、VEGFR-2和VEGFR-3,分别受其配体(VEGF ,A ,B ,C 和D)活化。VEGF 主要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提高肿瘤血管化,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有多项研究表明[16] [17] [18] [19]在骨肉瘤等多种肿瘤中VEGF 均存在过表达的现象。Yu 等[20]报道VEGFR-3的表达水平与骨肉瘤转移患者的肺转移发展和总生存率相关。王东等[21]实验表明VEGF 抗体能够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内皮细胞凋亡,显著抑制骨肉瘤OS-732血管形成,并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形成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抑制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其结果提示VEGF 可以作为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分子。有研究[22]证实抗VEGFR 的药物治疗胃癌可改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提高治疗效率。同理,骨肉瘤与胃癌同样为实体瘤,抗VEGFR 药物可作为有效治疗骨肉瘤的一种选择。目前针对VEGF 及其受体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包括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物、可溶性受体抑制剂、VEGFR 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但大多数需要联合使用,无法单独治疗,未来还需大力研究,最终实现骨肉瘤的个体化治疗。

3.3. CAR-T 细胞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 细胞(chimi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AR-T)疗法一种有效的治疗肿瘤的免疫治疗方式。其方法是提取人自身T 细胞,通过基因工程(图1),感染表达CAR 分子的病毒得到

Figure 1. Genetic engineering

图1. 基因工程

CAR-T 细胞,再将其输回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激活T 细胞表达,从而识别肿瘤细胞靶向抗原,避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并发挥对其的杀灭作用(如图2)。CAR-T 细胞对肿瘤有强大的杀伤活性,且活化T 细胞,同时不受MHC 的限制。因此,CAR-T 细胞能克服肿瘤逃逸。有研究表明[23] [24] [25] CAR-T 技术在血液肿瘤治疗中有良好效果。这给了我们在应用CAR-T 疗法治疗实体瘤方面的信心。目前CAR 的设计已经到了第四代,2017年10月18日又批准了全球第二个CAR-T 疗法-Yescarta 上市[26]。

CAR-T 细胞在实体瘤应用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靶分子。在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方面,包括尤文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和纤维肉瘤的肉瘤细胞系中高度表达。有研究提示[27],靶向

RORI-CAR-T

谢欣蓉 等

Figure 2. CAR-T mechanism diagram 图2. CAR-T 机制图

细胞对骨肉瘤灵长类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功效。在白细胞介素11受体α链(IL-11R α)方面,骨肉瘤细胞肺转移中IL-11R α高度表达,并且IL-11Rα在正常器官组织中表达不明显,因此可看作是骨肉瘤肺转移的功能靶标[28]。在神经苷脂(GD)方面,GD2在多种实体瘤中过表达,如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胶质瘤,骨肉瘤等。GD2通过介导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分化等途径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可作为CAR-T 疗法的一个具有前景的潜在靶点[29]。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PDGFR)方面,PDGF 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中对细胞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的信号分子。Bozzi [30]等认为PDGFR 的过表达与疾病进展有密切关系。有研究[31]显示,血小板与肿瘤细胞接触时会导致PDGFR 和Akt 磷酸化,进而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并且骨肉瘤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恶性肿瘤,血小板分布较多,因此,将PDGF 及其受体作为靶向配体,理论上来说能广泛的对抗骨肉瘤。

相对于传统免疫疗法,CAR-T 有靶向性好、杀伤力强、高效、广谱的优点,但其应用于血液肿瘤疗效更佳,在实体肿瘤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与挑战,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 缺乏特异性的靶点;② CAR-T 细胞不能有效浸润入肿瘤组织;③ 肿瘤微环境对CAR-T 细胞有抑制性作用;④ 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风暴;⑤ 脱靶效应等都是临床应用CAR-T 细胞免疫治疗骨肉瘤所不能忽视的问题。还需大力的研究,进一步提高CAR-T 细胞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

4. 结语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骨肉瘤诊断与治疗的水平都有较大较快的发展,但若只停留在目前的阶段,则无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早期骨肉瘤的诊断预防还有很大的困难,免疫治疗方法有效但还不成熟,面临的问题还很严峻,因此骨肉瘤诊治的新方法,新途径还亟待寻求,以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希望有更多临床试验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更有利支持。科研人员也在骨肉瘤肿瘤机制研究中不断深入,帮助骨肉瘤治疗水平能有更长足的发展。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18JY0348)、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1079019)

和成都大学大学

谢欣蓉等

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DU_CX_2019392, CDU_CX_2019393, CDU_CX_2019394, CDU_CX_2019395, CDU_CX_2019396)资助。

参考文献

[1]Isakoff, M.S., Bielack, S.S., Meltzer, P., et al. (2015) Osteosarcoma: Current Treatment and a Collaborative Pathway

to Succes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3, 3029-3035.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200/JCO.2014.59.4895

[2]王显阳, 常君丽, 施杞, 等. 骨肉瘤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5, 7(1): 52-55.

[3]Fidler, M.M., Frobisher, C., Guha, J., et al. (2015) Long-Term Adverse Outcomes in Survivors of Childhood Bone

Sarcoma: The British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12, 1857-186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038/bjc.2015.159

[4]Allson, D.C., Carney, S.C., Ahlmann, E.R., et al. (2012) A Meta-Analysis of Osteosarcoma Outcomes in the Modern

Medical Era. Sarcoma, 2012, Article ID: 704872.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155/2012/704872

[5]Wu, P.K., Chen, W.M., Chen, C.F., et al. (2000) Primary Osteogenic Sarcoma with Pulmonary Metastasis: Clinical

Resul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91 Patients.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0, 514-522.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093/jjco/hyp057

[6]李汉忠, 张玉石, 郑国洋. 肿瘤免疫治疗: 回顾与展望[J]. 协和医学杂志, 2018, 9(4): 289-294.

[7]黄志鹏, 宋科官. 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8, 39(3): 150-153.

[8]严海林. 骨肉瘤流行病学研究及术前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D]: [博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7.

[9]周四清, 毋凡, 王继峰, 等. 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对比诊断[J]. 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20): 3467-3468.

[10]王玲, 王燕, 冯琛, 潘禹铮, 张英泽. 骨肉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7, 3(6):

381-384.

[11]郑冠群, 赵福友, 吴穷, 杨燕. PD-1及其配体在骨肉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9):

1560-1562.

[12]孙保国, 陈泽雄, 张诗军, 刘泳冬, 黄红中, 尹丽荣. 复方中药对裸鼠肝癌模型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

中药杂志, 2007(11): 1057-1060.

[13]Zheng, W.J., Xiao, H., Liu, H., et al. (2014) Expression of Programmed Death 1 Is Correlated with Progression of Os-

teosarcoma. APMIS, 123, 102-107.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111/apm.12311

[14]Simeone, E. and Ascierto, P.A. (2012) Immunomodulating Antibodies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Melanoma: The

Experience with Anti-CTLA-4, Anti-CD137 and Anti-PD1. Journal of Immunotoxicology, 9, 241-24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3109/1547691X.2012.678021

[15]Lussier, D.M., Johnson, J.T., Hingorani, P., et al. (2015) Combination Immunotherapy with ɑ-CTLA-4 and ɑ-PD-L1

Antibody Blockade Prevents Immune Escape and Leads to Complete Control of Metastatic Osteosarcoma.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3, 21.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186/s40425-015-0067-z

[16]Gobin, B., Battaglia, S., Lanel, R., et al. (2014) NVPBEZ235, a Dual PI3K/mTOR Inhibitor, Inhibits Osteosarcoma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umor Development in Vivo with an Improved Survival Rate. Cancer Letters, 344, 291-29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016/j.canlet.2013.11.017

[17]郑杰, 宋来君. 过表达HIF-1α和VEGF蛋白与垂体腺瘤侵袭行为的关系[J]. 现代肿瘤医学, 2018, 26(12):

1845-1848.

[18]李桃英, 高珊珊, 刘鹏森, 朱宝菊. ER、VEGF、TGF-β1在增生期子宫内膜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J]. 实用癌症杂志, 2018, 33(3): 349-352.

[19]谭胜, 王国祥. 外周血内VEGF水平对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效果分析[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19(1):

56-59.

[20]Yu, X.W., Wu, T.Y., Yi, X., et al. (2014)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VEGF Expression in Osteosarcoma: A Me-

ta-Analysis. Tumour Biology, 35, 155-160.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007/s13277-013-1019-1

[21]王东, 仲召阳, 李增鹏, 张沁宏, 何怡, 卿毅. 骨肉瘤VEGF表达及VEGF抗体抑制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J]. 重

庆医学, 2006(15): 1369-1372.

[22]李龙.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Meta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2017.

[23]Hu, Y., Wu, Z., Luo, Y., et al. (2017) Potent Anti-Leukemia Activities of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s against CD19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Clinical Cancer Re-

谢欣蓉等

search, 23, 3297-330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158/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R-16-1799

[24]Locke, F.L., Neelapu, S.S., Bartlett, N.L., et al. (2017) Phase 1 Results of ZUMA-1: A Multicenter Study of KTE-C19

Anti-CD19 CAR T Cell Therapy in Refractory Aggressive Lymphoma. Molecular Therapy, 25, 285-29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016/j.ymthe.2016.10.020

[25]Gardner, R.A., Finney, O., Annesley, C., et al. (2017) Intent-to-Treat Leukemia Remission by CD19 CAR T Cells of

Defined Formulation and Dose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Blood, 129, 3322-3331.

[26]FDA (2017) FDA Approves CAR-T Cell Therapy to Treat Adults with Certain Types of Large B-Cell Lymphoma.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581216.htm

[27]Huang, X., Park, H., Greene, J., et al. (2015) IGF1R- and ROR1-Specific CAR T Cells as a Potential Therapy for High

Risk Sarcomas. PLoS ONE, 10, e0133152.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371/journal.pone.0133152

[28]Liu, T., Ma, Q., Zhang, Y., et al. (2015) Interleukin-11 Receptor αIs Overexpressed in Human Osteosarcoma, and

Nearinfrared-Labeled IL-11R αImaging Agent Could Detect Osteosarcoma in Mouse Tumor Xenografts. Tumor Biol-

ogy, 36, 2369-2375.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007/s13277-014-2844-6

[29]Suzuki, M. and Cheung, N.K. (2015) Disialoganglioside GD2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Human Diseases. Expert

Opinion on Therapeutic Targets, 19, 349-362.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517/14728222.2014.986459

[30]Bozzi, F., Tamborini, E., Negri, T., et al. (2007) Evidence for Activation of KIT, PDGFR Alpha, and PDGFR Beta

Receptors in the Ewing Sarcoma Family of Tumors. Cancer, 109, 1638-1645.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002/cncr.22587

[31]Takagi, S., Takemoto, A., Takami, M., et al. (2014) Platelets Promote Osteosarcoma Cell Growth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kt Signaling Axis. Cancer Science, 105, 983-99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111/cas.12464

1.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点击页面中“外文资源总库CNKI SCHOLAR”,跳转至: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new,

搜索框内直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或点击“高级检索”,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1-8976,即可查询。

2. 通过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顶部“旧版入口”进入知网旧版: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old/,左侧选择“国际文献总库”

进入,搜索框直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hjbm@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

骨肉瘤诊疗规范

骨肉瘤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0年8月

前言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其治疗是以新辅助化疗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我国不同医疗机构间骨肉瘤治疗水平差距较大,某些地区肢体骨肉瘤仍以截肢为主,总体治疗水平和国际上尚有一定的差距。要提高骨肉瘤治疗的整体水平,除早期诊断外,尚需进一步规范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积极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以期寻求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与手段。 本诊断治疗规范的目的:一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二是规范诊疗,提高骨肉瘤诊疗质量,降低非规范治疗带来的生存率损耗和医疗资源浪费;三是规范骨肉瘤的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本规范起草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郭卫

目录 前言................................................ II 一、范围 (1) 二、术语和定义 (1) 三、骨肉瘤诊疗流程 (1) 四、骨肉瘤诊断规范说明 (3) (一)诊断依据 (3) (二)诊断 (6) (三)骨肉瘤的分类和分期 (6) (四)鉴别诊断 (6) 五、骨肉瘤的治疗规范说明 (7) (一)治疗原则 (7) (二)术前化疗 (8) (三)手术治疗 (8) (四)术后化疗 (9) (五)骨肉瘤肺转移的治疗 (9) (六)放射治疗 (10) 六、随访 (10) 附录A 骨肉瘤分类 (12) 附录B Enneking外科分期 (123) 附录C Huvos化疗坏死率评价 (14) 附录D保肢术后肢体功能评价 (15)

一、范围 本规范制定了骨肉瘤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规范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是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虽然在肿瘤中也可以见到纤维或软骨组织,或两种都有,但只要见到肉瘤基质细胞直接产生的骨样组织,其肿瘤的性质则为骨肉瘤。 三、骨肉瘤诊疗流程 骨肉瘤诊断与治疗流程见下图。

骨肉瘤

骨肉瘤 折叠编辑本段症状体征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临床上常发生于青少年,下颌骨少上颌骨多见,并有损伤史,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进而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肿瘤迅速生长,破坏牙槽突及颌骨,发生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在X线片上显示为不规则破坏,由内向外扩展者为溶骨型;骨皮质破坏,代以增生的骨质,成日光放射排列者为成骨型,临床上也可见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肿瘤易沿血道转移至肺。患者病程长短不一,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短则数天,长达数年,平均3~4个月,好发部位在膝关节周围,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多为隐痛,持续性,在活动后疼痛加重,夜间痛较明显,患部出现包块,包块增长速度常以月计,当肿块明显增大时可出现邻近关节的反应性积液,关节活动受限,早期疼痛常于轻伤后突然发生,肿胀开始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呈偏心

性梭形肿胀,肿块硬度不一,因肿瘤质地而异,溶骨性病损者较成骨者为软,患处皮肤发亮,表面静脉扩张,皮温升高,如肿瘤体积较大并邻近关节,可影响关节功能,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其他部位转移(图1A,B)。肿瘤体积的大小可根据肿瘤部位的深浅,以及肿瘤侵及软组织大小而不一,肿块局部伴有压痛,其硬度根据肿瘤组织内所含的骨组织多少而不同,瘤体较大时则可出现皮肤表面血管怒张现象(图2)。最典型的发病部位是四肢的管状骨(占80%),特别是股骨(40%),胫骨(16%)和肱骨(15%),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是最常见的部位,50%~75%的骨肉瘤发生于膝关节附近,在腓骨,髋骨,下颌骨,上颌骨和脊柱骨的骨肉瘤相对少见,颅骨,肋骨,肩胛骨,锁骨,胸骨,尺骨,桡骨和手足部的小骨骨肉瘤罕见,在长管状骨中,骨肉瘤主要发生于干骺区,发生于骨干的骨肉瘤约占2%~11%,骨肉瘤可以蔓延至骺端,尤其当骺板闭合以后,但发生于骨端的骨肉瘤却非常罕见,骨骺骨肉瘤(epiphyseal osteosarcoma)主要见于股骨髁。病人自出现症状至来院就诊时间多在2~4个月内,骨肉瘤细胞分化较好者,来院就诊时间较晚,可在出现症状半年左右,就诊时病人全身情况良好,疾病发展到后期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中毒现象,出现肺转移的病人最初肺部可以无症状,晚期出现咯血,气憋及呼吸困难。骨肉瘤的亚型:1.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较少,仅占

骨肉瘤的诊断及生物学治疗进展

Hans Journal of Biomedicine 生物医学, 2019, 9(3), 114-120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journal/hjb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10.12677/hjbm.2019.93017 Diagnosis and Progress in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 Xinrong Xie, Tianchang Lin, Zhiping Liu, Haoyu Tang, Qingkai Zhong, Lijia Cheng*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Jun. 13th, 2019; accepted: Jun. 26th, 2019; published: Jul. 3rd, 2019 Abstract Osteosarcoma is a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that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health and life of pati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eatment method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e. In recent years, mor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chemes combining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hemotherapy are advocated, which can improve th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to 60% - 70%.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the key to the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 lies in the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diagnostic methods of osteosarcoma and recent ad-vances in immune signaling pathways, vascular targeting, modified T cells and other aspects of osteosarcoma. Keywords Osteosarcoma, Diagnosis, Immunotherapy, PD-1, CAR-T 骨肉瘤的诊断及生物学治疗进展 谢欣蓉,林天昌,刘志萍,唐昊宇,钟清凯,程丽佳* 成都大学医学院,四川成都 收稿日期:2019年6月13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26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3日 摘要 骨肉瘤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一种原发性恶性肿瘤。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方法日益多*通讯作者。

骨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述评

骨肉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述评 发表时间:2019-07-15T11:35:47.07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9期作者:岑利民1,王剑2△ [导读] 化疗的作用是消灭患者体内微小病灶,使手术治疗更加彻底,避免出现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新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促进了骨肉瘤患者的康复。 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 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骨创伤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 [摘要]本文总结了骨肉瘤主要的治疗方法,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目前,骨肉瘤临床普遍选择手术配合辅助化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化疗的作用是消灭患者体内微小病灶,使手术治疗更加彻底,避免出现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新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促进了骨肉瘤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骨肉瘤;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手术治疗 骨肉瘤一种恶性骨肿瘤,早期治疗主要选择进行截肢,患者生存率非常低,而且截肢影响患者身体功能,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肉瘤逐渐采取保留肢体治疗,5年生存率获得显著提升,而且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生物治疗等,为骨肉瘤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2]。本文总结了治疗骨肉瘤的各种方法,希望起到参考作用。 1 化疗治疗 1.1 骨肉瘤化疗的发展 化疗用于骨肉瘤开始在上世纪60年代,有报道指出骨肉瘤使用苯丙氨酸氮芥治疗具有一定效果,到了1972年临床中使用阿霉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骨肉瘤,是骨肉瘤化疗的开始阶段。 1.2骨肉瘤化疗现状 1.2.1 化疗药物选择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临床中广泛应用新辅助化疗,根据药物不同剂量、配伍方案等,出现了不同的化疗方案。主要方案包括:(1)T方案,主要为T4/T5、T7、T10、T12、T19。化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手术前化疗敏感度和化疗后各项指标变化进行调整;(2)Bacci方案,手术前静脉滴注甲氨蝶呤,48小时后滴注阿霉素,联合动静脉用药能够使病人5年生存率提高[3];(3)COSS方案,静脉滴注顺铂,对肿瘤局部用药,提升患者的生存率;(4)TIOS方案,手术前静脉滴注顺铂,手术后静脉滴注大剂量甲氨蝶呤,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1.2.2 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化疗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抑制骨髓,出现胃肠道反应等。当使用大剂量化疗药物导致骨髓抑制后,可以选择自体骨髓移植,但仍然会对肝肾造成很大的毒性。 2放疗分析 骨肉瘤细胞对放疗具有一定耐受性,临床中如果患者不能采取手术切除,可以选择高剂量放射治疗,手术前后进行辅助放疗,才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放疗主要适合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4]。 3基因治疗 在个体细胞中插入具有某种目的的基因,起到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就是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具有广泛的前景,但仍在研究阶段,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少。目前,基因治疗方法主要有:(1)反义基因治疗:采用反义核酸技术阻断骨肉瘤基因,抑制肿瘤生长,包括反义DNA和RNA。反义基因既可以对癌症基因表达进行抑制,还能控制癌细胞转移;(2)抑癌基因治疗:在肿瘤细胞中导入抑制癌细胞的基因,从而抑制癌细胞繁殖,时期凋亡起到治疗效果[5]。(3)自杀基因治疗:在肿瘤细胞中插入自杀基因,这样可以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起到治疗效果。(4)联合基因治疗:使用不同目的基因,对恶性肿瘤不同基因靶位采取攻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肿瘤方法[6]。目前广泛使用自杀基因配合细胞因子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4免疫治疗 骨肉瘤免疫治疗方法主要有非特异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导向治疗等,主要原理为: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识别能力以及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只要增强了身体对肿瘤免疫能力,就可以控制肿瘤继续增长、转移和复发,还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7]。通过提高自然杀伤细胞以及T细胞活性,可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避免手术后的复发。 5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指的是使用高选择和亲和性的小分子药物,对骨肉瘤细胞实施特异性治疗,对肿瘤细胞生长所需分子进行干扰,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不是对全部快速分裂细胞进行干扰,是一种精准治疗。当前,靶向治疗集中在HER2研究上,研究发现提高HER2表达可以明显降低骨肉瘤生存率。国外报道指出,使用放射免疫进行动物靶点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靶向治疗的前景非常好[8]。 6 手术治疗 目前,化疗、免疫疗法等治疗效果日益显著,手术治疗和影像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因此骨肉瘤治疗方法不断成熟,主要手术方法为骨肉瘤保肢手术。选择保肢手术的条件是:患者全身和软组织情况良好,手术可以进行根治;能够重建,肢体重建后功能恢复比较好,没有转移病灶;患者要求保留肢体,治疗依从性比较好[9]。手术的效果为,在治疗患者的同时,还要对患者肢体进行保留,需要配合熟练的外科团队,并做好重症监护。 6.1 原发病灶的切除 将骨肉瘤原发病灶彻底切除,能够避免肿瘤细胞发生转移。手术过程中,要把肿瘤骨和病变组织完全切除,手术前要通过X线、MRI等确定手术切除范围。骨肉瘤手术治疗重点是选择手术切除边界,是保肢手术的重点,如果不能彻底清除病灶,患者的复发率非常高。 6.2肢体重建技术 当手术切除骨肉瘤病灶后,还会有骨和软组织缺损残留,因此要做好修复重建,主要方法包括:(1)关节融合术:作用是环节手术部位疼痛,稳定肢体关节,但关节功能丧失,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很少选择这种方法;(2)骨移植方法:包括自体骨和异体骨两种移植方法。自体骨移植包括自体腓骨和锁骨等,还可以使用血管和其他组织修复缺损部位;异体骨移植要选择同种异体结构骨移植。临床

(完整版)病理学

一、某男,70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 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二、答案;1医院许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监护人双方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尸检应在死者后48小时以内,由卫生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二、男性,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1.5cm,有苍白色病灶。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粉染,管腔狭窄。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 参考答案: 该患者心脏发生了心肌坏死(心室壁苍白色病灶,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心肌细胞肥大(左心室增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深)、萎缩(心肌细胞体积缩小)、病理性色素沉积(心肌细胞周有褐色颗粒,为脂褐素)、心肌脂肪浸润(脂肪组织伸入心肌细胞间)。肾脏、脾脏发生玻璃样变(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等基本病理变化。 三、患者,男性,46岁。因腹痛、腹胀、发热并呕吐及便秘5天入院。入院时腹部明显膨隆,叩诊呈鼓音。右下腹可扪及14cm*19 cm包块,有明显压痛,腹部其他部位有轻压痛,肌稍紧张,肠鸣音微弱。诊断为阑尾脓肿合并肠麻痹。行保守治疗。3天后,腹痛加重并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而再次住院,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有血性混浊液500ml,右下腹有8 cm*5 cm之脓肿,脓肿边缘有约20 cm的小肠段呈黑色。此坏死肠管之两端扭曲折叠粘连成团块,行手术切除。切除呈黑色18 cm小肠。剖开肠管肠内容物呈血性。 问题: 该病例诊断是? 引起此类坏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机制是? 此类环疽最佳处理方式是?如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试解释病人为什么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缺血性肠坏死 四、患者男,37岁,以“规律性上腹痛2年,加重一周”为主诉入院。查体:上腹部剑突下偏左有压痛。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溃疡”。经给予甲氰咪胍等制酸剂和氢氧化铝凝胶等胃粘膜保护剂治疗,症状逐渐缓解,6周后复查胃镜见胃溃疡已愈合。请问:在胃溃疡愈合过程中都有哪些组织的再生?其中哪些组织的再生属完全再生?哪些是不完全再生? 参考答案: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胃窦部消化性溃疡。溃疡为皮肤、粘膜较深的坏死性缺损。

骨肉瘤的比较影像学

骨肉瘤的比较影像学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骨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行X线平片检查患者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膜反应,其中5例可见Codman三角。8例行CT检查患者均发现软组织肿胀或肿块形成,软组织内见弧线样钙化、骨化影。6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患者中均可见信号各异的骨质破坏,T1WI病变区骨松质内呈低、等混杂信号,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高信号都有。结论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并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利于早期诊断,X线平片加MRI检查应该是“黄金搭档”。 关键词骨肉瘤;影像学;价值 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绝大部分为原发,也可以继发于骨纤维结构不良、畸形性骨炎、受射线辐射的骨、成骨不全等,绝大部分为单发灶。病变好发于青少年,恶性度高,发展快。多见于四肢长骨,病变起源于未分化的骨的间叶组织,肿瘤组织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它可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也能形成纤维组织和软组织,这就是影像表现上肿瘤内可同时出现骨、软骨、纤维组织的病理学基础。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骨肉瘤的影像学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6年诊治的12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本研究中患者皆为原发、单发病灶,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62岁,平均年龄23.6岁;病程2周~6个月。患者多以疼痛或软组织肿胀来院就诊。 1. 2 方法12例患者行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12例患者均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查。CT检查常规行5 mm薄层扫描后分别用骨窗和软组织窗重建图像,并行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观察。MRI检查常规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加做抑脂序列,多采用5 mm层厚及间隔,必要时行增强扫描。 2 结果 2. 1 X线平片表现12例患者中1例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肌间隙模糊,1例仅见少许骨膜反应及相邻部位的软组织肿胀,1例为成骨型骨肉瘤,见有不规则形致密影,伴放射樣骨膜反应,2例为溶骨型骨肉瘤,见不规则形骨密度减低区,境界不清,7例为混合型骨肉瘤,以骨质不破坏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瘤骨形成,有棉絮状,象牙质样、针样。12例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膜反应,其中5例可见Codman

病理学切片诊断依据

组织切片 拿到切片后,首先就是肉眼观察,这一步很重要,往往可以作出比较明确的诊断,例如主动脉粥样硬化、淋巴结转移性癌、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胃消化性溃疡、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即使不能作出诊断,也可以确定组织来源。镜下观察前,一定要调整好瞳间距、光亮度等,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然后从低倍镜开始,一步一步深入。往往可以在10倍镜时完全作出诊断,而40倍镜仅是作为补充诊断。 诊断依据需要写出能够判断为改种病症的相关变化,不要求全部写出,但应当尽量全面。所有癌的诊断中都必须有对于肿瘤细胞异型性的详细描述。 高血压所引起的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所引起的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无论是在大体标本还是组织学观察都无法区分,故观察到相关变化可以诊断为两者中的任何一者。 NO.04肝脂肪变性 诊断依据: 1.部分肝细胞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2.某些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压变扁且位于细胞边缘,酷似脂肪细胞; 3.细胞核的结构仍属正常。 NO.09肾贫血性梗死 诊断依据: 1.梗死区的肾小球、肾小管轮廓隐约可辨,梗死区中心肾小球的细胞核均已溶解消失; 2.近梗死区边缘尚可见浓染、缩小的细胞核(核固缩); 3.梗死部分呈楔形; 4.梗死区与非梗死区交界处,有大量白细胞浸润及充血现象。 NO.12肉芽组织 诊断依据: 1.镜下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较大,细胞核着色较淡,管腔大小不一,常含有红细胞,血管多向表面呈垂直方向走行; 2.新生毛细血管周围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细胞核为椭圆形、淡染; 3.尚可见一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4.表面覆盖少量的纤维素,其中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 NO.13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 诊断依据: 1.部分支气管粘膜被覆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所取代,靠近基底膜有柱状多角形细胞,靠近腔面有鳞状上皮; 2.支气管壁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NO.14急性肺淤血水肿 诊断依据: 1.肺泡间隔的毛细血管以及肺间质内的小静脉均扩张和充盈血液; 2.部分肺泡腔内有均匀红染的水肿液及少量巨噬细胞;

骨肉瘤的中药处方

骨肉瘤是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从间质细胞系发展而来,是较常见的发生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的一种恶性骨肿瘤,在小儿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约为小儿肿瘤的5%。手术具有很大的创伤性,且不易彻底,放化疗具有很大的毒性,而温和保守的中医治疗就受到很多患者的欢迎,下面一起看一下骨肉瘤的中药处方。 方药一:加味阳和汤。熟地30g,肉桂3g,鹿角胶10g,麻黄1.5g,白芥子6g,炮姜1.5g,生甘草3g,威灵仙30g,补骨脂20g,透骨草15g,路路通10g,川乌2g,草乌2g. 分析:阴寒入骨,多因体虚之人,三阴不足,寒邪乘机侵入,凝滞为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非阳和不能开凝,故以阳和汤温经散寒、化痰补虚。 方药二:芩枸龙蔗汤。肿节风30g,龙葵30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威灵仙30g,透骨草30g,徐长卿20g,天花粉20g,黄柏15g,刘寄奴15g,黄芩10g,地鳖虫10g,赤芍10g,乳香5g,没药5g,生甘草3g. 分析:方中肿节风、龙葵、忍冬藤、蒲公英、黄柏、黄芩、天花粉大剂清热解毒搜毒;徐长卿、刘寄奴、地鳖虫、乳香、当归、赤芍活血化瘀、止痛消肿;透骨草入骨搜毒;威灵仙化痰祛湿;生甘草调和诸药。 方药三:四骨汤。肿节风30g,核桃树枝30g,女贞子30g,透骨草20g,生地20g,补骨脂15g,山茱萸15g,骨碎补15g,续断15g,寻骨风15g,当归15g,自然铜10g,丹皮10g,黄柏10g,知母10g. 分析:方中生地、山茱萸、女贞子、丹皮、黄柏、知母滋阴降火;补骨脂、续断、骨碎补、自然铜坚肾续骨、行血祛瘀;透骨草、肿节风、寻骨风、核桃树枝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当归补血养血。 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中医药的处方,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对症治疗,出身于中医袁氏中医家族的第八代传人的袁希福教授经过30余年的潜心研究,在祖辈“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终于摸索出以“三联平衡疗法”为代表的新路子,针对不同癌症病人进行辩证施治,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病人都收到了良好效果,为很多癌症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寿命,使相当一部分被判死刑的晚期患者仍获得了康复和痊愈。 中医治疗骨肉瘤,不论是早、中、晚期的患者,即使是晚期有恶病质的患者也能起到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也可以用在手术前后也能有很好的疗效,防止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用在放化疗后可以减少其毒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帮助患者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提高治愈率,采用纯天然的中草药,药性温和无刺激,可以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中医治疗骨肉瘤更注重病人,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在治疗的同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效帮助患者减少痛苦,改善生活,同时延长生命的作用。

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医学检验工工口日口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徐光勇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普洱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骨肉瘤的影像表现, 探讨有关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 方法搜集年本院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原发性骨肉瘤。 回顾分析原发性骨肉瘤的影像表现。 结果原发性骨肉瘤影像学表现包括广泛骨质破坏、骨膜反应, 软组织肿块、肿瘤骨和肿瘤钙化。 线平片诊断最佳, 扫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结论原发骨肉瘤骨质破坏范围大, 应与瘤、恶性巨细胞瘤等鉴别。 【关键词骨肉瘤; 影像学诊断【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一骨肉瘤是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好发于青少年延, 骺软骨板及关节软骨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肿瘤的发展。 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 。 搜集本院年经手术及病理证 . . 骨质破坏骨肉瘤的肿瘤性骨样组织为透线的组织, 故实的例骨肉瘤, 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资料, 以提高对骨肉瘤的影像肿瘤的线基本象是溶骨性改变。 表现为筛孑状、斑片状、虫学认识。 1 / 4

蚀状或大片状不规则破坏。 但在肿瘤发展过程中骨破坏和肿瘤骨形成是相互交替进行的, 瘤细胞可以在原有骨质结构间形成肿瘤临床资料骨, 也可以破坏原有骨结构之后形成肿瘤骨。 已形成的肿瘤骨又可例骨肉瘤, 男例, 女例, 年龄 ~ 岁, 平均 . 岁。 其巾股被周围新生的瘤细胞破坏。 骨例, 胫骨例, 肱骨例。 均行线平片及检查。 . . 瘤骨瘤骨是肿瘤组织形成的骨组织, 表现为针状骨刺、结果棉絮状、象牙质样瘤骨。 针状骨刺与骨皮质相垂直生长, 基底与 . 线表现骨皮质相衔接, 是肿瘤组织直接向软组织生长的肿瘤性成骨部骨质破坏: 溶骨性破坏表现为筛孑状、斑片状、虫蚀状或大片不规则骨质破坏, 常并发病理性骨折。 成骨性破坏线平片表现为份。 棉絮状瘤骨呈棉絮状, 密度高于正常骨密度, 分布于软组织肿块内。 象牙质样瘤骨密度高呈象牙质样, 边清楚分布于髓腔内或团块状或棉絮状致密影图、、。 肿瘤的中央部位。 少数软组织肿块及肿瘤内可见钙化。

骨肉瘤治疗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996381.html, 骨肉瘤治疗进展 作者:杨英年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06期 [摘要] 骨肉瘤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骨肉瘤病理确诊后需要即刻进行放化治疗,截肢手术则作为传统切除肿瘤组织的重要方法,该方式对病情起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对患者的身心伤害较大,严重影响术后生存质量。随着骨肉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该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保肢治疗成为当前主要治疗方式,具体方法包括手术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上述方案改善了部分骨肉瘤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痛苦,提高术后生存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10年有关该病的治疗进展进行了总结,现将其综述如下。 [关键词] 骨肉瘤;截肢手术;保肢治疗;临床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3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6-49-04 骨肉瘤属于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多发于青少年,其发病率在原发性骨肿瘤中居首位[1]。截肢手术是20世纪70年代前治疗骨肉瘤的标准方法,但该种手术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影响大,带来的心理伤害也不可估量,因此其5年内生存率较低[2]。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外科手术、化疗药物、放化疗辅助治疗等手段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保肢治疗逐渐成为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尤其是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在临床治疗骨肉瘤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免除了患者截肢的痛苦,将5年内生存率提高到80%以上[3]。在这之后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和基因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骨肉瘤治疗谱写了新的篇章。研究指出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转移、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干细胞技术成为科学家争相研究的重点[4],本文主要对骨肉 瘤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 1 治疗方法 1.1 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建立于影像、外科、肿瘤、放疗、化疗等多学科基础上协同完成的方法,其目的是在挽救生命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患肢功能。截肢手术是早期治疗骨肉瘤的不得已的临床手段,尤其适合辅助治疗效果不佳的恶性骨肿瘤。截肢手术的截骨平面需要考虑无瘤边界,多数外科医师认为肿瘤平面外5cm 是截骨的安全平面,术前必须结合明确的诊断资料作为参考标准, 术前磁共振成像为截肢手术能够提供有效的参考[5]。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引入,截肢手术在骨 肉瘤中的应用逐渐减少。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综合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得到普及,取代了截肢手术成为该病的临床新方法。选择手术最佳外科切除边界是切除骨肉瘤的重点,也是保肢手术的关键[6]。保肢手术的目的是彻底清除骨内病灶,避免后期出现复发和转移,相关报道指出手 术如果未将病灶彻底清除,局部复发率可以达到25%,因此切除平面时需要远离骨肉瘤两端,

骨肉瘤所有重内容及最近进展

一份医生专为骨肉瘤患者写的诊断治疗生存指南和注意点 作者:沈宇辉,鲍其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 骨肉瘤,是恶性的,最常见发生在青少年。一个年轻的生命和一个家庭,需要救治。 作为医生,我知道骨肉瘤患者或家属希望深入了解关于骨肉瘤的诊断、正确治疗、密切观察疾病发展、出现哪些现象需要如何正确处理或求助、不同的类型的骨肉瘤的生存率、骨肉路有哪些治疗方法、最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法如何选择、局部复发或肺部转移后如何做可以获得最佳救治、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骨肉瘤患者和家属带来一些帮助,减少恐惧和无助感。 1、骨肉瘤分为哪些不同病理类型?哪些预后好?哪些预后不好?治疗有区别吗? 骨肉瘤病理学类型分为普通型骨肉瘤(具体再分为三种亚型:成骨性、成软骨性、成纤维性骨肉瘤)、高级别的变异性骨肉瘤(包括: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小细胞型骨肉瘤、上皮样骨肉瘤、巨细胞瘤型骨肉瘤)、分化良好的髓内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骨膜骨肉瘤、高级别骨表面骨肉瘤、继发性骨肉瘤。这些不同的病理亚型骨肉瘤预后完全不同,有些必须进行化疗,有些化疗方案不同,有些不需要化疗。 普通型骨肉瘤(成骨性骨肉瘤、成软骨性骨肉瘤、成纤维性骨肉瘤)5年生存率65%-70%,必须化疗。高级别的变异性骨肉瘤(包括: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小细胞型骨肉瘤、上皮样骨肉瘤、巨细胞瘤型骨肉瘤)预后总体较差,主要原因是除了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对传统骨肉瘤化疗方案敏感以外,这些变异性骨肉瘤亚型(小细胞型骨肉瘤、上皮样骨肉瘤、巨细胞瘤型骨肉瘤)对传统骨肉瘤化疗方案不敏感。其中小细胞型骨肉瘤对传统的骨肉瘤化疗方案几乎无效,但可能采取尤文肉瘤的化疗方案更好。分化良好的髓内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预后很好5年生存率达到95%左右,而且不用化疗,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扩大切除。对于骨膜骨肉瘤治疗方案除了手术扩大切除以外,化疗与否存在争议。但是从数据来看,骨膜骨肉瘤化疗结合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到89%左右,也是预后非常好的骨肉瘤。但是在骨旁骨肉中只要有一丁点的去分化细胞成分,预后就不好。继发性骨肉瘤的预后相对不好,而且一般是高龄患者多见。5年生存率机内10-20%左右。 2、骨肉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骨肉瘤肺转移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1971.2010.04.023 骨肉瘤是源于间叶组织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骨的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手术、放疗以及化疗水平的提高,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明显提高,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死于肺转移。骨肉瘤的肺转移涉及一系列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瘤成功地进入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的存活、定居转移灶、浸润周围的组织、转移灶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的生长等[1]。因此,成功转移的肿瘤细胞必然有别于非转移的肿瘤细胞。近年来随着肿瘤转移基因调控下的多阶段、多因素、多步骤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肿瘤转移这一极为复杂的病理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并证实与肿瘤转移过程高度相关的基因已成为肿瘤转移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因为基因研究不但使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肿瘤转移机制,更重要的是,这些基因及其产物有可能成为抗肿瘤转移的靶点或观察肿瘤患者预后、转移的指标。 治疗现状和面临难题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按照加拿大每年50~75例和美国1000例新发病例计算,中国每年有6000~7000例新病例。骨肉瘤好发于骨增长时期,起病时无典型临床症状,极易与外伤或生长痛混淆,恶性程度高,早期极有可能发生肺转移,死亡率高,是家庭的灾难,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在20世纪70年代化疗出现之前,肢体骨肉瘤虽然以截肢为主,但80%的患者仍不可避免的死于肺转移。1979年美国纽约纪念医院癌症中心的Rosen提出了新辅助化疗概念,成为骨肉瘤治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新辅助化疗强调大剂量术前化疗消灭潜在的全身微小转移灶,根据术后病理化疗后组织坏死率指导术后化疗,因此保肢代替了大部分截肢,就诊时无肺转移患者五年生存率也由20%升高到50%~60%。 但近30年来,骨肉瘤的治疗没有大的突破,就诊早期出现肺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20%;就诊早期无肺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提高,且25%~50%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了肺转移。即使改变化疗方案,对肺转移灶的消除或控制也是效果甚微。单一肺转移灶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但对于多发转移灶仍没有好的方法,因此骨肉瘤肺转移仍然是当前进一步提高生存率的瓶颈。目前,发现对骨肉瘤的肺转移起决定作用的基因和基因组已成为研究热点,因为这些基因既可作为早期鉴定可能发生肺转移的预测指标,也可作为治疗肺转移的新的靶点,对骨肉瘤生存率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现就近年来与骨肉瘤肺转移的相关基因研究进行综述。 相关基因研究现状 一、基因组的研究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起的一种基因研究技术,机理是用计算机将几千种基因打印在玻璃片上,一次杂交即可获得所有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上调和下调的基因组,通过筛选,建立具有潜在预后价值的分子指标——多基因组合。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基因组在骨肉瘤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2001

病理学笔记(___完美版___)

病理学笔记 绪论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 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包 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章节。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 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1 、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 2、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 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染色试剂, 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和代谢改变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代谢性

比较有疗效的抗骨肉瘤药物

比较有疗效的抗骨肉瘤药物 骨肉瘤是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其发病率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发病年龄: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大多在10~25岁,男性较多。一经发现一定要及时治疗,临床上,骨肉瘤的药物治疗也是比较常见的,那么比较有效的康复肉瘤药物有哪些呢? 在骨肉瘤的治疗上,外科手术,放疗是我们常见的治疗方法,虽然可以快速的控制病情,减少患者的痛苦,但是手术,放疗具有不彻底性,易复发,且手术,放疗在治疗过程中均会对机体造成伤害,因此药物治疗就比较常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较有疗效的抗骨肉瘤药物?尤其是近年来,对药物的不断研究和临床实践,药物治疗越来越普遍,很多患者都会问骨肉瘤患者吃哪些药物比较好呢?对于这个问题,这也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的,患者也不要盲目选择一些药物,最好是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对症的药物。 在临床上,治疗骨肉瘤的药物也是比较多的,很多中药成分都在骨肉瘤治疗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从中医辨证使用上又有很大的差别,有的药物治疗功效单一,很多保健品甚至只是具有提高免疫力功能,因此很难单独达到治疗效果。另外每种药物治疗范围不同,很多患者产生误用,也很难达到效果。专家指出,骨肉瘤患者在用药时做好咨询,对症下药,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而在临床上,很多患者都选择汲取中医精华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进行治疗,该疗法是著名的中医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独创的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新疗法,有效的救治了万余例的肿瘤患者,减轻了他们的痛苦,延长了他们的寿命,更是挽回了相当一部分被判死刑的晚期癌症患者。 该疗法在治疗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从根本出发,抓住肿瘤患者的病因、病理、病机、病症,局部攻邪,整体扶正的治疗方向,通过“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实现有的放矢、调整机体内环境,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延长生存期、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有很多患者通过中医药的长期调理,不仅症状得以改善,饮食恢复,体重增加,患者也过上正常的生活,生命也得以延长,有的被判了几个月的生存期,生活不能自理,但是通过中医药的长期调理,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生命也得以延长,生存期可达3-10年,甚至长期带瘤生存。 骨肉瘤患者除了配合积极的治疗,饮食上的护理也是不能少的,应该多吃容易消化,吸收、富有营养的食品、蔬菜、瘦肉、鸡蛋等,以维持人体营养,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抵抗肿瘤,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此外患者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治疗抱有信心,更好的治疗疾病。

治疗骨肉瘤比较有名的老中医

骨肉瘤,发病率极高并且是恶性肿瘤,患病人群很多都是20岁以下的孩子,它给患者造成很大的损害,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治疗骨肉瘤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经验,对于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备受专家和患者的认可,因此治疗骨肉瘤比较有名的老中医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不过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病情到了中晚期,西医没有办法或者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会想起中医,此时预后也往往较差。其实中医作为治疗骨肉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对于早期患者来说,手术多为首要选择,可以直接切除肿块,快速控制病情,不过手术并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术后易复发转移,且会损伤机体,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联合手术治疗有助于弥补手术的不足,通过扶正祛邪的中药,调理患者机体,减轻手术的创伤,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还能抑制肿瘤细胞,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对于中晚期患者来说,手术切除的机会很小,通过放化疗可以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但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中断治疗,影响后续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期。中医联合放化疗,则有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缓解不良反应,增强患者体能,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使治疗顺利完成,并增强放化疗的疗效,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另外对于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患者,采用中医保守治疗也能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不过中医治疗并非简简单单的用药,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并发症、体质等情况辨证施治的,患者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用药。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祖父在八十岁生日时,取出所保存家传几代全部秘本医籍,亲手交给了他,他如获至宝,废寝忘食,认真研读。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为从事中医治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临床抗癌实践过程中,袁希福发现,几乎每个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大病因病机,简而言之即“虚”、“瘀”、“毒”。针对这三大病机,袁希福提出了三联平衡理论,通过采取“扶正”“通淤”“排毒”三大对策,结合肿瘤发病的不同程度、肿瘤存在的不同部位及患者的不同身体特质,有的放矢,重点用药,通过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平衡,帮助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多年来,已帮助众多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部分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目前能够治癌的方法有很多,而中医凭借确切的疗效,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患者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同时也要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用药,才有助于确保疗效。提示:骨肉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治疗骨肉瘤的偏方|骨肉瘤中药治疗|骨肉瘤是怎么引起的|治疗骨肉瘤最好的方法|骨肉瘤是什么中医|中医治疗骨癌大师|治疗骨肉瘤的中药方|骨肉

病理诊断报告内容与格式的明确规定

病理诊断报告内容与格式的明确规定 一、病理报告的基本类型 1、Ⅰ类:明确和基本明确的病理诊断(需包括取材部位和疾病名称)。 2、II类:不能完全肯定疾病名称和(或)病变性质,或对于拟诊的疾病名称和(或)病变性质有所保留的病理诊断意向,可在拟诊名称前冠以诸如病变?倾向?、?提示?、?可能?、?考虑?、?符合?、?疑为?、?不能排除(除外)?之类的词语。 3、III类:切片上所显示的病变不足以诊断某种疾病时,只能作病变形态的描写。 4、Ⅳ类:送检标本过小、破碎、固定不当、自溶、严重机械挤压变形、被烧灼、干涸等,无法做出病理诊断。 二、病理报告的基本内容 1、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理号、送检医院、科室、住院号或门诊号等。巨检和光镜下的要点描述,一般性病变和小标本可酌情简述或省略。 2、与病理诊断相关技术的检查结果 3、病理诊断 (1)送检多少标本都应有相对应的病理诊断。 (2)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应包括手术部位、巨检分型、肿瘤分级、浸润深度及预后有关的形态改变等。例如:?升结肠溃疡型腺癌

Ⅰ级,侵及粘膜下层。上下手术切缘均未见肿瘤组织,肠系膜淋巴结3枚均无癌肿转移?。 (3)对病变部位不明确者,报告时可在部位处加括号,表示是按临床的送检部位而定的。例如:?(上腭)乳头状瘤?。 (4)对于疑难病例或做出II、III类诊断的病例,可在报告后酌情附加:①建议: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再取肿瘤深层组织,随访或密切随访,必要时复查或再做活检等。②注释或讨论。 经过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病理会诊意见列于该例患者的病理报告中。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签发及局限性 外科病理学是一门应用病理学知识对临床采用手术切除或穿刺等手段而获得的病变器官、组织或细胞进行疾病诊断的应用性学科。由于病理医师采用的诊断标准比较模糊,带有较大的循证性和经验性(以权威和感观为基础);其次在日常大量的常规外检中又随机混杂有少数少见的疑难复杂的病例,对其认识不足或忽略;另外,有时候临床提供的信息不完整,甚至令人误解,所有这些原因导致外科病理诊断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比例的错误。作为一名诊断病理医师,我们有责任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在诊断过程中也应该明确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随机和系统性错误,所以临床医师也应该与病理医师保持密切联系,尽量避免做出错误的病理诊断。 一、病理学诊断表述的基本类型 I:检材部位、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明确和基本明确的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