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点评,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还有不足,还需改进。结合大家的点评,我对自己的课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几点概括。

一、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

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

二、过分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课中我原本预设在了解孔子的资料以后写“丘”字的。但是当时我忘了问学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没有引出这个字,后来就没有写了。其实课文中也提到过孔子名丘,那么在学生初读以后还可以请学生说说孔子名什么,再写“丘”字,可是当时我想这样一来可能会打乱下面的教学环节,结果这个字就没有让学生写。这也是造成我这节课没有写的时间的原因之一。还有当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案例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 “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 “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 “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1、会认7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 出示词语,认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

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结合了解“名”、“字”。)

(2) 交流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

(3) 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 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

前往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

的品行。”

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二) 教师引导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

什么品行?(边读边注)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

(1)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教学过程: A 、品读词语: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

D 、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2)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教学过程:A、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

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B、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C、演读:同桌合作一一展示评议

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小结

(三) 自学1、 3 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四) 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谈谈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

2、拓展学习孔子的名言。

六、综合性学习:

1、分组制订学习计划,交流。

2、分组活动,积累资料。

3、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七、生字指导:“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里面不是“卯”或“印”。“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品词析句,走进孔子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教材简说: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激发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猜他是谁?师:同学们,请你猜猜他是谁?他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家”,门下弟子三千,开私学传统。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

先师”“万世师表”。正因为此,我国政府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我国台湾地区和美国还把他的生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孔子。(出示孔子图) 2、交流课前搜集的孔子资料。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课题,提示拜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传授、敬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2)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名”、“字”。 孔子和老子名字后面都有“子”,这是古人对有学问男子的尊称,还有孟子墨子等,后来就形成了诸子百家。古代人不仅有名,还有字,他们称呼自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3)交流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理解渊博和远近闻名。)小结:是啊,当时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齐国的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还要拜师求学,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谦虚好学) 三、品词析句,感悟孔子品行 1、默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a.师:你体会到了孔子一路上很辛苦,那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

17 孔子拜师

17 孔子拜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中华传统文化1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通过本组教学,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该篇课文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按孔子决定拜师──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敬重的叙述顺序,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3.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9-10岁之间,部分学生已会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可在家长帮助下对故事人物、名人名言、中华传统文化等进行的查阅搜集。 (2)学生对各种故事都很感兴趣,但往往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而对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却感受肤浅。 (3)随着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不断提高,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的认知过程开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心理活动由随意性向不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这些都需要在老师精心的引导下逐步培养,才能完成好中段向高段听说读写能力的过渡。 (4)本班学生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处于中段学生正常水平。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提问、答问的积极性不高,但在表扬和鼓励下能较为有效地调动。 教学目标 1.会认“兼”等7个生字,会写“闻”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二: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评价任务三: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评价任务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搜集资料,积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简介导入活动一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2、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 (板书)奇怪,老子、孔子,他们的名字怎么都是子?这里的学 问可大着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展示学生网络学 习成果,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评价任务一)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的能力。什么样的词句是重点?如何抓?怎样感悟?这就需要每篇课文好好琢磨,重点课文认认真真和学生来读。 《孔子拜师》这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初读课文后,抓住课文最后一段作为线索“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引导学生进入文中,展开阅读。 以第一段作为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如何抓重点词,抓重点词的好处。 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大家这样敬重他?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思考这个问题。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段写了—— 生:孔子拜师的原因。 师:从这部分,你读出孔子是怎样一个人? 生:我读出孔子是一个谦虚的人。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还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这就说明他是一个很谦虚的人。 师:(板书:谦虚)真好,他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意思,从这句话中的“已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读出了孔子是这样的人。这就是抓住了—— 生:重点词句。 师:对!抓住重点词句,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就深了。我们要掌握这种阅读的方法。你们一起读读这段。 生:我还发现他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都三十岁了,还离开自己的家乡去拜老子为师。 师:(板书:好学)从这短短的一段,你们就读出了这些,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在认认真真地读书中培养起来的。孩子们,拿起书,再一起读读这段,你们的读和刚才的肯定不一样。 生齐读第一段。 师:你们这次读就突出了这些词语:已经、远近闻名、总、不够、三十岁,这说明你们已经抓住了这些词语来深入理解课文了。下面,你们就用这样的读书方法来读读第二段,再看看孔子和老子有什么样的品行? 本节课的不足: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一)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一) 语文大教研活动中把《孔子拜师》作为三年级共同研讨的一篇文章。活动中老师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研讨,经过了研讨、备课、上课、评课、再研讨、再上课等环节,不断修改教案,完善教学环节,尽量研讨出一条阅读教学新路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是积极参与,认真备课、上课。针对我所上的这节课,此刻我的心情是千头万绪的,有欣喜也有遗憾。 欣喜的是我在课堂上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我们的学生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课文阅读能力有限。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特别是针对我们校本教研的主题“语文阅读教学与拓展”,孩子们都能通过自己的读找到一些重点的词和句子了,如今我设的训练重点已经由找词句过度到如何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了,而且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只是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也是我们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在课堂上,我们的孩子不仅会通过抓词句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自己提一些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资料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等。 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动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只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了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另外在我的教学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但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群体,所以我教学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我的预设与生成发生了矛盾时,我及时做了调整。如当学习到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孩子突然有了质疑“老子为什么称呼孔子仲尼,而不干脆直接称他孔丘?”。面对这样的生成问题我首先对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行了表扬,同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思考的空间,最后我顺势引导讲解其实这里是表达了老子对晚辈的一种爱护之情和自己谦虚的品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在词语的教学方面能够结合语境进行理解认识的,效果不错。譬如在教学“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设计了让学生想象孔子一路上遇到的艰难,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的作业:一路上,孔子饿了();渴了()。遇到河流()。雨天()--------- 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孔子和老子见面那一节,我引导学生想像场景,分角色演示再现场景。从而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孔子那彬彬有礼、老子那诲人不倦的优秀品质。 在整体感知部分,我选择的是推火车读的方法。在听了郐雪杰老师的课后,觉得她的方法很好。她先叫学生交流出自己预习课文时遇到的难读的句子,从而指导学生怎样读,然后用补充课题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这个方法很新颖,值

《孔子拜师》教案公开课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云南省宣威市宛水二小徐爱梅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观看《论语》诵读视频。

一、导入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收藏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刚才同学们听的《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经典作品,这节课我们来走进故事,认识这位大思想家。(板书:孔子)课前你们查了资料,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拜师)师强调“拜”字右边有四横。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 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一些生词,让我们来记住它们。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3、请4名学生轮流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同学们课文的 朗读情况。要求:想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都讲了些什 么?

人教版《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人教版《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教学反思吧。 【篇一:人教版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一、谈话导入,找准切入点。 在课前预习中,我要求学生充分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堂伊始,我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相机导入,展开教学。 我个人认为这种导入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教师必须对孔子、老子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教材的内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如。其次,时间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对主要内容的教学。 二、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本堂课中在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生懂得: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又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了趣味。 三、让朗读贯穿课堂的始终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如:轻声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等,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并在读中培养语感。

2020-2021学年三年级语文17.孔子拜师(教案)

2020-2021学年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孔子拜师 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精彩需“入木三分”的预设——《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精彩需“入木三分”的预设——《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丁栅镇中心小学王晗教材分析:《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我们现在很多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教学背景: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对这种内涵丰富的文本在如何把握上有很多疑惑,加之我所任教的又是农村小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课也有一定难度,本堂课是作为我晋升小学高级的审查课。教学过程:基于以上教学背景,我深入钻研了本课教材。本堂课是第二课时,在解决了生字问题和课文初步朗读之后,我对本课时的设计进行了如下改动:一、导入部分:预设情景导入,唤起激情。师:同学们,今天和我一起上课的有一位从远处赶来的客人,让我们欢迎我们的客人好吗?生:老师好!师:有客人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老师也非常高兴!有一句话正表达了我们此时的心情!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生:孔子!师:那你们收集到了哪些孔子的名言呢?师:那你们了解孔子吗?二、课文理解部分:预设练习,闪现思维火花,生成精彩课堂。预设1: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师:其实当时他已经是……出示:公子仲孙阅赶到杏坛去听仲尼授课,到晚了,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或坐或蹲,或站或立,有爬墙的,还有上房的。指名读这段话,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回答预设问题。预设2:曲阜和洛阳……终于走到了洛阳。课件演示曲阜与洛阳的的理位置。教师谈话,帮助学生了解上千里的概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家在哪里吗?生:吉林。师:没错!老师的家离这里有两千多里路呢!老师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做两天的火车!那你们想想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是用走的,需要多久啊?生:几个月!预设3:你们能想象一下在这几个月的路途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课件出示练习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孔子饿了就_______________。孔子渴了就_______________。累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困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病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学生想象,填空。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有感情朗读这段话。预设4:课件出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请你举个例子所说对这句的理解。有的学生说:我爸爸现在在学开车;我妈妈在学给我织毛衣;我奶奶总带着眼睛看书,看到有趣的故事就讲给我听;我阿姨也是老师,不过妈妈说她要考公务员,经常晚上去上学的。教学反思:《孔子拜师》一课内容蕴含丰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文本有些困难。教师在针对此类文本就要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能把握文章的特点,深文浅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文本,紧扣文本,深入文本。对教材的钻研就要有入木三分的感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预设一些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用浅显的易懂的方法来学习。在本课时教学中我以谈孔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一、利用有效教学资源,点燃学习热情。在教学伊始,我就抓住了听课教师这个“客人”很自然的引出了孔子的名言,在预设的情境中和教师的引导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连接流畅,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孔子名言。课堂教学中,我看见学生积极的参与,全身心的投入,教师授课的开始就在强调给每位学生发言的机会,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二、紧抓重点词语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第三段的学习,抓住“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进行了情境和问题的预设。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紧扣文本,深层挖掘,挑战文本。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生说了以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出示课件:(孔子画像)画上人物是(),名叫(),字()。他是()时代的()家。他的代表著作是()。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拜”字写准。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 4.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习、进行总结。【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习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学习第一部分:决意拜师。(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近闻名)(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总结:学无止境。(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习第二部分:洛阳拜师。(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

【优质课教学设计】孔子拜师_语文_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学无止境”等14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4、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课前准备: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名言;孔子画像;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意思吗?意思是说多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知道是谁说吗?孔子。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孔子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1.通过预习,你们知道孔子拜谁为师了吗?(板书:老子)

2.能不能借助课题总结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3.大家看,是不是孔子和老子的父母给他们起名字都起重了呢?怎么都叫“子”呢?谁知道? “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为了表示谦虚有礼,称自己时,用名, 称别人时称字。你发现了吗,课文中对孔子就有好几个称呼?孔子称自己的时 候叫孔丘,当老子称呼他的时候叫仲尼。 4.谁能介绍一下这两位大学问家?(学生介绍资料袋中孔子的资料,幻灯 展示孔子画像以及老子的资料。) 弐、读 1.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说,学习要实事求是。那么,你是不是真正认识这些生字词了呢?认识的请举手。 (课件出示生词,自己读读,学生开火车读词,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 以及含义) 2.指导书写生字:通过检查大家的预习,我发现“迎”字错的比较多。我们一 起来看一下。范写一遍,学生写两个。 3.不知道这些字词跑到课文里你还认不认识?指名学生读课文。 参、悟 1.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学习要多思考,善于动脑、积极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最后这句话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大家一起来思考和交流吗?

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说明现在又重视传统文化了,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所以,上这一课,也便给它增加了许多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分别解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三.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空子大家的了解。 3.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阅读主线索 第一课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资料的学习,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第二课时:体会老子收徒的热心。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教学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理念:将课外阅读有效地渗透在课内阅读中,增加学生课堂阅读量。 六.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导入课文。 问:后面这么多老师,你们高兴吗?这让老师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是焉”,哎呀,大家当中肯定有我的老师啊,我可得向几十位小老师共同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2.揭示课题,写课题。 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 1.自读3分钟,你能读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回。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孔子拜师》优秀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优秀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优秀教学反思 我上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课《孔子拜师》,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读五单元学习目标,想想看,五单元是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从而引出课题,“孔子”,这时我就问学生我们要学习的是孔子的什么事情,孔子拜师的事情。在这里呢,我就做错了一点,就是板书完课题后,应该马上让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而不该马上去了解孔子的生平。 在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后,我马上就让学生去读生字、词语,这里呢我应该马上让学生自读课文,先解决学生提出了疑问,应该对学生的质疑即时解决。 学习生字词时,我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来学习,这是学生一种喜欢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经验不足,在让学生分组自学时,对学生没有提出要求,致使学生在自读时不是以合作的方式,而是每个人读一遍,这样既浪费了时间,而且最后效果也没有达到要求,在老师叫停止时,还有很多的同学都还没有读到书,就没有在课堂上检查到他学习生字词的情况,没有达到预计的要求。那么今后在进行分组学习时,我会慢慢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的学习到知识。 进入课文学习时,我安排的是从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入手,在读了最后一段后,我们知道了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和敬重他们

的高尚品行,那么为什么要敬重他们那种高尚品行呢?就从这个问题入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解答这个问题的重点词句,来体会他们的高尚品行,初步体会作者写作文章时的感情。在这里,读课文最后一段,并提出疑问的任务本来应该由学生自己进行,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教师在这里本来只该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但是在这里,这个工作我却自己做了,所以学生就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课文,而没有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要求。 由于在学习生字词语时浪费的时间过多,所以本来这节课我预计安排的从重点词语来初步理解课文的任务没有完成。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中,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但是在过程与方法上,我做得很不够,这是由于自己平时在经验上的积累不够。在整节课中,我重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如学生在读书时声音太小,我就鼓励她胆子大点,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总算有了一点进步。还有就是重视了对学生自学时的指导,虽然做得不够,在学生读课文,自学时,都提出了要求。 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还表现出来有几个大的问题,这不光是我这及课的问题,更是我今后也要注意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注意的是,在自身方面,课前,要仔细的钻研教材,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要透彻;然后是在情感态度方面,

《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 关于《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谁?干什么? 3、选择学习:你们是想先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呢?还是想先学课文,从课文了解孔子的为人呢?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样的,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第17课孔子拜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 2、播放课件,设问,看了这段录像,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你还有补充吗?(看课件,初步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成就,并补充课外所搜集的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 3、看到这些你有怎样的感想?(自由表达)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4、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思考,感知课文大意) 三、研读感悟 1、感悟孔子的品行 A引导,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思考问题) B指导学生自读画出的语句。(在文中标注自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明自己的感受。) C指导班级交流读书感受,相机点拨。(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2、感悟老子的品行 A从这句话人看出老子是怎样的人?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

迎候。研究学问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毫无保留,说明了什么?(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3、,你想对孔子和老子说什么?师生共同小结(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在课外积累有关孔子的名言。 五、作业:1、抄词本,2、生字本 第2课时(评优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会用生字组词。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师的这样一件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请看课件。原来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他的名字为孔丘,但书本和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为何会称他为孔子呢?原来,在古代,“子”是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即是现在的老师,由此可见,孔丘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那你们有没有学过或者了解过孔子的名言名句呢?请举手发言。(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这两句是我们最熟悉的名言了) 2、孔子不仅这么说,而且他也是这样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孔子拜师,请看听课文朗读,思考:孔子究竟拜谁为师?他为何要拜师?他又是怎样拜师的?一边听,一边思考。

三年级上册级语文导学案设计.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2021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孔子拜师》课后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孔子拜师》课后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孔子拜师》课后教学反思 在前不久我执教了《孔子拜师》一文,深深地被孔子这种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精神而感动。在执教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 ___。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 ___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 ___。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 ___生活实际,谈自己的 ___。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___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反思: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体味和揣摩出课文内在意蕴。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 ___。”通过深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 ___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课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课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便可以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浓”,语文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他们在成长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实,才会有产生伟大情感的基础。可以相信,当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育必将也是果实累累,而同学们上语文课的兴趣也必然会长盛不衰。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