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中医心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中医心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中医心理学

1.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 与现代心理学相互渗透和交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边缘性、辩证性 2.(论述):中医心理学的两大理论特点? 答:(1)整体观:中医心理学具有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认识心理活动活动规律的特点,从而把人的心理与生理、心理与社会、心理与自然环境、,以及心理活动本身都处于整体联系中。(2)形神合一观:是整体恒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形与神的统一性,为中医心理学生理心理统一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3.《内经》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 答:(1)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2)九气、五志理论为后世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加深了人们对心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4)丰富并发展了中医心理学的临床实践。 4.中医最早的心理疗法——祝由: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初也。即通过解说分析疾病的 起因,然后加以明言开导和行为诱导,来解除病患的心理压力,调节情绪和精神活动,以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特点:原始朴素、治以祝由。 5.历代医家的贡献? 答:先秦:《左传》、《五十二偏方》、《内经》 (1)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临床辨证体系,首提脏躁,首创甘麦大枣汤治疗之。 (2)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注重针灸的心理效应, 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脉学专著介绍了情志变化在脉象上的反映。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对中医心理学思想进行系统整理,体现在调节情志养神对五志的阐述 (3)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著,记载心理症状。 (4)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方》中具体介绍了运用“内视法”、“调气法”、“呼音法”等气功养性方法来疏通气机,调畅情志。 (5)宋代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各种致病因素归结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统称为“三因”。陈氏在论述三因致病时,特别突出了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所创立的“七气汤”、“大七气汤”、“小定志丸”、“菖蒲益智丸’’等方剂,为中医诊治情志病作出了贡献。 宋代刘完素以倡“火热论”著称。他提出“五志化热”的著名理论,因而提出一套降心火、益肾水为主的治疗火热病的方法,并注重调理情欲。 宋代李杲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情志因素常为脾胃受损先导,在治疗上他重视情志因素的作用,主张服用“补中益气汤”时,必须“宁心绝思,药必神效”。 宋代张从正《儒门事亲》,多次强调由于社会因素的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也不同。他对情志过度所导致的疾病有着独特的见解,提出情志相胜疗法。 (6)明清:张介宾在《类经·会通》中专列情志疾病29条。《景岳全书》中对痴呆、癫、狂、痫、郁、诈病等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病证论述颇详,还特别指出“以情病者,非情不解”,“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 缪希雍在《本草经疏》写到:“以识遣识,以理遣情,此即心病还将心药医之谓也。”这个时期,心理治疗运用广泛,具体方法丰富多样,像情志相胜疗法、两极情绪疗法、激情刺激疗法、暗示疗法、说理开导疗法、移精变气疗法等。 王清任《医林改错》“灵思在脑不在心”的论述是古人又一次对精神意识思维发生器官的认识和思考。 第一章理论基础

医学毕业论文浅谈睡眠的中医保健养生

浅谈睡眠的中医保健养生 从中医睡眠的保健养生谈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及不同类型 失眠病人如何从各方面克服睡眠障碍,从而提高睡睡眠质量,达 到身心健康。 睡眠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保健 一个人7天只喝水不进食还能存活,可是不睡眠,则只 能活4天。充足的睡眠加上适量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及平和的心 态成为保证人体健康的四大要素。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心理压力的加大,睡眠障碍的人群也在逐年增加。有资料统计,我国的失眠者为总 的人口的20%-30%,其中老年人约占70%。充足而高质量的睡 眠乃是人类的必需。如果一个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白天 会产生种种不适的感觉,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警觉性差、情绪不佳等。要是被长期严重的失眠困扰,更会造成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80多种严重的疾病。美国的一位著名专家廉 德门特指出睡眠“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目前,睡眠医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备受人们的瞩目。 睡眠障碍的最基本表现就是失眠。它既由精神因素诱发,也可因机体疾病引起,且与工作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习惯、年龄 的大小、受程度,均有密切关系。失眠是指入睡困难、早醒,或 睡而易醒,时睡时醒,甚至彻夜不眠,是睡眠量的不足或质的不佳。中医学称之为“目不暝”、“不得眠”、“不得睡”等, 《难经》始称“不寐”[1]。

中医学关于失眠的成因,主要观点有二。一为阴阳说,《灵枢·口问》认为“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2]。二为神主说,即如《景岳全书·不寐》所日:“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而中医学又认为人体生命的活动,全靠人身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来推动,而从中医纠其根源,失眠之阴阳说与神主说实则相通也。现从中医睡眠机制、辩证用药及心理调节等方面谈睡眠的保健养生。 1提高睡眠质量是关键 1.1睡子午觉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人的睡眠并非是越多越好.一般每日睡6~8小时。便能满足生理需求.而中老年人就更少些,夜间能睡5小时就可以。中午再午睡40分钟到l小时,即可保持精力充沛。 1.2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听舒缓的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1.3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从中医理论上讲,失眠的发生是涉及多个脏腑的,如心、肝、脾胃、肾等,但主要的病变在心,因为心藏神,心神的安定与否,与睡眠是直接相关的,故不论“心”自身疾病,还是脾胃、肝胆、肾、肺其它脏器疾病影响于心,均可引起失眠。

中医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中医心理学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与现代心理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特点:整体性、边缘性、实践性 2、什么是祝由疗法? “祝由”的本意是祝说病之缘由,即分析病因。实质上可以视为我国古代一种精神疗法。即通过分析疾病的起因,然后加以明言开导或行为诱导,来解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调整情绪和精神活动,以达到治疗疾患的目的。包含许多心理治疗学方法,标志着中医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祝由并不是一种迷信 3、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心理学雏形的标志? (1)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如形神合一论、心主神明论、五脏情志论、人格体质论、阴阳睡眠论等。 (2)“九气”、“五志”理论为七情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以后南宋陈无择定型七情学说的基本理论依据。 (3)对心理过程、睡梦等心理现象、个体心身发展的特点、阴阳人格体质的形成等基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4)丰富并发展了中医心理学临床实践方面的内容,如对四诊心法、心理病机、心理治疗、心理养生都做了较系统的阐述 4、历代著名医家的主要中医心理学思想及贡献。 扁鹊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 华佗与心理治疗:我国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在心理治疗方面,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及治验病案。《华佗神医秘传》中说:忧则宽之,怒则悦之,悲则和之,能通斯方,谓之良医。”。他曾明确提出医心的重要,指出:“夫形者神之舍也,而精者气之宅也,舍坏则神荡,宅动则气散。神荡者昏,气散则疲,昏疲之身心,即疾病之媒介,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华佗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故其所提出“先医其心”的主张很有科学价值。也说明心治是一种病因疗法。

中医学中各脏腑功能与现代医学脏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 广医学院

中医学中各脏腑功能与现代医学脏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广州医学院临床二系2000级8班蔡木蔚学号:2000111210 摘要:藏象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而解剖学的脏器概念则是西医理论的基本要素。脏腑学说中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医学中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上,却完全不同。这是因为脏腑在中医学里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或病理学方面的概念。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西医几个脏器的部分功能,;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中医几个脏腑的功能之中。因此,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好中医学,也对我们以后中西医结合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脏腑功能中医学现代医学区别联系 中医和现代医学是建立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上的。中医对脏腑功能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司外揣内、取象比类、经验反证的方法来进行概括,它本质上是一个归纳人体各种功能和表象信息的符号系统,其关注的主要是功能及关系,而对脏腑的形态结构的并没有一个明确描述。因此,中医“五藏”是“四时之五脏”而非“血肉之五脏”,其未知问题远远超出现代医学中的“五脏”,其功能不是同名解剖器官的功能,差不多每一“藏”都是一个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功能性单元”。由此可见中医藏象学说的各个脏腑,实际上都是以‘综合功能’为基础,辅以某些解剖结构而组合成的‘系统层次'”,具有“超解剖”结构。而现代医学对各个脏器功能的研究是建立在解剖学以及动物实验模型等基础上的,每个脏器的结构功能都一个明确的概念,为一个相对独立、单一的器官,脏器之间的联系没有中医脏腑之间的联系那么广泛,一般与同一系统中的脏器关系较密切。下面就以心、肝、肺三个作为例子讨论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理论认为,心的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主神志两个方面,而现代医学认为心脏是一个具有泵作用的实质性器官,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使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够不断的进行,同时将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输到靶器官实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中医理论中的心主血脉与现代医学心脏的功能基本一致,但是心主神志这个功能却是现代医学所没有的。神志,即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属于大脑的生理功能,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反映,因此把神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与五脏相应。故《素问》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如果我们将两种理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中医所指的心主神志用现代医学也是可以解释的,当人的心脏泵功能出现下降时,大脑可因血循环减少而出现氧气和能量物质相对供应不足以及代谢产物潴留,程度较轻时表现为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或者兴奋症状,严重时则表现为谵妄甚至昏迷等状态。由此可见,两者并非完全不同,可能只是现代医学认为出现的精神症状是由于泵功能下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的继发表现,而不是心脏直接引起。 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这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中是一致的。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为气之本”,其中所指的“气”不仅仅包括被人体所吸入的自然界中的气体,还包括抽象的“气”-真气。所谓“真气”,是指肺吸入的自然界的空气(受于天),脾吸收的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谷气)和肾中精气相结合,共同组成人体中的真气以充养机体。真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它的生成、分布与调节均赖于肺。此外,肺还主通调水道、主皮毛,这在现代医学肺的生理功能中并未被明确提及。但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的理解。现代医学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的应用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在中医妇科的应用 目的深入探讨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及其作用于妇科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妇科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对其中医心理学的应用过程进行评价。结果中医妇科临床中的中医心理学问题有较高的发生率,接近半数的患者在心理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超过90%的患者在心理问题出现后不知道如何解决。经中医心理学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中医心理学在妇科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标签:中医;心理学;妇科;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effect of TCM Psychology 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CM psychology and its effect on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5 treated 200 cases of gynecologic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dopt way the general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h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CM psychology. Results Of TCM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in clinical psychology problems had higher incidence,nearly half of the patients don’t know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psycholo gical,more than 90% of the patients don’t know how to solve aft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fter treatment with TCM psychology,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P 85分,满意:75~85分,比较满意:60~74分,不满意:总分55岁的患者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最低,所有妇女在出现心理问题时都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形式。 3.2 效果比较 经中医心理学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4 讨论 中医学是包含了儿科、外科、内科、皮肤科、药学科、妇科等多学科的体系,而中医心理学属于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5]。中医心理学主要分为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两种。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医经文献是《内经》[6],此文献中具有对生理、心理、诊断、病理等方面的精辟论述。女性与男性天赋不同,性格迥异,通常情况下,女性易在紧张状态下产生抑郁、消沉等不良情绪,久之易患病。心理可对生理产生影响,而七情可引起疾病。有关七情的论述为: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怒伤肝、悲伤肺等。女性以血为主,血赖气生,赖气行,若七情过于激烈,则引起气机逆乱,对血分造成影响。若气逆会引起血上,气乱引起

现代科技与中医现代化之路

现代科技与中医现代化之路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革命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伟大历史洪流席卷全世界。现代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相互交织,形成了以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为中心,以基本粒子物理、DNA理论、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为标志的现代科学革命;以核能技术、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为标志,以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为内容的现代技术革命。知识大爆炸、技术大革命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对科学技术本身带来重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着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的新技术革命,发展才是硬道理。具有5000年璀璨历史的中医药学只有主动迎战、积极出击、尽快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与世界紧密接轨,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否则,将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所淘汰。形势急迫,时不我待。 中医学是建立在我国五千多年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的传统医学,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包含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需要。所以,对于中医学的研究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力求使中医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成功接轨。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先进方法来完善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药学理论需要汲取现代科学的营养来发展自己,丰富自己。中医药学理论具有海纳百川的理论品格,用现代科学诠释中医药学理论是可能的。尽管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 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但她总是与中国古代文化同步发展,不断汲取同时代科学技术成果,充实完善自身,促成自身的理论内核条理化,并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实行自主发展。可以说,中医药学理论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而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现代科技,不是西医的专利。如同市场经济没有姓“资”姓“社”一样,现代科技没有姓“中”姓“西”之别。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汲取现代科学的营养,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中西医工作者,在系统整理中医理论的同时,还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研究阴阳、经络、脏腑的生理和病理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要用高新科技发展的要求,中医理论发展是缓慢的,是不够科学化、规范化的。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必须扫清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排除一切障碍,笔者认为,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所以停滞不前,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全文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全文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了解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观念。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脏腑相关、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基本方法及特点。 (五)中医学的诊治手段。 介绍中医学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合诊的诊断方法和辨证的原理,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以及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足疗、刮痧、膏方等,着重介绍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制的方法;介绍不同体质(平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日常养生方法。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一)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理念和思想;介绍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二)养生保健常用方法。 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1.时令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2.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和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调摄情绪的方法。 3.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4.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分别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5.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6.其他养生:介绍中医学有关起居、房事、气功等养生方法。 三、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预防和保健 重点介绍中医学对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结核病、肝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骨质疏松症、流行性感冒、失眠、便秘等疾病的认识和预防保健方法。 四、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养生保健 (一)老年人的基本特点及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 (二)女性的基本特点及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女性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女性各个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解释针对孕产妇常用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 (三)儿童的基本特点及中医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儿童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儿童(尤其是0—3岁儿童)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 五、中医药常识 (一)一般常识。 介绍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特点和找中医看病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二)中药常识。 介绍中药的基本知识;简要介绍中药炮制方法和目的(炮制减毒增效的知识),介绍中药简单的加工炮制、中药的煎煮方法,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常用中药的鉴别知识等。 (三)家庭常备中成药。 介绍家庭常备中成药的主治、功效、适应症,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服用禁忌等。 (四)应急知识。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疾病爆发流行、家庭急救时,介绍中医药应急处置的知识和技能等。 附篇 (一)政策法规。 介绍国家有关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工作管理体制以及中医药在国家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二)中医药科学内涵、发展简史、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介绍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发展简史以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三)亚健康。

中医心理学复习提纲

《中医心理学》考试题型及复习提纲 题型: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论述题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中医心理学的概念及特点。 2、什么是祝由疗法? 3、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心理学雏形的标志? 4、历代著名医家的主要中医心理学思想及贡献。 5、你认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如何?应采取怎样的发展途径? 6、研究和学习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 1、形神合一论的主要内容。(形神的概念和形神的关系) 2、心主神明论的主要内容。 3、心神感知论的主要内容。 4、五脏神志论的主要内容。 5、“阴阳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分别具有怎样的心理特征? 6、什么是气机?异常情志刺激分别对人体气机产生怎样的影响? 7、中医心理学认为影响睡眠的因素有那些? 8、中医心理学认为影响发梦的因素有那些? 第三章中医心理学临床基础 1、中医心理疾病的主要病因。 2、何谓内伤七情?七情致病的主要特点。 3、中医心理疾病的主要病机。

4、何谓气机?气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5、情志异常导致气机紊乱的主要表现。 6、中医的四诊合参对于现代心理临床工作有哪些启示? 7、中医心理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第四章中医心身疾病的常用疗法 1、何为“意疗”?意疗包括哪些中医心理治疗方法? 2、情志相胜疗法、开导解惑疗法、顺情从欲疗法、移精变气疗法、暗示诱导疗法的概念、原理、实施及注意事项。 3、你对《灵枢·师传》中“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段论述是怎样理解的? 4、何谓“习以平惊”? 5、音乐的五行归类及音乐处方的组成规律。 6、简述实施音乐疗法的注意事项。

中医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

中医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阐述了中医现代化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目前我国中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于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观点及见议。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探索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沿用至今的,具有民族特色,系统的理论,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等特征,是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医现代化,应是以发掘,完善中医学理论,全面引入现代病因病理学说,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建立现代中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使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系和诊疗水平更加科学化,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1.中医现代化的现状 1.1现代中医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20世纪50年代以前,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仅有很少数的私立中医学校,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有高等本专门科中医院校40余所,全国有12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设置了中医药学院,系或专业,大批名中医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任教,建设了一批中医药精品课程,教育模式向多元化,规模化高等教育模

式转变,从单一教育层次向多种教育层次转变,从单纯的医疗人才培养向中医药与理,工,文,管多学科复合人才培养转变。 1.2中医药逐步被世界接受 目前,我国与超过60个国家签订了有关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协议。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医,针灸的兴起,西方教育界对中医高级格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重视起来,许多国家开始和国内高等中医院校合作办学,自1992年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创了西方正规大学第一个中医专业本科教育,澳大利亚又先后有4所公立大学开设了中医学教育。1996年英国的Middesex University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了全英,乃至全欧洲第一个中医学士课程,现在英国已经有11所正规大学在其卫生学院开设了中医,针灸本科或硕士课程,占全英开设卫生学院大学的22%。[2] 1.3中医技术在中医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的主要诊断技术,代表传统中医诊断技术水平,历经数千年的积累与发展,中医学临床诊疗技术日益成熟并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理法方药辨证体系。近50年来,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中医行业和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人员开展了中医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进一步重视了中医药诊疗疾病的新技术探索,在广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已自主开发出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医药技术成果,中医在防治艾滋病、肝炎、风湿性疾病、糖尿病等现代难治性疾病、亚健康状态调节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巨大发展前景。 2.

中医学睡眠概念的特征

中医学睡眠概念的特征 从人类发展史上看,在很长的时期,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这样的方式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出于无奈,最初也许没有人去注意为什么天亮了人会醒来,天黑了人要睡觉,但也由此适应了自然变化规律,正是这种与昼夜更替和谐的痛寐节律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此不谈及其他生物的睡眠),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不仅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机体功能活动正常的写照。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对睡眠有不同称谓,先秦多称“寐”、“寝”、“膜”,为其前后的文献广泛应用。《黄帝内经》除沿用以上称谓外,以“卧”表达睡眠之义的情况比较多,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属此种情况,早在马王堆医书《十问》中就有“一昔(夕)不卧,百日不服”的论述。汉代以后惯称“睡”或“眠”,以单音词形式表达,“睡眠”一词以合成词形式表义最早见于翻译后的汉文佛经,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论梦法,睡眠时始梦。如人睡眠中梦见虎威号叫,觉者见其如其梦耳。”《黄帝内经》对睡眠有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了中医学睡眠理论的基本框架,内容涉及睡眠的生理机制、导致睡眠障碍原因及辨证治疗等。西医学关于睡眠有抑制扩散学说、中枢学说和睡眠物质三大学说。巴甫洛夫以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论述觉醒与睡眠,睡眠是人体的抑制扩散状态。之后神经生理学家们,从动物实验认识了睡眠中枢。又有对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系统研究,以及在上世纪80年代,睡眠研究者从尿中提取出“尿核贰”,该物质有引发睡意的功能,被称为睡眠因子或睡素。这种睡眠因子,既能促进睡眠,又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事实证明,人在发烧生病时,睡眠因子分泌增加故睡眠量也随之增加,使人体白细胞增加,吞噬细胞活跃,免疫功能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体内代谢速度加快,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故尔有人称睡眠是治病良药。总之,睡眠这一十分平常的生理现象的确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与机制,较之西医学而言中医学睡眠理论独具特色。 1睡眠的生理机制 中医睡眠理论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主导,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机枢,五脏藏精化气为基础的整体生理过程。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理论探讨?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赵金龙,温子栋,袁红霞 [摘要] 中医心理学是以经典的中医理论为主导,在医事保健活动中,研究情志心理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网络关系,并用于指导实践的一门系统的科学体系。中医心理学事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本文综述了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重点论述了当代中医心理学发展。最后我们对中医心理学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 R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81唱2476(2009)04唱0197唱03 HistoryandforecastonpsychologyofTCM ZHAOJin唱long,WENZi唱dong,YUANHong唱xia.TianjinUniversityofTCM,Tianjin300073,China [Abstract] ThepsychologyofTCMtakestheclassicsChinesemedicinetheoryastheleadership,inthepracticeofmedicinehealthcareactivity,grindslooksintoamatterbetweenthepsychologicalfactoranddiseaseorthehealthnetworkrelations,andusesininstructingthepracticeforasystemscientificsystem.ThepsychologyofTCMexperi唱encedthewindingdevelopmentcourse,thisarticlesummarizedhistoryofpsychologyofTCM,andelaboratedthecontemporarydevelopmentofpsychologyofTCMwithemphasis.FinallyweproposedtheforecasttothedevelopmentofpsychologyofTCM. [Keywords] psychologyofTCM;development;forecast 在我国传统的中医学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医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新学科的出现也是必然的,中医心理学是近二十多年才兴起的,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中医学的新兴发展。我们从中医心理学的历史渊源、近代发展、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地讨论。 1 中医心理学的含义 中医心理学(psychologyofTCM)是以经典中医理论为主导,在医事保健活动中,研究情志心理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网络关系,并用于指导实践的一门系统的科学体系[1]。 2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 2畅1 中医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远古时代是中医心理学思想系统形成时期,尤其是枟黄帝内经枠的出现,使中医心理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它也是世界上较早阐述中医心理学临床思想和治疗方法的一部著作,对后世中医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枟内经枠对中医心理学思想发展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枟内经枠中人格体质的分型理论、心理与发病的问题、心理与诊断、心理治疗理论等。中医心理治疗作者单位:300073 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方法在枟内经枠中表现得很丰富,主要有祝由、情志疗法、导引吐纳等。 后世的华佗也曾运用心理疗法治疗疾病。枟后汉书?方书列传枠中记载华佗曾治一太守久病,使之盛怒,“吐黑汁数升而愈”。这便是运用“怒胜思”的心理疗法。同一时期的巢元方在枟诸病源候论枠中对心神疾病也作了详细的研究,论及的心神症状多达四五十种。 金元四大家对于情志疾病的理论和治疗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攻邪派”的张从正在枟儒门事亲枠中记载了大量的情志疾病治疗的医案。 明清时中医心理学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其中重要的就是对脑的认识较前人有了很大的进步。李时珍在枟本草纲目枠中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说法;清代王清任于枟医林改错枠中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并指出脑与各脏器之间的联系及脑髓生长与智能发展的关系,其对人脑作用的研究与论述,堪称是中医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中医心理治疗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明代张景岳明确提出了七情致病说以及治疗方法,清

中医的价值及现代意义word版本

中医的价值及现代意 义

一、中医的形象价值: 二、 三、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在中国的医学概念上,应包括中医和西医。中国的中医已有二千多年的 历史,是祖国医学文化的宝贵遗产,作为整个世界来说,包括发达的西方国家,都没有如此发达的中医文化,而且目前都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引进中国的中医文化。然而,目前的倾向是生在中国的中医药、长在中国的中医药,且在遭受着不少的是非曲折的各种非议。因此,有专家学者竭力呼吁,并写出许多关于《挽救中医》之类的文章、书籍,来呼吁社会、呼吁人们来重视中医药。如此听起来,关于中医的发展事乎有点悲。的确要靠挽救等手段来拯救中医,拯救这个手段是很重要。 因为在医学这个问题上,许多问题还是国家说了算,所以,在发展中医药的问题上,国家要有一个好的政策,如:对人的政策(国家要去发掘)、科研经费的政策、奖励政策、在典型病例上的研究、如:糖尿病、白血病、障碍性病血等一系列疑难杂症,是否可以像对“非典”一样,向全国公开征求处方,实行难题一个一个地突破。这样做会更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国家的政策虽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手段还是中医自身的形象价值。何为医生的形象:就是做医生与不做医生的,在文明上、卫生上、健康上、寿命上要比不做医生的更胜一筹。作为中医要在医学上领先,立于不败之地,更应率先做好中医的形象大使,105岁内蒙古、五原县老中医宫杜若老先生(在电视上公开以老中医的身份亮相),105岁的人像七、八十岁,而且公开征婚(征婚是个人的事),精神状态形象都很好,像个医生形象,也能代表医生的形象,而且可称得上整个医学界的医生形象代理人,受人尊敬,也受医学界人士的羡慕。同样西医要发展,也要努力。医学要发展,除了在理论、设备、设施、科研要发展外。更重要的是做医生的,首先是自身在健康、长寿的问题上要胜人一筹,健康长寿虽不是做医生的专利,是人人都有权力享受。但现在的问题是:医生为人治病防病头头是道,在总体寿命上来说,不比常人高出更多,而且所患之病也不比不是医生的要少,而且有需多是自己患了病不知怎么治?而且还无法治愈,这就让人有点难以信服。照理说健康、长寿虽不是医生的专利,但作为医生在医务、卫生、健康这方面的知识总要比常人和其他专业人士懂得多。要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用在管钱、管物、管权、管人问题上,为已服务,会形成失职、泛用职权乃至贪污、受贿、卖官、买官,直至走上犯罪,那是不可取的,但作为医生把专业知识用在自己的健康、长寿上,乃至成为全国或世界上的长寿之星,成为人类健康长寿的谐模。我想这总不会犯错误吧!可是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不少医生除了自己的病治不了以外,而且有的病还明显的比别人多,有的从外表上看上去还显得比同龄人特别老气。因此有的肿瘤专家给别人治肿瘤的同时,自己也患了肿瘤,有的在肝胆专科,自己且长期患着肝胆系统疾病,有一位医生这样说:“我长期给人治病,我患的慢性胃病久治不愈,谁给我治?”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医学要发展,除了国家有好的政策以外,更需要有好的医生。中医西医都一样。作为健康长寿的主题歌,也必须只有学医学专业的人们来唱主角。总不可能是说相声的来唱健康长寿的主题曲,学医的去说相声吧!学表演的去搞科研,搞科研的去登台唱戏!在众多的行业中,有许多行业的人们可以有选择的余地,唯独只有医学专业中的健康长寿,人们的选择余地太小,要是谁缺少了健康长寿,谁就将自己终身吃苦。这是中医在形象上的价值,也是西医在形象上的价值。 四、 五、二、中医的现行价值: 六、 七、随着现代医学的日益发展,在多数人的观念中,已产生了一种单一的西医观念,认为西医就诊简单 服药方便,效果明显,中医就诊复杂,汤药要煎,而且怀疑中医药效果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从就诊的角度讲,中西医就诊都需要进行认真地诊断,诊断的前提是各类相关的仪器检查。西医在仪器检查的结果后下诊断用药;中医在仪器检查后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望、闻、问、切之后,然后再加上一个为会么?进行辩症(辩证)分析后,再考虑用药。至于用药方便与不方便,其实差不多,西医要吊针花时间,中医要煎药化时间,西医有现成的西药,中医有现成的中成药。至于效果,人

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教学文案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了解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介绍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了解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整体观念;介绍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脏腑合一、形神合一、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中医学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和方法;介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了解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精神情志、饮食因素、起居因素等导致疾病的因素;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方法。 (五)中医学的诊治手段:介绍中医学独特的望、闻、问、切(尤其是脉诊)诊断方法和辩证的原理,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 二、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一)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辩证施养的理念和思想;介绍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二)养生保健常用方法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体质养生、四季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1.体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质的方法,了解(平和、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痰湿、寒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不同体质的特征及其相应日常养生方法。 2.四季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3、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了解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的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心情快乐、心态平和、心宁神净等调摄情绪方法。 4、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5、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 (1)太极拳: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2)八段锦: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五禽戏: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6、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三、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介绍中医学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

中医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中医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中医心理学理论研究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传承基础上,用传统思维、理论、方法和技术结合现代临床心理学知识,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心理健康、生命规律。 中医心理学理论研究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传承基础上,用传统思维、理论、方法和技术结合现代临床心理学知识,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心理健康、生命规律。 用中医学整体思维阐述心理现象与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的本质,或者用西方心理学分析思维研究中医学中的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从而构建不仅适用于中国人,也适用于西方人的中医心理学理论体系,是中医心理学面临的双重任务。 中医心理学,是传统中医学理论与现代临床心理学进行结合的结果,它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人文底蕴,同时也具备了现代科学基础。早期的中医心理学理论,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为主,在中医学中“形神一体化”理论基础上,让中医医生在继承传统中医学思维的同时,也逐步接受现代心理学研究思维和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冲突与融合,分析思维成为解析中医心理学思维的必要方法之一,学科分支也成为中医心理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中医心理学理论研究在传承中医理论内核如整体思维、动态思维、发展思维、平衡思维等理论来研究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心理健康与生命规律。中医心理学在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一系列具有中医心理学理论特色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传承精华,构建传统中医心理学理论体系 已故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薛崇成教授早年就对中医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进行了探索。他以阴阳理论探索人格分型,后来还带领杨秋莉等人完成“五态人格测验”常模的建立。“五态人格测验”是中医领域第一个心身整体辨识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后经临床实证研究,分析人格和体质与健康和疾病的发病和疗效的关系,证实了测验的可信度和有效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985年王米渠教授在《中医心理学》中提出了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六论”,即:形神合一论、心主神明论、心神感知论、五脏情志论、阴阳睡梦论、人格体质论。2008年黑龙江中医研究院王克勤教授补充提出了“三才整体论”,并在心神感知论的基础上扩充为心神认知论,形成“七论”。2012年又补充了“心之意志论”,并将“心神感知论”单独列出,在“七论”基础上形成“九论”。由此,传统中医心理学理论日渐丰富。 中医心理学教材的编写成型,使中医心理学在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查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孝娟组织对中医心理学的中医身心调节技术和情志治疗技术进行全面整理,主编《中医临床心理学》。这是第一本专门从临床应用角度编写的中医临床心理学著作。 深圳中医院脑病心理科学科带头人虢周科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率先提出“临床状态医学”的学说、理念和方法。他主张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系统思维为特征,以疾病医学为基础,结合中西医

健康教育讲稿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药养生知识 各位村民: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健康知识讲座,感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怎么在日常生活中用中医养生的方法。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对什么是中医都有所了解。但对它是否有深入的了解呢?现在我们一齐来认识一下怎样应用中医来养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瑰宝,是中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为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促进中医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医药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中医学将之发展的淋漓尽致。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辩证施治。 中医古籍莫不贯穿这一思想。 中医药的养生方法: 中医药养生方法有多种,比如:1、调理心态: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中医病因学说:七情生病,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思伤脾,过非伤肝,恐惊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称“七情”。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志变动是属生理的:一般不会致病;但过度地情志改变,就可能引起疾病。如:大怒伤肝,可引起胸肋疼痛,头痛头晕,性情急躁等;思虑过度可以伤脾,证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暖气等。 我们经常记住古人几段名言:“为人在世莫呈强,让人一步有何仿,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教导人们要以“忍为贵、和为贵、平为福”的和谐作风。“能忍自安、知足常乐”、“岂能尽随人意,但愿不负我心天天自念这些名言,保持自己心态平衡。 2、欲食养生:好多人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么?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得病的原因:1、不良的生活方式。2、营养不均衡,包括:过剩、缺乏。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物质和维生 素缺乏。这就是原因,不会吃饭,才会得病。提到吃饭,吃饭的目的是什么?从养生讲,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中医五千年养生精华,给后人留下一个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即食疗;第二步,砭,即刮痧、拔罐、按摩和推拿;第三步,针灸;第四步即药酒;第五步,用药。是药三分毒,不能天天、月、 年年泡在药里,想健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根据中医的五脏配五色,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的,脾 吃蓝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 下面说说口味方面问题: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甜,肺喜辣,肾喜成。也就是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改。比如:酸养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为什么?因为它养肝、养血,能以软化血管。西医指出:“血管是否畅通是百病之源”,中医学“气为血帅,气行血亦行”。为什么呢?原因是人活着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存在于血管里。血液常年在血管里流动,会产生垃圾,如果饮食不合理,又没有及时清理垃圾,血液的流速就会加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会加大,从而引发高血压病,脑梗,心梗等疾病。血管堵了,怎么办?需要疏通。血管堵塞、中医叫血瘀,西医叫自由基太多,预防学和营养学叫脂肪代谢的产物太多。自然界都是一物降一物的,纵观万物, 维生素就能解决这一切,其次是矿物质。 首先说维生素。维生素来自水果和疏菜。蔬菜要生吃最好,水果连皮一块吃。从中医讲,生吃可以泄肝火,从西医讲,可以补足维生素。另外有报导生吃长条茄子,茄子是吸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