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进展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进展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进展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进展

发表时间:2016-12-13T16:11:55.20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5期作者:凌朝灵[导读] 手术室具有风险性大、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属于院内较为特殊的部门。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 533000 【摘要】风险管理属于近年来研制的一类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知识培训,可调动护理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通过抓好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因此手术室风险管理在临床实施意义较大。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200-02

手术室具有风险性大、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属于院内较为特殊的部门,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认真,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如何及时有效处理、发现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各类风险,也逐渐成为临床重点关注问题,针对此类现象,临床有部分学者尝试着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研究结果证实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知识,还可提高医护人员风险意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性[1]。因此本文中针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具体如下文。

1 手术风险管理的概念

护理风险具有风险复杂性、风险不确定性、风险水平高等特点,同时其可发生于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且造成的后果均较为严重,从医学角度分析,护理风险主要是指护理期间因护理人员个人因素直接导致或间接导致的伤残或死亡[2]。同时护理风险也是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现有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价、评估、总结、分析,从而对其进行预防,减少患者经济损伤,在最低成本下实施最大安全保障[3]。

2 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

临床上常见的几类护理风险包括:(1)管理不到位:①由于术前未检查器械功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比如吸引器负压不足、气压止血带漏气,以至于加大手术风险;②不慎导致的损伤,如担架车或手术床未定期检查其完好性、体位不当导致的压疮、电刀功率过大等现象,造成患者出现坠床、损伤、碰伤等;③手术室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护理工作无组织性、规范性,造成操作规程紊乱[4~5]。

(2)责任心不强:①输血或用药错误:在给予患者输血或用药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疏忽,导致药物使用错误,加重患者病情;②术前访视不到位或交接不清:欠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如口腔内存在固定性金属假牙患者,由于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导致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电刀损伤患者局部组织;③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较差,技能操作不熟练,导致与手术医生不配合,影响手术时间,加大患者感染率;④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⑤对于潜在的护理风险缺少预见性,无法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⑥未及时核对,在接收手术患者后,未及时进行核对,导致手术部位或机房错误;⑦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导致小纱布或器械遗留在患者体腔内[6~7]。

3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原则

(1)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讲堂,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并要求科室内每位护理人员熟记“护士条例”,同时利用院内实际出现过的护理风险案例作为宣教示例,促使护理人员从中得到警示,促使护理人员做到知法不违法,形成严谨的工作氛围,提高护理质量[8~9]。

(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应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知识培训。可在科室内每月举行两次业务学习,一次主要由手术医师传授性激素、新业务的配合要点和相关手术注意事项,一次由护士长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讲解常规手术中注意事项,对于新进护理人员应作为重点培训对象,提高其护理专业水平,同时在科室内挑选骨干进行各大医院的学术交流会和外出进修,从而整体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10]。

(3)鼓励护理人员参与风险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仅停留在法制观念、安全意识中教育,未做到鼓励科室全体人员参与风险管理,通过全科人员分析、总结,可在多样管理中挑选出简便易落实的安全措施,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1]。

(4)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感:由于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连续性、独立性等特点,在护理人员实施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是无人监督的,对此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教育,从而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2]。

4 手术室风险防范措施

(1)手术部位错误:应在手术患者病例中表明手术器官、脏器的具体部位,并和患者或其家属、协助医生进行核对,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机房前再次进行核对,主要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患者床号等,同时在术前应加强对患者的访问,了解患者过敏史以及由于其他特殊事件发生[13]。

(2)防止术中出现用错药物现象发生:对于外观相似、名字相似的药体应分开摆放,并写清药物名称,且使用不同颜色标识,从而防止出现用药错误现象发生,对于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并使用红色等显眼卡片标识,在使用时应再次和手术医生核对,并在手术后要求其签名,严格规范用药流程[14]。定期检查咬合内与内置药是否属于同类药,是否剂量、浓度、批号、药名均一致。对于药名相同,但剂量、浓度不一致的药物应分开方式,如0.75%的布比卡因和0.25%的布比卡因、95%的酒精和75%的酒精[15]。除此之外,各机房应由专人负责,并由其定期检查机房内各设备功能是否完好,对于术中需要输血患者,由护理人员从血库取血后,和麻醉师、手术医师、机械护士进行核对,无误后才可进行输血,注意避免在同一容器内对多个患者进行血液加温[16]。

(3)对于术中损伤情况的防护措施:手术体位应根据患者手术方式选取相应体位,侧卧位常用于固定髂嵴,但在固定过程中,需注意防止约束髋部,以免造成骨头移位;对于采取俯卧位患者,应重点保护患者颈部和眼部,对此可使用头托固定患者头颈部,并将眼部放入头托的凹陷处;对于摆取截石位患者,应重点固定患者膝部,对于腘窝处可使用套筒状约束带,当需注意不可环形缠绕膝部,防止伤及腓总神经和腘窝神经[17]。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更好服务于患者。方法健全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结果通过质控,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到位。結论加强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根本目的。 标签: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性高的科室[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手术室护理安全不容忽视,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手术安全质控工作,紧紧围绕手术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和“三贴近”临床护理来开展工作,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等。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 1.1严格落实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措施 1.1.1制定相应措施如三到位[2]: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手术医务人员的各种行为都必须在各种制度的监控之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落实到位,才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1.1.2经常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陈旧的工作流程,有些制度落实可能有偏差,针对这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工作环节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做到警钟长鸣。 1.2护理人员管理 1.2.1护理人员编制合理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2~3∶5。 1.2.2选用合适护理人员因为手术室工作时间长,连续作战几率高,特别是笔者所在医院的急诊手术特别多,一台接一台,经常加班,围绕手术的进程而忙碌工作,碰到危重抢救的手术一站就是10 h,所以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开朗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能使护士胜任超负荷的工作,对一些体质弱或年龄偏大,反应较慢的护理人员不能作为手术室的合适人选[3],现笔者所在科室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8岁。 1.2.3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合理的排班,人员适当搭配,有助于各层次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4]。在手术少时,尽量安排护士休息,以补充精力,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学习,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利用大家休假时间到外面放松绷紧的神经,对工作表现出色的人员给予肯定,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个别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错误,本着爱护和严格要求去启迪护士,指出错误,提出批评,以谈心或者估计对方能接受的方式交谈,剖析,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管理者还必须提高自身领导素质,平时以身作则,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7256713.html,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对策作者:张军丽胡艳群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6期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24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要有用药错误、液体外渗、管道脱落,患者 身份识别错误、手术患者护送不当,压疮等。结论应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 析,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对策,以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等级。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违反职业者被期望的标准而导致的事件[1]。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手术涉及内容多,服务对象运转快,突发情况出现多,护士 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故常存在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防止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是保证手术安全运行的根本[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对患者 安全存在危害,使卫生系统负担增加,而在多数情况下,很多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发生的。现将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手术室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发生24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其中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为:17:00~24:00,高发护理人群为:工作年限少于3年的初级职称护理人员,高发类型为:用药错误、液体外渗、管道脱落。 2常见不良事件及原因分析 2.1用药错误、液体外渗、管道脱落①护理人员因未严格执行三查十对,未熟练掌握药物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导致用药错误;②护士疏于对术中用药的观察,静脉通道固定不良,患者出现躁动不安导致液体外渗;③管道固定不当或全麻复苏期因患者的躁动,导致尿管、胃管、切口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等管道脱落。 2.2压疮①患者因素: 患者因自身疾病致全身状况差,正常身体机能下降;②复杂、大手 术手术时间过长,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血液循环障碍。 2.3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手术体位安置不妥、手术患者护送不当①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患者未能正确配合护士查对,连台手术的顺序安排进行调整未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导致手术患者身份识别错误;②因护理人员业务知识不到位或工作疏忽,导致手术体位安置不妥,进而引发压疮,肢体过度外展引发神经损伤,衬垫位置、厚薄不当或过紧的约束带阻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担负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涉及面广,人员流动量大,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发生多,同时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也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一、存在问题 1.管理因素: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来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手术室的管理需求,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不严格执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致患者摔伤、碰伤。违反物品和设备管理制度及不当,会严重影响到手术质量。 2.人员因素:手术室护士肩负着繁重的医疗任务,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连台手术和经常加班会导致护士过度疲劳综合征。护士会产生心情压抑、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 3.技术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室各种先进设备的大量使用,如:我们骨科有C臂机,外二科电切镜,腹腔镜等都是近年来增加的新设备。各专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增多,手术室护理工作复杂程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4.环境因素:在手术室密闭的环境中,各种废气的产生,如:术中使用电刀、电凝产生的烟雾,各种化学消毒剂、麻醉气体的排放,监护仪、吸引器、麻醉机的噪音干扰,可引起手术护士头痛、头晕、疲劳、困倦及记忆力、理解力和操作能力下降。 二、防范措施 1.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操作,加强各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使每一项制度执行到位,监管到位。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建立科室各项制度,如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仪器物品管理制度、术前访视制度及手术室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对护理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这些在手术室护士长的带领下我们基本上都做到了。 2.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特别是对新来的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养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管理者应合理配置手术护士,根据每日手术量及时调配人员,实行弹性排班,避免忙闲不均、人力浪费现象。手术室护士应加强自身修养,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重视心理素质的锻炼,保持旺盛的精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使自己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发挥最佳水平,配合手术顺利完成。 3.分级培训,培养护士:为适应现代手术室护理的要求,适应新医学领域,新技术、新业务手术的广泛开展,作为手术室的一名护士不光要能独立完成穿针、引线的基本操作,还要在每一个重要的细节上配合手术医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摘要]护理风险的预防和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急诊室作为医院的最前线,急诊病人需求急切、病情变化较快、人员的流动性大,医护关系 的建立和维系时间短暂诸多现实问题,使急诊室成为了危机事件的高发区、医患纠纷的多发 地带。急诊护理工作随机性大,时间性强,技术要求高,护理风险的预防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充分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存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预防措施,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 理机制,强化护士素质教育,提高应对能力,对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5.21.50 作者单位:300456,天津,天津港口医院 [作者简介]张艳(1972—),女,大学本科,天津港口医院副主任护师,主要研究护理 管理。 护理风险是指检查、治疗、护理中或者护理方式上存在着一定风险性,在治疗和护理病 人中医护工作者将承担着一定风险[1]。急诊护理是用最少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挽救患 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工作,随机性大,时间性强,技术要求高,具有更高的风险性[2]。 多年来,我国不断进行医疗改革,医疗观念逐渐与国际接轨,发现了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渐 渐完善了医疗风险管理机制[3]。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建立护理风 险管理机制,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1 急诊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1.1 患者及家属因素[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健康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就医权利,再加上急诊患者发病急,变化快,危重程度 难以预料,疾病的复杂性,患者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存在认识偏差,患者对抢救和治疗效果 期望值过高等因素,造成急诊护理风险发生呈增多态势。 1.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2.1护理风险意识不强 从国内现阶段的护理教育看,急救护理风险教育大纲中也没有相关风险法律课程的设置[5]。护理人员普遍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不能很好地进行风险预测和规避,忽视 护患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法律关系。工作中每一项操作都有可能侵犯患者的权利,个别护理人 员缺乏慎独精神和协作精神,不能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自律性松懈,责任心不强,查对 不严谨,处理事情方式欠妥当,成为产生纠纷的隐患。当纠纷发生后不懂如何取证不知如何 保护自己或医院的利益。 1.2.2 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不全面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修养,责任心不强,不遵循医德规范和规章制度,工作态度不严谨,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害。良好的业务素 质和能力是保障护理安全的重要基础。急诊医疗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开展,伤病紧急复杂、特 殊多变,对护理工作要求更高,随着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护理人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参 差不齐。部分护士入职时间短,临床经验不足,基础理论、专科急救知识掌握不全面,缺乏 对复杂病情的判断能力,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相互间配合及沟通能力,易造成分诊错误或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现中的研究进展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现中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3-06-28T09:21:35.530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曾亮芳 [导读] 在医院工作中,急诊科是冲在最前面的一个部门,属于高风险的科室。 曾亮芳 广西柳州市融水县人民医院545300 摘要:我国在急诊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风险护理管理在医学领域的进展进行了总结研究。对风险护理管理的资料进行大量统计和分析,总结了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且归纳了识别风险护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护理 在医院工作中,急诊科是冲在最前面的一个部门,属于高风险的科室[1]。其所接待的患者大多是患有复杂、严重的病情,预见性很难推算,且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会引起护理质量下降。在急诊科中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专业技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2]。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护理风险管理的报道还有待于完善,所以研究和探索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在医学护理领域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对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和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护理风险管理的概念 护理风险属于一种客观存在的职业风险[3],大多数护理方法和检查治疗就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所以在护理和救治患者中医生和护士要承担的风险机率比较大,对潜在和现有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是指护理风险管理,为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医护人员和病人对风险事件将可能产生的危险责任及经济损失[4]。 2 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2.1 患方因素 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相关医学知识不了解,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缺乏对医疗护理的不稳定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患者会因此对治疗后的效果期望值太高,且再加上社会不良舆论,造成了无法完全信任医护人员的情况,最终导致纠纷的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5]。 2.2 护理人员因素 由于急诊护士不断的有新护士参与进来,导致整体的护士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无法统一,其中低年资护士对技术方面的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在抢救过程中也不熟练操作技术,应变能力较低有缺乏预见性,因此在抢救中较容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意,最终导致发生纠纷问题[6]。 2.3 管理因素 由于不完善领导组织及不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又缺乏安全保障规章制度,不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其中对护士培训制度无法履行,以及急救设备管理制度落实不完善,这些问题都可以触发护理风险的发生[7]。 2.4 环境因素 由于患者的就诊时间无法确定,若患者是在患者和家属过多的时间段就诊,周围环境过于嘈杂,会直接影响急诊医务人员和护士的急救任务,随着急救工作的繁重,会增加发生护理差错的可能性。 3 护理风险管理的识别方法与内容 3.1 识别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 经验法:总结有关风险事件的临床资料,研究并确定容易发生类风险事件某一个环节、人员和时段等[8]。调查法;设计一张专门调查风险事件的表格,对有关的人员进行调查,尽量掌握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信息[9]。流程图法: 为了解护理风险的总体分布情况,设计综合流程图以及高风险部分的详细流程图,可以全面地、综合地总结风险所在的环节[10]。逆向思考法:按风险事件的逆事态对意外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11]。头脑风暴法:采取会议的形式,鼓励每位护士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让每位医护人员根据自身工作的不同,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是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12]。使用流程图的方法比较清晰直观且具有全面行,调查法也具有补充说明的作用,应用逆向思考法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很有帮助,而应用头脑风暴法则可激发全体护士参与风险管理积极性。 3.2 识别护理风险管理的内容 在识别护理风险中主要是对急诊高危因素的识别[13]。高危患者中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包括急诊患者中酗酒、吸毒和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其中护理风险的高发人群是猝死患者[14]。高危护理人员主要包括实习护士、情绪不稳定的护士和新参与工作的护士[15]。易发生护理危险的高危时段包括工作繁忙、交接班前后、节假日或夜晚等。易发生护理危险的高危环节主要包括危重患者的转运和急诊就诊环节。在转运危险患者过程中若稍有疏忽,不适当的处理就直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威胁,使护士和患者引起纠纷问题,者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由于急诊就诊环节比较繁琐,如家属必需完成挂号、买药和交费等流程,而这时患者家属心情低落,若服务稍有不慎,会导致呼唤之间的纠纷问题[16]。 4 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 4.1 落实急诊科核心制度、优化流程 防范护理风险是科学完善规章制度的基本保证,由于急诊护理风险是不断变化的,护理人员必须维持一种敏锐的洞察力,针对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首先要及时完善和修订各项流程、制度和预案,使各项护理任务做到适当有序,如在急诊工作制度中抢救药品要求全面完善和器械要放在固定位置,抢救中护理要适当有序[17]。同时建立风险告知制度,护士对抢救中的操作流程要熟练细心,对将会发生的意外突发事件做好预防措施,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要将操作流程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的告知家属。为了保证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要制定危重病患者适当转运的合理流程。制定防止意外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在发现风险因素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建立备忘录制度,将风险事件发生的过程写在备忘录上,为以后护士学习提供帮助。在运作制度流程过程中,要注意优化运作的内容和流程,建立的适当的护理目标,以及符合实际环境的护理管理制度,由于这种制度的效率较高,对保障是护理执行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8]。 4.2 提高急诊护理实践水平 在医疗工作中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自身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性质,其中安全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护士的业务素质,高层次护理

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和病人的告知制度,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整改。 (二)将安全管理纳进三级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杜尽差错事故。 (四)对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技术规范标准预防坠床、跌伤发生。 (五)制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完善防护设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六)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方式。 (八)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企管MBA剧毒、企业管理品加锁专人保管,每班交接,做好登记。 (九)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十)落实“四防”措施,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十一)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紧急风险预案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

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具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要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全面培训护士,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认真培训,并组织相关内容考试,医院专门聘请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常规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 2制定全院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识别护理风险,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询文献等相关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如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问题等;定时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对进行全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室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罗列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对策。 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制订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在程序中突出病区值班护士首要工作是观测记录重病人的病情及准确救治;加强节假日安全管理,重点强调节假日期间要注意人员配备、急救药品储备等问题,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制定病区各种风险预案,如输血风险管理、患者跌倒的防范对策、化学药物渗出的预防和处理等,规范突然停电时呼吸机等危重病人处理的方法及程序;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对特殊病人、特殊情况实施家属告知签字制。

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防范措施分析

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防范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9T11:56:09.45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作者:聂凤姣[导读] 目的:分析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并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并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74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未予以手术室护理安全预见性问题分析)和观察组(予以手术室护理安全预见性问题分析),分析对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进行分析的意义并探讨相关对策。结果:对照组的体位差错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防范对策,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护理;预见性问题;防范对策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部门,是医院用来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危及患者的重要地方,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各手术的专业化程度均不断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也有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1]。手术室内存在了大量的隐患,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对手术室安全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预见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对策,旨在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满意度,现将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笔者所在的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42),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18-6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4.6±2.8岁之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没有进行手术室护理预见性问题分析,也没有采取任何护理防范及安全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预见性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和安全管理措施。对手术室护理预见性问题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手术室护理预见性问题具体如下:①医护人员不能有效的和患者进行沟通: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但是医护人员不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体会到患者的感受,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少,当患者提出问题时,医护人员不能耐心的为其解答,只是简单的回答几句或者应付了事,有些医护人员甚至不能意识到患者的心理问题,不能和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患者缺乏信任感,不能有效的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降低了手术的治疗效果。②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由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量多,护理强度大,因此当护理人员面临生老病死时已经习惯,责任感和使命感也随之减弱,对于医院的各项护理流程和规则制度等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对患者的照顾不够,从而引发医疗事故,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2]。③医护人员的护理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素质低:一般情况下,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核对,防止出现接错患者的现象,影响手术的进行,一旦出现错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重要的威胁,其次影响手术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患者的手术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的手术体位不同,如果患者的体位摆放不当,会影响手术医生的手术视野,不利于麻醉,在手术后因体位不当容易产生褥疮、呼吸障碍等多种并发症[3]。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也直接影响的手术的安全,在手术中,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会出现很多突发事件,但是很多护理人员经验不足,面对突发事件不能沉着、冷静的处理,更不能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容易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④术后护理问题:很多护理人员认为患者手术成功了就没有问题了,因此,对患者术后的护理会掉以轻心,实际上在手术过程中,术后的护理对整个手术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要严格观察患者的术后体位、脉搏、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4]。⑤医院的交叉感染:由于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不强,手术室的消毒效果不好,或者手术的器械和物品等选择不当等均可导致医院的交叉感染[5]。⑥器械或者物品遗留患者体内: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在手术前未对使用的器械和纱布等物品和器械进行清点,导致在手术中因疏忽使器械和医用物品遗留患者体内,导致手术失败。⑦患者病理标本的丢失或者混放:病理标本对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对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良好的管理,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病理标本时通过专人送往病理室进行检查,病理标本上有该患者的性别、姓名、标本部位等,但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尤其是多个标本时,可能存在弄混或丢失的现象,不利于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体位差错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预见性问题进行安全管理的意义。 1.4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中体位差错的发生率为22%(7/3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8/32),观察组中体位差错的发生率为5%(2/4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42),对照组的体位差错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体位差率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 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

(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7)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 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遵医嘱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心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输液反应防范及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质量检查严格检查药物及输液器具的质量。 (2)合理用药一瓶液体中尽量避免多钟药物联合使用,特殊用药,两瓶之间连续静脉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或避免其他原因造成的药物沉淀或结晶。 (3)减少微粒计划用药,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抽吸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胶塞,减少药液中微粒的产生,现配现用。

手术室未来 护理展望

手术室未来3-5年护理展望 手术室护理由一般护理向专科护理扩展, 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提高,对手术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技术和新业务要求手术室护士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专科培训,从而使护理工作高度专业化,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值此这个护士节,我们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认真讨论,手术室护理工作在未来三至五年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管理规范化 1、手术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以来,护理工作从一室一人到今天发展为三室五人,工作领域已经从单一的手术巡回拓展到洗手配合、术前访视、术中关怀和术后回访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了适应当前飞速反展的医疗技术需要,为了娴熟的配合手术、确保安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各专科的护理常规以及流程方面予以细化和改进。 2、建立健全监控体系,实施严格管理,做到学制度、用制度,以制度及规定指导工作。对专科基础操作、难点环节、质量检查等,制定标准流程、质量标准和检查细则,做到各项管理有章可循,质量评价有量化指标,追求工作质量零缺陷。 3、为确保护理安全,要求每位护士认真履行职责,把本职工作干好,发现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预防。为确保护士在位率问题,制定五不出手术间规定:即巡回护士做到开台15分钟内不出;手术进展不顺利不出;手术患者病情有变化不出;器械与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不同时出。 二、创新服务措施 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护理人员工作弹性工作轮班制度,保证了操作大量的人力资源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质量得到保证,实现部门,临床和三护理人员满意的效果。 2、向儿童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娱乐的玩具,防止孩子哭闹和麻醉和手术,家人和医生深深的爱的影响;医生准备汗水波段操作,以防止术中大汗淋漓的操作现场和污染作业区也满足了医生需要在这方面,硅胶垫位置的应用保障病人权益,皮肤的经营压力部位,防止压疮患者的发生;为了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输液加热器使用;生产经营小被子;加强单个病人盖的运行管理:部门建议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时间,减少患者的暴露部位。 3、加强部门环境管理:计划运作等候区:为患者的家庭成员,如冷热水,报纸和杂志,操作相关的信息提供优质服务;大屏幕的患者进行操作知识;提供一排座位等待的病人家属。 4 、加强整体护理:术前访视内容:增加评估。患者体力活动的评估。根据病人的静脉穿刺部位的动作的评价。患者的特殊要求,包括在早班会议内容。 5、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纳入学习内容的早晨,让我们知道更多有关的手术室的工作和责任的性质的重要性;操作,严格检查制度:一个点的计数;改变教学模式,根据工作特点,使教学计划:手术室和工作要求,将新护士培训模式的改变,从一开始一位老师到最后,教学,现在是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由护士长日程安排表,达到操作技术,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实习生,研究生的学习计划是完美的,在确保他们保证部门的安全,同时学习计划,发展医院实习计划,以学习,从每个学习其它从而达到目的。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背景: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和家属提出“专业化”问题,多渠道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护理安全高要求与护理风险低意识的反差,管理者的困惑与无奈。 目的:明确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的护理。 概念:护理安全定义: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成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式死亡。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在医疗过程都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任何一个不良的护理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按风险管理流程和实施管理。 1、识别护理风险(分析)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4、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识别护理风险:①反思历年的问题和差错(经验)②收集外院护理纠纷的事理;③收集病人与家属不满意的信息与建议;④临床巡查、工作流程;⑤与护士沟通、询问的病人和家属;⑥考核护理人员能力,确定护理风险事件易发生部位、环节和过程,明确病人安全上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 密切关注护理风险“三重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病人确定重点病人范围:五类 A类:危重、疑难、疗效不佳,预计会发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纠纷的病人。 B类: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存在医疗纠纷陷患、反复沟通告知仍不理解不配合的、费用过高的; C类:涉及司法案件、交通事故,工伤等易产生纠纷隐患的; D类:离退休人员、劳模、外宾、知名人士等; E类:传染病人(SARS、禽流感)。 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 1.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3.专科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与风险慢慢增多。因此,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就必须实施好护理风险管理。1引发护理风险的原因1.1护士服务观念滞后和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护士的服务意识与患者期望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患者希望了解和参与医护过程等。如果护士思想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则会对患者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1.2告知行为中的风险因素护士告知不得当,未告知或告知过度均可造成不良后果,侵入性操作未履行告知义务,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护士对知识缺乏,使护理工作难度和风险增加,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化验结果等等。但保护性医疗制度又要求一些难治或不治之症在与患者交谈中要慎重或保密,护士应正确处理。 1.3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随之增多,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认为在工作中,护理行为与法律无关,而实际上自病人入院起就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享有知情同意权,安全治疗权,自由选择权等,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病人合法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差。1.4护士承受家庭、社会、工作等多重压力长期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中不能集中精力,致使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差错等。1.5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入院评估不准确,护理评估直接影响护理措施是否符合病情。同时评估资料的记载为举证提供依据,如病人入院时即存在压疮,在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前后矛盾或护理记录和其它记录不一致、不完整,一旦处理护理纠纷,护士很难举证,给护理埋下隐患,增加败诉的风险。1.6当前医疗水平同患者的期望值有差异患者及家属怀着焦急和期盼的心情来到医院,就是希望治好病,解除痛苦,希望医生护士技术高超,药到病除等。但是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一些疾病当前还无法治愈,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诱发纠纷,对诊断治疗不满意。当某些疾病诊断不清楚,切口愈合不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及家属往往存在不满情绪,当护士话语不当或操作失败就有可能成为患者或家属发泄情绪的对象。1.7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自律性差,医院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是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临床护理工作有多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护理制度等,若管理者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指导,监督机制,就会造成护理人员玩忽职守,护理行为有章不循,导致纠纷发生。2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护理措施是保证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的有效手段,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措施不应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上,重要的是做好环节质量管理,建立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才能保证护理安全管理。2.1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士或护理部管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能力,让她们自己判断护理风险,分析产生的原因,确定高风险发生的环节,对护理进行了护理风险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在护理活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风险的预见性,

手术室护理工作计划2021(新编版)

手术室护理工作计划2021(新 编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手术室护理工作计划2021(新编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手术室护理工作计划20xx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为进一步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实现“为手术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精益求精地配合手术”这一服务目标,根据护理部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重于技术,一个良好的制度,能够鼓励大家进行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要在科室内形成一个团队精神,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 二、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 1、护士长每月下相关科室至少一次,加强与医生的沟通; 护士长每月发放手术病人满意度调查表一次,收集病人信息,

以更好地改进工作。 2、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对病人的病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等,术中不予议论。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要求,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达到满意度95%以上。 3、施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要有告知,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围手术期健康宣教覆盖率达到100%。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隔离合格率达100%。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保洁员的管理工作,防止院内感染,确保手术切口感染率≤0.5%。 5、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急救药械完好率达100%。加强急救知识和抢救流程的培训,并定期考核,以确保手术抢救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努力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积极参加院内、科内讲课,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目前医患矛盾和纠纷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问题,其中因为护理工作出现问题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也很常见,尤其是产科,护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该文通过查阅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文献,对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改善医院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和产妇以及家属对产科护理风险的认识,规范相关风险的发生。 标签: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产科护理由于患者和家属对西产科相关的护理工作缺乏了解,随着我国人民维权意思的加强,医院产科成了护理事故纠纷的多发区。由于近年来产科护理的危险性越来越高,所以增强护理风险管理对产妇分娩以及生命安全更加重要。虽然产科风险管理对护理人员在护理技术和水平上都要求比较高,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有效地遏制部分护理人员产生护理不当的行为以及由于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宣传不到位导致医患矛盾突出的问题。作为护理人员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做好产前风险宣传,让患者和家属配合护理工作,这是减少产科护理事故发生率重要方面。产科护理工作直接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它是一项医疗风险比较高的工作,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降低护理风险,这对于遏制医患矛盾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该研究就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综述如下。 1 产科护理中影响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 1.1 护士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护理中出现的风险,自然更加重视。相对应产科护士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工作压力也在加大。由于我国仍然采用由原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实行的医护比例1:2,病床与病房护士比例为1:0.4来实施,导致长期以来护士都处于比较紧缺的状态。另外在产科护理中新生儿不计算在病床数中,因此产科护理的工作比其他科室护士的护理工作更加繁重。很多产科护士常处于疲惫工作状态,精神压力也比较大,这就增加了工作中风险发生的概率。产科护士工作常出现的风险主要表现在:①缺乏专业态度,尤其是产科护理工作相关的相关程序制度没能掌握,在工作中没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突发情况处理不得当,甚至护理记录不规范完整;②产科护士在工作中,与其他医护人员或产妇及家属的配合不协调,从而导致工作量增加,甚至导致护理风险发生;③部分产科护士的服务态度不好,由于产妇与家属精神相对比较紧张,如果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态度不好,很容易引发矛盾。④目前医患纠纷增加,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同样给护士带来不少的精神压力。 1.2 患者与家属因素 新生儿的听、视、感、触觉等尚不完全,加大了风险;新生儿本身比较娇弱,

医院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一)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标示的制度。 2.手术患者接送程序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患者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手术患者基本信息掌握的准确性。运用《临床护理文书规范》的“术前准备单”,临床科室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等进行交接核对。 3.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有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做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患者、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4.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医师、麻醉师、器械/巡回护士共同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二)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 1.建立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及工作指引。 2.按照《手术护理记录单》中“手术器械敷料登记表”的内容,在手术开始前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核对手术包中各种器械及敷料的名称、数量(包括器械的螺钉、螺帽),并逐项准确记录。 3.器械护士应做到在使用各种器械/敷料的前、后均检查其完整性。 4.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 5.关闭空腔脏器,关闭切口前、后,器械护士交接时,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核对无误,告知医师,方可关闭切口。 6.清点手术物品时,必须是两位护士按照相同次序,完整摊开纱布并同时发出声音,必须使用有X光显影的纱布,台上纱布不得剪切,不得拿出手术间外。 7.建立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的应急预案,如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告知医生,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征求手术医师意见采取适当措施如借助X光查找,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术中特殊记录”栏中记录备案。 8.记录手术单位时间内发生手术器械数量不符/遗失发生例数。 (三)严防手术患者意外伤发生 1.防坠床:建立手术患者安全运送工作指引,择期手术、病情稳定的患者必须由病房护士护送至手术室,急、危、重患者必须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或病房护士共同护送;建立患者术前的坠床风险评估指引,不得让任何手术患者徒步走入手术室间,低风险患者以轮椅运送,中度风险以上患者以车床运送,并确保上好床栏,不得让有风险的患者独自留在等候室内;在全身麻醉的诱导期和复苏期这两个高危期,必须保证有人在患者身边看护。 2.防管道脱落:严格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的各管道护理原则;建立转移患者过床、全身麻醉诱导期、复苏期的三阶段管道评估及护理工作指引;转运患者时各级人员分工明确:如麻醉医师负责气管插管或鼻咽通气道、巡回护士负责其余各类管道,运输人员负责平车的安全;对护士做好妥善固定静脉通道及各种引流管道的相关培训。 3.监测患者护理意外伤发生率(%)。 (四)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1.建立各种手术体位摆放的操作规程指引及评价标准。 2.摆置体位时使用合适的手术床配件及足够的抗压软垫。对糖尿病、婴幼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