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导学案标准模板示例

高一化学导学案标准模板示例
高一化学导学案标准模板示例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预备知识】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基础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

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

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族的结构:。[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__元素。

P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过关检测】

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提出电离学说

2.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

3.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 B.H3O+C.NaH D.H2O2

4.某一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A.只有x+1 B.可能是x+8 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5.短周期元素X 和Y 可以形成XY4型化合物, 若X 的原子序数为m , Y 的原子序数为n , 则m 和n 的相互关系为()

A.m – 13 = n B.n + 5 = m C.m + 8 = n D.n – 11 = m

6.下列各表中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相符的一组是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B.同一周期中(除第一周期外),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数都是从1个逐渐增加到8个

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

D.第七周期只有23种元素

8.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A.第二周期

B.第三周期

C.ⅣA族

D.ⅥA族

9.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

A. C、N、Si

B. N、P、O

C. N、O、S

D. C、Si、S

10.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 n=m+1

B. n=m+11

C. n=m+25

D. n=m+10

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

A.18

B.32

C.50

D.64

12、元素周期表中,除去第一、第二周期元素以外,其原子的次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元素分布在()

A.第三周期所有元素

B.零族

C.ⅠA、ⅡA族

D.所有主族

13、第三周期第IV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

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

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

周期序数=族序数2倍的有: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2)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预备知识】

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基础知识】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Li +O 2 Na +O 2 K+O 2

K 、Rb 等碱金属与O 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 Rb 、Cs 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 +H 2O Rb +H 2O

除Na 、K 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 2。

[小结]2M +2H 2O == 2MOH +H 2↑ 碱性: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二)碱

金属的物

理性质的

比较(见

课本第7

页)

[课堂练习1]: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 2O 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阅读教材]第7、8页 典型的非金属-----卤素 看看他们的性质有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 [归纳与整理]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8页)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根据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归纳与整理]

颜色: 状态: 密度: 熔沸点: 在水中的溶解性:

[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呢?

[归纳与小结]

(四)卤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见课本第8页)

卤素和H 2的反应可用通式H 2+X 2==== 来表示,反应时按F 2、Cl 2、Br 2、I 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 ,反应程度依次 ,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 。

[实验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盛有NaBr 溶液和KI 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实验2]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 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1、卤素单质间相互置换反应:Cl 2+ NaBr===== Cl 2+ Br -=====

Cl 2+ KI===== Cl 2

+ I -

=====

[小结]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归纳与总结] 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课堂练习2]:现有下列几种物质的溶液KCl 、KI 、新制氯水、KBr 、淀粉、AgNO 3,不用其他试剂,怎样鉴别它们?

[课堂练习3]: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性质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气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 3

【过关检测】

1、关于碱金属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

B .依Li 、Na 、K 、Rb 、Cs ,单质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

C .随核电荷数递增,氢氧化物碱性增强

D.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还原性增强

2、关于钠和钾元素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钾原子失电子比钠原子容易B.钾离子氧化性比钠离子强

C.钾与水反应比钠剧烈D.KOH碱性比NaOH强

3、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H2

B.碱金属单质都是质软、熔点低、密度均小于1的轻金属

C.碱金属元素随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

D.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

4、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与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 HI和HClO

B. HCl和HIO

C. HClO3和HIO

D. HClO和HIO

5、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Cl-和Cl2的性质相同;②ClO3-具有氧化性;③Cl-比Cl多一个电子;④Cl-具有酸性; ⑤盐酸兼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⑥Cl2的氧化性比盐酸的强;⑦Cl2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

A.①②⑤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②③⑦

6、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AgNO3溶液和稀HNO3,能生成不溶于稀HNO3白色沉淀的是( )

A. 氯水

B. 氯酸钾

C. 氯化钠

D. 四氯化碳

7、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

B.I-、Br-、Cl-

C.Br-、I-、Cl-

D.Cl-、I-、Br-

8、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9、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性质描述不正确

...的( )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单质能使水分解,放出氢气

C.氢氧化物呈两性

D.碳酸盐难溶于水

10、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碘水,淀粉溶液

B.氯水,四氯化碳

C.淀粉,KI溶液

D.硝酸银溶液,稀HNO3

11、在HI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但加入某种物质后,溶液立即变蓝。该物质可能是()

A.FeCl3 B.K2SO3 C.KNO3D.Na2S

12、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熔沸点升高

C、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表示

13、有KOH和KHCO3混合物26.2g,在250℃下煅烧,冷却后称量,质量减少4.65g,则原混合物中KOH

和KHCO3的质量关系是()

A.KOH>KHCO3B.KOH<KHCO3

C.KOH=KHCO3D.任意比混合

14、已知钡的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则下述说法中可能实现的是()

A.钡可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B.钡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

C.钡可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

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氧化金属锌,使之成为锌离子

15、把少量过氧化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请写出有关的方程式:

;。

在最后的混和物中蓝色能否褪去。

16、氟气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F2和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

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写化学式)

17、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

将该组其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所给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内。

归属类型:(1)主族元素(2)过渡元素(3)同周期元素(4)同族元素(5)金属元素(6)非金属元素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3)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与同位素、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

2.初步学会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联系起来运用能力。

【学习重点】同位素、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

【预备知识】

原子

看表分析:

1、构成原子粒子所带的电性及电荷大小。

2、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

总结: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负电的构成的。原子核由

和构成。

【基础知识】

(一)质量数

定义

符号:计算式:质量数(A)= +

应用:用质量数表示某种原子

[思考]: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科学探究]:1、填写下表,总结A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质子数+中子数

(A)

相对原子

质量

F 10 18.998

Na 12 22.990

Al 14 26.982

2、原子形成离子之后构成原子的微粒哪些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质量数呢?

[总结和比较]:和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

[

符号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电子数

12 12 12

20 40 18

元素符号原子符号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

1 0 1

1 1 1

1 2 1

6 6 6

6 8 6

(二)核素和同位素

核素:

同位素:

[思考与交流]: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

112种原子呢?

2、Cl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⑴在形成的Cl2分子中,会有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⑵从原子的组成看,原子的质量数均为整数,但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是35.5,这是为什么?

(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公式:

[课堂练习2]:

1、有以下一些微粒:①②③④⑤

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是和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为同位素的是和

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的是和、和。

2、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40K与40Ca

B、T2O和H2O

C、40K与39K

D、金刚石与石墨

【过关检测】

1、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同

D.无法确定

2、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位素的是( )

A.3517Cl和3717Cl

B.4019K和4020Ca

C. O2和O3

D. H2O和D2O

3、短周期元素X和Y组成化合物X2Y,那么X和Y所在族的序数可能分别是( )

A.ⅡA和ⅦA

B.ⅤA和ⅥA

C.ⅥA和ⅥA

D.ⅣA和ⅥA

4、11H、2

1H、3

1

H、H+、H2是( )

A.氢的五种同位素

B.五种氢元素

C.氢的五种核素

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

5、a X和b Y分别是元素X和元素Y的一种同位素,已知a>b,则元素X和Y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

(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6、某元素的天然同位素有10

5X和

11

5X两种,如果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那么元素X的天然同位素

中10

5X和

11

5X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A.3∶1

B.1∶3

C.4∶1

D.1∶4

7、已知硼(B)的原子序数为5,下列对硼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硼的原子半径小于铍的原子半径

B.硼元素不显两性

C.硼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D.单质硼能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

8、在11 g由D和18O组成的水中,含中子数为(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N A

B.2N A

C.6N A

D.10N A

9、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2.8 g该元素的单质与氧充分作用,可得到6 g化合物XO2。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三周期

B.第二周期

C.第Ⅳ主族

D.第Ⅴ主族

10、1995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

子。现有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比镤-239的原子核内少54个质子和100个中子,则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三周期第ⅠA族

B.第四周期第ⅠA族

C.第五周期第ⅠA族

D.第三周期第ⅡA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氘和氚是质量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氢的两种同位素

②氢元素是指1

1

H

③1

1

H、21H、31H是氢的三种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三种原子

④2

1H和3

1

H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A.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已知碳有两种常见的同位素12C、13C;氧也有常见的三种同位素16O、17O、18O。由这5种粒子构成的

二氧化碳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多可能有( )

A.6种

B.10种

C.11种

D.12种

13、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

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14、我国的纳米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例如曾作为我国两年前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就是一种

合成纳米材料,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 n+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

A.第3周期ⅤA族

B.第4周期ⅢA族

C.第5周期ⅢA族

D.第4周期ⅤA族

15、某元素二价阳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2,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 )

A. 18

B. 20

C. 22

D. 16

16、某元素X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70、72、74,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9∶6∶1,由此推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X有三种同位素

B. 其中一种同位素质量数为36

C. 质量数为35的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分数为75%

D. 元素单质X2的平均式量为71

17、36 g H2O与80 g D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之比是________,所含中子数

之比是________,它们分别与Na反应时,所放出气体体积之比(同条件)是________,质量之比是________。

18、用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E.电子层数,填写下列空格。

(1)同位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

(2)元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

(3)元素有同位素由________决定;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决定;

19、某元素的同位素A Z X,它的氯化物XCl2 1.11g溶于水制成溶液后,加入1mol/L的AgNO3溶液20mL

恰好完全反应.若这种同位素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求:

(1)Z值和A值;

(2)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学习重点】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原子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____个)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的各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高价阳离子半径低价离子半径。【自主探究】

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用编号回答):

①②

___________

⑶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 ⑷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

【探求新知】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的特征: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

(1)质量很____(9.109×10-31kg); (2)带_____电荷;

(3)运动空间范围_____(直径约10-10m) ;(4)运动速度_______。

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___及____、能量由___至____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____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_____层,当第___层排满后,再排第

____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_____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

3、电子的能量高低与离核远近的关系: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近远

电子的能量()()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

4、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变化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对于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以下量的关系:│最高正价│+│负价│=___________

三、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对于原子半径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________。

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1)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结论】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____;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_____。

【自主探究】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与应用】

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3.现有微粒结构示意图,试填表,当n取不同值时相对应的微粒名称和微粒

符号。

你所知道的10电子微粒还有哪些?

【阅读、思考、交流】阅读教材,思考、交流下列三个问题: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

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

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课堂练习】

1、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 、14 B 、15 C 、16 D 、17

2、原子核外的M 电子层和L 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是 (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确定

3、 C 原子L 层上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电子层数,C 是 元素。

4、若a A n +与b B 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 的数值为( ) A.b +n +2 B.b +n -2 C.b -n -2 D.b -n +2

5、某元素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为

6、今有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已知:甲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 层、L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 、N 层电子数之和;

丙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都显黄色; (1) (2)写出上述元素两两化合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过关测试】 1.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4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 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 ) A .电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电子层数 D .次外层电子数 2.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 A .8 B .14 C .16 D .17 3.某原子核外共有n 个电子层(n>3),则(n 一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 ) A .8 B .18 C .32 D .2(n 一1)2 4.A 、B 两原子,A 原子L 层比B 原子M 层少3个电子,B 原子L 层电子数恰为A 原子L 层电子数的2

倍,则A 、B 分别是 ( )

A .硅和钠

B .硼和氮

C .碳和氯

D .碳和铝

5.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 .3

B .7

C .8

D .10

6.甲、乙两微粒都只含有一个原子核,且核内具有相同数目质子,这两微粒一定是

A .同种原子

B .同种元素

C .互为同位素

D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7.有A 、B 两种元素,已知元素A 的核电荷数为a ,且A 3-与B n+

的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元素B 的核电荷数为 ( )

A .a —n 一3

B .a +n+3

C .a+n 一3

D .a —n+3 8.某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偶数,该粒子可能足下列中的

( )

9.由短周期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A 2B 3 ,A 3+

比B 2-

少一个电子层,且A 3+

具有与Ne 原子相同的核外电子层

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2

B 3是三氧化二铝 B .A 3+与B 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同

C .A 是第2周期第ⅢA 族的元素

D .B 是第3周期第ⅥA 族的元素 10.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夕}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核电荷数为l 到18的元素中,

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11.(08年北京高考卷)X 、Y 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m X a+与n Y b-,得m+a=n-b B.X 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

C.X 、Y 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

D.若X 的原子半径大于Y ,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X 一定大于H n Y 12.(08年全国高考1卷)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 ) 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 13. (08年广东理科基础卷)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 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 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 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08年广东理科基础卷)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氢化物的沸点为H 2T

B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

C .M 与T 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 .L 2+与R 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邱陇田园系客情,华山阻绝岷山远。

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2) 2课时

【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学习重点】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复习巩固】

1、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有哪些?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2.Mg2+ F- Br- Ca2+

【基础知识】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二、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实验一] Mg、Al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总结]Na、Mg、Al与水反应越来越,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金属性逐渐。

如何判断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阅读[资料]:

[小结]第三周期元素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总结】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

三、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四、元素周期律(1)定义:。

(2)实质:。【自主探究】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

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Li

B、F

C、Na

D、Cl

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Li Na K

B、Ba2+ Ca2+ Mg2+

C、Ca2+ K+ Cl-

D、N O F

4、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R,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

【过关测试】

A组

1.请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Mg、Al的化合价分别是,

推测:它们的失电子能力逐渐,金属活泼性逐渐2.Na与冷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Mg与热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能够证明Mg与热水反应放出的气泡是氢气的方法是

能够证明Mg与热水反应生成了碱的方法是,现象是。

证明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的现象是

从以上实验得知,三种金属化学活泼性顺序为,你判断的依据是

2.请画出Si、P、S、Cl四种非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主要化合价是,

根据推测金属活动性的经验,可以推测这四种非金属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

写出Si、P、S、Cl四种氢化物的化学式,它们的稳定性依次

可以从非金属与反应,生成的难易程度,或者的热稳定性,或者非金属之间的反应,推测非金属之间的活泼程度。Si、P、S、Cl的活泼性顺序为,或者说非金属性逐渐。

4.综合第三周期的8种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规律:同一个周期的元素,相同,但是逐渐递增,电子能力逐渐,电子能力逐渐,从宏观方面看来,就是性逐渐减弱,性逐渐增强。这种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规律性的变化,称之为。

5.第四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

B、氯化物难溶于水

C 、原子半径比镁的原子半径大D、碳酸盐易溶于水

6.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X,则X的最高正价含氧酸的分子式为

A、 H2XO3

B、H2XO4

C、HXO3

D、HXO4

7.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不能

..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B.酸性:HXO4>HYO4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单质能将X从NaX溶液中置换

【过关测试】

B组

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1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2.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A.4 B.5 C .6 D.7 ( )

3.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X,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 B.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3

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3

4.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5.M、N两种元素的原子,当它们每个原子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放出的能量M大于N,由此可知 ( )

A.M的氧化性小于N B.M的氧化性大于N

C.N2+的还原性小于M2- D.N2-的还原性大于M2-

6.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

A.O、S、Na、K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Na、Mg、A1、S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KOH、Ca(OH)2、Mg(OH)2、A1(OH)3的碱性依次增强

7.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

8.(2007·广东)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周期元素中,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现已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

C.第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D.所有的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

10.周期表中关于主族元素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B.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C.第n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为十n价,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为8-n(n≥4)

D.第n主族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2O n,氢化物分子式为RHn (n≥4)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8个电子

B.其原子与同周期I A、ⅡA族元素的简单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D.范德华半径比同周期ⅦA族元素原子的大

12.短周期元素X、Y和Z,已知X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少2

个,则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A.X2YZ4 B.XYZ3 C.X3YZ4 D.X4Y2Z7

13.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B>A;

C、D两种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

A.B

14.超重元素“稳定岛”的预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着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的稳定同位素x。请根据

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

(1)它在周期表的哪一周期?哪一族?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2)写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氢氧化物(或含氧酸)的化学式,并估计后者的酸碱性。

(3)它与氯元素能生成几种化合物?哪种较为稳定?

15.(08年全国天津卷)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

Z是非金属元素。

(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与Y 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用分子式表示)

(5)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3)

【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

(3)、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学习重点】“位、构、性”的推导,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复习巩固】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2、画出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且从示意图判断S元素属于周期,族,表现为S原

子易电子,化合价最低为价,最高正价为价。

3、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原子是,分子有共六种,阳离子

有,阴离子有。

4、短周期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是,3倍的是,4倍的是,1/2倍的是,1/4倍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原子各电子层都满足2n2的有。

【基础知识】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课堂练习】X、Y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思考:1、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

NaCl MgCl2AlCl3H2SiO3H3PO4H2SO4 HClO4

2、总结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思考:写出下列化合物中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2CO3与CH4 H2SO4与H2S HCl与HClO4分析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得出结论:。

【练习】元素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HXO4,则其气态氢化物化学式;

若其水溶液呈现酸性,且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

【课堂练习】Ra(镭)是原子序数最大的第ⅡA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是第ⅡA族中最大的

B、遇冷水能剧烈反应

C、位于第七周期

D、Ra(OH)2是两性氢氧化物

2、寻找所需物质

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

在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

在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探求新知】

一、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19世纪化学科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自然科学意

【结论】1、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2、指导科学研究,如发现新元素;

3、指导生产实践,如寻找新材料、催化剂、制冷剂、探矿等;

4、论证了“量变质变规律”;

【小结】主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08年海南高考卷)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填

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反映

决定

反映

决定

构性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_____;

(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大于_____(填化学式)。

【过关检测】

A组

1、下述事实能够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

(A)硫酸比盐酸稳定(B)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

2、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Y>Z

3、按C、N、O、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大

4、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A、B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和6,则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AB2B.A2B C、AB D、A2B2

5、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是有色固体

B.砹易溶于有机溶剂

C.砹化氢很稳定

D.砹化银不溶于水

6、有X、Y、Z三种元素,其中X、Y属于同一主族,加热时,其单质都能与氢气形成气态氢化物H2X,H2Y。常温下,X单质为气态,X与Y可形成两种化合物YX2和YX3,Y、Z均在X的下一周期,而Z 可与X生成化合物Z2X和Z2X2。试写出:

(1)元素名称X_________、Y_________、Z__________;

(2)化合物Z2X2与H2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两个由X、Y、Z三种元素所组成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7、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将下表中A、B两栏描述的内容

【自我测试】

B组

1.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能用于 ( )

A.制新农药 B.制半导体材料 C.制新医用药物 D.制高温合金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

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3.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化学式为H n XO2n-2:,则在气态氢化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

A.一(12—5n) B.一(12—3n) C.一(6—3n) D.一(10一n)

4.X、Y、Z三种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碱性,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酸性,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则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加的顺序是( )

A.X、Y、Z B.X、Z、Y C.Z、Y、X D.Y、Z、X

5.下列叙述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更活泼的是 (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多

C.1 mol A 从酸中置换出的H:比l mol B多

D.常温下,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

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字母i所代表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

B.字母a、c.d、h所代表的元素形成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C.上表14种元素中n元素失去核外第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D.上表14种元素中m元素失去核外第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少

7.(2007·广州模拟)元素A、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一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 )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硫酸反应 C.能与NaOH反应 D.能与碳酸钠反应

8.(08年宁夏高考卷)短周期元素E的氯化物ECl n的熔点为-78℃,沸点为59℃;若0.2mol ECl n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57.4g的AgCl沉淀。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A.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在ECl n中E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

C.E的一种氧化物为EO2D.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IV A族

9.(08年全国山东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H4比CH4稳定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10.(08年全国四川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除零族元素,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1)

【学习目标】

1.学习离子键及离子化合物。

2.学习电子式的书写。

【重点难点】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电子式的书写。

【预备知识】

思考:

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一千多万种物质?

2、食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食盐晶体不能导电,但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后能导电,说明了构成食盐的

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3、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要想使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需要加热到温度高达2000℃,它的分解率仍

不到1%,这就说明在氢分子里氢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一、离子键

(一)离子键的形成与概念

氯化钠的形成分析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条件

①、成键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键本质:__________________

③、成键元素:__________________

(二)离子化合物

1、概念: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的范围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化合物

(2)强碱、大多数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3)离子化合物均为强电解质

说明: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离子键只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下列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

Na2O MgCl2 H2SO4 HCl Na2O2 NaOH NH4Cl

二、电子式

1、定义:用·或×简明地表示原子、离子的__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电子式。

说明:

(1)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

(2)阴离子和复杂离子的电子式要标“[ ]”及“电荷数”;

(3)化合物的电子式,数目多的离子均匀分布在数目少的周围,不合并。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可用电子式表示,如氯化钠的形成可表示为: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并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归纳有关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及

(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NaCl Na2O

MgCl2

CaO

MgBr2

【过关检测】

1.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2.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XY2是离子化合物,X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则X、Y为( )

A.Ca和Cl

B.K和S

C.Ca和F

D.Mg和F 5.下列各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 A.KCl

B.NaBr C.LiI

D.KF 6.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 )

A.Be2+中的质子和电子

B.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03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7. 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8. 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9..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0.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11.M是元素周期表中ⅡA族元素,Y是ⅦA族元素,M、Y的两种单质化合生成Z。下列有关Z的判断错误的是( )

A.Z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Z的熔点、沸点高

C.Z一定溶于水

D.形成Z 的反应用电子式表达为:

12.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晶体,NaH与水反应放出H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H在水中显酸性

B.NaH中氢离子电子层排布与氦相同

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NaH中氢离子被还原为H2

13.用电子式表示

①铝原子_________________ ②硫离子_________________

③硫化钾的形成过程

14.某化合物XY2中,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电子总数为54,则XY2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15.X元素位于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60%,Y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键结合的,它形成过程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16.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 。回答下列问题:(1)氮化钠的化学式是,该化合物以键形成。

(2)氮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属于反应。

(3)氮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种盐,其电子式是。

(4)氮化钠中两种微粒的半径大小比较:r(Na+)r(N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2)

【学习目标】

(1)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概念的理解;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和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预备知识】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MgCl2: K2O : CaF2 :

一、共价键:

(一)共价键的形成与概念

1、定义: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_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1)成键微粒:_________(2)成键本质:__________(3)成键元素:______________

电子式书写说明:首先分析所涉及的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若形成稳定结构需几对共用电子对,再书写;由于没有电子转移所以没有“+”或“-”,和“[ ]

【练一练】

2、共价键的分类:①非极性键:由的原子问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成键的原子因此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②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由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因为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将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显,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一方显。像这样共用电子对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练一练】H2O2是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你能写出其电子式吗?_______________ Na2O2是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你能写出其电子式吗?_______________

(二)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练习】下列化合物:H 2O 、H 2O 2、Ca(OH)2 、Na 2O 、、Na 2O 2 、I 2 、NaCl 、NaOH 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只含有极性键的是 ,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 ,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 ,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三)共价化合物

1、定义:化合物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均以..

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 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HCl CH 4 CO 2 NaOH Na 2O 2、共价键的存在:

(1)共价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2)多原子单质分子,如:___________ (3)某些含有原子团的离子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吗? 能写出以下物质的电子式吗?NaOH 、Na 2O 2、NH 4Cl ,并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

3、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的关系:

(1)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_____导电,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_____导电; (2)共价化合物中______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可能_______共价键。 4、特例说明

(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如:BeCl 2 、AlCl 3;

(2

)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H 4Cl 、NH 4NO 3属于________化合物。 二、化学键

(1)定义:使 相结合或 相结合的 通称为化学键。

(3)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旧化学键 与新化学键 的过程。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①概念: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 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 。 ②强弱: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 ,它主要影响物质的 、 、 等物理性质,化学键属分子内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 越大,分子间作用力 ,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 。

④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由分子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共价单质和稀有气体的分子之间。在离子化合物、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物质中只有化学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 (2)氢键

概念:像 、 、 这样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 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汽化,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过关测试】

1.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共价化合物中可以含有离子键

D 。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含有共价键 3.在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 CO 2 B. PCl 3 C . CCl 4 D. NO 2 4.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 .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 .酒精溶于水 D.HCl 气体溶于水 5.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 A .CO 2

B 。PCl 3

C 。CCl 4

D 。NO 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B .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含非极性键

C .双原子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D .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7.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 ) A .一定是离子键 B .一定是共价键 C .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 同周期的X 、Y 、Z 三种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H 3ZO 4 < H 2YO 4 < HXO 4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X > Y > Z B.非金属性: X > Y > Z C.氢化物稳定性:X > Y > Z D.单质氧化性:X < Y < Z

9.短周期元素E 的氯化物ECl n 的熔点为-78℃,沸点为59℃;若0.2mol Ecl n 与足量的AgNO 3溶液完全

反应后可以得到57.4g 的AgCl 沉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E 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在ECl n 中E 与Cl 之间形成共价键 C .E 的一种氧化物为EO 2

D .

E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IV A 族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如Na2SO4 MgCl2 CaCl2 多余的__________、 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复习材料 一、食品、药品与人体健康 1.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人类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它们在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见下表: 营养物 质 食物来源代谢与功能 糖类葡萄糖:葡萄 等带有甜味的 水果、蜂蜜, 植物种子、叶 和动物血液 蔗糖:甘蔗和 甜菜 淀粉:植物种 子和块茎(大 米、马铃薯) 纤维素:干果、 鲜果、蔬菜等 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物质,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能直接为人体组织所利用;淀粉和蔗 糖必须在酶的催化下,先水解为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 要: (C6H10O5)n(淀粉)+n H2O n C6H12O6(葡萄糖)。 葡萄糖在人体中的功能: ①氧化放能,C6H12O6+6O2→6CO2+6H2O; ②合成肝糖元,当血糖低于正常值时,再转变成葡萄糖补 充到血液中; ③合成肌糖元,供给肌肉运动时使用; ④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作用:①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 助于食物消化和废物排出;②减少有害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 间;③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④降低胆固醇、防治糖尿病。 油脂猪、牛、羊等 家畜肉类和大 豆、花生等油 料作物的种子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人体摄入油脂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 油,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 ①氧化热量,1 g脂肪在体内氧化时放出约39.3 kJ的热量, 远高于糖类和蛋白质; ②合成人体所需的脂肪,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 的储存); ③合成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细胞的主 要成分)等; ④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和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蛋白质动物性蛋白 质,如鸡、鸭、 鱼、肉等 植物性蛋白 质,如谷类、 豆类、菌类、 蔬菜、水果等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一部分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 各种蛋白质,包括激素和酶,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 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供给人体活动的需要。 另一方面,人体内各种组织蛋白质也不断地分解,生成尿素, 排出体外。高中生每天大约要摄取80~90 g蛋白质。 酶是一类特殊蛋白质,对于生物体内复杂的新陈代谢反应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案13

必修一导学案13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认识金属在生产生 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3、通过归纳整理,了解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点与其单质化学性质的联系 【学习重点】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学习难点】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 【学习过程】活动一复习巩固认识金属元素 活动 主题 活动内容活动结果 自主整理 复习巩固1、阅读教材P46第一自然 段及图3-1,,归纳出自 然界中金属的存在形 态及地壳中金属元素 的含量 2、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画出Na、Mg、Al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 4、分析原子结构特点与金属 的化学性质的联系。 5、阅读教材P46第二自然 段,归纳出金属共同的物 理性质 6、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 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铝与硫酸铜镁条燃烧 溶液反应 1、除金、铂等少数极不活泼金属外,地球上绝大多数金 属元素是以(填“单质”和“化合物”)的形 态存在的。因为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其次是, 第三位,第四位是。含量最高的非金属 元素是,金属元素是。 2、 3、Na Mg Al 4、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或“少”),易 (“得”或“失”)电子,所以金属单质的化学 性质一般较(“活泼”或“不活泼”) 5、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不透明,有易导,易导有性。 6、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并用单 线桥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离子方程式) 还原剂氧化剂 (2) 还原剂氧化剂

高一化学导学案标准模板示例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预备知识】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基础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 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 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族的结构:。[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__元素。 P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过关检测】 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提出电离学说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全集(含答案)

【目标导航】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示。 2、懂得发生实验事故时的一些简单处理方法,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仪器并进行一些 简单的实验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 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 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学习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第一课时:实验基础知识 【问题导学】 1、如何保证实验安全?(课本第4页) 2、课本第4页,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试给下列几类物品举例。 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 自燃物品 爆炸品 剧毒品 腐蚀品 氧化剂 3、你听过实验中的“六防”吗?试着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把你不熟悉的地方标记一下。 5、你认识下列仪器吗?是否知道他们的作用?

上面仪器中哪些可用作反应容器? 哪些可以直接加热? 哪些可以间接加热? 强调:胶头滴管 【练习】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到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浓硫酸 E、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F、拿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G、在通风橱中制备有毒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练习】2、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坩埚 【问题导学】6、初中你一定学过很多基本实验操作,一起来复习一下。 (1)药品取用: 原则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 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用 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 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 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4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某溶液 ――→滴加稀盐酸酸化 无沉淀――→加BaCl 2溶液 ________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 2- 4。 作业: 1.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 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 溶液);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 2- 4离子? 。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 2- 4离子? 。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 2CO 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

高一化学学案1(必修1).doc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 1 课时安全实验制作人(湛才善) 一: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 .取药品: (1)固体块状 粉末 (2)液体少量 大量 定量 2 .加热(1)固体 (2)液体或固液混合物: 思考题1若固体加热易熔化(比如草酸晶体)呢? 3 .收集:(1)排空气法: (2)排液法: 思考题2 若制取的是有毒气体则应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应采用什么装置?(作图) 4 .闻气味: 5 .点燃 气体加热 6 .尾气处理碱性 酸性 其他 7.干燥酸性 碱性 中性 8.混合固固 固液 液液 思考题 3 浓硫酸稀释浓硫酸与乙醇、乙酸、甲酸呢?

9 意外处理:1液体飞溅到实验台 2 强酸溅到身上 3强碱溅到身上 10 熟记安全标志 补充习题 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B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要将被加热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 C .为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可采用粉碎、振荡、搅拌、加热等方法 D .为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常采取搅拌、加热等措施 2 .下列有关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 .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C .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 D .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 .下图是用浓H 2 SO 4 和HCOOH (甲酸)制备CO 还原Fe 2 O 3并检验反应产物的实验装置图。 制备CO 的方程式为HCOOH+(浓)H 2 SO4==CO ↑+H 2 O 。 ⑴ A 、B 、C 、E 中应分别盛放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⑵加热还原Fe 2 O 3 之前首先要做______________ 检验;然后还要做 _____________ 试验,检验_________ 是否被赶净; ⑶实验结束后在玻璃管上方悬挂磁铁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中所放物质为CuCl -NH 3溶液,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立即加水冷却全问题。 课后作业 1 熟记安全实验2预习1过滤实验 2 蒸发实验 3 蒸馏实验4萃取实验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

【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课前预习导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周期和族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期表编排规则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周期。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族。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0族或 副族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 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 全部是元素; 又称为元素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再下列空格中 课内探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原子结构与周期和族的关系 3.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学习重难点: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结构如何理解? (各小组讨论三分钟,然后给出个部分的最佳答案)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 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8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精,酒精占 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经典:高一化学学案全册最新(人教版经典)

目录 尽力而为还不够 (2)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1.1.1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3) §1.1.2蒸馏、萃取及离子的检验 (7) §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0) §1.2.2摩尔质量 (12) §1.2.3气体摩尔体积 (15) §1.2.4物质的量浓度 (20) §1.2.5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23)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26)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31) §2.1.1物质的分类 (31) §2.1.2分散系及其分类 (35) §2.2.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38) §2.2.2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42) §2.2.3离子反应的应用 (44) §2.3.1氧化还原反应的建立 (47) §2.3.2氧化剂和还原剂 (51) §2.3.3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 (54)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56)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60) §3.1.1金属的化学性质 (60) §3.1.2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62) §3.1.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65) §3.2.1钠的化合物 (67) §3.2.2铝的重要化合物 (70) §3.2.3 铁的重要化合物 (73) §3.3.1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76)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79)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84) §4.1.1二氧化硅和硅酸 (85) §4.1.2硅酸盐和硅 (87) §4.2.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89) §4.3.1硫及其氧化物 (93) §4.3.2氮及其氧化物 (97) §4.4.1 氨 (98) §4.4.2硫酸和硝酸 (10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106)

高一化学导学案1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课前预习◇ 【知识回顾】 1.试剂的存放 易挥发类: 见光易分解类: 常见易挥发类试剂有: 常见易分解类试剂有: 2.试剂的取用 固体试剂的取用(以KClO3,Zn为例进行分析) 液体试剂的取用(以浓硫酸为例进行分析) 3.固液试剂的加热方法 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反应类仪器: 量器类: 其他常用仪器: 以上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有: 不能直接加热的有: 5.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密度小于空气的: 密度大于空气的: 密度接近空气不易溶于水的: 密度接近空气易溶于水的: 6.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 【自学内容】 1.实验室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课堂互动◇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重点)。 【学习过程】 1.初中知识回顾 〖探究活动〗学生回答课前预习题目,教师点评 〖教师释疑〗指出实验中重点部分 〖思考与交流〗 (1)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难挥发,可以敞口放置 B.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可以放在一起 C.剩余的BaCl2残液可以倒入下水道中 D.酒精可以密封在无色试剂瓶中 (2)下列各操作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稀释浓硫酸,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 (3)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时,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C.配制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液时,3体积的浓硫酸缓慢倒入1体积的酒精中 D.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投入碎瓷片 2.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等问题。 〖探究活动〗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教师释疑】 危险品:这类试剂应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 易燃试剂:遇明火即可燃烧的有汽油、苯、乙醇、酯类物质等有机溶剂和红磷、硫、镁、硝酸纤维等。能自燃的有白磷。 本身不可燃但与可燃物接触后有危险的试剂有: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钾、过氧化钠等。 易爆试剂:有硝酸纤维、硝酸铵等。 剧毒试剂:氰化物、汞盐、黄磷、氯化钡、硝基苯等。 强腐蚀性试剂:强酸、强碱、液溴、甲醇、苯酚、氢氟酸、醋酸等 【思考与交流】 (4)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高一化学学案

高一化学统一教学案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一) 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3)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4)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1)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学习难点]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课前预习区】 1.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基本反应类型,分析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铜与氧气反应 氧化铜与氢气反应 碳酸钙高温加热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NaCl溶液与AgNO 3 溶液反应 【课堂互动区】 [交流研讨]: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分析,上述这些反应有何特征?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化学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如:反应H 2+CuO高温Cu+H 2 O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发生氧化反应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发生还原反应 [小结1] ①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看,氧化还原反应是。 ②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 ③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④氧化、还原反应是对立的、相互依存于同一反应中。

⑤新的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及依据: 【当堂练习】 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B.CaCO 高温CaO+CO 2↑ C.Na 2O+H 2O=2NaOH D.Mg+2HCl=MgCl 2+H 2↑ 2.金属钠的性质我们已经熟悉,将其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以下变化:第一步,变成Na 2O ,第二步转化为NaOH ,第三步逐渐生成Na 2CO 3·10H 2O ,第四步脱水变成碳酸钠粉末,上述四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 第一步 B. 第二步 C. 第三步 D.第四步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交流研讨】: 1、实验室可以通过哪些不同的反应原理(类型)得到氯化钠呢? 2、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两个反应的本质区别。 3、从微观角度分析两个反应的本质区别。 2Na+Cl 2=2NaCl Na :化合价 , (得或失)电子,被 ,发生 反应; Cl :化合价 , (得或失)电子,被 ,发生 反应。 【实验演示】:锌粒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电流检验 【思考讨论】 1、写出Zn 与CuSO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判断它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2、讨论电流计的指针为什么会偏转?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4、讨论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有何关系?两者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关系是什么? 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与化合价升降有什么关系? 【小结2】 CuSO Cu 失去 e - ,化合价 发生氧化反应 得到 e - ,化合价 发生还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1 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 的处理方法。 2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 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 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 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 精酒精占容积。i字 2 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 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 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 ___________。 3 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 4 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 ___________。 5 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

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 _ __ __ _ __ 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 __ _ __ ___ 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 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2 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 3 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 4 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基础知识】一、你了解实验室吗

高中化学导学案

导学案 高一化学备课组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导学案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 授课日期: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重点与难点:重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关系难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分子,原子与原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而原子或分子都很小,我们直接用肉眼不可能观察到,更不可能一个一个地进行称量。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呢?这就需要确定一种物理量。 1、物质的量 (1)概念:表示含有的集合体。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 (2)单位:简称,符号为。强调指出:“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2、摩尔 (1)概念:摩尔是_______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__________个微粒。 (2)适用范围:摩尔可以计量所有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注意: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使用__________表示。如:2mol H ,1mol H2 ,1.5mol NaOH ,1molOH-和1mole-等。 (4)定量关系:物质中所含某微粒的n=该物质的n×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微粒的数目。 例:1mol Na2SO4中含有______mol Na+、______mol SO42- 1mol NH3中含有______mol N、______mol H、______mol e- 1mol S2-中含有______mol e-、1mol NH4+中含有______mol e-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______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2)摩尔基准的规定:以______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020高一化学 1.1走进化学科学学案 鲁科版必修1

1.1 走进化学科学学案(鲁科版必修1) 学习目标定位:1.能说出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知道化学的两个基本特征。2.能记住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知道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活动探究 【情境引入】古代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开炉熔炼,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的不乏其人,点石成金终成泡影。古代中外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最终一事无成?这是因为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方法来改变常见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等变成贵重的金、银。殊不知用一般方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想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科学。 探究一怎样理解化学是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探究活动】 1.观察欣赏下列几幅图片,思考有关问题 (1)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又是如何变化的? 提示物质是在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常伴有发光、放热等。 (2)化学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什么? 提示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①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分子和原子等; ②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③化学是自然科学。 2.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利用化学方法,人们从矿物、岩石以及动植物体中发现了很多有用的物质,并设法把它们提取出来或从已有的物质出发制造出来,而且通过对有关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认识,根据需要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现在,化学家们已发现和创造了几千万种物质,如利用合成氨技术制造出增产粮食需要的氮肥;成功研制出大量帮助人们战胜疾病的新药物;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造出的芯片和光导纤维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1)从以上一段文字你能概括出化学的特征吗? 提示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提示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化学还是一门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实用的科学。 (3)举例说明哪些方面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 提示①人们从矿物、岩石及动植物体中发现了许多物质并设法把它们提取出来或从已有的物质出发制造出来。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完整教资)

系统教学#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 否有酒精,酒精占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 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2.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 3.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 4.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系统教学#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一)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重点难点】A Z X的含义和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自主学习案】 P2-3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都与有关。 2.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其中带 正电荷,而不带电,它们依靠一种特殊的力结合在一起。 【交流研讨】 (1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原子的质量由哪些微粒决定? (3)忽略电子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技能归纳】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结构 2.质量数 相对质量约为 质子的数目决定 中子不带电 相对质量约为 决定元素的不同原子,影响原子的质量 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每个电子带电荷 相对质量为一个质子(中子)的1/1836 核外电子层排布: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 每个质子带电荷

(1)概念: (2)关系式:原子中: 核电荷数(Z)== 质量数(A)=()+() 3.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X A Z 【思考】①阳离子中A Z X n+: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②阴离子中A Z X m-: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迁移应用】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下列三个结论: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三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 B 所有的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的个数都是相等的 C 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 D 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 3、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 136 B 50 C 86 D 222 4、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 A.136Al B.137 Al C.13 6 C D.13 7C 5、对于A ZX和A+1 Z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高中化学教案课程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 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

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与初中的衔接作用 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 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知识来学习和训练。而要以其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