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探究专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

难点探究专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
难点探究专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

难点探究专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

◆类型一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1.如图,在△MAB中,MA=MB,过M点作直线MN交AB于N点.P是直线MN 上的一个动点,在点P移动的过程中,若NA=NB,则∠PAM与∠PBM是否相等?说明理由.

2.如图①,在△ABC中,∠BAC=90°,AB=AC(∠ABC=∠ACB=45°),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CF.

(1)观察猜想:如图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

①BC与CF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②线段BC,CD,C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将结论直接写在横线上);

(2)数学思考:如图②,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

◆类型二全等三角形中的动图问题

3.已知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等于60°.如图,△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D,BE.

(1)如果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①所示,试说明:AD=BE;

(2)如果△ABC绕C点转过一个角度,如图②所示,(1)中的结论还能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类型三全等三角形中的翻折问题

4.如图,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 =

1

2∠DAB.试猜想DE,BF,E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P AM =∠PBM .理由如下:∵NA =NB ,MA =MB ,MN 是公共边,∴△AMN ≌△BMN (SSS),∴∠MAN =∠MBN ,∠MNA =∠MNB .又∵NA =NB ,PN 是公共边,∴△P AN ≌△PBN (SAS),∴∠P AN =∠PBN .∴∠P AM =∠PBM .

2.解:(1)①垂直 ②BC =CD +CF

(2)CF ⊥BC 成立;BC =CD +CF 不成立,正确结论:CD =CF +BC .证明如下:∵正方形ADEF 中,AD =AF ,∠DAF =∠BAC =90°,∴∠BAD =∠CAF .在△DAB 与△F AC 中,?????AD =AF ,∠BAD =∠CAF ,AB =AC ,

∴△DAB ≌△F AC (SAS),∴∠ABD =∠ACF ,DB =CF .∵∠ACB =∠ABC =45°,∴∠ABD =180°-45°=135°,∴∠BCF =∠ACF -∠ACB =∠ABD -∠ACB =90°,∴CF ⊥BC .∵CD =DB +BC ,DB =CF ,∴CD =CF +BC .

3.解:(1)∵△ABC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AC =BC ,CD =DE ,∠ACB =∠DCE =60°.∵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CE =60°,∴∠BCE =∠ACD =120°.在△ACD

与△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SAS).∴AD =BE .

(2)成立.理由如下:∵∠ACB =∠DCE =60°,∴∠ACB +∠ACE =∠DCE +∠ACE ,即∠BCE =∠ACD .又∵AC =BC ,CD =CE ,∴△ACD ≌△BCE ,∴AD =BE .

4.解:DE +BF =EF .理由如下:延长CB 至G ,作∠5=∠1,如图所示.∵将Rt △ABC

沿斜边翻折得到△ADC ,∠EAF =12

∠DAB ,∴AB =AD ,∠ABC =∠ADE =90°,∠2+∠3=∠1+∠4,∴∠ABG =90°=ADE .∵∠5=∠1,∴∠2+∠3=∠4+∠5,∴∠GAF =∠EAF .

在△AGB 和△AED 中,?????∠GAB =∠EAD ,AB =AD ,∠ABG =∠ADE ,

∴△AGB ≌△AED (ASA),∴AG =AE ,BG =DE .

在△AGF 和△AEF 中,?????AG =AE ,∠GAF =∠EAF ,AF =AF ,

∴△AGF ≌△AEF (SAS),∴GF =EF ,∴BG +BF

=EF ,∴DE +BF =EF .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1) 1.(2016?常德)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AB⊥AD,连接AC,过点A作AE⊥AC,且使AE=AC,连接BE,过A作AH⊥CD于H交BE于F. (1)如图1,当E在CD的延长线上时,求证:①△ABC≌△ADE;②BF=EF; (2)如图2,当E不在CD的延长线上时,BF=EF还成立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2.(2015?菏泽)如图,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 (1)如图1,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 (2)如图2,E是直线BC上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2015?于洪区一模)如图1,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BAC=90°, 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2,线段CF、B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______,线段CF、BD的数量关系为______;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2)如果AB≠AC,∠BAC是锐角,点D在线段BC上,当∠ACB满足什么条件时,CF ⊥BC(点C、F不重合),并说明理由.

4.(2013?庐阳区校级模拟)如图,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D、△ACE拼在一起(图1).△ABD不动, (1)若将△ACE绕点A逆时针旋转,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2),证明:MB=MC. (2)若将图1中的CE向上平移,∠CAE不变,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3),判断并直接写出MB、MC的数量关系. (3)在(2)中,若∠CAE的大小改变(图4),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MB、MC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5.(2013春?北京校级期中)探究 问题1 已知:如图1,三角形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AE⊥BC,B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BF交于点M,连接DE,DF.若DE=kDF,则k的值为______. 拓展

全等三角形动态几何练习精选

全等三角形动态几何练习精选(北师版) 1、如图,在△ABC 中,AB=AC=2,∠B=40°,点D 在线段BC (不含端点B 、C )上运动, 连接AD ,作∠ADE=40°,DE 与线段AC 相交于点E . (1)当∠BDA=120°时,求∠DEC 的度数;(4分) (2)当CD 等于多少时,△ABD ≌△DCE ?说明理由;(4分)(3)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ADE 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如果可以,直接写出∠BDA 的度数;如果不可以,说明理由.(3分) 2、如图,△ABC 中,∠ACB =90°,AC =6,BC =8.点P 从A 点出发沿A -C -B 路径 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 点;点Q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 点.点P 和Q 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 和Q 作PE ⊥l 于E ,QF ⊥l 于F .问:点P 运动多少时间时,△PEC 与QFC 全等?请说明理由. 3、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90°,CD ∥AB ,CD =AB =4cm ,点P 是边AB 上一动点,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从点A 向终点B 运动,连接PD 交AC 于点F ,过点P 作PE ⊥PD ,交BC 于点E ,连接PC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s x (1)若△PBC 的面积为)(2cm y ,写出y 关于x 的关系式; (2)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何时图中会出现全等三角形?直接写出x 的值以及相应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D A B C E 40 A B C

全等三角形解答题--答案

2016暑假作业(七) 全等三角形解答题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28小题) 1.(2012?邵阳)如图所示,AC、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求证:AD∥BC. 【解答】证明:∵AC、BD交于点O, ∴∠AOD=∠COB, 在△AOD和△COB中, ∵ ∴△AOD≌△COB(SAS) ∴∠A=∠C, ∴AD∥BC.2.(2016?重庆校级模拟)如图,A、C、F、B在同一直线上,AC=BF,AE=BD,且AE∥BD.求证:EF∥CD. 【解答】证明:∵AE∥BD, ∴∠A=∠B, ∵AC=BF, ∴AC+CF=BF+CF, ∴BC=AF, 在△EAF和△DBC中 ∵, ∴△EAF≌△DBC(SAS), ∴∠EFA=∠BCD, ∴EF∥CD.

3.(2015?于洪区一模)如图1,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BAC=90°, 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2,线段CF、B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垂直,线段CF、BD的数量关系为相等;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2)如果AB≠AC,∠BAC是锐角,点D在线段BC上,当∠ACB满足什么条件时,CF⊥BC(点C、F不重合),并说明理由. 【解答】证明:(1)①正方形ADEF中,AD=AF, ∵∠BAC=∠DAF=90°, ∴∠BAD=∠CAF,又∵AB=AC, ∴△DAB≌△FAC, ∴CF=BD,∠B=∠ACF, ∴∠ACB+∠ACF=90°,即CF⊥BD. ②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①的结论仍成立.由正方形ADEF得AD=AF,∠DAF=90度. ∵∠BAC=90°, ∴∠DAF=∠BAC, ∴∠DAB=∠FAC, 又∵AB=AC, ∴△DAB≌△FAC, ∴CF=BD,∠ACF=∠ABD. ∵∠BAC=90°,AB=AC, ∴∠ABC=45°, ∴∠ACF=45°, ∴∠BCF=∠ACB+∠ACF=90度. 即CF⊥BD. (2)当∠ACB=45°时,CF⊥BD(如图).

全等三角形常见的几何模型

全等三角形常见的几何 模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绕点型(手拉手模型) (1)自旋转:???????,造中心对称遇中点旋全等 遇等腰旋顶角,造旋转,造等腰直角 旋遇,造等边三角形 旋遇自旋转构造方法0000 018090906060 (2)共旋转(典型的手拉手模型) 例1、在直线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 △ 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 △ABE ≌△DBC (2) A E=DC (3) A E 与DC 的夹角为60。 (4) △AGB ≌△DFB (5) △EGB ≌△CFB (6) B H 平分∠AHC (7) G F ∥AC 变式练习1、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 △ABE ≌△DBC (2) A E=DC (3) A E 与DC 的夹角为60。 (4) A E 与DC 的交点设为H,BH 平分∠AHC 变式练习2、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ABE ≌△DBC (2)AE=DC (3)AE 与DC 的夹角为60。 (4)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BH 平分∠AHC

3、(1)如图1,点C是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等边△ACM和△CB N,连接AN,BM.分别取BM,AN的中点E,F,连接CE,CF,EF.观察并猜想△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将(1)中的“以AC,BC为边作等边△ACM和△CBN”改为“以AC,BC为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ACM和△CBN,”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例4、例题讲解: 1. 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菱形ADEF(按A,D,E,F逆时针排列),使∠DAF=60°,连接CF. (1)?如图1,当点D在边BC上时,求证:①?BD=CF???②AC=CF+CD. (2)如图2,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AC=CF+CD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3)如图3,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C、CF、CD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2、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例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AD上各存在一点P、Q,若△APQ的周长为2, 求PCQ 的度数。

难点探究专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

难点探究专题:全等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 ◆类型一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1.如图,在△MAB中,MA=MB,过M点作直线MN交AB于N点.P是直线MN 上的一个动点,在点P移动的过程中,若NA=NB,则∠PAM与∠PBM是否相等?说明理由. 2.如图①,在△ABC中,∠BAC=90°,AB=AC(∠ABC=∠ACB=45°),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CF. (1)观察猜想:如图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 ①BC与CF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②线段BC,CD,C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将结论直接写在横线上); (2)数学思考:如图②,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

◆类型二 全等三角形中的动图问题 3.已知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等于60°.如图,△ABC 与△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D ,BE. (1)如果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①所示,试说明:AD =BE ; (2)如果△ABC 绕C 点转过一个角度,如图②所示,(1)中的结论还能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类型三 全等三角形中的翻折问题 4.如图,将Rt △ABC 沿斜边翻折得到△ADC ,E ,F 分别为DC ,BC 边上的点,且∠EAF =12 ∠DAB.试猜想DE ,BF ,EF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P AM =∠PBM .理由如下:∵NA =NB ,MA =MB ,MN 是公共边,

八年级上有关全等三角形_探究题_总结

探究题讲练 类型1.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A.330°B.315°C.310°D.320° 2.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 A.50 B.62 C.65 D.68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点P(4,4)处,两直角边与 坐标轴交于点A和点B。 (1)求OA+OB的值;

(2)将直角三角形绕点P逆时针旋转,两直角边与坐标轴交于点A和点B,求OA-OB的值; 类型2.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基础练习 1.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 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 (1)求证:AF+EF=DE; (2)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章末重难点题型分类练习

专题 01 全等三角形章末重难点题型汇编【举一反三】 变式 1-1】( 2018秋?绍兴期末)如图,△ ABC ≌△EDC ,BC ⊥CD ,点 A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 ACB = 20°,则∠ ADC 的度数是( ) A .55° B .60° C . 65° D . 70° 变式 1-2】(2018秋?厦门期末)如图,点 F ,C 在 BE 上,△ ABC ≌△ DEF ,AB 和 DE ,AC 和 DF 是对 应边, AC ,DF 交于点 M ,则∠ AMF 等于( ) A .2∠ B B .2∠ACB C .∠ A+∠ D D .∠ B+∠ ACB 变式 1-3】( 2018秋?桐梓县校级期中)如图,△ ABC ≌△ A ′ B ′ C ,∠ ACB = 90°,∠ B = 50°,点 B ′ 在线段 AB 上, AC , A ′ B ′交于点 O ,则∠ COA ′的度数是( ) A .50° B .60° C . 70° D . 80 ° 考点 1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 例 1】(2019 春?临安区期中) 如图, △ACB ≌△A ′CB ′,∠ACB =70°,∠ACB ′=100°,则∠ BCA 的度数为( ) 40°

变式 2-1 】(2019 秋?潘集区期中)在△ ABC 与△ DEF 中,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变式 2-2】( 2018春?渝中区校级期中)如图,点 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 A =∠D ,∠B =∠E ,再 添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 ABC ≌△ DEF 的是( ) A .A B =DE B .B C =EF C .∠ ACB =∠ DFE D . AC = DF 变式 2-3】(2018 秋?鄂尔多斯期中)如图,已知 AB =AC ,AD =AE ,若要得到“△ ABD ≌△ ACE ”,必 须添加一个条件,则下列所添条件不恰当的是( ) A .BD =CE B .∠ ABD =∠ ACE C .∠ BA D =∠ CA E D .∠ BAC =∠ DAE 考点 3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应用】 例 3】(2019春?郓城县期末)如图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 A 、B 的距离,因无法直接量出 A 、B 两点的距离,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求出 A 、B 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变式 3-1】(2019春?峄城区期末)如图,点 C 、 E 分别在直线 AB 、DF 上,小华想知道∠ ACE 和∠DEC 是否互补,但是他没有带量角器,只带了一副三角板,于是他想了这样一个办法:首先 添加一个 (1)AB =DE ,AC =DF , BC =EF (3)∠ B =∠ E , BC = EF ,∠ C =∠F 其中能使△ ABC ≌△ DEF 的 条件共有( A .1 组 B .2 组 (2)AB =DE ,∠ B =∠ E , BC = EF (4)AB = DE ,∠ B =∠E ,AC =DF , ) 考点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 C .∠ C =∠ D .∠ B =∠ B .B C =E D A . AB =

2019-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37动态几何之动点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含解析)

2019-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37 动态几何之动点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含解析) 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运动的 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 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 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 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解 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动态几何形成的存在性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基本类型,包括等腰(边)三角形存在问题;直角三角形存 在问题;平行四边形存在问题;矩形、菱形、正方形存在问题;梯形存在问题;全等三角形存在问题;相 似三角形存在问题;其它存在问题等。本专题原创编写动点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模拟题。 在中考压轴题中,动点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应用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 想准确地进行分类。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2,0),B(4,0),动点C在直线 1 l:y x 2 上,若以A、B、C三点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A。 【考点】单动点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全等测试 ?选择题(共3小题) 1. 如图,EB交AC于M,交FC于D, AB交FC于N,/ E=Z F=90° / B=Z C, 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 1 = /2;②BE=CF③厶ACN^A ABM:④CD=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 如图,△ ABC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AD=CE AE与BD相交于点P,BF丄AE于点F.若BP=4则PF的长() A. 2 B. 3 C. 1 D. 2 二 3. 如图,OA=OC OB=OD且0A丄OB, OCX OD,下列结论:①△ AOD^A COB ②CD=AB③/ CDA=Z ABC;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D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D.②③ 二.解答题(共11小题) 4. 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 BD交于点O, AB=AC点E是BD上点,且AE=AD / EAD=Z BAC

(1)求证:/ ABD=/ ACD

(2)若/ ACB=65,求/ BDC的度数. B C 5. (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 DC, E是BC的中点,若AE是/ BAD 的平分线,试探究AB, AD,DC之间的等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 DC, 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 E是BC 的中点,若AE是/BAF的平分线,试探究AB,AF, CF之间的等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6 .已知:在△ ABC中,AB=AC D为AC的中点,DE丄AB, DF丄BC,垂足分别为点E, F,且DE=DF求证:△ ABC是等边三角形. 7. 已知,在△ ABC中,/ A=90°, AB=AC点D为BC的中点. (1)如图①,若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丄DF,求证:BE=AF (2)若点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且DE丄DF,那么BE=AF吗?请利用图②说明理由. 圍①图 图圏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难题题型归类及解析

全等三角形难题题型归类及解析 一、角平分线型角平分线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它的轴 对称性,常作的辅助线是:一利用截取一条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二是 经过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另外掌握两个常用的结论:角平分 线与平行线构成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与垂线构成等腰三角形。 1. 如图,在Δ ABC中,D是边BC上一点,AD平分∠BAC,在AB上截取 AE=AC, 连结DE,已知DE=2cm,BD=3cm,求线段BC的长。 已知:如图所示,BD为∠ ABC的平 分线,?PN⊥CD于N,判断PM与 PN的关系. AB=BC,点P在BD上,PM⊥AD于 M, 3. 如图所示,P为∠ AOB的平分线上一 点,若OC=4cm,求AO+BO的值. BD 2. PC⊥OA于C,?∠OAP+∠OBP=18°0 ,

4. 已知: 如 图 E 在△ ABC 的边 AC 上,且∠ AEB=∠ABC 。 ABE=∠C ; (2) 若∠BAE 的平分线 AF 交 BE 于 F ,FD ∥BC 交 AC 于 D ,设 AB=5, AC=8,求 DC 的长。 5、如图所示,已知∠ 1=∠2,EF ⊥AD 于 P ,交 BC 延长线于 M ,求证: 2∠M= (∠ ACB- ∠B ) 6、如图,已知在△ ABC 中,∠ BAC 为直角, AB=AC ,D 为 AC 上一点, CE ⊥BD 于 E . 1 (1) 若 BD 平分∠ ABC ,求证 CE=2BD ; (2) 若 D 为 AC 上一动点,∠AED 如何变化, 若变化,求它的变化范 围; 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_探究题_(各种题型非常全)教学内容

全等三角形_探究题_(各种题型非常全)

探究题讲练 类型1.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 A.330° B.315° C.310° D.320° 2.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 A.50 B.62 C.65 D.68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点P(4,4)处,两直角边与坐标轴交于点A和点B。 (1)求OA+OB的值;

(2)将直角三角形绕点P逆时针旋转,两直角边与坐标轴交于点A和点B,求OA-OB的值; 类型2.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基础练习 1.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 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 (1)求证:AF+EF=DE; (2)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1,△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BC,且AC=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边EF 与边AC重合,且EF=FP.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接AP,BQ.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 (3)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接AP,BQ.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重难点专训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重难点专训 专训一:命题与定理 名师点金:命题贯穿于数学始终,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习时,要会判断一句话是不是命题,能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判断命题的真假,会用证明的方法去证明一个真命题. 命题的定义及结构 1.下列句子是命题的有() ①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多少度? ②垂线段最短,对吗?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⑤同旁内角互补. A.1个B.2个C.3个D.4个 2.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命题的真假 3.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说明理由. (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1>0; (3)如果AC=BC,那么点C是AB的中点;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

命题的证明 类型1 证明真命题 4.如图所示,AB ∥CD ,直线EF 与AB ,CD 分别交于点M ,N ,∠BMN 与∠DNM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求证:MG ⊥NG. 请补全下面的证明过程: 证明:∵MG 平分∠BMN(____________), ∴∠GMN =12∠BMN(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理∠GNM =12∠DNM. ∵AB ∥CD(____________), ∴∠BMN +∠DNM =________(____________), ∴∠GMN +∠GNM =________(____________), ∵∠GMN +∠GNM +∠G =________(________), ∴∠G =________, ∴MG ⊥NG(____________). 类型2 证明假命题 5.已知命题:“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度数之和一定等于180°”,请你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你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它是假命题. 专训二: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三种类型 名师点金: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四种:S .S .S .,S .A .S .,A .S .A .,A .A .S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的判定方法除了上述四种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即“H .L .”.具体到某一道题目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进行观察、分析,选择合适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解题. 已知一边一角型 题型1 一次全等型

全等三角形常见的几何模型

1绕点型(手拉手模型) 遇600旋60°,造等边三角形 遇90°旋90°,造等腰直角遇等腰旋 顶角,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0,造中 心对称 (2)共旋转(典型的手拉手模型) 例1、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 (1)△ ABE ◎△ DBC (2)AE=DC (3)AE与DC的夹角为60。 (4)△ AGB ◎△ DFB (5)△ EGB ◎△ CFB (6)BH 平分/ AHC (7)GF // AC 变式练习2、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 ABD和厶BCE,连接AE与CD,证明: ("△ ABE ◎△ DBC (2)AE=DC (3)AE与DC的夹角为60。 (4) AE与DC的交点设为H,BH平分/ AHC [D山3 Vi壮-U (I) ? 变式练习1、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厶BCE,连接AE与CD,证明 (1) △ ABE ◎△ DBC (2) AE=DC (3) AE与DC的夹角为60。 (4) AE与DC的交点设为H,BH 平分/ AHC (1自旋转:自旋转构造方法 ABD和厶BCE,连接AE与CD,证明:

3、(1)如图1,点C是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 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等边△ ACM和厶CBN ,连接AN , BM .分别取BM, AN的中点E, F,连接CE, CF, EF.观察并猜想△ 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将(1)中的“以AC , BC为边作等边△ ACM和厶CBN”改为“以AC, BC为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 ACM和△ CBN,”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B 例4、例题讲解: 1.已知△ 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菱形ADEF(按A,D,E,F 逆时针排列),使/ DAF=60 ° ,连接CF. (1)如图1,当点D在边BC上时,求证:① BD=CF 宓AC=CF+CD. (2)如图2,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AC=CF+CD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AC、CF、 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⑶如图3,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2、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 成对称全等。 D A D A M x N rt B D 例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 AB,AD上各存在一点P、0,若厶APQ的周长为2, A P

(文章)全等三角形中的探索题型

全等三角形中的探索题型 一、条件探索型 例1 如图所示,AB ∥ED ,AB =ED ,请问:当满足什么条件时,△ABC 与△DEF 全等,试加以证明. 分析:本题中已知条件AB ∥ED 得∠B =∠E ,再加上已知条件AB =E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规律,可考虑利用“SAS ”,“ASA ”,“AAS ”证△ABC 与△DEF 全等,所以满足的条件不止一个,比如BF =CE 等. 解:情况1:可添加∠A =∠D ,∵AB ∥ED ,∴∠B =∠E ,又∵AB =ED ∴△ABC ≌△DEF (ASA ) 情况2:可添加BC =EF (如果BF =CE 可由等式性质得到BC =EF ), ∵AB ∥ED ,∴∠B =∠E ,又∵AB =ED . ∴△ABC ≌△DEF (SAS ) 情况3:可添加∠ACB =∠CFE ,∵AB ∥ED ,∴∠B =∠E ,又∵AB =ED ∴△ABC ≌△DEF (AAS ) 评析:这类题型结论明确,条件不全,解题时应仔细分析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探索其应满足的具体条件,通过执果索因,即可获解. 二、结论探索型 例2 (常州中考题)如图2,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在边BC ,CA ,AB 上,且△DEF 也是等边三角形,除已知相等的边以外,请你猜想还有哪些相等线段,并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是一题结论开放题,要得到正确的结论需要根据等边三角形具有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 解:图中还有相等线段的线段是: AE =BF =CD ,AF =BD =CE 因为△ABC 与△DEF 都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 =∠B =∠C =60° ∠EDF =∠DEF =∠EFD =60°,DE =EF =FD 又因为∠CED +∠AEF =120° ∠CDE +∠CED =120° 图 2 图1

全等三角形证明中考题精选(有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一.解答题(共10小题) 1.(2013?泉州)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分别过点B、C作BE⊥AD于点E,CF⊥AD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E=CF. 2.(2013?河南)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和DEC重合放置,其中∠C=90°,∠B=∠E=30°.(1)操作发现 如图2,固定△ABC,使△DEC绕点C旋转,当点D恰好落在AB边上时,填空: ①线段DE与A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②设△BDC的面积为S1,△AEC的面积为S2,则S1与S2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 (2)猜想论证 当△DEC绕点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1与S2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和△AEC中BC、CE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猜想. (3)拓展探究 已知∠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4,DE∥AB交BC于点E(如图4).若在射线BA 上存在点F,使S△DCF=S△BDE,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的长.

3.(2013?大庆)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形ACB(∠ACB=90°)绕着顶点B顺时针旋转60°,使得点C 旋转到AB边上的一点D,点A旋转到点E的位置.F,G分别是BD,BE上的点,BF=BG,延长CF与DG交于点H. (1)求证:CF=DG; (2)求出∠FHG的度数. 4.(2012?阜新)(1)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90°. ①当点D在AC上时,如图1,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 ②将图1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2,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当△ABC和△ADE满足下面甲、乙、丙中的哪个条件时,使线段BD、CE在(1)中的位置关系仍然成立?不必说明理由. 甲:AB:AC=AD:AE=1,∠BAC=∠DAE≠90°; 乙:AB:AC=AD:AE≠1,∠BAC=∠DAE=90°; 丙:AB:AC=AD:AE≠1,∠BAC=∠DAE≠90°.

全等三角形的重难点

全等三角形的重难点 一、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是解决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问题的关键.全等三角形有许多对应的元素,怎样寻找这些对应元素呢? 1.根据全等符号暗示的信息找对应 符号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教材中说,“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此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要严格遵循,养成按对应顶点表示全等三角形的习惯,并且按“对应顶点记位置”的特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达到无需看图也能迅速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目的. 例1 已知△ABC≌△BAD,如果AB=8,BD=9,AD=11,那么AC= . 【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用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我们是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根据这个规则可知:对应位置上的字母就是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对应位置上的字母表示的线段就是对应边,表示的角就是对应角.由题设已知中所给△ABC≌△BAD符号表示可知:AC与BD是对应边(如图1),所以AC=BD=9. 例2 已知△ABC与△DEF全等,∠A=30°,∠B=50°,则∠D=(). A.30° B.50° C.100°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注意本题与上例的区别,题目只说△ABC与△DEF全等,并没有给出对应法则(即没有用全等关系的符号)表示,所以会出现三种可能,选择D. 2.观察图形特征暗示的信息找对应 ①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②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③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④两个三角形中,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的夹边是对应边; ⑤两个三角形中,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的夹角是对应角; ⑥两个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是对应边,一对最短的边是对应边; ⑦两个三角形中,一对最大的角是对应角,一对最小的角是对应角. 二、灵活选择运用判定方法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有三条公理、一条推论以及直角三角形特有的斜边直角边公理.每个公理和推论都有自己的符号表示形式,如SAS、ASA、AAS、SSS、HL等,在学习中可以充分考虑已知条件和图形的结构特点,利用公理及推论的字母表示形式去寻找解题思路,培养解题能力.如:(1)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时,找两边的夹角或第三边对应相等(SAS、SSS);(2)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时,找两角的夹边或任何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SA、AAS);(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和一角对应相等时,找夹等角的另一组边对应相等,或任何一组角对应相等(SAS、AAS). 例3 如图2,点E在AB上,AC=A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图中存在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所添条件为: .你得到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是: . 【分析】本例是一道条件探索型试题,需从结论出发,执果索因,考虑要图中存在全等三角形,现已有哪些条件,逆推还需添加什么条件,同时本例又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从图中也可以直观地看出可能有△ACE与△ADE,△ABC与△ABD,△BCE 与△BDE三对三角形全等. 若要△ACE≌△ADE,现已有AC=AD,又AE=AE(公共边),故还需添加CE=DE(从边的角度考虑用SSS)或∠CAE=∠DAE(从角的角度考虑,已有两边,考虑两边的夹角用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题型总结材料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题型 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边边” 例题、已知:如图,AD =BC ,AC =BD.试证明:∠CAD =∠DBC. (答案)证明:连接DC , 在△ACD 与△BDC 中 ()AD BC AC BD CD DC ?=?=??=? 公共边 ∴△ACD ≌△BDC (SSS ) ∴∠CAD =∠D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 例题、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 ⊥AB 于E ,并且 AE =12 (AB +AD ),求证:∠B +∠D =180°. (答案)证明:在线段AE 上,截取EF =EB ,连接FC , ∵CE ⊥AB ,∴∠CEB =∠CEF =90° 在△CBE 和△CFE 中,CEB CEF EC =EC EB EF =??∠=∠??? ∴△CBE 和△CFE (SAS )∴∠B =∠CFE ∵AE =12 (AB +AD ),∴2AE = AB +AD ∴AD =2AE -AB ∵AE =AF +EF , ∴AD =2(AF +EF )-AB =2AF +2EF -AB =AF +AF +EF +EB -AB =AF +AB -AB ,即AD =AF 在△AFC 和△ADC 中(AF AD FAC DAC AC AC =??∠=∠??=? 角平分线定义) ∴△AFC ≌△ADC (SAS )∴∠AFC =∠D ∵∠AFC +∠CFE =180°,∠B =∠CFE.∴∠AFC +∠B =180°,∠B +∠D =180°. 类型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角边角” 例题、已知:如图,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 求证:HN =PM. 证明:∵MQ 和NR 是△MPN 的高, ∴∠MQN =∠MRN =90°, 又∵∠1+∠3=∠2+∠4=90°,∠3=∠4 ∴∠1=∠2 在△MPQ 和△NHQ 中,12MQ NQ MQP NQH ∠=∠??=??∠=∠? ∴△MPQ ≌△NHQ (ASA ) ∴PM =HN

全等三角形重难点题型讲练(无答案)

全等三角形重难点题型讲练 ※题型讲练 【例1】已知:如图,AB∥CD,E是AB的中点,CE=DE. 求证:AC=BD. 变式训练1: 1.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求证:BD=2CE. 【例2】如图,∠ABC=90°,D、E分别在BC、AC上,AD⊥DE,且AD=DE,点F是AE的中点,FD与AB相交于点M. (1)求证:∠FMC=∠FCM; (2)AD与MC垂直吗?并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2: 1.如图,在R t△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接BE、EC.试猜想线段BE和EC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例3】已知:如图,△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 (1)求∠BOC的度数;(2)求证:BE+CD=BC. 变式训练3: 1.如图,△ABC中,BD=AC,∠ADC=∠CAD,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例4】如图1,点P、Q分别是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运动速度相同,连接AQ、CP交于点M. (1)求证:△ABQ≌△CAP; (2)当点P、Q分别在AB、BC边上运动时,∠QMC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 (3)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QMC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全等三角形常见的几何模型

1、绕点型(手拉手模型) (1)自旋转:?????? ?,造中心对称遇中点旋 全等遇等腰旋顶角,造旋转 ,造等腰直角 旋遇,造等边三角形旋遇自旋转构造方法00 00018090906060 (2 )共旋转(典型的手拉手模型) 例1、在直线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 △ABE ≌△DBC (2) AE=DC ( 3) AE 与DC 的夹角为60。 (4) △AGB ≌△DFB (5) △ EGB ≌△CFB (6) BH 平分∠AHC (7) GF ∥AC 变式练习1、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 △ABE ≌△DBC (2) AE=DC (3) AE 与DC 的夹角为60。 (4) 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BH 平分∠AHC

变式练习2、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ABE ≌△DBC (2)AE=DC (3)AE 与DC 的夹角为60。 (4)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BH 平分∠AHC (1)如图1,点C 是线段 AB 上一点,分别以AC ,BC 为边在AB 的同侧作等边△ACM 和△CBN ,连接AN ,BM .分别取BM ,AN 的中点E ,F ,连接CE ,CF ,EF .观察并猜想△C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将(1)中的“以AC ,BC 为边作等边△ACM 和△CBN”改为“以AC ,BC 为腰在AB 的同侧作等腰△ACM 和△CBN ,”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例4、例题讲解: 1. 已知△ 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D 为直线BC 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B,C 重合),以AD 为边作菱形ADEF(按A,D,E,F 逆时针排列),使∠DAF=60°,连接CF. (1) 如图1,当点D 在边BC 上时,求证:① BD=CF ? ②AC=CF+CD. (2)如图2,当点D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AC=CF+CD 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AC 、CF 、CD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D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C 、CF 、CD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