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38~39页的主题图、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5题。

【教学提示】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所以本节课宜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有研究性、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学习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用尺子正确画角。

【教学准备】

剪刀、钟表、三角板、角的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出示课件:主题图)

将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指导学生观察,相互说一说。在学生汇报交流时,通过“图中的正在做操和踢球的学生,拿三角板的老师、修剪花草的老爷爷……”引出角。进一步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儿有角,并随着学生的汇报(老师三角板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用红线标出图中的角,进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那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1:有正在做操的学生。

生2:有踢球的学生。

生3:有拿三角板的老师。

生4:有修剪花草的老爷爷。

师:再仔细观察,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

生:角。

师:你能看到哪儿有角?

生1:老师三角板上的角。

生2:老爷爷剪刀上的角。

生3: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

……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情境的观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之上,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求新知

◆ 认识角。

问题2:观察图中的物体,能指出它们表面上的角吗?(出示课件:例1图)

让学生同桌交流后,抽学生上黑板指出,注意提醒学生正确指角的方法。

师:观察图中的这些物体,找一找它们表面上的角,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然后选代表上黑板指出。)

生1:剪刀张开的角。

生2:钟表上的两个指针的夹角。

生3:三角板的三个角。

师:观察图中的物体上的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有一个圆圆的点。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生3:圆圆的点和两条直直的线连在一起。

师:同桌交流互相交流一下,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生1:圆圆的点叫顶点。

生2:两条直直的线叫边。

师: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并课件演示: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个闪动的亮点,再由这个亮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直的线,最后标出顶点和边。如下图:

师: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课本3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全班交流,选代表汇报,酌情讲解。 问题3:动手折出一个角,并展示自己角的大小,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折出后先用手摸一摸顶点,再摸一摸两边,感知尖尖的顶点、直直的两边。小组内比较折的角的大小后,全班交流时教师演示角的两边叉开、收拢,引导学生归纳: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师: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摸一摸顶点,再摸一摸两边,有什么感觉?

生1:顶点是尖尖的。

生2:两边是直直的。

师:把自己的角和小组内同学的角比较一下,看谁的大,谁的小?为什么?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1:我的角大,因为角的两边张开的大。

生2:我的角小,因为角的两边张开的小。

师: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既掌握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边 边

顶点

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画角。

问题4:怎样画一个角?

先让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时随学生的汇报总结画法。

师:现在我们来画角,同桌交流一下,你认为该怎么画?

(学生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生1:先画出一个顶点。

生2:再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

……

师:先在纸上点一个点(就是画出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能画出一个角吗?(课本3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尝试,巡视指导,酌情讲解。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既加深了对角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合作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肯定自我,倾听他人,建立学习信心。】

三、巩固应用

练习八的第1、2、3、4、5题。

答案:1、略。

2、第1个和第3个图形是角,第2个和第4个图形不是角。

3、第1个图形有4个角,第2个图形有3个角,第3个图形有4个角,第4个图形有2个角。

4、角的大小也随着折扇的从合到打开而从小到大变化。

5、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达标反馈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⑴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⑵用纸折角,折出角的大小,与折的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答案:1、1 2 2、⑴×⑵√

【设计意图:设计多样化的课堂达标活动,使学生在挑战的氛围中更加巩固了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五、总结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了角有什么认识?在用尺子画角的过程中我们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的知识,既有利于巩固新知,又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从一个顶点出发,两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顶点

角的各部分名称如图

画角的方法:①先在纸上点一个点。

②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教学反思】

1、角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的角度来抽象出我们数学中的角。

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在生活中找角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在摸角、说角的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并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做角比角,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体验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实践活动得以证明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通过画角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资料包】

一、同课异导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你们摆出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现在拿走一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摆,交流是三角形。)

生:三角形。

师:你们真能干!接着再拿走一根,这是什么图形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位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知识拓展

1、在一个角内画三条直线,现在总共有()个角。

2、把一个角放在放大镜下面,这个角变大了,对吗?为什么?

3、动脑筋:一张正方形纸有4 个角,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你有几种答案?画一画。

答案:1、10 2、不对,因为把一个角放在放大镜下面,只是这个角的两边的长短发生变化,而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不变。

3、3个角或4个角或5个角。

三、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指、折、做、画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其它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本课应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以“数学活动”引领全课,从生活中认识角,从实物中抽象角,在操作中感知角,在体验中感悟角,在辨析中理解角,使学生在理解中应用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用尺子正确画角。

(五)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学生则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而教具、学具的运用则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变静为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将努力达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让全体学生乐于探索新知。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出示问题1: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将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指导学生观察,相互说一说,引出角。再进一步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儿有角,并随着学生的汇报用红线标出图中的角,进而揭示课题。这样通过对生活情境的观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之上,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求新知

首先,认识角。

出示问题2:观察图中的物体,能指出它们表面上的角吗?让学生同桌交流后,抽学生上黑板指出,注意提醒学生正确指角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每个角的相同的地方,逐步归纳出: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课件演示: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个闪动的亮点,再由这个亮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直的线,最后标出顶点和边。

出示问题3:动手折出一个角,并展示自己角的大小,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折出后先用手摸一摸顶点,再摸一摸两边,感知尖尖的顶点、直直的两边。小组内比较折的角的大小后,全班交流时教师演示角的两边叉开、收拢,引导学生归纳: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既掌握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其次:画角。

出示问题4:怎样画一个角?

先让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时随学生的汇报总结画法:先在纸上点一个点(就是画出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巩固应用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练习八的第1、2、3、4、5题。这样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4、达标反馈

第1题: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第2题: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⑴、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⑵、用纸折角,折出角的大小,与折的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这样设计多样化的课堂达标活动,使学生在挑战的氛围中更加巩固了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5、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对了角有什么认识?在用尺子画角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板书设计(略)

四、资料链接

角的来历

小圆点拉着太阳的胡须,在天空中晃来晃去。可是,他手一松,从空中摔了下来,一下子摔到地上,有两条线被小圆点扯下来。小圆点将躺在地上的两条线接了起来。小圆点从接头处顺着边滚哪滚,一边滚一边想这两条线组成的图形叫什么,最后给它起名叫角。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教材呈现了一幅校园生活的情景图。图中有正在做操和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尺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都与角有关。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时,出示情景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标出一些物体上的角。 然后从三种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最后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感知角,如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转成大小不同的角),用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等。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椅子和双杠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再通过让学生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接着通过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如果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的角就是直角,比它小的是锐角,比它大的是钝角。教材还安排了用三角尺画直角和用三角尺上的角拼摆出钝角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表象。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39 页例 1-例2.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辩认角。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 学具准备 三角板、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图形呀?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玩猜一猜游戏)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角吧!(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主题图)下课了,我们的校园真热闹,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生1 :老师拿的三角板。生2 :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 生3 :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 生4:我了现球门上有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有的我都没有发现。是啊,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三、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找生活中的角师:其实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周围哪些

《角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学会画角,初步感知与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学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尝试、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感受生活中的角,理解和掌握角的特点及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三、教学难点: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 五、学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两根不同颜色的卡纸条(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校园情景图。 师:瞧!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在开心的做早操,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做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活动探究 1、自学例1 (1)找出图上的角并指给同桌看。 (2)告诉同桌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的实物图。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范振雨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及相关内容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 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教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教学准 备: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 .找角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观察校园生活情境图,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体位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 折角 师:很好!同学们刚刚找到了很多的角。现在拿出老师课前交给你们的白纸,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他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学生动手折角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213《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 昌乐小学数学备课组 孙暾执笔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先确定一个顶点,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 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直角:黑板、书上的角都是直角,三角板上最 大的角就是直角 直角的初步认识 判断直角:先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量 一量,先把顶点与三角板上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与另一直角边也重合就是直角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在生活中感知物体的角,如能说出桌面有四个角等,但对角的理性认识不够。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教学应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后,再认识角各部分之间的名称。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活动,

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让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自己学着用尺子画角。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索、观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2、能正确画出一个角 3、能辩认不同方向的直角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节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杨佳英 教学设计说明: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指一指、画一画、折一折、玩一玩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2、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 3、理解角有大有小及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 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自主学习实践突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活动角、各种形状的纸片、直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角”。小朋友认识这个字吗? 师: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角呢?那你能指指身边的角吗?

学生一般指的都是“点”,噢,原来角是这样的,教师就在黑板上画“· ”。 师:那角应该是怎样的呢?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想的样子完整的指出来? 生;讨论并互相指角。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一)找角,感知角的特征。 师;(课件出示闪动的角提示)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 请你观察一下这些物体,用刚才的方法指一指藏在这些物体表面的角。 师:刚才小朋友们在许多物体上找到了角,可以说角处处可见。为了更好的认识角,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会变成怎样的呢。 (出示各种角) [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突破本节课难点。] (二)折角,了解角的组成。 师;拿出你手中的纸片,看看它有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没角的同学能不能让它变出角来。 生:折角。(用水彩笔标出,然后师选出大小不同的各一个贴在黑板上) 师:用手摸一摸你折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头是尖尖的,边是直直的。) 教师归纳:(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一个角)介绍弧线。 唱一唱。 师:同学们刚才做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学唱《角的歌》: 我的名字叫做角;我有边儿是两条;一个顶点两条边;所以我叫角角角。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

角的初步认识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专项训练 师:看卡片报得数9+8…… 师:同学们,真棒! 二、情境导入 请看大屏幕,熟悉吧。这是我们入少先队时的欢乐情景。入队时带上红领巾多精神啊!观察一下,红领巾有几个角呢?(生:三个) 师: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说)真棒!观察的真有序。从上面你能找到角吗?谁来说一说哪里有角?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些都是角(出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我板书(我书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交流展示 1.出示交流问题(角的各部分名称) (1)交流 师:今天聪聪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角的有关知识!(聪聪) 师:请看问题,齐读,开始交流! (2)汇报(师画一个角)

师:哪个小组上台汇报一下。请你们小组上台汇报。 生:我来回答第①题……,谁有补充。…… 这是一个角吗?(不是,有一条边是弯的,必须是直的。) 师:这个小组表现的真棒。看来,大家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儿有一个角,谁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指顶点、边、边)我来指,大家说,跟老师一起写(板书名称),一起说顶点、边、边、角(画弧)。(3)小结 师:看来,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板书,齐读) 练习:判断 师:现在,大家对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做一做) 师:谁来读一下题目,手势准备! 师:第2、3、4题,为什么不是角?…… 评: 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角的特征。 ②你利用了角的特征来判断。 ③看来你已经掌握了角的特征。(留下角,你能指出这三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师:看来,虽然角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刚才我们解决了聪聪的第一个问题,现在聪聪又带来了一个问题:2.角的关系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在具体编排上,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角可“相加”,可“度量”等),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在知识的层次上,从由共性的角度(角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角,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进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通过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丰富学生感性经验的同时,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整合进“角的初步认识”中。 在实验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只包括认识角和直角的内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修订后的教材对此部分内容的编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认识角,使学生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 (3)发挥三角尺的教学价值。 在本单元中,教材充分利用了“三角尺”这一重要的文具,来帮助学生认识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38~39页的主题图、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5题。 【教学提示】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所以本节课宜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有研究性、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学习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用尺子正确画角。 【教学准备】 剪刀、钟表、三角板、角的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出示课件:主题图) 将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指导学生观察,相互说一说。在学生汇报交流时,通过“图中的正在做操和踢球的学生,拿三角板的老师、修剪花草的老爷爷……”引出角。进一步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儿有角,并随着学生的汇报(老师三角板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用红线标出图中的角,进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那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1:有正在做操的学生。 生2:有踢球的学生。 生3:有拿三角板的老师。 生4:有修剪花草的老爷爷。 师:再仔细观察,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 生:角。 师:你能看到哪儿有角? 生1:老师三角板上的角。 生2:老爷爷剪刀上的角。 生3: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 ……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和教材分析(共3课时).doc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角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上都有角,角的数量与形状经常是多边形特点的具体表现。例如,三角形有三个角,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就是看它们的角是什么角。又如,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就在它们的角上,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可见,角的知识是学习多边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角,获得一些关于角的初步知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 小学数学一般分两次教学角的知识,本单元第一次认识角,只是初步认识。所涉及的知识不是很多,也比较简单。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角的图形,角的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例2直观认识直角例3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练习九 练习和应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形成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图形,体验角有大小,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直角很重要,它是区分锐角与钝角的标准。以后辨认多边形的特点,认识垂直,画垂线,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高,都离不开直角。本单元只是直观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学段还会继续教学关于这些角的知识。 1. 从现实情镜里提取角,利用图形建立角的表象,通过操作感受角有大小。 初步认识角,只要求学生能形成角的初步表象,不给它下定义。教材只是呈现角的图形,让学生直观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例1及其“试一试”直观认识角,其教学过程大致分成四步:从物体表面提取角;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做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 “角”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一种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中某些物体上的所谓的角不是一回事。教学角,应该联系实例引出,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但是,从现实情境中引出角必须十分谨慎,避免生活中的一些“角”干扰数学上角的表象的形成。 例题在三角尺、纸工袋的两条相邻边上,以及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上套了红线,引导学生注意物体表现的两条边以及钟面上的两根针。然后隐去实物,只留下红线勾画的三个图形,指出“这些图形都是角”。教材还另外画出一个角,用它代表所有的角,并利用这个图形讲解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形状,了解角的结构。学生把代表所有角的那个图形保持在头脑里,就形成了关于角的初步表象。上述的活动是一项保留本质数学内容、排除非本质成分的活动,能使学生既感到数学的角与物体表现有联系,在物体表面上可以找到数学的角,又不局限于物体表面的角这个认识层面,因为留下在头脑里的是数学的角。 学生在例题里,得到对角的“静态”体验。他们很可能片面地认为角是指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共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 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 直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 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一、预习导学 从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数学朋友这种图形叫做———角 【设计意图对于正方形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演示,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有活跃了学习气氛】 二、精讲点拨: 1、认识角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校园图 师:谁能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这幅图片 师:在这幅图中隐含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让我们来找一找。

师: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生1:角尖尖的 生2:角两边直直的 【设计意图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创造:做角 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师:我们再来找一找图中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设计意图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3、探索: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师: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不是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不是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优秀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纸片,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纸片,带孔木棒,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之星送给这节课发言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有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生:指角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

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藏着的角吗?我要看看谁的眼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第二题、练习八1——2题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在平面图中辨认出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角,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角。 教法:直观演示法、实际操作法 学法:通过看、折、比、画等活动探索角的有关知识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尺子、纸、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单元主题。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尽可能找出图中的角,并用课件闪现学生找出的角。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角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朋友(课件出示钟面、剪刀、水管、折扇),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指出钟面上、剪刀上、水管上、折扇上的角。随着学生的回答,用课件闪现学生发现的角。 ⑵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角?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角。 2、教学例2 折角 ⑴你们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角吗?课件演示折角。(学生尝试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⑵你们用手摸一摸角的这儿(顶点)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角的这两边,有什么感觉?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至例2及相关内容。 二、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发学生认识角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实践用一张纸折角操作活动,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在制作角的活动中使学生装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特别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三角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认识角、正确画角。 五、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六、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钟、圆规、教师用的三角板、两根彩色硬纸条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学校吗?谁来夸夸自己的学校?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呈现教材的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你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生:同学们操场上玩,有的同学在踢足球,有的同学在单杠和双杠上做运动。一名园丁正在用剪刀剪彩小树,一位老师拿着一个三角板在往教室那边走等等。 (当学生说到踢足球时球门角闪动,说到单杠和双杠时它们的有角处闪动,说到剪刀,三角板时闪动)。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校园里还藏着一种图形,你们瞧(在刚才闪动过的角呈现色线,标示出角)!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人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师:这些图形叫做“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结合情境,认识角 师:你们瞧!那位老师的三角板被我借来了。谁上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儿? 在学生指角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告诉学生正确的指角的方法。 师:大家手里都有三角板,请拿出来。然后我们一起来像这样指一指,再用手顶一顶、摸一摸,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学生小组活动并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些物品(出示钟表和剪刀)。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点?(学生涌跃举手。)将刚才学生指认的物品,用课件呈现出来,并将刚才学生找出的角用红色线标示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㈠地位与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课程,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础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折角、摸角、找角以及利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等。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说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把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方面: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㈢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角的特征,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长短无关。 二、教法与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基于这一点,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课一开始我出示三张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然后出示角,设疑:这个是什么图形呢?预习的同学能说出它的名字,其他同学不确定,这时老师给予肯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引入,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㈡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三个活动来进行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设计

213《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提供必备的条件。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 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直尺画角。 3、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1、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2、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认识角、画角 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直角、画直角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判断哪些图形是角。 2、能准确地指出角各个部分的名称。 3、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4、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5、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3 节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培养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 形中辨析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一、预习导学 从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数学朋友这种图形叫做———角 【设计意图对于正方形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演示,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有活跃了学习气氛】 二、精讲点拨: 1、认识角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校园图 师:谁能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这幅图片 师:在这幅图中隐含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让我们来找一找。 师: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生1:角尖尖的 生2:角两边直直的 【设计意图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创造:做角 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师:我们再来找一找图中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设计意图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3、探索: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师: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