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善思学思结合

善学善思,学思结合

说到“学”和“思”,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到孔子的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是说,只学习前人遗留下来的知识而自己不去思考,将会停留在迷惘之中而不知道正确与错误:只是凭空思考而不利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那将一无所成。可见,读过书后不去思考或只去思考而不读书都是学不到知识的。

孔子作为先哲早就提出了学与思的重要性,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习近平主席也在重要讲话中强调了学与思。

习主席指出,为政者需要学与思。《论语》写到,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常人有重:学而优则仕“这后半句,并以此激励自己刻苦读书,希望来日出人头地。为政者则要看重前半句,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习主席还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实中确实有些人既不学习也不思考,既罔于自己也怠于工作。有的对学习基本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深入,没思考,忙于会议、活动、应酬,热切于“政绩”、“形象”、“进步”,说起学与思则用“忙”字来做挡箭牌。其实,今日世界,一日千里,不学无所适应,不思无以应对。领导干部要善于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少一点酒酣耳热,多一点伏案而思,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通过深入学习来明确远大的人生志向,通过深思熟虑来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左传》有云,“政如农工,日夜思之”。古人还说“爱人如己”。唯有善学善思,

才能把为政如农工般精耕细作,日夜思之;把为民如爱己般殚精竭虑,日夜牵挂,干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习主席的讲话涉及到为政之道,处处讲到学与思的重要性。其实不仅仅是为政,连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能遇见这学与思之理。我们要想成才,祖国要想强盛,每个人都少不了要认真学习这学与思之理。

孔子和习主席都如此地重视“学”和“思”。那么到底学和思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有何作用呢?我认为,“学”是我们获得知识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环节,是基础。因为只有学,我们才能接触到前人遗留下来的宝贵材料,才能积累各种各样的知识和经验。学多了,知识积累也就多了。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才有水平和能力进行思考,才能理智地分析所写的东西是对是错,进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即“思”是我们“学”的应用和提高,是更高层次的“学”。我们只有通过“学”了解书本知识,再经过思考去理智化分析书本知识,进而从中得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处理好“学”和“思”的关系。一味地“学”,而不对我们所学的进行思考和消化,只会永远被动、消极的接受前人留下来的东西,而不会有惊人的成就和业绩。我们常说要发展前人的知识,使之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我们这样消极被动地“接受”,怎能做到这一点呢?同样,一味地“思”而不去“学”,就失去了思考的价值,到头来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孔子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思是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天不喝不睡地思考,却没有什么收获,不如把时间用于学习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学而思是得不到多大的收获的。我们常说要继承前人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不学而思,何言继承?因此,我们学习只有做到学思结合才可获得更多的知识。

我们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学与思的有机结合,

他多次强调光学书本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把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看其能不能指导我们的实践,看其符合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的我们采用,不符合的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从理论实践中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和途径,所以,实践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学”的好坏,而且也取决于“思”的好坏。试想,如果毛泽东同志没有“学”马克思主义,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袖,新中国的诞生也将不知被推到何年何月。如果毛泽东同志没有“思”马克思主义,那么也就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路线的出台,也就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夺取政权将会变的更加困难和艰辛。

牛顿说过,他的伟大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试想,如果牛顿只学“巨人”留下来的知识,而自己不去思考,那么,他永远也不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顶多是抱在“巨人”怀中的“宠儿”,一味的吮吸巨人的乳汁而不知自己赚取,地心引力的发现将永远不会和苹果落地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如果牛顿只“思”不“学”巨人留下来的知识,

那他只能站在地上,同样谈不上发现物理学上的举足轻重的牛顿三定律,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中学学习时我就发现,很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学而不思,

或学多思少。具体表现在做题目时查阅相关资料,写作文时参考范文或选章摘句地抄,复习时只看例题而自己不动手去做等方面。这样做肯定事倍功半,不见多大成效。可是,这种现象至今仍然时有出现在我们大学生身上。比如,有人认为,看书不必写读书笔记,有人认为作题目不如看答案来的方便,这就必然导致失败,读过书后不知书的真正价值所在,考试中题目眼熟不会做等问题的出现。就是只学不思或多学少思的最终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既要学又要思,在学习过程中把学和思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的基础上思、在思的成果上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

我们最近在电视上、广播上经常听到“学理论,谈体会”这样一句话,其中的“学理论”就是学的过程,学习理论知识,即本本和条条,其中的“谈体会”即思的过程,“思”的结果就是你的体会也就是你学习该理论所得到的东西。所以,我们学理论就必须谈一下体会。如果你学会了理论,而无体会可谈,说明你没有对所学的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即学而未思,不免成了教条主义者,不学理论而谈体会无疑是空谈,从而成了空想主义者,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即我们在理论学习中必须要把学理论和谈体会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和思的结合。其他学习同样如此。

我们学《论语》,再思《论语》。可以看到,孔子的“学和思的思想对指导我们今天的学习仍然有用,即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所学,又要有所思。只有将“学”和“思”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增长我们的知识。从而得到孔子要求的不“罔”不“殆”。

在现代时期,社会需要的是全方面的人才。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所以我们的任务很艰巨,要提高自身的全面素养。而学习与思考,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思考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我们能尽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人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发现不足不断改正不足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要善学善思,学思结合。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依靠,我们才能全面的发展自己,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实力。

善学善思,学思结合。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