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简介

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简介
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简介

157

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简介

Tax Policy Synopsis of Supply-side Economics

甘小军

158

科技广场

2008.4

0.8%)的情形相比,可以看出减税措施对于工人劳动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的刺激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3.2储蓄和投资率有明显变化

虽然美国在80年代私人投资和私人储蓄的增长率都不如70年代高。但比较明显的是,1981年减税法和1986年减税法实行后,分别有1983年—1984年和1988年—1989年的私人投资和储蓄的较大增加。美国经济学家阿伦?思南和安德兽?罗斯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1981年减税使商业储蓄在1981年—1982年中增加了270亿美元,个人储蓄增加了480亿美元。如果没有1981年的减税,那么在1981年—1982年的衰退中,美国经济的情况将会更坏,国民生产总值至少还将下降6%。(见表一)。

表一美国私人部门储蓄与投资(1971-1989)

资料来源: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91年》第3页

3.3对国民收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根据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1984年的一份证词,1981年减税法将边际最高税率从70降到50后,占纳税人总数1.36%的高收入者的纳税额从1981年的580亿美元增加到1982年的605亿美元,其纳税额占税收总额比重由1981年的20.4%,上升到1982年的21.8%。这说明减税增加了这部分人的工作时间和收入。同时,减税对低收入纳税人的刺激较小,占纳税人总数50%的低收入者所纳税款从1981年的217亿美元降到1982年的195亿美元。1985年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报告表明: 虽然1984年富有阶层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低收入阶层。占美国家庭5%的最富有者得到国民收入的16%,比上年多获得40亿美元; 占美国家庭40%的下层阶层只得到国民收入的15.7%。

3.4扩大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

减税对增加就业机会的作用十分明显。美国80年代的失业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83年—1989年,就业增长率平均为2.45%,高于70年代水平。1988年哈佛大学的林含从数量经济模型得出,1981年的减税政策到1985年,共使GNP的实际增长率提高了2%以上,并创造了250万个就业机会。4供给学派减税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现在,在我国经济学界,希望国家实行减税政策的呼声不时出现。通过资料显示我国的总体税赋水平和国际上比较相对偏高。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折算成“消费型”的增值税,则税率高达23%。而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税率水平低于20%。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高于发达国家的税率水平,比如德国为25%,澳大利亚为28%,英国、日本为30%。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的外资的需求,我国对外资企业所征收的所得税率仅为15%,远低于本国企业,另外我国个人工薪所得税最高档45%的边际税率也高于国外水平。而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除了正常的税收以外,在我国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民营经济而言,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权力寻租”等问题也非常严重。这些都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投资的回报率,打击了企业家投资的信心。因此,在今后,中国可以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减税”政策,必定能达到供给学派所主张的减税政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维特?P?甘地等.供应学派的税收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2]马斯格雷夫等.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3]刘大平.从比较角度看世界减税浪潮[J].亚太经济,2003,(4).

作者简介

甘小军(1981—),男,仰恩大学经济学院教师;

159

最优税制理论

最优税制理论 最优税制理论的涵义 最优税制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何征税才能保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问题。由于理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即政府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习惯偏好不完全了解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更具有现实意义。 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政府在征税时丧失了信息优势,在博弈中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在自然秩序作用下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我们只能通过制度的安排,使之接近于这个状态。最优税制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悄然兴起。 税收的基本原则主要为效率与公平,最优税制应该是同时兼顾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税制。税收的效率原则要求税收不干预资源的配置,保持一种中性,以免造成对纳税人的行为的扭曲。也就是税收只有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在收入效应中,只有资源的从私人手中转移到政府的手中,而替代效应则会因为个人行为的扭曲而产生效率的损失。税收的公平性应该是在收入的分配中体现,横向公平为同等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应同等纳税,纵向公平为不同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应不同纳税。 最优税制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最优税制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如下: (1)市场状态假设:个人偏好、生产技术(一般可获得连续规模收益)和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要明确表示出来。

(2)政府的行为能力假设:政府必须通过一套交易成本较低的、有限的税收工具体系来筹措既定的收入(工具的选择与个人的消费相关,纳税义务与经济政策无关的一次总负税不予考虑); (3)标准函数假设:多人的模型中,以社会福利函数作为标准函数,计算各种结果,以此来作为选择税收工具的标准。 早期最优税制理论 1927年,年轻的剑桥经济学家拉姆齐(Ramsey)在解答老师庇古(Pigou)的一篇作业中天才地解决了一个关于最优商品税的问题:假定一次总付税不可行,对于征收给定的税收收入,最优的商品税率应该是多少,才能使税收造成的超额负担最小。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拉姆齐得出,对商品课税的最优税率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很小,而高档品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大,拉姆齐法则要求,有效率的税收应对生活必需品课以高税率,而对高档品课以低税率。 最优所得税问题是一个更古老的问题。与最优商品税假定不存在公平问题相反,最优所得税最初的研究对效率采取了完全忽略的态度。埃奇沃思(Edgeworth)提出,当每个人的边际牺牲相等时(纵向公平原则),社会效用损失最小,这就意味着最大边际税率为100%。当收入达到某个等级时,当事人的所有增加的收入都将用以交换税收,这样,一个非常大的可能性是高收入者将放弃工作,选择闲暇。由于损失了效率,政府的收入反而低于课征低税率的收入。斯特恩(Stern)通过对税收与劳动供给的研究,得出最优所得税率与劳动供给弹性负相关,当劳动供给弹性小,即对工资率的变动表现为不敏感时,较高的税率不会对劳动供给决策,从而对经济效率产生大的影响,反之,若劳动供给弹性很大,对工资所得课以较高的税率则会导致实际工资率的下降,进而引起更大的劳动供给的减少。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Mirrlees)对激励条件下最优所得税问题作出了经典性研究。在考虑了劳动能力分布状态,政府最大化收益,劳动者最大化效用,以及无不定性、无外部性等一系列严格假定的情况下,他得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结论,其中二点就是对高工资率和最低工资率都应课以零(边际)税率。 最优税收与生产效率是最优所得税理论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有效率,包括交换和生产的有效率,其条件是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

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供给学派理论的差异

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理论的差异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 自动化类1502班 20153996 刘天翼

最 近在新闻中经常听到供给侧改革这个字眼,好奇心大起,习大 大老是挂在嘴边的供给侧改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开始查阅相关的资料细致的了解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供给侧改革与国家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推动关系,查阅资料的同时发现西方的一种理论学派供给学派与中国的新政策存在着共同性和差异性。 要想叙述两者之间的差异首先得明白两者的定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

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2003年后,中国央企生产力变革变得很缓慢,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产业的利润下降幅度最大,产能过剩很严重。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 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

第四章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 重点:我国税收制度的特征和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国际税收。 难点:不同税率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的计算。 第一节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一、课税权主体 有关课税权主体的概念:通过行政权力取得税收收入的各级政府及其 征税机构,它说明谁征税。 (一)本国税与外国税:本国税指的是本国政府开征的各种税收,外国税则是外国政府开征的各种税收。 (二)中央税与地方税:中央税以中央政府为课税权主体的税收,它由中央立法,由中央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为中央政府财政提供资金来源。地方税以各级地方政府为课税权主体的税收,它由地方政府立法,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提供资金来源。 二、课税主体 纳税人与赋税人的区别:法律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也称纳税人;经济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 按照纳税人的不同,税收可以分为两类: 1.个人税和法人税 2.买方税和卖方税 三、课税对象

1.课税对象的概念:课税的标的物 2.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分为三大类: 四、税率 (一)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二)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有关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的概念 税率=(应纳税额/课税对象)×100% ,税额 = 课税对象×税率 统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产品差别 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 全额累进地区差别 税率分类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 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适用于流转税;累进税率--适用于所得税;定额税率--适用

于从量税。 1.比例税率:其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例如: 应纳税额=100万元×17% 应纳税额=1000万元×17% 应纳税额=10000万元×17% 其优点是:有利于鼓励生产经营者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因为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税率并不因之而提高。所以,在流转税的征收中往往使用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其特点是,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逐步提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也越高。例如: 需要说明的是,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当中,又分为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两种计算方法。其中的全额累进,会导致收入临界点的不公平。 3.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弊端说明 例如:张三月收入2800元,李四月收入2801元,那么,张三应纳税:(2800 – 800)X10% = 200元 李四应纳税:(2801 – 800)X15% = 300.15元

《税收实务》课程标准

《税务会计》课程标准 一、办税岗位职业描述 在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调查中,最多的是要设置主办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其次就是设置报税岗位。报税岗位一般具有税务登记、税款计算与会计处理、纳税申报表编制、发票管理、纳税申报和纳税筹划等工作任务。 税务登记:主要包括开业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等工作。 税款计算与申报:主要包括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与一般企业密切相关的其他地方税的税款计算、纳税申报表的编制申报和相关的会计处理事务以及税务自查和协助稽查工作。 发票管理:主要包括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网上开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验证工作。 纳税筹划:相关税收和简单筹划工作。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税务登记、税金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会计处理等相关的税收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以项目为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税金计算、税务会计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一)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税制概况。 2.理解主要税种的含义及征税范围。 3.掌握主要税种应纳税金的计算方法。

4.熟悉税务会计处理中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和账簿的登记方法。 5.了解相关法规规定及有关金融知识。 (二)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会办理企业税务登记、发票领购工作。 2.能根据企业的类型和业务种类判断应纳的税种。 3.能正确计算相关税费应纳金额并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4.会使用各类发票、填制涉税文书、进行网上申报。 5.会组织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开展简单的纳税筹划工作。 6.会与税务、工商、外汇、银行等机构协商,处理一般的税务事项。 (三) 思想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2.具有依法节税的意识; 3.具有严谨、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采用“每个税种为一个项目”的教学模式,采用倒推的方法,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完成纳税申报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际操作技术与能力的培养,以主要税种纳税申报典型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9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操作技术为核心,辅助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建议为70课时(含机动4课时)。

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

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 摘要 1、西方税收理论综述 2、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 3、亚当斯密税收理论对我国税收政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西方税收思想》许建国中国经济出版社 2、西方理论的发展《湖北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3、亚当斯密与傅玄思想的分析比较《产业科技论坛》2006年 4、亚当斯密税收原则的重新解读《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5、《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商务印书馆 6、《中国经济问题》1990年第一期

西方税收理论的综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和垄断统治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出理了不同的税收理论学派 1重商主义税收理论 这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税收理论。产生于15世纪,流行于16、17世纪,衰弱于18世纪下半叶,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霍布斯、托马斯?曼,法国的财政总监柯尔培尔,意大利的斯卡卢非等。认为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商业是致富之源。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把税收作为政府干预经济、指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2 重农学派的税收理论

这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时期的资产阶级税收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认为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农业是社会唯一的生产部门,只有农业才能使物质财富增加。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废除包税制的征收制度,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 3 古典学派的税收理论 这是17世纪中叶代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税收理论。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配弟,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最后由大卫?李嘉图完成。认为国家经费属于非生产性费用,要压缩经费,实行廉价政府。主张经济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税收转嫁与归宿的理论。 4 庸俗经济学派 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将政治经济学看作是一门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科学。他们认为属于财富分配范畴的赋税的影响范围自然而然不会仅仅局限于财富的分配领域,而是同时影响到生产和消费。因而,萨伊对赋税原则的讨论融合了赋税对生产、分配、消费的广泛影响.他认为税收基本上是有害的,都会妨碍社会的再生产。但同时税收又是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的。所以与其他经济学家不同的是,他着重强调税率要低,以将其对再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此外,

供给学派的理论实践和简要评价

供给学派的理论实践和简要评价 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早已成为美国里根政府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1981年,里根上任不久,就向国会提出了具体的“经济复兴计划”,这些计划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率,其中个人所得税率自l981年7月1日开始每年削减10%,三年削减30%; ②削减联邦开支,减少预算赤字,逐年平衡预算; ③放宽和取消政府对企业的一些限制性规章条例; ④控制货币信贷,推行有节制的稳健的货币供给政策。里根“经济复兴计划”是根据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的地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制定的。因此,尽管供给学派形成的时间还不算长,然而它在美国的影响日益扩大。 (一)“里根经济学”和“经济复兴计划” 里根早在1980年的总统大选中,就全盘接受了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并作为自己的竞选纲领,这主要是因为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能更好地反映和体现里根所代表的美国部分政治集团和收入阶层的利益。 在总统竞选之前,里根就是美国大多数所谓“平等保守主义分子”的支持者和利益代表入。这部分人大多是西部的中小企业主、农场主、房地产主等等。他们的经营规模小,主要立足在国内市场,因此,他们不仅要受到国内政府有关企业规章条例法规的严格限制,而且没有如大垄断跨国公司逃税避税的便利条件,税负沉重,储蓄和投资的能力日益枯竭。为此他们竭力反对国家政府对企业过多的干预,主张恢复自由企业制度,反对大规模的社会福利开支和所得税政策。他们之中很多人还是1978年加利福尼亚州“第13号提案”抗税运动的参加者和肯普—罗斯税法案的拥护者,供给学派中的著名经济学家例如:肯普、拉弗、万尼斯基等就是“平民保守主义分子”的主要代表和理论家,而里根的政治基础正是根植于这批“平民保守主义”极端保守派的。里根也曾是“第13号提案”和肯普—罗斯减税提案的积极支持者。在那时,他就和—些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来往,他早就对重视宏观经济、注意微观分析,并主张财政、金融措施并重的供给学派寄有很大希望。早在1980年的竞选总统纲领中,里根就提出了在头三年中每年减税10%,争取削减财政开支,逐年平衡预算,控制货币信贷,控制通货膨胀等供给学派的主张。 当然,里根当选总统以后所提出的更具体的“经济复兴计划”的思想基础,并不全部属于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因为里根政府看到,凯恩斯当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提供了被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的、解决需求不足的短期有效的药方。但是,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个仅出现了与凯恩斯所面临的完全不问的新现象,即资本主义经济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已经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经济衰退;而且由于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结果反而导致“停滞膨胀”局面。同此,对里根来说,一方面要努力刺激供给,另一方面必须控制需求,这就成了当前保守主义经济思潮在美国由里根政府实验的基本内容。从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理论基础看,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是以供给学派的政策对付经济停滞,用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关于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的理论来抑制通货膨胀,也吸收了代表东部财团利益的经济学家如乔治·舒尔茨、

论述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

论述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 税收也称为“税赋”。它是一个古老的财政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产生是税收产生的前提,有国家才有税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税收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税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1.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履行国家公共职能的需要。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为了行使其职能,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必然要耗用一定的物资和资金,因而必须采取适当方式取得财政收入,而税收正是这样一种方式。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力。国家的权力有两种:一种是财产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国家取得财政收入不是凭借财产权力,而是凭借政治权利,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并运用政治强制手段,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归其支配。3.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国家税收就是把一部分社会产品由其他社会成员所有,强制地转变为国家所有,由国家分配使用。 二、税收原则理论 现代税收原则是在古典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应当如何征税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1.1 古典税收原则(1)斯密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最小征收费用原则。(2)瓦格纳税收四大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税收行政原则1.2 现代税收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税收中的效率原则又分为税收的财政原则、税收中性原则、税务行政效率原则;税收中的公平原则又分为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受益原则、纳税能力原则、两种衡量标准的权衡。 三、税收效应理论 税收效应理论具有三个部分:1.税收效应概述。2.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3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1)税收效应的概念: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作用或效用。(税收效应是与税收中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税收效应的分类:正效应与负效应;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2)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指因为政府课税对纳税人在其经济选择和经济行为中做出的反应。其研究的是:一、税收对生产、消费的影响;二、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三、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四、税收对个人储蓄的影响;(3)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有以下内容:一、税收与经济增长;二、税收与经济稳定;三、税收与收入分配。 四、税收转嫁与归宿理论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实际上是纳税人与负税人的非一致性问题。研究税收负担的转嫁过程,目的在于确定税收的最后归宿点,从而,分析各种税收对于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简介

157 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简介 Tax Policy Synopsis of Supply-side Economics 甘小军 王

158 科技广场 2008.4

0.8%)的情形相比,可以看出减税措施对于工人劳动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的刺激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3.2储蓄和投资率有明显变化 虽然美国在80年代私人投资和私人储蓄的增长率都不如70年代高。但比较明显的是,1981年减税法和1986年减税法实行后,分别有1983年—1984年和1988年—1989年的私人投资和储蓄的较大增加。美国经济学家阿伦?思南和安德兽?罗斯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1981年减税使商业储蓄在1981年—1982年中增加了270亿美元,个人储蓄增加了480亿美元。如果没有1981年的减税,那么在1981年—1982年的衰退中,美国经济的情况将会更坏,国民生产总值至少还将下降6%。(见表一)。 表一美国私人部门储蓄与投资(1971-1989) 资料来源: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91年》第3页 3.3对国民收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根据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1984年的一份证词,1981年减税法将边际最高税率从70降到50后,占纳税人总数1.36%的高收入者的纳税额从1981年的580亿美元增加到1982年的605亿美元,其纳税额占税收总额比重由1981年的20.4%,上升到1982年的21.8%。这说明减税增加了这部分人的工作时间和收入。同时,减税对低收入纳税人的刺激较小,占纳税人总数50%的低收入者所纳税款从1981年的217亿美元降到1982年的195亿美元。1985年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报告表明: 虽然1984年富有阶层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低收入阶层。占美国家庭5%的最富有者得到国民收入的16%,比上年多获得40亿美元; 占美国家庭40%的下层阶层只得到国民收入的15.7%。 3.4扩大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 减税对增加就业机会的作用十分明显。美国80年代的失业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83年—1989年,就业增长率平均为2.45%,高于70年代水平。1988年哈佛大学的林含从数量经济模型得出,1981年的减税政策到1985年,共使GNP的实际增长率提高了2%以上,并创造了250万个就业机会。4供给学派减税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现在,在我国经济学界,希望国家实行减税政策的呼声不时出现。通过资料显示我国的总体税赋水平和国际上比较相对偏高。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折算成“消费型”的增值税,则税率高达23%。而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税率水平低于20%。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高于发达国家的税率水平,比如德国为25%,澳大利亚为28%,英国、日本为30%。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的外资的需求,我国对外资企业所征收的所得税率仅为15%,远低于本国企业,另外我国个人工薪所得税最高档45%的边际税率也高于国外水平。而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除了正常的税收以外,在我国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民营经济而言,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权力寻租”等问题也非常严重。这些都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投资的回报率,打击了企业家投资的信心。因此,在今后,中国可以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减税”政策,必定能达到供给学派所主张的减税政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维特?P?甘地等.供应学派的税收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2]马斯格雷夫等.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3]刘大平.从比较角度看世界减税浪潮[J].亚太经济,2003,(4). 作者简介 甘小军(1981—),男,仰恩大学经济学院教师; 王 159

独立学院《税收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独立学院《税收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税收理论与实务是财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響着学 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及未来的就业能力。但是,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对学生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学院存在很多不足,很难适应今后的岗位需求,所以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考核方式来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标签:独立学院税收理论税收实务教学改革 税收理论与实务类课程是财会专业必修课中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但是,税收实务理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岗位需求,有必要对税收理论与实务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根据税收实务类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税收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体系比较老化,内容陈旧 当前很多院校关于税收课程类的教材比较陈旧,国家的税收政策不停的改革造成教材不能与时俱进,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学了这一章忘记上一章,而且由于学校没有安排与企业进行对接等实践,因此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新的税收政策层出不穷,教材中的内容相对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滞后,实操内容范围狭窄会使得课程整体安排上比较欠缺,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操结合在一起。 2.教材理论性强,实践性不足 税收理论与实务教材内容尽是税法条文的再现,基本布局依然是按税种分类、每一税种内部按税收要素列示。全部内容几乎是税收相关法律条文的罗列,遇到相关指标的计算,再针对性地给出一些例题。基本上不会涉及一项完整的涉税业务。 3.教学方法不灵活,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完善 在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类教学中,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固定的教学地点和用传统的方式对学生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影响教学质量。另外,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只是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尽管现阶段,院校的负责税务课程老师人数不少,但是仍然存在质量问题。

经济学理论的各个学派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 迎下载支持. 第二节经济学理论的各个学派 经济学是关于分工与合作及英变化规律的科学。人及人类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众多的变量因素,而且务个变量之间往往呈现出非线性的函数关系。为了简化研究程序,经济学研究需要进行一些主观假设。或者,把个别重要的主导变量提取出来进行独立分析。根据主导变量的不同,站在不同的观察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就区分为不同的经济学理论派别。 一、供给学派与需求学派 “萨伊泄律”主张供给创造需求,认为生产、分配、交换只是手段,消费才是目的,生产引起了需求。詹姆斯?穆勒说明了生 产者是为求达到消费目的,形成对其他商品的需求才进行生产性的劳动,至于为何创造了“自己的需求” ?因为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生产者的生产引起了对其他生产者的商品需求,整个经济体系也就达到循环,某一数量商品的供给也就带动了对相同数量商品的需求。 凯恩思主义认为是需求带动了供给,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左行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事实上,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矛盾。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供给与需求分别占主导作用,分别处于支配地位。 二、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与重实业主义 究竟是什么领域在生产社会财富?不同的价值理论因英理论出发点不同可分为重商主义、重实业主义、重农主义。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重商主义者认为:只有可以实现为货币的东四才是财富;生产只是创造财富的先决条件,必须尽力鼓励和发展这个先决条件:流通领域(即商品变为货币的领域)是财富的直接源泉: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除了开采金银矿藏之外,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从而把财富和利润全部归结为流通过程的产物。重商主义来源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货币日益发展,城乡资本主义逐渐成长,整个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不断向商业资本倾斜,从而产生“重商主义”的政策和学说。 “重实业主义”者从交换的等价性原则“推导”出流通领域不生产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么一个结论。他们认为在充分自由的竞争条件下,商品交换是按照等价原则进行的,既然交换是等价的,那么流通领域就不可能是财富的源泉。萬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和流通的关系:流通过程变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肖。这时必须对重商主义重新考察,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跟着从流通领域逐渐转移到生产领域。另一方而,由于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日益衰落,工商业的发展也受到阻碍。这时,人们开始怀疑“重商主义”的政策和学说,于是就形成了 "重实业主义”。 “重农主义”是“重实业主义”的原始表现。重农学派认为:商业丝亳不能创造财富;金银本身不是财富,除非用来交换到生活资料;商人是货币财富的代表,他既剥削卖者,又剥削买者,破坏了交换的等价性。重农学派的代表魁奈以生产费用论为依据,力图证明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只有农业部门才是生产性部门,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工业劳动不是生产性劳动,工业不是财富的源泉。 事实上,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品质特性、客体的品质特性与介体的品质特性三个方面(即价值决定三要素),所有能够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行为,却对供给产生持久的破坏作用。因此,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对国民经济有害而无益。

税收理论与实务(王韬 老版)课后习题答案(DOC)

税收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王韬版) (无特殊要求的都采用新税法) 第一章.税收基本原理 一、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错 7.错 8.错 9.错 10.错 11.错 12.对 13.错 14.错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C 5.D 三、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C 4.BC 5.ABD 6.AC 7.BCD 8.AD 9.BD(此题不做要求) 10.ACD(此题不做要求) 第二章.增值税

一、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错 10.对 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此题不做要求 16.错 17.错 18.错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C 3.C 4.B 5.A 6.A 7.D 8.C 三、多项选择题 1.AC(此题不做要求) 2.BC 3.AD 4.BD 5.CD 6.CD 7.ABE(此题不做要求) 8.ACD 9.AC 10.BC 11.ABC 三.解答题

1.进口货物的增值税的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捐赠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117×17%÷(1+17%)+2×17%÷(1+17%)=17.29(万元) 进项税额=20×17%+(15+5)×(1+15%)×17%+4×17%=7.99(万元) 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9.3(万元) 2.①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 销项税额=50×17%+(30+5.1)÷(1+17%)×17%+300×17%=64.6(万元) ②工业生产企业购进货物(包括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必须在购进的货物已经验收入库后,才能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对货物尚未到达企业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作为纳税人当期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③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④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游艇、摩托车和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按4%的征收率计算税额后再减半征收增值税 销项税额=16÷(1+4%)×4%×50%=0.31(万元) 应纳增值税=64.6+0.31=64.91(万元) 3. ①进项税额=20×13%+4×7%=2.88(万元) ②进项税额=(6.8+2×7%)×(1-20%)=5.552(万元)【注:20%为进项税额转出】 销项税额=52.65÷(1+17%)×17%=7.65(万元) ③价格偏低。销项税额=400×500×(1+5%)÷(1-10%)×17%÷10000=3.97(万元) ④销项税额=(46.8+1.287) ÷(1+17%)×17%=6.987(万元) 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0.175(万元) 4.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销售古旧图书免征增值税。古旧图书,是指向社会收购的古书和旧书。兼营非应税劳务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与货物的销售额。 当月应纳增值税额=50000÷(1+3%)×3%=1456.31(元) 5. 销项税额=30×13%+0.5÷(1+13%)×13%+6÷(1+17%)×17%=4.83(万元) 进项税额=3×7%-5×17%-0.186÷(1-7%)×7%= -0.654(万元) 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5.484(万元) 6. 进口环节: 应纳增值税:500×(1+15%)×17%=97.75(万元) 内销环节:

中石油 税收理论第二次在线作业

中石油税收理论第二次在线作业 1.( 2.5分)税收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2.(2.5分)税收是国家用以强加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3.(2.5分)税收基本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4.(2.5分)车辆购置税属于货物和劳务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5.(2.5分)土地增值税属于所得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契税属于财产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7.(2.5分)印花税属于财产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8.(2.5分)非税财政收入由财政局负责征收。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9.(2.5分)教育附加费属于非税财政收入。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规定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税务机关是唯一的税收征收机关。 正确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海关也是税收的征收机关。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征收的。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增值税收入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享,是两级政府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纳税人发生混合销售货物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纳税人发生兼营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增值税税率的调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9.(2.5分)小规模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20.(2.5分)某商场本月增值税销项税额200万元,进项税额150万元。其本月应纳增值税为50万元。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21.(2.5分)某钢铁公司出售钢材,价格100万元,则该钢铁公司应收取的销项税额为13万元。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22.(2.5分)某图书城月售图书130.4万元,则该图书城的销项税额为18.9万元。

税收原则是税收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税收原则是税收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经常被争论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税收原则的认识和阐述,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税收本身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人们对税收现象和本质的认识也存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作为人们对税收认知的一种反映,税收原则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税收原则问题。税收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那么,政府征税究竟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呢?从税收发展史看,虽然在任何时期,人们对税收原则的看法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拓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税收原则也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这种过程仍将继续下去。税收原则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如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提出平均税负的朴素思想,对土地划分等级分别征税;春秋时代的政治家管仲则更明确提出“相地而衰征”的税收原则,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来确定税负的轻重。西方则在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就已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税收原则,如重商主义后期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初步提出了“公平、便利、节省”等税收的原则。但一般认为,最先系统、明确提出的税收原则是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节省”的原则。此后,税收原则的内容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集大成者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税收四方面九原则”,即财政原则,包括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源的选择原则和税种的选择原则;社会公正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公平原则;以及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原则即节省原则。而在现代西方财政学中,通常又把税收原则归结为“公平、效率、稳定经济”三原则。实际上还有多种税收原则的提法,但要数上述三种影响最大。这三种税收原则理论,不仅代表和反映了人们在三个不同时期对税收的认识,而且基本展示了税收原则理论发展和完善的脉胳。根据上述各项税收原则的内容,结合税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们从社会、经济、财政、管理四个方面将税收原则归纳为“公平、效率、适度和法治”四原则。 一、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历史上,也多有强调税收公平的论述。在现代社会,税收公平原则则更是各国政府完善税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但税收怎样才算公平,在不同时期,往往标准不同,理解也不同。从历史发展过程看,税收公平经历了一个从绝对公平转变到相对公平,从社会公平拓展到经济公平的发展过程。 税收公平,首先是作为社会公平问题而受到重视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公平问题历来是影响政权稳固的重要因素之一。税收本来就是政府向纳税人的无偿分配,虽然有种种应该征税的理由,但从利益的角度看,征税毕竟是纳税人利益的直接减少,因此,在征税过程中,客观上存在利益的对立和抵触,纳税人对征税是否公平、合理,自然就分外关注。如果政府征税不公,则征税的阻力就会很大,偷逃税收也会随之增加,严重的还会引起社会矛盾乃至政权更迭。税收的社会公平,最早指的是税额的绝对公平,即要求每个纳税人都应缴纳相同数额的税。在税收实践上的反映,就是定额税和人头税的盛行(人头税和定额税即使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瓦格纳将公平的标准从绝对公平发展到相对公平,即征税要考虑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纳税能力大的,应多纳税,纳税能力小的则少纳税。

《税收理论与实务》-增值税降税对我国企业决策影响分析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税收理论与实务》 主讲教师:张晓农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9)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增值税降税对我国企业决策影响分析 2.个人所得国际比较对我国个税改革的启示 3.论税收制度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4.论税收制度对我国中小企业影响探讨 5.论税收制度与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6.论税收制度与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7.企业所得税下降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 8.企业所得税下降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分析 9.企业所得税增加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 10.流转税和所得税对企业决策不同影响分析 11.我国个人所得税模式改革的思考——分类所得税到综合分类所得税 12.企业所得税国际比较对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启示 13.完善我国分税制的思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 14.我国税收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影响探讨 15.我国环境保护税收改革的思考 16.我国资源税改革的思考 17.减轻我国企业税收负担的思考 18.我国房产税改革的思考 19.企业收购兼并中的税收政策研究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

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增值税降税对我国企业决策影响分析 1、事件: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5月1日起,制造业等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 2、增值税调整措施 1)一是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6%这一档的税率保持不变; 2)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由年销售额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 3)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企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上诉三大措施将减轻企业税负超

最优税制理论

最优税制理论 最优税制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何征税才能保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问题。由于理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即政府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习惯偏好不完全了解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更具有现实意义。 目录

手中,而替代效应则会因为个人行为的扭曲而产生效率的损失。税收的公平性应该是在收入的分配中体现,横向公平为同等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应同等纳税,纵向公平为不同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应不同纳税。 最优税制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最优税制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如下: (1)市场状态假设 个人偏好、生产技术(一般可获得连续规模收益)和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要明确表示出来。 (2)政府的行为能力假设 政府必须通过一套交易成本较低的、有限的税收工具体系来筹措既定的收入(工具的选择与个人的消费相关,纳税义务与经济政策无关的一次总负税不予考虑); (3)标准函数假设 多人的模型中,以社会福利函数作为标准函数,计算各种结果,以此来作为选择税收工具的标准。 早期最优税制理论 1927年,年轻的剑桥经济学家拉姆齐(Ramsey)在解答老师庇古(Pigou)的一篇作业中天才地解决了一个关于最优商品税的问题:假定一次总付税不可行,对于征收给定的税收收入,最优的商品税率应该是多少,才能使税收造成的超额负担最小。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拉姆齐得出,对商品课税的最优税率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很小,而高档品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大,拉姆齐法则要求,有效率的税收应对生活必需品课以高税率,而对高档品课以低税率。 最优所得税问题是一个更古老的问题。与最优商品税假定不存在公平问题相反,最优所得税最初的研究对效率采取了完全忽略的态度。埃奇沃思(Edgeworth)提出,当每个人的边际牺牲相等时(纵向公平原则),社会效用损失最小,这就意味着最大边际税率为100%。当收入达到某个等级时,当事人的所有增加的收入都将用以交换税收,这样,一个非常大的可能性是高收入者将放弃工作,选择闲暇。由于损失了效率,政府的收入反而低于课征低税率的收入。斯特恩(Stern)通过对税收与劳动供给的研究,得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