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 教案

碧螺春 教案
碧螺春 教案

26 碧螺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茶文化的知识,感受茶乡人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碧螺春茶的喜爱和对茶乡人们的赞美和热爱。

4.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并积累相关的词句。

5.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对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师:你平时喝茶吗?家里有喝茶的吗?他们都喝什么茶?

关于茶你还了解到什么?师生共同交流关于茶的知识。

2.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名茶,它的名字叫——碧螺春(板书课题)这个名字带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嗯,第一感觉很重要。那么,学完了课文之后,我相信你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提出不懂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来理解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实物、图片,师生共同解答。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顺序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

2.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即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重点点拨课文的第五和第七自然段起到概括作用,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体会过渡段能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衔接自然。

四、讲传说。

1.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这个传说。

2.自己试着讲讲这个传说。

3.指名讲一讲。

五、学写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当堂测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话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碧螺春》,来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回忆一下,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吗?指名说。

师:你的话话既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说出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碧螺春名字的传说,我们不禁感叹:好一个“吓煞人香”啊!其实啊,碧螺春的有名,不仅仅因为它的香气,碧螺春的采摘、炒制、品尝(板书)也令人

回味无穷。

二、走进“清晨采茶图”

(一)想象图画,表达图画(这自然段的处理是以想象、朗读带讲是吗?)

1.师: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清晨的茶园之中,但是,同学们,要想真正走进茶园,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想象。现在听老师读,老师读的时候,你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学生没有读这段文字呢,他的想象从何而来呢?是不是太快了,这个环节?)

2.教师范读课文。

3.师:你来到湖山的茶园了吗?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二)观看图画

1.课件出示图片,教师介绍:你看这就是和湖山的茶园,这就是翠绿的茶树,被阳光一照一片金色,还有漫步在茶园的采茶姑娘,从她们的脸上就能感受到她们的快乐呀!

2.师:现在你亲眼看见了这样的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三)读出图画

1.师:刚才我们感受到茶园的景色是美的,劳动着的采茶姑娘是美的,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吗?下面我们再读读这段,还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配乐朗读。

2.师:人因景而美,景因人而更美。同学们,或是茶园的景色吸引了你,或是美丽的采茶姑娘打动了你,总之,正如作者所说:绿树映衬着——齐读最后一句。(板书:美丽动人)

3.师:美的语言我们就要积累下来,细细品味。还想再读吗?这次就要有些难度了,不许看书,(课件出示),能把这些空填上吗?好,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准备。

指名或全班来读。(配乐朗读)

(本环节的处理环环相扣,但给我的感觉学生脱离了语言,想象和观看画面都应该在有了品读语言的铺垫下进行,建议抓一个“醒”字,把湖山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情感,再看此时充满生机的湖山的情景,六年级要抓住语言训练点培养学生品悟语言的能力?)

三、走进“入夜炒茶图”

1.师:清晨采茶,入夜炒茶,这就是茶乡人民的生活。碧螺春不炒隔夜茶,炒制好的碧螺春又叫什么?(工艺茶)对,那么你们怎么理解工艺茶?(学生谈,教师可以结合“工艺品”引导学生。工艺茶既要有精美的外形,还要体现精湛的技艺。)

师: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描写炒茶的段落,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碧螺春是当之无愧的“工艺茶”?并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1)“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课件出示)

师: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师:这就是碧螺春茶成形后的特点)教师: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呀!这样的茶被称为“工艺茶”,可不可以?应不应该?可以说是当之无愧!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无怪乎)谁来读出这种当之无愧的意味!(指名读)怪不得《茶说》一书中写道: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如此上等好茶,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齐读。

(2)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从这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个词写出了这种快速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么快的速度,看起来?读出来!

师:孩子们,想亲眼看看怎样炒茶吗?(课件出示视频)炒茶手就是这样在滚烫的大锅内,用血肉之手这样来回翻拌啊!此时此刻,如果炒茶师傅就在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表达对炒茶手的赞美、佩服之情。指名读)师:带着这种感受,在读读这个句子!(这个环节前后衔接就比较自然,符合学生学语文的规律)

师:这一道道工序,让我们感受到了炒茶手的高超技艺,所以说无怪乎人们称碧螺春为

工艺茶!正因如此,这种茶也被称为“功夫茶”“心血茶”。

(3)条索纤纤,蜷曲成螺。体会形态美。这美丽的形态,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

3.师:碧螺春经过炒茶师傅的精心炒制完美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

四、走进“月下品茶图”

1.师: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迫不及待想要来品品碧螺春了!下面我们来默读品尝的段落,静静地默读,细细的品味,你品出了碧螺春的什么呢?

2.交流:

师:品尝碧螺春时,什么让你陶醉呢?

(1)茶水入水的姿势。(2)茶叶冲泡后的样子。(3)汤色碧绿清澈。(4)香味清香扑鼻。(5)味道清新爽人,茶水入肚,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6)情谊。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刻却觉“朋友之情香如茶”啊!

(7)环境:咱们中国人品尝还十分讲究环境之美呢!

3.师:这样品尝一番碧螺春,此时此刻你的感觉是?生答。板书:陶醉。师:老师从你们的脸上读出了这种陶醉。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啊!我们大家再来醉一回,如何?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五、给画面命名。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了碧螺春的采摘、炒制、品尝,我们感觉作者用他的妙笔下,向我们描绘了三幅图画,有这样的感觉吗?现在这三幅图画一定出现在了你的脑海里,下面,我们就来为这三幅画面分别起个名字吧!写在书上相应的段落旁边。

六、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师:我想现在你一定爱上了碧螺春。不仅我们中国人喜欢碧螺春,碧螺春作为中华文化的使者,也得到了外国人的赞誉。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齐读。

师:是真得看到了吗?师:那么,你们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看到了什么呢?结合前面的学习,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2.师: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走进并品味了碧螺春。孩子们,咱们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想,你一定还意犹未尽,你一定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茶文化的知识,我给大家提供几个网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留两个任务,你们任选其一来完成。一个是根据今天学习的课文和你搜集到的资料我们自己写一篇文章来给其他人推荐碧螺春茶。另一个是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喝饮料,那么课后请你们自由结组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把茶与饮料作个比较,看看各有什么优势,从而探究一下现代茶艺盛行的原因。

课文《碧螺春》教学设计

课文《碧螺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产地名字由来 17 碧螺春采摘美丽动人的图画 制作工艺茶 品茶陶醉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芦阳春、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是介绍一种名茶的。

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读准子音,认清字型,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2)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子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3)指名回答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2)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其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3-5)写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景。 第三段:(6)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第四段:(7)写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3 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与名字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2)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相机理解久负盛名、颇为雅致。板书:久负盛名)

17《碧螺春》-教学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7《碧螺春》-教学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江苏太湖生产地一种名茶叫什么吗?(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久负盛名”什么意思?说明了碧螺春什么? 2、细读第二段 (1)采摘茶叶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写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园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画面,然后说一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集体交流: 从“空中弥漫……茶树丛中”“太阳升起来……染上一层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 从“披着晨雾……结伴向茶园走去”“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叶”中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和灵巧及采茶时兴奋、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叶更有一番讲究,阅读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时谈感受,抓动词“揉、搓、捺、抓、揉捻、搓团”) 3、品读第三段 (1)引读: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 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 (2)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读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诵读这一段,体会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4、学习第四段 (1)引读:碧螺春正是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总结全课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的两个词语造句。 四、实践活动 1、请学着外国诗人那样,也写一句诗,赞颂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 2、请课后搜集有关我国茶文化的资料,利用班队课进行交流,比比谁搜集的资料多,看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 17《碧螺春》

正宗碧螺春多少钱一斤

正宗碧螺春多少钱一斤?茶农为您分析成本价格 “正宗洞庭碧螺春到底值多少钱?碧螺春原产地所产的正宗碧螺春不得不面对的就是茶叶的成本问题,在这里小编为您独家揭秘下原产地下一斤正宗碧螺春的成本。 ①茶树养护成本:茶树养护成本主要是指施肥,打农药(采完茶叶后肯定要打农药的,不过到冬季后就不打农药了,所以别怕绝对是有机的),以及修剪的人工,差不多折算下来50-100元/斤吧。 ②采摘人工:120元/天。一个人一天采摘碧螺春茶叶平均下来只能采8两左右,一开始一个人一天只能采个4两左右的碧螺春茶叶,后到来慢慢的增长,但也顶多采一斤多一点的碧螺春茶叶。也就是一斤的碧螺春人工成本在150元/斤。 ③师傅炒制成本:25元/锅。这是给炒制师傅的工钱,一斤差不多三锅,那就是75元/斤成本,加上香烟,吃饭那差不多一斤碧螺春的炒制成本在100元/斤左右。 这些就是一斤碧螺春裸价成本,100+150+100=350元一斤,所以一般低于300元/斤的碧螺春都不算是正宗的原产地碧螺春了。茶农出售碧螺春肯定不可能按这样的价格来出售,那一般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又是如何制定的呢? 在苏州西山随着炒制碧螺春茶叶的人越来越少,所以一般茶农都是出售青叶的,而明前碧螺春青叶的价格一般在80-180元/斤,一般5斤碧螺春才能炒制一斤碧螺春。那就是一斤碧螺春茶叶的青叶的原材料在价值在400-900元左右,加上上面的炒制成本100元/斤,那自然碧螺春茶叶的成本价格就出来了:500-1000元/斤。那批发价格也就出来了,也就是在至少550元至1050元/斤。零售价格的话自然是要在600至1100元/斤。这是明前碧螺春的价格,而明前碧螺春一般为特级、一级碧螺春和二级碧螺春,所以特级碧螺春的价格在1100元/斤,一级碧螺春的价格在800元/斤,二级碧螺春的价格在600元/斤左右。而明后的碧螺春价格相对来说要便宜一些,也就是在350元至600元/斤之间。这是最权威的碧螺春价格分析。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社会课教案《中国茶文化》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社会课教案《中国茶文化》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活动准备】 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 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样的茶叶,你认识吗?” 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 的茶叶为碧螺春,(屈老师)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 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 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 学来的。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 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 “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 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 的作用。”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 幼:“想” 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 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茶香四溢》教案

《茶香四溢》教案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茶文化,茶文化的起源发展,茶道。能自己设计出茶文化卡。 教学准备: 上网、查找书籍收集了很多有关茶的精美图片和文字资料,茶文化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题,小结前一阶段学生活动情况。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其历史悠久。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1、茶道的起源 (1)汉代起源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茶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 (2)两晋产生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2、茶道的发展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比屋之饮”,也就是家家户户都饮茶的意思,可以照见唐代国都长安等地饮茶的普遍程度。 3、中国十大名茶 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 祁门红茶君山银针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 4、茶叶的制作过程

茶是采摘茶树的嫩芽或新叶当原料,经过一连串的制作过程而制成的。 制茶过程为: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初制茶) →精制→加工→包装→(成品) 5、茶具欣赏(紫砂---青瓷---汝窑---高档优质青瓷,瓷质细腻,釉色通透,大气尊贵的图案栩栩如生-----高温玻璃----汝窑茶具环保健康自然美观) 6、欣赏茶叶的包装。 7、作业: 上网查茶的文化,制作茶文化卡。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和大家一样了解了很多关于茶的知识,收获很多,但中国茶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来探究,让我们继续努力,把我们中国的茶文化发扬光大! 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家里,能为爸爸、妈妈冲泡一壶味道纯正的好茶,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同学们能做到吗?

2018年6月30日中级茶艺师考试真题(1)

2018年6月30日中级茶艺师考试真题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涂在答题卡内。每题1分,满分80分。) 1.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体现在( ) A、促进茶艺从业人员发展,与提高道德修养无关 B、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与促进行风建设无关 C、促进行业良好风尚建设,与个人修养无关 D、促进个人道德修养、行风建设和事业发展 2.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培养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A、努力提高自身技能 B、理论联系实际 C、努力做到“慎独” D、检点自己的言行 3.茶艺服务中与品茶客人交流时要( ) A、态度和蔼、热情友好 B、低声说话、缓慢和气 C、快速回答、简单明了 D、严肃认真、语气平和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诚守信的基本作用的是( ) A、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 B、有利于企业树品牌 C、树立企业信誉 D、提高技术水平 5.( )在宋代的名称叫茗粥 A、散茶 B、团茶 C、末茶 D、擂茶 6.清代茶叶已齐全( ) A、七大茶类 B、两大茶类 C、六大茶类 D、五大茶类 7.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

A、《品茶要录》 B、《茶具图赞》 C、《榷茶》 D、《茶经》 8.宋代( )的产地是当时的福建建安 A、龙团茶 B、栗粒茶 C、北苑贡茶 D、蜡面茶 9.清代出现( )品饮艺术 A、乌龙功夫茶 B、白族三道茶 C、宁红太子茶 D、云南普洱茶 10.品茗、营业、表演是( )的三种形态。 A、文艺 B、画艺 C、茶艺 D、游艺 11.茶树扦插繁殖后代的意义是能充分保持母株的( )。 A、早生早采的特性 B、晚生迟采的特性 C、高产和优质的特性 D、性状和特性 12.茶树性喜温暖、(),通常气温在18℃-25℃之间最适宜生长 A、干燥的环境 B、湿润的环境 C、避光的环境 D、阴冷的环境 13.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应避免存放时间太长,含水量过高,高温高湿和( ) A、无光线 B、灯光照射 C、漫射光照射 D、阳光直射 14.鉴别真假茶,应了解茶叶的植物学特征,叶面侧脉伸展至离叶缘( )向上弯,连接上一条侧脉 A、1/4处 B、2/4处 C、1/3处 D、2/3处

部编小学音乐四年级《江南好》吴琼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音乐欣赏课《江南好》教案 教学内容: 1、 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 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 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次暑假我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旅游。我慢步在青石板路上、穿过幽深狭长的古老弄堂,坐在乌蓬船上欣赏着粉墙黛瓦,体验古民宅一夜水乡之梦。一路走来,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这就是中国的江南。这节课就想跟大家分享我的这次江南之行。 二、了解江南

1. 江南的地理位置 有谁知道江南在哪儿吗?请看中国地图,江南在长江中下游以南,这一块红色标记的区域。包括上海、江苏的南部、安徽的南部、江西北部和浙江省。以苏州和杭州最为典型。在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2. 江南的历史 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宋朝时,江南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 3. 江南的物产 江南既然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物产一定是非常的丰富。最有名的有太湖“三白”指的是在太湖里生长的白鱼、银鱼、白虾,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茶叶(最为有名的名茶有龙井茶、碧螺春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西湖龙井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碧螺春茶产于苏州太湖的洞庭山,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记得那天我坐在小河边的长廊里,品饮着香气浓郁的龙井茶时,耳边传来了悠扬动听的江南民乐,这首音乐让我沉醉在

那美丽的江南水乡之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音乐让我痴迷吗?接下来我就与你们一起分享这首民乐合奏曲——《江南好》。 三、初听全曲 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去欣赏 1. 这首乐曲主奏的是什么乐器? 师介绍竹笛:竹笛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竹制、横吹、贴有微膜 单色清脆明亮。 生:随音乐模仿吹笛。 2. 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生:两个部分 民乐合奏曲《江南好》,是谭蜜子和金士英根据江南丝竹音乐《欢乐颂》改编而成,她具有江南音乐的特点,细腻婉转、清澈秀丽。 四、欣赏第一部分 现在我们对这首乐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具体又述说了什么呢?请大家再细细的品味第一部分乐曲。 1.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茶香四溢》教案浙美版(最新版)教学内容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茶香四溢》教案浙美版(最新版)

第一课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③茶叶有哪些品种? 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

碧螺春 教案

26 碧螺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茶文化的知识,感受茶乡人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碧螺春茶的喜爱和对茶乡人们的赞美和热爱。 4.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并积累相关的词句。 5.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对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师:你平时喝茶吗?家里有喝茶的吗?他们都喝什么茶? 关于茶你还了解到什么?师生共同交流关于茶的知识。 2.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名茶,它的名字叫——碧螺春(板书课题)这个名字带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嗯,第一感觉很重要。那么,学完了课文之后,我相信你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提出不懂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来理解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实物、图片,师生共同解答。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顺序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 2.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即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重点点拨课文的第五和第七自然段起到概括作用,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体会过渡段能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衔接自然。 四、讲传说。 1.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这个传说。 2.自己试着讲讲这个传说。 3.指名讲一讲。 五、学写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当堂测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话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碧螺春》,来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回忆一下,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吗?指名说。 师:你的话话既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说出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碧螺春名字的传说,我们不禁感叹:好一个“吓煞人香”啊!其实啊,碧螺春的有名,不仅仅因为它的香气,碧螺春的采摘、炒制、品尝(板书)也令人

《碧螺春》教学案例

《碧螺春》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课《碧螺春》 教学内容分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幽香”中的第一课。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反映。可以这么说,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 《碧螺春》一课介绍简洁明了,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劳动人们的赞美。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层次清晰。读过之后,让读者不免在头脑中勾勒出这样的图画:清晨采茶图、入夜炒茶图、月下品茶图。不免和外国友人一样心生感叹:在清新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重点难点 1.了解这篇课文讲了碧螺春的哪些内容。 2.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体会表达的有序性,描写的细致准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算太多,本课就是有关驰名中外的中国茶文化的科普读物,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本课教学力求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展。让学生了解作者从碧螺春的色香味形来介绍碧螺春,感受文章描写碧螺春优美的语言文字,并训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表达碧螺春的久负盛名。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俗话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们身边有哪些人喜欢喝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学生课前搜集了资料,认真做了调查。) 教师适时评价:你们知道的真不少。下面和老师一起来了解关于茶的一些知识。(通过课件展示) 古诗有云:“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大家猜猜这是什么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享誉中外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出示课题:碧螺春)(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看看碧螺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读课文,读后回答)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久负盛名)什么意思? 2、文章究竟从哪几方面写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并看哪几段分别介绍了这些内容? (茶传说第2段采茶3-4段制茶5-6段品茶7-8段) 3、课文中作者正是按照碧螺春的传说,采茶、制茶、品茶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你对哪一部分感兴趣,就认真地读一读,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实践活动教案 第一课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茶文化探究课学习设计 一: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相当的探究学习的本领,会根据探究课题选择探究方法。 学生会初步感受中国茶文化,认识各种茶。同时,加强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学习兴趣: 学生会对中国茶文化的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茶文化、热爱家乡茶的感情。 3、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会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单元的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一些中国的茶文化(茶与健康、科学饮茶、中国茶的分布、茶叶用途等等)。 2:情感与态度: (1)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2)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的形式。 三: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简析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我选择了茶文化中的几个很小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点,以点及面,由点带面,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国茶文化,认识中国的茶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茶文化,热爱中国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电子课件。

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结果。 1/饮茶习惯调查。 2/茶艺与礼仪。 3/饮茶与健康。4/中华茶道。 5/茶叶的用途。 6/茶叶的储藏。四:媒体内容 电脑课件。 五:板书设计 电脑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七:设计说明 在教学安排上,我将《中国茶文化》分成各个学习单元,以茶文化为载体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能够深入透彻地进行研究,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中国茶文化”这一主线展开。通过探究性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的古老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产生探究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八:教后反思 1:教学时间不够,以后要精炼一点。 2:生生互动不够强,师生互动多了一点。 3:学生小组探究面不广,个别学生还是做听众。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茶文化》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养成检朴的优良品格。 2通过实物观看,观看茶艺表演,动手冲泡茶叶的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世外桃源的特征和茶文化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和模拟表演的能力。 活动过程

描写茶叶的优美句子

[标签:标题] 篇一:一百句有关茶文化诗词 一百句有关茶文化诗词 1、品茗谈天地,赏花语人生。 2、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 3、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4、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 5、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 6、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7、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 8、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9、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 10、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11、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12、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 13、浅杯茶,满杯酒。 14、莫干清凉世界,竹荫十里茶香。 15、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 16、为公忙为私忙忙中偷闲喝碗茶去, 做人苦做事苦苦中作乐拿付牌来。 17、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 18、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19、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20、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21、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22、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23、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24、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25、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26、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 27、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28、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29、柳井有泉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30、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31、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32、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24、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35、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36、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37、赞龙井赏茉莉一品观音也得有点苦丁,

茶艺教案

初中综实自主开发教材 《茶艺》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余饭后”是人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可见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管我们以前是如何放肆的喝茶,茶仅仅是作为一种解渴或助食的饮料而存在。然而自唐宋以来,喝茶在文人雅士眼中却是十分雅致的事情,到现在已发展到茶艺。同样是喝茶,从好茶的清香醇味中寻求一份超托凡俗的气质,并且籍着细致的冲泡过程,精巧的茶具配搭,体会从传统汩汩流出的闲情,欣赏好茶的内涵,从中陶冶个人的胸襟,达到一种平静和谐的心灵境界,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有必要了解茶艺文化,并会进行茶的一般冲泡技艺。 首先通过“十大名茶知多少”的活动,了解茶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了解茶叶的冲泡,加深体验,并学习如何品茶,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培养给学生审美情操。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茶艺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冲泡品茗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茶艺并掌握茶的分类 (2)掌握茶叶的冲泡方法。

(3)掌握品茶的艺术,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分派的任务。 (2)制定活动方案,形成初步的规划能力。 (3)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共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茶艺文化的熏陶,培养给学生审美情操。 三、教学策略分析 1.教法建议: (1)情境教学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任务驱动法: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生活引 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 2.学法建议: (1)自主探究法:通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完成调查研究,了解与我们关系 密切的茶艺文化。 (2)合作学习法:发挥小组合作优势,集体讨论,思维碰撞。 茶艺第一课时 ---茶叶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直接感受。教材的设计和知识呈现的方式,符合课程标准

小学二年级《碧螺春》苏教版十二册语文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碧螺春》苏教版十二册语 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碧螺春》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与技能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碧螺春》这篇课文

新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碧螺春》第一课时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碧螺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 2.过程与方法: (1)加强理解、体验、感悟,通过读、听、看、练、议的最基本的语文教学形式,让学生与文本紧密的接触,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悟文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茶艺,激发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2)注重实践、综合、开放。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泡茶、品尝。在品茶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碧螺春特有的韵味。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深化文本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披文入情。 1.师述: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苏州吴县盛产一种以“蜷曲成螺,碧绿清香”而驰名的茶,它就叫“碧螺春”。(板书课题:碧螺春) 2.碧螺春驰名中外,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大屏幕出示诗句)看了这句话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朗读全文,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熟读每句话。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碧螺春》教案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碧螺春》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2、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3、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4、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拓展资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期待美 1. 先板书好,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碧螺春,这节课让我们来品读《碧螺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碧螺春这篇课文共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画面,回忆一下,哪三幅画面?老师随即在黑板上板书:清晨采茶、入夜焙茶、月下品茶。 首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 教师泛读,同学们欣赏。

师:多美的景色啊!看那铺满金光的茶园,闻闻淡淡的花香,听听江南女子银铃般的欢笑声,真是人在画中游啊!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感受一下,你觉得哪句美,就多读几遍。 交流我觉得这句美,哪美。。 1、你怎么理解“翠绿欲滴”? 2、看茶山景色,描述看到的景色。一个字就是绿,一个词就是翠绿欲滴。(绿、空气清新、天高云淡、等)。 每到采摘季节,春意盎然,满山苍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片。 3采茶姑娘的神态美,读到“神采飞扬”,时就问:你怎么理解?看出了采茶姑娘的什么?身影美,采茶姑娘除了美,你还读出什么?(勤劳、灵巧、心情愉悦。)(也许这点不用问就能说出。)让我们欣赏一下身着漂亮衣服的采茶姑娘。(片)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人,是随着几声鸡鸣,随着整个湖山的醒来而活跃起来的。让我们走进茶树大的生长环境,湖山。(出片,教师先读下面的绿的,一生读上面的黑的。)让我们再次感受茶山的人美,景美。配乐读全段。老师读第一句,男、女生一对一句读。 1. 入夜焙茶图 概括清晨采茶美,板书。 师:采茶图将我们带入了诗画般的意境,而碧螺春是不做隔夜茶的,清晨采摘之后就要立即挑拣、焙制。因此,入夜后,山村里万家灯火,又是另一番繁忙的景象。概括小标题板书入夜焙茶忙。快速

201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碧螺春语文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篓、煞、嘹、捷、烫、搓、捺、捻、腥、瓷、撮”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学会“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身边的人有哪些人喜欢喝茶?都喝什么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 生:爸爸、爷爷喜欢喝茶。 生:大红袍。 生:茶叶分为六大类: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今天我们来认识我们江苏太湖的名茶“碧螺春”。板书课题:碧螺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生:因为古代有常用“春”字来代称茶的习俗。 生:本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碧螺春茶的采摘、制作和品尝三个生活场景。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篓、煞、嘹、捷、烫、搓、捺、捻、腥、瓷、撮”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10个生字“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给这几个字组词。 重点指出“津”的读音:jīn,“纤”的读音:xiān (2)临写,小组评价。 四、作业。 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āo xía gǔn tàng cí qì yíng dé chá tāng xīng wèi xiān xì mí màn 附答案: zhāo xía gǔn tàng cí qì yíng dé ( 朝霞 ) ( 滚烫) ( 瓷器) (赢得) chá tāng xīng wèi xiān xì mí màn (茶汤)(腥味)(纤细) ( 弥漫 ) 二、写出相应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敏捷()雅致()灵巧() 反义词:敏捷()雅致()灵巧() 附答案: 近义词:敏捷(麻利)雅致(别致)灵巧(灵活) 反义词:敏捷(迟钝)雅致(粗俗)灵巧(笨拙) 三、形近字组词。 霞()弥()捷()烫() 霸()你()睫()汤() 纤()腥()瓷()汤() 阡()惺()瓮()扬() 附答案: 霞(朝霞)弥(弥补)捷(敏捷)烫(滚烫) 霸(霸气)你(你们)睫(睫毛)汤(汤水) 纤(纤细)腥(腥味)瓷(瓷器)汤(鸡汤) 阡(阡陌)惺(惺惺)瓮(水瓮)扬(表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2、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

十大茶诗茶诗首茶诗首茶诗有哪些

十大茶诗茶诗首茶诗首茶诗有哪些

————————————————————————————————作者:————————————————————————————————日期:

十大茶诗茶诗10首茶诗100首茶诗有哪些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诗固然是少不了的,跟着华祥苑一起学习吧。 1、《题山居》【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2、《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3、《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4、《即目》【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5、《咏贡茶》【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6、《寒食》【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7、《回头诗》【清】曹雪芹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8、《自述》【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9、《茶》【宋】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10、《茗坡》【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11、《湖州贡焙新茶》【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12、《尝新茶北》【宋】曾巩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13、《中国—茶的故乡》【近现代】赵朴初 东赢玉露甘清香,椤伽紫茸南方良。 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无涯让故乡。 14、《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15、《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16、《题禅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17、《咏茶》【北宋】王重阳 昔时曾见赵州来,今日卢仝七椀猜。 烹罢还知何处去,清风送我到蓬莱。 18、《碧螺春》{现代】·田汉 更无天堑能防越,何处桃源可避秦? 只愿涛平风定日,扁舟重品碧螺春。 19、《雪中偶题》【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茶香四溢》教案浙美版(最新版)

第一课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③茶叶有哪些品种? 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 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 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 ⑧饮茶有哪些好处? (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