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而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并发则直接增加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最为显著。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血压控制,能够明显缓解患者靶器官的损伤程度,降低糖尿病各类型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有效降低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疾病致死率。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进行综述,以便于掌握国内外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研究现状,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与预防工作。

标签:高血压;糖尿病;降压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由饮食、生活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疾病发生率逐年递增,其中以高血压、糖尿病发病趋势变化最为显著。我国超过28%的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而在美国超过40岁的患者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高达39%。目前临床已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均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均具有严重的影响[1],同时患者可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分泌紊乱以及糖脂代谢紊乱,这也进一步加大了高血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难度。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展开综述如下。

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病理基础

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等密切相关,同时也有研究显示氧化应激以及炎症产物导致的血管损伤以及内皮功能失调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认为1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为肾性高血压,而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则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分子生物学研究中,G蛋白β3基因C825T的多态性已被证实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而该基因具有的升压作用与高胰岛素血症导致的高血压极其相似,并且与肥胖以及胰岛素抵抗同样具有密切联系。结合上述研究进展与结果认为,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治疗

降压治疗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核心,通过有效的血压控制避免患者血管内皮的进一步损伤,预防心血管高危风险事件的发生。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

2.1非药物治疗目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主要以生活饮食调理为主。同时基尼南来临床研究发现[2],通过电刺激颈动脉压力感受器以及经颅磁刺激、肾交感神经消融术等可实现有效的降压效果,并且对改善肾功能以及糖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8-24T09:08:11.49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吴阳 [导读] 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 解放军第208医院传染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肝病;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3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接收的34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7例,最小患者33岁,最大患者69岁,平均年龄为49.5岁。临床分析: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肝炎肝硬化21例,重症肝炎2例。患者肝病的症状:主要为恶心厌油,肝区不适,乏力。其中几例伴有尿黄,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体重下降、多食、多饮、多尿,并伴有低血糖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为患者提供保肝、退黄、利尿等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控制,使用胰岛素治疗,增加患者的运动,提供皮肤护理。 2结果 34例患者出院时病情稳定,血糖正常。患者住院最短时间为7d,最长为135d,21例治愈,11例未愈,2例死亡。结果显示,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接受病情观察以及症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来提供针对性治疗。控制患者的血糖是治疗的关键,能够让干部和糖尿病患者得到恢复,对患者提供饮食控制,是非常可靠的临床护理措施。积极的进行感染预防,防止并发症出现。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是治疗该疾病的前提,医生要对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和指导,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 3讨论 3.1病情观察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需要告知医生来处理。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住院过程中,很多糖尿病症状都会被肝病掩盖,因此部分患者有多饮多食的症状,研究显示,肝病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其消化道受损也比较严重,仅依靠症状来进行鉴别,有很高的误诊率。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全身症状是我们诊断的依据。如果有乏力症状,可能是肝病导致的,也可能是利尿剂导致的血钾过低,突然性的乏力基本上都是血糖水平过低引起的,需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观察。 3.2低血糖的护理 该研究中,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比较多,合并糖尿病症状后,很容易有低血糖症状出现。每天都要对患者的血糖测量4次,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来调控饮食和胰岛素剂量。该研究共3例患者入院检查时血糖水平正常,在住院期间有数次低血糖症状出现,在空腹时,会突然出现心悸,心慌,大汗淋漓及全身乏力。这是由于肝功能不全而引起肝糖原代谢障碍,胰岛素在体内停留使糖异生减弱,糖尿病加重,在护理是需要注意观察。测血糖前避免紧张,因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值升高造成误差。若血糖>15mmol/L,可用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入,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1h滴完,夜间或凌晨出现高血糖,于当晚10点用中效胰岛素1次。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若肝病较重,控制空腹血糖在7~8mmol/L。做好低血糖急救的相应准备,每位护士必须熟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异常。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时,立即予平卧,查血糖低于正常,根据情况给予含糖食品或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或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入,血糖过低,可加重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不利于肝病的恢复。 3.3饮食控制 合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饮食能够降低胰岛细胞的负担,让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控更加容易。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低糖,肝病患者又需要热量和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因此,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接受营养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控,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病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我们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设计,针对性的进行血糖控制,如果是肝病比较严重,就需要对患者的两餐间隔增加一些高水分的食物,如水果等。我们需要让患者明白饮食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性,能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配合治疗。 3.4休息与运动 如果是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该要多休息,可以增加患者肝脏血流量,促进干细胞修复。肝硬化患者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接受有氧运动,每周4次,30min/次,步行是非常安全的运动方式,安全可靠,因此效果比较好。医生需要为患者提供运动计划,评估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有危险出现。患者携带食品,可以在低血糖时使用,运动时要观察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3.5心理护理 肝病和糖尿病都属于终生疾病,治疗难度大,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经济压力大,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出现,丧失治疗希望。护理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倾听患者的心声,和患者家属联系,一同为患者提供心理状态护理,避免患者情绪过度起伏,稳定心理状态,避免不良反应出现,影响治疗。严重肝炎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旁看护,安慰患者,缓解痛苦,增加治疗积极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心理负担会越来越重,患者容易有不良情绪出现,而且,很多的患者都是要持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他们担心使用后,无法停药,出院后会有注射问题存在,因此不配合。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来进行护理和分析,叮嘱患者,适当饮食,积极治疗,患者的糖尿病病情会在肝功能改善后有所好转,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积

高血压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讲稿

高血压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讲稿 主讲:张恒 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切入点。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一、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 (一)老年人:老年(>65岁),降压药务必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性逐步降压,应测量用药前后坐立位血压;尤其对体质较弱者更应谨慎。老年人有较多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情况也较多,常需多药合用。 (二)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长效钙拮抗剂及长效ACE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心肌梗死后病人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 (三)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症状少者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症状多的可将ACEI 或ARB、β受体阻滞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或与袢利尿剂合用。左心衰竭者的血压目标<120/80mmHg。 (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伴糖尿病常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要求将血压目标降至130/80 mmHg以下,因此常以ACEI、ARB联合用钙拮抗剂、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要重视糖尿病的降糖和降压治疗,降压治疗减少血管疾病的净效益更好。 (五)慢性肾脏疾病: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尿白蛋白>1g/d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首选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重度患者须合用袢利尿剂。 (六)脑血管病后:急性脑卒中降压治疗有争议。如血压≥220/120m mHg的,可考虑适度降压治疗,但应缓慢降压和密切观察病人反应。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非急性期)者,进行适度的降压治疗均能减少卒中的再发。降压后头晕加重者,应注意有无颈动脉狭窄问题。如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则谨慎或缓慢降压。 二、降压药物服用注意事项 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多快。由于患者常为多种疾病并存,多同时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因此选择治疗药物也要慎之又慎,用药后要密切观察疗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文章目录*一、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1.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2.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3.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二、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三、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的护理还应注意什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肿瘤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病人心理压力大,免疫力低,易合并感染,感染菌群常为混合性,不易控制。在日常护理中,应经常监测血糖、尿量、尿酮体的变化,尽量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注意以下几点: 1、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放疗、化疗后可有白细胞下降, 高血糖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手术后易出现局部及全身细菌感染且难以控制,代谢紊乱等原因增加了机会性感染的因素。临床上多见皮肤、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血运差,同时皮肤感觉减退,易发生创面感染、烫伤等,需特别注意隔离、消毒,经常检查,多翻身。呼吸道插管、引流、导尿等要保持通畅,定时冲洗、更换。要避免医院感染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2、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糖尿病病人由于其合并全身的微血管病变,易并发心脑肾并发症,糖 尿病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的一倍以上,加之恶性肿瘤及手术或放、化疗的打击,特别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使病人及家属心理上难以承受。因此,在病人入院后,要对病人进行详细检查,了解他们的心、脑、肾功能,加强心率、血压的监护,增加与家人的沟通,告知发生心、脑、肾并发症的可能性,注意血压、心率、意识、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有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3、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有人胰岛素、猪胰岛素,作用时间分长效、中效、短效、速效等,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不同品种胰岛素的规格及剂量,胰岛素的使用应小量(0.3 U/kg~0.5 U/kg)开始、剂量个体化、增加血糖监测次数,特别是餐后血糖监测;根据血糖变化,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指导病人的饮食时间、品种,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确保使用的安全有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 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确诊的58500名各类癌症患者中,有9%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很多大型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首选的抗高血压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因为该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以下作用:①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还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②对糖脂代谢没有不良影响,有时还可以起到改善糖和脂肪代谢的作用。③可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轻或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肌功能。④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微量蛋白尿,具有保肾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品种较多,包括苯那普利、赖诺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药物有极少数患者服后可能出现干咳等副作用,停服药物后干咳症状随即消失。此外合并有肾血管狭窄、肾脏功能障碍、高血钾的糖尿病患者慎用。在服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清肌酐和血钾的变化,血肌酐、血钾明显升高者不得使用。 临床上要想达到理想降压目的,通常一种药物是不够的。在我国,超过2/3的高血压病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有效控制血压。临床上如果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压控制未能达标时,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也有讲究,可考虑以下三种选择。 1.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联 用,除增加降压效果外,还具有加强肾脏保护功能,而对糖代谢无不良 影响,故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2.联合使用利尿剂,尤其是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其与ACEI和血管紧张 素Ⅱ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降压效果,亦有助于减少各自的 不良反应。特别说明的是很多利尿剂都有降低血钾、升高血糖、血脂的 副作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 3.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于合并有冠心病或心律较快的糖尿病患者,有时需 需要联合使用,首选心脏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为宜,如倍他洛克等, 长期应用可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梗死率。但这类药可抑制 胰腺分泌,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耐量下降。同时,β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治疗指导方案

荔湾区逢源街社区卫生服务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指导方案中医对高血压的6大病因分析 1。肝阳上亢 多因素体阳盛,肝阳上亢而致头晕或内伤七情,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气机郁结,气郁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发为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等症。 2。阴虚阳亢 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经久不愈,更耗伤真阴,而致肝肾不足,肾水虚亏,肝肾同源,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虚阳上亢而感头晕头痛。甚则化热化风,上扰清窍或虚风内动,肾水不足,水火不济,心火亢盛,或肝火上扰心神,而致心神不宁。 3。痰浊内蕴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肝木亢盛,木横侮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脑为精明之府,清窍之所,肝火、肝风夹痰湿上蒙清窍,则头晕如裹,肢体重着,甚则神志昏蒙。 4。阴阳两虚 久病阴虚及阳,导致阴阳俱虚,症见头晕眼花,腰酸耳鸣,形寒怕冷,四肢欠温。 5。肾精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先天不足,肾阴不充,致使肾精亏耗,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上下俱虚,发为眩晕。 6。血脉瘀滞 经络血脉为人体气血、津液之通道,若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滞脉络,而致血瘀痰阻,阴虚内热,热盛耗阴伤气,而致气虚血瘀或阴病及阳,而致寒凝血瘀等,引起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则见肢体麻木、疼痛、青紫发凉等症。 痰、火、风、瘀既是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又是高血压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两者互为因果。病变始于阴虚火旺,火邪化风炼津成痰,痰阻经脉成瘀。或气虚,寒凝而致瘀阻,瘀久可以化热,热可化火化风,终致血脉瘀滞。

中医对高血压的治则 在糖尿病高血压治疗中注意以下原则 1。中医辨证用药与西医辨病用药相结合 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中药研究成果相结合,降低血压、改善症状与预防并发症相结合。杜绝用升压作用的中药,应尽量选择针对高血压病不同病理环节的中药,使其发挥协同作用,既能很好地改善症状,又能预防并发症,充分发挥中药一药多效、一举多得的作用。 2。根据西医临床分期处方用药 现代医学将高血压病分为三期,临床上有比较严格的分期标准。在治疗本病时,首先要了解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期,再弄清楚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以及这些症状与高血压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合理、准确地选择应用中药治疗。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根据临床表现,酌情选用养血安神药、平肝潜阳药、疏肝解郁药、理气活血药治疗。应该避免使用升高血压的中药,如陈皮、青皮、枳壳、枳实、款冬花、细辛、秦皮、蟾酥、巴豆等及升高血糖的中药,如天花粉、党参、麦冬、川贝、陈皮等。 3。结合典型症状随症加减用药 当高血压病发展到三期时,病变已累及心、脑、肾等多器官,引发的症状较多,也较明显,此时应该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进行治疗。如西药在降压方面效果好,起效快,可为首选中药在改善症状、防止心脑并发症方面疗效较好,可结合两者之长进行治疗。中医辨证分型处方用药、对症治疗、随症加减用药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多,下列药物既有效改善症状,又有降压作用,可随症加减选用 (1)头晕加天麻、钩藤、罗布麻、地龙、牛黄、羚羊角粉 (2)头痛加川芎、延胡索、当归、吴茱萸 (3)劲项强硬加葛根、羌活、白芍 (4)眼花加菊花、女贞子、决明子、灵芝 (5)耳鸣加葛根、女贞子、杜仲、骨碎补 (6)健忘加人参、枸杞子、何首乌、地黄 (7)失眠加酸枣仁、丹参、五味子 (8)抑郁加柴胡、香附、郁金 (9)胸闷加瓜蒌皮(便秘用全瓜蒌)、桔梗、丹参、佛手柑 (10)心悸加柏子仁、酸枣仁、当归 (11)烦躁加龙胆草、黄连、莲子心 (12)四肢发麻加徐长卿、青风藤、地龙、牛膝 (13)腰背酸痛加独活、桑寄生、香附、杜仲 (14)有出血倾向(眼结膜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加生地、旱莲草、生蒲黄 (15)脉结代(心律失常)加苦参、山豆根、黄连 (16)气滞血瘀(高血压病患者有血液流变学改变),理气用香附、青木香、佛手柑、延胡索,活血用丹皮、丹参、当归、川芎、红花、益母草、山楂 (17)痰瘀内阻(高血压患者血脂偏高)加大黄、决明子、生首乌、泽泻、生蒲黄、瓜蒌、虎杖、水蛭、郁金、茵陈、栀子、枸杞子 (18)风湿阻络加汉防己、青风藤、罗布麻、桑白皮、木通、臭梧桐、泽泻、益母草。 4。根据中成药的性能合理用药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沛县华佗医院韩晶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9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干预。结果治愈5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变化3例。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综合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cerebral infract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rehensive care of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 the Methods for example,92 cerebral infraction merge diabetics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46 cases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ake an effective medical care to intervene. The cure 5,To show Results 23 example ,the better no change in the 15 3.Conclusion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hyperglycosemia to reduce the level of cerebrovascular to maximize the lower disability rate ,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erebral infraction .diabetic patients ; a comprehensive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病人数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治疗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降血压治疗 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日益增加〔1,2〕。糖尿病与高血压互为危险因素〔3〕,每年高血压患者约有2%罹患新发糖尿病〔4〕,而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可高达60%〔5〕。糖尿病与高血压均可引起大血管并发症(脑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肾病和神经病)以及脂质代谢紊乱,二者同时存在可显著增加心、脑、肾及眼底等靶器官损害。UKPDS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血压每升高10 mmHg,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增加19%,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病率增加13%,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30%,微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10%〔6〕。丹麦学者Mogensen指出(2000年)高血压与糖尿病是致命的联合,将高血压与高血糖并存者喻为“处于双倍危险境地”的人群。对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最新UKPDS研究资料显示〔7〕,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可使全部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发生下降24%,降压治疗获得的益处甚至高于降糖治疗。ADVANCE试验结果显示〔8〕,积极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大血管与微血管复合事件的发生率。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 UKPDS、Berl、Marshall临床数据显示〔9~11〕,将糖尿病合

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舒张压控制在<80 mmHg,可以充分改善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状况。目前,JNC

Ⅶ指南建议将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INVEST 研究显示,对于确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以内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如果将收缩压降至130 mmHg以下则没有额外获益,反而增加死亡率〔12〕。ACCORD降压试验发现,与收缩压目标值<140 mmHg相比,<120 mmHg的强化降压并未降低2型糖尿病高危患者的总体心血管风险,反而增加了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13〕。尽管目前尚不能确定对于不同基础特征的患者何为最佳血压水平,但血压过度升高和降低均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基于现有的研究结论,2009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再评价中推荐将<140/90 mmHg作为多数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但对于较为年轻、糖尿病病史较短、无明显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可以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2生活方式调整治疗 JNCⅦ推荐和主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调整血压,如每天快步锻炼30~45 min(最大量),即显示降血压效应;同时推荐戒烟和节制饮酒也有助于降血压效用〔14,15〕。血压为(130~139)/(80~89) mmHg的患者或没有蛋白尿或靶器官损害,可以继续3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如果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09T16:02:21.2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刘伟贤[导读] 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病人血压应降到比一般高血压患者更低的水平。 刘伟贤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庆虹桥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157-02 【摘要】我国高血压患者近一亿,糖尿病患者(分1型和2型,其中2型站95%)约2700万。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关系密切,近4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有高血压,而5%-10%的高血压患者中同时又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二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高血压病存在糖代谢异常者,其发生率在10-80%之间。高血压病者周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退,引起血糖升高,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同时,高血糖有刺激胰岛B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血中胰岛素过多,可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管壁紧张性增加,外周阻力增大,又诱发和加重高血压,二者互相干预。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共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48岁,糖尿病程不等,平均15年。3种以上并发症12例占67%。并发脑血管病5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肾病2例,持续性高血压12例,血压时高时低6例。 2.诊断依据糖尿病均符合WHO标准却真的糖尿病。高血压的标准是WHO建议的关于评定血压增高标准 对照分析 1.糖尿病无高血压16例中,男9例,女7例,合并脑梗塞3例,冠心病5例,静脉炎1例。 2.年龄高血压组:大于60岁8例,39-59岁7例,39岁以下3例。对照组60岁6例,39-59岁8例,39岁以下2例。 3.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组平均14年,对照组平均13.8年。 4.提昂尼奥并的病情(1)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高血压组10例占56%。对照组9例占58%。(2)胰岛素治疗:高血压组8例占43.5%。对照组6例占41.5%。 5.肥胖高血压组16例占89%,对照组5例占32%。 结果 1.上述资料表明糖尿病34例合并高血压18例,患病率53%,是正常人口中高血压的5倍左右。 2.糖尿病患者有无高血压,均应降压治疗,可减低心血管病死率。 讨论 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病人血压应降到比一般高血压患者更低的水平。糖尿病患者若血压达到130/85毫米汞柱时,就应该用非药物治疗(运动、戒烟、减肥、节制饮酒、限盐、调整饮食结构等)。3个月后如血压仍未降至130/85毫米汞柱,则需要降压药物治疗。一般说来,可以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首选药物: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苯那普利(洛汀新)、西拉普利(一平苏)、培哚普利(雅施达)、雷米普利(瑞泰)和福辛普利(蒙诺)等。因为这些药物都能延缓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减退及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还能减轻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透析的危险性。对平时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如出现下列情况也应及早服用转换酶抑制剂:如运动后血压异常升高;运动后出现蛋白尿明显增加;平时已有微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宜尽早服用雷米普利等转换酶抑制剂。因为经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具有与降压无关的保护心、脑、肾、血管的作用。但常有咽痒、干咳(约10%)的不良反应。但严重肾功能减退的高血压患者要减量慎用或不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服用转换酶抑制剂后干咳不能耐受的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可换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柯素雅)、缬沙坦(代文丁、安博维)等代替。这类药很少有干咳的副作用。 2.α阻滞剂:如哌唑嗪(麦宁平)、特拉唑嗪(高特灵)和多沙唑嗪等。但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首剂服用应在临睡前半量口服,并应注意尽量避免夜间起床,以防意外。本类药能选择性抑制内源性儿荼酚胺对α是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降低血管阻力和前负荷,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且能改善脂质代谢。因此,特别适用于伴有血脂紊乱的糖尿病患者。但最近一项有关多沙唑与利尿剂降压作用的对比研究中,因发现多沙唑嗪使心衰发生率增加而终止研究。因此该类药物在高血压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尚待进一步探讨。 3.利尿药:过去认为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等有代谢不良反应,不宜应用。目前经研究发现,小剂量噻嗪类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每日6.5毫克~12.5毫克)应用,可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但有痛风的患者应禁用。另外,还有一种新型的有利尿和钙拮抗作用的利尿降压药称为吲哒帕胺(寿比山),对血糖、血脂无影响,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4.β阻滞剂:非选择性β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因为它阻断β2受体可能对糖和脂肪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非选择性β阻滞剂会掩盖低血糖反应,延长低血糖事件的时间。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阿替洛尔,降低心率和心脏射血量,适合应用于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对心肌梗死后患者β1阻滞剂有极好适应证,对血糖控制无临床意义的影响,故可作为高血压并糖尿病的一线药物。 5.钙拮抗剂:通过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起作用,导致血管扩张。一般而言,钙拮抗剂对糖和脂肪代谢在临床上无影响,尽管有报道一些接受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的患者,其糖耐量恶化。美国学者Furberg认为,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钙拮抗剂应在ACEI、ARB、β1阻滞剂和低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后,仍不能达到目标血压的患者,且应选择长效制剂。 所以,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的治疗,除减肥、戒烟、限制食盐及脂肪的摄入等非药物治疗外,降压药物的选择也甚为重要。参考文献 [1]吴可光.糖尿病并高血压的临床处理,实用内科杂志,1992,12(11):563.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三种用药方案供选择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三种用药方案供选择 降压治疗须根据血肌酐水平,考虑选择ACEI、ARB或CCB 文赵连友(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教授)糖尿病像是高血压的“帮凶”,可加重患者小动脉损害,不但使心、脑血管的损害“雪上加霜”,而且特别容易伤害肾、眼等组织器官。由于病情发展快且隐蔽,早期往往没有病症,容易被忽视,当患者有自觉症状时已是中晚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60%~70%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因此,建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无论病史多长,都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肾功能和眼底检查。 【病例介绍】万女士48岁,身高156cm,体重67kg,体重指数(BMI)28,血压168/104mmHg,心率67次/分。患者诉其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时高时低,有时下午头晕便自行服用降压药。有糖尿病病史,从不吸烟,无饮酒嗜好。平日口重,每日体力活动总量尚可。 初步诊断: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 检查发现:视网膜小动脉中度狭窄,出现动脉交叉压迫症,属于Ⅱ级高血压眼底改变。血肌酐1.4mg/dL(124μmol/L),24h白蛋白尿200mg,属于糖尿病肾病2期。 最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Ⅱ级高血压眼底改变;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2期。 【病例解析】 1.为什么会造成眼底动脉损害? 高血压对脏器的损害,在早期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动脉损害。眼底是人体小动脉分布最密集的器官之一,经普通的眼科检查可直接判断病变的情况,并由此推测其他器官小动脉的病变程度。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小动脉损害可表现为血管变细、扭曲、出血、渗出等不同形式,同时造成眼底组织如黄斑、视乳头缺血缺氧性损害。目前临床按损害程度由轻到重将高血压眼底改变分为4级(见图),级别越高,损害越重,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Ⅳ级眼底改变的患者,其存活期一般不超过5年。 万女士“视网膜小动脉中度狭窄,出现动脉交叉压迫症”,属高血压Ⅱ级眼底改变。这与她血压长期控制不达标有密切关系,其眼底改变程度还不是很严重,目前对视力无影响,但应高度重视,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防止眼底损害病情进一步加重。 另外,糖尿病也是造成患者视网膜血管损害的因素之一。糖尿病视网膜是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病史和血糖控制水平等因素有关。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病史超过10年,半数以上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且糖尿病视网膜病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为什么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 长期高血压可使肾小动脉血管壁变硬,血管狭窄,当血管口径只有正常的30%时,会刺激体内过量分泌肾素,从而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发生反应,产生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能使醛固酮分泌增多,从而减少肾脏对水分的排出,增加血液总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血管越窄,肾素等激素产生得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高血压-肾素”形成恶性循环。 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血管管腔狭窄加重,肾组织长期缺血缺氧,可出现肾萎缩,使肾脏失去正常功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引发尿毒症。所以,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在选用降压药物时,应考虑药物是否对肾素等激素引起的恶性循环有阻断作用。 糖尿病肾病又称肾小球硬化症,约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肌酐和蛋白尿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在血生化和尿常规中就可以检查,一旦确诊肾脏损害,须检查肾功能。肾功能检查的结果有利于全面了解肾脏的损害程度,为诊断提供准确依据。万女士血肌酐1.4mg/dL(124μmol/L),24h白蛋白尿200mg,提示她有轻度肾功能的损害,属于糖尿病肾病2期。处在这一期的患者,运动后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超滤状态仍存在,但万女士的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高血压合并糖尿的综合管理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极高,管理目的是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糖尿病的并发症,保护易受高血压损伤的靶器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为此必须重视患者的综合管理。 血压管理 1.降压目标值: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获得的益处要大于控制血糖获得的益处。新近的美国糖尿病学会和2013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分别推荐一般糖尿病的血压目标为<140/80mmHg,老年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可适当放宽至<140/85mmHg。2.高质量降压: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关注血压降幅外,需要更高质量的管理血压。更要强调24小时血压控制和平稳降压,减少随访间血压变异,强调长期血压达标和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有效控制夜间血压和晨起血压,能够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关注降压药物对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和治疗的依从性。3.降压药物的选择:首先考虑使用ACEI 或ARB,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且有改善糖、脂代谢上的好处。但所有有效的且能良好耐受的药物都可用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当需要联合用药时,应当以ACEI或ARB为基础。 血糖管理 1.血糖控制目标与监测指标:血糖目标应包括餐前血糖低于7.8mmol/L,随机血糖低于10.0mmol/L。对已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采用宽松目标,即FBG或 PMBG8~10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2mmol/L,甚至最高血糖可放宽至13.9mmol/L ,对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采用一般标准,即FBG或PMBG6~8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0mmol/L。HbALc一直被视为监测血糖的金标准,但并不能其他血糖监测数值。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血糖水平波动均与患者心血管预后密切相关。仅关注HbALc的控制情况不利于低血糖的检出。2.控制血糖波动:饮食因素、低血糖反应、治疗不规范和服药的依从性,均可引起血糖波动。氧化应激反应是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加速进展的重要机制,与持续高血糖相比,血糖波动更容易促发氧化应激反应。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反应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多年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所带来的益处。因此需要最大程度的减少或避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时刻注意坚持规范用药和合理的饮食控制,有益于血糖波动。 蛋白尿管理我国专家基于现有研究证据,建议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治疗目标是使白蛋白排泄量减少至正常。为此,在能耐受时可在3~4周内增加ACEI/ARB用药剂量,以期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调制治疗以矫治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以他汀类药物为首选。应将LDL-C降至 2.6mmol/L以下。经过他汀类药物治疗且LDL-C达标后,若甘油三酯仍≥2.26mmol/L并且HDL-C低,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贝特类药物,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残余风险,但需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抗血小板治疗小于30岁人群缺乏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证据。80岁以上老人获益增加,但胃肠道出血风险也明显增加,使用前应充分权衡利弊。至于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已很明确。 不容置疑,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限制葡萄糖摄入、戒烟、控制体重、体育锻炼和均衡饮食,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综合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上述干预措施起到效果的保证,但只有在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实施并能够做到持之以恒。 吴学忠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收藏)

---------------------------------------------------------------最新资料推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收藏)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刘艳杰糖尿病患者常发生高血压,在未出现临床糖尿病前其高血压发生率与同龄人相似,患糖尿病后其患病率明显上升,研究报道是非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 2-5 倍。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可加速心、脑、肾血管和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使这些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 临床上将糖尿病中高血压病因分类为: 有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无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伴高血压等。 治疗: 糖尿病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应尽早开始。 一、一般治疗 1 积极减肥,使体重达到标准体重。 通过适当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和控制每日总热量。 2 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控制高脂血症。 3 限制钠盐的摄入: 每日 3-5 克。 4 坚持戒烟限酒。 5 尽量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药。 二、药物治疗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最佳选择糖尿病患者常发生高血压,在未出 1 / 15

现临床糖尿病前其高血压发生率与同龄人相似,患糖尿病后其患病率明显上升,研究报道是非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 2-5 倍。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可加速心、脑、肾血管和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使这些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 临床上将糖尿病中高血压病因分类为: 有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无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伴高血压等。 治疗: 糖尿病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应尽早开始。 一、一般治疗 1 积极减肥,使体重达到标准体重。 通过适当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和控制每日总热量。 2 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控制高脂血症。 3 限制钠盐的摄入: 每日 3-5 克。 4 坚持戒烟限酒。 5 尽量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药。 二、药物治疗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最佳选择。 于餐前 1小时服用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副作用不多见,可有皮疹、白细胞减少、干咳。 于餐前 1小时服用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副作用不多见,可有皮疹、白细胞减少、干咳、味觉异常等,停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求。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且所有患者均合并糖尿病,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行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43例,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57例;经过有效的治疗和围术期护理,没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及伤口感染的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标签:颅脑损伤;糖尿病;护理;临床疗效 為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2~74岁,平均(56.18±7.09)岁。颅脑损伤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结果示颅底骨折11例,脑挫裂伤34例,硬膜外血肿55例。患者尿糖为+++~++++,空腹血糖在14.2~24.8 mmol/L。其中,一直坚持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的患者55例,其他没有进行有效的饮食控制的45例,同时服药也不规律。糖尿病类型:1型糖尿病19例,2型糖尿病81例。 1.2 血糖测定 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急诊入院后,测指尖血糖1次,24 h 内抽血检测血糖值,应用血清葡萄糖氧气化酶法,正常指数在 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值出应在6.2 mmol/L 以下;正常指数为3.9~7.8 mmol/L,血糖指数应低于7.8 mmol/L。开放治疗的是43例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手术方式为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57例患者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即可。 1.3 护理要点 1.3.1 心理护理对于发生颅脑损伤的患者,有的患者表现为神志清楚,有的神志不清。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由于患者

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10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服务组用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用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程度;手术前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手术后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机体炎症监测水平;不同部位感染总发生率。结果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满意程度、血糖指标、机体炎症监测水平、手术前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手术后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不同部位感染总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护理服务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者实施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标签:普外科疾病;糖尿病患者;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变化,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趋于年轻化。与此同时,糖尿病普外科患者人数也在增加[1]。糖尿病患者具有降低的自身免疫和防御功能。一般手术后,容易发生感染,延迟疾病的治愈率,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方面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普通外科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糖尿病本身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2]。了解和掌握普通外科糖尿病患者術后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可为有效控制此类患者的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该研究分析了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10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27例。年龄范围21~77岁,平均年龄(53.24±2.81)岁。常规护理服务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龄范围21~76岁,平均年龄(53.57±2.9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服务组用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组用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①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及家属开展传教工作,耐心解释患者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手术的重要性,从心理上指导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食物的摄入和摄入时间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免对手术切口产生不良影响。术前血糖控制也非常重要,通过控制饮食控制血糖的目标,患者还可以注射适当的胰岛素。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血糖监测,并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

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查房

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查房 产科病房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产科病房的护理查房。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查房人员。主查人:陈亚燕;以及……。 今天查房内容是: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为妊娠期糖尿病。它包括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未曾获得诊断仅在此次孕期被发现的糖尿病患者。美国报道该病发生率1%~3%。我国GDM发病率为1%~2%.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多数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者糖尿病机会增加. 产后6周为:2.6 % ,产后5年显著升高,产后10年达到高水平:30%左右。故妊娠合并糖尿病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查房目的:通过本次查房,希望进一步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即GDM 孕产妇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健康宣教,血糖监测方法以及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现在请主查人介绍病例,并进行护理体检。 主查人: 病例:患者汪成燕,女,24岁,末次月经为2013年2.4日,预产期:2013.11.11.患者孕期有正规产检。于2013年8.3 在我院进行糖筛查是8.5mmol/L,即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4.1-11.5-10.6 mmol/L,后至总院就诊治疗。患者于2013.11.12因:“G3P0孕40+1周,LOT ”,收治入产房并于11.13转入我科39床。患者入院后给以产科常规检查及化验,自测胎动,,糖尿病普食,七点法测血糖,后改为四点法.血糖值基本平稳.NST检测2次每天. 2013.11.22, 遵医嘱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腹产术,剖出一足月产儿,Apgar评分10分。今术后第二三天病人一般情况好,Bp为mmHg神志清,切口干燥无渗血,宫缩好,阴道出血少,。护理体检: 术前查体:年轻女性(给病人体温表,测脉搏,观测呼吸,测血压)(拿手电筒照射)。摸乳房,看伤口,闻恶露。看婴儿(面色,脐部,臀部) 汇报:患者T 36.7度,P 次/分,R 20次/分,平稳,Bp 。神志清楚,瞳孔对光反射存在,患者产后第三天,乳房乳汁已经分泌,无肿胀。腹部切开愈合良好,无渗出,恶露无气味。新生儿面色稍有黄疸,脐部无渗出。 汇报完毕。 提问1:该产妇为产后第三天,请主查人为产妇相关宣教。 (陈亚燕):1,护理,2饮食,3,卧位(半卧位为宜,优点)4,母乳喂养相关检查和宣教 产妇提问2:我家宝贝也点黄,请问要紧哇? 谁来回答? (周娟):我来回答。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程度较轻,先见于面颈部,偶有重者,可涉及到躯干、四肢和巩膜。有时呕吐的胃内容物和脑脊液亦呈黄色。粪便多呈黄色。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但是临床在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时,除抽血查血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我科儿科医生查房时,也会给予经皮测胆红素进行测量,当大于15mg时,结合您宝宝的实际情况,医生会给您建议进一步治疗的。所以请您不要着急,平时做好喂养,喂养得当时,宝宝的黄疸会通过大便减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