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发病原因

1、糖尿病高血压都与高血脂有关

2、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基因;

3、糖尿病对具有升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敏感;

4、糖尿病易引起肾损害,而糖尿病肾损害可致血压升高。

5、糖尿病人血糖高,血粘度高,血管壁受损、血管阻力变大都是易引起高血压的因素。

由于二者都和血脂高、生活习惯不良、缺乏运动有关系,因此无论

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还是单纯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甚至健康人

群,都要注意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可从根

本上改善和预防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一定要控制血

压,即使血压仅下降很少,都能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发病机制1

在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与钠潴留及血管阻力增加有关。如

高血压发生在糖尿病之前,多为原发性高血压;如高血压发生在糖尿

病病程中,则有3种可能性: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收

缩期高血压,并发糖尿病肾病所致的肾性高血压。

在1型糖尿病,高血压绝大部分为糖尿病肾病所致的肾性高血压,水

钠潴留是主要发生机制,往往紧接着微白蛋白尿后发生。

发病机制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了。高血糖本身抑制血管内皮舒张,增加细胞内游离钙,刺激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生长因子基因转录。此外,下列因素也参与高血压的发病。

1.高胰岛素血症 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而存在高胰岛素血症,1

型糖尿病由于长期大量外源胰岛素也可导致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

血症可通过下列因素而导致高血压:

①增加肾钠、水重吸收;

②增加血压对摄入盐的敏感性;

③增加加压物质及醛固酮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

④改变电解质跨膜转运,表现为细胞内钠转运增加、Na-K-ATP酶活性

降低、Na-H-ATP酶活性增加;

⑤增加细胞内钙

发病机制2

⑥刺激生长因子(特别血管平滑肌的生长因子)表达;

⑦刺激交感神经活性;

⑧降低扩血管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

⑨增加内皮素的分泌;

⑩损害心房利钠肽的利钠作用。上述作用结果导致钠、水潴留及血管

张力增加,最终产生高血压。另外,有人发现细胞内游离镁水平与血

浆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即高胰岛素血症时伴细胞内低镁,而细胞内

镁水平又与血压呈负相关。

发病机制3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糖尿病病人由于高胰岛素血症、反

复出现的水、盐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及长期代谢控制不良,可导

致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反复增加,可能与糖尿病病

人的高血压发生有关。但合并肾脏病变和氮质血症的糖尿病病人,不

论有无高血压,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受抑制,可能是由于

水钠潴留、肾小球旁细胞变性、交感神经活性减弱及肾前列腺素缺乏

等所致。

发病机制4

3.水钠潴留高胰岛素血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

肾脏病变等均可导致水钠潴留。水钠潴留后又可增加血管对儿茶酚胺

和交感神经的敏感性。有研究显示,即使在代谢稳定且无氮质血症的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不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不论有无视网膜病变

或糖尿病肾病,体内可交换钠平均增加10%,且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

给病人用利尿剂6周后,可使交换钠降至正常,使心血管系统对去甲

肾上腺素的加压反应从增强状态恢复正常。引起水钠潴留的原因还包

括血生长激素增加,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使胶体渗透压降低,肾舒血

管因子如前列腺素E减少等因素。

4.儿茶酚胺高胰岛素血症、血糖控制不佳(特别是发生酮症酸中毒时),机体内儿茶酚胺浓度显著增高、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加。

发病机制5

5.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糖尿病病人常合并脂代谢紊

乱,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导致糖基化蛋白终产物(AGEs)增加,均可导致

动脉粥样硬化。此外,糖尿病病人常伴高胰岛素血症,同时一些生长

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等)

表达增加,可导致血管平滑肌增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生则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6.细胞内游离钙增加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细胞内游离钙增加。另一

方面,有人发现糖尿病病人血循环中游离的1,25-(OH)2D3水平增高。

上述均可引起细胞内游离钙增加,从而导致动脉血管阻力增加。

两者关系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提早10年出现,而伴有高血压者更易发生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及末梢大血管病,并

加速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1、由于糖代谢紊乱可加速肾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硬化,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2、高血糖可使血容量增加,肾脏超负荷,水钠潴留,最终可引起血压升高。

血压升高与心输出量及外周阻力有关。心输出量增加不伴有外周改变即可引起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不伴有心输出量或血容量改变,也可使血压升高,而糖尿病患者这两种变化都有,所以会使血压迅速升高,并引起严重并发症。另一方面,高血压又可加重糖尿病引起的损害,包括它对小血管和肾脏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病情危害

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的情况对身体损伤非常大。如糖尿病经常伴随眼底

神经病变、动脉硬化及心脑肾的损害,而高血压也和这些病变关系密

切;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损伤及硬化的几率是单纯高血压患者

的两倍,心血管病变又是引发心肌梗塞及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病情治疗1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要控制在130/85mmHg,达

不到这个要求则要选用降压药物治疗。选择降压药物时要注意到糖尿

病患者常常合并体位性低血压、肾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胰岛素抵

抗,与非糖尿病病人有所不同应兼顾和不加重这些病情。首选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需要时还可加用小剂量

利尿剂,已有临床试验证明ACEI能防止和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不仅是药物治疗,适当运动、低盐饮食、戒烟、

戒酒也是相当重要的。应特别强调的是,暂时不予药物治疗的病人应

定期随诊和监测血压,并按随诊结果考虑是否给予抗高血压药物,以

免延误病情。一般来说高血压药物需终身治疗,若自行停药,血压终

将回复到治疗前水平。

病情治疗2

要想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必须积极控制糖尿病,尽量改善机体组织对

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还应有效地控制血压,使之达到正常范围内。

但应避免使用影响胰岛素代谢的降压药物。此外,适当运动和减轻体

重也是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非常重要的措施。它一方面可改善机体组

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的剂量;另一方面对

轻、中度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因此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应

坚持适当运动和控制体重等非药物治疗。

严格限盐是高血压糖尿病饮食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普通人每天摄盐

量应小于6克,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则应少于3克。高血压糖尿病

饮食中主食的安排一般以米、面为主,但是,粗杂粮,如燕麦、麦片、

玉米面等,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

有减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

病情治疗3

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来源,大豆及其豆制品为好,一方面,其所含蛋

白质量多质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胆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

部分动物性食品,如肉类等。高血压糖尿病饮食中糖尿病患者在控制

热量期间,仍感饥饿时,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后加一些佐料

拌着吃。由于蔬菜所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具有饱腹作

用,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

病情治疗4

科学合理安排高血压糖尿病饮食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疾病发生,

如果患上此种疾病,更要坚持科学的高血压糖尿病饮食安排原则,主

要讲究清单饮食,避免高糖、高淀粉、高热量的食物,才能够控制住

病情的发展。

中医饮食治疗

芹菜

芹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钙、磷、铁、钠等,叶茎中还含有药效成分的芹菜苷、佛手苷内酯和挥发油,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萝卜

萝卜味辛甘性凉。可消积滞、化痰热、散淤血、解酒毒、降血脂、软化血管,常吃能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主要吃法是萝卜猪骨汤、萝卜海带瘦猪肉汤,清淡味美。所以萝卜可以作为降血压的蔬菜,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8-24T09:08:11.49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吴阳 [导读] 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 解放军第208医院传染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肝病;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3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接收的34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7例,最小患者33岁,最大患者69岁,平均年龄为49.5岁。临床分析: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肝炎肝硬化21例,重症肝炎2例。患者肝病的症状:主要为恶心厌油,肝区不适,乏力。其中几例伴有尿黄,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体重下降、多食、多饮、多尿,并伴有低血糖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为患者提供保肝、退黄、利尿等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控制,使用胰岛素治疗,增加患者的运动,提供皮肤护理。 2结果 34例患者出院时病情稳定,血糖正常。患者住院最短时间为7d,最长为135d,21例治愈,11例未愈,2例死亡。结果显示,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接受病情观察以及症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来提供针对性治疗。控制患者的血糖是治疗的关键,能够让干部和糖尿病患者得到恢复,对患者提供饮食控制,是非常可靠的临床护理措施。积极的进行感染预防,防止并发症出现。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是治疗该疾病的前提,医生要对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和指导,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 3讨论 3.1病情观察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需要告知医生来处理。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住院过程中,很多糖尿病症状都会被肝病掩盖,因此部分患者有多饮多食的症状,研究显示,肝病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其消化道受损也比较严重,仅依靠症状来进行鉴别,有很高的误诊率。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全身症状是我们诊断的依据。如果有乏力症状,可能是肝病导致的,也可能是利尿剂导致的血钾过低,突然性的乏力基本上都是血糖水平过低引起的,需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观察。 3.2低血糖的护理 该研究中,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比较多,合并糖尿病症状后,很容易有低血糖症状出现。每天都要对患者的血糖测量4次,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来调控饮食和胰岛素剂量。该研究共3例患者入院检查时血糖水平正常,在住院期间有数次低血糖症状出现,在空腹时,会突然出现心悸,心慌,大汗淋漓及全身乏力。这是由于肝功能不全而引起肝糖原代谢障碍,胰岛素在体内停留使糖异生减弱,糖尿病加重,在护理是需要注意观察。测血糖前避免紧张,因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值升高造成误差。若血糖>15mmol/L,可用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入,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1h滴完,夜间或凌晨出现高血糖,于当晚10点用中效胰岛素1次。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若肝病较重,控制空腹血糖在7~8mmol/L。做好低血糖急救的相应准备,每位护士必须熟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异常。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时,立即予平卧,查血糖低于正常,根据情况给予含糖食品或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或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入,血糖过低,可加重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不利于肝病的恢复。 3.3饮食控制 合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饮食能够降低胰岛细胞的负担,让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控更加容易。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低糖,肝病患者又需要热量和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因此,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接受营养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控,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病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我们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设计,针对性的进行血糖控制,如果是肝病比较严重,就需要对患者的两餐间隔增加一些高水分的食物,如水果等。我们需要让患者明白饮食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性,能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配合治疗。 3.4休息与运动 如果是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该要多休息,可以增加患者肝脏血流量,促进干细胞修复。肝硬化患者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接受有氧运动,每周4次,30min/次,步行是非常安全的运动方式,安全可靠,因此效果比较好。医生需要为患者提供运动计划,评估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有危险出现。患者携带食品,可以在低血糖时使用,运动时要观察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3.5心理护理 肝病和糖尿病都属于终生疾病,治疗难度大,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经济压力大,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出现,丧失治疗希望。护理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倾听患者的心声,和患者家属联系,一同为患者提供心理状态护理,避免患者情绪过度起伏,稳定心理状态,避免不良反应出现,影响治疗。严重肝炎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旁看护,安慰患者,缓解痛苦,增加治疗积极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心理负担会越来越重,患者容易有不良情绪出现,而且,很多的患者都是要持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他们担心使用后,无法停药,出院后会有注射问题存在,因此不配合。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来进行护理和分析,叮嘱患者,适当饮食,积极治疗,患者的糖尿病病情会在肝功能改善后有所好转,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DOI:10.16658/https://www.360docs.net/doc/f011966598.html,ki.1672-4062.2017.05.176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将该院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56例患有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本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诊断中,有11例患者同时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有3例患者先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会出现气促的情况,而且呈现出典型的“三多”的症状。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中不会呈现出明显的心肌梗塞的症状,但是发病中患者的心功能非常差,导致死亡率高。 标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心肌梗塞;糖尿病;冠心病 糖尿病是由于特异的微血管发生并发症导致,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那么危险因素就会更加的明显。2型糖尿病会导致冠心病的危险性提升,其聚集了大量的心血管危险因子,而且患者会出现炎症和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问题,2型糖尿病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几率。近年来,大量的文献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其是一类常见的急重症,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严重的威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该文分析了该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的特征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分析该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最小年龄为40岁,最大年龄为90岁,患者的住院时间在10 h~36 d。患者的糖尿病病史在4个月~20年。 1.2 方法 在进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糖尿病预防指南的诊断标准进行。在进行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中,当患者的胸痛症状持续0.5 h以上,并且通過心电图的检查,发现ST段和T波发生进行性的演变,患者的血清心肌酶的水平发生明显的变化时,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当患者的非ST段出现了抬高的情况后,当患者出现了缺血性的胸痛,并且持续时间长达0.5 h以上,即使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也没有明显效果,患者的心肌酶上升,并且呈现动态变化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2 结果

高血压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讲稿

高血压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讲稿 主讲:张恒 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切入点。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一、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 (一)老年人:老年(>65岁),降压药务必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性逐步降压,应测量用药前后坐立位血压;尤其对体质较弱者更应谨慎。老年人有较多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情况也较多,常需多药合用。 (二)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长效钙拮抗剂及长效ACE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心肌梗死后病人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 (三)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症状少者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症状多的可将ACEI 或ARB、β受体阻滞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或与袢利尿剂合用。左心衰竭者的血压目标<120/80mmHg。 (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伴糖尿病常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要求将血压目标降至130/80 mmHg以下,因此常以ACEI、ARB联合用钙拮抗剂、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要重视糖尿病的降糖和降压治疗,降压治疗减少血管疾病的净效益更好。 (五)慢性肾脏疾病: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尿白蛋白>1g/d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首选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重度患者须合用袢利尿剂。 (六)脑血管病后:急性脑卒中降压治疗有争议。如血压≥220/120m mHg的,可考虑适度降压治疗,但应缓慢降压和密切观察病人反应。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非急性期)者,进行适度的降压治疗均能减少卒中的再发。降压后头晕加重者,应注意有无颈动脉狭窄问题。如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则谨慎或缓慢降压。 二、降压药物服用注意事项 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多快。由于患者常为多种疾病并存,多同时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因此选择治疗药物也要慎之又慎,用药后要密切观察疗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文章目录*一、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1.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2.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3.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二、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三、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的护理还应注意什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肿瘤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病人心理压力大,免疫力低,易合并感染,感染菌群常为混合性,不易控制。在日常护理中,应经常监测血糖、尿量、尿酮体的变化,尽量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注意以下几点: 1、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放疗、化疗后可有白细胞下降, 高血糖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手术后易出现局部及全身细菌感染且难以控制,代谢紊乱等原因增加了机会性感染的因素。临床上多见皮肤、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血运差,同时皮肤感觉减退,易发生创面感染、烫伤等,需特别注意隔离、消毒,经常检查,多翻身。呼吸道插管、引流、导尿等要保持通畅,定时冲洗、更换。要避免医院感染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2、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糖尿病病人由于其合并全身的微血管病变,易并发心脑肾并发症,糖 尿病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的一倍以上,加之恶性肿瘤及手术或放、化疗的打击,特别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使病人及家属心理上难以承受。因此,在病人入院后,要对病人进行详细检查,了解他们的心、脑、肾功能,加强心率、血压的监护,增加与家人的沟通,告知发生心、脑、肾并发症的可能性,注意血压、心率、意识、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有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3、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有人胰岛素、猪胰岛素,作用时间分长效、中效、短效、速效等,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不同品种胰岛素的规格及剂量,胰岛素的使用应小量(0.3 U/kg~0.5 U/kg)开始、剂量个体化、增加血糖监测次数,特别是餐后血糖监测;根据血糖变化,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指导病人的饮食时间、品种,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确保使用的安全有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 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确诊的58500名各类癌症患者中,有9%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很多大型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首选的抗高血压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因为该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以下作用:①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还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②对糖脂代谢没有不良影响,有时还可以起到改善糖和脂肪代谢的作用。③可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轻或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肌功能。④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微量蛋白尿,具有保肾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品种较多,包括苯那普利、赖诺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药物有极少数患者服后可能出现干咳等副作用,停服药物后干咳症状随即消失。此外合并有肾血管狭窄、肾脏功能障碍、高血钾的糖尿病患者慎用。在服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清肌酐和血钾的变化,血肌酐、血钾明显升高者不得使用。 临床上要想达到理想降压目的,通常一种药物是不够的。在我国,超过2/3的高血压病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有效控制血压。临床上如果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压控制未能达标时,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也有讲究,可考虑以下三种选择。 1.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联 用,除增加降压效果外,还具有加强肾脏保护功能,而对糖代谢无不良 影响,故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2.联合使用利尿剂,尤其是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其与ACEI和血管紧张 素Ⅱ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降压效果,亦有助于减少各自的 不良反应。特别说明的是很多利尿剂都有降低血钾、升高血糖、血脂的 副作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 3.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于合并有冠心病或心律较快的糖尿病患者,有时需 需要联合使用,首选心脏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为宜,如倍他洛克等, 长期应用可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梗死率。但这类药可抑制 胰腺分泌,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耐量下降。同时,β

怎么补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心衰

怎么补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心衰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或高渗昏迷时需要大量补液〃存在加重或诱发心功能不全的风险〃那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心衰补液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DKA 或高渗昏迷时需要大量补液〃存在加重或诱发心功能不全的风险〃那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DKA 的处理方案 1. 一般处理 吸氧;置尿管〃记出入量;生命体征监测;监测血糖、血钾、尿糖、血酮、尿酮、二氧化碳结合力或PH。 2. 补液 (1)急查前述指标后〃立即开放静脉通道〃用生理盐水。 (2)最初2 小时可输入1000~2000 mL〃从第2、6 h 约输入1000~2000 mL, 第一个24 h 输液总量可达4000~6000 mL。病人清醒〃鼓励饮水。 (3)补液液体:血糖降至13.9 mmol/L〃改用5% 葡萄糖液〃病按糖与胰岛素比例4:1 或3:1 加入拮抗胰岛素。 3. 胰岛素治疗 (1)小剂量普通胰岛素持续静滴法〃0.1U/kg/h, 若血糖极高大于33.3 mmol/L〃考虑使用负荷剂量胰岛素。 (2)根据血糖下降速度调整剂量〃以每小时下降3.9~6.1 mmol/L 为宜。 (3)监测尿酮转阴〃则转入平时治疗〃可加用口服降糖药。 4. 补钾:除高血钾〃无尿者暂缓补钾外〃治疗开始静脉补钾。 5. 补碱:H﹤7.1 或二氧化碳结合力﹤1 mmol/L〃经输液及胰岛素治疗无改善者〃可考虑小剂量补碱。 心衰的处理方案 1.去除、缓解基本病因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伴心绞痛、左心功能低下但心肌不完全梗死〃可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 2.有效控制高血压。 3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 2. 消除心力衰竭的诱因 (1)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2)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等。 3. 避免应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I 类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 4. 利尿药物:控制体液潴留〃改善症状 (1)噻嗪类利尿剂:常用制剂氢氯噻嗪〃用法用量12.5~50 mg/d;肾小球率过滤低于30 mL/min 时〃利尿作用明显受限。 (2)袢利尿剂:作用最强为呋塞米〃用法用量0.5~1 mg/kg 静推〃6 小时有效〃改口服时〃剂量加倍。其次为托拉塞米〃用法用量20 mg 静推。 (3)保钾利尿药:常用螺内酯〃能降低III~IV 级充血性心衰的病死率〃用法用量20 mg po qd;Cr>221 mmol/L(男)、177(女)或K>5.mmol/L 患者禁用。 如何合理使用: 小剂量开始如呋塞米2 mg/d〃氢氯噻嗪25 mg/d〃逐渐增加剂量至尿量增多〃体重每日减轻0.5~1 kg〃感染控制、水肿消退、体重稳定后最小有效量长期维持〃仍需根据情况调整剂量;尽早联合ACEI 和β受体阻断药维持应用。小剂量螺内酯(25 mg/d)与ACEI 及袢利尿剂合用是安全的。 (5)ACEI:一线用药〃常用药物卡托普利〃用法用量6.25 mg po tid, 开始〃在血压允许范围内逐渐加量;因干咳副作用不能忍受者改用ARB。Cr>265 mmol/L、或K>5.5mol/L 双肾动脉狭窄、严重低血钾患者禁用。 (6)β受体阻滞剂:一线用药〃常用药物卡托维洛〃用法用量3.125 mg bid 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25 mg bid。或美托洛尔不超过100 mg bid。应在充分利尿、改善新功能后使用并逐渐加量。禁用心动过缓、严重低血压患者。 (7)正性肌力药:常用制剂〃常用药物地高辛〃用法用量0.125~0.25 mg qd。 DKA 合并心衰治疗方案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沛县华佗医院韩晶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9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干预。结果治愈5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变化3例。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综合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cerebral infract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rehensive care of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 the Methods for example,92 cerebral infraction merge diabetics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46 cases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ake an effective medical care to intervene. The cure 5,To show Results 23 example ,the better no change in the 15 3.Conclusion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hyperglycosemia to reduce the level of cerebrovascular to maximize the lower disability rate ,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erebral infraction .diabetic patients ; a comprehensive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病人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指南规范和诊疗常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概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水平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升糖激素显著增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所致血糖及血酮体明显增高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常致昏迷及死亡,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临床表现】 1.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均可发生,常见的诱因有:①急性感染;②外源性胰岛索用量不当或突然大幅度减量或停用; ③饮食不当(过量或不足、酗酒等);④胃肠疾病(呕吐、腹泻等);⑤创伤、手术;⑥妊娠、分娩;⑦精神刺激等;⑧有时可无明显诱因,尤其在1型或重症患者。 2.糖尿病患者常在上述各种诱因下发生酮症酸中毒,按病情程度可分为轻、中和重度。 (1)轻度者仅有酮症,无酸中毒,又称糖尿病酮症。多数患者有烦渴、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逐渐或突然加重,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口腔黏膜及舌干燥,皮肤弹性减退,眼球下陷,心动过

速。 (2)中度者除酮症外,尚有轻、中度酸中毒。如未及时治疗,病情继续恶化,呈深而快的酸中毒呼吸,呼气中可闻及酮味(类似烂苹果味),甚而出现脱水、尿量减少、四肢厥冷。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及休克。 (3)重度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或重度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出现少尿或无尿,并可出现神态淡漠,各种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甚至昏迷。严重酸中毒者呼吸受抑制,可危及生命。 【诊断要点】 1.各类糖尿病患者,原有症状在各种诱因、应激下加重,有上述典型症状和体征的临床表现者应高度警惕本症。2.实验室检查 (1)血糖升高:常在16.7~33.3mmol/L(300~600mg /d1),若超过33.3mmool/L(600mg/dl)多有高渗状态或肾功能障碍。 (2)血酮体升高,多在4.8mmol/L(50mg/dl)以上。 (3)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和pH降低,剩余碱负值增大(>-2.3mmol/L),阴离子间隙增大等。血钠、氯常降低,也可正常或升高。补液后可出现低血钾。血尿素氮和肌酐可轻、中度升高。血清淀粉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可一过性增高。末梢血白细胞数常升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复习课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最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尿酮酮体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早期血酮升高称酮血症,尿酮排出增多称为尿酮症,统称为酮症。②酮体中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为酸性代谢产物,消耗体内储备碱,初期血PH正常,属代偿性酮症酸中毒,晚期血PH下降,为失代谢性酮症酸中毒。③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神智障碍,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目前本症延误诊断和缺乏全面治疗而造成死亡的情况仍较为常见。 【诱因】 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DKA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DKA,常见诱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各种应激如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有时无明显诱因,其中的20%~30%无糖尿病史。 【临床表现】DKA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微仅有酮症而无酸中毒(糖尿病酮症),中度除酮症外,还有轻微中度酸中毒(DKA),重度是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DKA昏迷),或虽无意识障碍,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 【主要表现】极度烦渴、尿多,明显脱水、极度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低下,少数患者表现为全腹不固定疼痛,有时较剧烈,似外科急腹症,但无腹肌紧张和仅有轻压痛,头痛。精神萎靡或烦躁、神志渐恍惚,最后嗜睡、昏迷;严重酸中毒时出现深大呼吸,频率不快,也无呼吸困难感,呼气有烂苹果味。脱水程度不一,双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差,脉快,血压低或偏低,舌干程度是脱水程度估计的重要而敏感的体征;此外,尚有诱因本身的症候群,如感染、心脑血管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糖、尿糖过高血糖多为16.7~33.3mmol/L,有时可达55mmol/L 以上。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09T16:02:21.2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刘伟贤[导读] 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病人血压应降到比一般高血压患者更低的水平。 刘伟贤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庆虹桥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157-02 【摘要】我国高血压患者近一亿,糖尿病患者(分1型和2型,其中2型站95%)约2700万。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关系密切,近4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有高血压,而5%-10%的高血压患者中同时又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二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高血压病存在糖代谢异常者,其发生率在10-80%之间。高血压病者周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退,引起血糖升高,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同时,高血糖有刺激胰岛B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血中胰岛素过多,可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管壁紧张性增加,外周阻力增大,又诱发和加重高血压,二者互相干预。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共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48岁,糖尿病程不等,平均15年。3种以上并发症12例占67%。并发脑血管病5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肾病2例,持续性高血压12例,血压时高时低6例。 2.诊断依据糖尿病均符合WHO标准却真的糖尿病。高血压的标准是WHO建议的关于评定血压增高标准 对照分析 1.糖尿病无高血压16例中,男9例,女7例,合并脑梗塞3例,冠心病5例,静脉炎1例。 2.年龄高血压组:大于60岁8例,39-59岁7例,39岁以下3例。对照组60岁6例,39-59岁8例,39岁以下2例。 3.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组平均14年,对照组平均13.8年。 4.提昂尼奥并的病情(1)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高血压组10例占56%。对照组9例占58%。(2)胰岛素治疗:高血压组8例占43.5%。对照组6例占41.5%。 5.肥胖高血压组16例占89%,对照组5例占32%。 结果 1.上述资料表明糖尿病34例合并高血压18例,患病率53%,是正常人口中高血压的5倍左右。 2.糖尿病患者有无高血压,均应降压治疗,可减低心血管病死率。 讨论 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病人血压应降到比一般高血压患者更低的水平。糖尿病患者若血压达到130/85毫米汞柱时,就应该用非药物治疗(运动、戒烟、减肥、节制饮酒、限盐、调整饮食结构等)。3个月后如血压仍未降至130/85毫米汞柱,则需要降压药物治疗。一般说来,可以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首选药物: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苯那普利(洛汀新)、西拉普利(一平苏)、培哚普利(雅施达)、雷米普利(瑞泰)和福辛普利(蒙诺)等。因为这些药物都能延缓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减退及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还能减轻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透析的危险性。对平时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如出现下列情况也应及早服用转换酶抑制剂:如运动后血压异常升高;运动后出现蛋白尿明显增加;平时已有微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宜尽早服用雷米普利等转换酶抑制剂。因为经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具有与降压无关的保护心、脑、肾、血管的作用。但常有咽痒、干咳(约10%)的不良反应。但严重肾功能减退的高血压患者要减量慎用或不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服用转换酶抑制剂后干咳不能耐受的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可换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柯素雅)、缬沙坦(代文丁、安博维)等代替。这类药很少有干咳的副作用。 2.α阻滞剂:如哌唑嗪(麦宁平)、特拉唑嗪(高特灵)和多沙唑嗪等。但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首剂服用应在临睡前半量口服,并应注意尽量避免夜间起床,以防意外。本类药能选择性抑制内源性儿荼酚胺对α是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降低血管阻力和前负荷,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且能改善脂质代谢。因此,特别适用于伴有血脂紊乱的糖尿病患者。但最近一项有关多沙唑与利尿剂降压作用的对比研究中,因发现多沙唑嗪使心衰发生率增加而终止研究。因此该类药物在高血压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尚待进一步探讨。 3.利尿药:过去认为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等有代谢不良反应,不宜应用。目前经研究发现,小剂量噻嗪类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每日6.5毫克~12.5毫克)应用,可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但有痛风的患者应禁用。另外,还有一种新型的有利尿和钙拮抗作用的利尿降压药称为吲哒帕胺(寿比山),对血糖、血脂无影响,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4.β阻滞剂:非选择性β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因为它阻断β2受体可能对糖和脂肪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非选择性β阻滞剂会掩盖低血糖反应,延长低血糖事件的时间。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阿替洛尔,降低心率和心脏射血量,适合应用于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对心肌梗死后患者β1阻滞剂有极好适应证,对血糖控制无临床意义的影响,故可作为高血压并糖尿病的一线药物。 5.钙拮抗剂:通过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起作用,导致血管扩张。一般而言,钙拮抗剂对糖和脂肪代谢在临床上无影响,尽管有报道一些接受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的患者,其糖耐量恶化。美国学者Furberg认为,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钙拮抗剂应在ACEI、ARB、β1阻滞剂和低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后,仍不能达到目标血压的患者,且应选择长效制剂。 所以,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的治疗,除减肥、戒烟、限制食盐及脂肪的摄入等非药物治疗外,降压药物的选择也甚为重要。参考文献 [1]吴可光.糖尿病并高血压的临床处理,实用内科杂志,1992,12(11):563.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高血压合并糖尿的综合管理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极高,管理目的是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糖尿病的并发症,保护易受高血压损伤的靶器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为此必须重视患者的综合管理。 血压管理 1.降压目标值: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获得的益处要大于控制血糖获得的益处。新近的美国糖尿病学会和2013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分别推荐一般糖尿病的血压目标为<140/80mmHg,老年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可适当放宽至<140/85mmHg。2.高质量降压: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关注血压降幅外,需要更高质量的管理血压。更要强调24小时血压控制和平稳降压,减少随访间血压变异,强调长期血压达标和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有效控制夜间血压和晨起血压,能够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关注降压药物对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和治疗的依从性。3.降压药物的选择:首先考虑使用ACEI 或ARB,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且有改善糖、脂代谢上的好处。但所有有效的且能良好耐受的药物都可用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当需要联合用药时,应当以ACEI或ARB为基础。 血糖管理 1.血糖控制目标与监测指标:血糖目标应包括餐前血糖低于7.8mmol/L,随机血糖低于10.0mmol/L。对已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采用宽松目标,即FBG或 PMBG8~10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2mmol/L,甚至最高血糖可放宽至13.9mmol/L ,对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采用一般标准,即FBG或PMBG6~8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0mmol/L。HbALc一直被视为监测血糖的金标准,但并不能其他血糖监测数值。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血糖水平波动均与患者心血管预后密切相关。仅关注HbALc的控制情况不利于低血糖的检出。2.控制血糖波动:饮食因素、低血糖反应、治疗不规范和服药的依从性,均可引起血糖波动。氧化应激反应是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加速进展的重要机制,与持续高血糖相比,血糖波动更容易促发氧化应激反应。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反应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多年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所带来的益处。因此需要最大程度的减少或避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时刻注意坚持规范用药和合理的饮食控制,有益于血糖波动。 蛋白尿管理我国专家基于现有研究证据,建议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治疗目标是使白蛋白排泄量减少至正常。为此,在能耐受时可在3~4周内增加ACEI/ARB用药剂量,以期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调制治疗以矫治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以他汀类药物为首选。应将LDL-C降至 2.6mmol/L以下。经过他汀类药物治疗且LDL-C达标后,若甘油三酯仍≥2.26mmol/L并且HDL-C低,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贝特类药物,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残余风险,但需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抗血小板治疗小于30岁人群缺乏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证据。80岁以上老人获益增加,但胃肠道出血风险也明显增加,使用前应充分权衡利弊。至于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已很明确。 不容置疑,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限制葡萄糖摄入、戒烟、控制体重、体育锻炼和均衡饮食,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综合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上述干预措施起到效果的保证,但只有在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实施并能够做到持之以恒。 吴学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心衰的补液方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心衰补液 心衰和DKA 是一对「欢喜冤家」,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那么,对于DKA 合并心衰那我们怎么办呢? 下面我们分别来复习下DKA、心衰的处理方案。 DKA 的处理方案 1. 一般处理 吸氧;置尿管,记出入量;生命体征监测;监测血糖、血钾、尿糖、血酮、尿酮、二氧化碳结合力或PH。 2. 补液 (1)急查前述指标后,立即开放静脉通道,用生理盐水。 (2)最初2 小时可输入1000~2000 mL,从第2、6 h 约输入1000~2000 mL, 第一个24 h 输液总量可达4000~6000 mL。病人清醒,鼓励饮水。 (3)补液液体:血糖降至13.9 mmol/L,改用5% 葡萄糖液,病按糖与胰岛素比例4:1 或3:1 加入拮抗胰岛素。 3. 胰岛素治疗 (1)小剂量普通胰岛素持续静滴法,0.1U/kg/h, 若血糖极高大于33.3 mmol/L,考虑使用负荷剂量胰岛素。 (2)根据血糖下降速度调整剂量,以每小时下降3.9~6.1 mmol/L 为宜。 (3)监测尿酮转阴,则转入平时治疗,可加用口服降糖药。 4. 补钾:除高血钾,无尿者暂缓补钾外,治疗开始静脉补钾。 5. 补碱:H﹤7.1 或二氧化碳结合力﹤1 mmol/L,经输液及胰岛素治疗无改善者,可考虑小剂量补碱。 心衰的处理方案 1. 去除、缓解基本病因 (1)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伴心绞痛、左心功能低下但心肌不完全梗死,可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 (2)有效控制高血压。 (3)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 2. 消除心力衰竭的诱因 (1)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2)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等。 3. 避免应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I 类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 4. 利尿药物:控制体液潴留,改善症状 (1)噻嗪类利尿剂:常用制剂氢氯噻嗪,用法用量12.5~50 mg/d;肾小球率过滤低于30 mL/min 时,利尿作用明显受限。 (2)袢利尿剂:作用最强为呋塞米,用法用量0.5~1 mg/kg 静推,6 小时有效,改口服时,剂量加倍。其次为托拉塞米,用法用量20 mg 静推。 (3)保钾利尿药:常用螺内酯,能降低III~IV 级充血性心衰的病死率,用法用量20 mg po qd;Cr>221 mmol/L(男)、177(女)或K >5.mmol/L 患者禁用。 如何合理使用: 小剂量开始如呋塞米2 mg/d,氢氯噻嗪25 mg/d,逐渐增加剂量至尿量增多,体重每日减轻0.5~1 kg,感染控制、水肿消退、体重稳定后最小有效量长期维持,仍需根据情况调整剂量;尽早联合ACEI 和β受体阻断药维持应用。小剂量螺内酯(25 mg/d)与ACEI 及袢利尿剂合用是安全的。 (5)ACEI:一线用药,常用药物卡托普利,用法用量6.25 mg po tid, 开始,在血压允许范围内逐渐加量;因干咳副作用不能忍受者改用ARB。Cr>265 mmol/L、或K>5.5mol/L 双肾动脉狭窄、严重低血钾患者禁用。 (6)β受体阻滞剂:一线用药,常用药物卡托维洛,用法用量 3.125 mg bid 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25 mg bid。或美托洛尔不超过100 mg bid。应在充分利尿、改善新功能后使用并逐渐加量。禁用心动过缓、严重低血压患者。 (7)正性肌力药:常用制剂,常用药物地高辛,用法用量0.125~0.25 mg qd。 DKA 合并心衰治疗方案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求。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且所有患者均合并糖尿病,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行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43例,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57例;经过有效的治疗和围术期护理,没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及伤口感染的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标签:颅脑损伤;糖尿病;护理;临床疗效 為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2~74岁,平均(56.18±7.09)岁。颅脑损伤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结果示颅底骨折11例,脑挫裂伤34例,硬膜外血肿55例。患者尿糖为+++~++++,空腹血糖在14.2~24.8 mmol/L。其中,一直坚持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的患者55例,其他没有进行有效的饮食控制的45例,同时服药也不规律。糖尿病类型:1型糖尿病19例,2型糖尿病81例。 1.2 血糖测定 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急诊入院后,测指尖血糖1次,24 h 内抽血检测血糖值,应用血清葡萄糖氧气化酶法,正常指数在 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值出应在6.2 mmol/L 以下;正常指数为3.9~7.8 mmol/L,血糖指数应低于7.8 mmol/L。开放治疗的是43例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手术方式为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57例患者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即可。 1.3 护理要点 1.3.1 心理护理对于发生颅脑损伤的患者,有的患者表现为神志清楚,有的神志不清。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由于患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三种用药方案供选择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三种用药方案供选择 降压治疗须根据血肌酐水平,考虑选择ACEI、ARB或CCB 文赵连友(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教授)糖尿病像是高血压的“帮凶”,可加重患者小动脉损害,不但使心、脑血管的损害“雪上加霜”,而且特别容易伤害肾、眼等组织器官。由于病情发展快且隐蔽,早期往往没有病症,容易被忽视,当患者有自觉症状时已是中晚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60%~70%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因此,建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无论病史多长,都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肾功能和眼底检查。 【病例介绍】万女士48岁,身高156cm,体重67kg,体重指数(BMI)28,血压168/104mmHg,心率67次/分。患者诉其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时高时低,有时下午头晕便自行服用降压药。有糖尿病病史,从不吸烟,无饮酒嗜好。平日口重,每日体力活动总量尚可。 初步诊断: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 检查发现:视网膜小动脉中度狭窄,出现动脉交叉压迫症,属于Ⅱ级高血压眼底改变。血肌酐1.4mg/dL(124μmol/L),24h白蛋白尿200mg,属于糖尿病肾病2期。 最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Ⅱ级高血压眼底改变;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2期。 【病例解析】 1.为什么会造成眼底动脉损害? 高血压对脏器的损害,在早期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动脉损害。眼底是人体小动脉分布最密集的器官之一,经普通的眼科检查可直接判断病变的情况,并由此推测其他器官小动脉的病变程度。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小动脉损害可表现为血管变细、扭曲、出血、渗出等不同形式,同时造成眼底组织如黄斑、视乳头缺血缺氧性损害。目前临床按损害程度由轻到重将高血压眼底改变分为4级(见图),级别越高,损害越重,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Ⅳ级眼底改变的患者,其存活期一般不超过5年。 万女士“视网膜小动脉中度狭窄,出现动脉交叉压迫症”,属高血压Ⅱ级眼底改变。这与她血压长期控制不达标有密切关系,其眼底改变程度还不是很严重,目前对视力无影响,但应高度重视,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防止眼底损害病情进一步加重。 另外,糖尿病也是造成患者视网膜血管损害的因素之一。糖尿病视网膜是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病史和血糖控制水平等因素有关。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病史超过10年,半数以上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且糖尿病视网膜病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为什么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 长期高血压可使肾小动脉血管壁变硬,血管狭窄,当血管口径只有正常的30%时,会刺激体内过量分泌肾素,从而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发生反应,产生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能使醛固酮分泌增多,从而减少肾脏对水分的排出,增加血液总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血管越窄,肾素等激素产生得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高血压-肾素”形成恶性循环。 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血管管腔狭窄加重,肾组织长期缺血缺氧,可出现肾萎缩,使肾脏失去正常功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引发尿毒症。所以,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在选用降压药物时,应考虑药物是否对肾素等激素引起的恶性循环有阻断作用。 糖尿病肾病又称肾小球硬化症,约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肌酐和蛋白尿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在血生化和尿常规中就可以检查,一旦确诊肾脏损害,须检查肾功能。肾功能检查的结果有利于全面了解肾脏的损害程度,为诊断提供准确依据。万女士血肌酐1.4mg/dL(124μmol/L),24h白蛋白尿200mg,提示她有轻度肾功能的损害,属于糖尿病肾病2期。处在这一期的患者,运动后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超滤状态仍存在,但万女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