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封建经济不但依然保持,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存在,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毫无政治自由。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也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

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康梁领导的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2.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它仍然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最终被军阀袁世凯所夺取。

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转变的标志五四运动

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第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第四,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4.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

第一,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第二,从领导力量看,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第三,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五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

第四,从中国革命的前途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第五,

5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A:1921年7月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B: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和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反帝反封建

C:1923年党的三大总结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认为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提出了建

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D:1925年党的四大总结了在统一战线中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E: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F: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总结失败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在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总结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占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的理论。

G: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H: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6.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十月革命之后的中国民主革命应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革命领导权不同,革命领导权不在资产阶级手里,而在无产阶级手里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四:革命的前途不同,它不是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是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

本内容。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A: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B:革命的动力工人最基本的动力农民主力军小资产阶级基本动力民主资产阶级革命的动力之一

C: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

D: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

E:革命的前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而终极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8.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这是由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9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

A:政治纲领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经济纲领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

C: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0.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1.城市中心论”在党内影响深远

第一:在国际共运史上,不曾有过先夺农村的先例。

第二:中国共产党只有过参加北伐战争那种以占领城市为目标的正规军作战的经验,农村也仅被作为配合的力量。12.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三湾改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毛泽东会师)

13.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新道路?

第一: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内缺少民主制度,外受帝国主义压迫。

第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地。

第三:中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实行残酷的统治,而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根本原因

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必备的客观条件

第三: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重要的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必要的主观条件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15.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第一: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

第二: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斗争形式

第三:农村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依托

16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这实际上解决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走的问题。

17.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A: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B: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人民军队建设

18.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第一: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革命性坚定,但人数太少,力量薄弱

第二: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拥有一凌驾于全国人民之上的中央政权拥有一支野蛮、残忍的凶狠而有比较现代化的反革命队伍得到了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帮助

19.不同历史时期的统一战线

第一: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第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第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关于统一战线的几个问题

第一:统一战线有两个联盟: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联盟,无产阶级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无产阶级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第三: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21.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领导是通过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2.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第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环境

A:党的建设是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分占大多数的条件下进行的

B:党的建设是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环境中开展的

C:党的建设是在武装斗争的环境中推进的。

第三:党的建设的内容

A:思想建设(延安整风战士在学习)

B:政治建设

其内容: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核心,指党运用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确定党的纲领、路

线和方针,以此教育党员和干部,使他们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C:组织建设

其内容:首先是扩大党的组织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实施正确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

D:作风建设

其内容:理论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它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第二:为落后的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具体途径,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第三: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国家学说,指导了新中国的建立。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理论来源和实践参照。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民主革命回顾

第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定位为“民主革命”是由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以及革命任务决定的) 第二:从五四运动以后到新中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与旧民主革命不同,革命时代的变化、革命的领导力量以及指导思想和前途决定的) 第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确是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由政治、经济的任务目标决定的)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3.为什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是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也不

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必须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呢?

这是由当时各种国内外客观因素决定的。主要是:

第一,经济、政治上十分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既没有能力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也没有能力在中国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第二,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不希望自己刚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中解放出来,又重新遭受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第三,国际环境不允许在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长期支持中国革命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希望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帝国主义国家只想使中国成为它们附庸国,也不愿意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四,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经济: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一:1949—1952年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第二:1953—1956年无产阶级同国内的资产阶级,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矛盾

6.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

11.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12.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已经出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的。

A:对农业:改造的方式: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改造的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依靠力量: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改造方针和的步骤:循序渐进,稳步前进。三阶段: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B:对个体手工业:改造主要形式也是合作化。(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改造的步骤和形式: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第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1.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过暴力革命和和平赎买两种方式2.列宁设想赎买但没实现 3.我国具备了这方面的条件(民族资本两面性、矛盾非对抗性、人民民主专政)

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特点是把企业经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利润实行“四马分肥”;工人地位改变。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特点是国家入股,形成共同所有制;利润仍“四马分肥”;公方派代表进入企业,共管并居领导地位,资本剥削进一步受限制。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特点是国家所有制;定股定息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第一:主要是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第二: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的建立(第二小节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第二: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

第三;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四: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第五: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二、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二、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英国商人认为,只要每个中国人的衬衫后幅多用一英寸布料,兰克夏郡的工厂就要忙碌几十年。 “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之后,还折磨他的肉体”。 ——英国蒙哥马利?马丁 ?包世臣说:苏州有10万人吸鸦片。 ? 1838年,林则徐说,人口的1%吸鸦片。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36年,外国人估计约有1250万人吸鸦片。 ? 1881年,赫德做过一次核查,提出的人数是200万人,占中国人口的0、65%。大多数当时的人士认为这个数字太低。 ?有人认为:19世纪80年代后期,10%的中国人吸鸦片。3—5%的人烟瘾很大,1890年的数字是1500万人。 丁戊奇荒是近代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大饥荒,死亡一千万人以上。鸦片的大量种植是重要因素。(二)殖民主义对半殖民地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法国文学家雨果在1861年给巴特来上尉的信中,谴责英法两国是“强盗”。他把圆明园与希腊神殿、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并称为“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宝物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又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大约在1910年,美国社会学家、威斯康辛大学教授E?A?罗斯来到中国,1911年出版《变化中的中国人》。 在“生存现状”这一章中写道:“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资源,人们也不肯放过。人们在大海里找到小手指般大的贝类,那些海菜已成为饭桌上的一道主菜,每天在海滩上寻来找去的,就是为了满足那张嘴的需要。……他们淘干水沟里的水,寻找比手指还小的小鱼。……穷人饭桌上的主食是红薯。那些年纪大的、撑着拐杖专门拣取柴禾作为燃料的老汉老妇们,每天蹬着眼睛寻找草和树枝,甚至连小孩子都会细心地拾起地上的落叶。” 如何评价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历史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 人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大体说来,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大多强调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阻碍作用。 60年代以后,西方一部分学者受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对殖民主义采取批判的态度;而原先的马克思主义队伍则发生相反的分化,一部分学者转而对殖民主义持肯定态度。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狗。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内镇压。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解析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石。但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高中复习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故笔者将该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 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因破坏影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因破坏影响 班级:10通信工程姓名:卓德震学号:120101102113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步提升,中国在国际地位上也稳步提升,成为世界上富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但国人为这高兴的同时,但也不能忘却中国近代的耻辱历史。所以这很有学习和深入了解的必要。 从17世纪开始,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殖民主义的本质在于侵略和掠夺,于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中国由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一个结果形成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是内因。 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康熙乾隆的盛世也标志着清王朝开始走向衰败,而国力的衰败才给了外国列强可乘之机。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可见,“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造成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唐朝盛世时期,与外国通商往来频繁,更有路上丝绸之路永载史册,当时外国遣唐使众多,唐人也充分学习吸纳外国先进技术,才使得唐朝国力雄厚,成为世界文化,经济中心。即使是明朝时期,也不乏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只是为自己自掘坟墓。 再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在政治上,还在经济上对中国产生严重的破坏。 在政治上,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在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使近代中国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中短缺;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是历史的沉沦,又是历史的前进。半殖民地化是从独立国变成半殖民地或半独立国,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化是从封建社会进入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半封建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前进。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榨,近代中国历经劫难,灾祸重重,由一个独立国沦为半殖民地,这却是历史的沉沦,但不一定是整个历史的沉沦。政治上,近代中国出现了太平天国、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至“五四运动”,这些革命运动一个比一个提高,最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在经济上,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尽管步履蹒跚,毕竟还是有所前进。正因为有了这些进步和发展,中国才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以至社会主义社会。 但是,也并不是说把半殖民地化看成完全是沉沦,半封建看成完全是前进。

第一讲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一讲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帝国落日:鸦片战争前的大清王朝 1、社会经济: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悬殊,社会矛盾尖锐。 2、社会政治:皇权专制,官员贪腐成风,吏治败坏。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君主制 君主制分为:君主专制、二元君主制(议会和君主共同掌握国家权力,君主是真正的权力中心,拥有全部执行权,政府对君主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宪法由君主钦定,君主的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议会只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目前,仍保留二元君主制的国家只有约旦、摩洛哥等少数国家。) 、议会君主制(除英国外,还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卢森堡、比利时、瑞典、挪威、加拿大、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绝对君主专制——皇权专制制度 3、社会文化:文化专制,文字成狱 4、国家军事:军队腐化,武备废弛 清朝有22万八旗和66万绿营兵。 5、对外关系:闭关自守,主权独立 (二)大国崛起:鸦片战争前的西方世界 1、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殖民扩张空前加剧 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海外殖民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使西方社会日益摆脱中世纪,较早地步入了近代社会。 16世纪是西班牙的世纪,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18世纪法国一度领先。18世纪末,西方社会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即: ——政治上的民主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 2、中国邻国多被殖民主义者染指,缓冲地带越来越少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根本原因 英国: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中国:地大物博,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原料。人口众多,是一个广阔的潜在的 销售市场。 1.直接原因:鸦片贸易 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白银大量外流、人民负担加重;使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加剧国家危机;毒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了社会生产力。 鸦片输入的危害:鸦片走私对中华民族的残害——不仅残害了他们的肉体,而且泯灭了他们的良知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原因和特点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狗。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内镇压。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解析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石。但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高中复习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故笔者将该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历史现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中国近代的“国情”所在。中国近代社会的一切变化都离不开这一基本“国情”,并且往往具有决定性。中国近代史上有不少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大致有:①清政府软弱的外交政策;②中国无产阶级产生早于资产阶级产生; ③民族资产阶级既革命又软弱的两面性;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病态;⑤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未能繁盛,即发展不充分;⑥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⑦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⑧中国革命的性质,即民主主义革命;⑨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⑩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等等。二,辛亥革命的爆发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从清朝政府的统治出现问题,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入侵和掠夺,以及清政府内部的贪污腐败,和思想狭隘性,导致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景,中国急需一个能拯救中国的组织和精神,之前的洪秀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都惊醒了中国大地的人们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境地,不做亡国之奴,但都因为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性,这些救国起义都没有成功,于是就有了资材阶级救国的历史热潮,这是必然的。 推翻皇帝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 3、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政治:建立和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 2)经济:“实业救国”的探索 3)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高考链接: 选择题: 1、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外债 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选择能力。题干的“为了”就是目的,题眼所列类似目的;经辨析可知:A、B、D三项是其目的之一;A、B是袁世凯的近期目的,D是袁世凯的最终目的,C是“镇压国民党”才是袁世凯当时借款的主要目的。C为正确答案。 2、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是 A、对武昌起义后建立中华民国表示异议 B、对清政府专制统治辩护 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D、反对黎元洪继任总统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15年底,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他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广大人民和革命党人的反对,原来支持袁世凯、主张君主立宪的梁启超,这时也发表文章,反对袁世凯称帝。故选择C。 3、“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利权力之争 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 C、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判断辨析选择能力。题干强调“根本反映”,题项列出反映的内容;经辨析可知:A、B、C三项是表面现象,D是“美日之争”是根本反映。故D为正确答案。 4、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逆向思维的能力。题干的题眼是“表述”,题项所列出类似表述;经分析:A、B、C表述正确,D表述不正确,护国运功虽然没有推翻北洋政权,完成民主政治的目的,但毕竟推翻袁世凯的帝制,还有一点成功之意义,所以三次运动就其最终结果而都失败了就不完全对了。故正确答案为D。 5、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被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存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的很缓慢。第五,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第六,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试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区别与联系。 答:不同点: 人物要素:领导阶级不同:洋务运动是洋务派(即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开明官员);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内容要素:探索之路不同:洋务运动是走军事器物救国之路;戊戌变法想通过变法图强 性质要素:性质不同: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一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要素:作用不同: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结果要素:失败原因不同:洋务运动是因为只学习了西方的技术皮毛,清政府逐渐对洋务运动失去了信心。洋务运动就逐渐走向了破产。而戊戌变法是因为触及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遭到地主阶级的打击失败了。 相同点:都是发生在清朝中后期的强国富国的运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两场运动都遭到了反对势力的阻挠;两场运动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两场运动都失败了,表明资本主义的中国不适合。 简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在当时是指“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升入人心,。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的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的运动高潮。 论述: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因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他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辛亥革命也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促进了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也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答: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局限性性:第一,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少清障碍。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第三,那时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封建经济不但依然保持,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存在,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毫无政治自由。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也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 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康梁领导的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2.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它仍然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最终被军阀袁世凯所夺取。 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转变的标志五四运动 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第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第四,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4.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 第一,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第二,从领导力量看,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第三,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五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 第四,从中国革命的前途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第五, 5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A:1921年7月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B: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和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反帝反封建 C:1923年党的三大总结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认为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提出了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答:(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中国经济也日益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样,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1883-1885中法战争,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5)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并走向联合,利益趋向一致。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一是: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二是: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政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3、中国各派力量变革中国社会方式的异同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保留中国的封建统治形式,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用以抵御外国侵略和太平天国的进攻维护封建统治,学习主要体现在科技文化方面,没有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变革社会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统治阶级改革。(代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变革封建统治制度,主张设议会定宪法,用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改革主要依靠光绪帝的力量,改革方式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大资产阶级) 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主的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制,制订宪法,实行总统责任内阁制,即以实现三民主义理想,改革方式是辛亥革命,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小资产阶级) 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在文化方面进行改革,彻底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例如孔孟思想,朱熹的理学,新学,胡适主张全盘西化,方式是发动在学术界的变革,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等等,发动新文化运动。 相同的是洋务派和维新派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目的都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革命派激进派主要是发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ps:太平天国后期的《资政新篇》主要是体现君主立宪的方式,但是没有得到实施 4、近代中国各派力量探索国家出路的几种方式及其结局? 从鸦片战争开始,1、太平天国,农民阶级,以《天朝田亩制度》为纲领,试图建立一个平均的社会, 颁布《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但未实施。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能完成历史使命!天京事变,起义失败。2、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失败。3、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失败! 4、维新派,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主张政治革新,倡导君主立宪制。触犯以慈禧代表的地主阶级利益,慈禧重新训政,“百日维新”

论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以及主要表现

论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以及主要表现 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沦为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开始丧失。2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步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和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国总共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主权;以1861年总理衙门设置、辛酉政变和1862年清政府向英法“借师助剿”为标志,清朝统治者公开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中国沿海各省,并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方便了西方列强进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冲击,正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 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掠夺。它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划分强占租借地,“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次,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只有大借外债,便利了西方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解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解析 067300 河北省兴隆县第一中学梁俊海 作者简介:梁俊海,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学高级教师。承德市首届教学名师,承德市教学标兵,承德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在《光明日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E-mail:ljh0188@https://www.360docs.net/doc/2b11823867.html, 此文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10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学生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遇到的第一个难懂概念,单纯地从理论上进行讲解学生很难听懂,用图示剖析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国家主权沦丧社会形态演变图示解析: 左图描述的是“半殖民地”(半独立)的形成过程,○表示中

国1840年前是主权国家, 表示的是殖民地,→表示的是国家主权沦丧——从独立到半殖民地国家,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介于主权国和殖民地之间,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国家独立自主权,它的另一半是“半独立社会”,这是从国家主权沦丧角度分析的。由主权国沦为半殖民地是列强侵华造成的严重恶果,是灾难,是历史的下降、倒退、沉沦。 右图描述的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表示的是封建社会,表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表示的是社会形态的演进,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介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遭到破坏但没有被清除,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但远远没有达到战胜封建主义的程度,它的另一半是“半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从社会形态演变角度分析的。用现代化的观点看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是历史的上升、进步、发展。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 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还停留在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却开始迅速上升发展,正积极向世界各地寻找和开拓殖民地市场。 当时,在中外合法贸易上,中国丝茶输出逐年增加,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每年总有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打开中国的市场,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侵略者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 随着鸦片输入的激增,吸食鸦片者日益众多,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也对清政府的统治带来了威胁。面对此种状况,黄爵滋、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清朝统治者认识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在广州拉开了序幕。6月3日起,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提督关天培至虎门将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英国侵略者以此为借口,决定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1842年8月,历时三年的英国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 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56年,法美两国借口《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有12年后修约的规定,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了。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而后占领了北京。接着,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①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王朝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②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西方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同清朝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在这种情况下,1861年初,咸丰帝不得不批准奕 等人的奏请,设立总理衙门。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它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但更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试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试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变的历史进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成都进一步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2、为什么说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基本彻底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经济得到畸形繁荣发展之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中国近代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3、试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中国人探索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农民阶级: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运动,主要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后都遭到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形式,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华民族的民主意识开始初步觉醒,许多荼毒良久的封建恶习开始改变,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样,由于自身局限,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外加反动势力的强大导致了戊戌维新变法的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暴力方式推翻了清政府统治,使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再也无法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固的统治,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空前解放;在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斗争,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积极奋斗。同样因为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外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最终失败,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现状。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国内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他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还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最后,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运动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制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他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危害,也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也缺乏理性的认识。 5、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历史史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解析

【历史史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解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学生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遇到的第一个难懂概念,单纯地从理论上进行讲解学生很难听懂,用图示剖析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促成 基础 国家主权沦丧社会形态演变图示解析: 左图描述的是“半殖民地”(半独立)的形成过程,○表示中国1840年前是主权国家, 表示的是殖民地,→表示的是国家主权沦丧——从独立到半殖民地国家,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介于主权国和殖民地之间,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国家独立自主权,它的另一半是“半独立社会”,这是从国家主权沦丧角度分析的。由主权国沦为半殖民地是列强侵华造成的严重恶果,是灾难,是历史的下降、倒退、沉沦。 右图描述的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表示的是封建社会,表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表示的是社会形态的演进,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半封建”是相

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介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遭到破坏但没有被清除,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但远远没有达到战胜封建主义的程度,它的另一半是“半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从社会形态演变角度分析的。用现代化的观点看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是历史的上升、进步、发展。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 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该图示直观、形象地揭示了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论——破坏使命和建设使命——在中国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中的标志性事件,对于准确理解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有着重要意义。—— 1840-1842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十九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标志着中国半 封建经济形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狗。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内镇压。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解析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石。但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高中复习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故笔者将该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 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