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种植方法

人参的种植方法
人参的种植方法

人参的种植方法

人参的生长环境:

人参多生长在具有1月平均温度-23-5℃,7月平均温度20-26℃的气候条件下,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一般生长在气候条件为年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500-1000毫米的地方,人参喜冷凉湿润气候。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强光和高温。土壤要求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土的pH值5.5-6.2为宜。

喜寒冷、湿润气候,遇强光直射,抗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作。

种植环境

一般选择以柞树、椴树为主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人参喜冷凉气候,在年平均温度2.4~13.9℃,年降雨量500~2 000毫米条件下均可栽培。

土壤

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的黄砂、黑砂腐殖土及壤土、砂质壤土,土壤ph值6.0~6.5,水、气、固三项体积比1:2:1。土壤中六六六浓度不得超过0.4毫克/公斤土、五氯硝基苯浓度不得超过0.3 毫克/公斤土。坡度为15度以内。使用隔年土,播种、移栽前做好土壤、种子、种苗消毒。

人参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土壤相对含水率在70%~80%以上为好。因此,搞好排灌极为重要。

光的要求

人参为阴性植物,对光的要求较严格,人参光的补偿点约400勒克斯。光照由400勒克斯增加到10 000勒克斯,其光合速率似直线上升。

光照过强, 植物矮小, 叶片厚而色黄。光照过弱, 植株细高, 叶片薄而浓绿, 生长不正常。所以, 在人参栽培时, 应进行遮荫, 调节透光度, 避免强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人参生育的最适光强,随纬度和气温而变,纬度高气温低所需光强大,反之则小,高纬度低温地区为7000-22 000勒克斯,温度较高的低纬度地区为7000~10000勒克斯。

肥料

人参喜肥, 又怕不腐熟肥。喜的是有机肥和无机肥, 怕的是施未腐熟的粪肥和施肥后土壤缺乏水分, 造成人参烧须烂根。

季节

春播: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经催芽的种子。

夏播:7—8月播种当年采收或贮藏的种子。干种子播前用清水侵泡24小时。秋播:9月至上冻前播种催芽的种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参栽培技术

人参栽培技术 孙兴志人参别名棒棰、山参、园参、人衔、鬼盖。五加科。分布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雾灵山、都山)、山西、湖北。濒危种。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 人参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可改变机体的反应性;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对健康人及高血脂病人均有降血脂作用;增强肾上腺素对肝糖原的分解;具有抗肿瘤作用等。 人参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之间,1月平均温-23~5℃,7月平均温20~26℃,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0.7~

0.8。人参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 人参喜寒冷、湿润气候,羽强光直射,搞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作。 人参用种子繁殖为主。催芽,将1份种子混拦3份河沙,装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内或室外适当场所催芽,注意经常检查翻倒,控制好温度和温度播种,于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种子),8月初播当年采收末未经晒干的种子,也可于春、秋季播催芽种子。以5cm×(4~5)cn点播,覆土3~4cm。移栽,春栽或秋栽。春栽于4月中、下旬、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秋栽于10月中、下旬,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随起,随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6~12)cm,平栽或斜栽,覆土5~9cm。搭棚分全荫棚、又透棚、单透棚或双透大棚等荫棚种类,可根据气候、土质及地势条件选择。 人参田间管理。栽植人参的畦面要覆盖,出苗后,盖碎稻草或半腐熟落叶,松土除草,一般每年进行3~5次,防止土壤板结,消除杂草病株,培土扶苗。追肥,开沟根侧

林下参简介

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下参产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情况 本溪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支脉的辽东山区,山地海拔范围120米—1310米,海拔超过800米的高峰406座,从东到西自中部横贯全境的千山余脉和太子河谷断裂带的影响,形成了境内自北向南的低山—河谷—中高山—低山丘陵的起伏地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长白山地区地道的中草药材,例如:林下参、辽五味、辽细辛等品种,并使上述品种成为我国乃至于世界的主产区。 全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是辽宁省的天然绿色屏障,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境内水源充足,水草丰富,沟谷纵横交错,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我县年平均气温7.7℃,≥10℃的年均积温3024℃,年均日照总时数2411小时,无霜期133—160天,年平均降水量798毫米,境内盛产林下参、辽五味、辽细辛等地道中药材,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我县山地药材的多样性,据统计全县野生中药材种类328种,现已人工驯化穿龙骨、桔梗、黄芪、防风、夜来香等20余种,使本溪满族自治县成为辽宁省“五大药材基地县”之一。 二、发展现状 为充分发挥特有的中药材资源,我县在围绕发展林下中

药材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参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在我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林下参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县林下参发展面积达到44.3万亩。全县各乡镇及国有林场林下参发展面积情况详见下表: 本溪县林下参资源调查表 在发展林下参产业上,我县涌现出一批林下参种大户:东营坊乡南营坊村谢廷库(近两年得到效益的)、王维仁(最早得到效益的)、李宝库等。在发展林下参加工企业上,我县已有加工林下参的企业3家,如龙宝集团、森秀药材公司等。 林下参的生长周期虽然相对比较长,但我县在发展林下

岫岩县林下参种植技术要点

岫岩县林下参种植技术要点 本文对林下参生长习性及岫岩地区环境气候分析,根据多年林下参栽植经验,总结出适宜岫岩地区林下参栽植技术 标签:林下参种子林地管理 岫岩地处山区,远离工业污染区,山青水秀,气候适宜,植物资源丰富,辽宁四大名山之一的“药山”就座落在岫岩北部,因山中生长400余种中草药而得名。在岫岩开发、种植、利用中药材有着悠久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名贵中药材的正宗产地,为中药材的种植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十分适宜“林下参”等市场畅销中药材的种植。但是,目前岫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尚未体现出来。因此,通过建立林下参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并通过其示范和带动,促进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1 品种选择 野山参是长白山孕育的天然瑰宝,是东北三宝之首,具有补五脏、安神、止惊吓、除邪气、明目、益智、久服延年益寿的功效。野生山参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它怕热、怕旱怕晒,要求土壤疏松、肥沃、空气湿润凉爽,所以多生长在海拔300-1000米的针叶和阔叶混交林中,近年来,各地筛选出很多优良品种,目前尤以石柱参品种为好,且适宜在岫岩地区种植。 2 种子处理 人参种子具有后熟性,果实成熟时,种皮尚未发育完全,在自然条件下,需很长时间才能发芽,因此必须进行人工催芽。根据岫岩地区的各种条件综合考虑,采取室内催芽法进行种子处理:先将人参种子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0分钟,取出与2份细河沙混合均匀装入木箱中,置于室内催芽,温度保持在5-20℃之间,经常检查翻动,保持一定温度,两个月即可裂口,翌年春播。 3 林地的选择 林下参对坡向、树龄、品种结构、土质结构等要求非常严格,科学选择场地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3.1 选择土壤腐质土较厚的地方,腐质土一般以6-10厘米厚为最佳,腐质土下屋为黑土、黄土或黄沙土均可,PH值为6.5-7.0,禁选漏水地和积水地。 3.2 树龄:以8—15年为最佳,树木稀而冠大,林木结构以阔叶林为最佳,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差。透光度以30%左右为宜。

农田种植人参的技术

如何在农田种植人参_农田种植人参的技术 一般10月上旬—中旬作床,依地势顺坡打池,池长50米左右,池床规格:床宽120—150cm、床高30—40cm,作业道宽70cm。同 时在参地四周挖好排水沟。 不宜选择地:地下水位高、低洼易涝、旱垄道以及使用除草剂的大豆地,蔬菜、瓜果类地一般不宜选择。 土壤检测:在选定的地块采集土样,进行农残、重金属及养分、有机质、PH值检测,对农残、重金属超标的地块不宜选用。 调酸:根据土壤PH检测结果,施入适量的生石灰,然后用旋耕 机旋一遍。 种植养地作物:春天在调酸旋耕后的地块种植苏子。 深翻与旋耕:7月初待苏子开花前,进行横竖两次旋耕,间隔7—10天进行深翻,耕翻深度40cm左右,以后每隔10天翻耕一次。 增施有机肥:结合旋耕每亩施入腐熟的猪粪或羊粪等有机肥4— 5立方米。 灭菌杀虫:结合旋耕施入高效低残的杀菌剂、杀虫剂,旋耕两遍既可作床。 施底肥:作床时每亩施腐熟饼肥(拌DND菌种)、益生元重茬剂及适量的磷钾肥,旋耕两遍即可播种和移栽。 种子消毒:方法是100毫升适乐时兑水250—500毫升水拌25kg 种子,晾至不沾手时即可播种。 播种:播种分育苗和直播作货两种。育苗地播种一般采用 4×5cm扎眼点播或撒播,每帘用种子0.4—0.6kg,复土厚度3cm左右;直播作货:可采用6×18cm和5×20cm点播。

移栽:一年生立栽,株行距8×20cm复土厚度3—4cm. 消毒与覆盖:播种、移栽完的地块用恶霉灵(10g/帘)床面喷雾消毒,然后用碎玉米秸或稻草覆盖3—4cm。 除草:采用人工除草,原则是拔早、拔小、拔了。 水分:农田地一般的年份参床不缺水,如缺水,采取人工浇水。一次性浇透(重点是池床中间) 病害防治:主要搞好春季床面消毒,苗期主意预防立枯病、猝倒病,生长季节主防灰霉病、黑斑病、疫病。生产中要使用在人参上登记的农药。

人参种植合同

林下参种植合作协议书 甲方: 住所: 身份证号码: 乙方: 住址: 身份证号码: 鉴于: 1、乙方为甲方种植林下参,乙方拥有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审批的参地证号为 号《林权证》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项下人参种植地亩,参地使用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2、甲方为委托乙方种植、管护林下参的债权人。 3、合同中所称林下参定义:即林下人工播种山参式种子。自然生长10~20年以上,也称为籽海山参,年限越长,其价值也随之猛涨。其特点是芦长体灵,皮老纹深,须长而清疏;须上有珍珠疙瘩,形体特征可与野山参相媲美,以下简称林下参。 甲、乙方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本着互惠互利、诚实信用原则,经过充分协商,就人参种植合作项目达成协议,作为共同信守准则。 第一条合作项目 1、甲、乙双方确认,甲、乙双方将按照约定对甲方拥有的位于的参地,共计亩,按本协议约定进行林下参种植与管护的合作。 2、乙方承诺每亩林地种植参籽公斤,2010年11月已为甲方种植亩林下参,使用参籽公斤,甲方已于2010年11月份一次性支付乙方采购、种植及管护林下参各项费用合计人民币元。乙方保证林下参成活情况为每亩不低于肆仟棵。 3、乙方承诺每亩林地种植参籽公斤,2011年11月已为甲方种植亩林下参,使用参籽公斤,甲方已于2011年11月份一次性支付乙方采购、种植及管护林下参各项费用合计人民币元。乙方保证林下参成活情况为每亩不低于肆仟棵。 4、林地及林下参的出售及转让,必须在甲、乙双方达成一致后,以书面形式签订销售、转让协议后,方可进行出售及转让。 第二条权利及义务 (一)甲方权利及义务 1、甲方负责按双发约定,向乙方支付种植、管护林下参及所发生的参籽采购、种植费用。 2、甲方拥有所种林下参的全部所有权。 (二)乙方权利及义务 1、乙方与甲方合作种植人参所提供的参地应为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合法审批并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的土地、林地,且参地拥有的使用权、经营权年限足以保证双方合作种植人参的生长周期需要,保证不会因为参地权属和年限问题影响甲方的人参种植和收购。乙方应在本协议签署时向甲方提供参地使用权的相关证件复印件。 2、乙方须按协议要求,为甲方进行精心种植、管护林下参,保证林下参的成活情况为每亩不低于肆仟棵。

长白山林下山参繁衍抚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目录

附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药品生产许可证 3、药品GMP证书

4.土地使用证明(林权证) 5.资金证明 6.项目法人近三年经营状况财务报表 7.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证书 8. 首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证书 9.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10.林下山参(野山参)获奖证书 “辽宁省名牌林产品证书” “辽东道地药材饮品开发林业产业创新一等奖证书”“野山参首届中国森林食品金奖证书” 11.承诺书

长白山林下山参繁衍抚育基地建设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意义和必要性 1.1林下山参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人参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根。药材商品分为人工栽培的园参和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林下山参(林下参)两类;根据人参生长状态主要分为野生人参、野山参、移山参和园参。据记载中国人服用人参已有4000年的历史,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君”药之一。明末时期,人参获得了“百草之王”、“众药之首”至高无上的地位,目前已成为我国生产中药大品种的主要原料。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林下山参药用价值受到了国内外医药专家的普遍重视,林下山参不仅做为药用原料,还被保健食品、民间滋补等诸多领域所应用。林下山参除了国内大量需求外,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地区十分青睐,林下山参已作为重要药材所利用,为林下山参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野生人参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产品价格急剧上升。随着人参野生资源逐年下降,产量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野生产品几乎绝迹,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人工栽培又大多因种植不规范、管理不科学、技术人才匮乏,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差、加工工艺不成熟等种种因素,致使林下山参产量低、品质不高。所以,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种植、加大培育林下山参栽培规模,对保护野生资源,增加

人参人工种植技术人工种植人参有药效

人参人工种植技术人工种植人参有药效 现在主要是栽培的人参, 称为“园参”。主要产地是黑龙江、 吉林和辽宁省,而河北、山西省也有少量栽培,下面是精心为你的人参人工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1、人参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 人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 既怕积水, 又不 耐干旱, 忌强光直射, 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1) 土壤:人参对土壤的要求是腐殖丰富、土层深厚、质地 疏松、渗水性强、排水良好的沙壤, 森林腐殖土最好, 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好, 但碱性土壤不宜种植。 (2) 水分:人参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 既喜水又怕涝。水分过大, 当土壤湿度超过60%, 就会造成土壤中的空气不足, 使人参根系呼吸受到影响, 易染病害和烂根。水分过小, 当土壤湿度低于30%以下时, 会造成人参根系水分扩散, 使人参须根干枯, 导致产量下降。人参发育期要求土壤水分适宜, 春季出苗期土壤湿度保持在40%左右, 夏季生长期保持在45%—50%, 秋季保持在40%—50%为宜, 全年生长 发育期湿度范围以40%—50%为好。

(3) 光照:人参是喜阴植物, 喜散射弱光, 怕直射阳光。光照过强, 植物矮小, 叶片厚而色黄。光照过弱, 植株细高, 叶片薄而浓绿, 生长不正常。所以, 在人参栽培时, 应进行遮荫, 调节透光度, 避免强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4) 温度:人参怕高温, 耐严寒。在人参生长发育期间, 以平 均气温在15—20℃为宜, 温度高于30℃或低于是10℃时, 人参处于休眠状态。冬季在—40℃的严寒也可安全越冬。人参更新芽在春季地温于10℃以上即可萌芽生长, 但最怕早春的“缓阳冻”(即气温忽高忽低, 地表一冻一化现象) , 易引起冻害和根皮破坏(“破肚子”) 。播种后出苗期要求温度在10℃以上, 1—2年生的要求稳定在12℃以上, 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20—25℃, 在36℃以上的烈日下, 叶子焦枯; 低于—6℃, 茎秆会失去生长机能。 (5) 肥料:人参喜肥, 又怕不腐熟肥。喜的是有机肥和无机肥, 怕的是施未腐熟的粪肥和施肥后土壤缺乏水分, 造成人参烧须烂根。 2、人参栽培品种 主要栽培品种有大马牙、二马牙、圆臂圆芦和线芦, 其特点是:大马牙主根粗短, 生长快, 抗病力强, 产量高。二马牙主根较细长, 产量比大马牙稍低。圆臂圆芦和线芦体形比较丰满美观。

长白山林下山参繁衍抚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长白山林下山参繁衍抚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目录 附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药品生产许可证 3、药品GMP证书 4.土地使用证明(林权证) 5.资金证明 6.项目法人近三年经营状况财务报表 7.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证书 8. 首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证书 9.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10.林下山参(野山参)获奖证书 “辽宁省名牌林产品证书” “辽东道地药材饮品开发林业产业创新一等奖证书” “野山参首届中国森林食品金奖证书” 11.承诺书

长白山林下山参繁衍抚育基地建设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意义和必要性 林下山参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人参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根。药材商品分为人工栽培的园参和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林下山参(林下参)两类;根据人参生长状态主要分为野生人参、野山参、移山参和园参。据记载中国人服用人参已有4000年的历史,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君”药之一。明末时期,人参获得了“百草之王”、“众药之首”至高无上的地位,目前已成为我国生产中药大品种的主要原料。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林下山参药用价值受到了国内外医药专家的普遍重视,林下山参不仅做为药用原料,还被保健食品、民间滋补等诸多领域所应用。林下山参除了国内大量需求外,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地区十分青睐,林下山参已作为重要药材所利用,为林下山参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野生人参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产品价格急剧上升。随着人参野生资源逐年下降,产量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野生产品几乎绝迹,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人工栽培又大多因种植不规范、管理不科学、技术人才匮乏,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差、加工工艺不成熟等种种因素,致使林下山参产量低、品质不高。所以,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种植、加大培育林下山参栽培规模,对保护野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林下

人参的种植方法

人参的种植方法 人参的生长环境: 人参多生长在具有1月平均温度-23-5℃,7月平均温度20-26℃的气候条件下,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一般生长在气候条件为年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500-1000毫米的地方,人参喜冷凉湿润气候。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强光和高温。土壤要求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土的pH值5.5-6.2为宜。 喜寒冷、湿润气候,遇强光直射,抗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作。 : 种植环境 一般选择以柞树、椴树为主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人参喜冷凉气候,在年平均温度2.4~13.9℃,年降雨量500~2 000毫米条件下均可栽培。 土壤 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的黄砂、黑砂腐殖土及壤土、砂质壤土,土壤ph值6.0~6.5,水、气、固三项体积比1:2:1。土壤中六六六浓度不得超过0.4毫克/公斤土、五氯硝基苯浓度不得超过0.3 毫克/公斤土。坡度为15度以内。使用隔年土,播种、移栽前做好土壤、种子、种苗消毒。 人参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土壤相对含水率在70%~80%以上为好。因此,搞好排灌极为重要。 光的要求 人参为阴性植物,对光的要求较严格,人参光的补偿点约400勒克斯。光照由400勒克斯增加到10 000勒克斯,其光合速率似直线上升。 光照过强, 植物矮小, 叶片厚而色黄。光照过弱, 植株细高, 叶片薄而浓绿, 生长不正常。所以, 在人参栽培时, 应进行遮荫, 调节透光度, 避免强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最新林下参的栽培技术

林下参的栽培技术 园地 摘要:指出了种植林下参是将林业发展由木林生产转移到生态建设方面,从林下参的土壤选择、地势选择、管护技术等方面探讨了林下参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林下参;栽培;管护 1 引言 随着森林资源逐渐减少,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森林的永续利用,当前林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要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移。以加强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管护为前提,以多种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转移,改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天然林下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广种植林下参。林下参在天然林保护、生态平衡中有独特的作用,也可为人民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 林下参的栽培技术 林下参为多年生宿根植物,从种植到收获,一般在14年以上为比较好的收获期,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在发展年限适宜的情况下因人而定。种植方法可以直播,也可移栽,参苗在5年以上,直播比移栽好,因为直播不破坏根系可自然生长,根系长,形状美观,经济价值高。 2.1 林下参的种植方法 2.1.1 选地、植被条件 选择以柞、榆、椴、色、桦为主的阔叶林,以榛柴、莕条为主的灌丛地为适宜。

林下参的生物学特征与普通参相同,要求土壤具备3个条件,含有腐殖质,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具有一定的保水性。选择的土壤应该是上层有10cm左右的腐殖质土,中上层含沙15%~20%为好,pH值在5.5~7.0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刨坑种即可,简单方便,因地而定合理密植。 2.1.3 坡向 东朝阳最好,西朝阳也可以。坡度在15°~30°之间。 2.2 选地的注意事项 不要选粘土、沙粒土、低洼地、串皮水地。粘土地透水性差、透气性差、通气不良易得根病;沙粒地保水保肥性差,易干枯、低产;低洼地、串皮水地,水分过大,雨季或早春水分不易排除,易发根病。 3 林下参的管护技术 4 结语 目前铁厂镇已有14年生以上的林下参26hm 2,5年生以上的40hm 2。14年生的林下参现已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有的形状好的、大的参质好的,每棵可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也是为农民致富开辟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政府和林业部门都应积极的倡导和推广种植林下参,为维护生态平衡、永保森林的永续利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身体健康,多做贡献。

林下参

林下参,即林下人工播种山参式种子。自然生长10~20年以上,也称为籽海山参,年限越长,其价值也随之猛涨。其特点是芦长体灵,皮老纹深,须长而清疏;须上有珍珠疙瘩,形体特征可与野山参相媲美。品质上虽不能于野山参相论,其价格也让人吃惊,鲜货每市斤1.5-2万元左右。 人参是东北三宝之首,盛名于国内外,其独特的疗效和昂贵的价格另人神往。野山参、充山参、园参等是人参的总称。在山林中自然生长或人工栽培,形成了根的外形即:芦、体、纹、须、皮,内在的养份不同,其商品价格也有所不同。从古至今一直处于紧缺状态。 我们东北三省是人参的故乡,多年来的过度采挖,野山参已面临绝迹。由于林权政治政策出台,给播种林下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之出现了不少金庸笔下的“药王谷”。林下参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等地。切三年就结籽收入。播林下参,用的种子有讲究。一棵有价值的林下参,讲根、体、皮、纹、须及珍珠点。故种子最好选本地长脖芦参籽或本地二马芽参籽。播林下参的方法也有讲究,有林下条播,有林下棚播,有野播,还有将山皮土拉回家里在园田棚下管理的。总之,你要能培育出歌谣所述的:“芦碗紧密相互生,圆膀圆芦枣核。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珍珠点点缀须下,珍珠点点长又清。” 选地:海拨240以上东西走向山脉的阳坡,坡度25--55之间较好。土质:最好上面黑腐土,下面黄沙土,含量20%--40%为好。选场:天然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次生林,郁闭度0.4--0.6之间。人参种子长脖子芦籽每千克20000粒以上,每亩6市斤左右。园田棚栽要全阴棚,离地70公分左右。收获:三年后可收种子,12--15年可收获。 1、林地的选择 树龄在20年以上,树种以椴树、白桦、柞树、山榆、核桃秋、色树等阔叶林为好。林下还要有榛柴、胡枝子、刺五加、五味子等灌木和山艾蒿、野豌豆、宽叶台草等草本植物构成双层遮荫,郁闭度最好在0.6—0.8。土壤要求有丰富的有机质,要肥沃、疏松、不渍水,土壤温度适宜,蓄水透气性良好。空气湿度是40—80%,土壤湿度在40—50%左右为宜。林地坡度在25度以下为宜,坡向以东南、北坡、西坡为好。 2、林下播种 林下播籽培育野山参,一种是在选择好的林地,春秋播干籽和夏秋季播鲜籽;另一种是春、秋两季播种催芽籽。播种催芽籽比播种干籽参苗可以早出土一年。播籽时先开6—8厘米长条穴,每空播二粒种子,穴距20厘米。再一种是穴距100厘米,每穴5粒种子,种子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穴开的不要过大,穴周围的树须根、草根、草皮都不要破坏。在穴内掺活黄土60%,穴深8厘米,播籽深度3厘米。做法是:播籽前把穴内土整均匀,整平,然后开槽3厘米,在种籽下面铺上薄石片,(石片以五分硬币大为宜)没有石片的地方,把线性黄土用手捏成小薄饼,然后把种子放在黄土饼上。然后再覆盖3—4厘米厚的树叶。林下播野籽的另一种方法是不作穴,用长20厘米,粗1厘米的木棒,一头削成尖状,在选好的林地内,确定播籽的地块扎眼,深4—5厘米,间隔20厘米,每个孔眼放1粒催芽断根尖筛选后的种子,然后把孔眼盖实,把枯枝落叶覆回原处。 3、林下移栽 从二年生或三年生园参小苗中再挑选圆膀长芦,类似横灵体,支根八字型,须根清晰的参苗,移栽到林下。在十月中旬或春季立夏之前较适宜。要开圆型穴,穴的直径10—12厘米(主要根据参苗须根的长短而定)。穴的深度要达到10厘米,拌上活黄土摊平穴面。移植前把穴土开6厘米深小沟,放一块能衬托人参苗主体的薄石片或纯黄土土饼,然后把参苗放在上面,把参的形态摆好再盖一层活黄土,然后把拌均匀的黑黄土(黑黄土比例4:6)覆盖上,要高于原地面5厘米防止穴土沉实后形成小坑积水料参。覆盖完土以后,再覆盖上5—6厘米厚树叶。有条件的可以摘掉花蕾,助长参根增重。在林下不论是揪籽还是爬苗,都要防止鼠害(瞎耗子)。林下发展人参危害最严重是鼠害,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办法可参照园参鼠害防治。就目前的林下发展山参技术水平,播籽和爬苗的山参出苗后,会再现一些轻微病害,但尚不需要用药剂防治。因为播种密度较大,自然保苗率已足够生长,而且会取得很高经济效益。但如果出现成片死亡的病害时,可用少量药剂防治,参照园参病害防治措施进行处理。但用药浓度要减少,可根据参龄酌情而定。年生园参小苗中再挑选圆膀长芦,类似横灵体,支根八字型,须根清晰的参苗,移栽到林下。在十月中旬或

土人参的种植技术

土人参的种植技术 1.繁殖菜用土人参可用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播种育苗时,种子掺沙播于精细整平的苗床上,播后盖草并搭棚,以免下雨或淋水时冲走种子。播种量为每平方米0.5克左右。一般播后1周萌发,3周苗龄幼苗(高约6~8厘米)即可定植于田间;也可直播。扦插繁殖时,用长8~10厘米半成熟茎条插入苗床,待长根后(约15天)移植到大田;也可用长15~20厘米的去叶成熟茎直接扦插定植。定植的株行距一般为25~30厘米×30~40厘米或20~35厘米×20~30厘米,株行距大小与收获方法和栽培持续时间长短有关。土人参 2.田间管理定植后要及时除草松土。每隔半个月施肥一次,以氮肥为主。干旱时要经常灌溉。 3.病虫害防治菜用土人参无严重病虫害,偶尔在湿季有轻微叶斑病;少数昆虫为害叶、花。 4.采收一般定植后5~8周,株高已过20厘米时开始采收。一般采收顶梢,以促进侧梢的发育,以后每隔15~20天采收一次,一般采收梢长15~20厘米。及时摘除花序有利茎叶生长。种后半年重新种植可获更佳栽培效果。产量可达每年每公顷100吨。 5.留种在定植后7~8周蒴果成熟即要及时采收,种子生产高峰约在定植后10周,以后随熟随收。蒴果易爆裂,种子产量低,约每公顷100~300公斤。 土人参播种育苗 土人参主要是种子繁殖,四季可播种,但以3-5月份为最适宜。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1-2小时,以利发芽,然后拌以10倍以上泥沙土,均匀地播在苗床上。床土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团粒小,平整,温润。如土壤干燥,应先浇水,待水渗透后再播种。上面盖一层细干粪、土皮灰或细泥沙,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床土湿润,促进发芽。少量播种,也可用花盆育苗。播种后,约10天

林下参的日常吃法

林下参的日常吃法 林下参也是人参的一种,是一种比较珍贵的中草药,林下参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丰富的,不管是直接食用还是用来当做药材,林下参的功效都是非常好的,林下参比较常见的吃法,就是搭配不同的食材煲汤喝,对身体滋补效果是很好的,林下参尤其适合体质比较虚弱的人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林下参的日常吃法: 人参鸡汤 1、土鸡剪掉臀尖、指甲、鸡鼻,放入加了姜片的冷水中,煮沸,捞起备用; 2、用冷水冲去浮沫,让鸡皮定型备用; 3、飞水后的土鸡、人参、葱姜、枸杞、红枣等加入足量的清水,煮沸; 4、转文火煲80分钟; 5、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味甘,为常用补气汤,可大补元气,有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补气生血等疗效,炖鸡时也可以放1-3个苹果有润肺养心安神的功效。 服用林下野山参要每次少量,连续服用一段时间为好,忌讳一次服用太多。服用期间不宜饮茶,不宜与萝卜、藜芦同用。 林下参适合什么人吃:

体质虚弱、气短喘促,肢体不温,久病虚弱,神经衰弱,失眠多梦,食欲不佳,腰膝酸软和慢性肾炎、心肌炎、冠心病等宜选用生晒参、鲜参。鲜参和生晒参药性平和,适宜大部分人群养生保健。 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林下参更是人参里的奇葩,模拟野生人参的生长环境,历经15年以上的生长周期,富含野生人参的珍贵营养成分,大补元气、回阳散逆、滋阴、益血、生津、强心,是世间不可多得的养生珍品! 林下参什么季节吃 人参进入秋季就可以进补啦,和传统的进补时间是一样的,也因为人参在秋季的时候最饱满,皂苷含量和浆气最浓,所以从秋季开始到冬季都可以进行使用,夏季呢和可以吃,不过以西洋参为主,或者减少剂量服人参也可。

林下参栽培技术

林下参栽培技术 近几年,随着野山参资源的减少,市场价格逐年升高,人为栽培逐年增高,发展速度较快,靖宇县就以达1万多亩。栽培林下参是一项投资小,收益大,有利于生态与环保的好项目。但该项目周期长,人们俗称它“绿色银行”。但是如果不掌握栽培技术、管理差也有可能造成“全军覆没”血本无归。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有关资料和经验,结合各地相关技术经验,整理撰写了林下参栽培技术,供广大农户在培育林下参时参考。 一、林地的选择 山参的生长发育对林地资源要求很高,为培育好山参,必须为山参生育选择适宜的生存条件。 (一)坡向:以背阴坡为宜,避免正阳坡,以防冻害。坡度10——25度。坡度小不利排水,宜产生涝害;坡度大,不利保水,水土流失,产生干旱。最好选用坡地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部位。 (二)树种:选择阔叶树或针阔混交林为好。这类树根深、叶茂,闭阳好,林地腐殖土层厚,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有利林下参生长。在生产实践中纯针叶林也可培育林下参,但土壤肥力不如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三)林地郁闭度:树冠遮阳程度。 山参培育的郁闭度在0.6——0.8之间为好,以高树干、大树冠、遮光

均匀为宜。 (四)土壤:以腐殖质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通气、透水、保水能力强,酸碱度在微酸或中性(PH值5.5——7.0),磷、钾肥含量较多的土壤为佳。一般表土有10——15厘米厚的黑色腐殖土,底土为较紧实的黄土或黄沙土,均可培育林下参。 二、培育方法 (一)拨籽 1、种子选择:最好选用集安的“长脖芦”种子,也可选用5年生园参种子。有条件的可选用纯山参种子。用纯山参种子培育出的林下参五形具全,效益最佳。但投入较高。 2、播种时间:分秋播和春播。秋播在10月上旬至结冻前。春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根据实际经验,我地最好选用春播,春播发芽快,苗齐,保苗率高。 3、播种方式:分条播和穴播两种。条播,用镐头横山开沟,沟深2厘米,行距30厘米左右(尽量不损伤树根),将种子点播在沟内,然后覆土,把沟盖严,任其自然生长,15——20年以后收获即可。 穴播,在选好的林地内,拨开树叶,用木棍扎穴,穴深2厘米左右,株行距为30×6厘米。播催芽种子1——2粒,然后覆土,把穴盖严,如此星罗棋布的播种,任其自然生长。 (二)移栽 将类似山参形状的园参栽子或幼小的山参庙移栽于林地内任其自然生长,数十年后采挖,产品与山参相似,用园参栽子培育出的山

人参菜的种植方法-人参苗怎么种植

人参菜的种植方法|人参苗怎么种植 人参菜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采收嫩茎叶或地下膨大肉质根供食用,茎叶柔软多汁,质地细嫩。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人参菜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人参菜的种植方法 一、人参菜的播种育苗:人参菜主要是种子繁殖,四季可播种,但以3-5月份为最适宜。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1-2小时,以利发芽, 种苗繁殖与定植 种苗繁殖。人参菜的种苗可以用种子或插穗繁殖: ①种子繁殖。采用细沙做育苗床,然后拌以10倍以上泥沙土,均匀地播在苗床上。床土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团粒小,平整,温润。如土壤干燥,应先浇水,待水渗透后再播种。上面盖一层细干粪、土皮灰或细泥沙,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床土湿润,促进发芽。少量播种,也可用花盆育苗。播种后,约10天左右即可出苗,此时应揭除塑料薄膜。因幼苗纤小细弱,应搭盖遮阴物,以防日光照射或大雨冲淋。当苗株长至10厘米时,即可进行移栽。 低温季节要浸种、催芽后保温育苗,高温季节可以直播,播后7天种子发芽,苗长至5-6片真叶时移植到定植杯里炼苗,一般苗龄达20天即可定植。 ②插穗繁殖。插穗应采集粗壮、无病、半成熟或成熟枝条,剪截成10-12厘米长的小段,上剪口要平,下剪口为斜面,并将上部叶片剪去1/2,同时摘去下部叶片2-3片,然后直接固定在定植杯里集中到育苗槽内育苗,槽内放清水浸至插穗下端厘米处;亦可直接插入沙床育苗,待长根后再移植。 二、人参菜的栽培管理:人参菜的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热,基本无病虫害发生,适于我国南北方腐植质土和沙质土壤种植生长,性喜溫暖,適宜在25-30溫度生長,15度下生長緩慢,喜愛光和長日照,喜濕潤,既可露地大面积种植,又宜在庭院、阳台作盆景观赏。栽种前,首先整地造畦,一般畦宽100厘米,畦高20-30厘米,行株距30×30,长度不限。栽种后,有计划地进行浇水、中耕、除草等,平时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渍水,宁干勿涝。在苗期和开花期各施1次人粪尿水。如主作蔬菜用栽培,可增施肥水,促进芽叶萌发,提高产量;如作药材用栽培,宜少施肥水,以增强药效和质量。 三、采收。45日可采收,人参菜的采收是要及时收获植株嫩梢。一般株高20厘米开始采收,高温季节6-8天、低温季节10-15天采收1次,可常年采收,每次每亩可收商品菜250-300公斤,年产可达9000-10000公斤。人参菜侧枝发生力强,采收时应尽量采摘到基部,以免侧枝发生多而小,影响商品质量和产量,同时注意及时摘除花序,以利于茎叶生长。 四、留种。人参菜定植后若不摘除花序,50天左右其蒴果便成熟,定植后75天左右其种子产量达最高峰。蒴果成熟时易弹裂,应随熟随收。人参菜种子产量较低,一般每亩为7-20公斤。 病虫害防治 人参菜病虫极少,但管理不当也会发生根腐病和茎腐病等病害,偶尔会有斜纹夜蛾危害叶片。一般采取放置防虫网、通风透气等农业防治措施,同时每隔15-20天喷施1次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7%可杀得1000倍液进行预防。一旦发病,每隔3-5天喷药1次,连续喷施3-4次,并及时清除病株,等病,隋稳定后,再补种新苗。人参菜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 1、营养价值:人参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克、脂肪克、总酸克、粗纤维克、干物质克、还原糖克、维生素克、氨基酸总量克、铁毫克、钙毫克,锌毫克。人参菜可作药膳两用,可辅助治疗气虚乏力、体虚自

人参的种植与生长条件

人参的种植与生长条件 人参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人参的种植条件,一起来看看。 人参的种植条件 对于人参的种植条件,适宜PH值为的弱酸性土壤。地下水位高、低洼潮湿、通气性差、易板结、排水不良的土壤、粘质土、碱性土壤等地不能栽培人参。各地实践证明:农田栽参以有机质含量较高、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质壤土为宜。地势低洼积水的黏重土壤不宜选用。 播种的时候,由于土人参的种子很小,以育苗移栽较好,同时播种的地畦必须精耕细耙,畦土要细碎,畦面要平整。露地栽培以春栽较适宜,早春于3-4月间在温室育苗,经霜后移植露地,或于4月下旬至5月露地直播。 在扦插的时候,要注意扦插材料要选择健壮的枝稍,长约6-8厘米,带2对叶片,于叶节下约厘米处剪下,保湿备插。嫩枝扦插、露地扦插宜于春季进行,在温室中以气温在20-30℃时进行较为适宜。 人参为阴性植物,对光的要求较严格,人参光的补偿点约400勒克斯。光照由400勒克斯增加到10 000勒克斯,其光合速率似直线上升。光照过强, 植物矮小, 叶片厚而色黄。光照过弱, 植株细高, 叶片薄而浓绿, 生长不正常。所以, 在人参栽培时, 应进行遮荫, 调节透光度, 避免强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人参生育的最适光强,随纬度和气温而变,纬度高气温低所需光强大,反之则小,高纬度低温地区为7000-22 000勒克斯,温度较高的低纬度地区为7000~10000勒克斯。 催芽的时候,将1份种子混拦3份河沙,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提高出苗率。随即装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内或室外适当场所催芽,注意经常检查翻倒,控制好温度和温度播种,吉林抚松常于6月下旬播干籽 出苗前,应搭前檐高100-133厘米、后檐高66-100厘米棚遮荫。随起,随栽,一般按行株距×厘米,平栽或斜栽,覆土5-9厘米。搭棚分全荫棚、又透棚、单透棚或双透大棚等荫棚种类,可根据气候、土质及地势条件选择。人参的种植技术 选地选择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砂壤土,若黏壤土必须掺沙会增加成本。前茬以玉米、豆类、小麦等作物为好。 土壤改良农田土与林地土最大的区别是有机质含量不足,团粒结构差,透气性不好,对长期适应于疏松肥沃林下土的人参是不利的。因此,必须改土,其方法是种参的前一年,至少是当年的春天,将大量腐熟的猪圈肥、堆肥、草炭等按每平方米米3施人,若再加上头年湿玉米秆扎成段经堆沤腐熟后施人地里更好,用旋耕机或畜力犁每月耕翻1次,使之充分腐熟,日光杀病虫,种参前一月做成土垄,再翻捣两次,此时可每平方米施多菌灵、敌百虫或西维因等进行土壤消毒,以进一步杀灭病虫。为便于灌溉、喷药等田间管理,最好搭2米左右的高棚,作业道比林地栽参窄约40厘米左右,过窄不利排水。 排灌华北地区农田栽参可用滴灌或微喷等先进灌溉技术,既省水土壤又不易板结。试验结果表明,农田栽培的人参对土壤的干湿度反应很敏感,在土壤相对含水率84%以内,人参产量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微型喷灌比皮管浇灌增产16%~111%;微灌技术与参畦覆盖措施相结合,更能发挥节水、增产作用,在土壤相对含水率为80%的情况下,畦面盖草比不盖草节约灌溉用水50%,增产41%。由于农田土有机质不如林地土高,孔隙度也相应少。因此,人参生长的相对含水率不能高于84%,否则透气性不够影响生长。 采收加工 1.收获人参一般6年收获,为了培育大支头边条参,需多移栽1次7~9年收获。研究

人参栽培技术

人参栽培技术(一) 人参又称棒锤、神草、黄参、地精、孩儿参等。随着森林的破坏, 野山参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工种参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发展很快。人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名贵中药材, 全身都是宝, 经济价值很大。人参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黄色或白色, 肉质, 圆柱形或纺锤形, 可供药用。被誉为“百草之王”, 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等功效, 用于劳伤虚损、久病气虚、神经衰弱、肾虚阳萎、贫血及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人参全身都是宝, 用人参茎叶可提取皂甙, 制成人参胶囊。用人参叶可制成人参茶, 饮用有兴奋作用, 能益气健脑。人参花是很难得的药材和滋补品, 用人参花制成的花茶和参花晶是高级营养品。参花晶是以人参花和白糖为原材料制成的。播种剩余的果肉汁液, 可制成人参果汁,人参果汁冲剂和人参果汁膏, 还可以酿造人参果露酒和人参皂甙。在人参加工过程中, 可以获得很多副产品, 如人参油、人参露、人参膏,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利用人参露可制成多种化妆品和补养品, 如人参雪花膏、人参健肤膏、人参晚霜、人参露酒等。种参经济效益高,据调查, 简易棚种参3年收获1次, 每平方米最高产鲜参3kg, 价值80多元; 4―5年生的产参籽0.336kg, 价值20多元, 合计100元左右, 比种玉米、高粮高几十倍。 人参原生长于我国东北、朝鲜、韩国、俄罗斯远东和日本原始密林中, 以我国的产量最多。随着森林的破坏,野生人参资源越来越少, 现在已经少见, 被我国列为保护植物, 不允许采挖。现在主要是栽培的人参, 称为“园参”。主要产地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而河北、山西省也有少量栽培, 其中长白山人参历史悠久,而黑龙江铁力人参以无公害、纯绿色而最为驰名。 1、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人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 既怕积水, 又不耐干旱, 忌强光直射, 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1) 土壤:人参对土壤的要求是腐殖丰富、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渗水性强、排水良好的沙壤, 森林腐殖土最好, 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好, 但碱性土壤不宜种植。 (2) 水分:人参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 既喜水又怕涝。水分过大, 当土壤湿度超过60%, 就会造成土壤中的空气不足, 使人参根系呼吸受到影响, 易染病害和烂根。水分过小, 当土壤湿度低于30%以下时, 会造成人参根系水分扩散, 使人参须根干枯, 导致产量下降。人参发育期要求土壤水分适宜, 春季出苗期土壤湿度保持在40%左右, 夏季生长期保持在 45%―50%, 秋季保持在40%―50%为宜, 全年生长发育期湿度范围以40%―50%为好。 (3) 光照:人参是喜阴植物, 喜散射弱光, 怕直射阳光。光照过强, 植物矮小, 叶片厚而色黄。光照过弱, 植株细高, 叶片薄而浓绿, 生长不正常。所以, 在人参栽培时, 应进行遮荫, 调节透光度, 避免强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4) 温度:人参怕高温, 耐严寒。在人参生长发育期间, 以平均气温在15―20℃为宜, 温度高于30℃或低于是10℃时, 人参处于休眠状态。冬季在―40℃的严寒也可安全越冬。人参更新芽在春季地温于10℃以上即可萌芽生长, 但最怕早春的“缓阳冻”(即气温忽高 忽低, 地表一冻一化现象) , 易引起冻害和根皮破坏(“破肚子”) 。播种后出苗期要求温度在10℃以上, 1―2年生的要求稳定在12℃以上, 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20―25℃, 在36℃以上的烈日下, 叶子焦枯; 低于―6℃, 茎秆会失去生长机能。 (5) 肥料:人参喜肥, 又怕不腐熟肥。喜的是有机肥和无机肥, 怕的是施未腐熟的粪

林下人参种植技术

林下人参种植技术 1、植物特性 别名棒棰、山参、园参。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3,66厘米,茎单一,直立,圆柱形,光滑无毛。叶掌状复叶,有长柄,基部叶最小,小叶椭圆形,边缘细锯齿,表面绿色,沿叶绿有稀疏毛。伞形花序单独项生,小花有4-40余朵,淡黄绿色。茎的下端常分又,顶端有根茎,俗称芦头。 2、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人参喜森林腐区质土,宜选腐殖质较厚(13厘米左右)的土壤, 有条件也应施入一定量基肥。 移栽用地翻耕15,20厘米深,顺着畦用锹翻起来的上扣在畦申中间,堆成垄,进行风化,把土整碎细之后堆放畦串中间,播种前或栽参前彻底清除碎石块、树根之类杂质,做畦。参畦用高畦,高20,33厘米;畦宽以作业方便为准,一般为 100,130厘米;畦长不限定,作业道宽为130,300厘米,应以能保持作业方便及通 风为准。 2(2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先育苗再移栽,多被人工栽培所采用。 2(2(1 育苗有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则将种子催芽后播种;6月上旬(芒种前)可将隔年干种子播种;夏播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可将当年采集水种子播种,目前多采用这种方法。秋播种子也需催芽处理。 播种方法有点播、条播、撒播。点播即按3厘米距离压孔,放入种子1粒,此法使参苗生长均匀,节省种子,但是费工;撒播费种子,省工;条播则介于二者之间。目前多采用撒播。撒播时用木板将畦面刮成5,6厘米深槽,撒入种子,将原上覆平,保持土壤湿润。如果翌年出苗,则须盖草一层,压上3,6厘米。每平方米需种子0.03,0.05千克。

2(2(2 移栽:现我国生产区采取培育二年参苗进行移栽,一是使小苗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肥料和光照,利于参苗生长。二年生的参苗成活率高,因参苗小,易缓苗,生殖生长期增一年,有利于参根增重。一般多采用秋栽,秋栽在10月进行。栽参头一天把苗起出,栽多少起多少,远距离引用,要用苔藓外包装。选芽苞肥大、浆足、芦头完整、须完整健壮的参苗。参苗消毒用150单位抗霉素、120倍波尔多液等药液浸种5,10分钟,勿浸泡芽,取出稍干,用移栽。栽参畦面用刮板(长26厘米,宽16厘米,下面有薄刃,背呈木梳状)刮沟,沟底平整或斜坡。将参苗接芦头向畦端摆匀,用刮板覆土顺参压好参须,再行覆土。裁到最后一行要倒栽,即芦头向畦末端,参须相对。栽完耙平畦面,使畦中略高,以便排水,覆盖植物秸秆残叶,并覆盖土3,6厘米。移栽的株行距、参苗株数及覆士深度,应按参苗大小有所不同。 2(3 田间管理土壤解冻后,芽苞尚未萌发时去掉防寒草,用耙于深松土一次,深度以不伤根为度。以后各次松土要浅,每年松土3,4次。撤除防寒物后,要及时用药剂对畦面进行全面消毒,这是一项保苗、防病、增产的有效措施。应用50,多菌灵1000倍液,1,硫酸铜100毫升/升,多抗霉素或代森锌500倍液、代森锰锌1000倍液进行床面、参棚和作业道等全面消毒。用药量以渗入床面1,2厘米为宜,然后松土,把药液渗入土内。第一次松土后,刚刚出苗或没有出苗时搭荫棚,棚前檐高100,130厘米,后檐高66,100厘米,其差度称为张口,一般在 26,33厘米。上面覆草帘、芦苇帘、板,也可以用芦苇。土壤干旱时要适当浇水,尤其是雨量较少地区的农田栽参更应注意浇水。浇水后要松土,雨季防止积水。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陆续成熟。分两次采集,当果红后,下种子或剪掉花梗,去 病种子和果梗,搓掉果肉,把种子倒清水中洗,漂去果肉和瘪粒,捞出沉在水底的饱满种子,放在席上晾干或阴干,当种子含水率降到15,左右收藏。同砂混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