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8文献综述24

2198文献综述24
2198文献综述24

员工满意度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在全球或区域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企业的生存状况与企业的竞争力息息相关,而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来自于人才,即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如何使本企业员工能发挥出最大的工作绩效,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当前我国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鉴于此,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开始从单一研究工作满意度转为探索员工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以往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关系相关文献资料和实证研究进行回顾,发现国外学者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研究开展较早,并且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比较深入、系统,而国内研究大都建立在对国外研究的翻译与总结的基础上,实证研究较少,与国外研究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本文拟在对国内企业员工满意度、工作投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研究结论,为国内企业管理者改善员工满意度与投入水平,提高工作绩效,提供有效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关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综述

(一)关于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在学术界,不同的学者对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理解和定义。最早的工作满意度概念是由Hop pock(1935)中提出的,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足感受,即工作者对工作情景的主观反映。Price(1972)认为,工作满意度就是成员对在工作体系中的角色所具有的正向的感情性。Robbins(1997)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个人对其工作的一般态度,并强调了工作态度正比影响工作满意度。张德鹏(2014)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将薪酬、工作环境的期望与现实的薪酬和工作环境相比较而产生的一种感受。唐秀丽(2013)认为,员工满意度是员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通过

对特定环境特征的认知,将实际工作中得到的价值与期望的价值相比较而产生的感受。

(二)关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Vroom(1962)将满意度因素界定了七个方面:工作性质、工资报酬、管理、上司、晋升机会、工作条件、同事;Herzberg(1968)在Vroom的基础上将成就和认可囊括其中,认为自我价值体现亦影响工作满意度,特别是中高层的管理者对成就和认可的满意度因素系数要比普通劳动者的系数高;Stephen P Robbins (1991)将工作的满意度因素界定做了对比分析,认为有心理挑战的工作,公平的报酬,以及人格与工作的适应更能提高工作满意度;Spector(1997)则提出了额外受益,将工作环境外的受益也纳入到工作满意度中,拓宽了判断的因素; T.

A. Judge(2001)提出了基于理性之外的感性认识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包括自尊、自信、自律等,他认为感性认识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是相互的,比如:对工作的顺利会有利于自信的建立,自律则会提高工作效率,而自尊可以体现在职位的提升,这些相辅相成影响着工作满意度。凌文桂、张治灿和方俐洛研究小组(2000)重申了组织、报酬、同事、领导、工作本身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舒晓兵(2003)另外又提出了组织的结构与倾向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针对于国内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曹明华(2013)等又将教育水平考虑入内,认为同的教育程度对工作满意度的认知不同,所需要的评判机制也就不同。

(三)关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待所处环境的一种态度,存在于个人的内心,无法直接进行测量,一般都釆取间接测量的方式,间接测量工作满意度的方法包括:员工访谈及问卷调查。就目前而言,问卷调查是研究者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测量方式。对工作满意度的测量方法分为单构面测量法和多构面测量法,其中单构面测量法又包括单因素工作满意度测量和总体工作满意度测量;多构面测量法指多因素工作满意度测量。(1)单构面工作满意度测量就是整体水平来看待工作满意度,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但不做各个构面的区分。这种方法只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对工作的总体感受,回答者回答的内容介于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之间。这中测量方式目前使用的最广泛的调查方式之一。(2)多构面工作满意度测量不同于单构面工作满意度测量的就是将工作满意度区分为不同的维度,分别进行测量,从而得到

总体满意度。这种测量方法的优点是能获得满意度不同维度比较精确的评价和诊断结果,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对策;但缺点就是操作起来复杂。现有的多构面测量的方法主要有工作描述指数法(JDI)、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MSQ)、工作满意度量表(JSS)、我国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卢嘉和波特的工作满意度量表(NSQ)。

二、关于员工工作绩效的相关综述

(一)工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总的来说,影响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说个人能力、个人性格、动机因素、价值观因素、态度因素等各方面。有学者将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七个具体的因素:目标、标准、机会、反馈、条件、能力和动机,其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目标以及取得目标的动机。目前主流观点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P=F(SOME),其中P代表着工作的总体绩效,S代表着工作技能,0代表工作机会,M代表工作过程中的激励,E代表工作环境与工作氛围,总的意思就是说工作绩效是工作技能、工作机会、工作激励与工作环境的四个变数的函数。通过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分析,我们了解如果研究工作绩效与其他方面的变量的关系时,要注意将绩效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考察这些因素对所要研究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二)关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测量

W. C. Borman(1995)和Conway (1999)将工作绩效分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绩效评估者对绩效评估各有侧重,同事讲究人际关系,评估侧重于关系绩效(也称为周边绩效);而被测试者的上级主管更关心部下的产出,评估则侧重于任务绩效。廖建桥(2007)根据中国文化背景编制了适合测量中国员工工作绩效地量表。该工作绩效量表包括四个维度: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学习绩效以及创新绩效,共39个题目。我国学者刘宏远(2013)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我国南部某城市一家银行的87位主管及168名下属的研究,发现任务绩效与情境绩效在结构上存在差异。研究所采用的工作绩效量表分为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两个维度,一共12个因子。

三、关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一)传统的因果关系论

最早关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大家普遍认为两者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该观点分为了以下三类。①工作绩效受工作满意度影响。著名的“霍桑实验”指出,职工的工作满足度是提高产量的基础,“生产效率高的员工是快乐的”便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很多的研究者都认为态度对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工作满意度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也是单方面的。②工作满意度受工作绩效影响。弗洛姆提出的期望理论、波特和劳勒提出的波特-劳勒激励模式、以及Locker的目标设置理论表明满意来自于绩效行为结果所获得的报酬,Locker认为满意来自于工作成绩,工作业绩对于满意度是有影响的。③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由于这种观点缺少确切的理论基础,因此许多学者将以上这两种模式进行了综合,得到了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观点,也

(二)非因果关系理论

Judge T.A.(2001)则通过分析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及根据目前有限的元分析研究,表明没有依据证明他们二者之间存在关系。已有很多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间的相关系数并不高甚至还相当低,Pierce和Gardner通过对于“自尊”的研究,也认为工作满意和绩效之间存在任何联系。

目前,国内的学者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还较少,浙江大学的沈捷(2003)、夏清(2009)和宁波大学的徐敬才(2010)等通过研究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西北大学的孙方远(2008)基于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的钟亦鸣(2008)和武汉理工大学的李宁(2008)通过分析工作人员家庭冲突,研究了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以上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但都有局限性,存在很多问题。

四、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以上国内外各种理论观点的研究我们发现,每种理论都有自己的理论根据,而且有实证研究支持,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很好地揭示了员工工作满意度的

相关因。但是,这些理论还是没有给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全面因素,关于员工满意度概念、工作绩效的概念以及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关系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和结论。因此,本文旨在以我国民营企业的员工为样本来测量和研究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程度,依据以往关于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特别是国内有关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取大部分被学者认同的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并通过访谈对这些因素进行验证。提取的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工作回报,工作本身,工作关系,管理措施,领导行为5个因素,同时将工作绩效也进行了分类,根据已有研究将工作绩效分为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2个维度,并将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定义为自变量,员工工作绩效为因变量。然后分别探讨工作满意度各个方面影响因素的水平对各维度工作绩效水平的贡献程度。通过对上述有关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关系各种观点的归纳整理,我们会发现充分证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有必然联系是很困难的,但要否定它们的关系也证据不足。总而言之,各种观点都是在经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具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些观点大都研究的不够深入,没有解决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实质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万振邦,孙一平.绩效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 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 彭甚曦.企业绩效考核系统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价值工程,2014年第10期。

[6] 王志刚.关于中闽员工个体特征对其公司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

评论,2004年第1期。

[7] 王元元等. 知识型员工认知负荷对绩效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科技进步与决策,2013年第3期。

[8] 熊萍.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6年第7期。

[9] 陈荆.H公司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构建及模糊综合评价[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

年第10期。

[10] 曹明华. 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6期。

[11] 王辉,李晓轩,罗胜强.任务绩效与情景绩效二因素绩效模型的验证[J].中国管理科学,2003年第7期。

[12] 王佳男.H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与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13] 王沛,孙连荣.工作绩效评估研究综述[J].人类工效学,2004年第6期。

[14] Britt,T.W. Aspects of identity predict engagement in work under adverse

conditions[J]. Self and Identity, 2003, 2(1):31-45.

[15] Bakker, A. B., Demerouti,E.&Sehaufeli, W.B. The crossover of burnout and work engagement among working couples [J].Human Relations,2005,58(5):661- 689.

我的论文文献综述(修改)

(一)幼儿园师资管理及其涵义 1.人力资源管理与师资管理 “人力资源”一词是由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名为《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在诸多组织资源中,人力资源因其独具“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的特征,而应与别的资源区别对待,加以重视。在“人力资源”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怀特·巴克随后在1958年出版的《人力资源功能》中,具体而详实的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方面的内容,他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一个成功的组织的而言,与其它例如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巴克在书中写道,包括人事行政管理、劳工合同关系、人际关系、行政管理人员培养开发等多个方面都应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范畴,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之中,要始终贯穿一个管理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实现“沟通理解、保持、培养开发、招聘雇佣”和有效地利用以及使这些资源成为整个工作的一个整体。 “师资管理”是一个衍生词,想要理解它,我们需要先了解“师资队伍”这个词。从广义上讲,师资队伍有三部分:一是专兼职教师队伍,包括公共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能课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及外聘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等;二是干部队伍,包括党政工团等各级非教师干部队伍;三是专职辅导员。从狭义上讲,师资队伍是指专兼职理论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所以我们日常强调的师资管理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师资队伍来说的。 按照系统论和统筹学的思想,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二是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职业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四是优化学校内部环境;五是改善外部条件。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师为本,依“法”治师,全面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努力造就一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充满活力、专兼结合、执行有力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在管理学原理中有一条“人本”原理,即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现在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到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我实现精神,这是管理学不断发展的结果。人是管理对象的重要成分,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能动性发挥得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现在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又要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基础。因此,现代管理科学把人本原理的研究列为它的核心内容,强调应一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在师资管理工作中运用“人本”原理就是要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做到量才授予职责。在这方面正确运用能级原则,人是有各种不同的才能,在幼儿园教师中就分为教学人才、科研人才、管理人才等。对于幼儿园组织管理者来说就是要知人善任,使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师资管理工作的艺术就在于配备出一个合理的只能结构,注意智能互补。 2.幼儿园师资管理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来源......................................................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文献综述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绪言 在这一部分中,着重介绍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发生的历史背景,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取得的成就,通过对原有课程标准的深入分析,进而提出课程改革是当务之急,并预测其走向和趋势,最后给出改革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第二部分历史发展 在我国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过去课程普遍反映为繁,难,偏,旧,很不适宜当今社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此年龄阶段的心理发育的特点,所以课程改革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自2003年起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思路,2007年开始加大了改革的深度和力度,从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现状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着重分析几个重点问题,并且以此为突破口,希望管窥蠡测对整个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明白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当今课堂教学中的异化现象 在异彩纷呈的教学新现象中,我有一些明显的感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教学过程重合作探究,轻独立思考。从而在一些课程上造成了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三新课改与学校文化的重建 学校应该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场所,一个相互交流思想的场所,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场所,一个纪律严明的场所,一个互相关心的场所,一个欢庆聚会的场所。构建和谐校园,追求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应该是终极追求。所以,它的基本观点有: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实验的基本途径有: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殿堂;优化家校合作。对于现行体制,有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教育改革和科研的范式。 四对于教师对于新课改的冷漠态度的审视 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教师个体被动,专业自主权欠缺;竞争专制的学校文化氛围;封闭保守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如下建议仅供参考:倡导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发展;营造合作民主的学校氛围;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创立健康的社会运行机制和人文环境。 五新课改推行过程中的欠缺 难以拿捏指导的力度,教师的教学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担心失去尊严;难以整合过去的经验,教师对知道缺乏信心;难以通晓评估的理念,教师指导压力重重;难以整合多元化学习经历,教师的理解更添困惑。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以教师的专业需要为起点;关注教师是环境互动的产物,伙伴协作致力于改变情景脉络。 第四部分未来趋向及建议

文献综(00001)

文献综述-飞机

文献综述 08营销(1) Xc08530114 周育挺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婚纱摄影是从1992年开始出现在大陆,94年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婚纱摄影店,婚纱摄影行业发展迅速,至2007年,才短短的10几年时间,已经由一件奢侈品成为结婚的必需品,类似早期办结婚的三大件,一些婚纱摄影品牌名称也非常有艺术感、时尚、气势,如“雅尚婚纱摄影工作室”“微微新娘” 等。婚纱摄影也随着摄影器材的不断发展,经过了几轮的更新换代,从最早的普通胶片,到120胶片机、到现在千万像素的高端数码相机,相册,相框也随着新花样的出现,逐渐丰富了结婚礼堂、新房里的结婚纪念品。20世纪后,又出现了电子相册,通过视频软件的编辑,把二维的相片放入已经设计好的模板,生成可在VCD、DVD播放的光盘。而近两年,有一家数码设备公司又推出了数码相框,又再此丰富了婚纱摄影的内容。婚纱摄影在风格上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最早生硬的记录,再到时尚唯美、再到贴近生活的写实、个性的情节故事拍摄、场景拍摄、画意风格、等等,厦门倾国倾城婚纱摄影有限公司2007年又推出了漫画婚纱摄影。根据情节拍好相片再进行漫画创作又为婚摄摄影行业推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进入21世纪,婚纱摄影的竞争主要由产品竞争和价格竞争逐渐转为企业品牌战略的竞争,如何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创造属于企业自身的品牌特色,成为婚纱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品牌竞争力的分析,品牌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分析,总结出这些因素对提升婚纱企业品牌的竞争力的影响。

二、本土婚纱摄影品牌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一.品牌竞争力的内涵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有不可替代的差异化能力,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不易甚至是无法模仿的;具有使企业能够持续赢利的能力,更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品牌溢价能力;强势品牌竞争力强,有更高的认知品质,企业的品牌产品可比竞争者卖更高的价格,攫取超额利润,这就是品牌的溢价功能。强势品牌具有高知晓和忠诚度,统领企业其它所有竞争能力,是处在核心地位上的能力。是企业长期积淀下来的能力,深深地扎根于企业之中。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具有延展力,使企业得以扩展。有构建竞争壁垒的能力。 自20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有关竞争力的概念和理论引入中国,很快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并接受。一时间,"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成为了非常热门的话题。世人公认的对竞争力战略系统研究的权威当属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迈克尔?波特以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一系列竞争分析的综合方法和技巧,为理解竞争行为和指导竞争行动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但其理论局限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培育上:波特主要强调成本和差异两方面因素,但这两个因素是属于企业的直接竞争力,事实上企业的竞争力还存在着间接竞争力,如管理、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 品牌竞争力属于竞争力的范畴,所以研究品牌竞争力可以从分析竞争力着手。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摩托罗拉公司董事长兼总裁George M. C. Fish 认为:竞争力是企业较其竞争对手更有能力去创造、获取、应用知识 ——广义地说是技术。该定义认为企业对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力是取得竞争力的根基所在。与该观点类似的有美国哈佛大学的Scott. B. R 及Lodge. C 的看法: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公平竞争中,使用人力和资金资源 以使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两个定义重点突出竞争力的来源和决定要素。

文献综述

基于Java Web及微信公众号开发的校园微会议管理系统 陈俊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大力发展,推动微信这个新兴自媒体平台发挥出了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在这个人人都有智能机,处处覆盖着移动网络的时代,App为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被崛起的微信公众平台代替,微信公众号号慢慢地挑战移动App地位。微信的海内外用户已近超过了4亿,这个数字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它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的宝藏[1],[2]。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优势,我们何不把我们自己,我们学院,甚至我们学校当作一个自媒体[1],尽情的宣传推广自己,给他人,给社会同时也给我们自己带来福利呢。 随着数字移动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具有流动、即时、多功能化等特点的,依赖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各种应用——诸如手机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移动终端——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而近两年来,这一趋势逐渐明晰,同时终端平台市场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2011年,当网民还在体验刚刚诞生一年的微博的应用感受,一款新的社交媒体平台也推出市场,并在近两年呈极强的上升的态势。它就是——微信。 微信广泛的受众基础自然不会被政府、媒体、企业等放过。为了满足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需求,腾讯于2012年10月19日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分服务号与订阅号两种。前者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发送信息时用户可以收到即时消息提醒;后者旨在提供信息,发送信息会在订阅号菜单中提醒,用户不会收到即时消息提醒。 当下微信公众平台近来的发展也呈井喷趋势[1]。根据微信官方数据,截止2014年7月,微信公众平台注册总量达580万,且每日新增1.5万个。但根据微信第三方服务商“全微科技”估测(如下图所示),在这几百万公众账号中只有不到20%的账号拥有一万以上的粉丝。由此可见,虽然总量大,每个公众平台的平均影响力并不高。其中一些优势的公众平台占据了大部分的注意力资源。 微信公众平台中,媒体账号是其中活跃程度高、影响力较突出的一类。传统媒体由于其长久累积的品牌效应,所以进驻微信之后也持有较高的影响力。例如“央视新闻”在上线当天,则立即引发了十万用户与其互动[2]。除了订阅号之内设定的互动外,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还依靠朋友圈分享功能在扩大影响力。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写论文,参考文献的修改

写论文,参考文献的修改很麻烦,删除一个,添加一个,就需要改一长串数字。怎么办呢。本人推荐一种简单方法:尾注法 方法如下(以Word2003为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3) 大数据定义 (3) 大数据来源 (3)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3) 大数据技术 (4)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5)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7)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8)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9)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微博传播过程实证研究及效果评估

微博传播过程实证研究及效果评估 南京大学王晓亮、王婷婷、杨宣华 摘要: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交流及传播的平台,是一种互联网社交服务。本文围绕微博传播过程,通过抽样,内容分析,甚至问卷调查方法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量描述,非参数检验,相关性检验,聚类分析等),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较活跃传播主体样本进行分类,再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类别进行定量的传播效果评估。研究发现:(1)对微博用户对自发话题和转发议题的文本内容使用较多;(2)对于社会的一些热点,公益,公共新闻,粉丝们会更多地去参与转发,而对于博主原创的内容,粉丝们会更多的去交流即回复;(3)用户(主要指人)发微博内容属性是随机的,而对于那些有针对性机构,所发内容呈现一定聚集性。(4)微博中名人效应依然明显,传播效果和诸多因素有关,按聚类分析分出类中,按照本文定量评估方法D(小s,蔡永康,何炅)传播效果最好。最后基于这些研究提出些微博发展和建1 设展望。 关键字:微博;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效果评估 一、引言 1.微博概况 作为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媒介工具,微博以其片碎化内容,及时性,跨平台特征风靡全球。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围脖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后来Twitter被Alexa网页流量统计评定为最受欢迎的50个网络应用之一,成为比较流行的社交网站。国外Twitter的“大红大紫”,令国内有些人终于坐不住了,校内,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纷纷起来。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2009年诞生的新浪微博,由于具有大量公众人物用户这一优势,自推出之日起借助名人效应,轻松突破百万用户量。据东方早报3月25日的消息称,新浪微博已成为目前中国用户数最大的微博产品。所以本文就选取国内新浪微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2.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简介 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就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就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就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与实施的依据。 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 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就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就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与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就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

科研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2) 大数据定义 (2) 大数据来源 (2)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3) 大数据技术 (3)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4)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7)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8)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 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 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 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 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 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 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则简单明了: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也就是说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 大数据来源 1)来自人类活动:人们通过社会网络、互联网、健康、金融、经济、交通等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微博、病人医疗记录、文字、图形、视频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新发展

摘要 (2) 1 引言 (2) 2 移动互联网理论文献综述 (3) 2.1 国内外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3) 2.2 移动终端广告的定义 (3) 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3) 3.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3) 3.2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4) 4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 (4) 4.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特点 (4) 4.2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形式 (6) 5 未来的广告动向 (7) 6 总结 (7)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新发展 摘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方式。这也使得传统媒体的广告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必须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新的广告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份额,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移动终端用户,这对广告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新特点进行总结,以微信和微博为例来解析移动终端广告的优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企业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快速调整营销策略,不断推动自己的战略转型,这样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掌握主导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广告形式企业发展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和我国移动终端企业技术的创新,大量智能手机推向市场,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更多的普通手机用户转化为智能终端用户。我们生活的世界早已从传统互联网时代悄无声息地过度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覆盖程度、影响广度已经和电视、互联网在同一量级,并远远超过了报纸、杂志、广播、户外等传统媒介。这也标志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要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而广告因其强调传播力的特点,注定要与新的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这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形式将发生新的变化。 2009年,国家工信部正式向几家移动互联网运营商颁布了3G牌照。此后,随着国家对3G的大力推广,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据巨流无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网民对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依赖性较强,近80%的移动网民每天至少使用移动终端上网一次,典型用户每天接触手机120-150次,媒体伴随时间超过15小时。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网民的上网体验,完成了从“碎片时间垃圾化”到“碎片时间黄金化”的转变,实现了碎片时间的有效利用。 广告的未来发展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改变与受众沟通的方式,企业只有积极主动的拥抱互联网这片大海,改变传统广告形式,才能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有效的广告效益。

文献综述修改

复精度式自动太阳能跟踪系统的文献综述 电子与信息学院:0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作者:黄海龙指导老师:周密 1 前言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程, 人类对能源需求在不断增长。回顾100 年间能源工业的发展历史, 可以清楚地看到, 整个能源工业的消耗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人类正在消耗地球50 万年历史中积累的有限能源资源。煤和石油作为能源的载体, 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推动了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同时也向人类敲响了常规能源已面临枯竭的警钟。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 对人类环境的破坏显而易见, 它是造成大气和其他类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人们渴望用可再生能源来代替资源有限、污染环境的常规能源。研究和实践表明, 太阳能是资源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它分布广泛, 可再生, 不污染环境, 是国际公认的理想替代能源。在长期能源战略中, 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世界能源舞台的主角。它在太阳能热发电、风力发电、海洋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许多可再生能源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 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鼓励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近几年, 世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3 % , 光伏产业已成为当今发展最迅速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2 全球的能源形势 据国际能源权威年鉴《BP 世界能源统计2005》6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 2004 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耗量为1. 02 ×1010 t 石油当量。到2005 年底, 世界石油可采量为45 年,天然气可采量为61 年,煤炭可采量为230 年。 从世界能源探明的储备情况可以看出, 全球常规能源可开采量已屈指可数。中国的常规能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为世界总储量的10 %。从长远来看, 太阳能将是未来人类主要的能源来源, 可以无限期使用, 因此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太阳能在未来能源供应中的重要作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 数量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约为1. 8 ×1014 t 标准煤, 即约为目前全世界所消费的各种能量总和的1 ×104 倍。 (2) 清洁干净。太阳能安全卫生, 对环境无污染,不损害生态环境,是当之无愧的“清洁能源”。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文献综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综述的好坏对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开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质量。文献综述也是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的一篇材料,供各位指导教师参考。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指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能够以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毕业生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要求毕业生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2.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3.提高毕业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四、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的查阅技巧 初学者查找文献时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对于大四的本科生来说,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

大数据外文翻译参考文献综述

大数据外文翻译参考文献综述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原文: Data Mining and Data Publishing Data mining is the extraction of vast interesting patterns or knowledge from huge amount of data. The initial idea of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PPDM was to extend traditional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work with the data modified to mask sensitive information. The key issues were how to modify the data and how to recover the data mining result from the modified data.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running data mining algorithms on confidential data that is not supposed to be revealed even to the party

running the algorithm. In contrast, privacy-preserving data publishing (PPDP) may not necessarily be tied to a specific data mining task, and the data mining task may be unknown at the time of data publishing. PPDP studies how to transform raw data into a version that is immunized against privacy attacks but that still supports effective data mining tasks. Privacy-preserving for both data mining (PPDM) and data publishing (PPDP)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because it allows sharing of privacy sensitive data for analysis purposes. One well studied approach is the k-anonymity model [1] which in turn led to other models such as confidence bounding, l-diversity, t-closeness, (α,k)-anonymity, etc. In particular, all known mechanisms try to minimize information loss and such an attempt provides a loophole for attack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survey for most of the common attacks techniques for anonymization-based PPDM & PPDP and explain their effects on Data Privacy. Although data mining is potentially useful, many data holders are reluctant to provide their data for data mining for the fear of violating individual privacy. In recent years, study has been made to ensure that the sensitive information of individuals cannot be identified easily. Anonymity Models, k-anonymiz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intense research in the last few years. In order to ensure anonymization of data while at the same time minimizing the inform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