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维修一体化教案

汽车发动机维修一体化教案
汽车发动机维修一体化教案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

任务一、循环球转向器的解体及各个零部件的认识 一、学生拆解试验台上的循环球转向器,小组指导教师不做过多指导,提醒注意安全、规范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拆卸的方法。 A、首先将转向器除去油污,把外部清洗干净; B、拆下转向器侧盖,取出齿扇及转向垂臂轴; C、拆下转向器前盖,取出转向螺杆与螺母总成; D、拆下循环球导管夹,拔出导管,取出全部钢球,再从螺杆上取下螺母。 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转向螺杆螺母总成不要分解,检查时,若转向不灵活,阻力较大,发卡或出现异常时,才能将其分解。 二、循环球的结构不同,各个组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会不同,要求每个组能够认识拆卸下来的零部件。 三、主要部件:转向螺杆、转向螺母、转向齿条、齿扇轴、循环球、导管等。 四、了解结构后,对照实物分析转向器的工作原理:(10分的加分项目,由此激起学生探索兴趣) 当转动转向盘时,转向螺杆也随之转动,通过钢球将作用力传给螺母,螺母即产生轴向移动,同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所有钢球在螺杆与螺母之间滚动,形成“球流”。钢球在螺母内绕行两周后,流出螺母进入导管,再由导管流回螺母,随着螺母沿螺杆作轴向移动,其齿条带动齿扇运动,齿扇带动垂臂轴转动,从而使转向垂臂产生摆动,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完成汽车转向。学生操作解体循环球转向器,分析循环球转向器的作用,组成(学生对照图形讲述名称,并指出实物)、及原理,教师引导。每组派代表阐述,教师考评 转向螺母齿扇 调整螺栓调整垫片

任务二、循环球转向器的装配 装配要点: 1、装配前,应对所有零部件进行彻底清洗,橡胶零件均不可用汽油清洗。 2、装配时,首先按拆卸时的标记方向,把螺杆装入螺母中,然后装钢球,装钢球时,可用木棒或塑料棒把钢球轻轻敲人循环轨道内,并在导管口涂上润滑脂,要按标记一条滚道一条滚道的装复,切不可混装。 3、若没有异常,用导管夹把导管固定。然后把螺杆轴承内座圈装到螺杆轴颈上,并使其靠近止推面,再把轴承外座圈压装到上下盖止推面上,从壳体上端装入螺杆螺母总成。 4、转动螺杆螺母上的齿条处于中间位置。这时,再把摇臂轴装入壳体内,齿扇与齿条应相互啮合(装配时要注意,防止摇臂轴另一端油封弹簧跳出,造成漏油),最后按规定扭力拧紧侧盖上的紧固螺母螺栓,并在上、下盖及侧盖结合处及密封垫两面,涂以密封胶。每组同学由指导教师引导,制定出可行的循环球转向器装配方案,各组对转向器进行装配,教师考评各组学生学习情况和参与情况,装配过程中落实管理“5S”情况,并给予考核。

汽车发动机维修教案

柳江区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维修使用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师授课类型课堂讲授 授课班级班级人数 授课时数 4 授课时间 授课课题发动机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及组成部分的作用,理解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发动机的基本术语教学难点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内 发动机组成 1、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三部分组成。其作 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通过连杆将 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及气门传动组组成。其作用是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充 入气缸并及时将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3、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由于使用的燃料和燃烧过 程不同,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而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根据混合气的形成 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传统化油器式和电控直喷式两种。其作用是将一定浓度 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或空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 排出。 4、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有水冷却系统和风冷却系统两种,现代汽车一般都采用水冷 前两节课学生认真听, 总结,结合实物记忆知 识点,最后两节课进行 考核。

容却系统。其作用是将受热机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5、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将润滑油送至各个摩擦表面,以减轻机件的磨损,并清洗、冷却摩擦表面,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6、起动系统 起动系统的作用是将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7、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独有的,按控制方式不同又分为传统点火系和电子控制点火系两种。其作用是按规定时刻向气缸内提供电火花以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柴油发动机由于其混合气是自行着火燃烧,故没有点火系。 发动机基本术语 1、上止点TDC 上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顶部时的位置,即活塞的最高位置。 2、下止点BDC 下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底部时的位置,即活塞的最低位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教学总结 依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在校教务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对汽车专业《机械识图》课程进行了较大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难以有机统一。根据《机械识图》课程直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相对集中了一个月时间,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由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个系统,逐个零部件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在分组拆装发动机的同时,老师现场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学生轻松掌握;学生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既锻炼了同学“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对发动机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班集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分有合,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提高,现场即是课堂,多媒体课堂也在现场,灵活机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五合一”的教学内容组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发动机原理分为二册,先讲“构造”,后讲“原理”,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以前所学的构造已经忘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本次调整,我们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合成一门课,相关内容有机穿插,有些系统是先讲构造,后讲原理;而有的是先讲理论,提出问题,再讲构造;还有的是构造、原理穿插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觉得有骨有肉。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拆装发动机的机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绪论(一) 【组织教学】 采用各种方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点名认识学生,宣布课程相关要求。 【新课引入】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这一学期,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希望我们能像第一学期那样合作愉快,共同进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和修理以及故障诊断和排除方面的系统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再配以相关实训,大家将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故障诊断和排除方面的基本技能。【讲解新课】 随着汽车工业及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机电一体化的载体。现代汽车结构日益复杂,传统汽车维修技术已不能适应,必须拓展新知识、新技术。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等要求汽车维修不仅要恢复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安全性指标,还要在诸如废气排放、噪声控制、舒适耐用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社会需求。一系列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维修的内涵跨入更广阔的领域。 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有关汽车维修的相关知识:一、发动机零件的耗损形式 汽车发动机的零件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耗损。其耗损的形式主要有:磨损、腐蚀、疲劳和变形四类。

其中,磨损是最主要的一种耗损形式,大约有80%的零部件是由于磨损而报废的。 1、磨损 相互运动的零件,其相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会造成零件表面的磨损,致使零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发生变化,配合特性变坏。 所以,通常以汽车主要部件的磨损情况作为衡量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指标。 汽车零件的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零件的磨合期 特征:零件磨损较快。 原因:新加工零件表面存在微观凹凸不平,产生了嵌合磨损所致。 时间:新车或新修竣车运行1000~1500km以内。 要求:零件的载荷越大、滑动速度越高和表面越粗糙,其磨损量就越大。故新车或新修竣车,应按规定以较小的载荷和较 低的速度运行。 正常工作期 特征:零件的磨损量随行驶里程的增加而增长,但增长很缓慢。 原因:零件工作表面已经磨合,润滑条件较好,相配零件的间隙在正常技术范围内。 时间:取决于零件的材料、结构、使用条件及是否正确维护。 要求:合理使用、强制维护。 加速磨损期 特征:相配零件间隙已达到最大允许使用极限,磨损量急剧增加。 原因:间隙增大,润滑油膜难以维持,冲击负荷增大,导致磨损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工单

国家示范校建设 教学工作页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 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班级: 二○一四年 前言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工作单是与校本教材《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配套使用的学生工作单。工作单对学生学习过程起引领和指导作用,本书的编写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符合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特点。将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和学习汽车发动机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本书具有形式活泼,针对性强,便于学生学习和测评等特点。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汽车工程系 2014年

目录 发动机的初步认识 (1) 发动机的初步认识 (4) 气缸盖、气缸垫的构造与检修 (6) 气缸体、油底壳的构造与检修 (10) 活塞环、活塞销的构造与检修 (13) 活塞的构造与检修 (16) 连杆的构造与检修 (19) 曲轴的构造与检修 (22) 配气机构的认识 (26) 气门传动组的构造与检修 (29) 润滑系的构造与检修 (33) 冷却系的构造与检修 (36)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工单 2、相关知识 (1)写出发动机基本构造的零部件名称 1 ;2 ; 3 ;4 ; 5 ;6 ; 7 ;8 ; 9 ;10 ; 11 ;12 ; 13 ;14 ;

(2)根据工作原理图写出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含义 上止点(TDC) 下止点(BDC) 活塞行程S 燃烧室容积V C 气缸工作容积V H 发动机排量V L 压缩比ε (3)填写活塞、进气门、排气门在工作循环中的运动关系 二、任务实施 1、学生分组 学生分三组,每组一位组长 2、任务分配 (1)利用发动机工作原理示教板观察发动机的基本构造,进一步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含义。 (2)利用丰田-5A解剖发动机观察发动机的基本构造,进一步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含义。 (3)利用EQ6100发动机透视模型观察发动机的基本构造,进一步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含义。 每项任务有一名辅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和讲解。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数6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班级 授课项目及 任务名称 项目1 汽车总体认识 任务一汽车总体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熟悉汽车的总体构造及各系统总成的主要组件; 2.熟悉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正确理解各布置形式的主要特点;能力 目标 3.熟悉汽车识别代码的规则,能正确找出并解释车辆识别代码。 情感 目标 4.学习对先进修车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汽车的总体构造 2. 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 3.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4. 汽车识别代码(VIN码)教学难点1.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2. 汽车识别代码(VIN码)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讲授汽车的总体构造。通过动画模拟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况,使学生更形象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通过老师的示范使学生了解如何获取汽车识别代码(VIN码)的信息。 学时安排1.汽车的总体构造约40分钟。 2. 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约60分钟。 3.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约100分钟。 4. 汽车识别代码(VIN码)约40分钟。 教学条件多媒体课件、实车台架。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检查方法 1.随堂提问,计平时成绩。 2.检查课本课后习题内容。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 任务引入 以汽车需要维修的故事引入新课。 知识链接 一、汽车总体构造 1. 发动机 2. 底盘 3. 车身 4. 电气设备 二、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 1.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型) 2.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型) 3.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型) 4.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型) 5. 全轮驱动(4WD型) 三、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向前行驶时,承受较复杂的各种力的作用,有纵向力、横向力和垂直力以及力矩等。 1. 汽车的驱动力 2. 附着力 3. 行驶阻力 (1)滚动阻力 (2)空气阻力 (3)坡度阻力 4. 驱动力、附着力与行驶阻力的关系 四、汽车识别代码(VIN码) 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汽车识别代码是汽车制造厂为了识别一辆汽车而规定的一组字码,它由一组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共17位,故又称17位码。17位VIN码的每一位代码代表着汽车某一方面的信息参数。我们从该码中可以识别出车辆的生产国家、制造公司或生产厂家、车辆的类型、品牌名称、车型系列、车身形式、发动机型号、车型年款(属于哪年生产的年款车型)、安全防护装置型号、检验数字、装配工厂名称和出厂顺序号码等信息。 1. 汽车识别代码(VIN 码)的规定 2. VIN 码中各代码的含义举例

汽车汽车维修技术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车身控制技术 课程类型:□理论课□√理论、实践课□实践课 学时: 48 学分: 3 授课教师:莫明立 授课班级: 10汽车检测技术 (1\2) 授课学期:2011至2012学年第 1学期 教材名称:汽车车身电子与控制技术 参考资料:1.谭本忠《汽车安全舒适系统原理与 维修技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张军.《汽车舒适安全与信息系统检 修》.【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9 月1 日

教案编制说明 一、教师上课前必须写出所授课程的教案,不能无教案或借他人教案进行授课;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不得使用未经任何补充、修改的陈旧教案进行授课。 二、实践教学的教案与理论教学的教案分开编写;对于公共课,难课、新课,提倡由教研室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公共课教案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进度,重点难点内容,教学内容及过程等)应相同。 三、教案编写要求内容简明、条理清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重点难点清晰。 四、教案应采用统一格式书写或打印(建议使用A4纸),不同专业的授课教案可有自己的特色,但应包含教案基本内容。教案必须含首页,与各单元教案形成一个整体。参考格式见附件。 五、提倡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教案编写,与教学过程中的手写批注相结合,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版本(注意分别存盘和存档)的教案。 六、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1 / 47

3 / 47

汽车维修技术课程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单元教学设计文档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梁向东 审核石婷婷李晨霞 所属系交通运输系 任课教师 梁向东于涵

本次课标题:发动机总论 授课班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本任务的学习,使学生使学生 对发动机有个初步认识1、发动机总体构造 2、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3、发动机的类型 4、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能力训练 任务1、汽油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 2、柴油机两大机构、四大系统 1.梁向东编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佳木斯职教集团一体化教材 参考资料 2.孙长录编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版次 1 二. 教学设计 1、自我介绍(课件),介绍课程性质、学习目标、考核要求、职业生涯与课程的 关系。(10 分钟) 2、讲授新课:发动机总论。 步骤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 教学 手段 学生 活动 时间 分配 告知(教学内容、目的)1、发动机总体构造 2、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3、发动机的类型 4、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叙述课件 3 分 钟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任务一《发动机总论》 一. 教案头

引入(任务)任务:发动机总论叙述课件 2 分 钟 教学内容(一) 教学内容(二) 教学内容(三) 往复活塞式 旋转活塞式 2. 按所用的燃料分 汽油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 3. 按点火方式分 点燃式 压燃式 4. 按冷却方式分 水冷式 风冷式 5. 按活塞行程数分 二冲程发动机 四冲程发动机 20 分 钟 30 分 钟 15 分 钟 两大机构: 发动机总论:两大机1、曲柄连杆机构讲授课件 构、五大系统(汽油机)2、配气机构 五大系统: 1、燃料供给系 2、润滑系 3、冷却系 4、点火系 5、起动系 1、上止点 2、下止点讲授教具 3、行程演示 4、气缸工作容积 发动机的基本术语5、燃烧室容积 6、气缸总容积 7、压缩比 8、排量 9、工作循环 发动机的类型1.按活塞的运动方式 分讲授课件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

冷却系组成与冷却过程 班级:汽车运用与维修班 题目:第四章发动机冷却系 A :冷却系组成与冷却过程 第一周 本讲教学目标: 知识点 ·冷却系的功用与分类 ·水冷系的组成 ·水冷系的冷却过程 能力点: ·正确理解冷却系的功用与分类·正确掌握水冷系的冷却过程本讲主要内容: ·冷却系的功用 ·冷却系的类型 ·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冷却液 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启发分析冷却系的功用 ·对比分析冷却系的类型 ·重点讲解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 教学重点:·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 教学难点:·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 教学方法及手段:导入、启发分析、简要分析、对比分析、重点介绍、归纳小结、多媒体 本讲教学内容:

由发动机总体 构造导入发动 机冷却系统 启发分析: 一、冷却系的功用与类型 简要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发动机过热、过冷的危害及发动机冷却系的功用1.冷却系的功用 (1)发动机过热、过冷的危害 1)发动机过热的危害 ·充气效率低,早燃和爆燃易发生,发动机功率下降 ·运动机件易损坏 ·润滑油粘度减小、润滑油膜易破裂加剧零件磨损 2)发动机过冷的危害 ·燃烧困难,功率低及油耗高 ·润滑油粘度增大,零件磨损 ·燃油凝结而流入曲轴箱,增加油耗,且机油变稀,从而导致功率下降,磨损增加 (2)冷却系功用 ·使发动机得到适度冷却,防止发动机过冷、过热 ·以保证发动机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对比分析:2.冷却系的分类

·要求学生理解风冷却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 图1:风冷却系统(1)风冷却系统(图1) ·冷却介质是空气,利用气流使散热片的热量散到大气中 ·组成:风扇、导流罩、散热片、气缸导流罩、分流板。 ·工作情况:缸体、缸盖均布置了散热片,气缸、缸盖都是单独铸造,然后组装到一起,缸盖最热,采用铝合金铸造,且散热片比较长,为了加强冷却,保证冷却均匀,装有导流罩、分流板 ·分类:采用一个风扇时,装在发动机前方中间位置;采用两个风扇时,分别装在左右两列汽缸前端。 ·特点:结构简单、质量较小、升温较快、经济性好。难以调节,消耗功率大、工作燥声大。

汽车电器一体化教案

汽车电器一体化教案 一体化课程单元教案至学年第学期 第周授课顺序 【课题名称】 单元九全车电路检修 【课时安排】 12课时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整车线路的组成、各部作用、线路特征。2.熟悉汽车整车电路的工作原理、识图方法。3.掌握汽车电路的回路原则,正确分析线路故障。4.了解CAN、LIN等车载网络的组成构造、工作原理及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原理。能力目标1.掌握汽车电气线路的查找方法、检测步骤和要领。2.掌握汽车电气线路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3.会分析诊断和排除CAN、等LIN总线系统常见故障。素质目标1.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2.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3.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4.锻炼组织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其他成员协同解决问题;5.培养良好的5S习惯 【重点难点】

1.汽车电路图识图、分析。2.汽车电气线路故障诊断和排除。 【教学准备】 1、教案、教学课件、任务规划、设备仪器检查调试、场地布置、学员分组等。 2、学习、技术资料、学习工单、场地布置整理。 3、维修车辆、CAN试验台、检测仪器设备、检修工具。 【教学方法】 通过任务教学法实施教学,结合情景创设法、引导文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微观教学法:每个子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来组织教学,在老师指导下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最终评估;学生通过真实的车辆故障(载体),体验实际的汽车维修工作过程:发现故障-诊断故障-排除故障-维修质量评估。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 【课堂情况】 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请假名单:旷课名单:课堂情况记录: 【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工单中的习题预习下一次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后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教案 教案1 教学时数:2 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单缸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单缸发动机工作原理 难点突破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着重强调活塞的运动方向、气门的开闭情况、气缸容积的变化与缸内压力温度的关系,使学生通过一个行程的讲授掌握知识的规律,进而很自然地接受其他各行程的工作原理。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第一节发动机的分类 1) 按照所用燃料分类:汽油机、柴油机、煤气机…… 2) 按照行程分类:二行程发动机、四行程发动机 3)按照冷却方式分类:水冷式发动机、风冷式发动机 4) 按照气缸数目分类:单缸发动机、多缸发动机 (5) 按照气缸排列方式分类:直列式发动机、双列式(V型)发动机 (6) 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分类:增压式发动机、非增压式发动机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4、单缸发动机的结构 利用课件讲授,对照课件中的结构图,逐一讲授,使学生对四冲程发动机的构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就弄清楚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的基本工作情况。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应对发动机的重要零件加以特别强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曲轴之“曲”、连杆之“连”、活塞之“活”与“塞”、气门之“门”、气缸之“缸(容器)”等,使这些发动机的重要机件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二、发动机常用基本术语 利用课件进行讲授,对照课件中的构造简图,对发动机的常用术语逐一说明,简单说明其含义。 特别注意强调术语中的关键字:止点——止、气缸总容积——总、气缸工作容积——工作、燃烧室容

积——小、压缩比——比、排量——排。 这些关键字的意义讲清了,不但可使学生掌握这此术语的含义,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四行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1、进气行程 2、排气行程 3、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讲授过程是:先对照课件中不运动的示意图进行讲授,再利用动画加深理解。 讲授中特别强调的应该是:气门的开闭情况、活塞开始时的位置及运动方向、气缸的气体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行程终了时气门的开闭情况等,具体参数只是帮助学生理解,不作为重点内容强调。 工作过程全部讲授完成后,利用动画对工作过程进行小结。 教案2教学时数:2 重点:柴油机与汽油机工作原理上主要区别 难点:二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突破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四行程发动机的知识,着重将活塞上方和下方的工作分别清晰的分开,使学生对曲轴箱换气的原理形成清晰的思路。 四、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1、进气行程 2、压缩行程 3、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教学方法:仍利用课件演示讲授,由于已讲授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柴油机工作原理重点放在其工作原理与汽油机的区别上。 四个过程讲授结束后,利用动画进行小结,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其规律。 五、二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1、二行程汽油机与四行程汽油机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1)没有专门的配气机构,而是在气缸壁上开有三对窗孔:由上而下依次是:排气孔、换气孔、进气孔。活塞同时作为换气阀使用。 (2)曲轴箱是密封的。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基本要求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基本要求 (16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修理能力和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3. 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 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 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 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 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 基础模块 (一) 汽车发动机总论 了解汽车发动机类型,理解发动机总体构造、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二)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1.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与调整方法。 3. 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理解曲柄连杆机构异响故障诊断。 (三) 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本校特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基础模块专业教程。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零部件的名称,各零部件的简单构造、工作原理、常见损坏、损坏后的故障现象、常用的检测手段、排除解决方法及综合故障的排查思路,且能够按正规操作要求能熟练地拆装发动机等。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今后的实际维修中。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能基本达到维修技工(机修工)四级/中技水平,具备一定发动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应付实际维修中的常规保养作业、一级维护保养作业、二级维护保养作业、发动机大修拆装作业等,能排除发动机机械的一般性常见故障。初步形成解决维修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论知识教学目标: 1)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2)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二行程发动机的区别 3)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4)各组成部件的原理、结构和安装部位 5)各组成部件的常见损伤、故障、检测方法和解决手段,及某些部件的维修、拆装注意事项 6)依据理论分析某些故障产生的因素及故障的大致排查思路 2、实际操作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选用工具与量具 2)能独立完成发动机本体的拆卸与装配作业 3)能应用量具测量发动机各机件的配合间隙 4)能独立完成教材和课堂规定的实操作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润滑系统 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2、理解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3、掌握润滑剂的分类和使用 4、掌握机油泵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维修方法 5、掌握机油滤清器的工作原理、更换里程及注意事项 6、理解机油冷却器的构造、工作原理 (二)发动机冷却系统 1、理解发动机的冷却形式及原理

(完整版)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大纲

四、本专业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一)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 《汽车维护》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技能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汽车维修企业维修项目最多的工作任务。本课程构建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学生能独立完成汽车维护和保养工作,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以满足客户需求。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汽车维护意思、具有汽车全面的维护与保养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汽车维护作业中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的能力。(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汽车日常维护基础知识。 2、掌握各级维护工艺。 3、掌握运行材料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备查询车俩信息,初步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的能力。 2、根据车俩状况制定维护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备车俩整车全面维护的能力。 4、具备车俩维护质量检查能力,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备与客户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客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客户意识和法律意识。 5、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6、具有诚信、敬业、、刻苦耐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3.课程内容

4.教学实施建议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可运用PPT视频、动画等多种呈现手段、以汽车维护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直观形象、简单易操作为原则,细致编排汽车维护各个作业项目和作业流程。可采用集中上课、分组实习。也可2人一组合作学习,自编维 护作业流程,各自完成维护内容。本课程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技能点相对独立又直观易学,作为汽车专业的一个重要资源,可以为其他专业或课程提供优质的素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维修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及维修 授课教师李业旺 授课班级 15级汽修5 参考教材《汽车构造》 授课时间:2016学年度第1学期

学情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D13E1班为汽车运用及维修一年级学生,共9人,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整体水平不够理想,从课堂上看,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心,作业和试卷上的错误比较多。 二、认知状况 大多数学生对汽修行业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汽修。但是通过第一学期汽车认知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已经对汽车有了个一个整体框架概念.部分同学在假期参加社会维修实践,具备一定拆装经验.但是班级学生厌烦理论课程的学习,喜欢实践动手,但做事缺乏耐性。对感兴趣的事情有较强的持续性。 三、解决方案及实施计划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先从行为习惯做起,再到怎样学习专业知识,后到提高技能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延伸及拓展需深入了解,特别是对各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理解及运用。 3、注重开发性使用对教材,做到“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突破有法.对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是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意义,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同时,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4、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对优良学生,鼓励他们还要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要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不光是为了考试分数高,更主要的是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

汽修一体化教学的反思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反思 一体化教学 【摘要】: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发展存在生源质量、师资设备、课程设置等诸多问题。加强专业设置,扩大专业内涵,强化技能训练,走合作办学之路是办特色专业、创品牌学校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学反思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针对当前的社会现状,我们又该培养什么专长的人才?我认为职业教育是为就业服务的教育,技能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教学的关键。我们必须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道路。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实用性人才。现在社会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企业希望人才“拿”来就用。所以,我们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贴近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质量不够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底子薄,师资条件欠完善,课程设置欠合理,教学设施不够先进,考核方式陈旧等因素造成的,尤其是“重理轻实”,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欠佳,虽然毕业时能拿到技能中级证书,但事实上幷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等级证的“含金量”明显不够,影响了职业资格证得权威性,也影响了企业的聘用,更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2、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的安排按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文化课,轻专业理论课,动手实践课少。并且,在使用教材上还是老一套,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学生毕业后不能满

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3、专业无特色、学生无动力。专业特色明显不足,不能很好地吸引高素质的生源来中职学校就读,再加上学校对专业设施设备投入不足,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了专业无特色,教师教学无热情,学生学习无动力。 4、对社会需求不甚了解,培养的学生与企业脱节。由于受教材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师无法摆脱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虽然学校开设汽车维修专业,但未形成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专业教材。虽然提倡“订单式”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得到实施,这都大大的影响了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发展。 二、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1、改革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我们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指导思想,遵循教学内容和形式以职业需求为依据,贴近市场,贴近企业,优化教学。实现学校和市场的“零接触”,课程设置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为限。围绕企业的需求,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确定设置哪些专业理论课;围绕专业理论课,确定设置哪些专业基础课;围绕专业基础课,确定设置哪些文化课;围绕文化课,确定讲解哪些知识点,以保证培养效果。专业理论课突出综合化,即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专业理论课,经过一定的调整、剔删、补充,有机重组为一门课,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教材是学校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配套和建设必须跟上。由于统编教材周期长,一些知识老化,学校必须要及时了解和收集最新的汽车信息,以贴近企业、适应市场。因此我们首先应选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有专业特色的教材,特别是实训课,还要组织教师开发校本

汽车底盘维修理实一体化模块教案

汽车底盘维修理实一体化模块 教案 教师:董森 日期:2006.8.25

汽车底盘 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学总体方案设计 教师:董森 一、概述 (一)讲述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汽车发展历程。 (二)讲述汽车底盘承担的任务及其重要性。 (三)强调按规程操作,正确装配,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是汽修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四)讲述安全操作规程,强调安全生产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及顺利完成生产任务的极其重要性。 说明:这一届学生上学期已学过《汽车构造》,故我们将对《构造》进行必要的复习。本模块主要学习汽车底盘各总成、部件的拆装、分解的方法;拆装、分解时的注意事项;对各零件、总成的技术要求;以及一般常见故障的分析和诊断排除。 就知识、技能方面而言,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应会”上进行重点突破。 二、教学组织设计 (一)将学生组成5人左右的学习小组,便于形成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的学习氛围,也便于教师有效管理和服务。 (二)在学习每一个课题之前,先对这个课题的要点进行概述,并复习上一课题的相关内容,做好两个课题之间知识的衔接。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分析。 (三)按教科书组织顺序将底盘模块主要分为以下4个单元10个课题来讲授。 第一单元:传动系 1、离合器拆装、检测,一般常见故障分析。 2、手动变速器拆装、检测、一般常见故障分析。 3、万向传动装置拆装、检测、一般常见故障分析。 4、主减速器拆装、检测、一般常见故障分析。 第二单元:行驶系

1、车架与悬架的拆装与检测。 2、与车轮的拆装、检测、一般常见故障分析。 第三单元:转向系 1、转向器的拆装、检测、一般常见故障分析。 2、转向传动机构的拆装、捡测、一般常见故障分析。 第四单元:制动系 1、制动传动机构拆装、检测、一般常见故障分析。 2、制动器的类型、拆装、检测、一般常见故障分析。 三、课时计划 (一)总的计划、每组学生在本模块学习总课时为108个课时。 (二)分课时计划:课时数 1、底盘概述及安全操作:2 2、传动系概述:1 3、离合器概述:9 4、变速器概述:11 5、万向传动装置:4 6、主减速器构造:12 7、行驶系概述:1 8、车架与悬架:8 9、车桥与车轮:14 10、转向系概述:2 11、转向器:6 12、转向传动机构:6 13、制动系概述:2 14、制动传动机构:10 15、制动器:12 其中理论课30个课时,占总课时的30%,实作70个课时,占总课时的70%,机动6个课时,2个课时考试。至此,底盘模块学习结束。 说明:根据实习设备,教具以及学生数量。学生掌握技能情况有所不同,课时时间可能会有出入,教师应掌握好节奏、和时间的安排以及重点、难点的突破。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二、实训性质与目的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是汽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课程将结合本专业教学大纲中的《发动机构造》和《汽车维修》进行,以此作为基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发动机结构;掌握发动机拆装流程、工具量具和仪器的使用、拆装发动机的技术要求等。同时也为以后汽车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训课任务是以丰田3Y发动机和大众捷达AJR发动机作为实训样品,通过拆卸、分解、清洗、装配、调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了解发动机构造。 三、实训基本要求 1、实训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发动机和翻转式发动机固定架倒下砸伤人,不准擅自动仪器设备,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程和注意事项。 2、学生在做实训之前要先预习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指导书,实训过程中要按拆卸和分解顺序摆放零件并作好纪录。见附件一:学生工作页。 3、学生4~6人分成一组,每组同学必须严格按照实训操作步骤,每个人都要动手完成发动机的拆卸和装配工作。 4、编写实训报告(学院标准格式),掌握编制拆装发动机工艺文件的基本方法。 四、前修后续课程 前修课程:汽车机械基础、金工实习、汽车发动机构造等。 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五、实训方法与手段 1、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发动机拆装视频,并现场讲解和演示。 2、学生实物操作。 3、实训以分组方式、利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实施。即在班里选几名成绩优秀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由老师先对组长进行培训,达到要求后再由各组长指导各组成员,期间有问题直接由老师指导。 4、同时上3~4台发动机,每组一台,学生4~6人分成一组,每组设一组长,再由一个实训老师负责指导和监督。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教师评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小组与个人表现相结合。即由每个小组的组长给组成员进行评定,再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组长评定给每一个学生进行评定。见附件二:考核标准表。 每个实训结果的评定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纳入《发动机构造》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读书铸魂强体博才 XXXXXX学院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工程汽车学院汽修教研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

一、课前分析 (一)生产实际分析 新发动机装配、发动机大修及气门出现异响时,都需检查调整气门间隙。 (二)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该班学生已经完成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正确使用一些日常工具,并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体构造及曲柄连杆机构有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前两个模块的教学,该班学生在学习新课时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致,渴望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是他们的最大优点,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和对所学技能不愿多加练习,熟练程度不够,往往存在自以为是的误区。所以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同学们学习优点和不足,在深刻分析他们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有重点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确定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结合学生情况和我校教学资源情况,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理解气门间隙的概念,领会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两次调整法进行四缸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根据与老教师的交谈、学过的学生的交流及自己教学经验,确定本次课的难点为: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我校对模块教学的要求,本次课实施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2名学生。由我负责每一组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为了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本次课总体上采用边讲边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2.多媒体课件讲授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这个难点的理解,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彩色图片、动画、视频等有机结合,生动形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3.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入新课,使学生觉得学的内容能解决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 4.口诀教学法:为了更快的使学生掌握两次调整法进行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教学生“双排不进、不进双排”的口诀。 5.示范操作法:在实践操作时,先由教师示范操作,讲解操作要领和规范,然后学生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五)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 1.探究学习:研究四缸发动机曲轴布置、工作情况表、凸轮的形状等与调整气门间隙的关系,使其能够更好的领会本节的难点。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探讨、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自主学习:通过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网上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汽车维修技能培训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工培训教学计划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使本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维修基本工艺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4、掌握国家技能中级工技术标准要求的技能和知识。 二、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机械加工及维修技能训练 机械加工及维修技能训练是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动手的基础,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次训练必须熟练掌握,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要求学生按每项要求,认真训练,严格遵守纪律。相关技能训练中主要要求掌握钳工、维修电工及焊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本项技能及相关知识主要由《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机电电工电子应用基础》课程及相关实训[包括《金工实训(车钳焊)]来达到。(二)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认识汽修的安全操作规程、工位的组织及汽车维修工艺的全过程。在此阶段,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后阶段的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一、安全文明生产教育 课题二、实习入门

课题三、汽车维修工艺 (三)发动机修理 此阶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发动机的拆装工艺、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常见的损伤形式、原因及其维修工艺。 课题一、发动机的解体 课题二、发动机缸体和缸盖的维修 课题三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 课题四、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维修 课题五、发动机燃料系修理 课题六、发动机润滑系的维修 课题七、发动机冷却系修理 课题八、发动机总装、磨合与调试 (四)底盘修理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损伤形式、原因及其修理工艺。 课题一、离合器拆装检修与调整 课题二、变速器拆装与检修调整 课题三、驻车、行车制动装置的检修 课题四、万向传动装置的检修 课题五、驱动桥的拆装与检修 课题六、转向桥拆装与转向器拆卸检修与调整 课题七、悬架装置的检修 (五)汽车电器检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