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金融专业的定位:中央银行是对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部门,在我国高校本科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有“中央银行学”这一课程。从一个国家的银行系统来看,银行机构体系大致分为管理性机构和经营性银行机构,商业银行属于商业经营性银行机构,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银行业务经营机构,而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属于管理性机构。在银行体系中经营性机构的主体是商业银行,所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金融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与此对应,金融管理性机构主要是中央银行,所以中央银行学也是应该是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从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既要懂得微观银行业务经营,也要懂得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而金融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所以深入了解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中央银行主要业务的运作方式和操作流程;掌握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与体制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掌握有关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和运作框架;掌握金融监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以及央行的金融稳定职能。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宏观金融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中央银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四个板块:中央银行业务、中央银行制度与体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及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其前期基础课有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学、金融市场学和国际金融等。具体模块和课时分配如下:

模块顺序课时

中央银行业务模块(资产负债业务与其他业务)8

中央银行体制模块8

货币政策运作框架12

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模块6

总课时34课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央行的业务和货币政策运行这两个模块。

教学难点在于:

首先是部分内容与金融专业本科生在其他课程所学的内容简单重复,没有加深,比如与二年级第一学期所学的“货币银行学”在中央银行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重复了,而且有些内容没有进一步加深理论分析。

其次是内容安排严重滞后于中央银行理论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的研究是中央银行制度领域近十多年研究的一个热点且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理论,但是现行教材中在这一方面还涉及的不多且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大部分教材只涉及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独立性的表现以及中央银行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的简单描述,而没有深入分析中央银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独立性的边界、独立性的测度和保证独立性的制度安排等问题,更没有相应的国别案例分析。(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部分,这部分教学内容几乎还是重复货币银行学中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等内容,虽然有些加深,但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举个例子来说,关于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分析,没有介绍关于通货膨胀的社会福利损失分析理论。虽为重要的是,最近20来年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很多没有纳入教学内容。比如,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问题和货币政策信誉理论、货币政策规则、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框架等内容都没有纳入教学内容。而这些内容是其他课程里面不可能涉及到的,且又是货币政策理论巨大变革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成为中央银行学的重点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解决办法:

考虑到其他课程中已经涉及到中央银行学的部分内容,中央银行学教学内容重点应该突出在以下三个部分:中央银行业务、中央银行组织制度、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行机制。

我计划教学内容要做以下调整:

1、删减部分内容。(1)删减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主要是货币银行学)重复的部分。比如关于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概述。(2)删减金融监管部分,现行教材和教学大纲安排了过多的篇幅来叙述金融监管,很多教材安排了至少有三章的篇幅。基于前述原因,金融监管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从中央银行学中剔除。

2、把新的成熟理论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同时增加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的教学。一是增加关于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的理论分析、货币政策信誉和货币政策规则等新的已较为成熟的新理论;二是增加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框架

的实践的介绍与理论分析;三是增加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历史和当前货币政策问题。

3、深化理论分析。(1)深化关于中央银行制度安排的经济学分析,特别是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理论分析。(2)深化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教学,深入分析中央银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独立性的边界、独立性的测度和保证独立性的制度安排等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国别案例分析。(3)关于货币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的教学要深化,注重理论模型的分析和应用,传统的教材在这部分过于薄弱,特别是缺少严谨的理论模型分析。(4)加强对学生阅读分析相关报表的能力的培养。比如,现在很多同学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很多项目不知道其含义,也不能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分析问题。时间上就是读不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社会实践活动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意义 社会实践是一个富有非常广泛而深刻涵义的概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3)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这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大学生的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5)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课堂教学太多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6)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社会实践活动现场是考验大学生修养品性的好环境。在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民群众面前,大学生养成的“娇、骄”二气会得到克服;在实践的困难和危险面前,要求大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质。这种实践活动多了,并且能深入下去,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性,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我们预先踏足社会,了解将来所要走的路大致的轮廓。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借此活动培养出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向纵深发展,也让平时的理论学习有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让同学们为以后的工作垫下基石。 暑期实践活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参与者在创作创业实践教育活动计划书的过程之中,通过组委会提供的系统培训,以及学习、交流,全面地接受创业实践教育活动者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军事理论重点,帮助复习

军事理论重点,帮助复习 上课没听是吧?呵呵,我也没听,但是不用怕,以下是前辈们总结的重点,呵呵,抄下吧,考试专用! 还考不过?死去!!!!!!!!!!!!!!!!!!!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 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 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七、武经七书的含义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八、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科学含义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与分析 一、课程的内涵 (一)西方“课程”的词源 用名词形式解释:“跑道”即“学程”。课程即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 用动词形式解释:“奔跑”即“学习的过程”。课程即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 H.)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 (二)教育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四种维度) 学科(领域)维度课程即学习课目或教材(教科书、教材) 基本观点: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 解决的问题:课程内容问题 不足:1.限制了教师视野; 2.只关注“教什么”,不关注“为什么而教”和“怎样教”; 3.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 所学知识对学习者个人的意义; 4.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对课程本身的理解仅局限于客观外在的间接经验,忽略学习者在学校生 活和活动中所获得的各种鲜活的直接经验和主体体验

计划维度课程即教学计划和培养人的蓝图 基本观点:课程是培养人的蓝图和计划。 解决的问题:力图纠正“经验说”的失之过宽,教材说的失之过窄。 不足:遗漏课程实施部分,过分强调静态设计、预成课程,忽视动态设计、生成课程的倾向。 经验维度课程即经验 基本观点: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学习经验, 解决的问题: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转换研究者注意的中心,使教师从过去主要关注“教什么”,到现在开始关注“为什么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样教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不足:学习经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带有主观性、个人性和模糊性,这对于教师来说难以把握实践上很难实行。 活动维度课程即活动 基本观点: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参加了什么活动,课程应为“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解决的问题:避免了课程经验说的无标准性,比较好地把握了主体与客体、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不足:1、把研究者的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造成本末倒置,为活动而活动。 2、过分强调一切学习都要从活动实践开始,强调从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

军事理论重点

军事理论重点 第一章 国防定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1.捍卫国家的主权,始终是国防中占第一位的,根本的目的和任务。 2.维护国家的统一. 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4.保护国家的安全 国防的手段——主要是军事手段 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事”侵略“ 要制止的是”武装颠覆“ 国家的国防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 国防政策和社会制度决定国防类型 国防的基本类型:1.扩张型2.自卫型3.联盟型4.中立型 国防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多样性、多层性、协调性 国防产生:夏朝 夏商周:“兵农合一”的军民制度征兵制出现:战国时期 古代兵法:《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启示:1.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 属于同一层次的:《国防法》、《兵役法》、《军官军衔条例》等 1997年3月14日通过了《国防法》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兵役法》:1984年颁布1998修正 《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颁布实施 国防教育方针: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究实效 国防教育原则: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每年的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国防领导体制:1、中共中央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国家主席4、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 原子弹:1964年氢弹:1967年人造卫星:1970年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制定了“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裁军:1985年100万1997年50万2003年20万2015年30万 国防建设成就;1、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建立一支正规化、诸军兵种合成的人民军队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4、国防动员与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手册范本

南京林业大学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手册 学号: 院系: 姓名: 社会实践单位: 填写日期: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工作处 共青团南京林业大学委员会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规定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促进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快速、健康的开展,结合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其他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了本规定。 第二条社会实践是指在校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深入到社会生产活动中,开展科技帮扶、政策宣传、文化活动、红色之旅等形式多样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实践活动。 二、社会实践是一个必修实践环节 第三条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一个必修实践环节列入教学计划,并确定为一个必修学分(1学分)。 第四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每年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三次),每次时间不少于一周。在校期间只允许有一次社会实践成绩不合格的情况出现,对于不合格者学校团委将在下次社会实践前给予一次补修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寒假或其他课余时间进行补修。若学生在校期间有第二次社会实践成绩不合格或补修成绩不合格的情况,则该学生不能取得社会实践学分。 第五条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要认真填写《社会实践活动手册》,并完成一篇字数不少于1500字且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或调查报告。参加学校集中组织的实践活动的学生,需有书面总结或实践成果,各学院团委及时、统一收集后交至校团委,由校团委组织相关力量进行审批备案。学生毕业前由校团委统一将成绩送至教务处。 三、组织和实施 第六条为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校团委、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学生处、后勤处及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组成“南京林

军事理论课感想

军事理论课感想 摘要: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上军事理论课之前,我对军事方面的事真的一无所知。但学完军事理论之后,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也认识了许多高新的军事武器,并感受到了历史赋予我们大学生保卫祖国,建设国家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在学习过程中,我看到了原来世界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和平,那么稳定。除了说为了反恐,各个国家都为了在众多国家中争得一席之位,不断地训练军队,研制高新军事技术,以期增强本国的军事。 我国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防重新得到振兴,提高了军队建设中的技术含量,但目前还面临着许多威胁。首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我国边境的战火从未真正熄灭过。其次,局部战争是和平危机的主要根源。现在世界面临着五大危机分别是:联合国危机、多极格局危机、发展中国家面临战争危机、世界面临军备竞赛危机,核危机。再次,多元化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主权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最后特殊的地缘环境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和挑战: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我们的陆地边界争议区和海上边界争议区,还有谈不来打不成拖不起的三难选择。 因此,我们必须得进一步地增强我国的军事实力。 首先,要有完善的军事理论。 其次,要有先进的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器里面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它对战争结局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今年的几场战争中,如海湾战争,美空袭南联盟,美占领伊拉克,军事武器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电子对抗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精确制导技术,这些可以蒙蔽敌人的眼睛,便于自己的大规模作战的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虽然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中国的武器装备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还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卫星监察,

1、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1)解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指导教师黄燕 1、课程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一门全校所有专业必学的公共教育必修课。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知识。通过不同的实践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3、学时:32学时(课堂2学时,课外30学时) 2学分 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5、实践类型及组织形式: 覆盖全体学生,由“校内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及“校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三部分组成。

“校内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开课当年学校的主要工作及社会热点以讲座、演讲、辩论等形式进行; “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由学生自行参与; “校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选题(见附件),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行参观、考察、调研,并撰写和提交报告。 6、教师职责: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集中讲解社会实践的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践和撰写调研报告,并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成绩评定。 7、成绩评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占25%、 “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占25%、 “校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占50% 学生参加“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应填写西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指导教师以此评定学生该

部分成绩。“校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评定。 附件 西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选题 一、校内主题教育活动 实践内容包括: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学习观看国家重大活动(如G20峰会、一二九运动、国庆、国家宪法纪念日、教师节、世界反法西斯抗战纪念日等) 二、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 1、参加几次公共场所中的服务活动(如;公园、电影院、环保部门、街道、小区的秩序维护或卫生工作的“义工”),体验公共生活和公共秩

军事理论课考试重点

1两岸关系中最大威胁是什么? 台独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国防的要素p7 (一)国防的主体。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二)国防的目的。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三)国防的手段。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1、军事。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采取军事手段。这是因为:⑴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⑵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⑶军事手段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 2、政治。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涵义。 3、经济。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现代条件下,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国防斗争,都要广泛采用经济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有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 4、外交。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由于这种外交主要涉及军事领域,所以又称为军事外交。它既有通常意义上外交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区别于其它外交工作的特殊规律,是寓外交与军事于一体的活动。它的范围很广,领域很多,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除上述诸因素外,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也是国防的重要手段。 4什么叫军事思想p56 5军队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是在军队指挥机构中,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收集与处理军事指挥、控制所需信息,并能为各级指挥员提供战场军事情报的应用系统。 6精确制导技术p121 7印度、俄罗斯、欧盟、美国安全战略 8中国国家安全观是什么 9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了那几部代表性的军事著作p58 10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p74 11什么叫信息化战争p154 12国防动员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48 13中国的二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量是指什么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从空战战略远程核轰炸,核打击。从海洋潜射导弹实施远程战略核打击。从陆地发射远程战略导弹。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从空战战略远程核轰炸,核打击。从海洋潜射导弹实施远程战略核打击。从陆地发射远程战略导弹。) 14有哪些伪装技术p129-130 15什么叫电子战p141参考 电子战是指敌对双方争夺电磁频谱使用和控制权的军事斗争,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欺骗与反欺骗、电子隐身与反隐身、电子摧毁与反摧毁等。 或者:电子战就是电磁频谱的斗争。其作战方式主要表现为:利用电子装备与器材,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目的在于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

社会实践课程

社会实践课程 为了不断推进工读教育及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精神,全面促进行为偏差青少年健康成长,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岳阳市春雷学校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2017年5月9日、10日,全体学生在全校老师的指导下举行“走进自然,阳光成长”远足、野炊活动。 初夏的大自然,一片生机,万物竞生,热情似火。如同火热的初夏,春雷的孩子们带着企盼的心情,去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为了此次活动的开启,老师们事前引导学生进行创意与准备,同学们进行了精密的策划,从人员的分组、活动的分工、食物材料的选取、节目编排等。 青春在这里开始跳跃,生活从此开始回归。活动现场热火朝天,这些平时在家骄生的“公主”、“皇帝”各显其能,最大限度的展现能力,体现了本次活动主体。 美好的瞬间在这里定格。各个小厨师纷纷大展身手,拿出自己的“绝活”,精心制作每一道菜,有辣椒炒肉、煲汤、红烧鱼、番茄鸡蛋、黄瓜火腿等。亲手烹制的、馋香四溢的美味在各组同学的合作经过1个多小时的精心创意下闪亮登场,同学们彬彬有礼地让老师和其他同学先来品尝。 野炊后,工具收拾井然有序,遗留的垃圾用塑料袋装好,展现了新一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道德素养。 我们欣然地发现:同学之间“手拉手”,展现团结友爱;师生互助,生生互助,老师在欢快的氛围中传授实际动手技能,这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朋友式的交流;社会实践是一座构架在心中的友谊之桥;主动、团结、和谐成为活动的主旋律。 回程路上同学们都忘记了身体上的疲惫,畅谈着今天的快乐,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让人不禁回味和向往。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野外生活的辛酸与快乐,汗水依旧,成长不断,快乐同行。

谈谈学军事理论的感想

谈谈学军事理论的感想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价值,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在军事理论学习之后,我懂得了国防的真正含义,即国家的防务.是指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的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而不力.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是生存与发展,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因此,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以学习国防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更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军事理论课,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从中收益非浅.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准备要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准备要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 [摘要]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切实加强对军事理论课教准备的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军事理论教学的质量,进而持续保持这门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关键词] 军事理论;教学准备;研究[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4-0098-02 军事理论课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增强和提高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学准备作为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一环,必须提高层次,提高标准,提高质量,特别是要重点从把握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精雕细琢教案、搞好试讲示教等三个环节入手,把教学准备工作做实、做细,为给学生奉献出一堂堂精品课打下坚实基础。一把握好教学大纲要求环节教学大纲是军事理论课教学科目设置和时间安排以及实施教学总体设计、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军事理论教学整体优化与否、军事理论教学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准。因此,教学内容要做到符合大纲要求,就必须熟知教学大纲基本内容和要求,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并适当拓展教学大纲规定以外的内容。 1 熟知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军事理论课程涉及知识广泛,有军事、政治、经济、技术等多个方面,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是

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必须遵循教学大纲,并根据军事理论课教学规律、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目标要求,坚持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的原则,符合军事理论课教学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内容上把握重点,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在组织教学时教研室要组织所有教员学习有关文件规定,熟悉大纲内容,明确大纲要求,领会大纲精神,作为教员在授课准备前要反复学习大纲规定,对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十分清楚,这样在实际备课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知道哪些内容是需要讲授的,哪些内容是需要增加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拓展的,需要看哪些内容的书籍,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防止出现偏离大纲、顾此失彼的情况。 2 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化;而教材则是教员施教的依据,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军事理论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系统化和具体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教员教与学生学的媒介物,教师和学生如果没有特定的教材为中介,就不可能发生联系和作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为我们设置军事理论课的具体内容提供了依据,教学大纲中规定了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应当在大纲规定范围内,有详有略,重点难点突出,并且坚持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校实际和文、理、工科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军事知识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国内外政

军事理论讲座心得体会

军事理论讲座心得体会 篇一:军事理论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军事理论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如何上好军事理论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国际环境与形式下如何把国防意识根植于新一代的大学生的脑海里,开展好第二次国防教育:在互联网及新媒体信息爆炸时代传统军事理论授课如何转型,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这一系列的问号在这几天的培训实践学习当中,我找到了许多答案。作为一名授课教师,我感到非常光荣。作为一名军事理论课教师,我以此自励:讲课的目的在育人——责重于山;讲课的功夫在课外——厚积薄发;讲课的效果在规律——适应特点,并应在教学中积极认真地实践,努力增强授课效果。 但是如何把军事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中国国防、世界军事形势、军事思想、新军事变革、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军兵种知识、空天战及人民防空等内容教授给学生,让他们给乐于学习,并且接受,传统的授课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通过王跃进教授《军事理论》创新教育的讲座,我感受颇深总结为积累常识、培养兴趣、共同交流、追忆名人。主要有以下二点: 1、由单一的讲授法向综合讲授法的方式转变

学会完善常规教学手段,采取军事理论教学与实践战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军事理论课是进行军事理论教学的主要渠道。而单纯的理论讲授往往会招致学生的强烈抵触,如果授课教师能将热点、难点 军事问题与军事理论课结合起来,会最大能量地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如结合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等实战战例,有重点地选择“高技术局部战争”、“信息化战争”专题等对学生讲授,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既能让学生深受启发,学习、积累更多的军事理论知识,又能使教学能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下去。 2、由“教师主动讲”向“学生主动学”的方式转变 教师主动讲向学生主动学的教育形式转变,合作学习式教学法。它尤其适用于政治敏感问题、军事思想理论、军事高技术等相对敏感、枯燥、专业性强的内容的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围绕主题寻找材料,各抒己见,最终他们的支撑材料来自于不同的书籍,有的还从网上、课外书中找来;再次对内容进行评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教学下,学生对所有材料进行综合后得出结论,台湾问题、南沙群岛、钓鱼岛、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内容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最后学生理解该问题,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习讨论中,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这一内容,增强了对军事理论课的兴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报告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实践让我走向科技应用,走出课堂。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进行抽象概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大学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二、实践方式 采用“小分队式”社会实践,组员有15人 三、实践内容 (一)采取了以黑板报、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法制宣传、平安宣传 我们在洪村和锁园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向当地村民介绍有关婚姻法、财产继承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平安的诗歌。同时我们总结了宣传标语:平安在心,普法在行。另外我们利用网上的村民信箱给澧浦镇村民写了一封普法平安宣传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也在广播上进行法律知识三字经的宣传,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 (二)我们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进行平安知识的宣讲 在实践期间,我们也注意到儿童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认为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平安知识的教育。于是我们联系了一家当地的幼儿园,给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教他们学认交通标识、知识问答,还进行了简单的儿歌朗诵比赛。不仅他们学到了知识,我们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感觉,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了实际,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三)配合区政法委等部门进行问卷调查

因为今年我们浙江省正在进行“平安浙江”创建活动,金东区也进行了具体的实施。现在活动开展差不多了,要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以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改善。正好这和我们实践队平安宣传相一致,加上我们大学生也有这样的经验,于是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在澧浦镇上进行了问卷调查。 (四)举行法律知识灯谜活动 法律条例是枯燥而乏味的,为了增加村民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且更好的了解法律知识,我们特地准备了法律知识灯谜活动。我们从专业书上找了一些题目,写在卡纸上,绑上漂亮的丝带,系在红绳子上,非常的漂亮。当天村民们也非常的热情,竞相回答问题,也得到了一份小礼物。一位老爷爷说这种活动应该经常举行,形式很好,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 (五)进行流动模拟法庭的表演 我们给政府工作人员、村官们以及村民代表进行了一场模拟法庭的表演。我们精心准备了一场民庭和一场刑庭,都是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案例。之后镇长说我们这样的表演很有实际意义,现在是法制社会,村民们更应该知道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六)进行宣传模式的调研 因为前几天我们进行了群众满意度的调查,发现这的群众普遍反映宣传不够到位。于是我们觉得很有必要进行新农村宣传模式的调查,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出谋划策以找到可行的科学的宣传模式。 四、实践体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10天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学长和领导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践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答案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一单选100题50分,二简答2题10分,三论述40分。 第一章中国国防 1、国防的定义:P16~20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 ●国防的主体:国家 ●国防的目的: 1)捍卫国家的主权; 2)保卫国家的统一; 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4)维护国家的安全。 ●国防的手段: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 ●国防的对象: 1)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 2)国防应把“武装颠覆”作为制止的对象 2、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P20 3、国防的历史启示:P34~35 1)经济发展是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坚强的关键。 4、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动员法的基本情况:P41~43 5、我国国防领导体制:P44~47 6、我国武装力量建设:P57~66 7、国防动员的概念:P67~68 ●动员的主体,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动员是一种高度体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家授权下以国 家名义实施的行为,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特殊表现。 ●动员的对象,是一切能够为战争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涉及与战争相关的所有因素。首先,动员 的主要对象是人。人是进行战争的主体,人的素质、条件和状态,直接影响到动员的质量。在人的动员中,武装力量的动员又是核心,并且是全部战争动员活动的重点。其次,是物力的动员。武器、装备和物资的生产、储备、筹措,早已成为战争动员的重要内容。 ●动员的手段。是国家(或政治集团)“采取紧急措施”,通过转变体制而形成的动员机制。 ●动员的实质,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 ●动员的过程,分为平时动员准备和战时动员实施。动员准备是动员实施的基础。 ●动员的作用,在于夺取战略主动权,全力保障战争的实施。主要表现在: 1)动员是确定战略目标的依据之一; 2)动员是国家迅速实现平战转换的关键; 3)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条件; 4)动员是保障战时军需民用的根本措施。 8、国防动员的内容:P69~80 ●武装力量动员 ●国民经济动员 ●交通战备动员: 1)交通战备设施建设;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认定及注意事项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认定及注意事项 1.学分认定工作由人文社会科学系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应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学习完成之后的一学期内修满该门课程所要求的学分,并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末之前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2.5个实践教学学分,除特殊情况外学生应按《西南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的要求和指导教师的安排,完成规定的实践环节,撰写四门课程的实习报告,并将填写完毕的相关认定表格以班级为单位收齐后,统一交人文社会科学系审核。人文社会科学系于第六学期第八周前将学生实践学分情况登录上网。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不能冲抵理论教学学分。转专业的学生,之前获得的实践教学学分可累积计算。 3.被收录或相关刊物采用并已认定过学分的文章不能再用来当作综合实习报告进行学分认定。 4.四门课程综合实习报告的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 5.成绩认定为“不合格”或者所有学分汇总不到2.5学分的同学,需要进行补充学习,并修够相应的学分,方能毕业。 6.课程综合实习报告应根据四门课程的实习大纲的要求,结合自己亲自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调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撰写,其参考格式请到人文社会科学系网站下载。 7.注意事项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属于课内学分,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内容才能获得学分; (2)学生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和课程综合实习报告应妥善装订在对应的表格上,并和填好的学分认定手册一起上交; (3)封面的专业栏要填全称; (4)《考察调研学习活动学分登记表》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分登记表》两个表中的“证明人”一项,除需要详细写明证明人的姓名外,还需要提交盖有相关单位行政章的证明材料,其参考格式请到人文社会科学系网站下载。 (5)学生应妥善保存好《西南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以备四年之用。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大学生社会实践 活动记录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的一项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如何写,以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相关内容,具体请继续往下阅读: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1】 一、活动主题:环保在我心中 二、活动背景分析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保证。 然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20世纪初,世界人口只有约16亿,1999年10月,世界

人口已经突破了60亿。 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为了增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我们组织学生利用寒假,对菏泽市的环境污染进行一系列的考察和调查。 三、活动内容和目标 我们分别到东明县勇越纸业有限公司、巨野花冠酒厂、菏泽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山东亿丰制袋有限公司和巨野海润新型纺织有限公司以及三条河流东鱼河、洙赵新河、万福河实地调查,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市环境问题的现状和防治措施,从而正确认识人类经济发展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自愿组合,成立调查小组,民主选举组长,确定调查线路,确定访问对象。 2.联系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请求配合学生的调查访问。 3.搜集因企业违法排污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事例,通过真实的例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五、活动方法和步骤 1.学习书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认识当今环境问题的产生、现状及其危害,并了解人们为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一般措施。 2.进行实地考察。 先后到东鱼河看水体污染现状,到市区看大气污染现状,到主要交通干道及建筑施工现场考察噪声污染,到垃圾转运中心观看废渣污染情况等。 3.记录数据。 我们重点走访市环保委、市环境检测站、排污站等单位,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市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军事理论总结

第一章国际战略环境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关系中有关各方力量校长、利益得失等方面的总状况和总趋势。 战略是军事斗争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战略环境是独立于战略指导者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因此,战略环境是制定战略的客观基础。 战略环境概述: 一)、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1)、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题 2)、局部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 二)、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但也存在负面影响 三)、大国较量竞争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四)、军备竞赛有所趋缓但质量竞赛更加激烈1)、核军控进程受到挫折 2)、加快了高科技建军的步伐 五)、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1)、政治强权有所发展 2)、军事干涉更加频繁 国际战略格局,是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和结构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支配世界国际关系近半个世纪。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国际社会的各种力量进行新的组合,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国际战略格局逐渐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态势;同时,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国际战略格局:(特点: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一)、美国欲建立单极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 二)、欧盟力量在不断增长且自主意识日趋发展 三)、俄罗斯力保大国地位 四)、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五)、其它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实力与地位也在增长 六)、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当今中国面临的四大威胁:一、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潜在和现实的威胁三)、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 四)、南海海域与诸岛之争 当今中国面临的四大缓和,缓和是我国安全环境的主流: 一)、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三)、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四)、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 我国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海邻8个,与越南海上边界150万平方公里存在争议,东线(海洋)最有威胁。 第二章中国军事思想 中国军事思想(来源于实践)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哲学等,也是各个历史阶段人们对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中国军事思想时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供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鸦片战争时期(原始—奴隶—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公元前2070年—公园1840年)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一)夏、商、西周时期(奴隶)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著作:反映这一时期军事理论的文献有:《尚书》、《易经》、《诗经》;专门的军事文献有:《军志》、《军政》(是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标志) 二)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封建)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著作:兵书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 三)秦汉至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 四)宋至鸦片战争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体系化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 著作:北宋时期,编纂了中国第一步兵书汇编:《武经总要》,总结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宋神宗元丰年间,又将:《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汇编为《武经七书》,作为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

摘要:论述了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并以任务驱动整合模式、“教学做合一”整合模式为例,阐述了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方法。关键词: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学科式课程模式;任务驱动整合模式一,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编辑。理论课与实践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理论课学习的目的是奠基人文素养、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课主要是培养职业能力、习得应用技能。两类课程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共同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服务。但就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看,这两类课程由于整合不够科学,搭配尚不默契,运作不善创新,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力作用,相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沿袭“三段式”的学科式课程模式。“三段式”课程是当前高职课程结构和分类的一种通用模式。即把课程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进行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还是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 (1)从课程内容看,以理论知识为主体。前两“段”都是属于理论知识板块,占70%—80%的比例,同时理论知识教学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而实践教学要求和规范比较模糊,不够完善。(2)从课程结构看,以理论课程学习为起点,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来的知识还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3)从课程内容和组织模式看,“三段式”课程都是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并没有按照技能实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整合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相脱节。(4)从课程实施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而实践过程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只是依附于理论学习,而且即便如此也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践行。(5)从课程评价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书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并未采用学生制作的样本来评价。因而“三段式”课程模式虽有理论课、实践课之名,但只是机械拼合、平行叠加,并未进行科学整合,在课程实施上也是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规律和特点是相违背的。 2.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失衡。从时间的总体分配看,现行高职一般第一学年学习普通文化课,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第三学年上实习实践课。而第三学年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一个学期。形成了4:1,甚至5:1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学习时间比。再从具体的课时执行看,教育部2000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 40%”,但据调查,由于受到资金、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课开出率都低于这个比例,好一点的也只有 30%[l]。 3.理论课与实践课缺乏科学整合。考察理论课与实践课整合不科学的问题主要有三:(1)时间整合不科学。依据前述,高职前两年学习理论课,第三年才进入实践环节。理论课与实践课间隔时间太长,很不科学。一方面,学生前面学理论时对实践根本不了解,没有实践背景和经验,学习理论的目的性、针对性、动机性不强,而且知行脱节,前学后忘;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偏后,相隔两年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大打折扣。(2)展开顺序不科学。“三段式”课程的展开顺序是先理论后实践。以理论学习作为职业教育的切人点,难免有错位之嫌。(3)方法整合不科学。现行高职理论课与实践课采用的是叠加式的整合模式,理论课与实践课只是被机械地叠加拼合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的是基础和承载的依附关系,而且实践课还在实际操作中被“矮化”和“窄化”。二、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整合上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两类课型长期貌合神离、二元分裂的现状。其所形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课程观念失去准绳。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为培养具有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智慧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遵循“能力本位”课程观,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当下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奉行的却是理论先行、理论为主的教学策略,理论知识依然是教育内容的主宰。这就必然造成课程建构与课程目标的冲突、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的背反,其结果只能离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远。问题在于随着知识增长和频变的加快,终身学习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