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论文

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论文
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论文

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总结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心理护理、急性期体位护理、基础护理、康复指导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71.36±15.03,护理后为82.39±17.52,护理前、后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予以心理护理、急性期体位护理、基础护理、康复指导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体会;脑出血偏瘫;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30-01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创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为了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脑出血偏瘫患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有针对的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共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6~73岁,平均65.3±5.8岁,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1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的诊断标准,均排除有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毕业设计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班级:护本16班:龚永晴指导老师:超英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论如下。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并发症护理;口腔炎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科2004年1 月~2005年8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40~83岁。入院时意识障碍5例,神志清楚38例,失语5例,口齿不清18例,其余20例语言无障碍。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2、护理 (1)一般护理 保持室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脑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

定,提示桥脑出血。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 h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增高。 (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泌尿系统的预防及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4 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 ml 的饮水量,保证3天排便1次。便秘可给予结肠环形按摩或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平卧体位,睡气垫床,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患者要每2~3 h翻身1次,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脱、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 中枢性高热的预防及护理当脑出血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即为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酒精或温水在前额、头顶或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等体表大血管处反复多次擦洗,或将冰袋放置在这些部位,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前后要注意生命

中风康复护理论文(共3篇)

中风康复护理论文(共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问题的主要疾患之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由于缺乏康复期护理干预,导致患者致残率增高,约有70%?80%的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文章对180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0年8月我院脑中风康复期患者180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已度过危险期。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43~79岁,平均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6例(%)、34例(%)、16例(%)。

对照组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41~78岁,平均岁;合并咼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8例(%)、38例(%)、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或止血治疗,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待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相对平稳48h后由康复护士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康复及护理: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肢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②偏瘫肢体的康复锻炼:急性期患者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康复训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床边训练阶段:使患者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防止关节变形及脱位。如仰卧位时,上肢置于枕上,使其保持轻度外展位,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如砂袋等以防下肢外旋。康复护士应先缓慢的进行3次被动运动,同时告知患者运动的部位、方向机肌肉的收缩情况,并指导患者利用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肢体运动,运动幅度逐渐加大。床上动作训练:比如

(完整版)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2

脑出血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2年09月18日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题: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护士长陈太琼主持:大家下午好!欢迎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各科护士长及护士姐妹们来参加我科的护理业务查房。今天所查疾病是脑出血,本病是我科的常见病之一,虽然时间仓促,但是我们也做了充分、认真的准备!希望通过本次查房,共同提高该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共同探讨该疾病的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请大家多多指导。 下面请助理护士长付默谈谈该病的临床特点。 付默主管护师:脑出血系指原发性非损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女性,目前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该病起病急,多在活动状态下突然发病,发病前多无先兆,发病时多有情绪激动,血压上升,常有呕吐、偏瘫、失语、昏迷等,意识障碍呈持续加重,意识清楚者常感剧烈头痛、头昏不适。预后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轻型可恢复

工作,重症者病死率高。脑出血发病后立即出现高密度影,CT可显示出血量、出血部位。 下面由管床护士陈小菊介绍C3床腾树英的简要病史。 管床护士:大家好!我叫陈小菊,是C3床藤树英的管床护士。 C3床藤树英,女性,51岁,因“头昏伴右侧肢体乏力1+天”于2012年09月03日入院,平车推入病房,查:T36.7℃,P:84次/分,R:22次/次,Bp:250/150mmHg,发育正常,营养肥胖,急性面容,神志清醒,精神萎靡,回答切题,双侧瞳孔圆形等大,直径3mm,对光发射灵敏;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口腔黏膜无溃疡,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胸部:扣诊为轻音,听诊呼吸音规整,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心尖搏动正常,心率齐;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无畸形,右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年,长期服用“泼尼松”治疗,“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高达200/100mmHg,平时服用“卡托普利”治疗,用药不规律,血压未监测,否认“肝炎、伤寒、结核”传染病,否认“心脏病、糖尿病”疾病,无手术、输血及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左侧顶叶脑出血(出血量约4.8ml) 入院诊断:1、左侧顶叶脑出血 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3、类风湿性关节炎 入院处理: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止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护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等治疗。按内科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毕业论文

班级:护本16班姓名:龚永晴指导老师:郑 超英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论如下。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并发症护理;口腔炎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2004年1 月~2005年8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40~83岁。入院时意识障碍5例,神志清楚38例,失语5例,口齿不清18例,其余20例语言无障碍。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2、护理 (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脑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

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桥脑出血。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 h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内增高。 (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内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泌尿系统的预防及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4 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 ml的饮水量,保证3天排便1次。便秘可给予结肠环形按摩或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平卧体位,睡气垫床,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患者要每2~3 h翻身1次,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脱、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

脑卒中护理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脑卒中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 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观察组50例系2007年4月~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年龄32~76岁,脑出血18例,脑梗死32例。对照组50例系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年龄36~78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偏瘫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时将患者瘫痪肢体摆放在对抗痉挛的位置,不论在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后、体位变换、大小便后等按良肢位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并加强病房巡视,随时检查良肢位的保持情况。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1.3评价根据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标准[1]。利用患者看专科时间进行评价,根据患者走路姿势评定足下垂及足内翻的存在。1.4结果50例观察组中,发生肩关节半脱位6例(12%),患手肿胀8例(16%),足下垂15例(30%),足内翻12例(24%);对照组中,发生肩关节半脱位35例(70%),患手肿胀30例(60%),足下垂30例(60%),足内翻23例(46%)。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护理2.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保持良肢位对预防和减轻异常模式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让家属共同参与良肢位的护理,同时宣传早期康复的时间,脑出血在发病1周,脑梗死3d,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康复,同时脑卒中偏瘫康复 1 / 4

脑出血患者护理查房

脑出血患者护理病例讨论时间:2016、8、2 地点:**** 参加人员:**** 主持:*** 记录:*** 内容记录: 今天我们进行脑出血的护理查房,讨论一下脑出血的有关知识及护理,首先请责任护士简要汇报一下病史。 责任护士:*** 内科、31床、患者,***、男,78岁,农民。入院诊断:1脑出血;2.高血压;3.心律失常,;4.脑萎缩。家属代诉:因“意识障碍一月余”入院。一月前突然出现昏迷,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到市级医院住院一月余,病情无明显好转,仍然意识不清,带留置尿管,胃管、遂转入我院继续治疗。入院时:T:36.6摄氏度,P:82次/分,R:12次/分,BP:154/100mmHg.抬入病房,神志模糊,言语不清晰,双侧瞳孔不等圆等大,右侧直径约4mm,左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骶尾部见一约5x6cm2大小的褥疮,已破溃,但干燥无液体渗出。在我院未做辅检。 既往史:有“脑出血”病史四年,高血压病史10年,左侧面肌痉挛病史多年。 入院处理:嘱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改善循环监控血压,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吸氧,留置导尿、褥疮护理等治疗。 主持人***:下面请***护士谈谈该病的临床特点。 护士***: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病急,发病时多有情绪激动,血压上升,常有昏迷,持续加重,意识清楚者常感头昏,头痛,多有呕吐及偏瘫,预后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轻型可恢复工作,重症者病死率高。 主持***:下面请护士***说脑出血的定义 ***护士: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本病好发于50-65岁,男女发病率相近,年青人患高血压可并发脑出血。 主要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头痛、呕吐、偏瘫、偏盲、大小便失禁、失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病因:半数是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其他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血管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梗死性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主持***:请责任护士提出主要的护理措施。 ***责任护士: 1.患者烦躁、有跌倒坠床,拔管的风险、与意识不清有关。 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a、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头部抬高15-30度,促进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b、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c、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论文 关于脑出血急救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论文关于脑出血急救论文 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像。方法对比分析75例接受院前急救和52例未行院前急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死亡率、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该组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院前急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而急性脑出血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致残率高、预后差,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迅速危及患者的生命。据报道,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病死率达15%~40%[1]。本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12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7例脑出血患者,均于发病后24 h内就诊,平均就诊时间(152±35)min,且均未在外院就诊治疗,入院后均行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出血;其中男69例,女58例,年龄35~82岁,平均63.2岁;75例经院前急救来院就诊(救治组),余52例发病后

由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对照组)。救治组中有高血压病史者45例,发病后出现昏迷34例,嗜睡19例,烦躁抽搐7例,失语15例,平均出血量(36.21±8.92)ml;对照组中有高血压病史者31例,发病后出现昏迷24例,嗜睡13例,烦躁抽搐5例,失语10例,平均出血量(36.91±9.07)ml;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均进行电话回访。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患者多于疲劳、情绪激动等状态下发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偏瘫、昏迷和大小便失禁等。现场由于情况紧急,一般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及体检多可以做出诊断。但同时需与中毒、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心脏病、醉酒、颅脑外伤等加以鉴别。 1.3 主要院前急救措施 (1)准确及时的电话指导:接到求诊电话后向家属简单了解病情后,如初步判断为脑出血,指导家属采取一些必要的处理措施:如保持患者平卧,避免过度搬到等。(2)派遣有经验的救护人员在3 min 内出车(急救箱内背冰块),尽快赶赴现场实施急救,到达现场时间(26±6)min。(3)采取的急救措施为:急救人员快速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立即进行急救。①保存呼吸道通畅,吸氧2~4 L/min;②有时现场难以与脑梗死鉴别,可采用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速尿20~40 mg,并用冰块行头部局部降温;③呕吐或昏迷者给予头偏向一侧、清理呕吐物、吸痰、放置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日期:年月日 参加人员: 查房者: 查房内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护士长:今天进行查房的目的: 1.查病人相关健康问题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2.修订护理方案,解决专科护理难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3.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4.让护生、进修护士、护士了解复习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解剖及疾病护理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护士汇报病历。: 患者000,女,55岁,农民。主因胸骨后不适3天,意识不清2小时急诊送我院就诊。急查头颅CT示:左侧外囊区脑出血,出血破入脑室。于2010年7月21日12:25以“脑出血”收住院。T36.5 P55次/分 R20次/分 BP150/80mmHg. 呈中度昏迷,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约2毫米;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肌力查体不合作,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零级,肌张力增高。GCS评分5分,(不能言语,不能睁眼,刺激肢体屈曲)。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阴性。立即给予内科特级护理,病危。多参数监测。氧气吸入,保留尿管。暂禁食水。降颅压、醒脑、抑酸、抗炎等治疗。 17:40时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中顺利。术后每8小时/次尿激酶2万单位氯化钠2毫升行颅内血肿引流管冲洗。夹闭2小时后开放,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体。22日意识无变化,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进一步确定诊断为:1脑出血,2高血压2级(极高危组)。今日开通胃肠营养,(保留胃管,鼻饲流食)。23日患者鼻饲流食后无胃潴留。可增加鼻饲量。24日体温最高38.4,给予退热药物及物理降温后恢复正常。患者呼之能睁眼,GCS评分七分。27日出现低热在37.3-38.0之间。入院后未大便,给予灌肠导泻。夜间血压偏高,加用降压药,卡托普利口服。28日.请针灸科针灸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29日,尿常规出现酮体(+)考虑为饥饿性酮体。.继续增加鼻饲量,8月1号神志清反应极迟钝。复查头颅CT示:左侧外囊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碎吸术后吸收期改变。左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8月2日BP115/75mmHg。暂停降压药。意识较前好转转出ICU至10床。即给予内科病危二级护理。测血压2/日。8月5日神志清楚反应迟钝,运动型失语。嘱家属加强患者语言训练及瘫痪肢体功能锻炼。8月7号反应较前略灵敏。可说处简单的字词。经口进食后无呛咳,拔除胃管,给予低盐低脂饮食。8月9日拔除尿管。可自行排尿。现患者神清,言语可说简短词句。进食无呛咳。右侧肢体肌力为0级,左侧肢体正常。可在家属协助下床边坐起,患者八月十四日出院。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以下护理问题:

脑出血护理学毕业论文(建议收藏)

毕业论文 题目: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护理系助产专业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 职称:辅导员完成日期:2012年4月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系(院):护理学院 专业班级:XXXXX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指导老师:XX 职称:辅导员完成日期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讨论如下。。...。.文档交流 【关键词】脑出血的一般护理及各项重要护理,功能锻炼,护理体会

目录 1.临床资料 (1) 2.护理 (1) 3.护理体会 (5) 4.参考文献 (5)

一、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2011年12月~2012年3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40~83岁。入院时意识障碍5例,神志清楚38例,失语5例,口齿不清18例,其余20例语言无障碍。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文档交流

二、护理 2.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脑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成; 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桥脑出血.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 h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内增高..。..。.文档交流 2.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2。1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内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文档交流 2.2.2泌尿系统的预防及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4 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

脑出血护理论文

所有资料全部复印于各类正规医学刊物,全部真实治疗案例,中医治疗都写明药方,以及各类药物的副作用等真实可靠信息,绝非网络上一搜一大把的垃圾信息 1/200 {题名}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术后潜在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张建华张继振 {刊名}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8).-46丨1-463 {文摘}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术后潜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预见性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对两组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预见性护理减少了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病死率,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200 {题名}脑出血为啥还用活血化瘀药? {作者}卫一鸣 {刊名}药物与人.2009(10).-25-25 {文摘}社区医生小刘最近护送脑出血患者李大爷到市医院救治。市医院里的专家在抢救李大爷的时候,采用综合疗法,其中用了不少活血化瘀药的中成药制剂,这让小刘和病人家属非常担心:脑出血还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这会不会加剧脑出血引起病情恶化?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李大爷的病情不但没有恶化,而且逐渐稳定?这让李刘和病人家属更加百思不得其解。 3/200 {题名}H-7在脑出血后脑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高修明[1] 崔桂云[2] 刘薇薇[1] 文洪波[1] 魏进[2] 陆军[2] 沈霞[2] {刊名}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17(5).-347-349 {文摘}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异喹啉磺酰类(H-7)在脑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H-7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治疗组应用H-7每12h腹腔注射一次。分别用伊文思蓝(EB)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H-7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脑出血后BBB通透性(P〈0.05),血肿周围脑水肿明显减轻(P〈0.05),并且减少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结论H-7通过抑制PKC,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血脑屏障的开放和炎症细胞浸润,揭示PKC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损伤。

脑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见脑出血的护理诊断问题包括:①生活自理缺陷;②肢体活动障碍;③语言沟通障碍;1).说话时用短而清楚的句子,速度比正常缓慢一点. 2).鼓励说话,不要强逼,发问时用简单直接的问题,使病人能答“是”或“不是”. 3).对于有严重沟通问题者,可以用手势及面部表情表达你的意见,亦可鼓励病人用手势去沟通. 4).每次与病人交谈时,要给予足够时间让他思考,组织说话内容. 5).用他熟悉的名称及术语跟他交谈. ④有发生褥疮的危险;防治褥疮的方法: 1、经常变换体位,每2~4小时即帮病人翻身一次; 2、保护皮肤,每天早晚二次用温水(或50%酒精)以海绵擦、揉受压处; 3、床铺要平整、柔软,不要放零星小物品或食物,更不要放锐利物以免损伤皮肤,及时扫去碎屑,更换湿污的床单,避免皮肤擦伤及潮湿的排泄物的刺激。保持皮肤干燥。 ⑤有误吸的危险;⑥清理呼吸道无效;⑦舒适的改变:头痛;⑧潜在并发症--脑疝;⑨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⑩便秘;⑾大小便失禁. 锻炼方法: *开始时做深呼吸及简单的主动运动,着重偏瘫一侧手脚的伸展运动: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弯曲. *运动间隙用枕垫,木架维持肢体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 *可逐步增加坐,立,行走练习,进行正确步态行走,上下楼.注意加强保护,防止跌伤等意外. *上肢活动功能初步恢复后,着重做爬墙,抓放物品,盘核桃等运动,加强自理能力练习:进餐,梳洗,穿脱衣等. *情况进一步好转,可进行写字,编织,园艺等劳动治疗. 健康宣教

1.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2.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不必过分紧张.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发生. 3.有些病员会出现烦躁不安,躁动的症状,对这样的病员我们会采取约束带,床档等保护措施,这样可防止病员自行拔除输液管或胃管,坠床等不必要的意外.可能有些家属于心不忍,我们理解家属的心情.一旦病情稳定,不再烦躁后,我们就会立即撤离对躯体的约束,但床档还需时时加护,特别是有气垫床的病人,严防坠床.希望大家能配合. 4.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我们会予以合理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您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在治疗过程中,仍觉得痛得很厉害,不能耐受,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医生能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5.老年病人,心脑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节变化易诱发疾病.长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药物祛痰,加强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动咳出,减轻肺部感染.无力咳痰者,采取吸痰措施,望能配合. 6.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超过2小时,易发生褥疮,应加强翻身.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7.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进食困难者,可头偏向一侧,喂食速度慢,避免交谈,防呛咳,窒息. 8.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进水,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病人数天未解便或排便不畅,可使用缓泄剂,诱导排便.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 9.恢复期据医嘱摇高床头10~15○,后按耐受及适应程度逐渐摇高床头至半卧位,每天30分钟,1~2小时不等. 10.高血压是本病常见诱因.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 11.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压,血脂等,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偏瘫患者的日常护理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

康复护理论文

【摘要】 中风病以意识丧失、偏身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 临床现,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及时准确 的病情指征观察是急性期抢救成败的关键,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尽 早指导陪护进行康复护理, 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是康复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做好 心 理 护 理 , 对 失 语 患 者 应 积 极 进 行 语 言 训 练 。 【 关 键 词 】 中 风 康 复 护 理 中风是中老年人致残和危及生命的重症之一。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可 使躯体运动感觉和语言障碍。据统计,约每 100 人中就有 1 人患此症[1],病死 率达 60—117/10 万人[2],存活者中约 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 者约占 40%以上,25%至 33%的患者在初次发病后 3~5 年内再发,给个人家 庭、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因此,积极预防,减少发病率和患病后予以合理的医疗 护 理 及 获 得 康 复 治 疗 是 护 理 工 作 有 待 解 决 的 课 题 之 一 。 1 护 理 1.1 中 风 患 者 急 性 期 的 护 理 1.1.1 病情观察 急性期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意识观察、瞳孔的观察 是至关重要的病情评价指标,如压眶反射消失或意识障碍加深,躁动不安,双侧 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提示已有脑疝发生,应及时 报 告 , 立 即 进 行 抢 救 。 1.1.2 加强基础护理 对有意识障碍的危重患者, 历来强调翻身与头部侧 卧位置的协调,特别是对丘脑下部和上脑干受累者,早期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采 用头部侧位后仰并下颌稍向前托位是较合理的。在脑内巨大血肿时,应采取头卧 于病灶侧;而小量出血性血肿时,其头部可侧卧于病灶的对侧,对重症者应同时 抬高床头和行颅脑降温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病程始终把握的中心环节,采 用橡皮气道放入口腔内,既可防止舌后坠,又便于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除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状态、呼吸音外,若有条件可作血气 分析,以 PaO2 12~13kPa,PaCO2 3~5kPa 为宜。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 理及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发生褥疮,对有瘫痪,昏迷者若有口 腔分泌物应在翻身前及时吸出或擦试后再更换卧位。合理的饮食营养至关重要, 对意识不清或吞咽困难者所需营养由静脉和鼻饲合理配合供给。一旦下了胃管, 除 必 须 由 静 脉 给 药 外 , 应 尽 量 减 少 静 脉 输 液 量 。 初次鼻饲量以 l00~200ml 为宜,以后逐渐增加,以少量多次为好,每次鼻饲前 先抽取胃液观察,若是咖啡色疑胃内出血,则应及时送检处理。 免费论文下载 中 心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5544294.html, 1.2 中 风 患 者 康 复 期 的 护 理 1.2.1 心理康复 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防止在病人面前流露优虑情绪, 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信服的逻辑语言,向其解释康复的原理,耐心照顾和 鼓励患者,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对情感和行为改变者,护士与陪护合作督促其 按时休息,讲究卫生,注意给予合理的饮食和更好的生活环境。护士的态度要和 蔼,有礼貌,治疗操作要轻、准确,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和安全保证心理。 对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差者,应合理地引导其恢复功能训练。 1.2.2 肢体康复 根据瘫痪的特点和程度,制定出正确的康复训练计划, 及早注意患肢的被动括动及姿势反射训练。因该反射脱离了皮层控制,患侧无法 协调括动,故先训练其消失的功能,建立和加强皮层控制能力练习。根据患者当 时水平出发, 循序渐进地使其走向个体发育的最高水平, 即由躺到翻身、 坐、 爬、 站、走的发育过程,严防急于求成,当肌力达到Ⅲ 级时,要及时鼓励和协助病人

脑出血护理个案

脑出血护理个案 案例:患者,陈女士,女,59岁,因突发倒地,意识不清10小时于2012年6月2日以脑出血收入院。入院后患者呈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存在。查体 T:37.2℃,p:65次/分,R:16次/分,BP:172/86mmhg,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右下肢巴氏征(+)右肢坠落征(+)双肺呼吸音粗。 入院给予静滴甘露醇125ml q6h,甘油果糖250ml bid,GNS500ml+凯因诺彤4ml+胞二磷 1.0+KCL15ml+RI6U qd 口服安内真5mg qd,加斯清5mg tid,果导0.2QN(自) 予以置胃管鼻饲 CT检查: 该患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血肿. 护理诊断 1、焦虑、紧张:与突然发病,缺乏自理能力及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2、头痛:与血液刺激或颅内压增高有关 3、生活自理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 4、有外伤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便秘 6、潜在并发症:脑疝 7、潜在并发症: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目标 1、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2、减轻头痛症状 3、协助病人活动,最大限度的恢复其自理能力 4、防止外伤及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5、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

护理措施 1、焦虑、紧张: (1)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2)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 2、头痛: (1)卧床休息,头部制动 (2)遵医嘱使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从而缓解头痛。 3、生活自理缺陷: (1)协助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协助喂食、翻身、被动肢体活动。 4、有外伤的危险: (1)加用床挡,防止坠床 (2)嘱家属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5、潜在并发症:便秘 (1)多食粗纤维食物,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 (2)用手在脐周顺时针按摩,每晚1-2次,每次15-30分钟 (3)必要时给予软便剂或缓泻剂,但禁止灌肠,以免颅内压增高诱发脑疝或再次出血。 6、潜在并发症:脑疝 (1)遵医嘱及时应用降颅压药物 (2)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3)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7、潜在并发症: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每2-3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2)保持床铺干净、干燥、整洁,防止皮肤受摩擦。 康复锻炼 脑出血急性期需卧床休息4-6周,此时可进行肢体的按摩和被动运动,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主要针对基本功能的恢复。脑出血患者半年内是最佳康复时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论文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为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295例,男221例,女74例,年龄26~85岁。入院时意识障碍34例,神志清楚261例,失语34例,口齿不清123例,其余138例语言无障碍。29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 2护理 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用力和情绪改变等外加因素,是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1]。起病急,发展快,出现突发意识丧失,颜面潮红,呼吸变深成鼾声,脉搏慢而充实,血压升高超过往常水平,尤其在发病24小时内和3-5天两个时段。一般情况下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早期,两侧瞳孔对称,对光反射灵敏,意识障碍加重,出现两侧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失语、眼向病侧偏斜,腱反射亢进,有肢体偏瘫,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2.1一般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运,以防出血加重。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是重症脑血管患者检测的常规内容[2].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脑波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桥脑出血。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重症脑出血24-48小时内禁食,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内增高。 2.2做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脑血管病患者,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致失语、肢体偏瘫功能障碍等日常生活不能达到自理,产生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不愿意接受治疗。针对患者心理方面变化特点,首先要搞好护患及家属之间关系,思想上进行沟通,帮助患者解除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经常和患者谈心,不断地与患者交流感情,发现不良的心理变化及时解决,始终让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为患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常规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常规 定义: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即为脑出血。 临床表现: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因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不同而不同,主要表现有意识障碍、呕吐、头痛、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2、自理缺陷:与出血压迫神经引起的失语、肢体瘫痪等症状有关。 3、肢体失用性萎缩、畸形:与肢体运动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再出血)、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向病人解释头痛的原因:颅内出血、水肿致颅高压引起头痛。并向病人仔细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2)饮食:需要手术的病人严格禁食禁水,以防术中误吸。非手术治疗且意识清楚、吞咽情况好的病人可给予半流质,吞咽障碍的病人应给予鼻饲饮食。 (3)体位肢体偏瘫的病人,应尽量避免患侧卧位,患肢摆放功能位,加放床档,及时给予翻身。颅内压增高病人,呕吐时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引起误吸、窒息。 (4)症状护理: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①严密注意病人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变化,以了解病情进展和严重程度,防止脑危象形成。

②遵医嘱定给予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③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病房安静及病人情绪的稳定,告诫家属不要刺激病人。 ④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形成,进行呼吸道管理防止肺炎的发生。 ⑤高热的病人,尽量使用物理降温方法控制体温,可用冰袋、冰囊、乙醇擦浴等持续物理降温。 ⑥持续吸氧,防止缺氧加重脑水肿。 ⑦准备好吸痰、气管切开、气管内插管以及各种抢救药品,以备急用。 (5)术前准备: ①急诊手术准备:立即采血进行血型、凝血象等检查,备血、剃头,清理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等。②控制高血压,防止再出血。 2、术后护理: (1)对神志不清、躁动或有神经症状的病人,床应加护栏,并适当约束,以防止发生意外。 (2)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并协助病人轻扣背部,以促进痰痂的脱落排出,但急性期应避免刺激咳嗽,必要时可给予负压吸痰、吸氧及定时雾化吸入。 (3)体位: ①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键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②清醒后血压平稳者,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4)饮食:术后24小时意识清楚地病人给予清淡、低脂、低钠

脑出血病人护理个案

李志标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个案 --住院号:0173341-- 患者程二虾,男,79岁,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4小时”于2009-4-12入院诊断为:“1 有丘脑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塞系统,2 高血压病?,3 糖尿病,4脑梗赛”。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转入时带有经口气管插管、反应差,呼吸浅,吸痰吸出大量黄白色粘稠痰。查病人:R13次/分HR82次/分BP133/66mmHg SPO293%,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转入诊断为:1 有丘脑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塞系统,2 高血压病?,3 糖尿病,4 脑梗赛,5 肺炎,6 呼吸衰竭”。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引流管护理;②有发生褥疮的危险;③痰多;④在并发症--脑疝;⑤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⑥大便失禁。 (一)引流管护理 【护理诊断】 ①有感染的危险; ②适应能力的下降:颅内的; ③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①妥善固定:脑室引流管在无菌条件下接引流袋,并将其悬挂于床头,引流管口应高出脑室平面10-15厘米;适当限制病人头部的活动范围,护理操作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②观察引流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日引流液可略为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③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按无菌原则更换引流袋,每日定时并记录引流量; ④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无脑脊液流出,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处理; ⑤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伤口处按时换药,并保持头部敷料干燥及床单的整洁; ⑥搬动患者时,应先夹紧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急剧变动,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脑室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头处脱落。如有脱落者,应严格消毒后再连接,适当限制头部活动,翻身和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二)有发生褥疮的危险 【护理诊断】 ①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措施】 ①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必要时缩短翻身的时间)及采用气垫床,防止褥疮的发生;

中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5544294.html, 中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风护理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作用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4期.东梅.李燕.陈迎.张颖.王琪. [2].中风护理常规的临床护理实施体会. 《中国中医急症》.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2年8期.马君美.李方莲. [3].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年2期.韦红. [4].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年9期.李如蓉. [5].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天津护理》.2014年3期.东梅.李燕.陈迎.张伟.张健. [6].中风护理单元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 《医药前沿》.2015年22期.桂琴. [7].中风护理常规的临床护理实施体会.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年4期.杜莲英. [8].浅谈中医整体观念在中风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31期.程淑贤. [9].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当代医学》.2016年13期.冯朝晖. [10].中风恢复期康复治疗及护理. 《吉林中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7年11期.朱吉华. 二、中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5544294.html, [1].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徐静静.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 [2].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徐静静.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 [3].中风自我管理项目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王艳桥.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学位年度) [4].我国中医护理科研发展状况分析.被引次数:8 作者:叶然.中西医结合护理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 [5].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被引次数: 1 作者:郭秋月.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学位年度) [6].中风患者出院前自我管理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徐江华.中西医结合临床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学位年度) [7].脑卒中后便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王丽.护理学南方医科大学2013(学位年度) [8].中风后抑郁患者多维感知社会支持与简易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左满花.中西医结合临床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2009(学位年度) [9].南昌市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次数:4 作者:付凌敏.护理学南昌大学2011(学位年度) [10].中药熏蒸结合穴位盒灸在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赵丹.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学位年度) 三、中风护理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肩痛患者的影响. 傅东云,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大会 [2]中风后便秘中西医结合护理. 江月卿,201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华中医药 学会神志病分会换届大会暨2013年神志病专业学术年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