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代数基础2.1环的概念教案 2

抽象代数基础2.1环的概念教案 2
抽象代数基础2.1环的概念教案 2

《抽象代数基础》教案

授课时间第19 次课

《抽象代数基础》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1课课文详解及语法解析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1课课文详解及语法解析课文详注 Further notes on the text 1.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 我住在一个机场附近,过往飞机日夜不绝于耳。 (1)passing 是现在分词,作形容词用,表示“经过的”、“过往的”:He stopped a passing car. 他挡住了一辆过往汽车。 He forgot the man with passing time. 随着时间的消逝,他忘掉了那个人。 (2)night and day是固定短语,意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He thought of the matter night and day. 他日夜在想这个问题。 He worked night and day.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 2.The airport was built years ago, but for some reason it could not be used then. 机场是很多年前建的,但因为某种原因当时未能启用。 (1)years 前面不加确定的数词时,一般表示“很多年”,weeks 等的用法与它相似: He left the city years ago. 他多年前就离开了这座城市。 I have not seen him for weeks.

我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见他了。 (2)some 在这里不表示“一些”,而表示“某个”、“某种”等: I'll tell you someday. 有一天我会告诉你的。 We'll talk about it some other time. 我们改日再谈这件事。 3.…it came into use. ……机场开始使用了。 come into use 为固定短语,表示“开始被使用”: When did the train come into use? 这火车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The road came into use last month. 这条路上个月通车了。 4.Over a hundred people must have been driven away from their homes by the noise. 有一百多人肯定是被噪音逼得已经弃家 远去。 情态动词 must +be表示根据事实所作的推论,这在第1册第 127课已经讲过。在这句话中,must+完成时态表示对过去某事的推测:This pen is John's. He must have been here. 这枝钢笔是约翰的。他一定来过这里。 5.I am one of the few people left. 我是少数留下来的人中 的一个。 (1)one of表示特指的一群人/一些东西中的一个,后面的名词用复数:

高中数学《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A 版)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一节的《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是在学习了函数平均变化率以后,过渡到瞬时变化率,从而得出导数的概念,再从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迁移至瞬时变化率即导数的几何意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从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需要中产生的,它深刻揭示了函数变化的本质,其思想方法和基本理论在在天文、物理、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日常生活及经济领域也日渐显示出其重要的功能。 在中学数学中,导数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横向看,导数在现行高中教材体系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是众多知识的交汇点,是解决函数、不等式、数列、几何等多章节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它以更高的观点和更简捷的方法对中学数学的许多问题起到以简驭繁的处理。 从纵向看,导数是函数一章学习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对极限知识的发展, 同时为后继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应用打下必备的基础, 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瞬时速度,因此,先通过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的极限去得出瞬时速度, 再由此抽象出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瞬时变化率的的模型, 并将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导数,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而在第一课时平均变化率的学习中,课本给出了一个思考,观察函数 )(x f y 的图像,平均变化x y 表示什么?这个思考为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埋下 了伏笔。因此,在将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导数之后, 立即让学生继续探索导数的几何意义,学生会对导数的几何意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从数值逼近、几何直观感知,解析式抽象三个角度认识导数的含义,应用导数的定义求简单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 掌握求导数的基本步骤,初步学会求解 简单函数在一点处的切线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逼近、类比、以及用已知探求未知、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导数的概念与基本运算》教案1

导数的概念与基本运算 1.导数的概念 设函数y =f (x )在x 0附近有定义,自变量x 在点x 0有增量△x ,函数y =f (x )相应有增量 △y =f (x 0+△x )-f (x 0),比值 x x f x x f x y ?-?+= ??) ()(00是函数y =f (x )在x 0到x 0+△x 的平均变化率。如果当0→?x 时, x y ??有极限,则称函数y =f (x )在点x 0处有导数(又称可导),而这个极限值就叫做函数y =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或变化率),记作f ' (x 0)或y'|0x x =,即 )(x f '=x y x ??→?0lim =x x f x x f x ?-?+→?)()(lim 000。 2.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 瞬时速度是导数概念的一个物理背景,切线的斜率是导数概念的一个几何背景。 3.求导数的方法 导数应用很广泛,经常需要求导,如果都用定义求一遍,不胜其烦,人们就用定义推导出一些常见函数的导函数,并作为公式加以应用。教科书上只介绍了两个求导公式:C'=0, 及()n x '= (n 为正整数);两个法则:[f(x)±g(x)]'=f '(x)±g '(x), [Cf (x )]'=C f '(x) 。 根据定义不难证明上述两个法则: [f(x)±g(x)]'= = = ±= ()f x '()g x '±; ()Cf x '????0 lim x C ?→==()Cf x ' 。 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就能求出一切多项式函数的导数了。 另外,∵=≈, ∴当△x 很小时,可把它作为一个简单易记的近似计算公式。 (1)几种常用函数的导数公式如下:

《导数的概念》(第1课时)教案1

导数的概念(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曲线的切线的概念. 2.在了解瞬时速度的基础上,抽象出变化率的概念. 3.掌握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它们都是一种特殊的极限,为学习导数的定义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切线的概念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了解曲线的切线和瞬时速度的基础上抽象出变化率的概念.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曲线的切线 如图,设曲线C 是函数)(x f y =的图像,点),(00y x P 是曲线C 上一点,点),(00y y x x Q ?+?+是曲线C 上与点P 邻近的任一点.作割线PQ ,当点Q 沿着曲线C 无限地趋近于点P ,割线PQ 便无限地趋近于某一极限位置PT .我们就把极限位置上的直线PT ,叫做曲线C 在点P 处的切线. 问:怎样确定曲线C 在点P 处的切线呢?因为P 是给定的,根据解析几何中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知识,只要求出切线的斜率就够了.设割线PQ 的倾斜角为β,切线PT 的倾斜角为α,既然割线PQ 的极限位置上的直线PT 是切线,所以割线PQ 斜率的极限就是切线PT 的斜率αtan ,即.)()(lim lim tan 0000x x f x x f x y x x ?-?+=??=→?→?α 例题 求曲线12+=x y 在点P (1,2)处的切线的斜率k . 解:x x x f x f x f x x f y ?+?=+-+?+=-?+=-?+=?2)11(1)1()1()1()()(2200 222+?=??+?=??x x x x x y ∴2)2(lim lim 0 0=+?=??=→?→?x x y k x x ,即2=k . 2.瞬时速度 我们知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它的运动规律可用函数)(t s s =描述.

2012届高考数学复习 第95课时 第十三章 导数-导数的概念及运算名师精品教案

第95课时:第十三章 导数——导数的概念及运算 课题:导数的概念及运算 一.复习目标: 理解导数的概念和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简单的函数的导数和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方程. 二.知识要点: 1.导数的概念:0()f x '= ; ()f x '= . 2.求导数的步骤是 3.导数的几何意义是 . 三.课前预习: 1.函数2 2 (21)y x =+的导数是 ( C ) ()A 32164x x + ()B 348x x + ()C 3168x x + ()D 3164x x + 2.已知函数)(,31)(x f x x f 则处的导数为在=的解析式可( A ) ()A )1(3)1()(2-+-=x x x f ()B )1(2)(-=x x f ()C 2)1(2)(-=x x f ()D 1)(-=x x f 3.曲线2 4y x x =-上两点(4,0),(2,4)A B ,若曲线上一点P 处的切线恰好平行于弦AB ,则点P 的坐标为 ( B ) ()A (1,3) ()B (3,3) ()C (6,12)- ()D (2,4) 4.若函数2 ()f x x bx c =++的图象的顶点在第四象限,则函数()f x '的图象是( A ) 5.已知曲线()y f x =在2x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34 π ,则(2)f '-=1-,[( 2)]f '-=0.

6.曲线2122y x =- 与3124y x =-在交点处的切线的夹角是4 π. 四.例题分析: 例1.(1)设函数2 ()(31)(23)f x x x x =+++,求(),(1)f x f ''-; (2)设函数32 ()25f x x x x =-++,若()0f x '=,求x 的值. (3)设函数()(2)n f x x a =-,求()f x '. 解:(1)32()61153f x x x x =+++,∴2 ()18225f x x x '=++ (2)∵32()25f x x x x =-++,∴2 ()341f x x x '=-+ 由()0f x '=得:2 03410x x -+=,解得:01x =或013 x = (3)0(22)(2)()lim n n x x a x x a f x x ?→-+?--'=? 112 210 lim[(2)24(2)2()]n n n n n n n n x C x a C x x a C x ---?→=-?+?-++?12(2)n n x a -=- 例2.物体在地球上作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距离2 12 S gt = 其中t 为经历的时间,29.8/g m s =,若 0(1)(1) lim t S t S V t ?→+?-=?9.8/m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0~1s 时间段内的速率为9.8/m s (B )在1~1+△ts 时间段内的速率为9.8/m s (C )在1s 末的速率为9.8/m s (D )若△t >0,则9.8/m s 是1~1+△ts 时段的速率; 若△t <0,则9.8/m s 是1+△ts ~1时段的速率. 小结:本例旨在强化对导数意义的理解,0lim →?t t S t S ?-?+) 1()1(中的△t 可正可负 例3.(1)曲线C :3 2 y ax bx cx d =+++在(0,1)点处的切线为1:1l y x =+ 在(3,4)点处的切线为2:210l y x =-+,求曲线C 的方程; (2)求曲线3:2S y x x =-的过点(1,1)A 的切线方程. 解:(1)已知两点均在曲线C 上. ∴? ??=+++=439271 d c b a d ∵2 32y ax bx c '=++ / (0)f c = / (3)276f a b c =++

《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

一、个人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 二、课程要求 会计学科体系简介 “会计”这个词,早在我国西周时代(约在公元前1 100年到770年之间)就已经出现。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过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会计学的分支: 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 1.宏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 2.微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 微观会计学,按照其所服务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 1.预算会计(也叫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 2.企业会计(也叫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企业会计,按照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 1.管理会计 提供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关于未来的经济信息。 2.财务会计 提供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服务的、关于过去的经济信息。 财务会计,按照其所应用的行业,可以分为: 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学基础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章总论(绪论)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 1. 核算 2. 监督 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证 (二)其他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等 三、会计对象 特定主体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四、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五、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 记账本位币 六、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高等数学导数的概念学习教案.docx

教学合班 1:专业班合计人授课 合班 2:专业班合计人日期对象 合班 3:专业班合计人地点教学第二章导数与微分计划 内容 第一节导数的概念 2学时 (课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 1.理解导数概念,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曲线的切线; 3.理解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具体目标如下: 教学 目的 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资源 1.理解导数的概念;1.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导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3.把握可导与连续的关系。2.会求曲线的切线。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 的作风。 重点:导数的定义。 难点: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材、例子(幻灯片)、课件。 教学后记 对培养方案、大纲修改意见对授课计划修改意见对本教案修改意见需增加资源其他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务处:

教学活动流程 教学步骤与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 对前面的知 识进行复习 A. 复习内容与巩固,并简述 1.极限的定义为新知识和6mins 2.极限的计算方法新技能的学 习奠定必要 的基础。 板书 ( 或 PPT展 B. 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示)课题简介 明确本次课的辅以2mins (略。详见教案首页)内容重点及目PPT展示 标 C.讲授新知 导数与微分是微积分的基本概念,要更好地理解导数 的概念,应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自然抽象出导数的概念。导数与微分在理论上和实践 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一、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斜率 1.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设一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质点的运行路程s与时间t的 关系为 s s(t ) ,求质点在 t0时刻的瞬时速度. 分析:如果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给时间一个增量t ,讲解20mins 那么质点在时刻 t0与时刻 t0t 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也就是 辅以 PPT展示 引入导数概念 质点在时刻 t0的瞬时速度为 v0v s(t0t ) s(t0 ) t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这个比值是常数,但是如果质点作 变速直线运动,它的运行速度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为了计算 瞬时速度,首先在时刻 t0任给时间一个增量t ,考虑质点由 t0到 t0 Vt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s(t0t )s(t0 ) t

《导数的概念》说课稿(完成稿)

实验探究,让数学概念自然生长 ——《导数的概念》说课 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张志勇 一. 教学内容与内容解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一节的《导数的概念》第2课时“瞬时变化率——导数”,导数的概念包括三部分教学内容,即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导数,其中瞬时变化率包括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和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完成平均变化率的学习. 2、内容解析:导数是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在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中学阶段而言,导数是研究函数的有力工具,在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曲线的切线以及一些优化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对研究几何、不等式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导数在函数研究中的应用应是整个章节的重点,但不能仅仅将导数作为一种规则和步骤来学习,导数的概念无疑是教学的起点也是关键,否则学生很难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事实上导数概念的建立基于“无限逼近”的过程,这与初等数学所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本质的不同.囿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可接受能力,教材中并没有引进极限概念(过多的极限知识可能会冲淡甚至干扰对导数本质的理解),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直至建立起导数的数学模型. 3、教学设想:导数的本质在于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无限逼近”,而无限逼近有三种方式:数值逼近、几何直观感知、解析式抽象;而达成学生极限思想形成之教学目标,需要以问题为背景,关键是设计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因此教学处理时,试图还 原知识建构的完整过 程,实现导数概念的“再 创造”,其中数学探究 环节采用数学实验的方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二十一课课后习题答案详解教学内容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二十一课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Lesson 21 1. c根据课文第3-4行Last year, however, it came into use, 只有c. came into use recently 比较接近课文的实际内容,而其他3个选择都不符课文内容。 2. d根据课文第8行…but I am determined to stay here, 只有d. has refused to leave his house 与课文内容相符,其他3个选择都与事实不符。 3. c只有选c. can hear 才能使这个句子同前一句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 的含义相同,只是语态不同。而其他3个选择a. can heard, b. can to hear, d. can be heard 都不符合语法,在意思上都讲不通。 4. d 只有d. possible 才能使句子同前一句It couldn't be used then 意思最接近。a. able (能)需要人作主语,本句的主语是it 形式主语;b. allowed(允许)不符合题目的意思,c. impossible(不可能的)与句子意思相反。 5. a 前面句子Over a hundred people must have been driven away 中的must 表示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推测。b. I’m sure(我确信) 语气比较肯定,不表示推测;c. Certain(肯定的)是形容词,缺主语和谓语,不符合语法和题目意思。; d. Of course(当然) 表示“肯定”的意思,也不够准确; 只有a. I think(我想,我认为) 表示推测,所以应该选a. 6. c 只有c. are some left 才能使这个句子比较接近前一句I am one of the few people left,因为few(少数几个)同some(一些)意思比较接近, a. are none left(一个没剩)不等于the few.b. is one left(剩下一个)也不等于the few;d. are a lot left(剩下很多)与the few 意思相差悬殊.所以选c.

《导数的概念》说课稿与教学说明

《导数的概念》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一节的《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概念》是第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导数的地位、作用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一种特殊的极限,反映了函数变化的快慢程度.导数是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曲线的切线以及一些优化问题的重要工具,同时对研究几何、不等式起着重要作用.导数概念是我们今后学习微积分的基础.同时,导数在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开展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2.本课内容剖析 教材安排导数内容时,学生是没有学习极限概念的.教材这样处理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极限概念高度抽象,不适合在没有任何极限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所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导数这个特殊的极限去体会极限的思想,这为今后学习极限提供了认识基础.另一方面,函数是高中的重要数学概念,而导数是研究函数的有力工具,因此,安排先学习导数方便学生学习和研究函数. 基于学生已经在高一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学习了瞬时速度,因此,先通过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的极限去得出瞬时速度,再由此抽象出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瞬时变化率的的模型,并将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导数,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进行导数概念教学时还应该看到,通过若干个特殊时刻的瞬时速度过渡到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从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极限是瞬时速度过渡到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是瞬时变化率,我们可以向学生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基本思想.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当时间间隔越来越小时,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附近的平均速度趋向于一个常数,并且这个常数就是物体在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2.使学生通过运动物体瞬时速度的探求,体会函数在某点附近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函数在该点的瞬时变化率,并由此建构导数的概念; 3.掌握利用求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实现求导数的基本步骤; 4.通过导数概念的构建,使学生体会极限思想,为将来学习极限概念积累学习经验; 5.通过导数概念的教学教程,使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是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过程. 教学重点 通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探求,抽象概括出函数导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的极限意义,由此得出函数在某点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函数在该点的瞬时变化率,并由此得出导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1.查找实际测速中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 2.为学生每人准备一台Ti-nspire CAS图形计算器,并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 3.制作《数学实验记录单》及上课课件. 教学流程框图 教学流程设计充分尊重学生认知事物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在操作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导数概念的表象,再通过表象抽象出导数概念,并通过运用导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导数的本质.教学的主要过程设计如下:

高中数学选修2-2教学设计9:1.1.2 导数的概念教案

1.1.2 导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1、会用极限给瞬时速度下精确的定义;并能说出导数的概念. 2、会运用瞬时速度的定义,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导数的求解方法和过程;2、导数符号的灵活运用 难点:导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与起跳后的时间t 的关系为: 2() 4.9 6.510h t t t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可以求在某时间段的平均速度.这节课我们将学到如何求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例当t =1时的瞬时速度.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一:瞬时速度 问题1: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在不同时刻的速度是不同的. 新知: 瞬时速度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探究任务二:导数 问题2: 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t s ??当t ?趋近于0时的速度. 得导数的定义: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00()()lim lim x x f x x f x f x x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f x '或0 |x x y =' 即000()()()lim x f x x f x f x x ?→+?-'=? 注意:(1)函数应在点0x 的附近有定义,否则导数不存在 (2)在定义导数的极限式中,x ?趋近于0可正、可负、但不为0,而y ?可以为0 (3)x y ??是函数)(x f y =对自变量x 在x ?范围内的平均变化率,它的几何意义是过曲线)(x f y =上点()(,00x f x )及点)(,(00x x f x x ?+?+)的割线斜率 (4)导数x x f x x f x f x ?-?+=→?)()(lim )(0000/ 是函数)(x f y =在点0x 的处瞬时变化率,它反映的函数)(x f y =在点0x 处变化的快慢程度.

人教版高中数学(文科)选修导数的概念及运算教案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指津】 1.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 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掌握两个函数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会求多项式的导数. 【知识在线】 1.函数y =14223++x x 的导数是 . 2.曲线y =x 4+x 2上P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6,则点P 的坐标是 . 3.设函数f(x)= -35 x 5 - 74 x 4+8,则0 lim →?x f(x+Δx)-f(x)Δx = . 4.已知使函数y=x 3+ax 2- 43 a ,若存在0)()(,000=='∈x f x f R x 使的求常数a . 【讲练平台】 例1 函数y=(3x 2+x+1)(2x+3)的导数是 ( ) A . (6x+1)(2x+3) B . 2(6x+1) C . 2(3x 2+x+1) D . 18x+22x+5 分析 先把函数式右边展开,再用和的求导法则求导数. 解 y=(3x 2+x+1)(2x+3)=6x 3+11x 2+5x+3 ∴y'=18x 2+22x+5,故应选D 点评 要善于化归,本题函数解析式就可转化为多项式. 例2 设函数f(x)=x 3-2x 2+x+5, 若f'(x 0)=0,则x 0= . 分析 x 0是方程f'(x)=0的根,只要解方程f'(x)=0 解 f(x)=x 3-2x 2+x+5, 求f'(x)=3x 2-4x+1 由f'(x 0)=0, 得3x 2-4x+1=0 解得x 0=1或13 ∴应填写答案为1或13 点评 导数的运算法则再加上已有的导数公式(如(x n )'=n .x n -1, 其中n ∈N*)是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 数的常用工具. 例3 已知抛物线y=ax 2+bx+c 通过点(1,1),且在(2,-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 求a ,b ,c 的值. 分析 题中涉及三个未知数,而已知中有三个独立条件,故可通过解方程组来确定a ,b ,c . 解 ∵y=ax 2+bx+c 分别过(1,1)点和(2,1)点 ∴a+b+c=1 (1) 4a+2b+c=-1 (2) 又 y'=2ax+b ∴y'|x=2=4a+b=1 (3) 由(1)(2)(3)可得,a=3,b=-11,c=9. 点评 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决定了函数的导数知识与平面解析几何中直线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导数能解决许多曲线的切线的问题,使确定曲线在某处的切线斜率变得简单易求. 【知能集成】 1.两种常见函数的导数:c'=0 (C 是常数);(x n )'= nx n - 1(n ∈N *). 导数和运算法则:若 f(x),g(x)的导数存在,则[f(x)±g(x)]' = f '(x)+g'(x), [cf(x)]' = cf '(x).(C 是常数) 2.能应用由定义求导数的三个步骤推导出常数及函数y=x n (n ∈N*)的导数公式,掌握两个函数的和与差的求导法则及常数与函数的积的求导法则,能正确运用这些求导法则及导数公式求某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XX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2)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起源于生产实践,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 西周——出现“司会”官职 西汉——出现“计簿、薄书”的账册 宋代——官厅会计(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龙门账 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四脚账 清后期——借贷记账法 二十世纪——电算化会计 会计在世界的发展 远古——印度的农业记账员 1494年——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 二战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化

裕兴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笔记 第21课

Lesson 21 Mad or not? 是不是疯了 Why do people think the writer is mad? Aeroplanes are slowly driving me mad. 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 The airport was built years ago, but for some reason it could not be used then. Last year, however, it came into use. Over a hundred people must have been driven away from their homes by the noise. I am one of the few people left. Sometimes I think this house will be knocked down by a passing plane. I have been offered a large sum of money to go away, but I am determined to stay here. Everybody says I must be mad and they are probably right. 参考译文 飞机正在逐渐把我逼疯。我住在一个机场附近,过往飞机日夜不绝于耳。机场是许多年前建的,但由于某种原因当时未能启用。然而去年机场开始使用了。有100多人肯定是被噪音逼得已经弃家远去,我是少数留下来的人中的一个。有时我觉得这房子就要被一架飞过的飞机撞倒。他们曾向我提供一大笔钱让我搬走,但我决定留在这儿。大家都说我肯定是疯了,也许他们说的是对的。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4) mad adj. 发疯的 be mad 发疯,发狂(强调状态) go mad 发疯,发狂(强调转变) drive sb mad 逼疯 /send sb mad be mad about sth 对…疯狂的,狂热的 /be mad on sth be mad on football 对足球狂热 be mad on pop music be mad on jazz be mad about/on sth /be crazy about… 对…着迷 go mad 发疯,发狂 /go crazy

导数概念 教案

导数的概念 (教案?讲稿?PPT) 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导数的历史背景,体会导数定义的探索过程 2.掌握导数的内容,初步会用它进行有关的计算求解. 3.使学生深刻理解导数的概念,理解导数在几何、物理上的意义,能够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导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在导数定义的过程中,用形象直观的两个实际例子作为引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探究导数定义的过程,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了解导数发现的历史,感受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与本领。 2.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用极限方法解决平均变化率逼近某点处的变化率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导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引出导数的概念,并根据导数的定义计算导数. 【教学方法】形象直观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背景知识】自由落体物体的瞬时速度问题,曲线切线的斜率问题等. 【特色和创新之处】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文、理结合的方式,最后以口诀的形式结尾,讲解抽象的内容,体现数学的草根本色。 【教学进程概要】 用两个实际问题阐述函数在一点上导数的定义,由例题1和例题2,来讲述在一点上求导的方法;接着由例题2,引出函数左、右导数的概念;用例题3引出在开区间上的导数,即导函数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给出求导函数的例子,例题4;最后以口诀的形式结尾。 【板书内容】 导数的概念

00000 ()()()lim lim t t s t t s t s v t t t ?→?→+?-?==?? 0000 ()()lim lim MT x x f x x f x y k x x ?→?→+?-?==?? 对一般函数: ()y f x = 0000 0()()|lim lim x x x x f x x f x y y x x =?→?→+?-?'==?? x x f x x f x y y x x ?-?+=??='→?→?) ()(lim lim 00

2021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第1讲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教学案理北师大版

第1讲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 一、知识梳理 1.导数的概念 (1)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 称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 lim Δx→0f(x0+Δx)-f(x0) Δx =lim Δx→0 Δy Δx 为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记作f′(x0), 即f′(x0)=lim Δx→0Δy Δx =lim Δx→0 f(x0+Δx)-f(x0) Δx . (2)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的几何意义是在曲线y=f(x)上点P(x0,y0)处的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就是位移函数s(t)对时间t的导数).相应地,切线方程为y-y0=f′(x0)(x -x0). (3)函数f(x)的导函数 称函数f′(x)=_lim Δx→0_ f(x+Δx)-f(x) Δx 为f(x)的导函数. 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原函数导函数y=c(c为常数) y′=0 y=xα(α为实数) y′=αxα-1 y=a x (a>0且a≠1) y′=a x ln a 特别地(e x)′=e x y=log a x (x>0,a>0,且a≠1) y′= 1 x ln a 特别地(ln x)′= 1 x y=sin x y′=cos__x

(1)[f (x )±g (x )]′=f ′(x )±g ′(x ); (2)[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3)?? ??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2 (g (x )≠0). 4.复合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导数和函数y =f (u ),u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y x ′= y u ′·u x ′,即y 对x 的导数等于y 对u 的导数与u 对x 的导数的乘积. 常用结论 1.奇函数的导数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导数是奇函数,周期函数的导数还是周期函数. 2.[af (x )+bg (x )]′=af ′(x )+bg ′(x ). 3.函数y =f (x )的导数f ′(x )反映了函数f (x )的瞬时变化趋势,其正负号反映了变化的方向,其大小|f ′(x )|反映了变化的快慢,|f ′(x )|越大,曲线在这点处的切线越“陡”. 二、教材衍化 1.函数y =x cos x -sin x 的导数为( ) A .x sin x B .-x sin x C .x cos x D .-x cos x 解析:选B.y ′=x ′cos x +x (cos x )′-(sin x )′=cos x -x sin x -cos x =-x sin x . 2.曲线y =1- 2 x +2 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解析:因为y ′=2 (x +2)2,所以y ′|x =-1=2. 故所求切线方程为2x -y +1=0. 答案:2x -y +1=0 3.有一机器人的运动方程为s =t 2 +3t (t 是时间,s 是位移),则该机器人在t =2时的 瞬时速度为________. 解析:因为s =t 2 +3t ,所以s ′=2t -3t 2,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