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功能性梗阻15例临床分析

输尿管功能性梗阻15例临床分析
输尿管功能性梗阻15例临床分析

输尿管功能性梗阻15例临床分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7410104.html,闵安如徐永利2004-10-23 7:31:38 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 年10 月第5

卷第20 期

关键词:输尿管

输尿管功能性梗阻临床上较为罕见,梗阻可发生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中段输尿管(MU)和输尿管膀胱连接部(UVJ),其中以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发生率最高,对本病认识不足,易发生漏诊或误诊,我们收集了1985年7月~1999年12月收治的病例15例17侧,全部病例临床资料完整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成人10例,儿童5例,年龄5个月~41岁,平均年龄26岁,发生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1例,输尿管中段2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12例,其中单发于左侧9例,右侧4例,双侧发生者2例,病变部位均在输尿管膀胱连接部。

1.2 临床症状2例为体检发现,13例有腰部胀痛,伴肉眼血尿6例,肾绞痛反复发作3例,腹部出现包块3例,患侧继发肾结石9例、输尿管结石2例,全部女性患者均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症状,6例男性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症状,伴反复发热7例,2例双侧发病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其中1例肾功能重度损害。

1.3 合并畸形对侧肾先天性未发育1例,旋转不良2例,患肾发育不良1例,隐睾1例,鞘膜积液2例。

1.4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提示肉眼血尿6例,镜下血尿共5例,脓尿3例,肾功能检查异常2例,血清BUN和Cr浓度分别高于7.5mmol/L和177μmol/L。

1.5 影像检查本组病例均经B型超声,KUB+IVU检查。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患者12例14侧B超检查均发现肾皮质不同程度受压变薄、肾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扩张。集合系统分离1.2~

2.8,平均1.5,输尿管全程扩张8例共10侧,中下段显著扩张4例,内径2.2~2.8,平均

3.1cm,KUB+IVU检查全部病例患肾显影淡,仅能提示肾积水,输尿管显影欠清晰或不显影,7例行膀胱镜检查逆行性尿路造影,发现输尿管扩张膨出5例,2例插管未成功,10例患者采用大剂量造影剂静脉滴注尿路造影,配合X线电透视和延迟摄片,2例显影欠清晰,其余8例获得提示性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例,B超显示肾皮质受压变薄,肾盂球状扩张直径3.0cm,无输尿管上段狭窄及占位征象,超声引导下肾盂穿刺顺行性造影提示诊断,2例输尿管中段梗阻B超显示集合系统分离平均1.6cm,输尿管上段扩张平均2.9cm,行膀胱镜检查逆行插管造影提示诊断。本组全部病例15例行膀胱排泄性造影,膀胱显影正常,无膀胱输尿管返流。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2.1 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观察到肾盂及扩张段输尿管蠕动异常,蠕动波幅及频率减弱,排除输尿管管腔狭窄、走行异常、输尿管肾盂高位附着及管腔外迷走血管压迫、纤维束粘连等异常情况,其中采用输尿管肾盂中下段裁剪和抗返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8例,输尿管中下段裁剪下端膨出部切除再植术4例,患侧肾、输尿管全切术2例,中段输尿管梗阻段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例。

2.2 病理检查切除标本送病理学检查,大体观察见功能性梗阻段输尿管管壁、管径与正常段输尿管无明显差异,连续石蜡切片HE和Masson染色,光学显微镜下显示:梗阻段输尿管壁内环肌正常无增厚,纵肌缺乏或不完整伴纤维组织增生,扩张段输尿管管壁增厚,环肌、纵肌均正常。

2.3 治疗结果肾输尿管全切术1例失访,另1例随访3年,健肾代偿性增大,肾功能正常,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术后感染,吻合口瘘,自动出院后失访,其余手术患者随访1~4年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经B超和IVU复查,术侧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

3 讨论

输尿管功能性梗阻是临床上罕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输尿管节段性蠕动传导障碍,动力性功能失调,梗阻段以上输尿管全程或部分显著扩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尿、腰痛、尿路感染、腹部包块和继发结石,也可隐匿起病,缺乏特异性。梗阻部位可为肾盂输尿管和继发结石,也可隐匿起病,缺乏特异性。梗阻部位可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中段输尿管和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其中以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发生率最高,又可称为原发性巨输尿管

,此型近年来国内报道较多。输尿管功能性梗阻病因尚不明确。有部分学者认为是胎儿期输尿管节段性梗阻造成的,而这一梗阻在发育过程中又缓解了。也有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于输尿管病变段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减少,缺乏或发育不良所致,Mackinon [1]、李衷初[2]认为造成此症的主要因素是输尿管壁肌层排列紊乱和功能性梗阻的肌束与胶原纤维之间的比例失调。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学者支持此观点。本组病例中12例行抗返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均获得满意疗效,证实肾盂、输尿管的蠕动是肌原性的,受神经支配影响不大,术后标本病理所见,与李衷初等文献报道吻合。本病的诊断有B超、IVU、膀胱镜逆行插管造影、膀胱排泄性造影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及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IVU应用于本症多显影欠理想,仅作筛选和鉴别诊断用。其中B超、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和膀胱镜检查逆行插管造影诊断率较高:B超检查可发现肾皮质改变,肾盂输尿管积水,特别是输尿管扩张程度与肾积水程度不成比例是本症的声像图特点,实时超声动态观察输尿管蠕动和喷尿等声像图改变,更有助于本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