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300多重背景调用实例复习课程

S7-300多重背景调用实例复习课程
S7-300多重背景调用实例复习课程

S7-300多重背景调用

实例

多重背景数据块

如果在结构化编程时经常使用功能块,那么在每次调用FB时都要为其指定一个单独的背景数据块。对于非常小的FB,它的背景数据块经常由很少的几个字组成,则会浪费大量没有使用的背景数据块空间。当频繁调用和指定背景数据块给这些小的FB时,程序会变得非常不清晰,或者DB块的数量会达到CPU 所支持的最大数量。由于一个背景数据块可以长于FB实际需要的长度,因此多个背景数据块可以合并成一个多重背景。但是,这种合并必须在一个FB中通过编程完成。多重背景调用等同于FC的调用,在多重背景下调用的参数填写一定不能空着,必须有实际地址,否则用 DB10的数据程序会混乱

具体步骤:

1.先建立一个FB1。符号名:三数相加。完成内容a*b*c=outcome

2.定义形式参数

3.IN:a, b, c

4.OUT:outcome

5.temp:temp_out

6.在 SIMATIC Manager 中,打开你希望生成多重背景的 FB2。在静态变量STAT定义部

分,输入多重背景的名字,数据类型为 FB,选择后要注意改成FB1。然后将左侧多重背景的数据模块拖入编程框内。

多重背景数据块的使用(图)

先建立一个FB10。完成内容X*Y=Z 定义形式参数 IN:X,Y OUT:Z 保存 然后在建立FB20,形式参数STAT里定义 NAME:MUL Data Type:FB10 程序中写以反复的写call MUL。保存 OB1中写CALL FB20,DB10 DB10为多重背景数据块 注意一点,多重背景调用等同于FC的调用,call MUL下的参数填写一定不能空着,必须有实际地址,否则用DB10的数据程序会混乱。 以下详细讲解西门子多重背景数据块的使用。 1、在SIMATIC Manager 中,打开你希望生成多重背景的FB。在静态变量定义部分,输入多重背景的名字,数据类型为FB 或SFB。 图1 2、在程序中调用多重背景,可以在多重背景中的目录中选择托拽它到NETWORK 中,也可以用CALL 指令调用它。

图2 在STEP 7 V5.4 SP2 中请注意: 如果在LAD/FBD编辑器的目录视图中多重背景未被列出,推荐在静态变量声明中先插入一个功能块,然后再删除它。这样多重背景就再次可以被选择。 3、现在设置程序块的输入和输出并保存。就可以在程序(例如OB1)中使用多重背景来调用FB。创建一个背景数据块以供监控。 注意: 当生成多重背景时,如其在FB 中作为一个多重背景被调用,注意要首先生成它,然后再指定一个多重背景调用。如果不遵从这个顺序,程序中将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一致的情况也有可能在修改多重背景后出现。 4、一旦修改过了多重背景,并打开调用它的功能块。当功能块被打开时,会出现一个消息显示在FB 接口声明中有一个UDT 或本地标签的被修改,并显示在功能块调用中至少有一个时间标签冲突。确认此信息,修改过的背景调用在LAD/STL/FBD 编辑器中将会以亮红色显示。 为了更新功能块调用,右击功能块,然后在弹出菜单中选择“Update Block Call...”。 图3 5、在后续的对话框中,点击OK 来执行接口更新。 图4 在STEP 7 V5.3中的注意事项: 当尝试通过“File > Check and Update Accesses”来更新程序块调用时,STEP7 V5.3 不能发现变量间的唯一分配,调用还是保持红颜色,也无法通过“Edit > Call > Update”改正调用错误。更新调用的唯一办法是删除调用,在声明中更新接口,然后再以多重背景方式调用功能块。如果已经删除了FB 接口中的变量,应该通过“Edit > Call > Update”来改正所有的多重背景调用,而不需使用前面的“Check and Update Accesses”功能。一旦已经更新了这些多重背景,就又可以与平时一样使用“Check and Update Accesses”功能了。 6、推荐在更新功能块调用后进行一致性检查。在SIMATIC Manager 中,右击S7 program 文件夹,选择“Check block consistency...”功能,系统会显示S7程序的结构。 通过工具栏中的第二个按钮或者“Program > Compile All”功能编译程序。在编译后,STEP 7程序一致性将统一。

西门子 PLC中OB、FC、FB、SFC、SFB中功能块

西门子 PLC中OB、FC、FB、SFC、SFB中功能块使用概述 (2013-12-05 16:13:52) S7-300/400PLC程序采用结构化程序,把程序分成多个模块,各模块完成相应的功能。结合起来就能实现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就像高级语言一样,用子程序实现特定的功能,再通过主程序调用各子程序,从而能实现复杂的程序。 在S7-300/400PLC中写在OB1模块里和程序就是主程序,子程序写在功能(FC),功能块(FB)。 FC运行是产生临时变量执行结束后数据就丢失-----不具有储存功能 FB运行时需要调用各种参数,于是就产生了背景数据块DB。例如用FB 41来作PID控制,则它的PID控制参数就要存在DB里面。FB具有储存功能系统功能块(SFB)和系统功能(SFC)也是相当于子程序,只不过SFB 和SFC是集成在S7 CPU中的功能块,用户能直接调用不需自已写程序。 SFC与FC不具有储存功能,FB和SFB具有储存功能。 OB模块相当于子程序,负责调用其他模块。如果程序简单只需要OB就可以实现。 用西门子PLC编程时,可以用到功能块FB和功能FC(FB、FC都是组织块)资料上说FB与FC都可以作为用户编写的子程序,但是我不明白这两个组织块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阿?在应用上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FB--功能块,带背景数据块 FC--功能,相当于函数 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FC使用的是共享数据块,FB使用的是背景数据块 举个例子,如果您要对3个参数相同的电机进行控制,那么只需要使用FB编程外加3个背景数据块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您使用FC,那么您需要不断的修改共享数据块,否则会导致数据丢失。FB确保了3个电机的参数互不干扰。 FB,FC本质都是一样的,都相当于子程序,可以被其他程序调用(也可以调用其他子程序)。他们的最大区别是,FB与DB配合使用,DB中保存着F B使用的数据,即使FB退出后也会一直保留。FC就没有一个永久的数据块来存放数据,只在运行期间会被分配一个临时的数据区。 在实际编程中,是使用FB还是FC,要看实际的需要决定。 FB与FC没有太大的差别,FB带有背景数据块,而FC没有。所以FB 带上不同的数据块,就可以带上不同的参数值。这样就可以用同一FB和不同的背景数据块,被多个对象调用。 FC和FB像C中的函数,只不过FB可以生成静态变量,在下次函数调用

新课程背景下古诗教学的解析

新课程背景下古诗教学的解析 一、立足实际,激发审美意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古诗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儿童的思维,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还具有趣味性及奇特性。在古诗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些思维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可感与跳跃的特点,他们能够凭借具有趣味性的声音、形状以及色彩等对事物进行基本的判断与感知,而对枯燥的说教以及抽象的道理缺乏兴趣。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配乐朗诵,感受、品味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中,老师要从学生思维的形象直观性出发,结合多媒体,将送别与远行的场景制作成一幅幅图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配合相应的背景音乐,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体验苍茫空阔之感,理解离别诗的悲凉。同时,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对奇特性、趣味性的追求,注重古诗教学设计中的灵活、新颖、多变,充分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生欣赏古诗时,老师可将古诗的文字与句式打乱,

让学生重组,并要求他们为古诗配上题目以及图画。这种类似于游戏的古诗练习,将古诗的学习与美术结合起来,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古诗的学习之中,体会古诗的美,激发审美意识。 二、注重审美积累,培养审美情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由老师的分析来代替,而应让学生自主地在情感与思维活动中,亲身体验、思考与感悟,获得独特的感受。新课改理念倡导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的兴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教材,在学习古诗之前,引导学生积极收集相关的资料,并积极运用比较等多种方法展开想象,丰富语言与审美积累,深化学生对诗的理解,丰富审美感受。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新课标《江雪》的教学时,老师可先给出“千山、鸟、绝、孤舟、蓑笠翁”等字词,让学生大胆想象,或者出示白雪茫茫中,一人独坐江边垂钓的画面,让学生看图说话,体会诗的意境,品位与欣赏诗的语言,增强学生对古诗的领悟能力与理解能力,积累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选入小学教材的许多文章都具有哲理性,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诗的语言特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其哲理美,使学生充分感受诗的理趣。例如,在人教版新课标《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

编号22--多重背景数据块的项目举例

多重背景数据块的项目举例 下面以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用户程序为例,介绍生成和调用FB多重背景数据块的方法。 用STEP7的新项目创建一个名为“多重背景实例”的项目,项目中创建组织块OB1是主程序,FB1电机4,FB2电机3,FB3电机2,UDT1电机1控制。如图: 首先:明白功能块的调用关系,此实例关系图如下: 1、在项目右侧单击右键新建数据块DB1,在生成时如下图,选择instance DB 对应是FB1,下图红笔处。

2、FB2、FB3和UDT1没有自己的背景数据块,创建好FB2和FB3和UDT1后分别定义FB2和FB3的输入输出管脚。如创建FB3后,打FB3。 如上图红圈处,定义了三个输入管脚,分别是 DIANJI1shoudong电机1手动启动,DIANJI1zidong电机1自动,DIANJI1sudu电机1速度。同理定义FB2的2个输出管脚和FB3的输入输出管脚及其UDT1的输入输出管脚。 3、此时FB1,FB2,FB3,UDT1都已经定义好,但是只是建立了DB1

作为FB1的背景数据块,这时我们要把FB2,FB3嵌套到FB1里面。使FB2和FB3定义的管脚建立在DB1里面。具体如下: ①打开FB1数据块,在FB1管脚STAT定义区,添加name:q_control,数据类型:选FB,改成FB2.这样就把FB2嵌套在FB1中。如图 同理添加另外两个,其中调用了FB2两次,调用了FB3一次。保存后,打开DB1数据块。如图: 问题1:为什么在STAT区域定义?因为FB与FC相比多了一个STAT 静态背景数据区,保存在DB1中。不能直接修改DB1,DB1的数据生成由FB1的管脚定义。 问题2:DB1数据块的地址生成规律,如上图红笔部分。地址是根据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地理新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其次,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提“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课堂提问的权利控制在老师手里,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层层“诱惑”下沿老师设计的思路解答问题,而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创新的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得不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 此外,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教师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普遍感觉到课时不够,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难于把握,课时不够,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内容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却出现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教师难于把握。

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上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严重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的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 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以及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初三不开设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得许多初中学校地理课形同虚设。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辐度大,这对于学生而言,无凝一下难于适应,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高中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以及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的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例题教学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例题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21T15:21:13.3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9期作者:叶旭霞[导读] 初中数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江苏省靖江市第三中学214500 摘要:初中数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通过简单的数学理论记忆、数学方法的机械学习和数学思想的灌输是难以实现的,这样的知识对于初中生而言也过于抽象。例题教学正是将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通过具体的例题内容展示出来,例题的讲解和示范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数学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的重要环节,是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 关键词:数学知识例题教学解题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以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的更新为基础的,继而带动了教学理念、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相关的改革措施的跟进。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工程。数学教科书是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媒介文本。数学教学是学生感受数学这种文化洗礼的重要活动过程。数学历来是中小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这学科能够培养学生进入社会以后所需要的数学素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的过程中受到理性精神的熏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例题教学选择的原则 1.创立情境,对学习原则进行探究。电影通过音乐盒画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数学例题能够通过设置多种问题情境,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习惯。比如,正在学习“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为什么车轮是圆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对数学模型进行构建,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行培养。数学建模是对数学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直接反映,是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数学方法进行科学应用的一个过程,是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过程。 3.对内容进行变通,对题目进行创新。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思考和解决问题。思维的变通性直接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数学题型有很多,但都围绕着固定的知识点进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课本当中的习题、例题出发,通过题目结构形式、表达方式的变化,改变习题的结论和题设,就可以在课本中的习题和课外习题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例题教学途径分析 1.选择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数学教学中,准确选择例题类型对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合理的数学例题,能够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更加透彻。如果教师选择的数学例题不能够突出讲解的重点,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听不懂或思维混乱的后果,不明白教师此时讲解的侧重点在哪里,甚至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不良现象。若选择的数学例题过于简单,学生会产生“什么都会了”的心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出现不认真听、思想溜号、自大等不良现象。若选择的数学例题偏难,一些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将会很难理解与掌握,导致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完全听不懂,久而久之,原本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对数学丧失学习兴趣,或者干脆放弃学习,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分层化。可见,合理的选择数学例题的类型对于例题教学的模式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数学例题的选择,一定要具有基础性、典型性、代表性,不可一味地追求难度与技巧,应该由易到难有层次地进行讲解,使得学生的听课思路清晰易懂,利于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时,应该紧扣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在选择例题时,要侧重运用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进行引导解题。因学生对于乘法的运算定律都非常熟悉,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过渡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有理数,同时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非负数扩展到有理数,让学生明白有理数的运算律与曾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新的知识会觉得很容易理解,教师也能达到教学目标。 2.结合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例题进行讲解。(1)概念型例题。概念的认知过程是在人的大脑中反应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过程,针对于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是作为一项主要的教学核心环节存在的,为学生的推理证明与思考问题提供的重要的理论知识。在新概念教学过程中,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均会以举例的方式,经过抽象的科学总结,继而建立起一个完整而又准确的数学概念。那么任课教师在进行概念型例题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认清概念的形式,从而帮助其更好地抽象出数学概念。(2)基础型例题。学生的任何学习过程,都需要依托良好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灵活的运用数学基础型知识去解决其他问题。但目前,初中生往往对新知的理解不是很深刻,这就导致基础型数学知识的运用过于牵强。为此,任课教师在例题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运用一些基础型例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得到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创立情境等方法来让学生思考例题,通过讲解这些例题和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朱秋芳关于初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的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 [2]曹峰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模式应用分析[J].数理化学习。 [3]刘元昕浅谈初中数学例题教学[J].教育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及课堂教学

一,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要促进两个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要求做到四个转变,四个转位 (一)四个转变 1、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此次课程改革,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2、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 课程决定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整堂课以传授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无奈。而今我们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上超越了“教师中心论”,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而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3、转变教师观:从“讲学”走向“导学” 长久以来,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本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观念,在课堂上过于繁锁地分析,自始自终是教师唱主角,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较少得到关注。新的课程改革,深中肯綮地倡导改“讲学”为“导学”,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学习,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 的“学”。 4、转变学生观:从“被动”走向“主动”

学生是学习的直接者,过去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学生学得相当被动。进行课程改革以后,我们重在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学习方式,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四个转位 1“全方位指导”转位“适时指导” 探究性学习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2、“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使课堂死气沉沉。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3、“教材研究”转位“教材、学生双研究” 过去的一些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现在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要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所以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要从“教材研究”转位“教材、学生双研究”。 4、“面向个体”转位“面向全体”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采用个体探究,更应该合作探究或大班集体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多重背景数据块

多重数据块是数据块的一种特殊形式,如在OB1中调用FB10,在FB10中又调用FB1和FB2,则只要FB10的背景数据块选择为多重背景数据块就可以了,FB1和FB2不需要建立背景数据块,其接口参数都保存在FB10的多重背景数据块中。建立多重背景数据块的方法是:在建立数据块只要在数据类型选项中选择“实例的DB”就可以了,见下例。 下面通过一例简单介绍一下多重背景数据块使用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方法。 例如,PLC控制两台电机,且控制两台电机的接口参数均相同。一般的作法,我们可以编写功能块FB1控制两台电机,当控制不同的电机时,分别使用不同的背景数据块就可以控制不同的电机了(如第一台电机的控制参数保存在DB1中,第二台电机的控制参数保存在DB2中,我们可以在控制第一台电机调用FB1时以DB1为背景数据就可以了,第二台同样以DB2为背景数据块)。这样就需要使用两个背景数据,如果控制的电机台数更多,则会使用更多的数据块。使用多重背景数据块就是为了减少数据块的数量。 像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利用多重背景数据块来减少数据块的使用量。拿本例来说,我们就可以在OB1中调用FB10,再在FB10中分别调用(每台电机各调用一次)FB1来控制两台电机的运转。对于每次调用,FB1都将它的数据存储在FB1的背景数据块DB1中。这样就无需再为FB1分配数据块,所有的功能块都指向FB10的数据块DB10。原理图如下: 首先,我们需要先后插入一个功能块FB10和数据块DB10,DB10就为FB10的多重背景多重数据块。如下图:

其次,需要在FB10中指定其所包含的背景数据块。方法如下:在FB10局部变量定义窗口中,在“STAT”变量区中(必须在此变量区中)为每台电机的控制取好名称后,数据类型选择FB ,确认后,再把改为1,即功能块FB1。如果你在变量表中已经定义了FB1的符号,则会自动出现其符号名。地址一般由CPU根据FB1的接口参数数量自动计算得到,采用默认值就可以了。 因为控制两台电机,所以需要在STAT中定义两个这样的变量。结果如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摘要:现如今,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的转变已成为 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们也期待着寻求数学课堂教 学方法的原始支撑。如何实施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许多教师仍然处于困惑的状态。本文就此问题做出了一些粗浅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 引言 对于高中生来说,数学属于抽象性学科,其知识点有一定难度,高中数学对 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 习成绩,教师需要改进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高中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迎合新课改发展理念,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方法不科学,忽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协调统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不科学,传统的“满堂灌”“放羊式”教学方法仍然在应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利于高效掌握理论知识、思想方法、解 题技巧等。与此同时,数学是一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但高中数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失衡,导致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利于各层次 学生高效巩固复习课内知识,不利于将积累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影响知识 整合、问题解决、实践等能力的提升。 1.2重视主体性,忽视主导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但也有一些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到困惑。在研究过程中,一些教 师错误地认为学生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只是简单地组织学生的讨论。有些教师甚 至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不能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教师缺乏必要的组 织管理意识,课堂教学质量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1.3重视先进性,缺乏科学性 教师总是注重所谓的教学的先进性。一些教师还使用投影仪来为学生提供资料,滥用多媒体来突出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应该讲的不讲、该评价的不评价;应该通过探究获得的知识被滥用;学生本来能够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但这种情况下,他们随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有些甚至感觉到乏味。许多教师由于认识上的 偏差,导致其在实践中不知所措。 1.4课堂教学内容不合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有待完善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是高中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但在当前高中 数学教学中,这两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不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实效性,难易度偏差大,重难点内容不突出,不利于各层次学生高效建构、运用数学 理论知识。同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单一、滞后的教学手段很难满足现 代化教学的客观要求,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频繁应用,但部分教师 对其缺乏深层次认识,过分依赖多媒体,多媒体课件的美观性与实用性不协调, 导致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件图片、动画、声像等方面,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尚 有待完善。 2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 2.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地理有效备考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地理有效备考策略 海南侨中何爱群 摘要:新课程的推进带来了新高考的实施,在新形势下,高三地理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及时调整高考备考策略,才能在地理高考备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备考地理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三年高考硝烟已散,尘埃落定。在地理高考备考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课改实施后的高考备考,高三地理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及时调整高考备考策略,才能在地理高考备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更新观念、活用教材、准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新课标认为地理教材是“学”的材料而不是“教”的材料;如何准确把握“学”的材料与“教”的材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正确处理教材非教学依据与学生依据教材学习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考备考的效果。同时,教材的核心内容:学科的原理、概念、规律、方法,都是依靠新课标编写的,高考命题依据来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所以,高考备考不能因为实施新课程而放松对教材的研究。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备考不惟教材,但又不能抛弃教材。教材是组织学习的蓝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是联系新课程标准的纽带,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桥梁。我们应该以课标要求为准绳,重新组织教材的结构,以新的视觉和理念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二、认真研读“三考”,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三考”即考试说明、考点、高考题。《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是指导考试设计、实施备考的总纲,是师生复习的指南。因此我们专门抽出时间来进行认真研究,着重分析、思考考试说明的组成、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的关系比较、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通过分析、研究及考点在高考试题中的具体体现和考试中三个层次要求的试题的具体模式,进一步明确高考复习的内容,严守考试

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主题: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保护地球》教学设计《保护地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由教学的组织者构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借助师生之间、伙伴之间的协作,自主收集、甄别、分析、判断信息材料,从而通过探究形成意义的建构,获得知识和体验。 构建一个适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学习平台。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其实真正有效的自主性学习平台就是整个国际互联网。 学生操作和运用这个平台的方向盘是搜索引擎,也许教师在操作上比较困难,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耗时,但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如果不带领学生进入国际互联网,仅仅靠课件和自制的专题网站,只能结实为一种模拟训练,根本达不到实战的效果。 整合的成效体现在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之中。 我们在整合过程中不能光看学生的最终成果,更重要的是要追溯这个成果的形成过程、学生参与的经历过程。 整合的成效体现于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之 1 / 11

中,我们要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有没有进行自主的信息搜索,有没有对信息的价值进行自主的甄别和判断,有什么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的进一步的讨论、分析、探究。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的重点是: 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处理、引导学生领悟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寻找有价值的信息。 2 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 (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我在社会课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培养。 ) ▲ 学生有较好的上网收集资料的能力,并能将资料分析整理。 ▲ 学生具有较好的合作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如何积极的合作,有效的合作。 ▲ 学生具有较好的自主探究意识,但就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心理因素方面: 六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 社会因素方面:

多重背景数据块的使用

多重背景数据块的使用 当功能块FB1在组织块中被调用时,使用了与FB1相关联的背景数据块。这样FB1有几次调用,就必须配套相应数量的背景数据块。当FB1的调用次数较多时,就会占用更多的数据块。使用多重背景数据块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块的数量,其编程思路是创建一个比FB1级别更高的功能块,如FB10,对于FB1的每一次调用,都将数据存储在FB10的背景数据块中。这样就不需要为FB1分配任何背景数据块。 下面以发动机组控制系统为例,介绍如何编辑和使用多重背景数据块。 例发动机组控制系统设计——使用多重背景 设某发动机组由1台汽油发动机和1台柴油发动机组成,现要求用PLC控制发动机组,使各台发动机的转速稳定在设定的速度上,并控制散热风扇的启动和延时关闭。每台发动机均设置一个启动按钮和一个停止按钮。 项目的编程步骤如下: (1)创建S7项目。使用菜单“文件” “新建工程”向导创建发动机组控制系统的S7项目,并命名为“多重背景”。CPU选择CPU 315-2DP,项目包含组织 块OB1。 (2)硬件配置。在“多重背景”项目打开“SIMATIC 300(1)”文件夹,打开硬件配置窗口,并按图1完成硬件配置。 图1 硬件配置 (3)编辑如图2所示的符号表。

图2 符号表 (4)规划程序结构。程序结构规划如图3所示。FB10为上层功能块,它把FB1作为其“局部实例”,通过二次调用本地实例,分别实现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控 制。这种调用不占用数据块DB1和DB2,它将每次调用(对于每个调用实例) 的数据存储到体系的上层功能块FB10的背景数据块DB10中。 图3 程序结构 (5)编辑功能(FC)。FC1用来实现发动机(汽油机或柴油机)的风扇控制,按照控制要求,当发动机启动时,风扇应立即启动;当发动机停止后,风扇应延

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

2015年第4期 深度关注 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 ●李家清/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430079)●常珊珊/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430079) 2014年3月30日,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下发,文件对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核心素养已经置于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国民素养的关键地位,它将指引地理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成为引领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本文在界定地理核心素养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的设想,并对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实践变革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的深度跟进提出了建议。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素质教育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 “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教育式回答。核心素养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地理新课程提出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目前,素质教育步向核心素养培养新阶段,认识和厘清“地理核心素养”这一新范畴、探索并阐释“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将成为推动和深化发展地理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1.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据考证,“素养”最初涵义是指基本的修养,包括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具体指个体平时修养而成的知识、能力、品德、观念、方法等[1]。根据其属性不同,可以将素养分门别类。例如,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以将素养学科化,如语文素养、数学素养、化学素养、地理素养等;根据素养对个体发展的必需程度和功效不同,可以将素养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一般素养等。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2]。而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其在本质上应是一般地理素养的精髓和灵魂,在数量上是少而精、在功能上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地理素养。 2.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教育赋予人的发展的价值体现,是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素养。培养今日和未来社会活跃又负责人的合格公民为宗旨的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应具备以下特征。 关键性。关键性或者说不可或缺性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首要特征。在个体终身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许多素养来满足生活需求、应对社会发展与挑战。地理科学的不断进步,也使得人们能获得的地理素养愈发丰富。然而,有些素养并不是每个人必须的,如果通过地理课程体系得到完全培养,恐怕难以尽善尽美,只有有所取舍,才能使地理教育功效最大化。地理核心素养应是个体在社会中生活与生存所应具备的最重要地理素养,对学生而言,应是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品格。因此,关键性应该成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例如,现代地图学知识素养相当丰富,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图知识隶属于这一范畴。中学地理课程仅要求学习地图“三要素”,且重在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地图信息的能力,这就是体现了对地图学知识的取舍,是地图素养关键能力的所在。 动态性。核心素养总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它与社会发展及其变革有着密切联系,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根本需求。地理科学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随着全球生态、环境、人口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对公民的地理素养和创新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必然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接轨,体现出不断更新、动态发展的特征。例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地理2中要求:“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地理课程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就是为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素养,以适应作为21世纪公民必备的信息素养所必须的。 生长性。核心素养总是在特定的情境和需要中反映并生长的。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看,地理核心素养应具备一定的生长性。从纵向发展看,不同教育阶段地理核心素养的培 摘要:本文在界定地理核心素养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理课程目标的嬗变、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地理学学科特性的视角,讨论地理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建构,对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实践变革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的深度跟进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建构;课程改革 4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 新课程的发展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指导,其教学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精尖人才,因此,在对传统高宗地理教学进行改革时,新课程的引入势必会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发生一定的冲突,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就应合理的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时代发展、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新方法,据此,通过阐述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进一步改革优化,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标签:高中地理;地理教学;新课程背景;教学改革 1 教师教学主体理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程传授的主导者,在课程讲述上多以书本知识为主,如此长久下去,教师在课程的讲述上单一模式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在课程的教学中,教科书中的知识点仅占课程讲述的50%,课外的教学知识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教学中来,当新知识的不断融入进课堂学习中时,教师内心就会受到外界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就会被快速发展的课程要求所淘汰,例如:在现今高中地理课程中多媒体设备使用情况频繁增多,如果教师对多媒体设备不够熟悉,就会影响整体的课程进度和课程效果,因此,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主体理念,多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求。 2 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性的增加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述学生学习是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述进行学习。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要注重交流沟通,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学习时的情绪变化,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同时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沟通关系,帮助学生能够及时地向老师反馈学习的困惑,通过教师对困惑的讲解,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在讲课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针对学生的听课反应,提出相应的问题设定,并且要增加课堂实验环节,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到学习的兴趣,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解答,并在语言进行对学生进行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找到自信,融洽师生之间关系。 3 教学新模式的具体措施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丰富课堂教学氛围,保证教学知识的多元化、可变性,同时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完善整体教学课堂水平,教学新模式应运而生。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析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析教学研究 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增加了一些数学分析中的内容,如定积分,零点存在定理等。但是高中增加的内容并不是大学内容的直接下放,经过了化简,并且更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为此大学数学分析教学应该针对新课改的情况作出适当调整,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将结合极限、泰勒公式、导数的应用等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分析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数学分析教学。 标签:数学分析;教学;极限;泰勒公式;导数 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一下简称《课标》)颁布以来,已经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到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也采用了课标版教科书,从此全国范围内均采用课标版教科书。与之前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相比,课标增加了很多新的学习内容,如积分、合情推理、数学史等,同时对以往的内容,如导数、极限等进行了重新定位。这样进入大学学习数学专业的学生已经对数学分析的有些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大学的数学分析教材并没有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适当调整,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课标》非常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等。那么大学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继续发扬《课标》中的理念,不但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方法,这才是使得学生受益终身的内容。 本文将结合一些具体教学内容,如极限、泰勒公式、导数等,谈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大学数学分析教学。 1 极限教学 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已将极限内容下放到中学,虽然《课标》中又删除了极限内容,但是在讲导数时还要用到极限的概念,所以很多中学老师依然补充了这部分知识,很多中学生都会计算一些简单的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但是中学生所接触的极限都是很直观初等的。并没有精确的给出极限的概念。而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数学分析,就要接触、语言,这是中学数学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往往感到困惑,为何要这样定义极限,这是因为中学所学的都是从直观角度入手,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果不向学生展示引出极限概念的必要性,而直接给出严格定义,学生陷于形式化的符号中,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 学生经过计算讨论后,自然可以发现有些数列随着增大会趋于稳定,而有的则不是定值。但是对于最后一个数列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自然会发下,以高中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发了认知冲突,这样就引出了精确定义极限概念的必要性。学生才会明白中学里没有精确给出极限定义,这样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内容提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还从营造和谐课堂融洽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科学布置作业注重建构拓展等几个方面叙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这是新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提出的背景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当前,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特点。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象仍很普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仍很突出。如:课堂教学中缺少恰当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和师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围;学生的学习强度大,教师教学任务重,课堂教学手段与技术滞后等情况也还没有得到改变。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正确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