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T 16404.2-1999_声学 声强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 第2部分:扫描测量

GB_T 16404.2-1999_声学 声强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 第2部分:扫描测量
GB_T 16404.2-1999_声学 声强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 第2部分:扫描测量

GB/T 16404.2-1999 声学声强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第2部

分:扫描测量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Acoustics―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levels of noise sources using sound intensity―Part 2:Measurement by scanning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版

【发布日期】1999/3/8

【实施日期】1999/9/1

【修订日期】1999/3/8

【中国标准分类号】A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7.140.01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T 14573.1~14573.4-1993,GB/T 15173-1994,ISO 12001:1996,IEC 1043:1993

适用范围&文摘

暂无

环境噪音测量方法

环境噪音测量方法 一, 方法概要 本方法系使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CNS 7129)1型噪音计(或称声度表)或国际标准或上述性能以上之噪音计,测量环境中噪音位准之方法. 二, 适用范围 本测量方法适用於一般环境及固定性噪音发生源或移动性扩音设施之噪音位准测量. 三, 干扰 (一) 气象条件,地形,地面情况:噪音之传播会受到气象条件,地形,地面情况等之影响,故测量噪音时需记录天气,测量点附近之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之气象条件及地形,地面情况. (二) 由风产生噪音的影响:噪音计之声音感应器直接受到强风时,因风切作用而产生杂音(称为风杂音),严重时无法测量正确值,故在室外测定时,可能会产生风杂音时需加装防风罩.但防风罩也有其可使用范围,如超过使用范围时,应停止测量. .四, 仪器及设备 1.测定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CNS 7129 C7143)1型之噪音计(以下简称噪音计)或国际电工协会标准Class 1噪音计或上述性能以上之噪音计;原则上以噪音计之听感修正回路A加权测定之. 2. 防风罩(W indscreen):为减少声音感应器测量时风造成之影响,因此必须加套防风罩,其材质一般是由多孔性聚乙烯制成,其可容许风速范围由材料,结构,大小而定. 五, 噪音计使用方法

听感修正回路或称频率加权(Frquency-weighting"A"):本测量方法原则上以听感修 正回路A加权测定之,惟测量时应注记现场测量时所使用之加权名称. 六, 结果处理 (一) 测量报告须列出下列各项: 1, 测量人员姓名,服务单位. 2, 测量日期,测量时间,动特性. 3, 气象状态(风向,风速,气温,大气压力,相对湿度及最近降雨日期). 4, 测量结果. 5, 适用之标准 6, 测量位置(测量点及其高度,声音感应器高度等)与音源相对位置及距离,附简图 及照片,周围之情况(周围之建筑物,地形,地貌,防音设施等,附简图). 7, 噪音发生源之种类与特徵. 8, 测量方法(噪音计(含声音校正器)厂牌,型号,序号,噪音计动特性,取样的时距与 次数及其校正纪录与检定,校正有效期限等). 9, 其他(特殊音源之特性及其随时间变化性,可能影响测量结果之因素等). 10, 测量 期间噪音原始数据应存档备查. 实验数据 XuHao Leq l5 L10 L50 L90 L95 SD LEA 84 69.6 74.7 71.5 69.5 68.4 68.1 1.6 94.4 85 66.8 78.9 69.7 64.2 63.6 63.5 3.8 91.6 Lmax Lmin E 测定时间日期 80.7 68.2 0 0h5m0s 14-07-02 87.7 63.3 0 0h5m0s 14-07-02

浅谈“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

浅谈“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 关键词: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有效性误差扩散发展 摘要:材料的吸声系数是材料的各项声学性能参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它对各种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材料吸声系数的测量通常采用标准的混响室方法,对应有相应的国际ISO标准和国家GBJ47-83标准。混响室方法要求材料被制成10到12平方米的标准试件。另外对应一些较小的材料还常采用驻波管方法测量其吸声系数。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广泛应用于声学工程的设计计算,噪声控制工程的吸声降噪计算,材料吸声性能的等级评定它能测量声波无规入射时的平均吸声系数,这与实际工程中声波的入射方式较为接近,且不能用其它方法替代。 ABSTRACT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aterial is the acoust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material is very important, it has a variety of materials used in life and industry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Measurement of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aterial commonly used standard method of reverberation chamber, which correspond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international ISO standards and national GBJ47-83 standard. Reverberation chamber method requires that the material is made from 10 to 12 square meters of standard test pieces. Also corresponding smaller standing wave tube material is also often used method to measure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Reverberation chamber method to measure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widely used in acoustic engineering design calculations, the sound absorption of 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calculations, material sound absorption performance grading can measure the averag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random incidence sound waves, which the actual incidence of acoustic engineering approach closer, and can not use other methods of alternative. 混响室法来源回顾 如果一个声源在封闭空间内连续稳定地辐射一定频谱的声波,它就能激发起 室内许多个不同的固有振动方式,声波按不同方式在许多方向来回反射地传播。 在先的声波逐渐衰减,在后的声波不断补充,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这时,除紧靠 壁面处和邻近声源处外,室内声场有可能达到:1,各点的平均能量密度相等;2, 各点从各方向来的平均能量流相等;3,到达某点的各波数间的相位是无规的。 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声场,即称为扩散声场或无规声场,有时也称为混响声场。能 满足这样条件的封闭空间就是混响室。 美国声学专家赛宾(Sabine)最初在教室里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建立了 著名的混响公式,即赛宾公式。并在1929 年提出了“混响室法测量吸声系数” 的论文,这就是混响室测量细声系数的开端。早期的混响室,不少是利用地下室, 储藏室等改装而成,主要用来测量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但是在测量过程中人们 发现,同种材料在不同的混响室中测得的吸声系数相差很大。在50-60 年代,国 际标准协会组织了吸声材料的巡回测试,制订了在混响室中测量吸声系数的国际 规范,规定了测试样品的大小和混响室的体积范围,并要求混响室内安装扩散体 以改进室内的声场扩散。这样在实际应用中,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响室,所得实验 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对不通的混响室,彼此可以相互比较;

噪声测定实验教案

噪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WA5610C声级计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AWA6270A噪声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使用AWA5610C声级计测量噪音 2使用AWA6270A噪声频谱分析仪测量噪音 三实验原理 1 AWA5610C声级计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是被测的声压信号通过传声器转换成电压信号,然后经衰减器、放大器以及相应的计权网络、滤波器,或者输入记录仪器,或者经过均方根值检波器直接推动以分贝标定 的指示表头。 2 AWA6270A噪声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是输入信号经衰减器直接外加到混波器,可调变的本地振荡器经与CRT同步的扫瞄产生器产生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振荡频率,经混波器与输入信号混波降频后的中频信号(IF)再放大,滤波与检波传送到CRT的垂直方向板。 四实验设备仪器 (一)AWA5610C声级计 AWA5610C型积分声级计是一种袖珍式智能化噪声测量仪 器,可广泛应用于环境噪声的测量与自动监测,也可用于劳动保 护、工业卫生及各种机器、车辆、船舶、电器等工业噪声测量。 本仪器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检波技术,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动态范围宽等优点。 主要技术性能: 驻极体测试电容传声器,灵敏度: 1.传声器:Φ1 2.7mm(1/2”) 约40mV/Pa,频率范围:20Hz~12.5kHz。 2.测量范围:35~130dBA(以2×10-5Pa为参考,下同) 3.频率范围:20Hz~12.5kHz 4.频率计权:A计权 5.时间计权:快(F),慢(S) 图1 AWA5610C声级计 6.检波器特性:真有效值、峰值因数 3 7.准确度:2型 8.测量时间:手控、10s、1min、5min、10min、20min、1h、4h、8h、24h。 9.显示:4位LCD,直接显示测量结果Lp、Leq、Lmax、Lmin、Linst、Tm及日历年、月、日、时、分、秒等。 10.储存:60组数据,包括年、月、日、时、分、设定时间、测量经历时间、最大声级, 最小声级、等效声级。 11.输出接口:RS—232C,可接至微型打印机或计算机。

噪声系数测量手册1:噪声系数定义及测试方法

噪声系数测量手册 Part 1. 噪声系数定义及测试方法 安捷伦科技:顾宏亮一.噪声系数定义 最常见的噪声系数定义是:输入信噪比/ 输出信噪比。它是衡量设备本身噪声品质的重要参数,它反映的是信号经过系统后信噪比恶化的程度。噪声系数是一个大于1的数,也就是说信号经过系统后信噪比是恶化了。噪声系数是射频电路的关键指标之一,它决定了接收机的灵敏度,影响着模拟通信系统的信噪比和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的快速发展对器件、子系统和系统的噪声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输入信噪比SNR input=P i/N i 输出信噪比SNR output=P o/N o 噪声系数F =SNR input/SNR output通常用dB来表示NF= 10Log(F) 假设放大器是理想的线性网络,内部不产生任何噪声。那么对于该放大器来说,输出的功率Po以及输出的噪声No 分别等于Pi * Gain以及Ni*Gain。这样噪声系数=(Pi/Ni)/(Po/No)=1。但是现实中,任何放大器的噪声功率输出不仅仅有输入端噪声的放大输出,还有内部自身的噪声(Na)输出,下图为线性双端口网络的图示。 双端口网络噪声系数分析框图 Vs: 信号源电动势Rs: 信号源内阻

Ri: 双端口网络输入阻抗R L: 负载阻抗 Ni: 输入噪声功率Pi: 输入信号功率 No: 输出噪声功率Po: 输出信号功率 Vn: 该信号源内阻Rs的等效噪声电压Ro: 双端口网络输出阻抗 输出噪声功率: N o = N i * Gain + N a ; P o=P i * Gain 噪声系数= (P i * N o)/(N i* P o) = (N i * Gain + N a) /(N i * Gain)= 1 + Na/(N i * Gain) > 1 根据IEEE的噪声系数定义:The noise factor, at a specified input frequency,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1) the total noise power per unit bandwidth available at the output port when noise temperature of the input termination is standard (290 K) to (2) that portion of (1) engendered at the input frequency by the input termination.” a.输入噪声被定义成负载在温度为290K下产生的噪声。 b.输入噪声功率为资用功率,也就是该负载(termination)能产生的最大功率。 c.假定了被测件和负载阻抗互为共轭关系. 如果被测件是放大器,并且噪声源阻抗为50ohm,那么假定了 该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为50ohm。 综合上述的结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噪声系数的定义:当输入噪声功率为290K温度下的负载所产生的最大功率情况下,输入信噪比和输出信噪比的比值。 资用功率指的是信号源能输出的最大功率,也可以称为额定功率。 信号源输出框图 只有当源的内阻和负载相等(复数互为共轭),源输出最大功率. P available= [V S/(R S+ R L)]2 * R L当R S= R L时候P available= V S2/(4*R S) 由此可见,资用功率是源的本身参数,它只和内阻以及电动势有关,和负载没有关系。

噪声测试规范

噪声测试规范 文件编码:INVT-LAB-GF-16 噪声测试规范 拟制:韦启圣 _ 日期:2010-10-30 审核:董瑞勇 _ 日期:2010-12-02 批准:董瑞勇 _ 日期:2010-12-02

更改信息登记表 文件名称:噪声测试规范 文件编码:INVT-LAB-GF-16 评审会签区:

目录 1、目的 (4) 2、范围 (4) 3、定义 (4) 4、引用标准 (6) 5、测试设备 (6) 6、测试环境条件 (6) 7、噪声测试 (6) 7.1.被测设备的安装 (6) 7.2.传声器位置的选择 (7) 7.3.噪声测量 (11) 8、验收准则 (13) 附录A:噪声测试数据记录表 (14)

噪声测试规范 1、目的 本规范给出一种现场简易法测定电气设备的发射声压级。用于检验我司产品发射的噪声是否满足标准或设计的要求。使用本规范测试方法其结果的准确度等级为3级(简易级)。 2、范围 本规范规定的噪声测试方法,适用于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所有电气产品。 3、定义 本规范采用以下定义。其它声学术语、量和单位按GB/T 3947和GB/T 3102.7的规定。 3.1 发射 emission 由确定声源(被测机器)辐射出空气声。 3.2 发射声压(P) emission sound pressure 在一个反射平面上,按规定的安装和运行条件工作的声源附近指定位置的声压。它不包括背景噪声以及本测试方法所允许的反射面以外其他声反射的影响,单位Pa。 3.3 发射声压级(L )emission sound pressure level P 发射声压平方P2(t)与基准声压平方P02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采用GB/T 3785规定的时间计权和频率计权进行测量,单位dB。基准声压为20μPa。P2(t)表示声压有效值平方随时间变化。 3.4 脉冲噪声指数(脉冲性) impulsive noise index (impulsiveness) 该指标用以表征声源发射噪声的脉冲特性,单位dB。 3.5 一个反射面上方的自由场 free field over a reflecting plane 被测机器所处的无限大、坚硬平面上方半空间内,各向同性均匀媒质中的声场。 3.6 工作位置,操作者位置 work station, operator’s position 被测机器附近,为操作者指定的位置。 3.7 指定位置 specified position

噪声测量三种方法

噪声系数测量的三种方法 本文介绍了测量噪声系数的三种方法:增益法、Y系数法和噪声系数测试仪法。这三种方法的比较以表格的形式给出。 前言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噪声系数(NF)或者相对应的噪声因数(F)定义了噪声性能和对接收机灵敏度的贡献。本篇应用笔记详细阐述这个重要的参数及其不同的测量方法。 噪声指数和噪声系数 噪声系数有时也指噪声因数(F)。两者简单的关系为: NF = 10 * log10 (F) 定义 噪声系数(噪声因数)包含了射频系统噪声性能的重要信息,标准的定义为: 从这个定义可以推导出很多常用的噪声系数(噪声因数)公式。 下表为典型的射频系统噪声系数: *HG=高增益模式,LG=低增益模式

噪声系数的测量方法随应用的不同而不同。从上表可看出,一些应用具有高增益和低噪声系数(低噪声放大器(LNA)在高增益模式下),一些则具有低增益和高噪声系数(混频器和LNA在低增益模式下),一些则具有非常高的增益和宽范围的噪声系数(接收机系统)。因此测量方法必须仔细选择。本文中将讨论噪声系数测试仪法和其他两个方法:增益法和Y系数法。 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 噪声系数测试/分析仪在图1种给出。 图1. 噪声系数测试仪,如Agilent公司的N8973A噪声系数分析仪,产生28VDC脉冲信号驱动噪声源 (HP346A/B),该噪声源产生噪声驱动待测器件(DUT)。使用噪声系数分析仪测量待测器件的输出。由于分析仪已知噪声源的输入噪声和信噪比,DUT的噪声系数可以在内部计算和在屏幕上显示。对于某些应用(混频器和接收机),可能需要本振(LO)信号,如图1所示。当然,测量之前必须在噪声系数测试仪中设置某些参数,如频率范围、应用(放大器/混频器)等。 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是测量噪声系数的最直接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最准确地。工程师可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测量噪声系数,分析仪能够同时显示增益和噪声系数帮助测量。分析仪具有频率限制。例如,Agilent N8973A可工作频率为10MHz至3GHz。当测量很高的噪声系数时,例如噪声系数超过10dB,测量结果非常不准确。这种方法需要非常昂贵的设备。 增益法 前面提到,除了直接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测量噪声系数。这些方法需要更多测量和计算,但是在某种条件下,这些方法更加方便和准确。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叫做“增益法”,它是基于前面给出的噪声因数的定义:

平板结构声辐射效率测试实验方案

平板结构声辐射效率测试实验方案 组长:杨倩妮 组员:郭振鲁、黄方文、伊帕尔?古丽 一、实验目的 声辐射效率是反应结构辐射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噪声控制工程中,为了衡量结构的声辐射能力,往往需要知道其声辐射效率。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测量的方法测得平板结构的声辐射效率。 二、实验原理 辐射效率:> <=20rad u cS W ρσ (2.1) 式中,W 表示结构辐射的声功率,><2u 表示振源表面振动速度平方的时间平均值,S 为振动结构表面辐射面积,c 0ρ为空气的特性阻抗。 对式1.1变形,><><=2 2 20]/)[/(/ref ref ref ref ref ref u S W u u S S c W W ρσ (2.2) 对式1.2取十倍对数,有 > <+><><--=2022lg 10lg 10lg 10lg 10lg 10ref ref ref ref ref ref u cS W u u S S W W ρσ (2.3) 当取s /m 101,w 101,m 19122--?=?==u W S ref ref 时,上式即为: 60lg 10lg 10lg 100v +---=c L S L W ρσ (2.4) 其中,W L 为振动辐射的声功率级,v L 为振动速度级。 三、实验仪器 ? 米尺 ? 声强探头 ? B&K 声学测量软件平台 ? PULSE 噪声振动测试系统 ? B&K 3560C 前端 ? 计算机

? 谱分析软件VS302USB ? MATLAB7.0 ? 噪声信号发生器ZN1681 ? 功率放大器GF-10 ? 激振器 JZ-2A ? 加速度传感器 YD5 ? 电荷放大器SD-6A ? 通用计算机P4 1.7/256 ? 试件支架 ? Microphone 输入线 四、 测量方法 根据式1.4,测得振动辐射的声功率级W L 和振动速度级v L ,并测量计算出振动结构的辐射表面积S ,即测得辐射效率σ。 1.测量声功率级W L 传统的声压法测量声功率是在声源的远场测得整个结构的声功率平均值,不易得到局部的声辐射效率。采用声强法测量可以排除相邻声源的干扰而测量出结构局部的声功率。使用扫描法可以快速简便地测得我们所需的声功率级。(测量标准使 用(GB/T16404.2—1999) 如果被测声源的形状如一展开的板或壳形振动面,则测量面元与声源表面的平均距离不应小于200mm 。 在选定的测量面的每个面元上,沿着规定的路线连续移动声强探头,进行扫描操作时,应准确遵循规定的扫描路线,探头轴线始终保持与测量面垂直、探头移动速度要均匀。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每个测量面元每个频带的局部声功率: ) —(—)—(—————2.1.32/)]2()1([1.1.3ni ni ni i ni i I I I S I W +=?= 式中,i W ——第i 个面源的局部功率 ni I ——第i 个面源上测量的面源平均法向分量声强的平均值 i S ——第i 个测量面源面积

噪声系数测量

RF & Microwave e-Academy Program
Powerful tools that keep you on top of your game
RFMW 202: Noise Figure Basics
Technical data is subject to change. Copyright@2004 Agilent Technologies Printed on Jan, 2004 5988-8495ENA
1

RFMW 202: Noise Figure Basics
Welcome to RFMW 202, the module on the basics of noise figure. This module will take you about 60 minutes for you to complete. If you have not already done so, we recommend that you study the modules RFMW 101 and MEAS 102 before this one.
2

Fundamental Noise Concepts
Fundamental noise concepts
How do we make measurements?
What DUTs can we measure?
What influences th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In this module we will first look at the concepts of noise (why is it important), then on to how to make measurements and we will conclude with som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and tools. Let’s now go straight into concepts of noise.
3

噪声声强测量分析和应用

噪声声强测量分析和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21T15:40:12.7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作者:王冰周磊[导读] 摘要:系统阐述了声强法测量再生的原理、方法和关键程序。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山西永济 044502)摘要:系统阐述了声强法测量再生的原理、方法和关键程序。以变流器的噪声测试为例,重点说明包络面的划分、声强探头的设置和测试结果分析。 关键词:声功率;声强;噪声测量 0 引言 传统的声压法测量噪声,需要消声室等特殊、昂贵的声学环境,而且很多测试品因结构、重量、尺寸及运转、安装条件的限制,不能在消声室内去测量。对于声源定位、声源排队等工作,使用声压法有很大的困难。相比之下,声强测量技术因其矢量性而具有诸多优点:它可以在普通环境下或生产现场准确的测定被试品的声功率;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声源排队、定位等方面的测试研究工作等。因此,声强测量已成为近年来用于噪声鉴别和声功率评定的有效手段之一。 1 声强测量基本原理 声强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声波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声能,是描述声能流动的具体大小和方向的声学量。可以简单地认为:某点的声强=该点的声压×质点的速度,在声场中,A点的声强定义为:Ir=PAUr (1)) 式中Ir--A点在r方向上的声强,PA--A点的声压,Ur--A点在r方向上的空气质点振动速度。 常用声强测量法是双传声器法。双传声器法的基本原理如下:设声场中A点附近在r方向上有相距为?r的两点A1、A2,此两点的声压设 为PA、PB; 对无粘性的理论介质,A点的欧拉方程为: (2) 式中ρ--空气密度,用A1、A2两点声压的的差分,近似式(1)中A点的声压梯度,得到 Ur=- (3) 两传声器之间中点A的声压可用A1、A2两点声压的平均值来近似:P= (4) 将式(3)和式(4)代入式(!)中进行矢量相乘就得到A点的声强。 2 声强测量方法 声强测量方法有离散点法和扫描法。离散点法是将测量面均匀划分为若干单元,然后逐个测量每个单元中心点的声强,计算该单元的声功率,最后将所有单元的声功率进行平均,计算该单元的声功率。扫描法是将声强探头在适当长的时间内,在正交两个方向上(水平和垂直),以规定路线(S)型,在测量面元上进行匀速往复扫描。扫描持续时间对声强作时间平均,这样便可得到该测量面的平均声强。扫描法的关键点在于;准确的扫描路线和扫描线密度,探头轴线保持与测量面垂直,探头均匀移动,国标规定单个面元任何一次扫描的持续时间应不小于20s,手动扫描速度在0.1~0.5m/s,机械扫描速度应在0~1m/s。 3 声强测量关键程序 3.1 声源包络面的划分 包络面一般以声源的几何形状、材料类型、连接点和内部结构为划分原则。理论上可以选择任何包络被测声源的表面作为测量包络面,然后对包络面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均匀地将包络面划分为若干面元,也可以根据实际形状和声源指向性,非均匀地划分为若干面元,但要保证每个测量面至少分为4个面元。测量面距声源的距离可根据经验和空间大小来选择,如有温度梯度,至少距离20mm,如有气流,流速应低于4m/s,如测量面形如一展开的板或壳形振动面,距离至少200mm。 3.2 误差分析和现场检验 声强测量误差有很多(比如:近场误差、相位不匹配误差、气流干扰误差、声强探头及操作人员对声场干扰误差、背景噪声误差等),但主要误差还是背景噪声引起的误差,而背景噪声产生的测量误差主要是由于:双传声器声强测量系统制造上的误差,会产生一定的相位失配,并随着背景噪声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际操作中,常采用交换两个通道分别进行测量,而后对两次测量结果进行平均来消除背景噪声引起的误差。 声强分析系统在每次测量前应检验仪器设备工作是否正常,这就需要现场检验。声强级检验:是将声强探头放在测量面上声强较高的地方,测量规定的所有频带的法向声强级I+,保持声学中心不变,将声强探头旋转180°,即探头倒向,再测得I-,要求所有频带范围内∣I++I-∣<1.5dB。 3.3 隔离柱长度选择 使用双传声器声强法测量时,两只声强传声器之间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称为声学距离Δr),其间距是用一段和传声器直径相同的圆柱体隔离柱来保证的。隔离柱使被测的声音只能通过传声器保护罩周边的窄槽对膜片起作用,这样就使得两传声器声学中心的距离得到精确的保证。这个声学距离Δr是影响测量精度的重要参数。Δr过大会增大有限差分,过小会增大相位失配误差,只有当Δr远远小于测点与声源间的距离时,声强测量中存在的近场误差才可以忽略不计。隔离柱的长度有多种选择,常用6mm、12mm、25mm、50mm等,分别适合于不同频率的声信号测量,高频声音信号可以使用较短的隔离柱,低频信号使用较长的隔离柱,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12mm、25mm的隔离柱,兼顾高低频。 4 变流器的噪声测试 以一机车牵引变流器的噪声测试为例来说明声强测量的应用。首先根据牵引变流器几何形状,其包络面应为长方体X*Y*Z,测量面距离声源500mm,划分为上、左、右、前、后共5个方位,再根据变流器的内部结构,将left、right方位各细分成3个测量面,top方位细分成5个测量面,这样就形成了12个测量面(back面不予考虑),将各测量面均匀的分割成若干面元,X向10等份,Y向4等份,Z向4等份,这样就形成了128个面元,分布图如下: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判断题 1.一列平面波在传播过程中,横坐标不同的质点,位相一定不同。(×) 2.同一种吸声材料对任一频率的噪声吸声性能都是一样的。(×) 3.普通的加气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吸声材料。(√) 4.对于双层隔声结构,当入射频率高于共振频率时,隔声效果就相当于把两个单层墙合 并在一起。(×) 5.在声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波的传播就 是媒质质点的传播。(×) 6.对任何两列波在空间某一点处的复合声波来讲,其声能密度等于这两列波声能密度的 简单叠加。(×) 7.吸声量不仅与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有关,而且与材料的总面积有关。(√) 8.吸声量不仅和房间建筑材料的声学性质有关,还和房间壁面面积有关。(√) 9.微孔吸声原理是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10.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理论是我国科学家最先提出来的。(√) 11.对室内声场来讲,吸声性能良好的吸声设施可以设置在室内任意一个地点,都可以取 得理想的效果。(×) 12.噪声对人的干扰不仅和声压级有关,而且和频率也有关。(√) 13.共振结构也是吸声材料的一种。(√) 14.当受声点足够远时,可以把声源视为点声源。(√) 15.人们对不同频率的噪声感觉有较大的差异。(√) 16.室内吸声降噪时,不论把吸声体放在什么位置效果都是一样的。(×) 17.多孔吸声材料对高频噪声有较好的吸声效果。(√) 18.在设计声屏障时,材料的吸声系数应在0.5以上。(√) 19.在隔声间内,门窗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隔声效果。(√) 20.噪声污染的必要条件一是超标,二是扰民。(√) 21.不同的人群对同一噪声主观感觉是不一样的。(√) 22.在实际工作中,低频噪声比高频噪声容易治理。(×)

RF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

噪声系数的计算及测量方法 噪声系数(NF)是RF系统设计师常用的一个参数,它用于表征RF放大器、混频器等器件的噪声,并且被广泛用作无线电接收机设计的一个工具。许多优秀的通信和接收机设计教材都对噪声系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现在,RF应用中会用到许多宽带运算放大器和ADC,这些器件的噪声系数因而变得重要起来。讨论了确定运算放大器噪声系数的适用方法。我们不仅必须知道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和电流噪声,而且应当知道确切的电路条件:闭环增益、增益设置电阻值、源电阻、带宽等。计算ADC的噪声系数则更具挑战性,大家很快就会明白此言不虚。 公式表示为:噪声系数NF=输入端信噪比/输出端信噪比,单位常用“dB”。 该系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它的值越大,说明在传输过程中掺入的噪声也就越大,反应了器件或者信道特性的不理想。 在放大器的噪声系数比较低的情况下,通常放大器的噪声系数用噪声温度(T)来表示。 噪声系数与噪声温度的关系为:T=(NF-1)T0 或NF=T/T0+1 其中:T0-绝对温度(290K) 噪声系数计算方法 研究噪声的目的在于如何减少它对信号的影响。因此,离开信号谈噪声是无意义的。 从噪声对信号影响的效果看,不在于噪声电平绝对值的大小,而在于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相对值,即信噪比,记为S/N(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比)。即便噪声电平绝对值很高,但只要信噪比达到一定要求,噪声影响就可以忽略。否则即便噪声绝对电平低,由于信号电平更低,即信噪比低于1,则信号仍然会淹没在噪声中而无法辨别。因此信噪比是描述信号抗噪声质量的一个物理量。 1 噪声系数的定义 要描述放大系统的固有噪声的大小,就要用噪声系数,其定义为

实验六 声强扫描法测量声功率要点

实验六声强扫描法测量声功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声强法测声功率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正确理解声强法测量声功率标准(GB/T16404.2—1999的基本原则; 2、掌握Pulse 3560C声振测量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 三、实验环境 1、声源(以空载状态的320W大宇6060T手电钻为例) 2、B&K Pulse 声振测量系统3560C 3、M6K通用计算机 4、B&K3599声强探头套件 5、B&K声学测量软件平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测量手电钻(320W)空载状态下的声功率。 2、实验步骤: (1)、打开B&K3599声强探头套件,组装好声强探头,并通过专用电缆与PULSE3560前端输入通道3、4相连。 (2)、打开BK声学测量软件平台建立一个声强测量模板。 (3)、激活测量模板按钮(或按F2键)之后,打开Level Meter级值计,来检测输入信号当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量程可提高测量信噪比。 (4)、在函数管理器中插入所测信号的声强谱函数,双击该函数,可观察到相应的声强谱图(未测量时无数据)。 (5)、探头校准,可用专门的声强校准器进行。 (6)、模板板设置及校准完成后,即可按图5所示进行测量,为了方便起见,选择 1.2m×1.2m×1.2m的正方箱体。 3、测量步骤: (1)、将被测电钻放置在实验室光滑地板上,并处于箱体底面中心位置。

(2)、用声强探头对5个测量表面分别进行扫描测量。 (3)、每个表面连续扫描测量2次。 (4)、测量时用探头手柄上的开关控制开始与停止时间, (5)、同时记录每个测量面2次测得的声强数据及声强谱图(可在谱图 上右击,使用Ctrl+C拷贝及Ctrl+V粘贴)。 (6)、由于声强具有方向性,因此扫描过程中要保持探头的方向一致。 4、声功率级的计算 (1)、测量面每个面元的局部声功率的计算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每个 测量面元每个频带的局部声功率: (6.4 (6.5 式中—第i个面元的局部功率; —第i个测量面元上测量的面元平均法向分量声强的均值; —第i个测量面元面积 —i面元上两次扫描测得的 当i面元的法向声强级为××dB时,则按下式计算Ini的值: (6.6 当i面元的法向声强级为-××dB时,则按下式计算Ini的值: ,其中(6.7 (2)、噪声源声功率级的计算,按下式计算每个频带的噪声源声功级。 (6.8)

声学 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 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01234((*567(##" 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 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 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 !89:;<=8;.>9=;//?=<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00123405567声学8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8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9:为-./00122系列标准的一部分; 本标准是<=#>0?1@A*0B0?1@A*6系列标准中的第四项标准:系列标准包括4 <=#>0?1@A*0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有关确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基础标准的使用准则 <=#>0?1@A*1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一个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场的工程法 <=#>0?1@A*3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现场简易法 <=#>0?1@A*@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由声功率级确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 <=#>0?1@A*6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环境修正法 该系列标准详细规定了一个机器设备或待测设备部件发射噪声的各种测定方法C该系列标准指导并列举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确定机器设备的发射声压级;同时本标准还列举了有关声功率级测定方法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情况; 本标准的附录D为提示性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4机械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4陈业绍E施庆圆; 本标准自055A年02月0日起实施; F

对油田注水泵房(用声强法)设备声源声功率的测量分析

对油田注水泵房(用声强法)设备声源声功率的测量分析 解决设备器噪问题,首先应对设噪声源进行评估,了解设备整机噪声水平以确定噪声耗散量,同时了解其中每个噪声源重要性的排队次序,并识别其主要频率成分,才能有几种不同的降噪方法中确定正确的选择。对设备进行声功率测量及频率分析是对声源评估的最有效的参数,也是一项噪声制工程的基础工作。 传统的声功率测量技术都是以声源周围平均声压均方值测量为基础的。声场(自由场或扩散场)越理想,这些方法的精度就越高。然而对于工程现场,这些理想条件并不能得到满足,只好在所谓的半混响场进行工程简测。因此,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误差比较可能大,缺乏频率分析,最大的缺陷是仍无法对设备各个部分声源的声功率做独立的分析、识别。与传统的声功率测量方法相比,声强法确定声功率较声压测定有如下优点:①不需要专门的消声室或混响室,可在生产现场进行;②测量结果与测量表面积有关,而声源的距离是任意的;③它不受背景噪声的影响,可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④它可决定一台设备中每个声源的相对贡献,即有效地分离噪声源,为噪声控制方案提供决定性数据。在对某油田注水泵房进行的噪声治理工程中,我们使用了声强法声功率分析技术对设备进行了有效的识别和评估,为工程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测量依器及其使用(2) Bk4433型声强分析仪、3519型双传声器声强探头,两个传声器采用面对面排列,分离器间距选用6mm,其频率为250Hz~10kHz,可以满足卫生学评价,测量误差1dB。Bk7005型磁带记录仪,进行现场记录,回放分析。 测理方法(3) 将待测设备分为14~18个矩形测量面,在每个测量面进行往复习速扫描,往复扫描线间隔10cm,探头与被测设备保持34mm,每具测理面重复扫描2遍。 将扫描所得平均声强级乘以相应的测量面积得该表面的声功率值,然后按下式将各表面声功率级相加得到所需的设备各部分的声功率级。 式中Lw声功率级; Wi表面声功率级。 被测量设备和测试结果(4)

噪声控制复习题及答案剖析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噪声:人们不需要的声音(或振幅和频率紊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则的声音)。 2、声功率:单位时间内声源向周围发出的总能量。 3、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 计权声级。 4、透声系数:透射声功率和入射声功率的比值。 5、消声器的插入损失:声源与测点之间插入消声器前后,在某一固定测点所得的声压级的差值。 6、减噪量:在消声器进口端测得的平均声压级与出口端测得的平均声压级的差值。 7、衰减量:在消声器通道内沿轴向两点间的声压级的差值。 8、吸声量:材料的吸声系数与其吸声面积的乘积,又称等效吸声面积。 10、响度:与主观感觉的轻响程度成正比的参量为响度,符号为N,单位为宋(sone)。 11、再生噪声:气流与消声器内壁摩擦产生的附加噪声。 12、混响声场:经过房间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达到受声点的反射声形成的声场。 13、噪声污染:声音超过允许的程度,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的影响。 14、声能密度:声场内单位体积媒质所含的声能量。 15、声强: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所通过的声能。 16、相干波:具有相同频率和恒定相位差的声波称为相干波。 17、不相干波:频率不同和相互之间不存在恒定相位差,或是两者兼有的声波。 18、频谱:频率分布曲线,复杂振荡分解为振幅不同的谐振荡,这些谐振荡的幅值按频率排列的图形叫频谱。 19、频谱图: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压级为纵坐标,绘制出的图形。 20、吸声系数:材料吸收声能(包括透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

21、级:对被量度的量与基准量的比值求对数,这个对数被称为被量度的级。 22、声压级:p L =10lg 20 2p p =20lg 0p p (dB) (基准声压0p 取值2510-?Pa ) 23、声强级:I L =10lg 0 I I (dB)( 基准声强0I 取值1210-W/m 2) 24、声功率级:w L =10lg 0W W (dB) ( 基准声功率0W 取值1210-W ) 25、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和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待定纯音的响度级。符号为L N ,单位为方(phon )。 26、累计百分数声级:噪声级出现的时间概率或累积概率,L x 表示x%的测量时间所超过的声级,更多时候用L 10、L 50、L 90表示。 27、吸声材料:是具有较强吸声能力,减低噪声性能的材料。 28、直达声场:从声源直接到达受声点的直达声形成的声场。 29、扩散声场:有声源的房间内,声能量密度处处相等,并且在任何一点上,从各个方向传来的声波几率都相等的声场。 30、混响半径:直达声与混响声的声能密度相等的点到声源的临界距离。 31、混响时间: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即衰减60dB 所需的时间。 32、吻合效应:因声波入射角度所造成的空气中的声波在板上的投影与板的自由弯曲波相吻合而使隔声量降低的现象。 33、振动传递率:通过隔振装置传递到基础上的力的幅值与作用于系统的总干扰力或激发力幅值之比。 二、单项选择题 1、按噪声产生的机理可将噪声分类为:机械噪声、 C 、电磁噪声。 (A )振动噪声;(B )工业噪声;(C )空气动力性噪声;(D )白噪声。

噪声系数的原理和测试方法

噪声系数测试方法 针对手机等接收机整机噪声系数测试问题,该文章提出两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并分别讨论其优缺点,一种方法是用单独频谱仪进行测试,精度较低;另一种方法是借助噪声测试仪的噪声源来测试,利用冷热负载测试噪声系数的原理,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测量结果。 图1是MAXIM公司TD-SCDMA手机射频单元参考设计的接收电路,该通道电压增益大于100dB,与基带单元接口为模拟I/Q信号,我们需要测量该通道的噪声系数。采用现有的噪声测试仪表是HP8970B,该仪表所能测量的最低频率为10MHz,而TD-SCDMA基带I/Q信号最高有用频率成份为640KHz,显然该仪表不能满足我们的测量需求。下面我们将介绍两种测试方案,并讨论其测试精度,最后给出实际测试数据以做对比。 图1:MAXIM公司TD-SCDMA手机射频接收电路。 利用频谱仪直接测试 利用频谱仪直接测量噪声系数的仪器连接如图2所示,其中点频信号源用于整个通道增益的校准,衰减器有两个作用,一是起到改善前端匹配的作用;二是做通道增益校准使用,因接收机增益往往很高,大于 100dB,而一些信号源不能输出非常弱的信号,配合该衰减器即能完成该功能。 测量步骤一:先利用信号源产生一个点频信号(一般我们感兴趣的是接收机小信号时的噪声系数,故此时点频信号电平应接近灵敏度电平),频点与本振信号错开一点,这样在基带I/Q端口可以得到一个点频信号,调节接收机通道增益使I/Q端点频信号幅度适中,测量接收机输入与输出端的点频信号大小可以求得这时的通道增益,记为G。

测量步骤二:接步骤一,关闭信号源,保持接收机所有设置不变,用频谱仪测量I/Q端口在刚才点频频点处的噪声功率谱密度,I端口记为Pncdensity(dBm/Hz), Q端口记为Pnsdensity(dBm/Hz),则接收通道噪声系数有下式给出: 上式中kb表示波尔兹曼常数,F是噪声系数真值,我们用NF表示噪声系数的对数值,NF=10lg(F), G表示整个通道增益,T1为当前热力学温度,T0等于290K。假定T1=T0,容易求得NF的显式表达式如下: 或者: 关于方程2与方程3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做如下简单推导。先考虑点频情况,设接收机输入端点频信号为: 接收机I/Q端口点频信号分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