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工程场地的特点与工程地质分区

探讨工程场地的特点与工程地质分区
探讨工程场地的特点与工程地质分区

探讨工程场地的特点与工程地质分区

发表时间:2016-08-23T15:27:42.693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5期作者:邱显强

[导读] 本文将对场地的成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场地的特征,进而探讨场地的分类流程、模型和工程地质分区。

【摘要】本文将对场地的成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场地的特征,进而探讨场地的分类流程、模型和工程地质分区。

【关键词】工程场地;成分;特征;地质分区

由于环境行为与工程场地具备相近的共性,所以可以在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整个工程地质环境中推广应用场地属性分析。可见,整个城市宏观工程地质环境的微观单元使工程场地,环境的宏观总体由大量的微观单元组合而成。因此,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中分析方法可以将工程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特性等三大特性作为基础。城市工程质量环境分析的定量化水平可以通过从工程场地分析向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的推广而得到保证。

一、场地的成分

(一)地形地貌

决定场地利用条件的重要成分之一就是场地的地表形态。场地投资与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场地的开发费用会随着地形坡度、崎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二)岩土

场地的使用条件和场地的工程特性与组成场地岩土的性质息息相关。土地利用天条件在土地的利用目的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一些不可用于农业开发的荒丘有可能非常适于建筑工程建设。而对农业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滨海平原却常常因过高的土地处理费而不适合工程建设。

(三)水

场地使用的重要条件和场地的工程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的赋存情况。很多情况下,具有充足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场地更具有利用价值,但如果水质不好或地下水位过高就会使工程投资和费用增加,并促进盐碱化、内涝、地基失效、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不良地质作用

决定地质质量等级和可利用条件的重要因素还包括有无各种不良的潜在地质灾害和地质现象。人工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污染、地面沉降、踩空塌陷等次生灾害和洪水、岩溶、滑坡、可诱发地震的活动断裂等原生灾害是灾害的主要内容。

二、场地的特征

(一)质量特征

工程地质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时质量特征。场地的构成岩土不同,其固有的质量特征就不相同。场地的质量等级和质量差异会因人类活动造成对场地环境作用反馈、地质现象的动力、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场地工程地质的分区和分类和对场地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区别以质量特征为依据。

(二)数量特征

对质量特征和质量分类进行鉴定的基础是数量特征。只有借助一定的数量比对各种精确分类系统和分类级序进行监理,才能使制图对象和各分单元系统的质量特征得以揭示。对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获取的特征数值应是典型的、平均的、最大的、最小的,通过这些特征数值获取的质量等级和质量分类才能保证合理性。

(三)空间特征

制图以空间特征为基础。应当对任何场地分区单元的质量数量特征的二维或三维模型进行建立,进而保证规划工程设计的实用阶段的实现通过对地学信息的利用,使用图者能够做出对地质环境质量和土地资源的潜力和能力的科学评价。对场地的坐标系与高程系进行建立,促进空间特征具有可测量性是表达空间特征的基本方法[1]。

(四)综合特征

归纳与工程应用有关的总体性或综合性题材特征就得到了综合特征,应当减少综合种原型制图体裁的出现,进而在高一级的信息单元中并入各种重要的图同局部特征。评价、分类、合并、概括制图现象时间与质量;化简图面形状;选取制图现象是制图过程中综合的主要内容。

三、场地分类的流程和基本模型

(一)场地分类表达的AFSS程序

四个程序组成了场地的分类的过程,他们之间相互衔接但彼此独立,场地分类从反映场地的物理特征到反映场地的应用特征、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等过程集中体现于四个程序当中。

第一,场地分析。从地质环境主题和场地特征及其成分的宏观分类出发,初级区划场地质量,对单元分析和场地分区分类的技术基础进行确立是场地分析的基本要求。这种预分类区划会在其后的更深层次分析中获得调整[2]。

第二,场地的特征分析(场地的一级分类)。通过分析场地的不同特征和选取多级要素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准定量、各种定量,对场地对于工程建设一般性要求的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价,实现场地成分的突出特征的有效表达。各种特征在单元或区域范围内对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和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是特征分类应当反应的主要内容。

第三,场地的适宜性分类(场地的二级分类)。具体包括两步:首先,深入分析对场地利用的适宜性有影响的各种场地成分进而对分类参数进行选择,同时对标准是否符合场地利用分析时适宜性等级分类的需要和现有的各分类参数的等级标准进行检查。接下来在综合考虑场地适应性和场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对有关的单项参数进行表达,然后划分场地适应性的等级。作为一种概念,适宜性分类的进行应当以场地的不同利用方式为基础。

第四,场地的稳定性分类(场地的二级分类)。划分场地稳定性的类别时,应当先对参数的稳定等级接线、稳定性因子进行选择。在不同的场地利用和时空条件下,不同的场地成分的稳定性等级和稳定状况都会表现不同。不同的工程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决定了共有同一

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它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作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 2、圈层构造:根据地球形状和物质组成所划分的圈层范围。 3、岩石圈:由上地幔固态物质和地壳组成的固体部分。 4、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外能量作用引起,促使地壳物质组成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分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中内动力作用又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重力作用。外动力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地层及地层时代:P(13) 6、岩层接触关系:整合、不整合。不整合又包括: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7、矿物:由各种地质作用产生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8、矿物物理性质:(1)形状:大部分是固态。(2)颜色:自色,他色,假色。(3)条 痕:矿物粉末颜色。(4)光泽:对光线的反射能力。造岩矿物一般呈非金属光泽。 (5)解理:矿物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能沿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出现的破裂面成各种凸凹不平的形状称为断口。 9、岩浆作用:地幔中岩溶状岩浆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沉积作用:在地表环境条件下,碎屑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压固、胶结等地质作用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变质作用:早先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一定深处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岩浆作用、构造运动等影响,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10、岩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1、岩浆岩结构:(1)按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2) 按晶粒大小划分: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3)按晶粒相对大小划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 沉积岩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 变质岩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 12、构造运动:由于地球内部营力引起的地壳的变形与变位。 地质构造分类: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隆起与凹陷。 13、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中的展布状态。 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岩层面水平延伸方向,用走向线,方位角表示。走向线: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倾向:岩层面向下倾斜方向,用倾斜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方向角表示。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夹角(锐角,唯一的)。 图示表示方法(略)。 14、褶皱分类:向斜、背斜。 褶皱野外识别方法:(1)以剥蚀后地面出露的岩性是否重复且对称出现,判断是否为褶皱。(2)据核部、翼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向背斜。(3)根据两翼岩层产状判断类型。 15、断裂分类:节理、断层。 断层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6、断层野外识别方法:(1)沿岩层走向追索,若发现岩层突然中断,而和另一岩层接触,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水、风化作用 1.矿物成分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石英岩的抗压强度比大理岩的要高得多,这是因为石英的强度比方解石的强度高的缘故,由此可见,尽管岩类相同,结构和构造也相同,如果矿物成分不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会有明显的差别。 对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更应该注意那些可能降低岩石强度的因素。 例如,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含量过高,石灰岩、砂岩中粘土类矿物的含量过高会直接降低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2.结构 结晶联结是由岩浆或溶液结晶或重结晶形成的。矿物的结晶颗粒靠直接接触产生的力牢固地联结在一起,结合力强,空隙度小,比胶结联结的岩石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联结是矿物碎屑由胶结物联结在一起的,胶结联结的岩石,其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和胶结的形式,同时也受碎屑成分的影响,变化很大。 例如:粗粒花岗岩的抗压强度一般在120~140Mpa之间,而细粒花岗岩则可达200~250Mpa。 大理岩的抗压强度一般在100~120MPa之间,而坚固的石灰岩则可达250MPa 。 3.构造 构造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矿物成分在岩石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岩石结构的不连续性所决定的。 某些岩石具有的片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麻状构造以及流纹构造等,岩石的这些构造,使矿物成分在岩石中的分布极不均匀。一些强度低、易风化的矿物,多沿一定方向富集,或成条带状分布,或形成局部聚集体,从而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局部发生很大变化。 4.水 实验证明,岩石饱水后强度降低。当岩石受到水的作用时,水就沿着岩石中可见和不可见的孔隙、裂隙侵入,浸湿岩石自由表面上的矿物颗粒,并继续沿着矿物颗粒间的接触面向深部侵入,削弱矿物颗粒间的联结,使岩石的强度受到影响。 如石灰岩和砂岩被水饱和后,其极限抗压强度会降低25%~45%左右。 5.风化 风化作用过程能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体性遭到破坏,空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吸水性和透水性显著增高,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随着化学过程的加强,则会使岩石中的某些矿物发生次生变化,从根本上改变岩石原有的工程地质性质。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及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 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 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o、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 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 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东地区。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东部~东南部是抗震、防震重点地区,该区周边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状地基土(湿陷等级为I 级(轻微)),临沂地区沂沭河两岸附近发育膨胀土。 σ1 σ1 σ1 σ 1 目前中国地应力方向 以东经100~105o 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 为主,东:近E-W 。 鲁东低山丘陵工程 地质区 鲁西北平 原工程地 质区 鲁中南中 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 原工程地 质区

最新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1、场地总体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 1、场地总体稳定性 场地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地区,属非设防区;场区属岩溶坡积地貌,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 2、场地地段稳定性 (1)、建筑地段位于残坡积平台上,地貌单一,地势宽阔,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好; (2)、建筑地段无地下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不均匀;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场地无不良影响。 各拟建、构筑物地段稳定性较好。 3、地基稳定性 (1)、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差; (2)、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不均匀。 (3)、下伏基岩浅部岩溶现象(溶沟、溶槽及裂隙、鹰咀、悬臂)较发育,地表内无大型岩溶现象存在,岩石地基稳定。 地基稳定性较好。 4、建筑适宜性 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水文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等级,岩土构成,地震基本烈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建筑适宜性为适宜类别。 1.2、岩土工程特征及力学性质 1、素填土: 杂乱堆填,回填年限不足1年,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硬塑状红粘土 该层红粘土场地分布不均匀,埋藏深度较大,大兴工业园17号地与大兴中学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借鉴大兴中学综合楼对该层的室内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统计见下表: 经计算:c k=36.45kPa,φk=15.56°,取 b=3m,d=0.5m, r=17.7kN/m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式:f a=M b rb+M d r m d+M c c k,计算得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35.90 kPa。 结合取芯情况及勘察过程中实际情况综合推荐该层红粘土(硬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200 kPa。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学就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就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条件、地质问题的学科,就是一门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工程地质评价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对工程建筑的利用与改造有影响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3.土体结构就是指结构面形态及其组合关系,尤其就是层面、不整合面、断层面、层间错动、

节理面等结构面的性质、产状、规模与组合关系。(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4.地应力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广义上地应力就是指地球体内的应力。(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5.地基稳定性问题就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它包括强度与变形两个方面。(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1.工程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在于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在于分析与评价工程地质问题,对人类活动可能遇到或引起的各种工程地址问题作出预测与确切评价,从地质方面保证工程建设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与安全可靠性。(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工程地质学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应用非常广泛。(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主要包括岩体与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形成变化规律,各项参数的测试技术与方法,岩土体的类型与分布规律,以及对其不良性质进行改善等。( ) 选择一项:

软岩工程地质特性与研究

随着地下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城乡建设、水电、交通、矿山、港口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都涉及软岩问题,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大量的交通、能源与水利工程在西部的兴建,地下工程软弱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方法更已成为地下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天生桥、二滩、小浪底、乌江构皮滩、瀑布沟等大型水电工程中,均存在软弱岩体的流变性及围岩的稳定性问题;许多煤矿开采时间较长,由于资源开采深度的增加,使一些生产矿井软岩巷道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的工程问题更加突出;在软岩地区修建的桥隧工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同样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且常常由于围岩地质条件多变,围岩、支护结构失稳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1 软岩的概念及其物理力学特征 1.1 软岩的概念 关于软岩的定义,总括起来,大体上可分为描述性定义、指标化定义和工程定义3类。1984年12月在昆明召开的煤矿矿山压力名词讨论会,将软岩界定为“强度低、孔隙度大、胶结程度差、受构造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或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并从地质岩体分类的角度指出该类岩石的常见种类多为泥岩、页岩、粉砂岩和泥质矿岩,是天然形成的复杂的地质介质。这是一种典型的描述性定义方式。而到了1990年至1993年间,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逐步将软岩明确定义为单轴抗压强度( c)在0.5~25MPa之间的一类岩石。虽然此种包含具体指标的定义方式考虑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但这种分类仍然属于从地质角度定义软岩的范畴,未考虑施工条件和使用环境的差异,将该定义用于工程实践中会出现一些矛盾。如地下硐室所处深度足够的浅,地应力水平足够的低,则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5MPa的岩石也不会产生软岩的特征,工程实践中,采用比较经济的一般支护技术即可奏效;相反,单轴抗压强度大于25MPa的岩石,当其工程部位所处的深度足够的深、地应力水平足够的高,也可以产生软岩的大变形、大地压和难支护的现象。因此,地质软岩的定义用于工程实践时往往产生歧义。 近些年,工程软岩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它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如果说目前流行的软岩定义强调了软岩的软、弱、松、散等低强度的特点,那么工程软岩的定义不仅重视软岩的强度特性,而且强调软岩所承受的工程力荷载的大小,强调从软岩的强度和工程力荷载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分析、把握软岩的相对性实质。 工程软岩要满足的条件是:

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土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表层的最新沉积物,未经胶结成岩,常称为松散土 一、土的分类 土的颗粒分组:《铁路工程岩石分类标准》 按颗粒级配,土分为碎石类土、砂类土、粉土、粘性土 按土的成因,土分为残积土、坡积土、冲积土、淤积土、风积土、崩积土等 特殊土是具有特殊的成分、状态、结构特征,而且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 特殊土分为黄土、膨胀土、软土、冻土、红粘土、盐渍土、填土。 二、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一)黄土: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第四纪的一种松散的特殊土。 黄土的特征: I. 颜色为淡黄、褐色或灰黄色; II. 粒度成分以粉土为主,约占有60%~70%,一般不含>0.25mm的颗粒; III. 含各种可溶盐,富含碳酸盐(CaCO3),可形成钙质结核(姜结石); IV. 孔隙多且大,结构疏松; V. 无层理,但有垂直节理和柱状节理。天然条件下能保持近于垂直的边坡; VI. 具有湿陷性。 具有(Ⅰ~Ⅴ)项特征的为标准黄土,只有其中部分特征的黄土叫黄土状土或黄土质土。 具有湿陷性的黄土为湿陷性黄土。 黄土的分布:黄土在世界上的分布面积达1300万km2,我国的黄土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达64万km2,比法国和瑞士的面积总和还要大。黄土最厚处约410m左右,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村。在我国,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黄河的中游——陕、甘、宁、青及山西、河南一带,其厚度各不相同。陕甘地区多厚100~200m,薄处仅几公分。 黄土的分类: 1.按生成年代分类 老黄土下更新世Q1 (午城黄土) 中更新世Q2 (离石黄土) 新黄土上更新世Q3 (马兰黄土) 全新世Q41 、 新近堆积的黄土:全新世Q42 2.按生成过程分类:风积、坡积、残积、洪积、冲积等 3.按塑性指数IP分类 黄土质粘土IP>17 黄土质砂粘土7<IP≤17 黄土质粘砂土1<IP≤7 黄土质砂土IP≤1 4.按湿陷性分类 (1)湿陷性:自重湿陷性非自重湿陷性 (2)非湿陷性 划分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建设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 修筑的渠道与渠道平行的裂缝;管道漏水后管道断裂; 路基受水后局部严重坍塌;地基土很大的裂缝或倾斜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6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本章要点: 岩(土)质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赤平极射投影图法 学习目标: 会分析岩(土)质边坡破坏类型;了解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边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也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工程形式。斜坡的形成,使岩土体内部原有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出现坡体应力重新分布,主应力方向改变,应力又产生集中;而且,其应力状态在各种自然营力及工程影响下,随着斜坡演变而又不断变化,使斜坡岩土体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与破坏。不稳定的天然胁迫和人工边坡,在岩土体重力、水及震动力以及其它因素作用下,常常发生危害性的变形与破坏,导致交通中断、江河堵塞,塘库淤填,甚至酿成巨大灾害。 根据组成边坡的主体材料不同,边坡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两种,而这两者主体材料的结构、性质差别很大,其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也不相同,需要分开进行研究。 边坡的稳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简单归纳起来有边坡体自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的形状和尺寸、边坡的工作条件及边坡的加固措施等几个方面。 6.1 岩质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6.1.1岩体结构及稳定性分析方法 一、岩体结构 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地质界面,如岩层层面,裂隙面、断层面、不整合面等,统称为结构面。岩体受结构面切割而产生的单个块体(岩块)称为结构体。所谓岩体结构,就是指岩体中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的组合特征,它既表达岩体中结构面的发育程度组合,又反映了结构体的大小、几何形式及排列。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无论是边坡岩体的破坏,地基岩体的滑移,还是隧洞岩体的塌落等,大多是沿着岩体中软弱结构面发生的。也就是说.岩体受工程作用力的破坏过程,主要是结构体沿结构面的剪切滑移、拉开以及整体的累积变形和破裂。因此,从岩体结构的观点分析岩体稳定问题,首先应研究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类型及其特征。 1、结构面及类型 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结构面、火成结构面、变质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五类。其主要特征见表6-1。 2、结构体及类型 不同形式的结构体的组合方式决定着岩体结构类型。常见的岩体结构类型可划分为块体结构、镶嵌结构、碎裂结构、层状结构、层状碎裂结构和等六类。其主要特征见表6-2。 二、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 在公路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工程地质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就是路堑边坡稳定问题以及路、桥地基稳定问题和隧道围岩稳定问题。这三方面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岩体的稳定问题。所谓岩体稳定,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岩体不产生破坏性的剪切滑动、塑性变形或张裂破坏。 岩体稳定分析,目前一般多通过岩体结构分析、力学分析及对比分析进行,三者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验证,作出综合评价。

探讨工程场地的特点与工程地质分区

探讨工程场地的特点与工程地质分区 发表时间:2016-08-23T15:27:42.693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5期作者:邱显强 [导读] 本文将对场地的成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场地的特征,进而探讨场地的分类流程、模型和工程地质分区。 【摘要】本文将对场地的成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场地的特征,进而探讨场地的分类流程、模型和工程地质分区。 【关键词】工程场地;成分;特征;地质分区 由于环境行为与工程场地具备相近的共性,所以可以在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整个工程地质环境中推广应用场地属性分析。可见,整个城市宏观工程地质环境的微观单元使工程场地,环境的宏观总体由大量的微观单元组合而成。因此,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中分析方法可以将工程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特性等三大特性作为基础。城市工程质量环境分析的定量化水平可以通过从工程场地分析向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的推广而得到保证。 一、场地的成分 (一)地形地貌 决定场地利用条件的重要成分之一就是场地的地表形态。场地投资与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场地的开发费用会随着地形坡度、崎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二)岩土 场地的使用条件和场地的工程特性与组成场地岩土的性质息息相关。土地利用天条件在土地的利用目的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一些不可用于农业开发的荒丘有可能非常适于建筑工程建设。而对农业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滨海平原却常常因过高的土地处理费而不适合工程建设。 (三)水 场地使用的重要条件和场地的工程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的赋存情况。很多情况下,具有充足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场地更具有利用价值,但如果水质不好或地下水位过高就会使工程投资和费用增加,并促进盐碱化、内涝、地基失效、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不良地质作用 决定地质质量等级和可利用条件的重要因素还包括有无各种不良的潜在地质灾害和地质现象。人工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污染、地面沉降、踩空塌陷等次生灾害和洪水、岩溶、滑坡、可诱发地震的活动断裂等原生灾害是灾害的主要内容。 二、场地的特征 (一)质量特征 工程地质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时质量特征。场地的构成岩土不同,其固有的质量特征就不相同。场地的质量等级和质量差异会因人类活动造成对场地环境作用反馈、地质现象的动力、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场地工程地质的分区和分类和对场地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区别以质量特征为依据。 (二)数量特征 对质量特征和质量分类进行鉴定的基础是数量特征。只有借助一定的数量比对各种精确分类系统和分类级序进行监理,才能使制图对象和各分单元系统的质量特征得以揭示。对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获取的特征数值应是典型的、平均的、最大的、最小的,通过这些特征数值获取的质量等级和质量分类才能保证合理性。 (三)空间特征 制图以空间特征为基础。应当对任何场地分区单元的质量数量特征的二维或三维模型进行建立,进而保证规划工程设计的实用阶段的实现通过对地学信息的利用,使用图者能够做出对地质环境质量和土地资源的潜力和能力的科学评价。对场地的坐标系与高程系进行建立,促进空间特征具有可测量性是表达空间特征的基本方法[1]。 (四)综合特征 归纳与工程应用有关的总体性或综合性题材特征就得到了综合特征,应当减少综合种原型制图体裁的出现,进而在高一级的信息单元中并入各种重要的图同局部特征。评价、分类、合并、概括制图现象时间与质量;化简图面形状;选取制图现象是制图过程中综合的主要内容。 三、场地分类的流程和基本模型 (一)场地分类表达的AFSS程序 四个程序组成了场地的分类的过程,他们之间相互衔接但彼此独立,场地分类从反映场地的物理特征到反映场地的应用特征、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等过程集中体现于四个程序当中。 第一,场地分析。从地质环境主题和场地特征及其成分的宏观分类出发,初级区划场地质量,对单元分析和场地分区分类的技术基础进行确立是场地分析的基本要求。这种预分类区划会在其后的更深层次分析中获得调整[2]。 第二,场地的特征分析(场地的一级分类)。通过分析场地的不同特征和选取多级要素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准定量、各种定量,对场地对于工程建设一般性要求的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价,实现场地成分的突出特征的有效表达。各种特征在单元或区域范围内对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和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是特征分类应当反应的主要内容。 第三,场地的适宜性分类(场地的二级分类)。具体包括两步:首先,深入分析对场地利用的适宜性有影响的各种场地成分进而对分类参数进行选择,同时对标准是否符合场地利用分析时适宜性等级分类的需要和现有的各分类参数的等级标准进行检查。接下来在综合考虑场地适应性和场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对有关的单项参数进行表达,然后划分场地适应性的等级。作为一种概念,适宜性分类的进行应当以场地的不同利用方式为基础。 第四,场地的稳定性分类(场地的二级分类)。划分场地稳定性的类别时,应当先对参数的稳定等级接线、稳定性因子进行选择。在不同的场地利用和时空条件下,不同的场地成分的稳定性等级和稳定状况都会表现不同。不同的工程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决定了共有同一

工程地质读书报告

土木1003 李雪20101153 关于民用建筑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读书心得体会 一、民用建筑概述 民用建筑即非生产性建筑,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具体分类: 1、居住建筑 住宅建筑:住宅、公寓、别墅等 宿舍建筑:单身宿舍、学生宿舍、职工宿舍等 公共建筑 教育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 办公建筑:各级立法、司法、党委、政府办公楼,商务、企业、事业、团体、社区办公楼等 科研建筑:实验楼、科研楼、设计楼等 文化建筑: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展览馆、音乐厅、礼堂等 商业建筑: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菜市场、旅馆、饮食店、银行、邮局等体育建筑: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 医疗建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疗养院等 交通建筑:汽车客运站、港口客运站、铁路旅客站、空港航站楼、地铁站等司法建筑:法院、看守所、监狱等 纪念建筑: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塔、故居等 园林建筑: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场、旅游景点建筑、城市建筑小品等 综合建筑:多功能综合大楼、商住楼、商务中心等 2、民用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次要组成部分: 附属的构件和配件:如阳台、雨篷、台阶、散水、通风道等。 二、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为确保土木工程活动的安全与稳定,地质环境需要满足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8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Ⅰ、名词解释(5道) 1、岩质边坡得变形:就是指边坡岩体只发生局部位移或破裂,没有发生显著得滑移或滚动,不致引起边坡整体失稳得现象。P170 2、松动:边坡边坡形成初始阶段,坡体表部往往出现一系列与坡向近于平行得陡倾角张开裂隙,被这种裂隙切割得岩体便向临空方向松开、移动、P170 3.边坡卸荷带:发育有松动裂隙得坡体部位、P170 4。剥落:边坡岩体在长期风化作用下,表层岩体破坏成岩屑与小块岩石,并不断向坡下滚落,最后堆积在坡脚,而边坡岩体基本上就是稳定得。P171 5。蠕动:边坡岩体在重力作用下长期缓慢得变形。P171 6、表层破坏:岩质边坡得表层破坏主要就是地表应力释放、物理风化等原因引起得,其破坏深度一般为几cm~几m,主要表现为松动与剥落。P171 7。深层蠕动:主要发育在边坡下部或坡体内部,按其形成机制特点,深层蠕动有软弱基座蠕动与坡体蠕动两类。P171 8.松驰张裂:指边坡岩体由卸荷回弹而出现得张开裂隙得现象。 9。倾倒:也称崩塌落石。P173 10。顺层边坡:发育在单斜岩层地区得天然斜坡或人工边坡,坡面与层面一致,被称为顺层边坡、P174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8道) 1.松动裂隙,张开程度及分布密度由坡面向深处()。P170 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2、当( )时风化剥落可能引起崩塌。P171 A。在软硬互层边坡上B、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C、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 D。岩层倾角与坡脚相差很大 3。下列边坡最易发生蠕动变形得就是()。P171 A。页岩B.砂岩C。灰岩D、花岗岩 4、下列能产生剪切裂隙得就是( )。 A.松弛张裂B.卸荷裂隙C。滑坡后壁D。边坡坡脚 5.边坡格构加固起到了( )作用。P185 A.提高抗滑力 B.减小下滑力 C.传力结构D、美观 6、土质边坡发生表层滑塌得主要因素就是( )。P169 A。日照 B.地下水C、人类耕作D、地震 7、当边坡(),且层间接触面得倾向与边坡方向一致,有时由于水得下渗使接触面润滑,造成上部土质边坡沿接触面滑走得破坏。P170 A.上层为土,下层为基岩 B.上层为土,下层为土C、上层为基岩,下层为基岩 D、上层为基岩,下层为土 8。有时反坡向得薄层岩层会向临空面一侧发生弯曲,形成“点头弯腰",这就是因为( )、P171 A.风化B。软硬岩互层C.人工开挖D。倾角大于坡脚

2016电大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工程地质作业1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C ) A.岩石的工程特性 B.地质作用 C.基础形式 D.水文地质条件 2.概括的讲,工程地质所研究的两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A ) A.区域稳定和地基稳定 B.区域稳定和基础稳定 C.基础稳定和结构稳定 D.地基稳定和基础稳定 3.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与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D ) A.土力学 B.岩石功臣 C.水力学 D.材料力学 4.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 A.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B.如何按地质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地质环境,是工程地质学长期面临的任务 C.工程地质就是专门研究岩石工程性质的学科 D.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5.陆地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A ) A.29.2% B.40.1% C.71.8% D.59.9% 6.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A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不能确定 7.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B ) A.风华作用 B.变质作用 C.成岩作用 D.沉积作用 8.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B )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 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 9.矿物质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A ) A.硬度 B.强度 C.刚度 D.韧性 10.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是(D) A.沉积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岩浆岩 11.碎屑物质被凝胶结物胶接以后形成的结构称为(A ) A.碎屑结构 B.斑状结构 C.沉积结构 D.碎裂结构 12.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的抗剪断强度称为岩石的(C )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切强度 D.抗剪强度 13.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A ) A.吸水率 B.吸水系数 C.饱水系数 D.饱水率 14.岩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除产生纵向压缩外,还会产生横向膨胀,这种横向应变与纵向 应变的比值称为(A ) A.泊松比 B.抗拉强度 C.变性模量 D.弹性应变 15.岩石的力学性质指岩石在各种静力、动力作用下所呈现的性质,主要包括(A) A.变形和强度 B.强度和重量 C.重度和变形D重度和刚度. 二、判断题(20分) 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 2.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渗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

8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Ⅰ.名词解释 (5道) 1.岩质边坡的变形:是指边坡岩体只发生局部位移或破裂,没有发生显著的滑移或滚动,不致引起边坡整体失稳的现象。P170 2.松动:边坡边坡形成初始阶段,坡体表部往往出现一系列与坡向近于平行的陡倾角张开裂隙,被这种裂隙切割的岩体便向临空方向松开、移动。P170 3.边坡卸荷带:发育有松动裂隙的坡体部位。P170 4.剥落:边坡岩体在长期风化作用下,表层岩体破坏成岩屑和小块岩石,并不断向坡下滚落,最后堆积在坡脚,而边坡岩体基本上是稳定的。P171 5.蠕动:边坡岩体在重力作用下长期缓慢的变形。P171 6.表层破坏:岩质边坡的表层破坏主要是地表应力释放、物理风化等原因引起的,其破坏深度一般为几cm~几m,主要表现为松动和剥落。P171 7.深层蠕动:主要发育在边坡下部或坡体内部,按其形成机制特点,深层蠕动有软弱基座蠕动和坡体蠕动两类。P171 8.松驰张裂:指边坡岩体由卸荷回弹而出现的张开裂隙的现象。 9.倾倒:也称崩塌落石。P173 10.顺层边坡:发育在单斜岩层地区的天然斜坡或人工边坡,坡面与层面一致,被称为顺层边坡。P174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8道) 1.松动裂隙,张开程度及分布密度由坡面向深处()。 P170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时风化剥落可能引起崩塌。P171 A.在软硬互层边坡上 B.岩层倾向和坡向相同 C.岩层倾向和坡向相反 D.岩层倾角和坡脚相差很大 3.下列边坡最易发生蠕动变形的是()。 P171 A.页岩B.砂岩 C.灰岩 D.花岗岩 4.下列能产生剪切裂隙的是()。 A.松弛张裂 B.卸荷裂隙 C.滑坡后壁D.边坡坡脚 5.边坡格构加固起到了()作用。 P185 A.提高抗滑力 B.减小下滑力C.传力结构 D.美观 6.土质边坡发生表层滑塌的主要因素是()。 P169 A.日照B.地下水 C.人类耕作 D.地震 7.当边坡(),且层间接触面的倾向与边坡方向一致,有时由于水的下渗使接触面润滑,造成上部土质边坡沿接触面滑走的破坏。P170 A.上层为土,下层为基岩 B.上层为土,下层为土 C.上层为基岩,下层为基岩D.上层为基岩,下层为土 8.有时反坡向的薄层岩层会向临空面一侧发生弯曲,形成“点头弯腰”,这是因为()。P171

工程地质作业答案

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工程地质作业1 一、选择题1C 2A 3D 4C 5A 6A 7B 8B 9A 10D 11A 12C 13A 14A 15A 二、判断题1 √ 2 × 3 × 4 ×5× 6 √7×8 ×9 ×10 √ 三、简答题 1、简述工程地质学及其内容。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它把地质科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土木工程实践,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勘探等方法,弄清建筑物的地质条件(环境),为土木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并预测和论证工程建筑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而提出防治措施。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哪些?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坚硬岩、软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 4、什么是地质作用?内外地质作用是怎么改造地球的? 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改造地球;外力地质作用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改造地球。 5、什么是变质岩?变质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 常见变质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的矿物有两部分,一部分为岩浆岩和沉积岩所共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另一部分为变质作用后所产生的特有变质矿物: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等。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和碎裂结构。变质岩的构造主要包括变余构造和变成构造。常见变质岩的鉴别特征是特有的变质矿物。 四、论述题 1、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因素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岩石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工程地质作业 2 一、选择题1B 2D 3D 4A 5C 6D 7A 8A 9B 10 A 11B 12B 13A 14A 15D 二、判断题1 √ 2 √ 3 × 4 ×5√ 6 ×7 ×8 √ 9 × 10 × 三、简答题 1.叙述张节理的主要特征。 答:张节理的主要特征是产状不很稳定,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延展均不远;节理面粗糙不平,擦痕不发育,节理两壁裂开距离较大,且裂缝的宽度变化也较大,节理内常充填有呈脉状的方解石、石英,以及松散工已胶结的粘性土和岩屑等;张节理一般发育稀疏,节理间的距离较大,分布不均匀。 2.在野外如何测定岩石的产状? 答:岩石的产状要素用地质罗盘在岩层层面上直接测量。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

(建筑工程管理)第八章公路工程地质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第八章公路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建筑和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第壹节路基工程地质问题 路基所出现的各种软化、变形和整体失稳壹般称为路基病害。路基病害常和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关,其实质是路基工程地质问题。 壹、路基不均匀变形 路基不均匀变形以路基沉陷变形较为常见,但也包括鼓胀变形。除路基施工碾压不够外,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常是主要原因。软土、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岩溶空洞和地下矿山采空区等分布区域的路基常出现路基沉陷变形,而在盐渍土和膨胀土分布地区的路基则出现不均匀鼓胀变形。 1、软土路基沉陷 软土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含水量大和透水性小等不利的工程性质。在软土上修筑公路时,经常遇到软土地基压缩变形和地基剪切破坏带来路堤过大沉陷和破坏俩大工程问题。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壹般有换填法,抛石挤泥法,反压护道法,砂垫层法,预压、沙井或袋装沙井、挤密沙桩、塑料板等排水法,石灰、水泥或化学药剂加固法等。 2、黄土地基沉陷 黄土路基常出现路堤下沉、坡面冲刷、边坡滑塌和滑坡、冲沟侵蚀路基等工程病害。特别是湿陷性黄土浸水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工程病害更是经常发生而且强烈。 3、多年冻土路基变形 由于修筑公路破坏了多年冻土的水热平衡状态,吸热大于散热,多年冻土逐渐融化,引起路基基底发生不均匀沉陷,或由于水分向路基上部集聚而引起冻胀、翻浆。另外,路基下的冰丘、冰锥和季节活动层的冻融作用往往会使路基鼓胀,引起路基、路面的开裂和变形;当冰丘、冰锥溶解后,路基又发生不均匀沉陷。 4、膨胀土路基变形 膨胀土因特殊的工程性质对工程建筑产生多种危害,而且变形破坏具有反复性。在膨胀土地区,房屋建筑常普遍出现开裂变形;,路面常出现大范围、大幅度的随季节变化的波浪变形;路基常出现的病害有不均匀鼓胀和沉陷,沿路肩部位的纵裂和坍肩,在路堑边坡和路堤边坡的剥落、冲蚀、溜塌、坍滑和滑坡,有“逢堑必滑,无堤不坍”之说。 这些病害的产生必须具备俩个基本条件:壹是土具有胀缩特性,;二是水的渗入,。因此,控制填土的性质或改善土的胀缩性,减小路基、路面水的渗入,是防治膨胀土道路病害的重要手段。 5、盐渍土路基变形 影响路基盐胀的主要因素有土质、含盐类型、含盐量、土的含水量、土体密度、温度及其变化过程等。 空隙较小的粘性土和空隙较大的砂性土不利于水和盐分的迁移,对盐胀不利。壹般来讲,盐胀最为强烈的土为粉性土。 各种盐类中,以硫酸盐的胀缩最为明显,其中又以Na2SO4最强烈,氯盐和碳酸盐类的胀缩性较小。 6、岩溶和采空区路基沉陷 岩溶地区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由于地下洞穴顶板的坍塌,引起位于其上的路基及其附属构造无发生坍塌、下沉或开列;由于地下岩溶水的活动,或因地面水的消水洞穴阻塞,导致路基基底冒水、水淹路基、水冲路基以及隧道涌水等病害。 地下矿山采空区塌陷常造成地面大范围沉陷,给位于其上的公路带来路基路面变形和破坏。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质勘探

第五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路线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槽探揭露分析,现将本路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为二个区: 1、红砂岩岗阜地貌区 本单元区地形起伏较平缓,多呈阶梯状展开,地表多为水田及菜地,局部水塘发育,本区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可塑状,层厚约3~5m不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 不等,岩层产状为250°~285°∠10°~13°。本区地层及岩性单一,故工程地质条件属于简单型。 第二节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路段划分 本路线区路基分为一般路基和重点路基,现分别说明: 1、一般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一般路基指填方量不大,地形起伏平缓,地质条件简单的路基,现分段说明: (1)、岗阜地貌区 该区地质结构简单,一般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塑状,力学特性尚好,厚约1~3m不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不等;该区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大多靠地表水补给;挖方和填方均不大,路堑边坡和路堤较稳定。 (2)、岗间沟谷地形区 本区段主要为岗间沟谷地,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水塘冲沟较发育,区内主要为水田,地表季节性积水,地表覆盖层主要以黄褐色的低液限粘土为主,硬可塑状~软可塑状,厚约1~3米不等,除局部软土地段需予以清除外,均可作为路基持力层,下伏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砾岩,区内挖方量较小,填方量不一,高路堤将在重点路基里说明。 2、重点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重点路基是指地形起伏较大,路基挖填量大,工程地质条件差的路段。本工程主要是深路堑,现给以说明: 深挖方路堑 本路段区内挖方地段较少,全路段共有挖方地段3处。路线中心挖方深度一般在6米左右,其中挖方最大为6.82米。本节仅此处深挖路段进行详细评述(分别对不同岩性进行评述),而其余挖方路段可参见“路堑边坡说明表”,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评价。 a、K0+860~K1+120 路线深切山体,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峭,植被发育一般,基岩裸露,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全强风化为1~3m不等,中厚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岩体产状:250°∠13°。据现场地质调查结果分析,该路段土石方比例为:10%的土方,90%石方。由于该路段地表覆盖层厚度小,且基岩主要以中厚层状的泥质粉砂岩层为主,其产状平缓,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利,因此该路段边坡属于较稳定边坡。由此建议:①边坡坡率1:1~1:1.25;②边坡防护采用坡面框格式植草③边坡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护,切忌使边坡长期裸露。④边坡施工时避免使用强力爆破。 根据其工程地质特征,推荐粉砂岩层面的粘聚力和内摩擦力φ值为:c=50kPa, φ=30°。 第三节工程地质岩组特征及评价 本路线区工程地质岩组分为松散土类及软质岩组,现分别评述: 1、松散土类: a、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 本区主要揭露有棕黄色亚粘土,主要分布岗间沟谷地,粉质粘土多呈可塑~软可塑状,[fao]=180~200kPa,多分布于岗间沟谷地。 b、第四系下更新统冲洪积(Q2el+dl) 121 GYS-60-1

第4章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四章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1、下列关于冻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冻土包括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B. 冻土不具有流变性 C. 冻土为四相体 D.冻土具有融陷性 2、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殊粘性土是( )。 A.黄土 B.红土 C.膨胀土 D.冻土 3、下列关于膨胀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天然状态下的膨胀土,多呈硬塑到坚硬状态 B. 膨胀土失水收缩 C. 膨胀土遇水膨胀 D. 膨胀土的胀缩不可逆 4、下列关于红粘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粘土是由碳酸盐类岩石经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 B. 自地表以下,红粘土逐渐由坚硬过渡到软塑状态 C. 红粘土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 D. 红粘土中的裂隙发育 5、淤泥质土是由( )地质作用形成的。 A. 河流的地质作用 B.湖泊的地质作用 C. 洪流地质作用 D.风化作用 6、黄土经冲刷、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夹有砂、砾石并具层理的黄色土状沉积物称为( )。 A. 膨胀土 B.黄土状土 C. 非湿陷性黄土 D.湿陷性黄土 7、泥炭及淤泥质土是( )形成的。 A.河流的地质作用 B.湖泊的地质作用 C. 海洋地质作用 D.风化作用

8、盐渍土不具有( )。 A. 溶陷形 B.膨胀型 C. 腐蚀性 D.崩解性 9、盐渍土在浸水后强度明显( )。 A.提高 B.降低 C.不一定 D.一般 10、黄土的( )是黄土地区浸水后产生大量沉陷的重要原因。 A. 湿陷性 B. 崩解性 C. 潜蚀性 D. 易冲刷性 11、风成黄土是一种( )。 A.原生黄土 B.次生黄土 C.残积黄土 D.由风化作用形成的黄土 12、具有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的土是( )。 A.黄土 B.软土 C.膨胀土 D.冻土 13、膨胀土遇水后膨胀,是因为膨胀土中含有较多的( )。 A.蒙脱石 B.高岭石 C.白云石 D.长石 14、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长江中下游 B.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C.云贵高原 D.湖沼地带 15、冻土的冻胀融沉性是因为冻土中含有较多的( )。 A.易溶盐 B.水 C.孔隙 D.有机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