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一 第7课 第2框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2框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我国未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这(C)

①是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根本措施

②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③要求消灭差别

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①观点错误,这不是“根本措施”;③要求消灭差别的说法错误,收入分配公平允许差别的存在,但不能过于悬殊;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④符合题意。

2.“十三五”规划中,指向缩小收入差距和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亮点颇多。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中,强调平衡性,首次提到包容性,这都与缩小收入差距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实现平衡性和包容性的有(D)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需要均等化

④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实现平衡性和包容性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应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开收入差距而不是缩小收入差距,②与题意不符。

3.《人民日报》载文: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造,是激发劳动创造力的必由之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国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C)

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②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③增加农民生产收入④增加教育投入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别初次分配和社会再分配,初次分配主要是理顺国家、企

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再分配环节主要是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②③是初次分配;①④是社会再分配环节,不符合题意。

4.分析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增幅如果低于物价涨幅,劳动者日子会越过越差,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保持、经济的良性发展终将受损。下列既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符合这一循环传导路径的是(A)

A.劳动者的工资增幅低于物价涨幅→劳动者在分配中的公平权利未能得到切实保障→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受损→生产力的发展受限

B.劳动者的工资增幅低于物价涨幅→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劳动者增收乏力→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前提和基础

C.劳动者的工资增幅低于物价涨幅→劳动者难以共享发展成果,有失公平→改革与发展失去稳定前提→人民生活难以保障

D.劳动者的工资增幅低于物价涨幅→劳动者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受限→国内消费需求驱动经济乏力→经济良性发展受损

[解析]A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劳动者的公平权利未能得到切实保障,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受损,生产力发展受限,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同时又符合题中循环的传导路径,入选;B观点与题意不符;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劳动者增收乏力,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前提和基础,强调效率,而没有强调公平,排除;C只谈公平,没谈效率,不符合题意;D观点没有涉及效率,也没有涉及公平;排除。

二、非选择题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已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总号召。某县作为C市14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之一,确立了“2019年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越线”的目标。为确保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该县充分考虑各乡镇实际情况,量身定做脱贫方案。

当地TJ集团是中国医药工业10强,资产200亿元。以TJ集团为依托,该县成立了大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种植药材作为脱贫的主打产业。目前他们已发展中药材1万余亩,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发展的路子。

该县有10个贫困村、1 200户贫困户,其中70%的村民都种中药材,有的贫困户还在中药材加工厂务工。2018年这1 200个贫困户户均种植中药材2亩,户均增收达到8 000元。

运用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该县的做法对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启示。

[答案]①完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针对扶持对象,具体安排项目实施精准扶贫。

②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增加就业。

③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让一切创造社会财

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拓宽收入来源。

④兼顾效率与公平,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坚持先富带后富。

[解析]解题时抓住设问中“运用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别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方面分析,具体涉及的知识点有:完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集体经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

创新拓展

一、选择题

1.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2018年15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这(C)

①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逐步完善

②有利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是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的重要举措

④需要警惕个别企业因工资支付压力而裁员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注重公平,有利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但需要警惕个别企业因工资支付压力而裁员,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是指再分配,排除。

2.近几年来,某公司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与此同时,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改变这种状况要求企业(A)

①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②健全以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③合理调整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④在减少国家税收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工人的工资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①③是改变该公司职工工资增长缓慢现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入选;

②中机制的健全要依赖政府而不是企业,不选;依法纳税是企业的义务,④说法错误。

3.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的关系。其中从B点到C点的变化趋势启示我们必须(A)

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大财富蛋糕

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和效率

④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从B点到C点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实现收入分配平等最终还是要靠经济发展,收入分配越公平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②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没有直接关系,排除。图中不体现财产性收入,排除④。

4.我国不断完善分配秩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下列属于通过再分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的是(C)

①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②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③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④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属于通过再分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有利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②④符合题意;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所得,①不符合题意;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但该项措施属于初次分配,③不符合题意。

5.国务院印发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是解决百姓养老后顾之忧、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基本目标是弥补因实施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促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上述做法能够(A)

①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②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④加快发展生产力,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以弥补因实施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促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这种做法能够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

6.2019年3月份以来,已有北京、天津、浙江等6省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这意味着相关人群(A)

①初次分配收入会有所增加

②社会保障收入进一步提高

③家庭生活状况将有所改善

④家庭消费恩格尔系数下降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工资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收入,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会增加部分居民初次分配收入,进而改善家庭生活状况,①③正确。社会保障收入属于再分配收入,②排除;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并不意味着恩格尔系数下降,④排除。

7.某地对科技转化收益按照3︰6︰1的比例进行分配,即30%由市农业科学院统筹用于奖励技术支撑人员,60%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10%用于科技创新专项研究经费。这一比例将大幅度提高科技人员收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这表明(A)

①合理的分配制度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②经济效益是影响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③追求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

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旨在实现公平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材料中的分配制度会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表明合理的分配制度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①正确;材料中对科技转化收益按照3︰6︰1的比例进行分配,表明经济效益是影响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②正确;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③错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目的是提高效率,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和谐社会、公平优先、效率兼顾。根据《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改革后,央企负责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其薪酬水平将不超过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到8倍,薪酬差由12倍降至7到8倍。这样的薪酬结构,进一步缩小了普通职工与企业高管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又考虑到了对企业负责人的激励。

材料二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关系界定不明,政企政资还没有真正分开;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体制落后,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三项制度”是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劳动、人事、分配改革);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群众意见强烈。

注:“三项制度”改革是指正在推进中的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分配的制度改革。

(1)结合材料一,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分析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义。

(2)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答案](1)①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广泛调动职工积极性,兼顾了效率与公平。

②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③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

(2)①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科学管理,让国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②完善分配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初次分配机制,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③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解析]第(1)问,可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对企业和经济发展等角度作答;第(2)问为措施类主观题,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针对材料中描述的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