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_1

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_1
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_1

---------------------------------------------------------------最新资料推荐------------------------------------------------------

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

儿童文学的美学蕴涵周新凤,刘延福(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形态之一,它适应儿童的审美天性,契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满足儿童的诗性智慧以及多层次的审美需要。

儿童文学作品中包含的童年情趣、成人视角的积淀以及特有的艺术韵律,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质和诗性智慧,有着丰富的美学蕴涵,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儿童文学;审美特质;诗性智慧;美学蕴涵中图分类号:

I 28 文献标志码:

A 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了人类理想存在的一种方式,那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诗意的存在成为人们最本真、最理想的生存状态,或者可以这么说,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不能不是一个诗意的栖居者。

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着具体生动的形象,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创造和想象空间。

正如孔子所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

对儿童而言,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的文学作品当属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那些与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阅读能力相

1 / 14

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它包括有幼儿文学、童年文学(狭义的儿童文学)与少年文学三个层次,其中以小学阶段的儿童为读者对象而创[1]P26它包括儿童诗、童话、神话、儿童故事等。

作的童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主体与核心。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适应了儿童纯真、稚朴、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审美天性,契合了儿童形象性、泛灵论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儿童的诗性智慧以及多层次的审美需要。

因而,它受到了儿童的喜爱与欢迎,成为孩子们不可缺少的亲密伙伴。

儿童文学在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发展审美能力、完善人格构建、身心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郭沫若说:

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从儿童感情教育、美德教育着手。

他认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在于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在于人性之熏陶。

这就是说孩子一踏进社会,就能在儿童可阅读的文学作品里熏陶成长,这些作品就能像雨露一样滋润孩子的心田,丰富他们的心灵与情感,让孩子在启蒙教育之始就能感受着诗意的生活,受到真善美的启迪。

一、泛灵论儿童的审美意识与审美特点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处于我向思维与社会思维之间的思

---------------------------------------------------------------最新资料推荐------------------------------------------------------ 维,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

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体不分,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

皮亚杰把儿童意识中这种物我不分、主客不分,客体对主体的依赖关系称作为依附(adhere)。

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主体与客体逐渐分化,这种依附也就逐渐减弱。

不同程度的依附有不同形式,儿童泛灵论即是最重要的一种。

国内儿童文学专家谭旭东认为:

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是与原始意识中的万物有灵论同构对应的。

作为生命黎明时期的儿童,他们的思维对外在真理世界的把握与原始人一样处于混乱状态,分不清物理与心理世界,分不清思维的主体与思维的对象,也就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东[2]儿童的世界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小狗西,这就导致了儿童泛灵观念。

会说话,猫被老鼠耍得团团转,连胖胖的小猪也会使出降龙十八掌这一切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地不容置疑。

儿童正是这样通过这种泛灵论的观念,赋予整个世界以情感和意识,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绚烂多彩,到处充满蓬勃昂扬的生命力。

儿童特有的诗性智慧和他们所具有泛灵论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更

3 / 14

容易移情。

面对客观世界的对象,他们充满信心地想象,没有任何东西能压制他们或者能对他们施加影响。

给审美对象以生命和灵魂的是他们自己,他们就是这个王国的主宰。

在他们的世界里,强大的灰太狼可以成为永远的失败者,而作为弱者的喜羊羊、美羊羊甚至整天就知道吃饭睡觉的懒羊羊,都可以战胜强大的灰太狼和狡猾的红太狼。

动画片《猫和老鼠》更是完全颠倒了现实世界中的猫和老鼠关系,猫咪 Tom 和老鼠 Jerry 是一对欢喜冤家,他们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天翻地覆,小老鼠 Jerry 总是不会受到任何真正的伤害,而作为猫的 Tom 却被老鼠耍得团团转,总是难免受些皮肉之苦。

然而,这一切在现实世界中看似绝对不可能存在和发生的事情,在儿童看来是那么理所当然。

而这种投射活动本身通常是一种不受意识控制之下的无意识过程。

由于无意识的情感具有潜在的统摄作用,当儿童沉浸在某种情感状态之中时,他们不会有意掩饰自己的感受笑,就痛痛快快、酣畅淋漓,甚至不惜把自己笑到沙发底下;哭,也是气震山河,让大人不知所措。

他们对艺术作品作出情感应对时,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情感弥漫

---------------------------------------------------------------最新资料推荐------------------------------------------------------ 在对艺术文本的直觉和想象中。

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是儿童文艺作品的根本生命力所在,是艺术魅力的源泉之一。

比如动画片《哪吒传奇》中哪吒的形象:

他手执混天绫、身挂乾坤圈、脚踏风火轮,锄强扶弱,极富正义感;他自由、任性、倔强、叛逆,但又是那么地合乎情理,使得所有的观众都为他叫好。

勇敢正义、聪明灵活、开朗乐观的哪吒成为儿童心目具有英雄性的独创形象。

这里的哪吒,契合了儿童文学的泛灵论观念,也符合儿童文学的人造论精神。

而哪吒之所以吸引儿童,完全在于这个形象契合了儿童意识中自我中心思维的敏感性,契合了儿童审美经验诗性智慧和原始思维。

二、童年情趣与成人视角儿童文学创作的内在要求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体现了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同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倾向。

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就应该根据儿童的这种审美特质,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创作出适应儿童审美需求的文学作品。

与一般的文学活动相同,儿童文学活动(文学创作-作品生成-文学欣赏)主要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性活动。

审美是儿童文学的本质所在。

5 / 14

儿童文学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运用适应儿童的艺术手段而创造的,反映儿童生存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美丑属性并体现出作家审美意识的文学作品。

它涵盖着创作者以及儿童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

儿童文学作品以儿童乐于接受的优美形式呈现出来,激起儿童读者的美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多层次的审美要求,引导他们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是指其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特征和艺术品性。

郭沫若早在 1921 年就曾指出:

儿童文学的世界总带些神秘的色彩,有种不可思议的美,有种不可思议的光,儿童文学当具有秋风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

儿童文学当具有晶莹宝玉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块玻璃。

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与儿童审美感受力相契合的。

同时,儿童文学作品也是成人感悟生活的沉淀与激发。

因此,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在于儿童与成人两种审美意识的冲撞与调和。

(一)童年情趣儿童文学创作应有的期待视野童年情趣是儿童文学所独具的审美意象,是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主要表现形式。

纯真是儿童生命中固有品性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儿童文学作品纯真美的客观来源。

---------------------------------------------------------------最新资料推荐------------------------------------------------------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其著名的童心说中说:

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3]P90 他认为,童心即情感表达的真实自然,无任何的外在掩饰。

童心就是真心。

真包含着多重含义:

一方面,儿童用那份自然原初之心去体验周围世界,没有任何前在的爱恨憎恶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规范的限制;另一方面,那份体验后的感觉是真实本然的,不受任何来自社会和世俗的影响,所以这份体验又是真实而澄明的。

这份纯真是舞动的风、跳动的火,清明而炽烈,是成人世界根本不存在的儿童世界所特有的生命体验。

因此,如果创作者没有一颗绝假纯真的童心,就无法创作出有鲜活生命力的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作品应该蕴含着深刻的童年情趣。

儿童的赤子之心有着极大的发展和塑造的空间,特别需要美的陶冶、爱的滋润,以有利于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

而这所有的一切的前提是儿童首先要接受这个作品,所以儿童文学作品的首要条件就是作品必须富有童年情趣。

7 / 14

比如曹文轩的《草房子》,它是一部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说,描写了善于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桑桑难忘的小学生活。

小说中的每一个页面、每一个行段都是一副纯美的画面,那纯真的人儿、纯真的灵魂、纯真的友谊以及那一声声纯真的童音、一首首纯真的童谣仿佛让人重新回到了幼时的油麻地,找回了失落已久的童年的纯真与感动。

故事中充满了多彩绚烂的梦想和天真的情趣,让人读来禁不住回忆起儿时的自己。

书中运用了比喻、对比、反语、双关等手法,由语言、情景的不协调构成喜剧的矛盾冲突,造成趣味性和幽默效果,构成一种清新、轻松、隽永的欢愉之美。

(二)成人视角的积淀儿童文学创作的应有之义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可能是童年情结的驱使,然而创作者毕竟是成年人,历经岁月的磨蚀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涤荡,所以,体现在作品中的童年体验已经不可能完全属于儿童的心态。

作为读者的儿童,其审美实践比起成年人来说要少很多,并且儿童与审美活动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也未能充分地发展,因此儿童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理解和思考能力等也相对较弱。

而且儿童由于体能的局限和心智发展的局限,其活动的范围、广度及深度也相应受到极大的限制。

与之相对,作为儿童文学创作主体的成年人,其身心发育的成熟、其人生阅历的丰富、其审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都决定了儿

---------------------------------------------------------------最新资料推荐------------------------------------------------------ 童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美是一种成熟的美,既有着较广阔的审美视野、较丰厚的审美内涵,又有较鲜明独特的审美个性、较多样化的审美表现形式等。

在曹文轩的《草房子》中,对秃鹤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体现了这一点。

秃鹤是一个秃子,三年级之前他没有在意过自己有没有头发,突然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他开始关注自己的头,开始想尽一切的办法去遮盖自己的光头,然而一切都是徒劳。

他开始被人取笑,会操事件后甚至被同学们冷战隔离。

事情发展到这里,秃鹤在同学们的眼里似乎消失了,他连被取笑的资格都没有了,甚至被狗咬烂的腿也不能吸引同学们的一声问候。

然而,在后来的话剧中秃鹤主动请缨,这次挺身而出使得秃鹤一下子成了英雄,特别那句经典的台词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深深地印入观众的心里。

本来秃鹤为学校拿到了第一名应该很高兴,可是秃鹤不见了,大家找到他的时候,秃鹤正坐在小镇水码头最低的石阶上啜泣。

就是这一场景,顿时使秃鹤的形象丰满起来。

这里面不仅仅有作家的童年情结、童年情态,更多地沉淀着创作者的种种成人情思。

可以这样说,儿童文学作家将人生阅历积累的种种感悟思考注

9 / 14

入了儿童文学创作之中,使儿童文学在具有童年情态的审美意象系统的同时,也具有成年思悟的深层美学内涵,这种双重内涵从一个重要角度反映出儿童文学特殊的美学魅力。

三、童子之趣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艺术韵律,是指它表现了某种与儿童生理和心理等内在生命韵律相应的独[4]P51众所周知,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儿童感知活动的水平,因此,儿特的艺术韵律。

童对作品的感知力、理解力、体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儿童对作品的好恶。

[5]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数是叙事题材,这是因为叙事体裁的作品中具体的形象多于议论,更加契合儿童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这里他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给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尽情地遨游在他所感知与体验的世界。

例如, J K 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在那个神秘多彩的国度里住满了巫师,充满了咒语和玄机,棋子会思考、扫帚是交通工具、一切的存在物都可能随时醒来并和你对话正是这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哈利波特,骑着他的飞天扫帚,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魔法旋风。

在他的世界里,奇迹、神话、魔法什么都不会过分。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1997)诞生了,并让全世界的人为之疯狂、为之颠倒。

罗琳又先后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1998)、《哈利波特与阿

---------------------------------------------------------------最新资料推荐------------------------------------------------------ 兹卡班的囚徒》(1999)、《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19)、《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3)、《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05)、《哈利波特与死亡圣灵》 (2007)。

这些作品问世后,不断地刷新着世界小说发行史的记录。

哈利波特这个形象也成了亿万孩子心中的偶像,不知道有多少酣梦中的孩子会骑上飞天扫帚与哈利波特一起在神秘、充满玄机和奇迹的世界遨游。

可以说《哈利波特》的诞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正是成人文学作品中所缺失的艺术想象和色彩斑斓,深深地吸引了小读者,那些具体生动的审美意象使儿童读者获得了极大的美感。

在那纯真、稚拙、可爱的童子之趣中,有一种本真的、非理性的诗性智慧。

对于儿童文学来说,纯真、稚拙就是他的一种艺术本能、一种美学天性,同时也是一种富于魅力的[6]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所构成的是大巧若拙、浑然美学特质和形态。

天成的艺术景致,使儿童文学具有一种更加澄明的美学境界。

高尔基说过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儿童最不喜欢枯燥的故事和乏味的叙述,他们需要有趣的东西。

因此,相对于成人文学来说,儿童文学总是洋溢着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

11 / 14

简言之,儿童文学的审美本质表现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体现了这

样的美学品性:

在反映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有一种轻松、恬淡的自然美;在

反映社会生活上,有一种欢快明朗、积极向上的社会美;在表达

感情上,有一种稚拙怡然、天真无邪的美;在反映儿童情趣上,有

一种幽默风趣、纯净澄明的美。

从这种意义上说,儿童文学具有独特而富有韵律的审美特质,

是成人文学所无法替代的。

由此可见,儿童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是从各个不同角度经受审美意识洗礼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从作家笔下发现了他平时未曾发现、未曾

经体验的事物,譬如天南海北的自然景观、古今中外的动人传说、

光怪陆离的童话幻想、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发现了他平时司空见

惯但常常忽略的美,或他十分熟悉但很少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和思

考的事物,譬如他熟知的长辈们的爱心、他与之朝夕相处的同龄人

的内心世界;从儿童文学作家独具特色的审美个性、多样化的表现

形式中领略到各种不同风格的美,如细腻的美、粗犷的美、幽默

的美、抒情的美,优美、壮美、喜剧美、悲剧美这一切都会成

为儿童读者的审美实践经验,潜移默化地参与其精神的发育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风. 儿童文学原理[M] .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

[2]谭旭东.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EB/OL] . (2007-12-27)

---------------------------------------------------------------最新资料推荐------------------------------------------------------ [2009-08-24] . /yulu/35085/. [3] (明) 李贽. 焚书(卷三)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61. [4] 黄云生. 儿童文学教程[M] . 杭州 :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6. [5] 雷永生, 等.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评述[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7. [6] 孔起英. 论儿童的审美情感[J]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 . On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Children Literature ZHOU Xin-feng, LIU Yan-fu (School of Liberal Art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Children literature, as a form of literature, adapts to the child’s aest hetic nature and agrees with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o it can meet childrens multi-leveled aesthetic needs. Children’s literary works include childhood complex, accumulation of adult perspective and unique art rhythm, which show a distinct aesthetic quality as well as their poetic wisdom, rich aesthetic implication, deserving further study. Keywords: children literature; aesthetic qualities; poetic wisdom; aesthetic implication 收稿日期:

2008-09-04 作者简介:

周新凤( 1982-),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7 级美学硕士研究生。

E-mail:

13 / 14

caofangzi2130@163. com。

刘延福( 1982-),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7 级文艺学博士研究生。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等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有: 1、充满稚气的童真美。 童趣是表现童真的最佳形式。童趣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既表现在形象的刻画上,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中,还融注于语言的运用上。 2、形象刻画的单纯美。 以单纯的文学形象,积极乐观的主题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人生、社会和世界,以帮助儿童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信念。这就铸成了儿童文学形象刻画单纯美的艺术品格。 3、情节推动的动态美。 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要与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相吻合,儿童文学情节的动态美,往往呈现出一种单纯的、活泼的、连续的动态推进形式,且情节推进的速度较快。 4、画面展示的明朗美。 鲜亮明朗,富于色彩,是儿童文学的又一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画面的明朗美,主要依赖于作者在运用语言时,对词汇色彩的把握。儿童文学作家通过对作品中不同角色颜色的描摹和因时空变化对场景所引起的明暗效果的描述,把词汇的潜在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向小读者奉献色彩亮丽、动静分明、声色和谐的艺术图景。 5、驰骋想象的奇异美。 想象是儿童的天赋和本能。想象的奇异美在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⑴就作品的内容而言,它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过程中,使对立的双方造成强烈的反差。⑵就作品的形式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可以促成儿童文学不同体裁独特的审美品格。诗歌、小说、童话、寓言……都因想象的介入而异彩纷呈。⑶就作品的魅力而言,想象的奇异美大大提升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品位。由于想象的奇异美,使儿童文学具有了独特的荒诞性,这种荒诞性造成了儿童文学离奇的情节和无穷的趣味,使小孩乃至成人捧腹不已。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它们所产生的久远的艺术生命力,无时不在证明着其较高的艺术品位。

儿童文学复习(1)

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散文:是指用准确、凝练、充分生活化和儿童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阅读和欣赏并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3、图画书:是利用绘画和文学语言两种媒介进行相互补充,由图与文相结合而产生完整而有意味的故事的特殊的儿童文学门类。图、文、故事、意义是构成图画书不可或缺的要素。 4、故事元:任何叙述性作品首先都有一个基本故事。是故事发生的中心,是故事的母体。 5、《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6、《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又称《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是德国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通过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加工德国民间的童话、神话、传记,完成出版的一部著名童话集。 默写: 《小槐树》 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拉着大车抬着轿。蝇子踢死驴,蚂蚁踩塌桥。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中漂。小鸡叼个饿老雕,小老鼠拉个大狸猫。你说好笑不好笑? 《小猴滚楼梯》 猴, 猴, 上高楼, 一落脚, 踩着球, 叽里咕噜滚下楼! 小猴爬起笑嘻嘻, 他说练练翻跟头。 《小鹿》 花的影、叶的影, 给你披一件斑斓的彩衣。 你站在那儿, 和无边的森林融在一起。

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树, 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 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 一会儿和这棵树, 一会儿和那棵树, 交谈着春天的消息。 《乡下的孩子》 曾是妈妈怀里唱歌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喵咪。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简答: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首先,寓言和童话主题设置的重心有所不同。 其次,寓言和童话的虚构、幻想的方式不同。 再次,主题呈现以及幻想方式的差异,最终造成了寓言和童话在文体特质上的不同。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个方面 儿歌的艺术特征: 1、注重音乐性,强调音韵和节奏 2、短小单纯,易懂易记 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4、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形象性、简洁性、音乐性、叙述性 儿童科学文艺的特征: 1、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统一 2、客观性与幻想性相结合 3、教育性与趣味性相交融 儿童戏剧文学的分类: 1、按艺术形式分,可分为话剧、戏曲、歌舞剧、木偶剧、皮影剧、课本剧等 2、按容量和场次分,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场景剧三种 3、按表现题材的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4、 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 视像性、趣味性、情节性、形象性、幻想性 提纲《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浅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浅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是一种有机的审美性的结构,所以它是很注重审美性的。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纯真。也就是说相信和认可生命中美好善良这一点,对世界上的人和物都抱有一 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2.稚拙。我理解为是一种天真无邪的童趣,也就是说总是抱着很简单的思想看待事 物,不会把事情想得那么的复杂,时常给人一种活泼可爱的感觉。 3.欢愉。顾名思义就是让人觉得开心快乐,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愉悦感。 4.变幻。个人理解为是一种不合乎常理的变化,如魔法,变身,飞天等等。但是这 种变幻却让人接受和向往。 5.质朴。我觉得在儿童文学中可以表现在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它所描写 的事情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场面,还有,就是它所用的语 言并不十分华丽,就是一些简单文字的组合,总的来说就是平时,朴素的语言。 下面,我就以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小红帽》为例,浅谈一下它所表现出来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质朴:我们都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讲述小红帽在给外婆送糕点的 路上被大灰狼欺骗了,最后在猎人的帮助摆脱了大灰狼的故事。就从这个故 事描写的内容来看,就体现出了儿童文学质朴的文学特质。因为在我们日常 的生活中,小朋友在回家或者去玩的路上遇到动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所以 觉得故事很朴素。另外,故事的语言都很平实,就是用一些简单的陈述句来 组成一个故事,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每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只要一看就 会明白它在讲什么。 2.纯真:小红帽在去奶奶家的路上遇到大灰狼,大灰狼跟她说话,小红帽她一 点也不觉得害怕,还礼貌地跟大灰狼回答了大灰狼所有的问题。在途中,大 灰狼故意延长时间叫小红帽欣赏路边的花朵,不要一直顾着往前走。小红帽 她看到森林的花真的很美,于是就走到了森林的深处去摘花了,她根本没想 到大灰狼会去吃掉她奶奶,她心里还想着摘一朵花送给奶奶让奶奶高兴高 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帽她很纯真,相信大灰狼也是善良的人。 3.稚拙:当大灰狼把小红帽的奶奶吃进肚子里去,并且大灰狼假冒为小红帽的 奶奶时,小红帽她到了奶奶家,看到奶奶躺在床上,她没有害怕,还问:“哎 呀,奶奶,怎么你的耳朵这么大?怎么你的耳朵那么大?你的嘴巴大得吓人 啊?”这些话,我们现在看会觉得她很幼稚,人的耳朵,嘴巴,眼睛和狼的 一点都不像,况且小红帽她经常见奶奶,她是会记得奶奶的样子的。但是她 还是把大灰狼当成奶奶来谈话,所以我觉得这里表现出了稚拙的美学特质。 4.欢愉:在《小红帽》里,我觉得让人欢愉的场面有三个。第一,就是小红帽 在森林里摘花的场面,会让我想到森林里遍地开满各种野花,小鸟在叽叽喳 喳唱歌的情景,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第二,就是大灰狼把奶奶和小红帽吃 进肚子里的时候,我会很担忧小红。,但是后来猎人的出现以及他把小红帽 和奶奶就出来并且把大灰狼的皮剥掉时,读者们都会感受到一种愉悦,因为 小红帽脱离了险境;第三,就是又有一只大灰狼想吃掉小红帽的时候,小红 帽的奶奶叫小红帽在水槽里灌满香肠味的水,最后大灰狼因为闻到香味就从

儿童文学教程1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名称:《儿童文学教程》 试卷类别:A 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系 级 班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标准10 20 16 36 18 得分 评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是( )。 A .成人 B .幼儿 C .安徒生 D .格林兄弟 2.寓言的灵魂是( ) A.故事性 B.文学性 C.虚构 D.寓意 3.成为训练儿童语言和思维好工具的一类儿歌是( ) A.数数歌 B.问答歌 C.绕口令 D.颠倒歌 4.民间故事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 ) 装 订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A.叙事性 B.新奇性 C.趣味性 D.口传性 5.科学诗《我们的土壤妈妈》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老舍 C.高士其 D.鲁兵 6.幼儿文学是适应学龄前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如() A.《鲁滨逊漂流记》 B.《万卡》 C.《秃秃大王》 D.《小蝌蚪找妈妈》 7.由古代神话和传说孕育而成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是() A.传奇故事B民间童话 C.怪异故事 D.寓言故事 8.把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师的全部童话作品介绍给我国的是() A、任溶溶 B、叶君健 C、柯岩 D、任耀德 9.高尔基为儿童创作的童话有() A、《童年》 B、《小叶夫塞的奇遇》 C、《小麻雀》 D、《孤儿》 10.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已经在人类世界存在的一种婴幼儿所需的文学形式,那 是() A.故事 B.寓言 C儿歌 D.儿童诗 1A 2D 3C 4D 5C 6D 7B 8B 9B 10C 二、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儿歌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 谜语歌、问答调、连锁调、字头歌等等。 2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同为世界童话的两块基石。如果说安徒生童话开文学童话风气之先,那么,格林童话则是民间童话、传说故事搜集、重述改写的开山之作。 3马克·吐温有两部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们是《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4童话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其中主要有超人形象、拟人形象、常人形象三大类,也包括宝物形象和环境形象。 5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他著名的三部曲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三、名词解释(本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并适应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1)

判断题 7儿童文学四个层次(婴儿文学、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是各成一体、互相割裂的封闭板块。错误11儿童学运用的是抽象思维,而儿童文学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正确 15古代没有儿童可读的文学作品。错误 17我国古代,儿童可读的作品不少,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世界一些文明古国相比并不逊色,只是没有把它从一般的文学中分离出来,自立门户罢了。正确 19在中国近代,儿童文学已引起民主革命者和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翻译家的关注,儿童文学的队伍开始形成,他们从斗争的实际和儿童的需要出发,或创作,或改编,或收集,或引进儿童文学作品。正确 21张天翼是继叶圣陶后中国童话浪漫主义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他也是继叶圣陶后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错误23冰波的特色成就在于童话的创作。他是抒情派童话的代表。正确 29儿童文学以少年儿童为阅读对象,理所当然地应以描写他们的生活为主,但又不能把成人生活排斥在儿童文学之外,要把小天地与大天地统一起来。正确 32摹状就是摹写事物的情状和声音。正确 35儿童文学作者能采用自然形态的的儿童语言,不用提炼加工。错误 39儿歌最早是从游戏中发展起来的,儿歌与游戏,从诞生的时候起就密不可分。正确 44作家创作的摇篮曲大都比较简单,民间流传的摇篮曲场景描绘往往更细致些。错误 46颠倒歌又称古怪歌、滑稽歌,四川人又叫扯谎歌。正确 55寓言一般由“身体”(故事)和“灵魂”(教训)两部分组成。正确 57童话起源于民间文学,由神话和传说演变而来。正确 59童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民间传说是一种自觉的艺术加工,它实际上是一种浪漫的艺术手法。神话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非常自觉的艺术加工。错误 63童话的艺术幻想主要通过拟人、夸张、象征、变异等艺术手法得以表现。正确 66变形手法即运用幻想把人形变成其它各种事物,或者使人体的某一部分变形,前者称为全部变形,后者称为部分变形。正确 51幼儿诗与以成人为读者对象的诗歌相比,更加强调形象层面,幼儿诗中往往有比较直观的图画和形象。正确53讽刺诗是针对幼儿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或不良习惯,以夸张讽刺的手法写成的幽默诙谐的诗。正确 69因为幼儿散文毕竟是散文,不是小说,所以得简化淡化情节,使情节为抒情服务。正确 73言语能力是儿童文学欣赏的最基本的条件。正确 75儿童文学批评,狭义来说,是指对某一具体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论;广义地说,是还包括对创作思潮、流派]、创作方法等的评判与研究。正确 2儿童文学就是写儿童的文学。错误 5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有生动的情节,而且还讲究情节的巧妙安排。正确 1儿童期的主要特点有幻想丰富、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正确 3儿童文学和一般文学一样,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正确 6不同阶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心理,他们对文学有着不同的要求。这种鲜明的阶段性,只有儿童文学才有。正确8儿童读物包括一切适合儿童阅读、为他们所理解接受的文字材料,即除了儿童文学外,还包括适合儿童阅读的政治读物、自然地理读物、历史知识读物、文学知识读物、科学知识读物、卫生知识读物等,范围非常广泛。正确12儿童文学是简单的教育工具,它除了教育的作用外,还有认识、审美、娱乐等多种作用。错误 16我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就有许多童话资料. 正确 18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儿童文学的矿藏是丰富的,但隐藏在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中,未能从文学的家族中分离出来;儿童读物也有出现,但以知识启蒙为主要目的;儿童教育虽为一些人士所注意,但没有形成为儿童创作和编写的队伍。正确 20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译文就是在党的重要刊物《新青年》上发表的。正确 22鲁兵也是一辈子投身儿童文学的作家,他的突出成就在幼儿文学方面。他把为幼儿写作当成一件大事业来做,其中以儿歌和童话诗最引人注目,他的儿歌《太阳公公起得早》等、童话诗《小猪鲁尼》、《老虎外婆》等都是我国儿童文学史上有口皆碑的好作品。正确 24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一个三十万字的长篇,突破了幼儿故事不能写长篇的老路。正确 30幼儿文学的语言也是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主,要少用各种虚词。正确 34反复有时是叙述的反复,有时是词句的反复。正确

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_王泉根

[收稿日期] 2005-09-19 [作者简介] 王泉根(1949-),男,浙江省上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 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关键词] 儿童文学;美学;以善为美;艺术真实;审美创造 [中图分类号] I20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06)02-0044-11 一 什么是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或曰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学价值与艺术规范的文学类型,它在美学意义上的基本特征到底是什么?这无疑是儿童文学研究非常核心的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实际上涉及到儿童文学之为儿童文学的本质问题,也就是从“真理”的角度逼近儿童文学的本质。由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我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不乏积极的探索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从已有的文献考察,论者一般都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与这类文学的接受对象———少年儿童的精神特征相联系,提出纯真、稚拙、欢愉、质朴或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笔者认为,提出纯真、稚拙、儿童情趣等是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都有一定道理,都可以作为我们探讨儿童文学美学特征的思路,但这只是枝叶不是树木,还远远不够。儿童文学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门类,在人类文学艺术版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自然应有其远比纯真、稚拙、儿童情趣更丰沛的艺术内涵,更为深刻和重要的美学原因。 探究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我以为需要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加以把握,也就是人类在已经有了一般文学(成人文学)以后为什么还要创造出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到底承担着什么样的、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特殊美学任务?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比较,它的特殊价值又是什么? 如所周知,在人类文学史上,儿童文学的发现与独立艺术形式的出现要远远晚于成人文学。人类社会早期是没有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严格区分的,人类群体童年时期的思维特征与生命个体童 年阶段的思维特征具有几乎一致的同构对应关系,万物有灵、非逻辑思维等是这种关系的最具体表现,因而原始社会人类的图腾崇拜、巫术、神话等,都同样地为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所理解。儿童的文学接受与成人的文学接受,在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以及漫长的农业文明岁月里具有一致性。成年人的神话、传说以及魔幻、幻想型等民间故事,如欧洲的女巫、菲灵(小精灵)类故事,中国的《白衣素女》、《吴洞》等等,也同样是儿童最适宜的文学接受形式。人类文学接受的这种一致性在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历史大转型时期才产生了严重的分裂。中世纪晚期以降,在西欧出现了一系列不断

儿童文学(1)

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试卷(第1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集是( B ) A.《天簌集》 B.《演小儿语》 C.《古谣谚?凡例》 D.《儿歌之研究》 2.我国最早记载儿歌的历史著作是( A ) A. 《春秋左传》 B. 《史记》 C. 《资治通鉴》 D. 《山海经》 3.儿歌中的颠倒歌集中体现了( B ) A.节奏美 B.荒诞美 C.稚拙美 D.生活美 4.展示现代儿童被压抑着的狂野天性的童话作品是( B ) A.《野葡萄》 B.《长袜子皮皮》 C.《白雪公主》 D.《稻草人》 5.幼儿文学的想象特别强调( D ) A.科学性 B.逻辑性 C.创造性 D.现实性 6.广义的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是( A ) A.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B.婴儿文学、幼儿文学、儿童文学 C.婴儿文学、儿童文学、青春期文学 D.儿童文学、少年文学、青春期文学 7.神话故事《夸父追日》中描写夸父形象采用的手法是( A ) A.夸张的手法 B.拟人的手法 C.比喻的手法 D.摹状的手法 8.中国现代儿童歌舞剧的开创者是( A ) A.黎锦晖 B.郭沫若 C.郑振铎 D.严文井 9.“什么船儿上月球?什么船儿海底游?什么船儿水上飞?什么船儿冰海走”这首儿歌的类型是( B ) A.颠倒歌 B.问答歌 C.游戏歌 D.谜语歌 10.世界上第一本专为儿童编辑的图画书《世界图绘》的作者是大教育家( B )

A. 夸美纽斯 B. 福禄倍尔 C. 拉伯雷 D. 卢梭 11.幼儿诗是指( C ) A.幼儿写的诗 B.有幼儿形象的诗 C.适合于幼儿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 D.幼儿听赏的格律诗 12.寓言的三大发源地有印度、中国和( D ) A.巴比伦 B.埃及 C.欧洲 D.希腊 13.使用三段式叙述方法的童话是( B ) A.《萝卜回来了》 B.《灰姑娘》 C.《自私的巨人》 D.《列那狐的故事》 14.童话分类如果根据篇幅分,可以分为( D ) A.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 B.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C.童话故事和童话剧 D.长篇童话和短篇童话 15.童话“稻草人”中的稻草人形象是( A ) A.拟人形象 B.超人形象 C.常人形象 D.巨人形象 16.《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出自英国童话( D ) A.《假话王国历险记》 B.《洋葱头历险记》 C.《骑鹅旅行记》 D.《格列佛游记》 17.1923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的作者是( A ) A.叶圣陶 B.张天翼 C.陈伯吹 D.郑振铎 18.《丑小鸭》的作者是( D ) A.普希金 B.卢梭 C.夏尔?贝洛 D.安徒生 19.17世纪法国作家夏尔?贝洛以传说故事取材写成并出版童话集( D ) A.《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B.《一千零一夜》 C.《儿童和家庭童话》 D.《鹅妈妈的故事》 20.童话最重要的特征是( A ) A.幻想 B. 怪诞 C. 象征 D. 拟人 21.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形象是( B )A拟人形象 B超人形象 C常人形象 D非人形象 22.重在向幼儿述叙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的幼儿散文是( C ) A知识散文 B幼想散文 C叙事散文 D抒情散文 23.著名童话《白雪公主》的作者是( C )

浅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

浅谈《银河铁道之夜》中的美学特征 本书作者宫泽贤治(1896-1933),生于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花卷町(现为花卷市)富商家,却以家业为耻。曾担任过农业学校教师,任教四年即辞去公职,离家独居于花卷市郊外,过着普通农民生活,并致力于农村改革,亲自指导农民改良水稻栽培方法与改良土壤、肥料等。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创作,在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除《银河》之外,他还写下了诸如《风之又三郎》《渡过雪原》的童话作品和《不畏风雨》等日本国内知名诗作。 《银河铁道之夜》是宫泽贤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通过充满神奇与浪漫色彩的银河火车之旅和同样充满辛酸孤苦的现实生活以及主人公乔班尼(ジョバンニ)内心世界的体验给千千万万读者带来了复杂而深刻的印象感悟。 本书中的主人公乔班尼,由于父亲出门在外许久未归(或传进了监狱),母亲又卧病在床,不得不以瘦小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就在课余时间打几份零工补贴家用。除此之外,他还因为困窘和弱势经常遭受同班同学的欺辱戏弄,只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康帕内拉。康帕内拉的父亲与乔班尼的父亲是好友,两人的儿子也十分相善,乔班尼经常去康帕内拉家里去,看与银河有关的图书,一起玩有六节车厢的玩具火车,他也因此做了那个“银河火车之旅”的梦。在梦中,他乘着“不论哪都能去的”星际列车,在途中与他的朋友康帕内拉一起见识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事物,修女、捕鸟人、基督教青年、一对男孩女孩、芒草、森林、沙滩等等,最终他们都在天堂站前下车了,只剩下了乔班尼一个人。梦醒之后,乔班尼又得知了康帕内拉刚刚为救人掉进河里死去的事实,整个故事就在乔班尼奔跑回家的路上戛然而止了。 关于宫泽儿童文学中的美学观点,已有诸多前人做过研究与探讨。在此,鄙人单就本书中出现的美学特征做一下简述。 一、幻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银河铁道之夜》中关于科学世界的美好想象是始终存在的,基于孩童的天真与想象力而展开的银河列车之梦即是幻想性的表现,借由这股童真与想象力而触发的梦境奇幻神秘而不可思议,令人浮想联翩。如书中第六节《银河站》所描述的乔班尼乘上列车时的景象: “突然,乔万尼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不可思议的声音:“银河站,银河站到了!”同时,他的眼前豁然明亮,就像是将亿万只荧光乌贼的光芒一齐化为化石,然后将之沉于天空之中;又仿佛是某人将宝石公司为了不让价格下跌而囤积起来的钻石,一下子给

幼儿文学的特征 2

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 什么是儿童文学?广义的儿童文学是指以3至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狭义的儿童文学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 什么是幼儿文学?幼儿文学是以3至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分成三大类唱诵类(儿歌,幼儿诗)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科学文艺)综合类(图画故事和卡通,幼儿戏剧) 幼儿的心理特征。答:作家在为这个阶段儿童创作时,必须照顾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 幼儿审美意识的独特性。答:由于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决定了幼儿的审美意识有以下特点: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2.审美意识任处于比较低的层次 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形式。答:1.幼儿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2.感知型的接受方式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答: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答:1.稚拙美 2.纯真美3.荒诞美 第二章幼儿文学的功能 文学的功能?文学有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 幼儿文学的功能?1、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2、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5.愉悦幼儿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三章 幼儿文学创作的特点,创作要求。答:1、审美感受能力、情感、想象力、传达技巧。2、题材、主题、情节、结构、形象、语言。 中编 第一章儿歌 儿歌的概念?儿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 儿歌在古代的名称?童谣 儿歌的特点?1、内容浅显、单纯活泼2、篇幅短小、易记易诵3、节奏明朗、音韵和谐。我国儿歌的特殊形式?1、摇篮歌2、游戏歌3、数数歌4、谜语歌5、连锁调6、问答歌7、绕口令8、倾倒歌9、字头歌 第二章幼儿诗 幼儿诗的艺术特征?答:1、鲜明、充满动感的形象2、活泼、生动的想象3、富于情趣的构思4、自然、明快的韵律。 幼儿诗的类别?答:1、叙述诗2、童话诗3、抒情诗4、讽喻诗5.散文诗 第三章幼儿童话 1.童话的概念?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色彩的虚构故事。他是最切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世界上较早对童话进行改写的作家及童话集名称。答: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 世界文学童话的奠基人答:安徒生 我国创作童话出现的时代答:我国创作童话出现于“五四”前后。 第一部创作童话集的名称和作者答:叶圣陶出版于1923年的童话结集《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

《儿童文学》作业参考答案

《儿童文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爱的母题;②顽童的母题。 2、①象声词;②韵律和节奏。 3、①具体、浅显;②充分发挥动词作用。 4、①问答歌;②数数歌。 5、①贝洛尔;②鹅妈妈的故事。 6、①拉封丹;②寓言诗。 7、①认识作用;②美感作用。 5、①简单句;②主动句。 9、①中国;②希腊。 10、①儿童戏曲;②木偶剧。 11、①韵文性;②直观性。 12、①神态描写;②环境描写 13、①美感作用;②娱乐作用 14、①知识性主题;②趣味性主题 15、①单纯;②生动 16、①民间童话;②文学童话。 17、①《聊斋志异》;②蒲松龄。 18、①叶圣陶;②张天翼。 19、①生动;②有趣。 20、①多用主动句;②尽量用短句。 二、名词解释 1、剪纸片:剪纸片中的人物是由纸剪好再装上活动关节构成。它吸收我国民间皮影戏、剪纸、窗花等艺术的精华,将美术和电影巧妙的结合,是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美术片样式。 2、皮影戏: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初与民间艺术中的窗花、剪纸同源,用纸雕刻而成,后经逐步改进,才使用羊皮、牛皮等质料,经过绘画和雕刻,制作成生、旦、净、末、丑等皮影人物,用来表演各种戏剧情结。 3、童话:以儿童读者为对象,贴近儿童心理,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4、急口令:又称绕口令。是一种带有游戏性质的儿歌。即帮助幼儿练习正确发音的语言游戏。它的句子是由读音相近而又容易混淆的字所组成。 5、数数歌:是一种培养树目观念的儿歌。它是适合儿童认识水平的、最早的算术教材。它把数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帮助儿童掌握一些数的概念。 6、连锁调:也叫连珠体、连句或衔尾式。它采用顶真的手法来结构儿歌,即将上一句末尾的字、词或短句,

少年儿童文学章节检测第一章

第一章概论 1.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文学可分为三大层次的文学,即(ABC)。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婴幼儿文学 B. 儿童文学 C. 少年文学 D. 青年文学 2.(BCD) 三大层面,层层衔接、递进,相互协调、渗透,构成了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总体面貌,也显示着少年儿童完整、全面的人格特征,同时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少儿文学的基本特征。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成人感因素 b. 生理因素 c. 心理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3.(BC)体现了少儿文学的基本性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儿童性与成人性 b. 儿童性 c. 校园化与社会化 d. 校园化 4.(b)是为少年儿童设立、创作和选编的,适合他们阅读和接受的,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选择一项: a. 婴、幼儿文学 b. 少儿文学 c. 儿童文学 d. 成人文学 5.20世纪80年代,(d)提出了少儿文学要“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文学主张,他认为“中华民族是开朗的,充满生气的,强悍的,透着灵气和英气的”。 选择一项: a. 鲁迅 b. 郑渊洁 c. 郭沫若 d. 曹文轩 6.从读者对象上看,少儿文学包括了(c)两个组成部分。 选择一项: a. 婴、幼儿文学 b. 儿童文学和幼儿文学 c. 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 d. 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 7.以下三类作品可以划入古典意义上的少儿文学的范围:(acd)。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历代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适合孩子们欣赏的作品 b. 表现现代少年儿童生活的作品 c. 专为少年儿童教育而制作的一些文学读本 d. 古代文学经典中那些适合少儿阅读的作品 8.变幻荒诞之美是指在作品中突出悖于常理的奇幻色彩,强调逆向思维的无限发展延伸,给人刺激感和新奇感,同时又包含着对现实人生的感悟,从而营造出(b)的特殊的美学效果。 选择一项: a. 寓情于理 b. 寓真实于怪诞 c. 寓情于景 d. 寓真实于豪放 9.在作品中有意识地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喜剧氛围,以达到逗人发笑或引人深思的美学效果,是谓(c)。 选择一项: a. 梦幻理想之美 b. 变化荒诞之美 c. 幽默喜剧之美 d. 诗意的悲剧之美 10.在少儿文学的诸多价值功能中,(d)是首位的,是最具整体意义的,其他的价值功能都是通过审美功能才得以实现的。 选择一项: a. 教育功能 b. 认识功能 c. 心理功能 d. 审美功能 11.少儿文学和少儿读物都是以少儿为读者对象的,都是以()呈现给少儿读者的。 选择一项: a. 民间故事 b. 科学知识 c. 文学形式 d. 读物形式 12.少儿文学培养(b)的功能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应用健康、积极的理智与情感,或熏陶、或净化、或宣泄、或补偿,使少儿读者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选择一项: a. 美学 b. 美感 c. 成长 d. 荒诞 13.少儿文学完善人格的作用,大致是通过(BC )情感两种方式来实现的。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颂美 b. 宣泄

儿童文学美学特质分析

儿童文学美学特质分析 提要:童书的美学品味根源于儿童文学的艺术特质,即无论从其外在独特的文学特征上,还 是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上,童书通过图画与文字共同呈现了儿童文学的意境与意义。童书的内 容与主题皆源于儿童文学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儿童文学是培育儿童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首先,它是儿童的,即在故事内容、主题蕴含、语言表达、整体风格上等,都与儿童的精神 意蕴相融合,与孩子的童真心灵相契合,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与阅读需要。其次,它归属于 文学,具有文学语言的艺术特质与文学意义的审美风格。童书相较成人所读书籍来说,总是 独具了某种美学品味,表现在文学表达的“浅语”形式、叙事线索的“虚实”变幻、儿童精神的“人文”关怀等。 关键词:童书;文学;美学 一、文学表达的“浅语”形式 童书蕴含的所有文学性要素、意义与风格,都需要最终通过语言来呈现和表达,由“图画语言”与“文字语言”共同营造和勾勒出各种不同的意境与情感,幼儿读者在阅读“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体验到这种“美”的意境或者达到某种情感上的共鸣,也就实现了童书本身的美学意义。当然,儿童文学的语言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的特质,常被称为“浅语”艺术。“浅”所指向 的是读者对象儿童的认知特点;“语”即语言形式,浅语艺术即指儿童文学用适合孩子接受的 方式传递关于“美”的讯息和意义。幼儿所能自主阅读的童书一般都是图文相辅的,是一个多 种媒介的结合:美好的故事、美妙的画面、美的主题,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其中至少包 含三类语言:文学语言、美术语言与教育语言。也就是说,童书的信息、美感与意义主要是 通过这三种语言融为一体地呈现、传递与表达的。例如绘本图画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充满童趣,既能愉悦孩子身心,同时也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每个动物的嗯嗯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且与孩子生活经验中最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联系,使得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可感知的形式显现出来,更容易被儿童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 突出语言的动作感,儿童的认知发生于动作,是由他自身与外部世界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渐 形成的一种结构。动作感强烈的文学语言不仅能唤起儿童对认识对象的注意,而且可以增强 对认识对象的理解。 二、叙事线索的“虚实”变幻 童书里的世界,总给我们以美好的联想与感受,这份“美感”是独属于儿童文学的审美,既包 括感受语言风格上的“美”,也包括感受作品意境上的“美”,这是一个心灵体验与对话的过程。童书里的世界也大多是非写实的,或者说其艺术幻想大多都是超现实的,是创造性的想象。 正因如此,儿童文学离不开艺术幻想,没有艺术幻想也就没有儿童文学。当然,幻想与想象 不是凭空的,具有一定现实基础,这就必然形成虚拟的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相互投射,从而 也就构筑出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正因为对现实的关照与折射,儿童文学的叙事过程总是 具有了现实与幻想的两条线索,且进行着各种巧妙的构思。这种叙事方式具有三种基本样式:其一,平行线——现实与幻想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但两者又相互联系。如怀特《夏洛的网》,小女孩与小猪都是真实的生命交集,共同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故事深刻融入了孩 子的泛灵思想与生命一体化心灵。其二,两线糅合——幻想人物在现实的生活中。如安徒生《海的女儿》,幻想出一个虚拟的不存在的人物形象,并将之揉入到现实生活中,充满幻想,带给孩子现实生活所无法赋予的奇异之美,同时也贴合孩子认识过程中本就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三,虚实线——以虚拟的幻想世界为主线,现实世界为虚线。如英国作家米尔恩的代表作《小熊维尼?菩》,完全虚拟了一个世界,但是所思、所想、所感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这种“虚实”变幻是儿童文学必要的美学品格,因为它是前两种文学特征实现的必要条件。现 实与幻想的交相辉映,蕴含着童书不同的意境之美和精神内蕴,呈现了极为不同的审美体验,体现出深刻的美学意境:“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融和变幻,总是以更适合的方式引导 着孩子们领略文学境界的美,无论是民间传统儿童文学亦或是文人现代儿童文学,都体现了 成人对儿童和儿童生活的热爱和期盼,蕴含了浓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观照。正因如此,我们

【精选资料】儿童文学作业1

《儿童文学》作业1 (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 1、1658年,___________出版的《》将儿童的被发现用一种成果的形式固定下来,标志着人们已经注意到儿童接受的特点,体现出儿童不再是缩小的成人的新的洞察力。 2、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在教育史和儿童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3、从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看,存在着两种意义的儿童文学,即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和_________ 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和蒙养读物应属于__________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4、儿童文学中以传达对孩子的爱并借以培养儿童的爱心的作品,其母题应归属于________。 5、能使小读者在对自然的审美中获得一种超脱感和神秘感,从而意识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地位,体现出悠远率真审美基调的作品应归属于__________的母题。 6、爱的母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情绪基调,自然的母题的情绪基调是______________,而顽童的母题的情绪基调则是______________ 。 7、儿童文学作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艺术气质和多种文学手段的驾控才能上。 8、幼儿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因而幼儿文学很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9、童年期儿童以_____________为其主导活动,童年文学更注重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10、少年文学要求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支撑故事情节展开的矛盾体现物,在民间故事中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 . 12、儿童文学具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美学特征。 13、以儿童的年龄特征为依据,将儿童文学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14、将儿童文学划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 15、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因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

少年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及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少年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及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花的梦》、《森林手记》、《快乐王子》三部作品谈谈你的认识? 少年文学具备文学上的价值功能,但作为一种有特殊性质规定的文学,其在价值功能方面也具有特殊性,是将这些文学的一般功能具体化,以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给少年儿童成长以全面的精神滋养。 1、培养积极健康的的审美情感。从少儿文学的实际来看,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可以说是一大母题。它的培养美感的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和风细雨的、应用积极健康的理智与情感,或熏陶、或净化、或宣泄、或补偿,是少儿读者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在金波所写的小诗《花的梦》给人以开朗、向上的感受。它以一种欢快、美好的形式开头,然后用一个“梦”把我们引进了本文的主题:到处都是鸟语花香,遍地鲜花。表达了诗人呼吁和平、热爱生活的思想。然后以一个快乐的结尾“养蜂老爷爷会夸奖我们——送来的是花,也是蜜!”完成了此文。整篇诗充满了音乐感和色彩感,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就站在那开阔的田野上,呼吸着芳香的空气。 2、担当完善与塑造少儿人格的使命。它的使命在于同圣经一样培养其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金波所写的小诗《花的梦》不仅能使小读者体验到春天的美好,更能体会到劳动的幸福,激发他们对春天,对大自然,对劳动者的爱。 3、帮助建立审美的人生观。它的实质是帮助少儿读者感知生活,理解人生,开启智慧,并使他们通过不断的内省和反思,逐渐增强修养、净化心灵、树立积极、进步的理想

和信念,以高昂的精神姿态踏上漫长的人生之旅。《花之梦》是一首读起来柔美得让小读者的心都禁不住微微颤抖的诗。无法具体想象“彩色缤纷的梦”是怎么样的?它们只是一种意象,一种高度心灵化了的意象。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营造了一个不但让孩子心醉神往也让成年人浮想联翩的诗歌意境。有人说,诗歌提供给人的是精神和血液里的东西。是什么让一首好的诗歌给人长久萦怀的感觉呢?也许就是意境给了 我们有无限可能的审美空间吧。 4、多元化的美学追求。概括而言,它的美学特征集中表现为成人审美意识和少年儿童审美意识的对立统一。少年儿童审美意识的突出则是少年儿童文学呈显出特有的、多元化的审美意象系统,构成了少年儿童文学纯真、浪漫、梦幻、诗意、幽默等美学基调。儿童诗所面对的特殊读者,要求诗人用艺术的手法再现孩子们的行为、动态、语言和心理,酿成一种特有的诗情画意。金波便是遵循着这条创作原则,糅合了创作主体的性格和气质,从而创造出能提升少年儿童审美情趣的、以清新和灵动为主旋律的意境美

浅谈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汇总

内容摘要 摘要:文章从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探讨了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幼儿情趣是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使幼儿文学显示出迥异于其它文学的美学特征。并从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之所以独特几个方面:一、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泛灵观念、人造观念、任意逻辑、前因果观念,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幼儿的思维特征是一种极富美感的诗性思维,有很强的形象性、同一性、和生命性,“自我中心”意识突出,只有与他们生活最接近、与他们情感最契合、外部特征突出的内容,才会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二、幼儿文学美学特征的具体表现:质朴的稚拙美、透明的纯真美、张扬的游戏美、出色的荒诞美,“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幼儿只有从小感受美、欣赏美,萌生对美的热爱之情,才会为日后去追求美、创造美积贮起足够的心理动力及成人在为幼儿创作作品或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一定要符合和关照幼儿的审美心理需求,充分把握幼儿的美学特质——幼儿情趣 “育人始于立美,立美始于儿童”,幼儿只有从小感受美、欣赏美,萌生对美的热爱之情,才会为日后去追求美、创造美积贮起足够的心理动力。幼儿文学以其独特的美深深地感染着幼儿,成为文学中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鲜活、最可爱的一个分支。成人在为幼儿创作作品或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一定要符合和关照幼儿的审美心理需求,充分把握幼儿的美学特质——幼儿情趣。

浅谈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幼儿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门类,除了具备一般文学的美学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人们把她比作“新月之国”,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对这个美妙无比的艺术世界作过形象的描绘:“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这样的描述,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幼儿文学所独有的美学魅力。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幼儿文学读者的特殊性对幼儿文学具有制约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一、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 幼儿受生理、生活条件的制约,心理分化刚刚开始。这使得他们的审美心理不仅与成人,就是与童年期、少年期的儿童审美心理特征客观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幼儿审美心理中“自我中心”思维非常突出。其特征是主体和客体不分,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合而为一,而且总是把客体“依附”于主体,形成幼儿审美意识的“自我中心”状态。突出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种: 1、泛灵观念 在幼儿心目心中,大千世界的各种生物都有生命,同人一样有感觉和意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1.请说出一部童话故事的名称。《安徒生童话》、《鹅妈妈的故事》 2.请说一儿童故事的名称。《神笔马良》、《李子核》 3.请告诉我们一本图画书的名称。《我爸爸》 4.说出一位你熟悉的童话作家。安徒生 5.说出一位你知道的图画书作家。希尔弗斯坦、安东尼 6.说出一位你熟悉的儿童诗人。冰心、金波 7.儿童文学的范围。 答: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造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四种存在状态:①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②“为儿童创造”的各类文学作品; ③“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 ④儿童自己创造的文学作品。 8.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答:·纯真——稚嫩、纯真、美好 体现为一种童真美,在作品中主要借助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表现,所以集中在形象刻画中表现纯真美。 ·稚拙——稚气、拙朴 稚拙美在内容方面藉任务的言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稚气和憨态。表现在儿童心理、生活中的稚拙情态和形态。 稚拙美在形式方面通过叙述方式和人物言语表现。 ·欢愉——幽默、滑稽、可笑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营构欢愉的手段:幽默与夸张、滑稽与变形 ·变幻——幻想、荒诞、动态美 变幻的心理依据:儿童好动,善于幻想,注意时间短 变幻的具体表现:富于幻想色彩,具有荒诞美。情节发展动态推进,快速流动·质朴——简洁、朴素 质朴是用最简洁、自然的文字形式来表达最本真的生命童趣和形态。

9.儿童文学的作用。 答: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功能。 认识功能:儿童文学能让儿童读者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并帮助他们提高感知生活的能力。 教育功能: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使儿童在阅读、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世界等方面 的感染和影响。 审美功能:优秀的作品以其丰富的美感是儿童产生情感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得到情操陶冶,培养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娱乐功能:通过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得到愉悦和消遣,以及通过娱乐包藏较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寓教于乐。 10.Def 儿歌:以低幼儿童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强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 的短歌。 11.Def 儿童故事:儿童故事是以叙述生动引人的事件为主的,适合儿童读和听的作品。 12.Def 童话: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形式。 13.根据表现形式运用不同,儿童诗可分为哪两类?抒情诗、叙事诗 14.童话的表现手法。 答:拟人、夸张、象征、神化、变形、怪诞、对比、误会与巧合、反复等 ①拟人:拟人是表现童话幻想的主要手段。童话的拟人应注意人性与物性的自然结合。 ②夸张:是将描述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有意识的放大和强调,从而突出其本质特点以 增强艺术效果的一种修辞手表。 童话的夸张主要表现在形象的夸张、情节的夸张、环境的夸张。 ③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15.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词、拗口令、颠倒歌) 答:①摇篮曲 也称摇篮歌、催眠曲,属“母歌”。是一种主要由母亲或其他亲人吟唱给婴儿听的,用于催眠、教话、认物的简短儿歌 特点:音调柔和动听,抒情性强,母爱永远是它的主旋律。 ②游戏歌 是儿童游戏是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儿歌。 特点:有明显的组织游戏的作用。 ③数数歌 将数字和形象结合,通过数数吟唱,以帮助儿童认识数的儿歌。 特点:变数字为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④问答歌 又称问答题、对歌、盘歌。它是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 道理的儿歌形式。 特点:有问有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