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俳句与周作人-论文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俳句与周作人-论文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俳句与周作人-论文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俳句与周作人

姓名:0000

班级、学号:0001班、00号

系(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应用日语

指导教师:0000

开题时间:2008-06-04__________

完成时间:2009-11-27

2009年11月27日

目录

毕业设计任务书 (1)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 (2)

答辩申请书............................................................3-5 正文.....................................................................6-13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 (14)

答辩过程记录表 (15)

课题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俳句与周作人

一、课题(论文)提纲

0.引言

1.俳句与“俳圣”芭蕉

1.1俳句的历史沿革

1.2松尾芭蕉对俳句的贡献

2.俳句与周作人

2.1周作人与俳句的邂逅

2.2周作人对俳句的译介

3.俳句对周作人文风及创作的影响

3.1俳句之“短小”

3.2生活之“禅趣”

3.3生活之“苦味”

二、内容摘要

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对20世纪的中日文学交流,曾有如下论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芦沟桥事变的一段时期,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日本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日本文学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没有日本文学的影响,没有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文学的理解和接受,中国现代文学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本文拟从俳句与松尾芭蕉、俳句与周作人以及俳句对周作人文风及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日本古典文学对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三、参考文献

[1]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第二版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29卷第7期

[2]刘研,走向“近代”与“文学”-——日本大众文学源流的再思考。外国问题研究。2009年第三期

[3]张伟,论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年第10期

[4]周作人,论通俗文学。期刊,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

[5]孔维玲,试论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溯源。期刊-核心期刊,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05期

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五、答辩资格审查小组意见

答辩资格审查小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注:学生凭此申请书和设计(论文)全文参加答辩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俳句与周作人

向佩

中文摘要:日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对20世纪的中日文学交流,曾有如下论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芦沟桥事变的一段时期,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日本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日本文学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没有日本文学的影响,没有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文学的理解和接受,中国现代文学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本文拟从俳句与松尾芭蕉、俳句与周作人以及俳句对周作人文风及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日本古典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关键字:中国现代文学;俳句;松尾芭蕉;周作人

日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对20世纪的中日文学交流,曾有如下论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芦沟桥事变的一段时期,无论从哪一方面说,

都是日本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日本文学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没有日本文学的影响,没有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文学的理解和接受,中国现代文学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

周作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近现代中国人中从事日本研究的中心人物。“五四”时期俳句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盛行的小诗以巨大的影响,其中郭沫若、周作人所受影响最为明显。周作人热心致力于日本“小诗”(即俳句)的译介工作,为“五四”时期中国小诗的生成及流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从俳句与松尾芭蕉、俳句与周作人以及俳句对周作人文风及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日本古典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1.俳句与“俳圣”芭蕉

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短诗,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唐诗。松尾芭蕉(1644—1694)被誉为“俳圣”,是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俳句诗人,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1俳句的历史沿革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传统形式之一,作为独立的文学形式产生于15世纪,至今不过四百余年。俳句的历史沿革可表述如下:和歌→短连歌→长连歌→俳谐连歌→发句(俳句)

俳句源于日本传统的三十一音节的短歌(和歌)的前三行,是俳谐连歌的发句,而最初俳句就叫“发句”。明治维新以后,由于正冈子规的提

倡,“俳句”这一名称才被普遍采用。“俳谐”二字出自中国,(史记滑稽列传·索隐)云“滑稽犹俳谐也”一语,杜甫集中也有“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

①。“俳谐连歌”产生于室町时代(1392—1573),是用平易的口语表现市民生活为主的诙谐诗,多为迎合卑俗的低级阶层而创作。句作多使用双关语,工于技巧,逐渐趋于陈词滥调。到了日本的元禄时代(1688—1707),松尾芭蕉对俳句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他“推翻了纤巧诙诡的俳谐句法”,将俳句提高到艺术境界,“造成一种闲寂趣味的诗,在文艺上确定了位置,世称‘正风’或‘蕉风’的句,为俳句的正宗。”造成一种闲寂趣味的诗,在文艺上确定了位置,世称‘正风’或‘蕉风’的句,为俳句的正宗。”①他创立的蕉风俳谐几百年来久盛不衰,至今仍博动于日本民族的心灵之中。

1.2松尾芭蕉对俳句的贡献在日本文学史上,松尾芭蕉和俳句是两个可以互为代称的名词。松尾芭蕉对俳句的贡献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他的俳句使沉睡了两百年的俳界受到了极大震动,并认识到俳句要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长期存在下去,不能只停留在滑稽诙谐的层次,而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创作,从各个方面对感情内容和艺术技巧进行研究琢磨。俳句应该、而且也可以写出严肃而又清新的作品。芭蕉以自己的作品为俳界树立了一个可供研究、效法的范本,指出了俳界的正道。芭蕉的句作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大丰碑,说俳句到了芭蕉才正式进入艺术领域,一点都不过誉。芭蕉不仅在俳句的创作上,在俳句理论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俳论包括俳谐的本质论和美学论,目前在国内的定说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叶渭渠先生在《日本文

学史》中的论述。书中指出芭蕉的俳论主要内容由“风雅之诚”、“风雅之寂”、“不易流行”三部分构成。芭蕉一再强调,自己一生是“献身风雅之道”,自己的诗心乃“迷于风雅之魔心”,他的风雅,乃是风雅之“诚”与“寂”,而中核是“不易流行”。

2.俳句与周作人

2.1周作人与俳句的邂逅周作人1906—1911年赴日留学,之后多次访问日本并终生保持对日本文化的热爱。在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以及文艺理论建设中,都有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子。周作人最初接触到的日本古典文学是“落语”②1909年周作人开始在“寄席”③听“落语”。从“落语”中,周作人惊奇地发现了日本民情与语言文字中的谐趣,之后又发现了川柳与狂言④。从欣赏民间文学里的滑稽趣味开始,周作人逐渐转向对日本文人文学中的“俳谐”的关注。周作人在日本俳句大师松尾芭蕉、与谢芜村的作品,正冈子规、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等人的俳文随笔中“反复体验、吟味其中的俳境禅趣,陶醉其间,既不能自制。”他在《苦竹杂记》中说“纵然飘逸幽默,里边透漏出诚恳深刻的思想与经验。自芭蕉、一茶以至子规,无不如此。”钱理群先生用这样的字眼来描述俳谐对周作人的意义:“他正由此而进入了日本文化的殿堂”。⑤

2.2周作人对俳句的译介周作人一生致力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及理论著作,在他的各种译著中,日本文学的翻译数量占五分之三,是中国译坛上“真正以严肃的态度对日本文学这座宝库进

行有系统地发掘者”⑥,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的译介形成了一个庞杂的体系。其中包括各流派作家专著、各种题材的小说与诗歌。在诗歌方面,他就曾译介过俳句、和歌等。俳句在中国一般被称为“小诗”或“日本小诗”。在1916年周作人发表的《日本之俳句》一文中,首次将“日本诗歌”和“小诗”联结起来。其后,周作人在1921年发表于《小说月报》12卷5号上的《日本的诗歌》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日本的短歌、俳句和川柳三种形式。“日本语很是质朴和谐,做成诗歌,每每优美有馀,刚健不足;篇幅长了,便不免有单调的地方,所以自然以短为贵……诗形既短,内容不能不简略,但思想也就不能不求含蓄。”1921年,周作人在《新青年》9卷4号上发表《杂译日本诗三十首》,翻译了出自13位日本诗人的30首日本诗歌。1923年3月3日在清华大学发表题为《日本的小诗》的演讲,对俳句以及松尾芭蕉都有很精辟的评价。周作人对俳句的译介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许多文学青年争相模仿,直接促成了1921年中国“小诗”的出现。因此可以说,“像周作人那样的对和歌俳句颇有研究的专家,以前是没有的。周作人为中国文坛理解和借鉴日本和歌俳句起了重要的作用。”①3俳句对周作人文风及创作的影响

3.1俳句之“短小”日本的文学形式多短小且结构洗练,从上古的和歌到近世的俳句无不例外。即便是日本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也是由短篇小说连贯而成,前后衔接松散。这种结构短小的特点,贯穿于整个日本文学史,成为一

种传统。“五四”期间,中国的诗人们从西方学来了长诗,以叙事或抒发复杂的情感。但一时的激动,瞬间的情感则需要更短小、更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中国的古诗虽大都属于短诗,但限于文言和格律的束缚,不再适应新时代人们的表达需求。周作人认为,日本诗歌形式短小,很适合抒写瞬间的情感,“正是现代人的一种需要”,“现在我们没有再做绝句的兴致,这样俳句式的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原版全文小诗恰好来补这个缺,供我们发表刹那的感性之用。”②周作人所说,日本俳句对中国主要的影响在短小的诗形上,在俳句的那种凝练简洁的表达方式上。他在《本色》中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写文章没有别的诀窍,只有一字曰简单。”足见日本文学的传统形式尤其是俳句的简洁凝练对周作人创作的影响。

3.2生活之“禅趣”禅是周作人与日本文学的一个重要交汇点。禅的完美境界是使人的生活恬静、自然。周作人心领神会,“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用心发现生活之美,细心捕捉活泼的生命事实。周作人的文学创作深受这种情致的影响,是因为他在文学中自觉追求高远清雅的俳境。在东京留学时期,他反复阅读了松尾芭蕉、与谢芜村、永井荷风等俳句、俳文大师的作品,并在回忆中写到,文字“那么和平敦厚,而又清澈明净,脱离庸俗而不显出新异”,“纵然飘逸幽默,里边透漏出诚恳深刻的思想与经验。自芭蕉、一茶以至子规,无不如此。”③周作人称芭蕉是“俳句的正宗”,并在《日本的小诗》一文中写到:“芭蕉所提倡的句可以说是含有禅味的诗,虽然不必一

定藏着什么圆融妙理,总之是充满着幽玄闲寂的趣味那是很明显的了。”周作人对芭蕉的这种倾慕是建立在对“禅”的领悟的基础上的。在倪墨炎和钱理群所著的周作人传记开头部分,分别都写到了在周出生时,关于“老和尚投胎转世”的传说,对于族人的这种传言周作人也颇有好感。在周作人五十大寿时写给自己的诗中,他这样写道:“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著袈裟。”可见周作人对禅的喜爱。周作人认为“芭蕉几乎是以禅与道做精髓的”。禅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和渗透,离不开作家对禅的实践与皈依。芭蕉虽不是僧侣,但传说他在芭蕉庵蛰居时,曾随佛顶和尚参掸。在深川结庐隐居以及后来的云游中,他精心研究中日古典文学及禅师语录,又“悉心于俳句一道,精益求精,艺术上也渐臻乎或纯情的境界”,逐渐开创其独特的闲寂优雅的俳风。可以说,禅对芭蕉最深刻的影响在于艺术观的形成。松尾芭蕉对俳句的贡献还在于“引禅兴俳”,由此看来,禅不只是周作人与日本文化的交汇点,也是周作人与松尾芭蕉及其俳句的交汇点。

3.3生活之“苦味”周作人的小品、散文风格以“平和冲淡”著称。平和冲淡的美文是一种短小隽永,舒缓自如的文体,在文学创作中自觉追求“淡泊而平定”的心态,采用简单本色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苦涩”之味。周作人的作品中有一系列带有苦味、药味的书名。如《苦雨斋序跋文》、《苦茶随笔》、《苦竹杂记》、《苦口甘口》、《药味集》、《药堂语录》、《药堂杂文》等。他不仅将自已的书房命书为“苦雨斋”、“苦茶庵”,而且自称“苦茶翁”。周作人曾在《喝茶》一

文中写道,“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①喝茶,实际上是周作人追求隐逸人生的一种表达形式,他知道人生苦涩,有很多的不完美,但他要在这不完美中走出一条中庸的调和之道,苦中作乐,追求并享受人生有限的美与和谐。“五四”新文化时期,周作人曾欣然为《菜根谭》作序,极力推荐国人阅读,还曾为日文版的《菜根谭》作序。《菜根谭》书名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周作人在《看云集·苋菜梗》中写道:“咬了菜根是否百事可做,我不能确说,但是我觉得这是颇有意义的,第一可以食贫,第二可以习苦,而实在却也有清淡的滋味。”。这便是以后周作人对“生活的艺术”的分析,自然地简易地生活。这和芭蕉的闲寂枯淡不谋而合。芭蕉也有关于《菜根谭》的俳句:(富家哴肌肉、丈夫喫菜根、予乏し)雪の朝独り干鲑を噛得夕り意思是富家食肉,显耀财力,丈夫啃菜根,意在权力,而芭蕉对此皆弃而不取,甘愿作世外贫士,忍受孤独,过着安然自得、以苦为乐的草庵生活。在寒冷的大雪纷飞的早晨,独自啃着干鲑鱼,也觉得别有一番滋味。此句明显是受《菜根谭》的启发而作,表明了芭蕉清苦自律、安贫乐道、不羡慕金钱,不趋附权贵的高尚情操。

松尾芭蕉1679年主持万句会,确立了他的俳谐宗匠的地位。但他超然于繁杂的都市生活,于翌年离开喧嚣的江户,来到荒凉的隅田川畔的深川,甘于忍受最底层生活的清苦,隐居草庵。以草庵

作为自己的小天地,过一种清贫、闲适的自由生活。而周作人身居“苦茶庵”,在自由隐逸思想与人生趣味的追求上,显然是与芭蕉相通的。

尽管日本文学自古深受中国大陆文化影响,但时至近现代,日本文学却对中国新文学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松尾芭蕉及其俳句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而俳句对中国“五四”期间小诗的盛行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影响了周作人、郭沫若等“五四”时期的文学巨匠。周作人与日本文学的关系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最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性的。这种中日文学的互动对两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使东方文学更具魅力,同时也促进了世界文学的繁荣与发。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第二版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29卷第7期

[2]刘研,走向“近代”与“文学”-——日本大众文学源流的再思考。外国问题研究。2009年第三期

[3]张伟,论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年第10期

[4]周作人,论通俗文学。期刊,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

[5]孔维玲,试论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溯源。期刊-核心期刊,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05期

论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

论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语法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论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 摘要:本文拟从周作人翻译生涯中翻译的“兴趣”,翻译与研究,小品文创作以及文艺观来探讨其日本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关键词:兴趣;缺席;“抗战”翻译;学者化;“受命”翻译规矩正式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00-01 一、坚持“兴趣”翻译钱理群说,“对于周作人,他也许并不否认,甚至一定程度也在积极追求译书的效果,但他更多的是出于一己的兴趣,他是以兴之所至的态度来从事译作,不可能那么严肃认真,也只愿自然、自在地过着消闲的生活。不愿以任何外在的东西——哪怕是译书这样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活动——来束缚自己。” 王向远说,《汉译古事记神代卷引言》中周作人说: “我们拿来当文艺看,也是颇有趣味的东西。……” “他(《古事记》)还有自己的人情味,他的笔致都有一种润泽,不是干枯粗厉的,这使我最觉得有趣味。” 二、注意与中国的相关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王向远说,“周作人对于《浮世澡堂》,最看重的乃是其中的“滑稽趣味”。“……但这总可证明日本人有幽默趣味要比中国人为多了。”周作人又在《我的杂学·十六》中说:“中国在文学和生活上所缺少滑稽分子,不是健康的症候,或者这是伪道学所种下的病根欤。” 周作人在《现代日本小说选》中讲了他不选日本自然主义的理由,在给沈雁冰的一封信中指出:“专在人间看出兽性来的自然派,中国人看了容易受病。” “在现代中国周作人是最早提倡研究性科学、性心理学和性教育的人之一。他提倡对于性问题的健康的正常的态度,这本身就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因此,对森鸥外《性的生活》的翻译和发表,超出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只是周作人在1938年译出时用的是英文VITASEXUALIS而非汉语标题,总也考虑了当时的国情,虽然是先进,也总不是“明目张胆”。三、周作人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学者化翻译的特点也值得注意王向远说,“周作人写的许多文章都提到或整段的引用、翻译永井荷风的随笔,周作人自己的小品文,在题材、风格、趣味等方面,是受到了永井荷风的某些影响的。” “夏目漱石在他的《鸡冠花

英语作文介绍我们的学校

Guangzou university is the key univer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which is on the xiaoguwei island.Entry in school, there is a big stone tablet with the words“guangzhou university”. In front of school gate,our library is more than twenty eight hundred thousand books. If hungry, just have something food in commercial center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r other canteens. The eastern administrative and science lab building is on the left of school gate . Behind the library, there is a little lake with many fish in it. Oh, there is also a nice pavilion and a bridge above the lake. After the class, we can entry th/e playground freely to do all kinds of sports we like. This is our school. Don’t you think it’s great?

最新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整理--名词资料

美刺说: ①出自《诗经》。美是赞美,刺是讽刺。 ②当时的人已经认识到了文学作品有批判和歌颂两大功能,尤其是认识到文学的批判功能。 ③这种用诗歌来颂美匡恶的思想,到了汉代《诗大序》中就发展成为“美刺说”。 言志说: ①出自《尚书?尧典》和《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②原文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③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普遍认识。 ④所谓的赋诗言志是指借“诗三百”中现成的诗篇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所谓“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赋诗言志时,经常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 观志观风说: ①出自《左传》、《国语》。 ②观志就是通过诗歌观察作者的思想感情;观风就是通过诗歌观察民风民情。 ③实际是与言志说和美刺说紧密相连的,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对前两种学说的解释。 三不朽: ①出自《左传》。 ②原文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以其为不朽。” ③立德,指建立一个民族、一个政权,主要是指治国;立功,即立边功和武功;立言之“言”指有关政教的言辞,后世泛指文化学术类。 ④其中“立言”又在“立德”、“立功”之下。这一认识成为后世儒家文学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诗教 ①出自《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②“诗教”是古代文学理论术语。意谓《诗经》中虽然对君主的政治弊病有所讽刺,但态度温和委婉,即所谓的“温柔敦厚”。 ③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中心,其实强调了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诗歌宣达心志;其二是诗歌的政治功用;其三是诗歌的教化功能。 “兴观群怨”说: ①孔子在谈学诗的重要性时提出“兴观群怨”说。 ②即诗有启发感染的作用;诗有认识社会,了解政治得失的作用;诗在社会生活中有交流感情的作用;诗有讽刺和批评不良政治的作用。 “文质彬彬”: ①出自《论语》。 ②原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③意思是: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

旅游景点_写景作文

旅游景点 第一篇:美丽的广州塔夏逸凡 北京有天安门广场,上海有东方明珠,那广州有什么呢?当然就是广州塔了。 广州塔,它的高度有600米,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旅游观光塔,在广州塔顶,你可以俯视整个广州的美丽景象,广州塔也作目前世界上建筑腰身最细、施工难度最大的建筑,建设者们排除了千难万险,才将它修筑成功。 广州塔白天和夜晚完全是不一样的景象,白天,广州塔屹立在烈日之下,仿佛是一个绅士顶着烈日在屹立不动,随着夜幕降临,广州塔上的霓虹灯也开起来了,在灯光的照耀下,广州塔仿佛一个少女,穿上了五彩斑斓的纱衣,这纱衣的颜色也时而变换,一会儿变成红色,一会儿变成黄色,一会儿变成绿色一会儿变成蓝色······让人应接不暇,塔的颜色时而变换,有时还五颜六色,美丽至极。 在夜晚俯视美丽的广州,广州的大街小巷尽收眼底,一幢幢高楼大厦仿佛就只有十几厘米高,让人眼花缭乱。 上海有东方明珠,北京有天安门广场,广州有什么?当然就是广州塔了。 第二篇:鲁迅故里游孙雨轩 今天是元旦,我和妈妈去鲁迅故里玩,一到入口区,就见人山人海,有团队旅游的,有自助游的。我们排队做了登记,就随着人流进入参观。先是参观鲁迅祖居。 这是鲁迅祖辈居住的地方,一进一进的木结构楼房,妥当的设置了厨房、书房、卧室、琴房、沐浴房、堂屋······据说鲁迅的祖辈是做官的,真有大户人家的气派。祖居对面是三味书屋,那是有钱人的学堂,鲁迅小时候就在这里读书。接着我们去了鲁迅纪念馆,这是新建的房子,一楼挂有鲁迅年轻时的照片,和绍兴旧貌的照片,鲁迅看社戏的场景······二楼是鲁迅各个时期的著作。最后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这才是鲁迅居住的家,格式与鲁迅祖居相似,只是略微见小一点。房子后面有一块空地,这就是鲁迅书中提到的百草园了,低矮的围墙依旧还在,菜地里也种了蔬菜,只是没看到何首乌。 第三篇:桃花安期锋戚嘉浩 我的故乡是个群山环绕的小岛一舟山。这里四季分明,温度适宜,有许多的旅游胜地: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我向大家介绍一处美景一桃花安期峰。 一进去就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桃花石,在往前走,看见几头大水牛很舒服地横在水池边,仔细一看,原来是人造金色水牛,真是活灵活现。我忙顽皮地跳上牛背,拍了好几张照片。 顺着弯弯曲曲,像迷宫一样的小路,我们爬上了安其峰的顶端,一座雄伟的宝塔立在眼前,我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从宝塔往下一看,整个桃花岛就像在脚下,那岛,那海,那天,此刻仿佛融为一体,我真正感受到了“水天一色”这个词的含义。 秀丽如花的桃花岛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安期峰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远方的朋友到我们舟山来,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我国的日本文学翻译

我国的日本文学翻译 中日两国的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日本文学脱胎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给了日本文学丰富的营养。 而历史进入近代之后,中国的维新志士认识到自己的国家与西方列强的距离,为“师夷长以制夷”,开始大量翻译西方书籍,起初以翻译政治、自然科学为主,后来在梁启超的倡导之下,文学翻译也发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日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翻译日本文学,或者通过日语转译西方文学成为一种风潮。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掀开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崭新一页。 分为三个时期:一、维新运动——五四之前;二、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前;三、新中国成立之后。 一、维新运动——五四之前 远在三四百年前,我国就开始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中华书局1983年版的《日本考》一书的“歌谣”部分,刊载了日本短歌39首,为明代李言恭、郑杰编纂。但这样的翻译活动显然并不具有自觉的意义。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翻译则有着极为鲜明的自觉意义。1898年翻译了东海散士(柴四郎)的小说《佳人奇遇》,该小说发表于1858年,主要表现的是争取祖国独立解放的情绪,强烈反对专制政治。之后,翻译小说之风大为盛行,评论小说的文章也纷纷问世。据记载,“当时翻译压倒了创作,影响了创作,翻译与创作的比例为二比一”。此外,他翻译的《经国美谈》也曾引领潮流一时。这也是篇政治小说,它叙述了古希腊的爱国历史故事,因为与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相配合,所以很受当时青年的欢迎。 要评价梁启超在近代文学史、翻译文学史上的功劳,可引当时吴趼人的话为证:“吾感夫饮冰子《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说出,提倡改良小说,不数年而吾国之新著新译之小说,几于万牛充万栋,犹复日出不已而未有穷期也”。因此,若论日本文学翻译在中国的近代历程,梁启超当为第一人。东海觉我(徐念慈)在1908年《小说林》第七辑上刊载的《丁未年(1907)小说界发行节目调查表》也值得一提。文中指出该年出版的日本小说有八种,这也应该算是日本文学翻译活动在近代的源头。 林纾、魏易合译的德富芦花的长篇小说《不如归》颇有影响,被称为“家庭小说”的代表。小说批判了歧视妇女的封建观念,也触及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因而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短期内曾数次再版。 大量的翻译作品给死气沉沉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虽然这股风一开始吹进来时便夹杂着强烈的政治气息,但这并不妨碍翻译文学前进的脚步。它开拓了国人的眼界,也开拓了国人的思维,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了一场漂亮的“准备战”。 二、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前 此时期的新文学最大的特色是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学的翻译和通过日语转译的欧美文学,这些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大大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日本文学翻译活动的繁荣状况大致体现为三个方面:(一)译作大量出现。厨川白村、武者小路实笃、秋田雨雀、芥川龙之介、有岛武郎、夏目漱石、谷崎润一 郎、佐藤春夫、菊池宽、小川未明、藏原惟人、小 泉八云、林房雄、本间久违、宫岛新三郎共15位 作家在20年代至30年代被翻译的作品达五种以 上。这其中又以厨川白村和武者小路实笃为最多。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被翻译 介绍到中国。 (二)文学理论翻译繁荣。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丰子恺也译过此书)、《出了象牙 塔之后》,仲云翻译的厨川白村的《文艺与性欲》、 《病的性欲与文学》,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的新村》、 《思想革命》,张娴翻译的《与谢野晶子论文集》, 谢六逸翻译的松村武雄的《文艺与性爱》等。这些 理论既作为中国的借鉴,也用以指导现实。 (三)众多中国作家参与翻译活动。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未名社是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社团。 这些文学社团的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郁达夫等 均积极参与翻译,也熟谙日本文学,为日本文学在 中国的翻译开辟了坚实的阵地。除了翻译日本文 学,他们还通过日语转译俄国文学、欧美文学作品。周氏兄弟的翻译: 五四运动爆发后,鲁迅译介了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剧作、小说和文艺理论。厨川白村、鹤见佑辅的理论翻译得最多。作品则有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和《罗生门》,夏目漱石的《挂幅》和《克莱喀先生》,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和《阿未的死》,菊池宽的《三浦右卫门的最后》和《复仇的话》等。 五四时期周作人翻译的日本文学亦包含小说、戏剧、文艺理论等不同形式的文学著作。在文艺理论方面,他除了翻译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外,重点是翻译“白桦派”的理论。这其中主要以《思想革命》、《旧日的新村》、《新村的理想与实际》为代表。与这种文艺理论指导相适应,周作人大量译介了白桦派作家的作品。例如:志贺直哉的《到网走去》、《清兵卫与壶卢》,武者小路实笃的《一日里的一休和尚》、《某夫妇》、《婴儿屠杀中的小事件》、《武者小路实笃集》等。另外他还翻译了江马修的《小小的一个人》,国木田独步的《少年的悲哀》,石川啄木的《两条四痕》。他与鲁迅合译了《现代日本小说集》(内收国木田独步、夏目漱石、有岛武郎、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15位作家30篇作品)。 其他作家的翻译: 文学理论方面有:罗迪先译《近代文学十讲》(厨川白村),李达发译《日本文坛之现状》(宫岛新三),樊仲云译《文艺思潮论》(厨川白村),徐祖正译《爱与认识的出路——失了恋的人的道路》(仓田百三)。 文学作品方面有:夏丐尊译《女难》、《夫妇》(国木田独步)、《棉被》(山田花袋)、《秋》(芥川龙之介);田汉译《菊池宽剧选》、《海之勇敢者》、《屋上的狂人》(菊池宽)、《桃花源》(武者小路实笃);张资平译《不幸的男子》(武者小路实笃)、短篇小说集《别宴》(谷崎精二等)、《和解》(志贺直哉)、樊仲云译《桃色女郎》、《剧

介绍我们的学校作文700字800字

介绍我们的学校作文700字800字 我们的学校油田一小,坐落在龙城购物中心的北面,而且面南朝北,是一座景色迷人,远近闻名的学校。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平坦的小路,小路的西边是三年级的教学楼,一共有三层,每层有四间教室。楼头上写着六个大字,学园、家园、乐园,道出了我们全体师生的心声。我们一小的全体师生真的把我们美丽的校园当成了学园、家园和乐园。 顺着小路往前走,三年级教学楼的北边是一片果树林,有石榴、柿子、枣、木瓜等等。尤其是秋天,瓜果飘香,各种果树都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子,都笑眯眯的,好像在说:“同学们好,快把我摘下来送给你们敬爱的老师尝一尝吧!”穿过果树林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了办公楼,是校领导办公的地方。那里有一条长廊和一片小竹林,是我们喜欢的开心乐园。 与办公楼东边紧紧相连的是一座气魄雄伟的主教学楼,楼顶写着八个大字:追求卓越,崇尚和谐,展示了油田一小的办学理念。整个教学楼有四层,长有九间教室,每当上课铃打响时,从主教学楼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响彻整个校园。 教学楼前,是一个宽阔平整的大操场,能容下几千人,是同学

们升国旗、开大会的地方,地面铺着成千上万块白色的大理石,中间还镶着几块红色的大理石,把白色的大理石分成了几个大大的田字,非常醒目、气派。在主教学楼的正前方有一个升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好像在告诉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学校有一棵高大的杨树,坐落在前操场的东北角,它是我们学校发展的见证人,从建校开始它就在那里。操场的正东面是一个不太大的篮球场,一下课,篮球爱好者们就在那里锻炼身体,展开激烈的“篮球之战”。 来到后操场,每天可以看到我们的同学穿过教学楼,在塑胶跑道上风一般的奔跑。绿色的草地上,同学们在嬉戏玩耍,一张张笑脸像一朵朵绽开的花朵,一个个显得多么快乐。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很美,春天绿树红花,夏天枝繁叶茂,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玉树琼花。我永远爱我美丽又温暖的校园。 我们的学校是北海市合浦县实验小学,它座落于合浦县定海北路和奎文路的交界点,是一座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学校。 走进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树木。有郁郁

中国文学批评史剖析

中国文学批评史听课笔记 第一讲: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发展 一、学科建立之前的发展概况: 作为一门学科,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上世纪初开始形成的,但此前的学术史也不容漠视。正是由于前人成果的点滴积累,这门学科才能在本世纪的学术氛围中汇成江河,并形成滔滔奔涌之势。 关于中国文学批评学术的研究史,我们至少可以追溯到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在《序志》篇中对曹丕、曹植、应瑒、陆机、挚虞、李充、桓谭等古人的批评理论进行过评价。钟嵘《诗品序》对前人与时人的文学批评也有简要的评断。历代对于文学批评家和批评著作的研究持续不断,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批评学术史的发展。不过,研究文学批评学术史最为简捷的路径,是从目录学入手。 中国文学批评的自觉时代,一般认为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作为“自觉”的标志之一就是两部批评名著——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的出现。因为它们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所以从它们的分类归属可以看出目录学家对这类著述的基本态度。 最初著录它们的正史《隋书?经籍志》将之与《文选》、《玉台新咏》同归入集部总集类。《隋志?总集后叙》认为总集是作为一种创作范本而汇聚成钞的。《隋书》约成于公元656年,因此可以说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古代的目录学家对于文学批评类著作已经予以重视。以今人之眼光,将《文心雕龙》与《诗品》归入集部总集类不免庞杂,但由于早期的文学批评著作大多结合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演绎,如钟嵘《诗品》对汉魏至齐梁五言诗的品骘,刘勰文体论的“原始以表末”、“选文以定篇”,都是与作品同步进行的。所以《隋志》将之划入总集类,反映了当时学术界对于文论著作性质的认识。 自《隋志》将刘、钟二氏著述列入集部后,传统目录学便一直把文学批评著作作为集部的一个分支。但是归类却是不断趋于细密和科学,唐开元年间编定的《崇文目开元四库书目》,首次将文学批评著作从总集中厘析出来,而别立“文史”之名。“文史”类是后来诗文评的先驱,它第一次把文学批评著作从文学作品中分离出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于文学批评独立性的自觉意识,其学术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分析设立“文史”之目的缘由说:“唐宋以后,纪闻随笔,门类实繁;诗话文评,牵连杂记,是则诸子之中,别立文史专门也。”这种说法是大体符合实际的。正是诗话文评著作大量出现,才促使“文史”类在目录学中的确立。宋代的目录著作也纷立“文史”之目,而所收的著作数量更多且范围也更为明确。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目录学家除了在分类上渐趋纯粹和周密外,对于分类的原因和各类的特点也多有阐释。宋人对文史类著作的评论,标志着他们对古代文学批评著作的性质和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人对古代文学批评著作又有了进一步的区分。如郑樵《通志》就分列“文史”与“诗评”二类,将综合各体文学批评的《文心雕龙》、《翰林论》等归入“文史”,而“诗评”类则专收诗话诗格著作,像钟嵘《诗品》、王昌龄《诗格》等均在其中,一些明显带有批评倾向的诗歌总集如《河岳英灵集》也包括在内。稍后的章如愚在其《山堂考索》中更细分“文史”为“文章缘起”、“评文”、“评诗”三类,“评诗”类全文收录钟嵘的《诗品》,“评文”类主要引述经部、诸子、史传及文集中有关评论文章之语,“文章缘起”类则以任昉的《文章缘起》为主。诗评、文评类的出现对明代“诗文评”类的确立,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启迪。 明代是社会经济和文学创作发展比较迅猛的时代,明代的图书业也因为印刷技术的提高而空前发达。一些有名望的藏书家几乎都撰有家藏书目,如高儒的《百川书志》、赵用贤、赵琦美父子的《赵定宇书目》等不下十数种,再加上官方的《文渊阁书目》、《内阁藏书目录》等,

介绍旅游景点的作文

介绍旅游景点的作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第1篇:介绍旅游景点灵空山又名九顶山,在沁源县西北。灵空山方圆百里,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汇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在灵空山山腰,有一块平台地,古老的圣寿寺就座落在这里。据史籍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因黄巢起义,避难到此,削发为僧。这位皇太子死后,被封为“先师菩萨”。唐景福二年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由于历代的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经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处较有价值的寺庙建筑群。除寺院之

外,灵空山还有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芽庵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之中,曲阶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净尘绝。这里是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勾通南北,贯连三山。其中恋桥上部,丹柱长廊,雕龙绘凤,斗拱斜插,工艺精巧。跨过恋桥,穿林海沿小路东行,再过仙桥,就到了东峰脚下。从山脚到峰顶的东钟楼,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飘带的“十八盘”。东钟楼以南,是苍黄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峦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顶树木葱茏,据说那是李太子初到时结庐的地方,名叫“唐山寨”。如果说灵空山的山势、风光还不足奇,那么,灵空山随处可见的巨松,足可令你叹为观止。山上两人合抱的巨松数不胜数。著名的有“九杆旗”,堪称“山西巨松”,它一茎出土,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

2006年6月安阳工学院学报 June .2006第3期(总第21期)Journal of Anyang I nstitute of Techno l o gy N o .3(Gen .No .21) *收稿日期:2006-03-16 作者简介:张道振(1977-),男,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翻译。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 张道振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520) 摘 要: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进步就是对 儿童 概念的发现,而对这一观念起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的就是周作人。五四时期,他对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他提出的许多观点,譬如,译者应该有人类学的相关知识,翻译中应该调整作品的文体和句法特征以贴近儿童语言的思想,至今仍有鲜明的价值和意义。周作人翻译思想中的 儿童本位 观是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史上重要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周作人;儿童文学;翻译;思想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06)03-0121-03 0 引言 周作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和散文作品,并写了很多文学评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他本人独自翻译也和别人共同翻译了大量的文艺作品。似乎已经有论者对周作人作为翻译家的一面进行了很多的论述,但是对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的贡献却论述很少,不能说不是一种缺憾。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就开始了儿童文学翻译的介绍和翻译,周作人对儿童文学的译介却开了一代先河,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1 周作人和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浙江绍兴人,著名的现代散文家和文学翻译家,鲁迅的二弟。周作人1901年考入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5年后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五四 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 新青年 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 人的文学 、 平民文学 、 思想革命 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等工作。周作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和散文作品,并写了很多文学评论,其创作实践和理论主张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是中国历史上发现 儿童本位 的一年,已经接受了卢梭 爱弥尔 中关于儿童本位的中国思想界,对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提供了一种孳生的土壤,掀起了从晚清到五四时期持续20年之久的儿童文学译介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就是对安徒生的译介,并由此开始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以周作人为代表的文学家当时就成了儿童文学翻译的先驱者。 周作人早在1913年就在 叒社丛刊 上发表了研究安徒生的文章,后来由于鲁迅的推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18年,周作人在 新青年 第6卷第1号上发表 卖火柴的女儿 ,后来又翻译了 皇帝之新衣 ,被收入了群益书局在1920年重印的 域外小说集 中。周作人的译作活动推动了安徒生作品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周作人对安徒生童话的译介催生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对同时代的鲁迅、叶圣陶、郑振铎、赵景深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安徒生以及他的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也为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的范本。正如郑振铎所说 使安徒生被中国人清楚认识的是周作人 (郑振铎1925)。根据他所整理的资料,到1925年8月,安徒生的童话至少有43种,68篇被译介过来。周作人对儿童文学的译介,带动了后来的一大批学者,譬如刘半农、孙毓修、郑振铎、赵景深、顾均正、沈泽民和周瘦鹃等人的翻译和研究,促发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滥觞。 2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译介活动 据胡从经先生的介绍,最早发现周作人登载儿童文学的刊物是与鲁迅有关的 同志研究社 的机关刊物 叒社丛刊 。在其1913年12月的创刊号 史传 专栏上,刊载了周作人所撰写的 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 。安兑尔然即是当时作者翻译的现在安徒生的名字。作者在里面写道, 安兑尔然童话,欧土各国,传写殆遍,日本亦有二三译本,中国尚鲜有知之者,故为绍介其行业如此。 (胡从经1982:189)这是当时发现的有关安徒生通话的第一篇论述,文章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及其创作。据文中夹注可知,周作人当时参考了丹麦文艺批评家勃兰兑 121

介绍我们的学校

介绍我们的学校 在每个人眼里,他们的学校是最美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介绍我们的学校三年级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介绍我们的学校三年级作文1 我的学校是西街小学,它位于中甫街中段。我们的校园可美了,它不仅是个绿色的海洋,还是个知识的海洋。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学校就像一个美丽的公园。花坛里有碧绿的冬青、高大的雪松,有美丽的白玉兰树和杏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鲜花在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大门,两旁是校园的文化长廊,里面张贴着学校的宣传画和学生作品。正面是我们的教学楼,东边是综合大楼和教师的办公楼。中间围成的是我们的操场,每到课间,这儿便成了同学们的乐园。有的跳绳,有的玩球,还有的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们在这里学习知识,锻炼身体,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爱我们的校园。 介绍我们的学校三年级作文2 这几年,校园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别的不说,就说东边的大花坛,那可真是与以前大不相同,焕然一新,谁见了都伸出大拇指。 过去的大花坛,让我无话可说,那里的污水流到了花坛里,发出了一股难闻的气味。行人都是捂着鼻子飞快地跑过去的。

而现在的大花坛,里边干干净净的,还散发着诱人的花香。最外层种的是杜鹃花。秋天到了,杜鹃盛开着红艳艳的花朵,非常美丽。紧挨着杜鹃花的就是变叶木,它的叶子表面洒满了点点金色的斑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给花坛增添了不少色彩。紧跟着变叶木的是姹紫嫣红的芍药花,还有富丽堂皇的牡丹,它们开花的时候争艳斗丽。这美丽的景色,引来了许多蝴蝶和蜜蜂,它们也赶来凑热闹,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红的花,绿的叶,粉红色的蝴蝶,金黄色的蜜蜂,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啊,校园太美了,我爱校园,我相信将来校园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介绍我们的学校三年级作文3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大运河 旁边。 进入校园,第一眼就可以看见我校的校训石,上面刻着“奋发求实走向未来”校训石右边是一个大花坛。向右看,是我校 的理念墙。绕过理念墙,先是看见一个鲜红的“渔”字石,别看这是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代表着我校的校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鱼字石旁边有一个小水池,小水池里有一群小鱼,你只要靠近小水池,小鱼像跟你玩捉迷藏一样。这是,你会听到哗啦哗啦的声音。 哦!原来小水池上面有一座假山,假山上流下来一个小型瀑布。沿着石板路,我漫步前行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扑我的眼帘。百年银杏树下,有一个景观带,景观带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

【9A文】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

绪论 基本知识 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 (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 (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 (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 (4)小说和戏曲评点。 (5)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 (6)古代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倾向。 第一章先秦两汉文学理论 基本知识 1.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 2.“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为孔门四教之一。 3.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学术与学问,文学只是其内涵之一。 4.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学术称为“学”,把文学称为“文”。 5.现存篇幅较长、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文论资料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所载吴公子季札观乐而发的一大段议论。 6.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道、墨、法三家对文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 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 8.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旅游景点作文 字

旅游景点作文300字 旅游景点作文300字(一) 唉!说起我的暑假,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呀!最令我高兴的是我和妈妈去世界之窗玩,玩了一整天。可高兴了! 刚到大门口,一个罗马玻璃般的金字塔,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上面刻着四个大字“世界之窗”,这字多么的雄伟呀!我想着。在这金字塔四周,都是一些两米多高的喷泉。显得这四个大字更加艳丽多彩了! 门口观看已经结束了,我们买了票,急匆匆的走进世界之窗,我们首先到的一个叫日本的桂离宫,这里正在介绍品茶,洗茶杯,倒茶的风格。正因为如此,我了解了日本品茶的风格。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一些雕塑,比如:世贸大厦,日本的宫殿等等一些名筑。 就这样,我们一转眼就到11点半,我们突然,森林穿梭的地方,看到了这个,我谈玩的心,又在作怪,我忍不住了,我和妈妈立即来做这个游戏,哇!好快呀!我的心一上一下的,刚放松,又紧张起来,刚放松,又紧张起来,……我的心就是这样一上一下的。 后来,我们又玩了许许多多好玩的、刺激的小游戏,怎么样,你觉得今天,我玩得开心吗? 旅游景点作文300字(二)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至今,我还赞叹着黄山的美景。去年,我和爸爸妈妈去黄山旅游,那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真让人流连忘返。 黄山的四大景观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奇松、怪石。 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它们都扎根在悬崖峭壁之上。但最着名的还是迎客松。迎客松的枝叶都朝一个方向伸展,风一吹,一根根枝干摇摇晃晃,好像千万只小手挥舞着,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带来。 最着名的怪石要算飞来石,为什么叫飞来石呢?因为飞来石竖立在悬崖边,重200吨,可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只有一点点,无论风怎么吹,雨怎么下,它都纹丝不动,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样。 黄山的一草一木都很奇特,她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今天我还想着黄山呢!

我们的校园作文作文

我们的校园 我们的学校可美了,你不信,那我就带你去看看吧! 一走进学校大门,就能看到我们学校的名字——南肖埠小学,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我们的教学大楼,教学大楼可漂亮了,教学大楼可漂亮了,看它披了一层粉红色的外衣,戴了一顶高高的皇冠,像美丽的公主,周围绿树环绕,小草小花点缀在其中,多漂亮啊! 穿过教学大楼,来到了操场,操场前有一个主席台,主席台旗杆上红旗迎风飘扬,台前是红色的塑胶跑道,中间是绿色的球场,像是一个绿色的小卫士系了一条红色的腰带,好威武。 我们四(4)班在教学楼的三楼,教师的左上叫有一台电视机,平时用来放电视节目,以及学校的录象,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右边的墙上是墙报,平时用来张贴同学的荣誉报告和同学的优秀学习作品。后面还有黑板报,有“安全教育、卫生知识……”月月都有新花样,我们还有一个先进的设备,就是投影仪,上课时,老师通过投影仪教会了我很多知识。教室的两边还有已经毕业同学的书法作品,我觉得这些作品很精美,把教室打扮得很温馨。 介绍了我的学校大家觉得怎么样?美丽吧,有机会可以来学校参观,我们所有的同学都会热情 我们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有高大的建筑物、宽阔的操场、美丽的花坛等。我不多说了,就跟我来参观参观吧! 走进校园平坦大路上,两边的草地上有几棵鱼尾葵,它们非常热情,只要你一进校门,它就回随着风摆动它那鱼尾似的手来表示欢迎,好像在说:“欢迎你来这所美丽的校园。”接着,走进中间的花坛。一进去,两个高大的卫士便进入你的眼帘,那是茁壮的铁树,它们“守卫”校园很久了,不论风吹雨打,不论烈日猛晒,总是那么坚强。真是“千磨万击还坚劲,认尔东西南北风。”啊!在你的右边是一块小沙池,那是孩子们玩耍地方。每到下课,这里总挤满了孩子,它是孩子的乐园。在你的右边,是一块又大、又软、又绿的草地,踩下去软绵绵的,犹如一块翠绿的大地毯。还有几棵鱼尾葵,它们就像天真的孩子,在这块地毯上跑来跑去,多可爱。在你前面,是一个圆形的花坛,中间是一棵强壮的日本杜鹃,它长着粗壮的枝干,嫩绿的叶子,树枝上还带着小刺儿。近看,它像一个大蘑菇;远看,它像一顶绿色大伞。每时每刻,它都在保护孩子们,为他们遮太阳,挡风雨。花坛周围还有几个小花坛,上面的花可漂亮了,有许多美丽的小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呢!花坛周围是教学楼和办公室。每到上课,小学生们都回到教室里学习,学校里经常充满着朗朗的读书声,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下课后,孩子们有的在教室学习,有的在外面玩耍,有的在观察植物,还有的在做运动。这难道不是孩子们的天堂吗?在操场,更是充满着快乐的气氛。早晨,学生们在这里做操;上课,一些上体育课的学生在跑步,在做运动;下课,操场一下子多了很多同学,他们都在做游戏、做运动,多么活泼呀!总之,学生们每天上学都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想:“学生们一定很喜欢这个天堂、这个乐园吧!因为这是有美丽的花坛、高大的建筑物和宽阔操场的校园,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欢乐,无比的幸福,无比的知识。我一定要保护我们的校园,为四化而学习! 快乐得像天堂,美丽得像仙境,知识多得像海洋,这就是我们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 “秀丽的芜湖黄山路上,美丽的校园是北塘。”北塘小学是一座百年名校,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是一座芜湖市独一无二的现代化校园。 校门口,“北塘小学”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那么醒目。全自动银灰色推拉门,显得高雅大方,有一股浓浓的书香味儿。

中国文学批评史 读书笔记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 锋镝,天道久应远。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 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冯川《死亡恐惧与创作冲动》 首先,冯老师的书写的实在太好了。 冯老师在书名中即明确指出了自己的结论——死亡恐惧是创作的冲动。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整本书便开始讨论与死亡相关联的许多概念。于是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现象——结论与原因(冯川在书中论述的原因)并没有太大关系,或者说,结论在臆想或认定之后便被撇置一旁没有太多可说的。这种自结论到原因的思辨方式曾被罗素批评过。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关于原因的种种阐释——对死亡的辨析。而死亡确实已经被太多的人谈论过了。实际上冯川只是将弗洛伊德的性欲升华理论纳入到了死亡,逃避死亡,反抗死亡的序列,其关系是死亡——英雄主义、偶像崇拜、不朽、自恋、性欲等等(在这等等之中,冯川并没有谈到对死亡的终极反抗——自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了),而弗洛伊德的理论正是其在序言中说要反驳的。这在人类的生命历程中是可以解释的,对死亡的恐惧总是出现在性欲之前,对死亡的恐惧是人性的原始图腾,与生命相伴而来。对弗洛伊德来说,则是将死亡的理论往前推进了一步,解释到了性冲动这一点上,所以现在大谈死亡恐惧所造成的机械运动在弗洛伊德面前只能算作是一种退步了。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漏洞,当甲包括乙而得出丙时。我们说甲可以得出丙而乙也可以得出丙,如果不论证甲乙之间的关系,这种争辩是毫无意义的。冯川并没有像荣德一样对弗洛伊德入室操戈,而是将弗洛伊德的理论吸纳为自己的理论,这是书中的又一个遗憾。我在读书之前一直期待的灵的逆袭并没有出现,因为我一直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其主要解决的伦理问题方面并不是万能的。 冯川解释创作动机时说,但这一说法(指弗)却很难令人信服,因为在性压抑并不那么厉害的中国古代文人身上,以及性压抑已经得到解放的今日西方学者如福科等人身上,创作冲动都并没有因性欲的满足而消除。性压抑在中国古代文人身上并不那么厉害,这更是值得人怀疑的。 注:我关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全是道听途说。所以以上全是胡说八道。

写旅游景点的作文200字

写旅游景点的作文200字 在语文写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描写景物的作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旅游景点的作文,欢迎阅读。 【写旅游景点的作文篇一:美丽的华清池】这个暑假,我和父母来到了西安。第一天,我去了华清池旅游。华清池是西安著名的景点,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景区。 一进华清池,眼前是一座圆形的大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鱼儿、许多蝴蝶在池塘上飞,蝴蝶的翅膀前后摆动,好像在跟我们招手呢! 走着走着,我来到一座女人洗澡的雕像前,她的身材丰满,五官秀美,气质雍容华贵,果然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大美人,她就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雕像旁边有许多大树和绿油油的小草,姹紫嫣红的花朵,清澈的水。啊!真美呀!再走几步,我来到杨贵妃洗澡、泡澡的地方,这个池子长30多米,高3米。哇!真大呀!我们旁边是一座大房子,这里是给宫里没有职位的人们泡澡的。 华清池真美,我爱华清池! 【写旅游景点的作文篇二:九寨沟】九寨沟是成都有名的景点。 走进九寨沟,就来到了有名的“黄龙”。黄色的石头一块接着一块,拍成龙的形状,水在石上流着,多像一条生龙活虎的龙啊!火炉的游人不禁拍手叫好。那样子,看了就让人神清气爽。 走过了黄龙,就是竹树林。只见一根根柱子像一把把利剑插在泥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土里,永远向上长。 看过了竹树林,接下来就是五彩池。五颜六色的池水在池里,加上阳光的照耀,把原来吸引人的五彩池打扮得光彩夺目了。 九寨沟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大景点,让更多的眼光都向这聚集过来。 【写旅游景点的作文篇三:云南香格里拉】暑假里,我们去了美丽又神秘的云南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风景十分美丽,不仅有青青的草地、潺潺的小溪、五彩缤纷的野花和色彩各异的浆果,而且在山上还能望见山脚下一大片绿毯似的牧地,以及在那里悠闲地啃着青草的牛儿。一切风景如诗如画,让人陶醉,我仿佛体会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沉醉在这美丽的风光中,我久久不能回神,等回过神来,我赶紧拿出相机,拍下这美景,记录下这里的点滴。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片美好风光。 【写旅游景点的作文篇四:天安门】天安门是着名的旅游景点,也很出名。 天安门在北京的中心,我去过那里,那里威严庄重,很美丽。毛主席的头像高高的持在红色的墙上,中国是毛主席和解放军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把希望交给下一代的人们,他们珍惜生命和时间,用时间去多学知识。周恩来总理也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天安门春天、夏天、秋天、都有不同的景色。春天万物复苏,冰雪融化,夏天广场上的树木很茂盛。秋天,树叶黄了,但景色也很美。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俳句与周作人-论文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俳句与周作人 姓名:0000 班级、学号:0001班、00号 系(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应用日语 指导教师:0000 开题时间:2008-06-04__________ 完成时间:2009-11-27 2009年11月27日

目录 毕业设计任务书 (1)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 (2) 答辩申请书............................................................3-5 正文.....................................................................6-13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 (14) 答辩过程记录表 (15)

课题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俳句与周作人 一、课题(论文)提纲 0.引言 1.俳句与“俳圣”芭蕉 1.1俳句的历史沿革 1.2松尾芭蕉对俳句的贡献 2.俳句与周作人 2.1周作人与俳句的邂逅 2.2周作人对俳句的译介 3.俳句对周作人文风及创作的影响 3.1俳句之“短小” 3.2生活之“禅趣” 3.3生活之“苦味” 二、内容摘要 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对20世纪的中日文学交流,曾有如下论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芦沟桥事变的一段时期,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日本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日本文学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没有日本文学的影响,没有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文学的理解和接受,中国现代文学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本文拟从俳句与松尾芭蕉、俳句与周作人以及俳句对周作人文风及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日本古典文学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