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资料全

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资料全
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资料全

1、感冒的基本病因——风邪。

2、“风者百病之始也”——出自《素问·骨空论》

3、‘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4、‘辛温’与‘辛凉’的立论——出自《丹溪心法》

5、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前者少传变、热度低。后者传变、热度高、汗后热复。

6、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感冒:肺气失宣、卫表不和。咳嗽:肺气上逆。

7、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有表证则属于感冒。

8、‘咳嗽’一词——出自《内经》。

9、“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素问·咳论》。

10、“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出自《景岳全书》。(此立论首先提出者——明·张介宾)

11、咳嗽——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的症状。

12、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性病因)——痰;火。(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相区别。)

13、明确‘哮’与‘喘’的鉴别——始于《医学正传》明·虞抟。提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的鉴别特点。

1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出自《金匮要略》。——是论述‘哮病’的内容(干扰答案常见‘咳嗽’、‘咳喘’、‘哮喘’)

15、‘哮喘’——始见于《丹溪心法》。提出“哮喘专主于痰”。

16、哮病的病机特征——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

17、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喘分虚实。)哮: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突然、反复发作喘:症状;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陈旧、持续发作(急、慢性、迁延性)

19、哮病的治疗原则——发时治标(祛痰理气);缓时治本(扶正祛邪)。

20、哮病——多责之于肺、脾、肾。喘病—多责于肺、肾。

21、喘病的虚实鉴别:

实证:邪气壅肺;痰浊阻滞。肺气上逆。气急声高、有力、深长;呼出为快;

虚证:肺肾不足;气失摄纳。肺气上逆。气怯声低、无力、短促;深吸为快;

22、喘病——始见于《内经》。“肺高则上气肩息”——《灵枢》。‘上气’指喘证症状。

23、“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出自《景岳全书》。

24、“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指喘证病机。出自《临证指南医案》(清·叶天士)

25、“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喘证治疗原则。出自《类证治裁》(清·林佩琴)

26、‘肺痈’——始见于《金匮要略》。

27、治疗肺痈的代表方剂——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提出‘活血消痈’之说。

28、‘肺痨’归纳于传染病范畴——始见于《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提出‘肺虫’说。——“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体……”。

29、肺痨的治疗原则——滋阴降火。始于元·朱丹溪。

30、我国现存首部肺痨专著——《十药神书》(葛可久)

31、‘杀虫’与‘补虚’的治疗肺痨原则——始见于《医学正传》。

32、肺痨与虚劳的鉴别要点——肺痨病位在肺,阴虚为主。虚劳病位在五脏,阴阳俱虚,肾虚为要。

33、‘肺胀’——始见于《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34、痰瘀互结,阻碍肺气——肺胀的病机,始见于《丹溪心法》。

35、肺胀——本虚标实;多与肺、心、脾、肾有关。

36、‘心悸’——始见于《伤寒杂病论》。

37、心悸与怔忡的鉴别:惊悸:症状轻;有诱因;多实;自行缓解;病位浅;功能性。泻实:镇惊安神。怔忡:症状重;无诱因;多虚;持续发作;病位深;器质性。补虚:扶正安神。

38、“邪在心,则病心痛”——见于《灵枢五邪》——指胸痹。

39、“真心痛,手足青至节……”——见于《灵枢厥病》。

40、提出胸痹分虚、实的分证治疗——《玉机微义心痛》。

41、‘胸痹’一词——始见于《金匮要略》。提出‘本虚标实’学说。

42、胸痹——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43、治疗胸痹的原则——先标后本;先去邪后扶正。

44、不寐——《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

45、‘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

46、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五大病机“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

47、不寐的病机:实证:心火旺盛。——肝郁化火;痰热扰心;心火旺盛。虚症:阴虚火旺或气血不足。——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48、‘癫狂’——出自《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有‘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49、区分‘癫’与‘狂’——《难经二十难》“重阴者癫”、“重阳者狂”。

50、提出癫狂与‘痰’有密切关系的是《丹溪心法癫狂》。

51、提出癫狂‘瘀血学说’——“气血凝滞脑气”《医林改错》清王清任。

52、‘癫’与‘狂’的区别:

癫:痰气郁结,蒙蔽心窍。心脾气血两虚。狂:痰火上扰,心神不安。心肾失调。

53、痫病始见于《内经》,别称‘胎病’、‘癫疾’。指出具有先天因素。

54、提出痫与‘痰’有密切关系的是《丹溪心法痫》。

55、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充。其病性为本虚标实。

56、厥证在《内经》《伤寒论》中分为:暴厥;寒厥。

57、《诸病源候论》提出‘尸厥’一词,指出病机——‘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

58、近代临床对于厥证的治则——辨虚、实为主,源于《景岳全书》。

59、胃痛始见于《内经》,强调了胃痛与‘肝’、‘脾’的有关。

60、将胃脘痛与心痛明确区分——始见于《兰室秘藏》。

61、胃痛与真心痛鉴别特点:

胃痛:胃脘胀痛;时间长;伴消化道症状;硝甘无效;心电图正常。

心痛:胸部闷痛;时间短;伴胸闷放射痛;硝甘可缓解;心电图异常。

62、‘痞满’始见于《内经》,见通假‘否塞’。《伤寒论》中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63、‘呕吐’病名始见于《内经》“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64、‘噎嗝’病名始见于《景岳全书》。

65、噎嗝病机——责于痰、气、瘀、虚,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66、‘呃逆’病名始见于《格致余论》元·朱丹溪。“呃,病气逆也,”

67、呃逆,《内经》谓之‘哕’(古音yue)

68、《金匮要略》将呃逆分为三种——实证;寒证;虚热证。

69、‘腹痛’始见于《内经》。

70、“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也。”——李东垣。提出三阴经辨证腹痛。

71、‘泄泻’始见于《内经》。

72、《难经?第五十七难》提出五种泄泻——“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

73、《医宗必读》治泄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74、泄泻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75、痢疾始见于《内经》。《难经》称为‘大瘕泄’。《伤寒论》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

76、痢疾病名始见于《肘后备急方》‘痢’。

77、《丹溪心法》首先提出痢疾具有传染性、流行性。——“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相染相似。”提出‘通因通用’原则。

78、痢疾三大特征——腹痛泄泻;里急后重;赤白脓血。

79、便秘始见于《伤寒论》。提出‘阳结’、‘阴结’学说。

80、《圣济总录》首先提出‘寒’‘热’‘虚’‘实’辨证分类,沿用至今。

81、胁痛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胁在肝,则两胁中痛。”

82、胁痛的病机特点——肝气郁结,络脉失养。

83、胁痛特点:肝郁气滞——胀痛。肝胆湿热——口苦恶心。肝血瘀滞——刺痛。肝阴不足——隐痛。

84、‘黄疸’病名始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

85、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茵陈蒿汤’——出自《金匮要略》。总体治则:祛湿、利小便。

86、记载‘急黄’、‘阴黄’证的是《诸病源候论》和《圣济总录》。

87、‘茵陈术附汤’——出自《医学心悟》(程钟龄)。

88、《沈氏尊生书》提出‘瘟黄’概念,“天行疫疠,以至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

89、‘积聚’始见于《内经》。

90、首先区别‘积’与‘聚’的是《难经?第五十五难》“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积属有形,聚属无形。

91、‘鼓胀’病名始见于《内经》。

92、《金匮要略》指出有‘肝水’、‘脾水’、‘肾水’。

93、《医学入门》首先提出控制食盐摄入——“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

94、《医门法律》指出“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

95、鼓胀的病位:早期在肝脾,后期及肾。

96、头痛经脉分布:太阳(前);少阳(两侧);阳明;太阴(后);少阴;厥阴(颠顶)。

97、关于‘头痛’的特殊名称:真头痛(脑出血);暑温头痛(流行性脑炎);春温(乙型脑炎)。

98、‘头痛’病名始见于《内经》。《素问?风论》中谓之‘首风’、‘脑风’。

99、眩晕的五大病因——风、火、痰、瘀、虚。

100、眩晕始见于《内经》,

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新版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 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它们主要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二)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三)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四)成形阶段(明清时期) 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著作,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指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明清时期,杂病和外感病的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杂病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主张“人体虚多实少”,慎用寒凉攻伐;赵献可强调命门之火;叶天土有“久病人络”之论。这一时期的专病论著明显增多,如《慎柔五书》《理虚元鉴》《疟论疏》《血证论》《中风论》等,对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温病学家的成就,如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成为后世诊治温病的准绳;薛

生白的《湿热病篇》对湿热病证的发挥,充实了温病学说的内容;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完善了内科热病学术体系。 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 疾病的发生形式、轻重缓急、病证属性、演变转归等,往往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一)体质因素(二)病邪因素(三)情志因素(四)行为因素 (五)时间因素:大多疾病一般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 (六)地域因素:《诸病源候论·瘿候》说:“诸山《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指出瘿病的发生与水土有关 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咳痰黄而稠者属热;咳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咳嗽喉痒,痰为泡沫状者,属风痰咳嗽;咳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气滞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多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脉沉而紧,苔黄腻者,为大小结胸症;大腹疼痛,多病太阴;痛连胁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厥阴;少腹硬满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脐周阵发剧痛而腹柔软,或有吐下蛔虫者,多为虫痛。 但头汗出:即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余处无汗。兼见面赤心烦,口渴, 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黄腻者,是中焦湿热循经上蒸所致;若见头额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为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危象。

内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绪论 概念:护理,内科护理学,护理程序 第二章:呼吸系统 1.总论: 呼吸道的构成,上下呼吸道的构成及分界; 肺泡,II型肺泡细胞的特点,呼吸膜,胸膜腔的构成与特点; 肺通气功能常用的几个指标; 氧气与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动脉气血分析中pH、PaO2、PaCO2、BE的正常参考值; 概念:分钟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换气; 2.COPD COPD、慢支、肿的定义;P41 COPD的常见病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大气污染;感染;蛋白酶-蛋白酶失衡;其他如自主功能失调等。P40 吸烟对COPD病人的影响;P40 COPD的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逐渐加重;主要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疲乏无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甚至头痛、焦虑,抑郁等。体征:桶状胸,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 检查及诊断: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最主要的诊断依据)

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咳嗽与咳痰、肺源性呼吸困难、咯血、胸痛。 2.如何指导病人有效咳嗽: 尽量采取半坐卧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s,继而缩唇,缓慢呼出气体,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s,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也可让病人去俯卧屈膝位,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咳出痰液 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的咳出对胸痛不敢咳嗽的病人,应避免因咳嗽加重疼痛,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可避免咳嗽时胸廓扩张牵拉伤口而引起疼痛。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30min 后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3.肺炎病人的护理: 体温过高:卧床休息,做好口腔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喝水;高热时用物理降温,儿童要预防惊厥,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以免大汗、脱水、和干扰热型观察;监测并观察生命体药用嘱医遵;征. 清理呼吸道无效: (1)环境:室温18-20℃,湿度50-60% (2)饮食护理:1)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油饮食

中医内科学总结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解表达邪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病理:痰、火。 辨证: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三、哮证-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机: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以痰为主。总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 发作时病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为主, 虚喘治在肺肾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为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腑。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病因:感染痨虫正气虚弱(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七、肺胀-有侧重地选用祛邪与扶正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瘀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互为影响。 病理性质:为标实本虚。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八、肺痿(咳吐浊唾涎沫、气短)—补肺生津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 病机: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九、心悸首辩证:虚实。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十、胸痹-祛邪治标,扶正固本 “补,通”标实尤重活血通脉、补虚尤重补益心气 病因:寒邪,情志,饮食,劳倦,体虚(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及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真心痛 病机:本虚标实病位:心,其本在肾 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十二、头痛首辨外感、内伤。 外感所致属实,治疗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所致多虚,治疗以补虚为要 病因:外邪、情志、饮食劳倦、体虚久病、 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跌仆损伤或久病入络 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病位:清窍、外感手足三阳内伤肝脾肾。 病理:痰湿、风火、血瘀。 十三、眩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病因:情志、饮食、年高肾亏、病后体虚、跌仆损伤、瘀血内阻。(无外感) 病机: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 病位:清窍,病变脏腑:肝脾肾。 病理:风、火、痰、瘀。虚 首辨:脏腑。 十四、中风 病因: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情志、气虚邪中。 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产生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血瘀)、虚(血虚、阴虚),致痹阻或血溢之外,脑之神明失用 病位:心脑,与肝脾肾相关。 病性: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首辨:中经络、中脏腑。 十四(2)、瘿病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病因: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 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特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 病位:肝脾,与心有关。 辩证:在气在血火旺与阴伤及病情的轻重 十五、癫狂 初期:理气解郁、畅达神机,降火豁痰、化瘀通窍。 后期:补益心脾,育阴养血,调整阴阳 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先天不足。 病机: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狂为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病变:心肝,涉及脾胃,久伤肾。 病理:气、痰、火、瘀。 十六、痫病-豁痰顺气 病因:先天因素、七情失调、脏腑失调、脑部外伤 病机: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盛,神机受累,元神失控。病位:脑-五脏关联主责心肝久则首伤心脾继肝肾。 病理:风火痰瘀,痰为重要。首辨:病情轻重。 病理基础:肝脾肾损伤 十七、痴呆-开郁逐痰、活血通窍、平肝泻火治标, 补虚扶正、充髓养脑治其本。 病因:年迈体虚、情志、饮食、久病耗损。 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病位:脑,与心肝脾肾有关。 本虚:阴精、气血亏虚, 标实:气、火、痰、瘀。首辨先天后天。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 十八、胃痛-理气和胃止痛 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 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密切。 病理: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十九、痞满-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病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

[重点]考研中医内科学精华总结

[ 重点] 考研中医内科学精华总结 感冒 沿革: 北宋《仁斋直指方》,首见“感冒”之名清《类证治裁》,首见“时行感冒” 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始于明清 《丹溪心法》明确病位在肺病因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感冒诱发或传变的病证——肺痈、肺胀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轻证)或荆防败毒散(夹湿)羌活胜湿汤(表湿较重)(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六一散(小便短赤)、黄连香薷饮(暑热偏盛)、鸡苏散(疏风解暑)、藿香正气散 (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 玉屏风散(表虚自汗)、再造散(阳虚外感——助阳解表) (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咳嗽——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沿革: 咳嗽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指出咳嗽病位在肺,确立脏腑分类法。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十咳首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张介宾《景岳全书》清,喻昌《医门法律》,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及六条治咳之禁

《医学心悟》: “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搏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 病因病机: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内伤咳嗽——养肺、清肝、健脾、补肾。(一)外感咳嗽——不宜过早使用苦寒药和收涩镇咳药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六一散(夹暑)】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渴——桑杏汤(温燥)杏苏散(凉燥——轻宣凉燥,温润止咳【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六君子丸(调理)、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⑷肺阴亏耗证一一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一一沙参麦冬汤补:P268-269 哮——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沿革: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丹溪心法》:“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明,虞抟《医学正传》“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哮的别名——呷嗽、哮吼、齁赫(鼻合)病因病机: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 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发作期的病因病理关键是外邪侵袭,触动伏痰,痰气相搏,气道被阻。(即“痰阻气闭”)

《内科护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个层次,即:(1)生理的需要;(2)刺激的需要;(3)安全及保障的需要;(4)爱与归属的需要;(5)尊重与自尊的需要;(6)自我实现。Maslow 的理论认为:人类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当所有的需要被满足时,就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 2.应用:(1)生理的需要:例如空气、水、食物、温度、排泄、休息、避免疼痛等;(2)刺激的需要:例如帮助患者在床上活动、翻身,给予肢体或背部按摩以增进患者 独立的生活能力等;(3)安全和保障的需要:例如保持环境的安静、清洁、安全,防止感染,进行人院介绍、术前教育等;(4)爱和归属的需要:例如让亲属探视和陪伴,与患者建立友好的关系等;(5)尊重和自尊的需要:例如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个性,虚心听取患者的意见等;(6)实现“自我满足的需要”:例如为患病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让患者参加力所及适应过程→成功一身心平衡;失败一患病。其中,应激原含义可以是躯体、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为两类即生理、心理反应。适应是指人与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使个体行 为发生改变,以维持机体平衡。 2.应用:在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的应激原多是疾病,可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控制心理应激反应的方法有:(1)正确对待问题;(2)正确对待情感;(3)利用可能得到的社会支持;(4)减少应容应依据患者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而定。她设计了三种护理系统:(1)全补偿系统:是针对没有能力自理的患者,要求护士给予全面帮助以满足自理需要;(2)部分补偿系统:是患者不能完成全部自理,要求护士和患者都参与才能满足自理需要;(3)辅助教育系统:即患者能完成自理,但要通过学习,护士指导患者学会自理活动。总之, Orem 自理模式认为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教会患者 学会自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2.应用:(1)全补偿系统多用于危重疾病如昏迷、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患者;(2)部分补偿系统多用于危重患者病情好转和稳定,或慢性病患者病情加重,但尚能完成部分自理活动;(3)辅助教育系统多用于康复期及慢性病稳定 及评价。护士所收集的资料不仅涉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应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评估在护士与患者第一次见面时就已开始,直到患者出院或护理 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说明。是计划、实施及评价的基础。护理诊断分为三类,即“现存的”护理诊断,“有……危险的”护理诊断和“健康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常用的陈述方式有:(1)三部分陈述,PES 公式:即健康问题(P)、原因(E)和症状体征(s); (2)二部分陈述,PE 公式:护理诊断一问题+原因。(3)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合作性问题是需要护士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一些生理并发症的发生和情况的变化,是要护士运用医嘱和护理措施共同处理以减小并发症的发生。合作性问题有其固定的陈述方式,如“潜在并发症:肺栓塞”。 (2)制 制定护理措施。 的是保证护士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针对患者具体需要提 供个性化的护理。 2.护理程序的运用需要护士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3.护理程序的运用是以护士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其他健康保健人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基础的。 4.护理程序具有普遍适用性。 上呼吸道:由鼻、咽、喉构成。(2)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肺泡壁上有直径约5~10微米的小孔称肺泡孔,与邻近肺泡或细支气管相通。(3)肺泡上皮细胞由I 型细胞和Ⅱ型细胞组成,Ⅱ型细胞散在工型细胞间,数量较少,它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液膜,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容量的稳定性,防止肺泡萎陷是其重要的生理功能。(4)呼吸膜:工型细胞与邻近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贴,甚至两者基底膜融合为一,构成气血屏障,是肺泡腔内与毛细血管血液内气体交换的场所。(5)肺循环:由右心室一肺动脉一肺毛细血管一肺静脉一左心房构成,执行气体交换功能。其特点为:肺循环是一个低压力、低阻力系统;肺毛细血管网最丰富,总面积约lOO 平方料,十分有利于气体交换;肺动脉携带脱氧血,肺静脉输送氧合血。(6)胸膜腔是由胸膜围成的密闭的腔隙。胸膜腔的脏层与壁层胸膜之间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以减少两层胸膜间的摩擦。 2.呼吸系统的功能:(1)每分通气量:指每分钟进入或排出呼吸器官的总气量,为潮气容积与呼吸频率的乘积。(2)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为有效通气量。(3)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通过气血屏障(呼吸膜)以弥散的方式进行的。(4)肺的防御功能: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和机械拦阻作用;黏液、纤毛运载系统;肺泡的防御机制;咳嗽反射;呼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3.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的化学调节主要指动脉血或脑脊液中氧、CO2和H+对呼吸的调节作用。(1)缺氧:缺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尤其是颈动脉体来实现的。(2)二氧化碳:CO2对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都有作用,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变化尤为敏感。(3)H+浓度:H+浓度的改变可以刺激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当浓度增高时,使呼吸加深加快,反之,呼吸运动受抑制。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平固)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 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四、喘证寒喘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汤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银)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 六、肺痨肺痨阴月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 1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中医内科学执业医师常考知识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执业医师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肺和肾 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 《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伤寒,金匮,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胃痛寒

5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

《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 A.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B.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C.辩证护理,辨病护理 D.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A.辩证施护 B.标本缓急 C.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D. 三因制宜 3.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的的目的除外哪一项() A.为疾病诊断和辩证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进退 C.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D.及时发现危重病症及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4.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证候,结合食物的性味功效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调护,称为() A.饮食随和 B.治疗饮食 C.辩证施食 D.饮食有节 5.情志护理的原则不包括哪一项() A. 诚挚体贴 B. 因人施护 C. 避免刺激 D. 顺情从欲 6.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邪为主因,兼夹它邪。 A. 风 B. 寒 C. 暑 D. 湿 7.感冒的病机为:( ) A.肺气不清,失于宣肃 B.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C.痰阻气道,肺失肃降 D.风邪闭肺,肺失宣肃 8.感冒的病理性质为() A. 实证 B. 表实证 C. 表虚证 D. 虚实夹杂证 9.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鉴别依据() A.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 B.渴与不渴 C.流涕的清与浊 D.头身疼痛与否10.恶寒重,发热轻,肢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证属()。 A.风寒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暑湿感冒 D. 时行感冒 11.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代表方剂是() A. 新加香薷饮 B. 荆防败毒散 C. 银翘散 D. 桑菊饮 12.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证属() A. 暑湿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气虚感冒 D. 阴虚感冒 13.治疗气虚感冒方药是() A.荆防败毒散 B.银翘散 C.新加香薷饮 D.参苏饮 14.感冒的治疗原则为() A.辛温解表 B.辛凉解表 C.解表达邪 D.清暑祛湿解表 15.下列感冒的护理措施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外感风寒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卧床休息,盖被以利汗出。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 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 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 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降。 治则:解表达邪。 2)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一种症候。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治则:外感咳嗽,祛邪止咳;内伤咳嗽,扶正补虚。 证型: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3)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 不能平卧。 病机:外邪触动伏痰。 治则:发则治标,平时治本。 分型: 1.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4)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5)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疮疡的一种病征,属内痈之一。 病机:血瘀。 治则:祛邪。 证型: 1.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6)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 主要临床特征。 7)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 证。 8)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治疗原则:心悸应分虚实论治。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9)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病机:心脉痹阻。 治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证型: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10)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 的不足。

中医内科学 重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 汤。 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热,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黛蛤散。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1发作期: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缓解期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四、喘证: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 粉。 五、肺痨: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参苓白术散。4、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 减。 六、肺胀: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加减、另可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加减。 七、肺痈: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减。 八、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平补镇心丹加减。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4、水饮凌心;震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

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

《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题 ?单选题 1.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 A.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B.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C.辩证护理,辨病护理 D.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A.辩证施护 B. 标本缓急 C. 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D. 三因制宜 3.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的的目的除外哪一项() A.为疾病诊断和辩证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进退 C.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D.及时发现危重病症及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4.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证候,结合食物的性味功效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调护,称为( ) A. 饮食随和 B. 治疗饮食 C ■辩证施食 D. 饮食有节 5. 情志护理的原则不包括哪一项( A. 诚挚体贴 B. 因人施护 C. 避免刺激 D. 顺情从欲 6.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 病,以(邪为主因,兼夹它 邪。 A. 风 B. 寒 C. 暑 D. 湿 7. 感冒的病机为:() A.肺气不清,失于宣肃 B.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C.痰阻气道,肺失肃降 D.风邪闭肺,肺失宣肃 8.感冒的病理性质为() A.实证 B. 表实证 C. 表虚证 D. 虚实夹杂证 9.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鉴别依据() A .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 B .渴与不渴 C .流涕的清与浊 D .头身疼痛与否 10.恶寒重,发热轻,肢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证属() A .风寒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暑湿感冒 D. 时行感冒 11.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代表方剂是() A.新加香薷饮 B. 荆防败毒散 C. . 银翘散 D. 桑菊饮 12.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证属() A.暑湿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气虚感冒 D. 阴虚感冒 13.治疗气虚感冒方药是() A.荆防败毒散 B. 银翘散 C. 新加香需饮 D. 参苏饮 14.感冒的治疗原则为() A.辛温解表 B. 辛凉解表 C. 解表达邪 D. 清暑祛湿解表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汤第二、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 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内伤咳嗽 杏苏散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第四、喘证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第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 或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第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可另服琼玉膏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

1、感冒的基本病因——风邪。 2、“风者百病之始也”——出自《素问·骨空论》 3、‘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4、‘辛温’与‘辛凉’的立论——出自《丹溪心法》 5、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前者少传变、热度低。后者传变、热度高、汗后热复。 6、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感冒:肺气失宣、卫表不和。咳嗽:肺气上逆。 7、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有表证则属于感冒。 8、‘咳嗽’一词——出自《内经》。 9、“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素问·咳论》。 10、“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出自《景岳全书》。(此立论首先提出者——明·张介宾) 11、咳嗽——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的症状。 12、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性病因)——痰;火。(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相区别。) 13、明确‘哮’与‘喘’的鉴别——始于《医学正传》明·虞抟。提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的鉴别特点。1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出自《金匮要略》。——是论述‘哮病’的内容(干扰答案常见‘咳嗽’、‘咳喘’、‘哮喘’)

15、‘哮喘’——始见于《丹溪心法》。提出“哮喘专主于痰”。 16、哮病的病机特征——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 17、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喘分虚实。)哮: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突然、反复发作喘:症状;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陈旧、持续发作(急、慢性、迁延性) 19、哮病的治疗原则——发时治标(祛痰理气);缓时治本(扶正祛邪)。 20、哮病——多责之于肺、脾、肾。喘病—多责于肺、肾。 21、喘病的虚实鉴别: 实证:邪气壅肺;痰浊阻滞。肺气上逆。气急声高、有力、深长;呼出为快; 虚证:肺肾不足;气失摄纳。肺气上逆。气怯声低、无力、短促;深吸为快; 22、喘病——始见于《内经》。“肺高则上气肩息”——《灵枢》。‘上气’指喘证症状。 23、“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出自《景岳全书》。 24、“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指喘证病机。出自《临证指南医案》(清·叶天士)

中医内科学重点精华汇总

中医内科学重点精华汇总 中医内科学由于考点和难点众多成为了考生们最头疼的问题,有很多考试被中医内科考试挡在门外,因此倒在了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路上,为了帮助考生们顺利通过中医内科学考试,小编整理了关于中医内科学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感冒: 1、风寒;荆防败毒散。 2、风热;银翘散、3暑湿、新加香薷饮。4、气虚;参苏饮。 5、阴虚;加减葳蕤汤。6、阳虚、桂枝加附子汤。7、血虚、葱白七味饮。 二、咳嗽: 1、风寒袭肺;三拗汤、止嗽散。 2、风热犯肺;桑菊饮。 3、风燥伤肺;桑杏汤。 4、痰湿蕴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加减泻白散,黛哈散。 7、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 发作期:寒哮;射干麻黄汤。久病阴盛阳虚;苏子降气汤。热哮;定喘汤。久病伤阴;麦门冬汤。 缓解期:1、肺虚;玉屏风散。2、脾虚;六君子汤。3、肾虚;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四、喘证: 1、风寒袭肺;麻黄汤。 2、表寒里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闭郁;五磨饮子。 虚喘:1、肺虚;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金匮肾气丸、参哈散。 五、肺痨: 1、肺阴亏损;月华丸。 2、阴虚火旺;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损;保真汤。 4、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 六、肺胀: 1、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 2、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涤痰汤安宫牛黄丸。 4、肺肾气虚;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5、阳虚水泛;真武汤合五苓散。 七、痰饮: 1、脾阳虚弱;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肠胃;甘遂半汤或已椒苈黄丸。

内科护理学知识点

小知识点 1、犬吠样咳嗽见于会厌、喉部疾患或异物;金属音调咳嗽见于纵膈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肺癌压迫气管;嘶哑性咳嗽见于声带炎、喉炎、喉结核、喉癌和后返神经麻痹等。 1、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红褐色或巧克力色痰见于阿米巴肺脓肿;粉红色泡沫样痰见于急性肺水肿;砖红色胶冻样痰或带血液者见于克雷白杆菌肺炎;灰黑色或暗灰色痰见于各种肺尘埃沉着病或慢性支气管炎;痰带有恶臭见于厌氧菌感染。 2、肺源性呼吸困难:临床分为三种类型:○1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胸骨、锁骨、肋间隙凹陷“三凹征”,多见于喉水肿、痉挛,气管异物、肿瘤或受压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机械性阻塞。○2吸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支气管哮喘、COPD等;○3混合性呼吸困难,多见于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特发性肺纤维化、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等。 3、咯血量:痰中带血、少量咯血<100ml/d、中等量咯血100~500ml/d、大量咯血>500ml/d,或1次>300ml。 4、肺炎病因:以感染为最常见病因,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还有理化因素,如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 5、肺炎链球菌肺炎临床表现:1)症状:诱因、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全身与呼吸系统症状;典型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寒战、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可放射至肩部。2)体征:急性病容、稽留热;3)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肺脓肿、胸膜炎、关节炎。P25出现什么情况会是链球菌肺炎? 6、肺炎链球菌肺炎治疗: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G。 8、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病因:婴幼儿期支气管-肺组织感染。 9、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1)慢性咳嗽、大量浓痰;2)反复咯血;3)反复肺部感染;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感染时痰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泡沫,下悬脓性成分;中层为混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体征有局限性粗湿啰音,有时可闻及哮鸣音,部分病人伴有杵状指(趾)。 10、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是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控制感染,处理咯血,必要时手术治疗。 11、肺结核是病原菌是结核分枝杆菌,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 12、结核病的免疫和迟发性变态反应:1)免疫力: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菌免疫;2)变态反应;3)Koch 现象: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得不同反应。P37大体了解 13、肺结核的临床表现:1.症状:全身症状:发热最常见,多为长期午后低热。部分病人乏力、食欲减退、盗汗和体重减轻等全身中毒症状。月经失调或闭经。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2.体征:渗出性病变范围较大或干酪样坏死时可有肺实变体征。肺有广泛纤维化或胸膜粘连增厚者,对侧可有代偿性肺气肿体征。结核性胸膜炎时有胸腔积液体征。支气管结核可有局限性哮喘鸣。3.并发症:有自发性气胸、脓气胸、支气管扩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血行播散可并发淋巴结、脑膜、骨及泌尿生殖器官肺外结核。 14、结核菌素试验:通常在左前臂屈侧中部皮内注射0.1ml(5IU),48~72h后测量皮肤硬结直径,不是红晕的直径。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局部有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15、肺结核化疗的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抗结核药物分类:○1全杀菌剂:异烟肼、利福平;○2半杀菌剂:链霉素、吡嗪酰胺;○3抑菌剂: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 1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和复发的主要因素是吸烟。 17、肺功能检查时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是COPD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的金标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 18、COPD治疗要点:1)稳定期治疗1、支气管舒张药,短期缓解症状,长期预防减轻症状。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2、祛痰药,盐酸氨溴索、羧甲司坦。3、长期家庭氧疗LTOT:持续低流量吸氧。2)急性加重期治疗: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2、支气管舒张药的使用同前,有严重喘息症状者可给予较大剂量雾化吸入治疗。3、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如持续气道阻塞,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19、COPD氧疗护理:鼻导管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每天坚持15h以上的长期家庭氧疗。氧疗有效的指标:病人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