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设计理论及应用

海绵城市设计理论及应用
海绵城市设计理论及应用

一、海绵城市概念概述

海绵城市是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它主要指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在应对环境变化及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国际中的通用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这一雨水系统能够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等,在需要的时候又将储存的雨水释放出来再加以利用。

1.1海绵城市理论的发展背景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现已经全面进入“城市时代”。

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因此,城市建设的方式应当从传统的单一城市外拓转变为系统思考城市内涵,促进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共存。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等雨洪灾害频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全国城乡年均受灾人口在1亿人左右。另一方面,在城市雨洪灾害频发的同时,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却日益严重,普遍存在用水不足的问题。当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50m3,接近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张标准(图1.1)。

图1.1 世界与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对比图

图片来源:根据相关材料绘制

内涝灾害与水资源短缺并存的矛盾局面不仅使城市居民的生存安全受到严峻威胁。在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合理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矛盾的新型城市发展路径,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1.2海绵城市理论的现实意义

城市雨洪灾害频发,究其原因,是由于老化的城市雨水管网无法承受自然短期强降雨的巨大压力。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快速城镇化导致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自然环境中“降雨——下渗——径流——滞蓄——蒸发”的水

文循环被打破,雨水径流大幅增加,无法仅通过雨水管网排除(图1.2)。同时,城市水资源短缺的解决路径不能依赖区域性调水措施,应增强城市本身的水源涵养能力,综合回收利用雨水资源。因此,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成为解决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路径。

图1.2 城市开发前后雨水去向示意图

海绵城市是化解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矛盾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避免建设行为对自然软质地表的过度破坏,恢复自然水文循环过程,保护地域化的水文地景格局,形成城市建筑与雨水和谐共生的新体系,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海绵城市基本理论

2.1海绵城市基本原理

海绵城市建设以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设计理念和目标是区域场地不仅在下雨时能迅速排水、吸水,减少雨水表面囤积,而且在过程中渗水、滞水、蓄水、净水,更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之后排出。这一理念在全球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起到了双重的作用。

2.2海绵城市理论的优缺点

低影响开发。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城市雨洪管理逐步形成了LID理念,是从径流源头控制开始的、以恢复城市自然水文系统为基础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低影响开发减小区域开发对雨水的影响。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理论把自然系统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加以规划、利用和管理,即“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自然生命保障系统,是一个由多类型生态用地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

资金需求量大。住建部部长曾预计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将达到每平方公里1

亿元至1.5亿元。按当前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预估,至2020年,全国658个城市建成区的20%以上面积需要达到设计标准,全国每年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

4000亿元。缺乏稳定收益回报。《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但是PPP模式用在海绵城市,相当于在建一个生态绿地系统。这部分的服务计算是一个难点目前还没有特别成功和完善的模式。不容易为民众接受。

2.3海绵城市理论主要技术措施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了相关的规范、技术指南以及地方标准。目前海绵城市的技术措施已有很多,按照不同雨落的部位分为三种:屋面雨水、场地排水和道路雨水。

2.3.1屋面雨水收集措施

屋面雨水的储蓄措施有以下几种:平屋面改坡屋面,种植屋面以及虹吸屋面。和平屋面相比,坡屋面能增强排水性能,加大排水速度,配合地面蓄水系统使用。种植屋面也称屋顶绿化,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分为简单绿化和花园景观绿化。雨水通过植物通过基质层、过滤层进入排水层,汇入蓄水池。这种方式有效的延长了雨水汇聚时间,降低了雨水峰值强度,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图2.1)。虹吸屋面是通过负压原理加大排水量,这种方式造价高,需要对水力精密计算且对屋面的高度及面积方面有要求,目前使用较少。

图2.1屋顶雨水收集

2.3.1场地雨水收集措施

场地排水设计(图2.2)是海绵城市技术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在加强场地竖向设计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措施,包括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调蓄池、除生物滞留设施以及景观水体等雨水调蓄池是雨水收集设施,占地面积较大,适合建造在公共场地下方,主要有收集和暂存雨水的作用。除此之外,还

有其他的一些措施,例如除生物滞留设施,适用于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以及微生物系统,达到净化经流水的技术。生物滞留系统由表面雨水滞留层、种植土壤覆盖层、植被及种植土层、砂率层和雨水收集等部分组成。

图2.2场地雨水收集

2.3.3道路雨水收集措施

道路是城市的交通网络,也是城市排水的主要依托。首先在道路的材质上,选择渗透性强的材料,可以采用透水铺装,既可以快速排出路表的积水,又能使雨水得到合理利用,节约水资源(图2.3)。但透水铺装做法不适用于承载力要求高、交通流量大的主干道。主干道可采用透水性沥青路面做法,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配比减少,将混合料孔隙率变大,加强下渗。同时,在道路规划设计方面,可将对向行车道之间、车道与人行道用绿化下沉带隔开,设置溢流口、检查井及植草沟。

图2.3道路雨水收集

三、海绵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德国诺威康斯伯格生态社区

3.1项目概述

Kronsberg城区从规划到施工,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设计列在第一位。在能源,水处理,垃圾以及土地规划各个方面和专业部门共同合作。城区贯彻了节约能源,“近自然”的雨水规划,注重环境保护等理念,在雨水规划、新能源利用、生态建筑、土壤利用、生态恢复等方面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划设计。

3.2核心技术概念及技术策略

整个雨水规划中的几个大型雨水滞留区都很好的结合地形设计,由于地势东高西低,在场地的西边缘最低洼处,规划了一个可作为公园绿地使用的大型滞水区域(图3.1),下暴雨时可滞留大量雨水从而起到防洪作用,平时是可进入的休闲绿地。雨水顺应东高西低的地势沿地表可形成溪流景观。

图3.1大型滞水区域

城区雨水利用系统由“雨水渗滤沟”、“坡地雨水绿道”、“雨水滞留区域”“蓄水湖”和“输水沟”五个部分组成。在这个系统中,雨水流入沿路设置雨水渗滤沟,滞留在沟中并慢慢透过沟底的滤水层净化后下渗(图3.2),当遇到暴雨的时溢出的雨水再通过管道运到较大的雨水滞留区域中,保持在那里慢慢渗透和蒸发。

图3.2坡地雨水绿道

在私人户外空间内,业主可以根据法律和合同要求,在技术条件允许情况下做任何形式和尺寸的雨水渗透和滞留设计(图3.3)。在系统的生态设计中,虽然进行了大面积的施工,康斯伯格地区的自然水位仍得到保持,整个区域的降水几乎完全不流失,极其接近1994年未开发时自然状态下的情况:14mm/a。和普通居民区雨水165mm/a的流失量相比,康斯伯格城区的流失量仅为19mm/a。

图3.3雨水渗透和滞留设计

而汉诺威市康斯伯格生态住宅小区在考虑建筑节能问题的同时,用生态最佳化的理念指导整个小区的规划和建设,重视对生态观念的普及宣传,重视技术的适用性,并不是片面追求高技术。在达到住宅节能标准的同时,又实现了全方位的生态最佳化,并满足了人们心理和生活的需要,不仅为欧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提供了蓝本,也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社区建设,特别是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

四、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普及是日后建设的主要方向。海绵城市建设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借鉴国外的技术。积极引进民间资本,为海绵城市建设筹集足够的资金以保证日后的维护工作。同时也要大力宣传海绵城市建设,引起群众的保护意识、参与意识。

很多地方都具有雨后洪涝、雨后干旱的特点,因此带来了水资源污染、无资源缺乏的问题。传统城市建设中大马路、大广场、填河填湖等建设方式忽视了城市生态系统原有的吸纳、渗透、滞蓄、净化等功能,是造成水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要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根本在于强化生态理念,将生态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中。第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水体不受破坏,将城市河流、湖泊、湿地和其他水生态系统保护纳入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保持其正常功能。第二,控制城市规模与区域供水量相匹配。第三,优先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绿色”措施组织排水,建成会呼吸的城市海绵体。

海绵城市运用到建筑设计上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建筑屋面、场地、道路的布置与设备上。屋顶绿化,雨水收集,渗水材料,软化铺地,道路两侧雨水收集等等技术。总之,海绵城市最为主要的保留原有生态系统吸纳、渗透、滞蓄、净化等功能的目的,在建筑上使用屋顶景观、场地设备对雨水的收集和渗透中体现得淋

漓精致。建筑的屋顶往往很少具备观赏性,而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屋顶层进行绿化设计,不仅可以调节屋顶层室内环境(主要是室内的保温和隔热),还能够很好地保存屋面雨水将其利用;而场地的设计更是为了观赏,适当采用软质铺地材料如彩色混凝土等,不仅更加美观,还能很好地保水和渗水。

海绵城市的理论是基于绿色环保理念出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建设一定会成为发展趋势。对于设计师来讲,将海绵城市技术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即达成美观的效果,又能够很好地反馈给社会。但同时,实现海绵城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对民众的宣传普及。虽然在前文中提到的PPP 模式目前还没有很好和成熟的案例为民众接受,但相信西方城市运用海绵城市理论成功的案例和近年来多个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一定会让民众看见未来生态建设的曙光的。

五、参考文献

[1]余尚帆,马超. 浅谈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应用[A].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2]杨堂超.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A].建筑节能,2018.

[3]刘飞,王岩.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J].园林科技,2015(3).

[4]张书函. 基于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J]. 建设科技,2015.

[5]杨涛,邱灿红,单韧汉.诺威康斯伯格生态住宅小区——欧洲生态化居住模范区[B].湖南大学,2009.

[6] 束方勇. 基于水文视角的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16.

土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概述

土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概述 土建工程师需要对新建项目的工程图纸进行审核,根据具体的使用功能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做好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之管理工作。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土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概述。 土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概述1 职责 1、负责项目现场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进行控制; 2、负责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工作,协助经理完善施工技术资料; 3、审核施工现场签证,及时上报经理,监督工程变更,保障工程质量;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资格 1、本科以上学历,工民建、土木工程、建筑类相关专业; 2、3年以上房地产公司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指导及管理经验者优先; 3、具备土建施工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力,包括土建施工技术、土建施工流程以及相关规范,精通土建施工管理和工程结构知识; 4、较强的现场施工组织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及管理能力,责任心强; 5、积极主动、工作细致、严谨、条理性强,能够吃苦耐劳,具

有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强; 6、技能技巧CAD、3D、Photoshop、OA办公软件等熟练操作。 土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概述2 1、协助部门领导做好工程项目的前期运作,并对工程全过程的施工进行组织管理。 2、协同施工单位根据合同及公司总体部署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审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负责控制土建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进度、确保土建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完成。 3、根据合同的约定、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严格监督土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参加土建工程项目检查及验收,参加土建工程材料设备进场检查验收,对土建工程质量负责。 4、根据施工合同及公司批准的土建项目施工预算书,严格控制土建项目的施工成本,参加土建项目现场的经济签证、计价单、变更的审查确认,确保土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5,参加现场土建工程的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土建工程合同规定;确保土建工程合同履约完成,协助处理土建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纠纷、索赔等事宜。 6、负责现场土建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其他专业工程师的现场配合工作,完成现场施工日志的准确记录。 土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概述3 职责: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pdf

附件1: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DBJT29-207-2017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施工图设计专篇 (津17WJ-2-1) 2017年6月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 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规范我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保障设计深度和质量,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根据《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 和审查要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要求,编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依据《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4.1.4条的要求,凡本市辖区范围内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置设计专篇;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不设置设计专篇,但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应参照设计专篇进行编制, 提供给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应完整。 本设计专篇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部分,设计专篇应设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独立成章。 本设计专篇中楷体字部分为方便设计人使用所做的说明,不是《专篇》必须的内容,在具体使用时,请设计人灵活使用。 本设计专篇提供的样式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对设计专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设计专篇使用过程中,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更新时,设计人应按新的有效版本对设计专篇中有关设计依据等内容进行核 查与调整,并按现行有效版本执行。

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 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一、遵循原则生态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优先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渗透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海绵城市建设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减负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统性,协调给水、性。.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

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 二、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 雨水花园、下 措施来组织沉式绿地等绿色源头分和排水,以慢排缓释散控制为主 要规划设计理念。 北京近山松海绵透水铺 配套设施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一、设计依据 1、国家或地方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可参考下表) 主要规范名录表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16(2016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版)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 吉林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规程》 DB22/T168-2017 吉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 注:上表仅为主要标准规范,设计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取,如有上述未列规范,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补充。 2、长春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设计条件图(《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3、国家或地方相关文件要求。 二、需上报的资料及要求: 1、海绵城市专项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说明书中应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应包括海绵城市总体说明、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特点、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计算书、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材料、设施的指标参数应明确。 深度要求: 1)应在总设计说明中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并与相关专业内容紧密结合,并且提供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相关计算书。 2)专项说明书主要内容应包括海绵城市、设计依据及特点、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材料设施的指标。 3)专项说明书中应明确项目雨水控制目标: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占比,是否有雨水回用设施。 2、海绵城市平面设施布置图及相关图纸 深度要求:海绵城市设施布置平面图应明确标明透水铺装及雨水净化、调蓄、利用等相关设施位置和数量。海绵城市设施大样图、透水铺装结构图、下沉式绿地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花园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调蓄、净化回用等海绵城市相关措施的做法详图。 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按照规划给出指标,如缺少相关规划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城函[2014]275号),要求吉林省各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0%以上。 三、海绵城市设施设计目标 本项目海绵城市设计目标制定参考《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规程》DB22/T168-2017标准,填写相关下表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指标参数表 序号项目指标参数单位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赴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厦门市和遂宁市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学习。在为期六天的行程中,考察团深入学习了两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近距离感受了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面貌的改善。 一、厦门、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内容。厦门市和遂宁市是首批进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的城市,在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厦门市 厦门市域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沿海地区组成,全市现状土地面积1573.16km2;常住人口425万人,常年平均降雨量1335.8mm。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35.9km2,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为70%,其中,翔安南部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15.4km2,海沧马銮湾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20.5km2。此次考察以翔安新城为主,翔安新城试点区存在水环境质量较差、水系生态退化严重等问题,无内涝点,针对

性地采取重点控制面源及径流污染的措施,保证水环境、水生态良好。 1.制度建设 (1)领导机构组成。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及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发改、财政、规划、建设、市政园林、环保、水利及各区政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 (2)职能部门分工。按照《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编制、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设计方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做好项目设计、施工等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土地供给及相关地势、地形、地貌基础数据提供等工作;市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市政雨污水管网、道路透水铺装、道路雨水滞流等工作;园林绿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园林绿化等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确保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把关涉及河湖水系的项目建设,确保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3)过程管控。一是用地规划许可阶段,通过“多规合一”项目行政审批系统开展联评联审,发改委在项目建议

海绵城市概念及做法

海绵城市概念和做法 城市就是水泥森林那可不一定,一点巧思,一点改变就可以让城市与自然联结,在城市里也可以遇见自然!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呢目前我国的海绵城市从理论到实践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从这两年的总体发展来看,当前我国的海绵城市研究和建设案例,对于城市和房地产开发而言,其指导意义非常有限。海绵城市的初衷立意在于减少投资,但造个大公园不管怎么说都是很贵的。从开发商研发的角度,现在基本都在观望,嘴上时髦一下罢了。 发展中暴露的问题 问题1 拿来主义 海绵城市借鉴自日本、北美和西欧的相关思想和经验。但是,这些地方地下排水设施本来就修的不错,人家似乎没有把零食当正餐吃的习惯。另外,具体的气候差异也比较大。

例如西雅图,很多学者喜欢拿这个城市作为案例,说明海绵城市的有效合理性,并作为将其引入我国的论据。然而比较尴尬的是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是绵绵细雨,我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西雅图的降水记录,看那里一个月的降雨量,是不是赶得上武汉夏季一场典型大暴雨的降雨量。 问题2 定量 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其实是一个复杂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定量的分析报告才能去执行,这包括但不仅仅包括: 1.各个精细地块的设计最大降雨量、流向、特点。 2.当前软硬质地表对应的雨水阻滞能力,对比对应的各种”海绵城市“策略下的单位地块的雨水阻滞能力,实施的可行性。 3.针对现有设施和降水记录的调研与数据报告。 4.基于以上数据的降雨滞——排数学模型。 5.在数学模型指导下的规划设计策论。 以上几点,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人做出来。然而在缺乏数据理论研究的情况下,有些人却言之凿凿,大谈其研究成果有多么成熟。 问题3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太武断,先搞试点。 可是学术问题没有研究透彻之前,也怪不得资金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大。 做好海绵城市可以从以下几个基础设计层面着手: 绿色基础设计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一、总则 (一)为指导吉林省海绵城市专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吉林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6〕 64号)、《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勘察设计管理 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吉建设【2017】6号)、关于下发《吉林省海 绵城市建设设计要点(试行)》的通知(吉建设【2017】8号)等相关文 件,特制定吉林省海绵城市专项施工图设计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 要点。 (二)本要点供吉林省内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技术性审查时使用。 (三)建设单位报请施工图技术性审查的资料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现行国家及吉林省规定的施工图审查要件; 2、海绵城市专项施工图设计及计算书; 3、审查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四)施工图技术性审查内容: 1、审查机构对开展海绵城市设计的技术文件应审查是否符合 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的要求; 2、是否符合《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要点(试行)》要求。 (五)本要点所涉及标准内容以现行国家标准为准。 二、审查依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DB22/JT 168-2017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 《吉林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标准图集》吉J2017-060 审查机构审查过程中除依据上述标准外,尚应以国家和吉林省现行标准为审查依据。 三、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部分审查要点

海绵城市设计理论及应用

一、海绵城市概念概述 海绵城市是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它主要指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在应对环境变化及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国际中的通用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这一雨水系统能够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等,在需要的时候又将储存的雨水释放出来再加以利用。 1.1海绵城市理论的发展背景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现已经全面进入“城市时代”。 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因此,城市建设的方式应当从传统的单一城市外拓转变为系统思考城市内涵,促进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共存。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等雨洪灾害频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全国城乡年均受灾人口在1亿人左右。另一方面,在城市雨洪灾害频发的同时,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却日益严重,普遍存在用水不足的问题。当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50m3,接近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张标准(图1.1)。 图1.1 世界与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对比图 图片来源:根据相关材料绘制 内涝灾害与水资源短缺并存的矛盾局面不仅使城市居民的生存安全受到严峻威胁。在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合理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矛盾的新型城市发展路径,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1.2海绵城市理论的现实意义 城市雨洪灾害频发,究其原因,是由于老化的城市雨水管网无法承受自然短期强降雨的巨大压力。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快速城镇化导致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自然环境中“降雨——下渗——径流——滞蓄——蒸发”的水

规划-海绵城市-专篇设计

1 建筑与小区内海绵性工程措施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功能性、景观性、 安全性,应采取保障公共安全的保护措施。 2 新建建筑与小区中高度在30m 以下、坡度小于10°的屋顶宜采用屋顶绿 化,且屋顶绿化面积宜占该类建筑屋顶面积的30%-85%。改造建筑与小区可根 据建筑条件考虑采用屋顶绿化。 ——根据气候特点、屋面形式、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植物种类。不宜选择根 系穿刺性强的植物种类,不宜选择速生乔木和灌木植物。屋顶绿化内的乔木应根 据建筑荷载,适当选用,应栽植于建筑柱体处,土壤深度不够可选用箱栽乔木。——种植屋面宜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水管、电缆线等设施应铺设于防水层上, 屋面周边应有安全防护设施,灌溉宜采用滴灌、喷灌和渗灌设施。 3 屋面雨水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 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 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4 屋面及硬化地面雨水回用系统均应设置弃流设施。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 照下垫面实测收集雨水的SS、COD 等污染物浓度确定,当无资料时,屋面弃流 可采用5~7mm 径流厚度,地面弃流可采用5~10mm 径流厚度。雨水可回用于建 筑与小区生活杂用水、绿地浇洒、道路冲洗和景观水体补给等。 5 建筑与小区内无大容量汽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车道、休 闲广场、室外庭院应采用渗透铺装,新建区透水铺装率不小于50%,改建区透水 铺装率不宜小于40%。 6 建筑与小区道路最大道路纵坡为8%,最小道路纵坡为0.3%。对于下沉 式绿地段道路,竖向高程应高出绿地标高不小于50mm。 7 建筑与小区道路两侧及广场宜采用植被浅沟、渗透沟槽等地表排水形式 输送、消纳、滞留雨水径流,减少小区内雨水管道的使用。若必须设置雨水管道,设施规模原则上应该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6,2014 年版) 中相应标准进行设计。 8 建筑与小区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最低处,顶面标高宜低于排水面 10mm~20mm,并应高于周边绿地种植面40~50mm;雨水口应截污挂篮、环保雨 水口等措施。 9 建筑与小区内绿地宜采用可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应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下沉深度宜为100mm~200mm,且不大于200mm; ——周边雨水宜分散进入下沉式绿地,当集中进入时应在入口处设置缓冲; ——当采用绿地入渗时可设置入渗池、入渗井等入渗设施增加入渗能力; ——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 排放,溢流口顶部与绿地的高差不宜超过50mm。 27 10 小区道路两侧、广场以及停车场周边的绿地宜设置植草沟,植草沟与其 他措施联合运行,可在完成输送功能的同时满足雨水收集及净化处理要求。 ——植草沟断面形式宜采用抛物线型、三角形或梯形; ——植草沟顶宽不宜大于1500mm,深度宜为50mm~250mm,最大边坡宜 为3:1,纵向坡度不应大于4%,沟长不宜小于30m。 11 在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宜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对于径

调研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施施工图设计专篇

cheng cheng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 (津17WJ-2-1) 2017年6月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DBJT29-207-2017 附件1:

cheng cheng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规范我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保障设计深度和质量,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根据《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和审查要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要求,编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依据《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4.1.4条的要求,凡本市辖区范围内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置设计专篇;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不设置设计专篇,但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应参照设计专篇进行编制,提供给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应完整。 本设计专篇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部分,设计专篇应设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独立成章。 本设计专篇中楷体字部分为方便设计人使用所做的说明,不是《专篇》必须的内容,在具体使用时,请设计人灵活使用。 本设计专篇提供的样式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对设计专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设计专篇使用过程中,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更新时,设计人应按新的有效版本对设计专篇中有关设计依据等内容进行核查与调整,并按现行有效版本执行。

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 朱俊 李治

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朱俊李治 发表时间:2018-10-08T16:02:37.26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5月下作者:朱俊李治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如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频发等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水平。海绵城市理念是在尊重自然的条件下,实现雨水在城市的渗透、积存以及净化,从而促进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有效提升城市抗洪的能力,同时也是21世纪城市规划发展主要趋势,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如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频发等问题,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水平。海绵城市理念是在尊重自然的条件下,实现雨水在城市的渗透、积存以及净化,从而促进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有效提升城市抗洪的能力,同时也是21世纪城市规划发展主要趋势,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城市规划;融合 一、海绵城市的内涵概述 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造成灾害的时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可吸水并存储在特定位置,需要时再进行释放利用。在2012年4月《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简而言之,海绵城市其实就是建立一个雨水开发系统,并通过此系统实现雨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加城市利用雨水的能力,并有效缓减雨水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大量应用实例表明,把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雨水资源的浪费,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海绵城市也被称之为一种可持续的绿色雨水排放系统。 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 2.1 城市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通常情况下,如江、河、湖、海等水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净能力。故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加强对这些水资源系统和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城市规划中要尽量实现对原江、河、湖、海等水系统的保护,确保这些水资源充分发挥其自净能力的同时,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利用率。 (2)应避免城市水系统被污染,并杜绝被污染水系统流入,降低外界因素水系统自净能力的影响。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杂物和工业废水,对城市水系统自净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一点,积极建设海绵城市来恢复城市水系统的自净能力,确保城市水系统能实现良性循环利用。 2.2 城市人工生态海绵体的规划设计 我国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和天然气候有较大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拥有丰富的天然海绵体,甚至有的城市属于海绵体严重匮乏地区,如陕西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均属于水资源极其匮乏地区,大幅增加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在这样基础上,就需建立人工生态海绵体,也就是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手段,对这些城市进行人工改造,以提升其抗洪排涝的能力。 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并不是只有具有丰富水系统的城市才能建设海绵城市。较干旱的城市,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也可具有海绵城市的特性。同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还要更新传统居民区、工业区等建设模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分散小规模下沉绿地方式,以代替传统集中式的绿地,从而最大限度上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2.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对城市内部水环境的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城市海绵的功能。如在很多城市均建立了很大面积的湿地,其主要作用防治雨洪灾害,同时湿地也是一种镶嵌式的海绵结构。因此,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尽量建立整合多处系统化湿地系统。(2)提供适合当地生物居住的环境,最大限度上保证城市最原始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总而言之,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中必须整合当地的湿地系统,并加强水质净化、地下水、雨水等水系统的利用率。同时也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潜流整合功能,确保被净化后的雨水能充分回流到湿地中,最大限度上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2.4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提出的主要动因是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此基础上,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要尽量确保城市道路具有解决城市洪涝和径流污染的负荷的能力,从而达到缓减城市水资源污染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就全国目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的现状而言,城市道路所占的水径流量约是城市规划建设总流量的35% 以上,不但对加速了水资源污染速度,而且也是城市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由此开展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甚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把城市道路建设作为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交通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尽量保证车辆通行的流畅性和安全性,不能对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造成丝毫影响,否则也就失去了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可以用下凹式绿化带来代替道路两侧的绿化建设,大量实例表明,下凹式绿化带能够有效改善路面雨水径流质量和径流量,以期最大现代上提升水资源的质量和循环利用的效率。同时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可以充分应用 LED 树池,透水路面等方式,在保证交通通畅的基础,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污染。 (2)要合理应用道路景观绿化带,海绵城市建立成功案例表明,下凹式道路绿化带主要的作用是可将雨水径流直接汇集到地下水资源中,对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没有丝毫影响,既能实现海绵城市雨水储存的目的,而且还能在雨水储存过程中实现雨水资源的净化和渗透。因此,这一点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格外重视,才能最大限度满足海绵城市对储水和蓄水的需要。 2.5 促进城市海绵理念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的建议 (1)国家财政部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2)凡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由省级财政部门、城

长春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一、设计依据 1、国家或地方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可参考下表) 主要规范名录表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16(2016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版)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 吉林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规程》 DB22/T168-2017 吉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 注:上表仅为主要标准规范,设计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取,如有上述未列规范,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补充。 2、长春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设计条件图(《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3、国家或地方相关文件要求。 二、需上报的资料及要求: 1、海绵城市专项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说明书中应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应包括海绵城市总体说明、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特点、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计算书、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材料、设施的指标参数应明确。 深度要求: 1)应在总设计说明中设立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独立章节,并与相关专业内容紧密结合,并且提供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相关计算书。 2)专项说明书主要内容应包括海绵城市、设计依据及特点、所采用的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材料设施的指标。 3)专项说明书中应明确项目雨水控制目标:对应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占比,是否有雨水回用设施。 2、海绵城市平面设施布置图及相关图纸 深度要求:海绵城市设施布置平面图应明确标明透水铺装及雨水净化、调蓄、利用等相关设施位置和数量。海绵城市设施大样图、透水铺装结构图、下沉式绿地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花园剖面图及详细做法、雨水调蓄、净化回用等海绵城市相关措施的做法详图。 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按照规划给出指标,如缺少相关规划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城函[2014]275号),要求吉林省各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0%以上。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

附件1: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DBJT29-207-2017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施工图设计专篇 (津17WJ-2-1) 2017年6月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规范我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保障设计深度和质量,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根据《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和审查要

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要求,编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依据《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4.1.4条的要求,凡本市辖区范围内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置设计专篇;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不设置设计专篇,但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应参照设计专篇进行编制,提供给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应完整。 本设计专篇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部分,设计专篇应设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独立成章。 本设计专篇中楷体字部分为方便设计人使用所做的说明,不是《专篇》必须的内容,在具体使用时,请设计人灵活使用。 本设计专篇提供的样式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对设计专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设计专篇使用过程中,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更新时,设计人应按新的有效版本对设计专篇中有关设计依据等内容进行核查与调整,并按现行有效版本执行。. 本设计专篇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调整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给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供修订时参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城建大厦,电话:,,网址: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 编制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技术支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写人员:赵乐军刘洪海李明吕红亮宋现财陈曦 张中秀王松熊林聪刘于德淼琳刘 项劲松恬田阚薇莉鹏周李旭东杰审查专家:孙.目录 第一部分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 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雨水设计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绵城市设计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下垫面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作者:————————————————————————————————日期: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 一、总则 (一)为指导吉林省海绵城市专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6〕64号)、《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勘察设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吉建设【2017】6号)、关于下发《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要点(试行)》的通知(吉建设【2017】8号)等相关文件,特制定吉林省海绵城市专项施工图设计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要点。 (二)本要点供吉林省内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技术性审查时使用。 (三)建设单位报请施工图技术性审查的资料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现行国家及吉林省规定的施工图审查要件; 2、海绵城市专项施工图设计及计算书; 3、审查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四)施工图技术性审查内容: 1、审查机构对开展海绵城市设计的技术文件应审查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条文的要求; 2、是否符合《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要点(试行)》要求。 (五)本要点所涉及标准内容以现行国家标准为准。 二、审查依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DB22/JT 168-2017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 《吉林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标准图集》吉J2017-060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1T15:49:51.4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作者:吴友标[导读]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则。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很多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其也确实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优势,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调节,更是应该借助海绵城市进行有效规划设计,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建筑以及城市水系统规划等,有利于及时缓解解决城市水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遭破坏的问题,提升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然后对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运用分析 1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意义 1.1提升了对城市水资源的保护 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城市来说,其自身发展的速度相对比较快,而且对于城区来说,为了进一步满足经济的发展标准,就要对相应的厂房进行建设,这就会促使工业废水的上涨以及不规则的排放,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对于水资源来说,其自身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对于生态海绵城市的理念来说,就是利用城市的水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善,进而对水资源进行循环的利用。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国对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视,并且对环境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因此,对于海绵生态城市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和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证城市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 2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的主要设计内容 2.1总体规划层面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合理运用海绵城市,就必须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其现有的生态系统进行识别,确定其水文生态循环格局,并将其作为总体规划的关键点。具体规划内容:(1)设定不准建设区域:实际上就是指城市潜藏了内涝危险的区域以及绿色地带等;(2)设定蓝线:简单来说就是针对规划范围内的岸线以及水域设定一个保护区域;(3)明确重点区域:结合城市现有片区的功能布局情况和用地性质等特征,以及下一步的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4)土地开发:在城市范围内提倡土地利用集约开发,分配用于生态建设的空间。 2.2各类专项规划 若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横向深度来看,在对海绵城市应用过程中,其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具体包括了绿地系统、道路交通以及水系统规划等。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针对该系统的规划重点应当加强对雨水去向的合理处理,具体包括了渗透、消纳、净化。结合当前城市规划来看,绿地系统实际包括了防护、公园以及生态等绿地系统,其不仅具备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是海绵城市规划非常重要的载体。 (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道路设计与水系统本身就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除了需要沿着排水管道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之外,同时道路也是地表水的主要源头,为此,合理设计道路排水、路向以及路面等各方面对雨水的引流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连接停车场下沉式绿地系统以及道路防护绿化带等雨水收集系统非常重要的桥梁。 (3)城市水系统规划:具体来说包含了污水、供水、湖泊沟渠自然水系统等在内的所有水系统。针对自然水系统必须将其列入到城市绿地建设的范围,而针对污水、供水以及雨水等系统则将其列入到城市基础建设项目。 2.3详细规划层面 在海绵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应当从两方面着手,分别为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即从项目规划以及落地两方面来保证落实。 控制性详细规划则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况,从而开发强度、地块范围、建筑密度、绿地覆盖率等相关指标来实施有效的控制,同时结合定性、定位以及定量的协同作用,明确具体的规划地块和建设要求,制定适宜的规划设计策略。 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是指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上,借助现有的水文、地形地势等各方面的特征,从场地空间布局、绿地空间、设施配备建设等各方面来帮助水体形成自然的渗透、积存、循环,促使城市形成一个完善且良性的生态功能。 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3.1修复和保护天然海绵体 在海绵城市中,海绵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进行大规模城市开发之前,自然散落的降雨,实际上最多只会有30%能够快速进入河流,大部分通过土地的漏渗、涵养,以及通过植被蓄纳并缓慢蒸发参与水气循环。这样就涵养了生态、解决了资源、改善了环境。但现在由于城市的粗放发展,把这个自然存在的海绵体给破坏了,所以一下雨,雨水就只能通过城市排水系统排出,从而造成了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地面下沉、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 由于以往对这方面的忽视,导致城市大量的天然海绵体遭受严重破坏。天然海绵体主要是指城市原生态的生态系统,如湖泊、河流、湿地及地形地貌。为此,可通过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在城市中构建起一个生态海绵体系,帮助天然海绵体在自我的修复,充分发挥其原本的蓄水、饮水作用。同时通过水中培养植物、生态砌岸等措施来帮助自然生态系统的快速修复。加快对城市水系统的更新升级以及建设,促使城市水系统能够形成一个自然循环过程,帮助城市恢复生态稳定的同时,较好的实现调洪功能。除此之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海绵体的保护,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对海绵体造成的损害。 3.2构建生态海绵体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为缓解城市内涝情况,优化城市环境,海绵城市理念已受到众多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青睐。海绵城市即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排水、吸水及储水。该类城市除了弹性良好外,还可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使城市水资源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及自身的防御能力。 1工程概况 某市在开展沙湖港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排涝方面,基于周边区域发展情况,科学运用滨水景观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入利用再开发。本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港渠黑臭水体,提升渠道排涝能力,同时建设一个集海绵景观游憩、宣教及科普为一体综合性公园。基于工程所在地的地势情况对公园进行规划,通过多种办法建立综合海绵系统,将雨洪处理设施与城市景观结合,做到景观及防洪工作的相互结合,使公园不仅具有丰富景观,同时滨水空间也可向纵深延伸。 2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论述 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考虑各种基础设施和周边情况,科学使用现有条件;需对雨落管断接技术进行优化,围绕建筑周围绿地布置使用屋顶雨水,如雨水花园等。通过建筑绿色屋顶的使用,使雨水得到净化,提升水质,同时使汇流时间得以放缓,降低公园内涝压力;

在对公园内部的绿地展开设计时,可通过多种滞留设施的使用来对其进行处理,要求布置溢流口。在进行公园设计时可降低雨水管道的布置量,若一定要使用雨水管道,须布置雨水口。从各种源头对雨水进行处理后,就将其投入到绿化及景观水体的使用中。为降低公园对水资源的使用量,景观水体应避免使用自来水作为补水水源;而应积极进行雨水积蓄利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开展雨水收集,雨水要优先投入到补充景观水体,绿化及喷洒道路方面。雨水的处理途径具体为:雨水在降落到屋面后,需要通过初期弃流,使其汇集到高位花坛及雨水桶中,之后需使其溢流汇集到低势绿地内,其中雨水桶中的雨水可以投入到绿化用水中;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可通过雨水花园、低势绿地或渗透铺装等形式使径流得到净化及消纳,其他超标准雨水需要近排入雨水管道中。为降低雨水管道内杂质含量,可把各种截留装置,如旋流沉沙或截污挂篮等悬挂于雨水口。雨水通过处理后,其中一部分可排入雨水管内,通过间接方式加以使用,其余可流入景观水体或雨水池内得到调蓄、储存,并对其进行过滤消毒处理后再集中配水,之后可投入到道路浇洒、绿化灌溉及景观水体补水方面。由于公园本身很难消纳全部的雨水,所以过多的雨水可排入到公园周边其他公园及广场中。公园中雨水的应用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技术 3.1透水性铺装方法在使用透水性铺装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进行铺设时,材料之间应有更宽的衔接缝隙面积,从而增强缝隙透水量;(2)选择材料时,应要选择透水率更高的透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