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经静脉输入的方

法。常用溶液种类有:①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等;②胶体溶液:右旋糖肝、代血浆、血液制品等;③静脉高营养液。常用静脉输液途径有:①经外周静脉输液;②经中心静脉输液。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C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C,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二)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口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

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现有输液,更换输液器具并保留有效静脉通道,对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封存以备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并发症二:急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二)预防与处理

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对心、肺疾患、老年、儿童等病人应严格控制,一般

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对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捆扎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lO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立即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最好用20%?30%酒精湿化,一般氧流量为6?8L/min, 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5.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并发症三:静脉炎

(一)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至静脉回流不畅,战至阻塞。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滴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避免患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33%硫酸镁进行湿敷。

3.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喜疗妥外涂。

并发症四:空气栓塞

(一)临床表现

病人感到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纟比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二)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应将输液导管内空气排尽。

2.输液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病人活动时防止导管折叠,注意滴斗勿倒置;输液完毕及时抜针,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

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密闭穿刺点。

4.发现空气栓塞症状,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足高卧位,使空气漂移到右心室,避开了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收缩,空气被震荡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同时可避免空气栓子进入脑部。

5.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

6.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处理。

并发症五:液体外渗

(一)临床表现

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

(二)预防与处理

1?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

2.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注射部位和针头重新穿刺。

3.抬高患肢并适当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24小时内严禁热敷)。

4.特殊药物外渗时,根据医嘱做相应处理。

二、静脉输血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血(bloodtransfusion)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随着输血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即节省了大量血源,也减少了由输注全血引起的不良反应。静脉输血的目的有:①补充血容量;②纠正贫血;③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④输入抗体、补体;⑤增加白蛋白;⑥排除有害物质。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

39°C,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于数小时内缓解,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其至昏迷。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输血查对制度,做好“三查十对”,使用一次性输血器。

2.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填写《医院临床输血观察单》,如出现发热反应,

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白行缓解;严重考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过敏药物。

4.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及时送检。

并发症二:过敏反应

(一)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尊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

(二)预防与处理

1.正确评估病人,询问有无过敏史。

2.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在输血前半小时根据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

3.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皮下注射0. 1%肾上腺素0. 5?lml。

并发症三:溶血反应

(一)临床表现

1.血管内溶血反应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

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最后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又因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

2.溶血程度较轻的血管外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

3.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引起出血。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保证输血安全。

2.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定,不输变质的血液,避免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受到细菌污染等因素。

3.发生血管内溶血反应时的处理:①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并在远离输血部位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义配血试验;②维持静脉输液通道,给升压和其他药物;③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④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⑥出现休克症状,给予抗休克治疗。

4.对发生血管外溶血的病人应查明原因,确诊后,尽量避免再次输血。

并发症四:急性左心衰

(一)临床表现

1?表现为输血过程中输血后突发头部剧烈胀痛、胸闷、呼吸困难、发绡、咳吐大量血型泡沫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查体:病人常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听诊肺部有大量水泡音,中心静脉压升高。

3.胸部摄片显示肺水肿影像。

(二)预防与处理

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血速度,开始输血速度宜慢,一般速度不超过20滴/min,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及血液种类调节滴速。成人一般为40?60滴/min,老年、儿童、心功能不全者酌减,而输血小板的速度应以病人能耐受的速度快速输入。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立即给予高流量(6-8L/niin)酒精湿化吸氧,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但要注意吸入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酒精中毒。

4.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5.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静脉输液并发症

A 型题 1. 患者输液后血管出现伴有疼痛的发红,没有肿胀,但有“红线”样改变,触之没有条索状改变。该患者的静脉炎属于几级?(C ) A .0级 B .1 级 C .2 级 D. 3 级 E .4级2.化疗药物外渗后,需要观察的时间是多久?(E ) A .1天 B .7天 C .3天 D.5天 E .10天以上 3. 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的症状,护士给予吸氧,适宜的氧流量是多少。(E )A .1~2L/min B .3~4L/min C .5~6L/min D .9~10L/min E .6~8L/min 4. 导管内形成的血栓早期对溶栓药物反应敏感,复通机会大,一般在什么时机溶栓最好。(E ) A. 72小时内 B. 48小时内 C.24小时内 D. 12小时内 E. 6小时内5. 晕针发生在患者为什么体位接受治疗时(C ) A .平卧位 B .半坐卧位 C .坐位 D .截石位 E .休克体位 6. 患者才输液不久出现胸闷、气促、大汗、面色苍白,血氧饱和度下降,并伴有濒死感,患者既往无其它疾病,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 A .发热反应,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 B 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C 空气栓塞,应左侧卧位,保持头低足高位 D .急性肺水肿,应立即给药半坐卧位, E 右心衰,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 7. 下列关于化疗药物渗漏的原因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化疗药物渗漏的相关因素描述不正确的是( A D ) A. 与护士专业技术无关无关 B. 静脉本身因素有关 C. 固定不佳胶布粘性差, 护士巡视不勤 D. 与化疗药物剂量有关 护士巡视不勤 E. 药物原因药物的渗透压、PH 值及化学结构有关 8. 下列属于抗肿瘤所致的局部毒性反应的是 ( B ) A 胃肠道反应 B 静脉炎 C 口腔黏膜反应 D 出血性膀胱炎 E 高尿酸 9. 患者,女,45岁,妇科肿瘤化疗输入5-FU 时局部不慎外渗,对此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 不正确的是:(D ) A. 立即停止该静脉途径给药 B. 尽可能抽出3-5ml 血液或药物 C. 适当按压局部预防血肿形成 复方七叶皂甙加地塞米松混合霜剂外涂 Q1H-Q2H D. 24小时内局部热敷 E. 标记外渗面积,动态观察治疗效果 10. 导管送入困难是PICC 置管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发生率达10.7%~55%。以下措施除哪项外均可以有效预防送管困难( E ) A. 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以降低应激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 试卷问过程料试载与带正常工,审护高中资料某些异

第二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第二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第一节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常见并发症 一、发热反应 (一)原因 1.输入的药液和或药物制品不纯。 2.输液用具污染。 3.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4.环境空气的污染。 5.输液速度过快。 (二)临床表现 发冷、寒战和发热。体温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期寒战,继之高温达40℃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三)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2.输液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妥善固定避免反复穿刺 3.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热源反应 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药液现配现用 5.一旦出现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6.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观察生命体征 7.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8.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 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一)、原因 1.短时间过多、过快输入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3.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差 (二)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听诊肺部布出现大量湿啰音。 (三)预防及处理 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滴速 3.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4.按医嘱用药 5.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三、静脉炎 (一)原因 1.长期输入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2.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二)临床表现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 与护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静脉炎】 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对长期注射者,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 部位或留置静脉导管,以保护静脉。 3、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宜慢, 防止药物漏出血管外 处理: 1、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 2、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药物渗漏】 预防: 1、穿刺准确,穿刺后针头要妥善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 位置针或置管。 2、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或静脉留置,同时选 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3、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或疼痛,输注高渗溶液或化疗药时,加强 输液巡视。 处理: 1、一旦药物发生渗出,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拔针。

2、根据渗出液的性质和渗出的严重程度选择局部热敷或药物热敷、 局封等。 3、抬高发生渗出处肢体,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与疼痛。【发热反应】 预防: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物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3、药物现冲现配,注意配伍禁忌。 处理: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观察体温变化。 2、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更换输液器及液体, 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送细菌学检查,同时监测生命体征。 3、对症处理,遵医嘱用药。 【急性肺水肿】 预防: 1、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 能不良的患者尤需注意控制滴注速度和输液量。 处理: 1、出现急性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给予患者 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 2、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6~8L/min,湿化瓶内加入30%乙 醇,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经静脉输入的方 法。常用溶液种类有:①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等;②胶体溶液:右旋糖肝、代血浆、血液制品等;③静脉高营养液。常用静脉输液途径有:①经外周静脉输液;②经中心静脉输液。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C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C,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二)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口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 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现有输液,更换输液器具并保留有效静脉通道,对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封存以备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并发症二:急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二)预防与处理 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对心、肺疾患、老年、儿童等病人应严格控制,一般

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对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捆扎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lO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立即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最好用20%?30%酒精湿化,一般氧流量为6?8L/min, 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5.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并发症三:静脉炎 (一)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至静脉回流不畅,战至阻塞。 (二)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滴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避免患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33%硫酸镁进行湿敷。 3.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喜疗妥外涂。 并发症四:空气栓塞 (一)临床表现 病人感到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纟比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二)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三、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静脉炎 1.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与操作规程,控制药液浓度和速度;严禁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输液;根据所用药物特性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成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输液;选择上肢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消毒液待干后在穿刺;敷料有卷曲或潮湿应及时更换;提高穿刺成功率;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严格执行冲、封管操作规程;动态评估穿刺部位。 2.处理规范 (1)评估静脉炎的级别并分析原因。 (2)停止输液,报告医生。 (3)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CVC、PORT。 (4)提高患肢并制动。 (5)避免穿刺部位受压。 (6)局部湿热敷或药物治疗。 (7)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GAGGAGAGGAFFFFAFAF

二.急性肺水肿 1.预防措施 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宜过多;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急性肺水肿的先兆;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不得随意调节速度。 2.处理规范 (1)立即中断输液,保留静脉通路,同时通知医生。(2)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必要时四肢轮流扎止血带。 GAGGAGAGGAFFFFAFAF

(3)高流量吸氧(20-30%的酒精湿化吸氧,6-8/min)。(4)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镇静等药物处理。 (5)安慰患者,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三)发热反应 1.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及输液器具,避免微粒进入药液,如橡胶塞、玻璃微粒等;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不应重复使用;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重复穿刺时更;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2.处理规范 (1)酌情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2)保留剩余药液和输液器具进行检测。 (3)报告医师、遵守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4)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注意体温变化、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GAGGAGAGGAFFFFAFAF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是直接地、大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所以对输入药液的质量,所用器具以及输液时的操作,都必须严格要求。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源、微粒污染的液体,其危害可立即显现。常见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 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1)化学因素 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常用药物的pH值: 氨苄青霉素10.0 磺胺合剂10.0 环丙沙星 3.3~4.6 地伦丁10~12 多巴酚丁脸2.5 多巴胶2.5~4.5 强力霉素1.8 吗啡 2.0~6.0 非那根即异丙嗪4.0 钾4.0 托普霉素3.0 万古霉素 2.5~4.5 (2)机械因素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 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 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 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 静脉炎的分级(INS) 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祥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对静脉炎进行分级,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3. 临床表现 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 静脉炎发生率的计算

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一发热反应 预防及处理 1.加强责任心,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是否过期。 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2.改进安瓿的割据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 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向上与 瓶塞成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个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一个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以减少瓶塞微粒污染。据报告,已有研究者将加药针头进行改进,将传统的针尖做成封闭的圆锥形,方形的针孔开在针头的侧面,以减少穿刺瓶塞产生的微粒污染。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加药注射器药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静脉输液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瓶塞、皮肤穿刺部位 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 6.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输液中经常巡视 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原反应。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 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药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液体现用现配可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 8.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穴位。 9.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10.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11.如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二急性肺水肿 预防及处理 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对老年、小儿、心脏病患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3.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 浓度给氧,最好用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减低泡沫表面张力,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酌情给予强心剂、利尿剂。 三静脉炎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三、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静脉炎 1.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与操作规程,控制药液浓度和速度;严禁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输液;根据所用药物特性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成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输液;选择上肢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消毒液待干后在穿刺;敷料有卷曲或潮湿应及时更换;提高穿刺成功率;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严格执行冲、封管操作规程;动态评估穿刺部位。 2.处理规范(1)评估静脉炎的级别并分析原因。 (2)停止输液,报告医生。 (3)应拔除 PVC,可暂时保留 PICC、CVC、PORT。 (4)提高患肢并制动。 (5)避免穿刺部位受压。 (6)局部湿热敷或药物治疗。 (7)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二.急性肺水肿 1.预防措施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宜过多;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急性肺水肿的先兆;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不得随意调节速度。 2.处理规范(1)立即中断输液,保留静脉通路,同时通知医 1 / 6

生。 (2)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必要时四肢轮流扎止血带。 (3)高流量吸氧(20-30%的酒精湿化吸氧,6-8/min)。 (4)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镇静等药物处理。 (5)安慰患者,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三)发热反应 1.预防措施静脉输液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及输液器具,避免微粒进入药液,如橡胶塞、玻璃微粒等;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不应重复使用;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重复穿刺时更;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2.处理规范(1)酌情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 (2)保留剩余药液和输液器具进行检测。 (3)报告医师、遵守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4)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注意体温变化、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5)上报有关部门。 (四)液体渗出 1.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穿剌部位、血管、工具、避免创作性穿剌;提高穿剌成攻率、妥善固定;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剌;观察输液部位及关注患者感受、若出现局部疼痛、应排除药液渗出的可能;置管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 2.处理规范(1)评估渗出级别。 (2)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 (3)腐蚀性等刺激药液外渗,应立即中断输液,抽出残余药液

第二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第二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ection)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利用液体静压和大气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输入静脉。 静脉输液的H的:①补充水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常用于各种引起的脱水、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如腹泻、剧烈呕吐、大手术后的患者。 ②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圧及微循环灌注量。常用于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患者。③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及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的患者。 ④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如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输入解毒药物达到解毒作用;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压等。 输液法分类:按照输入的液体是否与大气相通分为密闭式输液法、开放式输液法。按照进入血管通道器材所到达的位置,乂可分为周围静脉输液法、中心静脉输液法。 (一)密闭式周圉静脉输液法 【目的】 同静脉输液的□的。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2?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并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及药物半衰期等情况合理分配药物。 3?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抢救时可例外) 4.输液前要排进输液管及针头的空气,药液滴进前要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5?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对于刺激性或特殊药物,应在确认针头已穿刺入静脉时再输入。 6?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对有心、肺、肾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婴幼儿以及输注高渗、含钾或升压药液的患者,要适当减慢输液速度;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7?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下列情况: ①滴入是否通畅,针头或输液管有无漏液,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 ②有无溶液外溢,注射局部有无肿胀或疼痛。有些药物如甘露醇、去屮肾上腺素等外溢后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③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如患者出现心悸、畏寒、持续性咳嗽等情况, 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每次观察巡视后,应做好记录(记录在输液巡视卡或护理记录单上)若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要严格掌握留置时间。一般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3— 5天,最好不要超过7天。严格按照产品说明执行。 【健康教育】 1 ?向患者说明年龄、病悄及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嘱患者不可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就是直接地、大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所以对输入药液得质量,所用器具以及输液时得操作,都必须严格要求。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源、微粒污染得液体,其危害可立即显现。常见得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静脉炎就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得并发症之一。 1、静脉炎得发生原因 (1)化学因素 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常用药物得pH值: 氨苄青霉素10、0 磺胺合剂10、0 环丙沙星3、3~4、6 地伦丁10~12 多巴酚丁脸2、5 多巴胶2、5~4、5 强力霉素1、8 吗啡2、0~6、0 非那根即异丙嗪4、0 钾4、0 托普霉素3、0 万古霉素2、5~4、5 (2)机械因素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 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 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 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病人得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得微生物定植 2、静脉炎得分级(INS) 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与/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与/或水肿,条索祥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得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与/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得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对静脉炎进行分级,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3、临床表现 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静脉炎发生率得计算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治疗罕见并发症及处理 令狐采学 静脉输液是直接地、年夜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所以对输入药液的质量,所用器具以及输液时的操纵,都必须严格要求。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源、微粒污染的液体,其危害可立即显现。罕见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罕见的并发症之一。 1. 静脉炎的产生原因 (1)化学因素 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安慰性较年夜人体对血管通路资料产生反响 经常使用药物的pH值: 氨苄青霉素10.0 磺胺合剂10.0环丙沙星 3.3~4.6 地伦丁 10~12 多巴酚丁脸2.5多巴胶2.5~4.5强力霉素1.8吗啡 2.0~6.0 非那根即异丙嗪4.0钾4.0 托普霉素3.0万古霉素 2.5~4.5 (2)机械因素 短时间内频频屡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

留置静脉导管时操纵粗暴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 无菌操纵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 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 静脉炎的分级(INS)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随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随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祥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随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对静脉炎进行分级,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3. 临床表示 按临床表示进行临床分型,包含: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2、症状: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和高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反应轻者,可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同时注意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二、急性肺水肿 l、原因: (l)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症状: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预防及处理: (1)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尤需注意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和输液量不宜过多。 (2)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病情允许可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min 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

(一)局部组织反应 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得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得目得,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得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溃,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处理流程: (二)虚脱 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得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得浓度、剂量,选择合适得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3、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得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

做出正确判断,区别就是药物过敏还就是虚脱。如病人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要镇静,给病人及家属以安全感;将病人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病人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病人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静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 处理流程: (三)过敏性休克 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就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易引起过敏得药物,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有其她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皮试观察期间,瞩病人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若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 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机等。 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①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 ②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毎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③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实行气管切开。④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琥珀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第二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一、填空题 1、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和(),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入口。 2、严禁自导管取血化验,与导管相接的输液系统()更换一次,()日消毒并更换敷料。 3、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有:()、()、()、()、血栓栓塞、疼痛、败血症、神经损伤、()、药液外渗性损伤、导管阻塞、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4、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是:沿()走向出现(),局部组织()、肿胀、灼热、(),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5、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提倡采用( )加药,这是目前预防注射器污染的有效措施。 6、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可(),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穴位。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7、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给氧,最好有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 二、单选 1、静脉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护士应()A.改变针头位置B.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C.提高输液瓶D.局部热敷E.加压输液 2、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A.补充营养,供给热能B.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C.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D.利尿、脱水 E.增加血浆蛋白,纠正贫血 3、输液时发生静脉炎,错误的护理措施是() A.患肢制动B.患肢可用50%硫酸镁湿敷 C.超短波理疗D.如意金黄散加醋外敷 E.患肢下垂并用硫酸镁热敷 4、静脉输液时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不包括() A.长期输入高浓度溶液 B.静脉内留置导管时间过长C.无菌操作不严格D.长期输入刺激性强药物 E.输液速度过快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 一、急性肺水肿 1.发生原因 心肌有急性弥漫性损害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如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急性机械性阻塞致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及排血受阻,如严重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等;急性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如急性心肌梗死或感染性心膜炎、心脏外伤等引起心瓣膜损害、腱索断裂、乳头肌功能不全、室间隔穿孔等,此外静脉输血、输液过多过快时也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发生;急性心室舒受限,如急性大量心包积液所致的急性心脏压塞导致心排出量减低和体循环淤血等;组织代增加和循环加速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 大多数急性肺水肿病人在发作前有许多诱因,如饱餐、大便用力、情绪波动、劳累、急性感染等。 2、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呼吸急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可闻及哮鸣音。口唇、甲床紫绀,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全麻病人可表现呼吸道阻力增加和发绀,经气管导管喷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听诊: 满肺湿罗音,血压下降。 预防与处理: 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如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2)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在湿化瓶盛20%-30%的酒精溶液,以减低肺泡泡沫表面的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状态。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4.安慰患者,解除紧情绪。 二、血肿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三、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得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静脉炎 1.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与操作规程,控制药液浓度与速度;严禁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与输液;根据所用药物特性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成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输液;选择上肢粗直弹性好得血管,避开关节部位;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消毒液待干后在穿刺;敷料有卷曲或潮湿应及时更换;提高穿刺成功率;选择合适得导管型号;严格执行冲、封管操作规程;动态评估穿刺部位。 2.处理规范 (1)评估静脉炎得级别并分析原因。 (2)停止输液,报告医生。 (3)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CVC、PORT。 (4)提高患肢并制动。 (5)避免穿刺部位受压。 (6)局部湿热敷或药物治疗。 (7)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二.急性肺水肿 1.预防措施 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得患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宜过多;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急性肺水肿得先兆;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得健康教育,不得随意调节速度。 2.处理规范 (1)立即中断输液,保留静脉通路,同时通知医生。 (2)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必要时四肢轮流扎止血带。 (3)高流量吸氧(20-30%得酒精湿化吸氧,6-8/min)。

(4)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镇静等药物处理。 (5)安慰患者,解除病人得紧张情绪。 (三)发热反应 1.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及输液器具,避免微粒进入药液,如橡胶塞、玻璃微粒等;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不应重复使用;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重复穿刺时更;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2.处理规范 (1)酌情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 (2)保留剩余药液与输液器具进行检测。 (3)报告医师、遵守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4)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注意体温变化、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5)上报有关部门。 (四)液体渗出 1.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穿剌部位、血管、工具、避免创作性穿剌;提高穿剌成攻率、妥善固定;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剌;观察输液部位及关注患者感受、若出现局部疼痛、应排除药液渗出得可能;置管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 2.处理规范 (1)评估渗出级别。 (2)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 (3)腐蚀性等刺激药液外渗,应立即中断输液,抽出残余药液后拔除导管,遵医嘱局部处理,渗出部位远端不宜留置导管。 (4)抬高患肢,必要时制动。 (5)观察渗出部位,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关节活动与肢端血运情况等。 (6)严重者上报有关部门。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得预防与处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得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2、症状: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与高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反应轻者,可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同时注意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与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二、急性肺水肿 l、原因: (l)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症状: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预防及处理: (1)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得病人尤需注意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与输液量不宜过多。 (2)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病情允许可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min 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得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气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得弥散,改善低氧血症。最好用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降低泡沫表面张力,从

最新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用无菌注射器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称静脉注射法。因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液而达到全身,所以是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其目的为:药物不宜采取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他注射方法;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输液和输血;用于静脉营养治疗。较常出现的并发症有:药液外渗性损伤、血肿、静脉炎等。 药液外渗性损伤 【发生原因】 1.药物因素:主要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I型变态反应有关。 2.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及舒缩状态是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3.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如休克时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滴入多巴胺后,静脉壁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致药液渗漏。 4.感染因素和静脉炎:微生物侵袭引起的静脉炎以及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都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由于穿刺不当,致穿破血管,而使药液漏出血管外。 5.患者躁动,针头固定不牢,致药液外渗。 6.由于患者长时间休克,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背、足背、内踝处药液外渗。血管弹性差、穿刺不顺利、血管过细,或在注射过程中,药物推注过快。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苍白、缺血缺氧、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 1.临床常用的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此类药物外渗引起毛细血管平滑肌收缩,致药液不能向近心端流入,而逆流至毛细血管,从而引起毛细血管床强烈收缩。 2.高渗药液外渗,如20%甘露醇、50%葡萄糖高渗溶液进入皮下间隙后,使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外渗透压高将细胞内水分吸出,使细胞严重脱水而死亡。 3.抗肿瘤药物外渗,局部疼痛、肿胀,如氨甲蝶岭可使细胞中毒而死亡,致组织坏死。 4.阳离子溶液外渗: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外渗后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产生剧痛。 【预防及处理】 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 2.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 3.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穿刺。 4.注射时认真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6.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①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给予冷敷或者热敷、理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②血管收缩药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mg~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发热反应 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 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以备查。 5.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 并发症2:急性肺水肿 预防与处理: 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如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2)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在湿化瓶内盛20%-30%的酒精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状态。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4.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并发症3:静脉炎 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低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停止在此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仙人掌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急性肺水肿 1.发生原因 心肌有急性弥漫性损害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如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急性机械性阻塞致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及排血受阻,如严重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等;急性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如急性心肌梗死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外伤等引起心瓣膜损害、腱索断裂、乳头肌功能不全、室间隔穿孔等,此外静脉输血、输液过多过快时也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发生;急性心室舒张受限,如急性大量心包积液所致的急性心脏压塞导致心排出量减低和体循环淤血等;组织代谢增加和循环加速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 大多数急性肺水肿病人在发作前有许多诱因,如饱餐、大便用力、情绪波动、劳累、急性感染等。 2、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呼吸急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可闻及哮鸣音。口唇、甲床紫绀,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全麻病人可表现呼吸道阻力增加和发绀,经气管导管喷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听诊: 满肺湿罗音,血压下降。 预防与处理: 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如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

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2)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在湿化瓶内盛20%-30%的酒精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状态。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4.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二、血肿 1. 发生原因 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 针头对穿血管壁。 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 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不准确。 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静脉穿刺失败后又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止血带。 2.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呈青紫色 3. 预防及处理 加强培训,提高穿刺技术。 熟悉常用静脉和动脉间的解剖关系。 如一侧肢体穿刺不成功,应改为对侧穿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