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思品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二框 人生追求无止境 同步练习D卷

鲁教版九年级思品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二框 人生追求无止境 同步练习D卷
鲁教版九年级思品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二框 人生追求无止境 同步练习D卷

鲁教版九年级思品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二框人生追求无止境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2017·高邮模拟) 北大校长周其凤新学年寄语:“学会‘担当’,培养‘士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抱负和情怀。”理解不正确的()

A . 青年人要勇于承担历史使命

B . 实现了个人理想,也就担当了使命

C . 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社会共同理想中

D . 要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2. (2分)(2016·淮安模拟) 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徐娴婧做过酒店管理、饰品行业,2016年她决定转行做月嫂,调查发现:如今已成“香饽饽”的月嫂行业吸引了一些本科生的加入,她们的高学历、高素养,也让客户们争相“抢单”。“大学生+月嫂”的现象启示我们()

A . 所有职业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B . 只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可成才

C . 要抓住机遇,勤奋努力,找到最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岗位

D . 要摈弃世俗偏见,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高层次杰山人才

3. (2分)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曾说:“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钱老的话告诉我们()

①终身学习是个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②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③终身学习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所有需要

④终身学习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4. (2分) (2017七上·防城期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却永远不会过时,它启示我们要()

A . 努力学习,掌握全部知识

B . 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C . 一生都要在学校学习

D . 以学习知识为终生目标

5. (2分)(2016·广州) 专家指出,21世纪需要的是具备“4C”能力的人才: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批判性思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Communication(沟通能力)、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创造与创新力)、Collaboration(团队合作力).以下做法体现上述要求的是()

①课堂学习之余热心公益事务,培养领袖才能

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③广泛涉猎边缘和交叉学科,以适应知识更新

④初中未毕业就退学求艺,立志成为能工巧匠.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6. (2分)小江学习成绩一般,但擅长绘画。升学考试之后,他要在下列两所学校中选择一所填报志愿:一所是普通高中,一所是以培养学生艺术才能见长的技术学校。小江要作出最佳选择,应该()

①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②征求父母、老师等人的意见

③收集相关的格言警句④具体了解两所学校的招生要求、教学条件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7. (2分) (2018七上·余姚期末) 2018年1月1日凌晨,西安青年孙小培捐献遗体器官,挽救了5个生命,他的行为引起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下列说法,你赞同的是()

①他的生命在平凡中闪耀伟大②他创造出比自己生命更长久的社会价值

③他用自己的善良、责任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④只有伟人才能创造出社会价值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8. (2分)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掌握了全球90%以上的核心技术,而我国许多高端的技术还依赖进口,有的甚至受到限制。严峻的挑战要求我们()

①立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肩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积累知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③以实际行动去创造和奉献,实现生命的价值

④到某发达国家留学、深造并移民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9. (2分) (2016九上·东丽期末) 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迎接社会新挑战,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

①具有创新精神

②具有团队精神

③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不断加大学习的压力

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0. (2分)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有没有关注过自己的科学兴趣”问题时,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之一张存浩坚定而从容地回答:“从青年时代起,我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这给我们的启迪是()

A . 要成为名人就要将个人理想当作国家的理想

B . 理想和责任相联系,没有理想就不必担当责任

C . 人生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D . 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

11. (2分) (2019七上·大洼期中) 课堂上我们学会知识,生活中我们学会交往。这表明()

A . 初中生活很精彩

B . 不同人对学习有不同的认识

C . 学习包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以及如何做人

D . 初中学习生活比小学更丰富

12. (2分)初中学业即将结束,小张同学根据自身情况,准备报考职业学校,学习他最感兴趣的汽车维修专

业,但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批评他太没出息。他说服父母的理由是()

①只要具有一定的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贡献的人,都是社会所尊重的人才

②社会不仅需要科学家这样的人才,也需要各层次的技术型人才

③掌握汽车维修技术,将来一定能赚大钱

④无论报考哪一类学校,都要把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相结合,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3. (2分) (2016七上·苏仙期中) 现代社会,学习作为生存方式是一种生命的过程,我们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新要求。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少壮不努力,老走徒伤悲②活到老,学到老

③吾生有涯,而知无涯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④

14. (2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中学生必须()

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②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③只要搞好在校学习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5. (2分)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对“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感悟颇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 无论我们多大年龄,都可以在学校学习了

B . 只要在学校好好学习就可以

C .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将来再学习也不迟

D . 只有坚持终生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16. (2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崇尚购买价格昂贵的奢侈品牌,漫画中的“符号姐姐”就是这样的人。这则漫画启示我们要()

《符号姐姐》

A . 坚持适度消费,反对奢侈浪费

B . 坚持艰苦奋斗,人为抑制消费

C . 提倡攀比消费,享受奢侈生活

D . 提倡超前消费,崇尚高档品牌

17. (2分) (2018七上·余姚期末) 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余姚荣耀上榜。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志愿者们活跃在大街小巷,成为文明与爱心的传递者和倡导者。他们的行为启示我们()

A . 生命拒绝冷漠,要善待他人

B . 越辛苦的岗位越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C . 生命的意义在于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D . 生命的意义在于体现生命的独特性

18. (2分)“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所有人的力量相加,就足以升腾起改变时代、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个人的形象决定国家的形象

②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

③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④要正确理解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 (2分) (2019九上·苏州期末) “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这是因为()

A . 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所赋予的

B . 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成为强者

C .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D . 善于创造机会,才能成就自己

20. (2分) (2017九上·兴隆期末) 全国劳模许振超说:“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这段话告诉我们()

A . 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B . 只要学习好,命运一定好

C . 只要肯自学,不读大学也一定能成才

D . 有文凭就要有知识,有知识就要有文凭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60分)

21. (15分) (2018七上·长春期中) 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某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以“倡导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请你参与进来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请举例说明你在学习中的苦与乐。

(2)对待学习,我们正确的态度是什么。

(3)长大成人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为什么?

22. (10分) (2018·岳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全省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工作方案》。目前,全省已有40%的文明村镇建立了“四会一约”,即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村规民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正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自觉行动。

材料二:在节日和喜庆日燃放烟花爆竹是传统习俗,但燃放不仅会产生噪音和污染,且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严重成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2017年8月1日起,岳阳市“史上最严禁炮令”首次以政府的名义发布。除了对违反“禁地令”的个人或单位处以行政处罚的规定外,对构成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禁炮令”出台后,在岳阳城多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少放一挂鞭,多增一抹蓝”成为了社会共识,

(1)湖南省移风易俗的举措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观点相符合?

(2)请从法律角度谈一谈岳阳市出台“史上最严禁炮令”的理由。

23. (15分) (2017七上·东台月考) 刘晓华夫妻是知青,但靠着勤奋的学习,一位成为中学特级教师,一位成为职业中学高级讲师。刘晓华的儿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第五届重庆读书月活动中,刘晓华家庭被评为了全市的“十佳书香家庭”。

说起他们与书结缘的故事,刘晓华和妻子滔滔不绝。1969年,初中尚未毕业的刘晓华成为下乡知识青年。有着爱读书、爱学习好习惯的他即使到了农村,也从未放弃读书、学习,常常一个人在田间阅读。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中,刘晓华顺利地进入了巴县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巴县中学(现重庆市实验中学)任教。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刘晓华常到图书馆借阅历史、地理等书籍充实自己。后来,他先后考入重庆教育学院(现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和四川教育学院,花五年时间取得了专科和本科文

凭。刘晓华的妻子也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好学,从下乡知青成为恢复高考后的中师、电大、教育学院和重庆师大的进修学生,成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高级讲师:

“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喜欢读书。”刘晓华说,跟很多男孩子喜欢玩具枪等不同,儿子刘一民小学和初中过“六一”时要的礼物总是《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知识》这些书。

刘晓华说,只有不断地阅读和勤奋地学习,才有美好的今天,他说:“‘知识改变命运,书籍点亮人生’,正是自己一家的真实写照”

(1)你对“知识改变命运,书籍点亮人生”是如何理解的?

(2)结合材料谈谈学习必须在学校完成吗?

(3)刘晓华的父母早就离开了学校,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

24. (15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国的一部年度“精神史诗”,是一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时代精神的经典之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措施之一。2015年2月27日,央视揭晓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老骥伏枥支教的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心有清泉的村支书赵久富;大爱深沉的好心人张纪清;伴儿读书的同桌妈妈陶艳波;大漠猎鹰的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麻风病医肖卿福;守护父亲朱晓辉;科学先驱师昌绪;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等获此殊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列举三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形成的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哪些重大作用?

(3)请你谈谈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向这些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学习?

25. (5分)前不久,郑州市某校八年级一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徒步到距校20 公里外的“绿博园”进行参观考察。对于此项活动,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但也有少数学生和部分家长持有异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8、答案:略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14、答案:略

15、答案:略

16、答案:略

17、答案:略

18、答案:略

19、答案:略

20、答案:略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60分)

21、答案:略

22、答案:略

23、答案:略

24、答案:略

25、答案:略

立足学生实际,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

立足学生实际,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 发表时间:2018-09-18T09:42:10.7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作者:仲崇颂[导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主张教育活动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高庄中心中学271122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主张教育活动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重点介绍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体会,探索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重构学生课堂生活的有效途径。主要从思想品德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方法、净化师生关系等方面,探索积极营造生活化的快乐课堂、重构学生课堂生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一、新课导入,贴近生活 初中生的道德观念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这些生活经验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举止行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一年一度人代会》时,课程重点是了解“两会”的内容,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理解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播放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视频,(国家领导入场,唱国歌选段),学生、教师入场,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点燃思维火花,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关注两会,聚焦两会,跟踪两会议程,把握两会动态,欢迎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两会课堂。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老百姓谈论的热点,就让我们一起关注两会,走进《一年一度的人代会》。 二、链接时政,关注生活 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和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大量吸收信息,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观念新颖。利用学生熟悉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最佳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人民当家做主》时,这节课的内容与我国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我充分利用“两会”的契机,带领学生观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的相关视频,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学生明确在我国,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利。我们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大事这样直观的视频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 三、活动多样,探究生活 传统教学中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思想品德课新教材的设计与传统教材不一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基础或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改变观念、转换角色,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还要向学生展示作为新时代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形式的生活化是指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的操作形式,让学生在这种形式中轻松愉快、主动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自然需要。因此,我们的课堂提倡情境化教学,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情境逐步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讲《学会合理消费》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十一”黄金周期间,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各类打折促销活动接踵而来:如“满300减100,满400减200”、“买一赠一”……为了凑够商家打折的金额,有很多人在疯狂抢购,回家后后悔不已,因为家里并不缺这些东西。请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吗?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行为的?似曾相识的生活情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在讨论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消费要理性。 四、课后延伸,拓展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的最终目标是落实到行动,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要想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生活化,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内化并升华知识,然后经过长期训练让这些好的观念固定在学生的头脑中。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每天对父母说“我爱你”;每天要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多和父母谈心,并做好记录,装进自己的成长档案。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巩固了知识,升华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机融合生活化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与社会、自然相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晓东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思想品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3. 生活中的传媒》教案

《13.生活中的传媒》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媒体,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2、增强信息辨别能力。 3、体会现代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利用媒体,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2、体会现代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可以让学生对周围的人从工作、生活、娱乐三个方面进行采访调查,看看人们在工作、生活、娱乐时用到了哪些要、传媒、为什么用这些传媒等,了解人们在不同的方面对传媒利用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看录像,回忆多彩传媒 1、播放课件。(内容为:乘坐“神六”航天飞船的费俊龙、聂海胜返回时出舱门的镜头) 2、提问: (1)知道大屏幕上的人是谁吗? (2)你们知道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费俊龙、聂海胜叔叔的呢? (3)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杂志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小结:是啊,电视、报纸、网络、广播向我们传递了很多信息,这些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载体就叫传媒。 活动二:做游戏,了解古代传媒 1、可是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没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人们是用什么媒体来传递信息呢?大家知道吗?

2、做“传话游戏。(游戏:教师写一张字条交给最前排的一个同学,请这位同学看后将纸条收起,然后将纸条的内容悄悄告诉另一位同学,依此类推,一直传下去,到最后一位学生为止) 3、请最后一位同学说说传到自己耳朵里的内容是什么? 4、请第一位同学公开写出字条内容。 5、将最后一位同学听到的内容和第一个同学听到的内容进行对照,是否相同? 6、说说做了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说明了古代传媒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活动一:举例证,感受现代传媒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准确度越来越高,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你还知道现代社会的传媒方式有哪些种类? 2、课件出示。(内容为:报纸、电视、书籍、杂志、互联网、电影、广告、手机、电话、传真、广播等现代传媒图片) 3、学生举例说说这些传媒方式和手段,与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联系。 4、媒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5、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比喻传媒与我们的关系。 6、小结、揭题。大家举的例子十分生动,比喻也非常恰当,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传媒。 活动二:多思辨,正确利用传媒 1、事物往往都有它的两面性。传媒的确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入,无处不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传媒,我们应该如何分辨、如何利用,让传媒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服务呢?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 4、教师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共识。 活动三:讨论。 1、你平时主要是用什么方式获取信息的? 2、调查人们在工作、学习、娱乐中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的事例,说一说传媒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传媒

九年级上册政治美好人生我选择教案

九年级上册政治美好人生我选择教案 政治教师要上好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备好课,其中备好课就是做好教案!为此,下面我整理了鲁教版以供大家阅读。 鲁教版 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学习、成才观念,做好升学和择业的心理准备。 2.培养学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3.了解克服考试焦虑的有关知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第四单元《我们的未来不是梦》第十二课第一个项目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升学和职业选择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升学考试,正确选择职业。 本项目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层次"升学与考试"主要帮助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填报志愿;第二层次"就业与择业"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那些报考职业高中的学生或面临就业的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教学过程 校园情景剧:《最近比较烦》 九年级5班的程亮和九年级18班的王雨在小学时曾经是同桌,这天,两人在放学路上遇见了: 程亮:老同学,最近怎么样?

王雨:还说呢,正烦着呢,爸爸想让我考三中,以后考重点大学,妈妈说以我的成绩还是考十六中比较有把握。 程亮:你自己怎么想的? 王雨:我的目标是三中,所以压力特别大,最近经常失眠......说说你吧,你的情况怎么样? 程亮:我从小就学习不好,所以不打算考高中了,我想直接参加工作。王雨:准备去哪家单位?有目标了吗? 程亮:还没想好,咱们国家每年都有好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那么严峻,我想自己创业,可是一没资金,二没什么工作经验...... 同学们是否也遇到了同样的烦恼?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初中毕业后的去向,无疑是人生道路上最"紧要"的几步之一。处在升学与就业的十字路口,我们无论怎么走,都会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漫漫人生充满了太多的选择,在一次次选择中,我们将一步步走向成熟,人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充实。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知识初步感知,引起学生思考,调动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环节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我参与我快乐 多媒体出示情境材料: 升学考试的钟声越来越近,初三学生小梁的生活中出现了这样几个镜

人生追求无止境

《人生追求无止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明确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2.能力:增强对人才的认识,提高学生实现自己人生意义的能力。 3.知识:知道人才的含义及特点,理解人才的重要性,掌握实现人生意义,不懈追求的三方面表现及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人身追求无止境”,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人才标准,知道成才的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本项目有两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立志成才担重任”,主要是帮助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全面发展,立志成才以承担历史重任。本层次设计了一个启发性的故事,二幅国家中奖人才的图片、二个相关链接、一个“做一做”的活动和四段正文。 第二层次“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主要是帮助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道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学习、创造和奉献。 “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完善。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各种观念的多元化,使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问题,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在这些不正确思想影响下,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既是比较困难的,更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认识到人才的标准,知道成才的途径,理解通过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明确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让我们在不懈追求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主要围绕“人才的标准——成才的关键及有效方式和途径。——人生有价值的追求的表现——实现人生意义”四个方面展开。具体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与策略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实际,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结合榜样示范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分析法等以升华主题,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上网搜集各行各业人才之路的相关资料。 2.课前调查本班学生的理想及他们实现理想的打算。 学生准备: 1. 提前与预习本节课的知识。相互交流人才的认识。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生活化思品课堂教学模式生活情境一、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就要构建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回归生活。 新课程的理念:“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新课程的教材编写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将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体悟生活、提升思维”,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准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准确的人生价值观。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是僵死的条纹和抽象的原则,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趋势。 二、什么才是“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品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使用政治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够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

从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分析大众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从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分析大众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大众传媒编织的巨大的信息网略里,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报刊、广播、电视、书籍、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渗透在我们现代生活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角落,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和娱乐,大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无一不和大众传媒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众传媒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在和社会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略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作为这个网略编织者和信息传播者,今天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大众传媒全面参与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现代人。媒介为我们提供新闻,帮助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动向和变化;为我们提供知识,帮助我们提高素质,增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我们提供生活的有用信息,帮助我们安排日常生活;为我们提供文化享受,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为我们提供娱乐,使我们能够从工作、学习和生活紧张压力下解放出来,获得轻松和休息。如此等等,大众传媒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一而足,更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改造着我们的意识和行为。 二、大众传媒是组织社会大众强有力的工具。在我们国家,作为各级党和政府组织直接管理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是党的舆论工具,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大众传媒通过信息的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协助政府

机关开展工作,并以其具有的公开性、权威性、直达性、显著性等特性在传达上级方针政策,宣传中心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大众传媒的独特的功能对社会起舆论监督作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渠道,表达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以舆论的方式对国家机关的政务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事务实施非强制性的监督。这种监督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 从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来看,该理论强调社会系统都会像人体系统一样自然地协调发挥作用以确保系统自身的稳定或均衡,社会中的各部分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着一定的功能。以上大众传媒对人的生活和社会运行产生的影响,即为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具有稳定社会稳定的功能。 著名社会学家默顿指出社会系统中并非所有组成部分都发挥着正功能。显然,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领域,尤其是网络媒体之中可谓是鱼龙混杂,许多媒体为谋一己私利,违背职业操守,传播虚假消息,混淆公众视听,甚至存在网络欺诈等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给社会稳定带来恶劣影响。 然而,从冲突论来看,尤其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的组织直接管理报纸、电台、电视台。大众传媒在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存在,宣传政府意志和主张,从而实现对大众思想和认识的引导或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统治阶级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精选标题118个)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精选标题118个)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以下是整理好的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118个,供大家参考。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一: 1、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2、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植入分析 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小学思想品德课开展游戏教学的路径探索 5、结合体验活动,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6、德育的主体性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7、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独立品格的塑造 8、小学思想品德情感牵引教学探讨 9、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10、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真正回归生活的分析 11、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12、“班班通”设备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

1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14、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 15、小学思想品德创新教学策略浅析 16、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17、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8、论如何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19、四川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20、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21、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2、教育游戏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3、家校联合方式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24、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25、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二: 26、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激情”教育分析 27、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思考 28、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 29、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30、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31、理解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的要义

生活化课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课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生活性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新趋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课堂生活化的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引言: 新教育课程理念认为,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是第一性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进行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大多数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也就突出了该门课程的生活性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就更为明显。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更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展生活化的教学。那么,如何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呢?现就结合自己十来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和判断还非常肤浅,需要借助具体的道德生活情境来加深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书本学习转向对社会生活的学习,通过学生对自然、社会、人

物、事件等的真实感受,在与现实社会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爱,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习实践的新教学理念。可以理解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指一种基于学生的发展的理想化的教学设计理念,指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堂,把生活化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对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与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加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反省、教育的过程。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关系,为生活化教学打好基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考虑和尊重小学生的道德形成的规律,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关系,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人生经历中的重要一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关系的优化。首先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要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将自己看做学生们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讨论、实践和操练,进而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而且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还有利于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

影视传媒对文化娱乐生活的影响

论影视传媒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刘国莲范海浪 (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全球化对我们的娱乐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影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不同不会形成二元或多元对立,更不能取代人们欣赏艺术习惯和多种选择。影视传媒在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发挥着其它媒体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影视传媒,艺术,文化娱乐,互动、互补 影视作品是人学,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传播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活动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劳拉·穆尔维曾经指出,“电影提供若干可能的快感,其一就是“观看噼”。在有些情况下,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正如相反的形态,被看也是一种快感。”[1]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新技术迅猛发展,卫星及相关科技设施将世界连为一体,出现市场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财政的全球化和传播的全球化等诸多相互联系的现象,其间信息和传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起着神经网络中枢的作用。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内容,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传播文本,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球化对我们的娱乐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当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所导致的传播媒体的更新以及全球化时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等方面,这样一来,相对于文学曾经有过自己黄金时代的电影所受到的挑战就不足为奇了。电影的诞生把一种集阅读、观赏和获得审美快感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带到现代人的面前,使一部分非文学专业的读者、观众只需花上一、二个小时的时间就读、看完了一部浓缩了的长达数百页的文学名著,并且能获得感官和视觉上的巨大享受。这无疑对文学市场是一个冲击。但我们切不能忘记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一部电影的成功有时也可带来文学原著的畅销。五六十年代的中外电影《牛虻》、《暴风骤雨》、《林海雪原》、《红与黑》、《苔丝》等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学原著的走红。八九十年代根据王朔、苏童、余华和刘恒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顽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阳光灿烂的日子》、《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和《菊豆》等的走红或获奖也促销了他们所创作的文学原著,并迅速地使他们成为近乎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 电视业的崛起以及其在80年代中国的迅速普及曾一度对中国的电影产生过一定的冲

作文范文之2013年全国卷1满分作文

2013年全国卷1满分作文 【篇一:2013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 1.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风雨兼程,直 击山之巅、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生 活于细碎之处尽现美丽清新。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兼二 为一,何乐而不为?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 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 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 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 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 种菊。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 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 无恙,共同挑起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 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 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响全球,然而她临 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 刻吟唱“此身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入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 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即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 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 号以警醒。 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无论是搏击长空的巨鸟还是乐在平静的 父子,都一 样幸福美好,真实可贵。 我愿乐享有两者,充实真正的生活。

让思品学科课堂绽放光彩

让思品学科课堂绽放光彩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同时兼顾思品课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思品课是一个学科,而思想品德教育是随时随处的,作为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但我们并不能因为这样而重课外轻课堂。思品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品课程的有效实施,能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渠道作用。要让思品课堂活起来,我认为有几个要点: 一.开发利用生活经验,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动物朋友》一课时,为了让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没有养过小动物,我便提前让他们饲养动物,培养和小动物之间的感情。有的学生曾经养过小动物,我让他们回想和小动物相处的时光,搜集一些照片等资料,甚至让他们把心爱的动物朋友带到课堂上,让他们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品德课常见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有:1、讨论;2.资料调查;3.现场调查。 讨论是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广泛的调查搜集把空白说教的书面转化为神奇有趣的生活接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调查活动则适用于熟悉环境,了解学校及周围的发展变化,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学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一节精彩的思品课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应该灵活运用各种实践性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内容的定位要准确。 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思品课的精品课堂研究。其中我担任了二年级思品课第二课第二课时《可爱的小动物》一课的教学。刚开始研究时,我把三个课时的内容混淆了,没有弄明白编者的意图,没有充分拓展第二课时的内容,反而把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提前加了进去。这样做既没有突出教学重点,也没有突破教学难点,反而误导了学生,让学生把“小动物”和“野生动物”混淆了。经过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思品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应该先对教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1、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初读课文 请同学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设疑导引,学生讨论交流。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明确:人生的境界 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 明确: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3.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几种境界呢? 明确: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4.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觉解。什么是觉解?了解和自觉。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人对所做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四、整体感知 (一)自然境界 首先,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自然境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自然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该境界的具体内涵。(生七嘴八舌)。 明确:自然境界的人处于一种蒙昧状态,板书:蒙昧。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新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与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新闻、网络、媒体、传播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随着物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意识形态中的社会结构正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渠道,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那么,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研究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和其对社会的影响便成为了我们的重要学习和思考目标。 作为自媒体的头牌,微博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明显:微博赋权和公民意识的觉醒,促使网民“发声”。同时,随着500条司法解释的出台,网络公司的自律以及网民素质的提高使微博舆论场的公共性和正义性都随之提升。而且,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网络问政、网络商业化以及网络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既是信息的传递者,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舆论空间。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远远不止是简单的一个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更多的人则是深深地受到了网络文学、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营销的影响。随着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的推广和发展,初步并且有效地解决了我们此前动漫游戏产业在融资、维权、管理、创作等方面的困难,成功带动了动漫、网游的发展。除了娱乐网络还把大众文化普及开来,以其传播的优势前所未有地打开了文学创作的大门。另外网络网络营销已经把它的优势无限放大,让网络购物成为了大势所趋,甚至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新媒体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早在19世纪末,日本一个著名新闻学者松本君平所著的《新闻学》中就提到:传媒人如预言者,讴国民之运命;如裁判官,断国民之疑狱;如大哲学家,教育国民;如大圣贤,弹劾国民之罪恶;如救世主,察国民之无告苦痛而以救济之途。诚然,新媒体也有他的负面作用,但我个人认为它的正面作用要远大于负面作用,今天,新媒体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大的运作空间,也给民众提供了更大的发声空间。 当下,一提到新媒体便想到和报纸、广播等传播上的旧媒体相对,提供一种新颖,前卫的传播媒介。其实,新媒体的作用不仅仅信息传播,将旧媒体取而代之,它更多是走进我们的生活,通过信号、网络等方面带我们迈向新的时代。我相信新媒体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让品德之花绽放

体验让品德之花绽放 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蒋海燕 【内容摘要】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靠单纯的说教就能奏效的,而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亲身体验,不断积累,才能逐步养成的。品德课程是一个以儿童的体验和行为实践为主的课程。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的体验和行为的实践。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不断的实践、体验,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实践体验成长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体验生活,丰富其道德情感,使其获得真实的道德感悟。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模拟生活情境,加强品德引导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只局限于课堂上,而不指向现实生活,它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是的,品德的效果应是知行并重,教学不能只满足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因为知识的构建有赖于原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因此,我们有目的地在课堂中采用模拟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变呆板为活泼,化枯燥为生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道德认识,在生活体验中规范言行。比如:在教学学生理解“礼貌用语”、“礼貌动作”时,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梅梅到叔叔家做客要先干什么?当叔叔请梅梅坐下倒茶给她喝时,她应怎么做?跟叔叔告别时,她应怎么做?”并通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进一步巩固深化了学生的礼貌规范。同时我又设计了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按礼貌热情待人的要求去做,学生不仅再现了课本中的礼貌热情待人的情境,还调动了生活中原有的积累,弥补了生活中不到位的礼貌缺失,使学生的“礼貌用语”和“礼貌动作”更为规范、丰富。 二、学会活用教材,进行有效互动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因为这是源于生命本体的内在的深层的东西。而关于道德的知识,他们接受得最多,如果不能激活个体的体验,那么知识的种子就不能在个体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这种道德知识就如假牙、假发,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学习情境,使儿童在学习中体验。想办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建立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形成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最终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儿童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达到教材所承载和传达

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教案

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教案 篇一:认识人生的意义教案 《认识人生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过程与方法:理解平凡人生的意义所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怎样使人生有意义 教学重点:怎样使人生有意义 教学难点:平凡人生的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关于苏菲》 著名小说《苏菲的世界》里的女主人公,从某天放学回家起不断收到一些神秘的信,于是她开始思索: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我应该怎样活着?这些人生问题,世界象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提问:请设想二十年后苏菲的人生。(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学生讨论 承转:同学们也都长大了,开始思考人生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人生的意义。

二、新课 组织学生进行“点击名人抢答赛”,自由发言。 雷锋:湖南望城县人。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1954年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1956年在乡人民政府当通讯员。不久,调到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曾参加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他把自己在工厂和部队积存的100元钱捐献给公社。当他得知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时,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他还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担任驻地附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

浅谈小学思品课课堂生活化教学

浅谈小学思品课课堂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15-01-22T10:57:01.4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12月总第166期供稿作者:张冬霞[导读] 书上的榜样多数选择的是古代人物,因其年代久远,社会背景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张冬霞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二小学068250 目前,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思品课教学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但教材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内容明显滞后,缺乏时代性。如果简单地运用教材,不引入生活中大量鲜活的事例,就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就更谈不上“情理交融”、“迁情入化”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在思品课教学中,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 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加工成教学内容,充实时代精神,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信度,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事例感动着他们幼小的心灵,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情境唤醒了他们对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疑难问题激起了他们思维的碰撞……“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享受了具体、丰富的道德训练,发展了他们的道德智慧。 一、选择生活榜样,激发学生兴趣 思品教材每课都选择了一个或几个榜样来激励学生。书上的榜样多数选择的是古代人物,因其年代久远,社会背景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加之小学生受知识水平、阅历程度、思维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很难理解古代榜样人物的政治观点、行为意图、精神实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导致“明理”难以深化,古代榜样人物的“精髓”难以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而选择现代的、典型性强的、极有影响的榜样人物,其形象高大、事迹感人,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真实生动的事例,但是离学生太遥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课本榜样”毕竟与“生活榜样”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课堂上要多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榜样,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高,学生就感到亲切、自然、摹仿性强,就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讲授《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时,我看到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爱劳动,更不觉得“劳动光荣”,甚至有逃避值日生的行为,于是,我让同学们找一找班中“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表扬班中的两个同学,一致夸奖他们主动打扫教室卫生,下课捡纸屑、擦玻璃、浇花、帮助同学,在家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这两个同学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站起来,真切地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同时,我看到那几个逃避值日生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第二天上班,就看到他们在抢着扫地、擦窗……此时,生活中的榜样在他们身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认识 新课改倡导思品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思品课堂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我在上《看好书,读好报》一课时,想到不少家长对孩子看与考试内容无关的课外书报持反对态度,学生不知是该看还是不该看,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对此,学生形成了观点鲜明的“两派”。因为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在辩论中,大家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纷纷引用生活中的大量事实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把平时不敢说而想说的话大胆地说了出来。“生活化”的辩题为他们创设了“实话实说”的氛围。 通过辩论,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应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多看好书好报,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所以,创设来自学生生活的情境比起那些空洞的说教来说,要有力得多。 三、开展生活实践,内化学生行为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课下,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课堂,可运用“模拟招商”、“模拟超市”、“模拟法庭”、“从我做起,拒绝塑料袋”等形式,使学生尽可能地缩短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以培养效益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等。这样,通过构建“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的新思品教学模式,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提高了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在讲授《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一课时,根据目前城市小学生活动范围较广的特点,布置学生课前去常去的地方了解规则。结果,公园、电影院、医院、图书馆、超市、公共汽车、十字路口等许许多多地方的规则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这种开放的课前实践活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自主参与体验,丰富了感性认识,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总之,思品“课堂生活化”的教学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通过让学生亲历实践的过程,创设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索、顿悟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实现品德的自主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