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红色娘子军》论中国芭蕾舞剧的特色

由《红色娘子军》论中国芭蕾舞剧的特色
由《红色娘子军》论中国芭蕾舞剧的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b7962278.html,

由《红色娘子军》论中国芭蕾舞剧的特色

作者:郭贝若

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06期

摘要: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文艺方针为指导,对芭蕾舞剧的音乐、舞蹈、舞美、舞台布景、舞蹈服装、舞蹈道具等艺术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并成功的反映了现实生活。本文仅以《红色娘子军》为例,从其全剧创作运用的各种艺术形式,探究中国芭蕾舞剧赖以生存的“中国特色”,为开拓中国芭蕾艺术发展的新局面做出有益尝试。

关键词:《红色娘子军》中国芭蕾舞剧中国特色

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于中国芭蕾艺术事业刚刚起步的特殊年代。作为八个样板戏之一,全剧在中国芭蕾创作的现代化、民族化和革命化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文艺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为芭蕾艺术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坚实基础。芭蕾舞剧在中国,既不能失去“芭蕾”,更不能迷失“自我”,如何造就“中国特色”,是我国芭蕾舞剧创作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绝不为过。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是由吴祖强、杜鸣心、施万春等人集体创作,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管弦乐队演奏,由中央歌剧舞剧院歌剧团进行伴唱的。不同于西方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选曲相对朴素简单,通俗易懂,旋律亲切动人,民族风韵浓郁,而加以半唱和合唱,突出了中国芭蕾舞剧音乐“革命化、群众化、艺术化”的特征。以旋律来刻画人物是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习惯,也是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色。

全剧的序曲,直接取材于电影插曲《娘子军连歌》,之后,又不断作为“舞剧主题歌”频繁运用在娘子军集体舞蹈中,时而是乐队演奏,时而是通过合唱表现出来,旋律慷慨激昂,鼓动人心。

剧中女主人公吴清华的主题音乐“清华参军”,建立在小调上,节奏比较自由,是一段性格十分鲜明的音乐。旋律中饱含着绝不屈服和英勇反抗的情绪,表现了吴清华刚烈、率直的个性与品格。剧中男主角洪常青的主题音乐"常青指路",风格特色明显,包含着正义与英雄爱国主义,与他自身的民族英雄气质十分吻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大胆的采用了部分段落载歌载舞的形式,这在西方传统经典芭蕾中是从未出现过的,而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受到了热烈欢迎和推崇。既是芭蕾的,又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doc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六场芭蕾舞剧)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曲。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1964年在北京首演。剧情: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椰林寨的一个丫头吴清华,因不堪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逃走未成,被打得昏死过去。后为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讯员小庞所救,并指引她投奔红军,成为“红色娘子军连”的一名战士。在战斗中,她违反纪律,打乱了战斗部署,而使南霸天逃脱。后在党的教育下,她认识了错误,提高了觉悟,同部队一齐奋勇作战,击毙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 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

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 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全剧的音乐,

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下具体分析三段舞蹈: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舞剧1964年首演,1970年被拍成电影作为“样板戏”在全国放映,“文革”之后,它曾一度沉寂达十年之久,进入90年代,当人们拉开一段历史距离去审视这一中国特定时期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重新给予它高度评价:它是用西方唯美的芭蕾形式,大胆地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它是中国芭蕾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也是一部讴歌伟大女性的代表作品。这部舞剧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娘子军连连歌》 这是舞剧的主题音乐,节奏明快、坚定有力、扣人心弦,配合主题歌是老乡们手舞彩旗先十字步接后踢小跳步的欢迎场面,娘子军连战士大踏步行进及指导员与连长检阅式的行进,没有过多舞姿造型。 在阵阵军号声中,战士们立起足尖整队的动作,这一动作有其创作根源。当年为使芭蕾演员表演上有部队的生活气息,就有演员包括演奏员百余人全部下连当兵,当演员们听到“向右看齐” 的口令时,都下意识地立起足尖,解放军战士都惊讶地叫起来“立起来真好看”、“比我们做得好看”,就这样,小插曲被吸收编排到舞蹈中来,接后面的射击、投弹、刺杀等舞蹈完全来自部队

儿童舞蹈学习:世界经典的五大芭蕾舞剧

儿童舞蹈学习:世界经典的五大芭蕾舞剧 一、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 《天鹅湖》的故事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民间童话,由俄国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谱乐。讲述了美丽的公主奥杰塔在森林湖畔嬉戏,一只本 是怪鸟变成的魔王罗特巴尔特,施展魔法将公主奥杰塔变成了一只天鹅。王子齐格弗里德的成年之日,母后要为王子举行选妃舞会,王子 闷闷不乐,忽见一群白天鹅掠过天空,王子随即持弓尾随来到湖畔, 正要向一只头戴皇冠的白天鹅举弓射击,奥杰塔缓缓地站起掸理着羽 翼向王子哀诉委曲。接着,在小提琴与大提琴交替重奏的抒情乐曲中,奥杰塔与王子跳起了大段慢板的双人舞,王子对公主深表同情并产生 了爱情。王子向公主起誓,要以纯真的爱情战胜魔法,让公主恢复人形。在选妃的舞会上,各国来宾相继跳起了各国民族舞蹈。魔王为了 破坏王子与奥杰塔的誓约,将自己的女儿变成黑天鹅,假冒公主闯进 宫来,以妖媚的舞蹈诱惑王子,两人跳起了着名的黑天鹅双人舞。魔 王以为王子已经中计,一阵狞笑。霎时间天昏地暗,奥杰塔绝望地从 窗外天空飞过,王子方知受骗,不顾一切与魔王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最终,纯真的爱情战胜了邪恶,魔王被诛,公主和所有变成白天鹅的 姑娘都恢复了人形,与王子欢欣起舞,迎着晨曦庆幸新生。 二、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 舞剧《睡美人》是俄罗斯19世纪末大型神幻芭蕾的顶峰,首演于1890年的圣彼德堡的马林斯基剧院,故事取材于法国童话作家沙 尔·彼罗的名作《沉睡森林里的美女》,舞剧是俄国着名作曲家柴可 夫斯基与着名舞剧编导彼季帕继《天鹅湖》以后,合作的第二部舞剧。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当时曾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召见和赞扬。《睡美人》是古典芭蕾的经典之作,柴可夫斯基音乐的动人旋律、高 雅流畅的舞段、个人芭蕾技巧的充分发挥、双人舞技艺的精雕细刻, 再加上五彩缤纷的布景服装,所以被称为“古典芭蕾的百科全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来的,它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和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又是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内涵丰富而深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和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围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和,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地统一起来,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哲学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依据变化发展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具体实际,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正确认识和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迄今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是分别以这三个基本问题为重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比较系统地初步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这个“脉”从理论主题上说,都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主题的;从理论基础上说,都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从实践基础上说,都是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的;从理论目标上看,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这个“进”主要表现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实践经验,注重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矛盾新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都作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

西方芭蕾舞剧与中国民族芭蕾舞剧的异同点

古典芭蕾舞经典赏析 论西方芭蕾舞剧与中国民族芭蕾舞剧 在看点上有何异同点 班级:08科文音乐表演 学号:088301114 姓名:印丹萍

【摘要】芭蕾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艺术。欧美芭蕾历史虽经历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也形成了各个不同流派,但它们万变不离其中,都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心理结构上,而中国芭蕾舞则与西方芭蕾有着微妙的差异它建立在中国舞,戏剧舞,民族民间舞基础之上,具有民族性。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三种艺术形式的密切合作造成时空一致、视听统一的艺术效果,这正是芭蕾舞剧具有独特魅力之所在。相对于欧洲芭蕾艺术的发展,我国的芭蕾舞蹈艺术发展几乎晚了3个世纪,虽然我国的芭蕾艺术起步较晚,但却呈现出超速向前发展的趋势。 外国优秀代表作品主要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仙女》、《吉赛尔》、《葛姵莉亚》等等。 中国优秀代表作品主要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牡丹亭》、《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 【关键词】芭蕾艺术、民族风格、西方芭蕾、中国芭蕾、舞蹈技巧 【正文】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变成有情节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 宴会芭蕾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看点在于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 宫廷芭蕾 1581年,《皇后的喜剧芭蕾》上演。当时没有舞台,观众坐在三面墙壁的两层楼廊里,表演则在大厅的地板上进行。内容表现女妖西尔瑟如何征

细看好莱坞十大歌舞片

细看好莱坞十大歌舞片 一、《绿野仙踪》Wizard of Oz (1939) 剧情: 根据同名童话改编的经典儿童音乐电影。小女孩桃乐丝因为与收养她的婶婶顶嘴,独自外出,结果被龙卷风刮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小人国。在仙女和人们的帮助下,她沿着黄砖路到绿水晶城去找大魔法师寻找回家的办法。路上,她遇见了稻草人、锡皮人和胆小的狮子。稻草人想找魔法师要头脑、锡皮人想要一颗心、胆小的狮子想要胆,于是他们结伴而行。一路上他们战胜了女巫婆的阻挠,终于来到水晶城。但他们发现法力无边的魔法师不过是一个同样被龙卷风刮来的魔术师,根本没有什么法力。正当他们失望的时候,魔术师却用意想不到的方法…点评: 虽然它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输给了《乱世佳人》,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它空前绝后的儿童歌舞片成就。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音符、每一样道具都已成为传世经典。现代科技大可以把特技做得更真,但谁能复制那一份纯真、那一份探索精神?谁能复制朱迪·加兰的歌声?幸亏秀兰·邓波尔没有抢到这个角色,因为她太乖巧、太做作,没有加兰那份无需雕琢的“纯”。多罗西在铁皮人、稻草人和懦弱狮子陪伴下,踏上黄砖路,迈向翡翠城,他们在那里没有得到现成的“心”、“脑子”和“胆子”,但他们在那一幕幕奇幻的探险中,学会了如何培养内涵、智慧和勇气,

也体会到亲人的爱胜于一切这个道理。我想,全中国只有歌词翻译家薛范才能译出原文歌词的无穷妙趣。还有,我国文化可能难以接受“懦弱狮子”这样的自我矛盾。不过,既然老鼠可以由鬼鬼祟祟变成可爱无比,狮子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形象呢?反正一切都是幻想。二、《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 (1952) 剧情: 莱蒙和洛克是无声电影女星,被观众视为一对绝佳的银幕情侣。随着有声电影的兴起,莱蒙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因为他虽然拥有漂亮的脸蛋和丰满的体态,可是说起话来却像尖厉的猫叫一样难听。在拍有声电影时仍然是洋相百出。凯茜在洛克的引荐下加入制片队伍,当了莱蒙的配音演员。在相处的过程中,洛克爱上了凯茜。莱蒙自恃其以往的明星地位而自以为是,结果被观众和同行淘汰出局。凯茜后来成了观众喜爱的明星,并与洛克结为伉俪……点评: 把早期好莱坞的一些电影歌曲加以串联,再配上一个电影业由无声片转为有声片的剧情,这样的做法通常产生的是陈词滥调和连篇俗套,但此处却催生了一部充满绚丽愧宝的歌舞片。千万别把在雨中唱歌联想成凄凄惨惨戚戚,本片的情调犹如雨后的彩虹,流光四溢,那歌那舞是如此令人酥心,那喜剧是如此天真、开怀,能扫清你心头的任何阴霾。本片是舞蹈大王金·凯利(Gene Kelly,别跟无厘头喜剧大王金·凯瑞搞混了)的精心杰作,尤其是他在雨中自导自唱自跳的主题曲,若他一辈子只创作了这一段,也会流芳百世。记

感受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之美

感受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之美 李克勤(jixuie)题记:昨天在一家企业开会,主要内容是观看“世界因你而美丽--2010-2011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 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的视频。再次领略凤凰卫视的独特风格。而其中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总监,前中国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团长在获奖感言中,意味深长有充满深情谈起舞剧《红色娘子军》时的情景,令人难以忘怀。中央芭蕾舞团演员们在巴黎歌剧院排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赵汝蘅在灿烂的灯光下说:“我觉得首先应该感谢我们的前辈,我们的老团长,我们老的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团队,她们在芭蕾在中国只有十年的情况下,到今天经久不衰的红色娘子军,我觉得是她们给我们奠定了中国芭蕾的基础,我们首先要感谢她们。”从她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她有些激动。赵汝蘅是1964年上演的《红色娘子军》女主角吴琼花(吴清华)的首任扮演者,亲眼见证了这部“红色经典”所走过的每一个 脚印。她在接受别人提问最开始创作演出时的感受时这样说:“我无法说出我当时的感觉,因为是那样的一个时代,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中俄关系破裂,只能依靠自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些留苏的老师回来了,我们一起探索自己活下去的路,舞蹈学校是1954年建立的,到了1961年我毕业的时候,我们正好赶上两件事,一个是三年自然灾害,一个就

是苏联专家撤走,为了继续我们的舞蹈事业,大家都没有放弃这个共同的梦想,一心想做点什么,那个时代人都很单纯,一心向上,所以红色娘子军的产生我觉得是很自然的。”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用创业来描述这部经典的产生过程,而那一批创业者正是美的使者。他们发现了美,他们创造了美,而这个美又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世界。这一事业,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从艺术上来讲,作为中国的芭蕾舞剧,她到底美在哪里?她的独特个性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象赵 汝蘅这些亲历者最有发言权。她这样说:“我记得当时我演完天鹅湖,就去演了红色娘子军,开始分配的角色是红莲。连长、吴清华我都跳过。最开始我们对作品理解不是很深刻,我们团长说我们只像娘子不像军,这就有了我们后来去大同体验当兵,真的像节目中的娘子军一样打把,行军。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走得时候,解放军也都是很依依不舍的。我是演完天鹅湖就去演了红色娘子军的,从非常飘逸的感觉,一下子要表现非常昂扬,非常有力量的娘子军,从半脚尖变成全脚走路,感觉脚后跟特别疼,这些小的细节只有自己参与了,才会知道。《红色娘子军》确实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一生。” “挑战了西方的程式化,第一,我们突破了西方芭蕾舞爱情的主题。第二,红色娘子军很少有双人舞,完全是形式服从内容。第三,就是我们在演红色娘子军的时候已经可以在台上有语言了,能够做到这样的创新,这在当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篇一: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1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作曲。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1964年在北京首演。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 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 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 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全剧的音乐,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舞剧1964年首演,1970年被拍成电影作为“样板戏”在全国放映,“文革”之后,它曾一度沉寂达十年之久,进入90年代,当人们拉开一段历史距离去审视这一中国特定时期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重新给予它高度评价:它是用西方唯美的芭蕾形式,大胆地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它是中国芭蕾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也是一部讴歌伟大女性的代表作品。这部舞剧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芭蕾舞剧中的中国特色

摘要 芭蕾舞剧中的中国特色 摘要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中国的芭蕾经历了许多波折,已成为一个国家风格的芭蕾,证实了中国芭蕾舞剧创作的形成,但也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国芭蕾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芭蕾的民族化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洋为中用”的基础,古为今用”和“艺术为公众服务”的文艺政策为指导,其舞剧的音乐,舞蹈,舞蹈服装,布景和道具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反映了真实生活中的事件。本文以《红色娘子军》为例,从创建使用的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特点及意义,探讨中国芭蕾具有的“中国特色”,开辟了新的前景,并有助于中国芭蕾艺术的发展,让更多的人知道芭蕾,了解它包含中国特征。 关键词:《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中国特色

Abstract Abstract In the 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ballet experienced many twists and turns,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yle of ballet, confirmed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ballet creation, but also provides a platform, China ballet is Chinese unique artistic form, Chinese ballet nationality has been entered into our life, and has brought us a lot of fun. Based on the ballet "Red Army" to "make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 Comrade Mao Zedong", 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and" art serves for the public "literature and art policy as a guide, the ballet music, dance, dance costumes, sets and props art form makes a bold innovation, reflecting the real life events. In this paper, "Miss Red" as an example, different from the various created using art form,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China ballet ha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pened up a new prospect,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Chinese ballet art, to let more people know about it China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ballet. Keywords: "Miss Red" balle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的中学,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中学,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我们应正确分析其精华和糟粕,在现实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用科学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旧赋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居中心地位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一种以扬善抑恶、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伦理政治型文化。“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为‘德性文化’”。它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政的文化,是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除了伦理政治型文化这一总的特征之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创新性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它不像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化那样无以后

舞剧《红色娘子军》鉴赏

舞剧《红色娘子军》鉴赏 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新中国芭蕾舞台上的佼佼者,《红色娘子军》将古典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民族气派相融为一体,剧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浓烈的中国风格。芭蕾这门艺术本来是舶来品,其中充斥着公主与王子的浪漫影像。很难想象,用军帽、军鞋、长衣、长裤装扮的芭蕾舞剧所刻画的革命形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恰恰这种对古典芭蕾的挑战与背叛,展现出了中国芭蕾独有的特色和民族风情。自从1964年公演以来,《红色娘子军》广受各界人士推崇。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的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此舞剧场次介绍 序幕海南岛,恶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内,关押着南府丫头琼花。团丁头目老四奉命要卖掉她,琼花乘老四不备,踢倒老四,在难友的掩护下,夺门而逃。 第一场黑夜,暴雨倾盆。琼花逃出南府,但又与前来搜捕她的老四相遇,琼花落入魔爪。南霸天怒不可遏,命人狠狠鞭打,琼花昏迷不醒。南霸天认为琼花已死,率奴仆回府。红军娘子军连党代表洪常青率领通讯员小庞化妆去执行任务,路遇苏醒过来的琼花,遂指引琼花去投奔即将成立的红色娘子军连。 第二场红军独立师建立了红色娘子军连。琼花赶到会场,受到军民的亲切关怀。琼花看到“打倒南霸天”的标语,愤怒地控诉南霸天对她的迫害,群情激愤。党代表洪常青接受琼花入伍。 第三场南霸天寿辰,黎族少女在皮鞭下被迫起舞。洪常青化妆为归国探亲的华侨巨商前来祝寿,而真意是约定午夜后与娘子军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南霸天的团丁并生擒南霸天。入夜,琼花和战友潜入南府与小庞联络,指点南府道路,并待机接应大队。适遇南霸天送客,琼花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不顾战友阻拦,开枪打伤南霸天,破坏了原定的计划。红军听到枪声,出击南府,南霸天与老四从地洞逃遁。琼花因违犯纪律,打乱了作战部署,懊悔异常。红军打开

观当代芭蕾舞剧有感

观当代芭蕾舞剧有感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作为一名热爱跳舞的女生,每个舞种对我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通过舞蹈我可以感受到舞者内心所要传递给观众的感情,以及舞蹈本身所散发出的热情与魅力。但是对于芭蕾舞我却是知之甚少的。因为我一直认为芭蕾舞是极高雅的艺术,每个站在舞台上的舞者都散发出高贵的光芒,却也因此给我一种遥不可及的疏离之感。总觉得芭蕾舞是那种要求完美的舞蹈,从指尖到足尖,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不能随心所欲,即兴而舞。怀着对芭蕾舞的种种疑问,这学期我选修了《当代著名舞蹈及著名芭蕾舞剧欣赏》这门课。我渴望走进真正的芭蕾舞的世界,去看一看我所不知道的芭蕾舞。 在课堂上,我跟着老师不知不觉已经欣赏了七部芭蕾舞剧,每部舞剧都让我对芭蕾舞有了新的认识。每部舞剧都有共同的地方,却又有其不同之处。让我对芭蕾舞感到新奇的同时有深深为它着迷。下面就让我谈一下对于每部舞剧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吧: 《中央舞台》 这是我在这门课中看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部经典的有关芭蕾舞的电影,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说实话,上第一节课时我的心中是有点忐忑的,我怕一开始就让我看那些枯燥难懂的作品,会从此丧失对芭蕾舞的热情。所幸老师给我播放的是这样一部电影,让我对芭蕾舞的印象从根本上发生的巨大的改变。我从来不知道芭蕾舞也可以跳得如此热情洋溢,激情四射。舞者的每一个舞步都仿佛踏在我的心上,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叫嚣着想要与之共舞。 在这部影片中我还看到了个性与传统的冲撞。一群朝气蓬勃的舞蹈学生们,为了实现在舞蹈界出人头地的梦想,艰苦地进行着训练。为了自己心爱的舞蹈艺术,他们在不懈奋斗中经历苦痛、伤悲、欢笑,还有种种两难的冲突。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用激情去演绎舞蹈。无论是个性张扬的伊娃,敢爱敢恨的朱迪,还是追求自我的莫林,放荡不羁的库帕,都闪耀着自己独有的光芒。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我,他们的舞蹈也感动了我。其实芭蕾舞和其他舞种都一样,对于舞者来说就是灵魂与支柱。比舞蹈的脚更重要的是有一颗舞蹈的心。 《葛蓓莉娅》 《葛蓓莉娅》是我接触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芭蕾舞剧。说实话这部舞剧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新奇的情节、不一样的表演形式都给我很深的震撼。这是一部三幕舞剧,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芭蕾舞不是踮起脚尖跳跳就完了的。芭蕾舞剧是有故事情节的,每一幕都有它的内容。 《葛蓓莉娅》在现存的19世纪浪漫主义古典舞剧的珍品中被认为是喜剧芭蕾的典型。整部舞剧由一个木偶引发,这让我觉得十分新奇。而且第一幕、第二幕基本上依靠哑剧展开,但是故事的内容却并不让人难以理解。只要认真观看,很快就会被带入到情节当中去。看到女孩子们到昏暗的工作室里去一探究竟,我都不禁为她们捏了一把汗,害怕她们被葛白留斯发现。因为是有关木偶的故事,因此很多舞蹈动作都以木偶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你看到一群木偶在跳芭蕾,你也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吧。第三幕是斯万斯妮尔达与弗朗兹重归于好,举行了盛

论中西方芭蕾舞之异同

“神似”与“形似” -----论中西方芭蕾舞之异同 芭蕾——始终给我优雅、高贵、脱俗的感觉,也一直渴望穿上白天鹅的芭蕾舞裙,在舞台上哪怕唯唯诺诺的演出一次也好,恨自己只会幻想,喜欢了这么久的芭蕾竟从没有真正的打算去了解她、探究她,如果不是因为老师布置了这个题目,我不知道这个问题会不会就这样被我拖进那如死水一潭的混沌生活中…… 此习作所有与芭蕾专业相关之文字全部选自《芭蕾舞及教学论研究》(著·人民出版)一书。 我们开始吧—— 芭蕾(Ballet)是一门表演细腻、技艺精湛、魅力无穷、使人心旷神怡的艺术。它那优雅的舞姿、轻盈的跳跃以及富有韵味的脚尖旋转常常把人们带入梦幻般的艺术世界,她的高雅与美妙堪称人类文明进步的精华,被奉为“舞蹈艺术皇冠之珠”。 芭蕾艺术从诞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人们开始总是人体的价值和作用,再加上古罗马和古希腊古典文化遗产的深远影响,意大利成为文化复兴的发源地,从而推动了社会的经济、科学和文化的迅猛发展,尤尤其是在艺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芭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古朴的民间舞基础上,从一种游戏性质的舞蹈开始,在意大利宫廷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确定风格、舞步与技巧的艺术形式。“早期的芭蕾在萌芽时期,吸收了各种不同的养料,其中在戏剧结构和演出形式上,早起芭蕾借鉴了希腊的悲剧和喜剧、罗马的拟剧,乃至于中世纪的职业喜剧;罗马的拟剧对芭蕾中哑剧成分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初的芭蕾动作语汇,则更是直接搬用了当时的宫廷舞会上的舞步,以及整理吸收了以种种形式流传下来的欧洲民间舞蹈”。此后,经过数代芭蕾舞教师、编导和演员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古典芭蕾技术技巧越来越丰富,直到19世纪20年代,脚尖技术开始被广泛采用,双人舞的托举技巧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古典芭蕾技术的难度和表现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芭蕾虽然起源于意大利,但却成型与法国,又在俄国达到鼎盛,最后从各国走向世界各地。在整个5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芭蕾先后经历了五大时期:早起芭蕾时期(启蒙主义时期)、浪漫芭蕾时期、古典芭蕾时期、现代芭蕾时期,最后是当代芭蕾时期。纵观其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它是那样的魅力无穷,以顽强的生命力活跃在世界舞坛。 芭蕾在发展的萌芽时期是没有脚尖技术的,在历经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较长的复杂发展之后,直到19世纪20年代,脚尖的精湛技艺才获得重大的发展,而今天的芭蕾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趋于完美的教学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世界公认的六大芭蕾学派: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俄罗斯学派、丹麦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这六大学派有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是,它们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思想、风格特点和训练细节。由于各个芭蕾学派产生的时期有别,所以各个学派的相互影响无疑是存在的。 芭蕾对于中国来讲是舶来品,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借鉴其他学派的风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学院: 专业: 指导老师: 作品时间: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意义 正文: 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虽然有其超越时代的共同性,但作为一定文化的总体而言,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同社会具有不同性质的文化。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它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在十五大报告中,详细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内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新阐释,既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的基本理论,又充分吸纳了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是对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和邓小平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有机整合,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全新内涵。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时有表现。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使文化发展越来越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多元文化并存使中国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异域文化的挑战,但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抗撷也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世界格局下各种文化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全球视域下,各种文化之间的力量对比极不平衡,西方特别是以少数发

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农家姑娘吴清华,家中贫穷,被恶霸地主南霸天强抢为奴。她逃出地主的樊笼,被抓回投进了阴森的水牢。 有一天,南霸天家来了一个华侨巨商,清华又被作为礼品转到了那位“巨商”手中。巨商把她带到路途中,把她放了。清华回头看看这位年轻英俊的巨商,感到惊奇和迷惘。她冒着风雨,越过树丛,一路急速奔跑,来到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琼崖独立师里一支完全由劳动妇女组成的战斗连队——红色娘子军。她见到党代表洪常青,这时她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华侨巨商就是党代表洪常青乔装改扮的。清华与地主南霸天有不共戴天之仇,她要复仇。在一次侦察任务中,清华见到南霸天,两眼冒出怒火,她不顾侦察纪律,擅自开枪射击南霸天,结果暴露了目标,使南霸天逃脱。洪常青对她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使她提高了觉悟。后来,南霸天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洪常青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战斗中,清华因表现英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任娘子军连党代表职务。 在几个星期前的中外舞蹈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部六场的芭蕾舞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才知道,《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以此为标志,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了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我国芭蕾舞发展以绝好的机会。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革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靡一时。众所周知,芭蕾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最初芭蕾舞是仅仅属于王公贵族的一种舞蹈,它的题材最初仅限于公主和王子的

世界六大剧院(组图)

世界六大剧院(组图) 世界六大剧院(组图) 奥地利国家歌剧院 奥地利国家歌剧院位于维也纳,也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始建于1861年,1869年5月15日建成。奥地利国家歌剧院是奥地利最大的歌剧院也是欧洲有名的歌剧院 之一,是全世界第一流的歌剧院。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建筑,外观典雅,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造型别致的喷泉。内部更是豪华无比,设施全部现代化。整个剧院面积有9000平方米,舞台面积1500平方米,楼上楼下共有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和能容纳110人乐队的乐池,以上演第一流歌剧和最讲礼节而闻名于世。上演曲目水准很高,建筑风格为巴洛克式。凡在这里上演的节目,等于戴上了“世界一流”的桂冠。一年300个晚场的节目几乎没有一场重复。国家歌剧院门檐装饰着吹笛人的雕像,室内以金色为主调,仅设座位2000个,演坛背后,矗立3排巨大的金色风琴乐管。正厅两边金色墙壁前,肃立16尊大理石雕的金色音乐女神。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安放着欧洲历代音乐大师的金色

胸像。1941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演出过去一年新创作的芭蕾舞剧,演奏施特劳斯等人的不朽名曲,是全年最精彩的一场演出,近年已通过通信卫星向全球转播实况。这家剧院最重礼节,凡有观众鼓掌喝彩,乐声戛然而止,演员停止不动,直到掌声停止才恢复表演,以表谢意。 法国巴黎歌剧院 巴黎国家歌剧院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奥斯曼 大街上巴黎歌剧院长173米,宽125米,建筑总面积1 1237平方米。剧院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舞台,可同时容纳450名演员。剧院里有2200个座位。演出大厅的悬挂式分枝吊灯重约八吨。其富丽堂皇的休息大厅堪与凡尔赛宫大镜廊相媲美,里面装潢豪华,四壁和廊柱布满巴洛克式的雕塑、挂灯、绘画,有人说这儿豪华得像是一个首饰盒,装满了金银珠宝。 2010年7月到访中国的巴黎歌剧院童声合唱团 巴黎国家歌剧院(简称ONP)始建于1861年,1873年10月29日,巴黎歌剧院的建筑在一场大火中被毁。当新的歌剧院于1875年1月5日建成并启用时,人们发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也最为豪华的一座歌剧院。有一个举世闻名

如何准确理解“中国特色”内涵

如何准确理解“中国特色”内涵 如何准确理解“中国特色”内涵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李小佳李捷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高扬,“中国特色”这一科学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人群还存在对“中国特色”的模糊认识。例如,是否中国社会特有的一些现象就能冠以“中国特色”?与西方不同的都叫“中国特色”吗?既然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为何还要强调“中国特色”?为什么越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越要强调“中国特色”?等等。如何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的丰富内涵?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定义有专指:不可与阶段性国情和现象混为一谈本报记者李小佳(以下简称记者):“中国式……”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人们常用其形容具有阶段性国情和国人习惯特征的一些社会现象,例如前一段时间舆论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等。但这些现象能被称为“中国特色”吗?李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概念,其中“中国特色”也有它的科学含义,即专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

形成的实践特色和理论特色。“中国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旗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安排,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则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的支撑。中国社会确实存在有别于西方社会的内在运行逻辑,中国人也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点。把握这些逻辑,有助于增强我国社会管理的有效性,甚至更多社会政策、经济政策等的有效性。但应该说,这些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更不能把违反公共秩序等陋习称作“中国特色”。恰恰相反,乱穿马路等不仅不属于“中国特色”,而且是在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要逐步革除的陋习。此外,“中国特色”是不断发展的,也是开放的。不断发展,是指要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剔除被实践证明是对马克思主义教条的、僵化的理解。开放,是指“中国特色”不是封闭的,而是兼容并包的,这个开放包括向世界的开放。在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学习了大量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借鉴了市场经济机制等。然而,这种学要结合中国实际,不能照搬照抄,不能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价值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