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动物的繁殖活动的课件。

一、图片回顾:开花植物是怎样繁殖的?

1、学生思考。

2、交流总结: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使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长形成种子,子房长成果实。

二、研究卵生动物的繁殖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交流。

3、教师讲述:动物和植物一样,许多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只有在和雄性动物的精子结合之后,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4、看图片,说说青蛙、鸡、蜻蜓、小鸟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5、学生交流。

6、教师讲述:

(1)动物的很多活动是为繁殖做准备的。例如: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2)像青蛙、鸡、蜻蜓、小鸟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我们称这样的动物为卵生动物。

(3)卵生动物繁殖的共同点特点:一是把卵产在体外;二是要把卵孵化后才能形成小动物。

7、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三、研究胎生动物的繁殖

1、思考: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狗、兔等,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2、看图片小猫、小狗、小羊的诞生。

3、学生交流。

4、什么叫胎生?什么叫胎生动物?

5、教师讲解:

(1)像狗、猫、羊这样由母体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哺育小动物,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胎生动物的共同特点:一是直接生下小动物.;二是一般用乳汁哺育小动物.。

6、人是胎生动物吗?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四、探讨:人的繁殖

1、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2、学生交流。

3、教师讲解:人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都要经历“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的生命形成过程。正是因为人的繁殖,才使我们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五、本课总结。

1、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动物的繁殖都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2、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板书设计

雄性(精子)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受精卵

雌性(卵子)直接生下小动物哺乳胎生动物(包括人)

动物的繁殖 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5.动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2.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小组观察用的放大镜、盘子;各种常见卵生动物的卵。 2.各种胎生小动物诞生时身体反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前面我们学习到了动物的哪些知识?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教师: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板书设计: 5.动物的繁殖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青蛙、鸡等动物产卵繁殖后代,属于();牛、羊、马等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繁殖后代,属于()。 2.()是一种生物繁殖新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可广泛用于()、()、()、()等领域。 二、判断 鸡不是卵生动物。() 三、连线

7、动物的繁殖活动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

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复习教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2、利用 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二、复习重点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三、复习难点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四、复习过程(一)、投影出示复习目标。(二)、投影展示复习提纲:1、动物是怎样运动的?2、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3、如何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4、什么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5、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哪些方式?(三)、指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依据复习提纲阅读课本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解决提纲中的问题。(四)、学生自学完毕后交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评,并将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1、动物的运动是由于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完成动作都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 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 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行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具 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4、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传递信息、用气味传递信息、用声音传递信息。五、复习巩固后完成练习题。1、骨的运动:骨的___的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___的牵拉。2、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有受___而___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___传来的___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活动,于是躯

《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过程,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习农业生产上一些植物的生殖过程,概述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3.在学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4.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并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选讲)。 5.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6.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对前两节讲述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加以归纳,进而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以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为例,阐述了无性生殖的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营养繁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并要求学生参加有关实践活动。因此,在教材地位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生物学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生物的生殖”这部分知识尚处于空白阶段。通过第19章前面2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生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有关其他生物生殖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 营养繁殖的过程与实践活动 2.教学难点: 植物营养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与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1.比较分析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理解植物的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3.通过实例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压条等) 4.通过植物营养繁殖的实践活动,了解植物营养繁殖的过程,体会无性生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5.通过图片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和意义 6.通过分组讨论,比较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人、鸟类、蛙类和昆虫的生殖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动物与人的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以及有性生殖后代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此处采用问答法结合讲授法。 1.有性生殖:由亲体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有性生殖特点: (1)存在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3)后代生活力较强 二、新课学习 (一)植物的营养繁殖 1.鼓励学生回忆并描述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用图片及动画展示绿色开花植物种子繁殖的过程,引导学生将植物的种子繁殖与动物的有性生殖加以比较,明确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的范畴。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植物除进行种子繁殖以外,还有其它的生殖方式吗? 2.结合图片讲述农业生产上怎样种植马铃薯的方法,引入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无性生殖:像马铃薯的块茎繁殖这样,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特点:

八年级生物上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所作出的适应活动,包括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动物的一切状态。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是十分重要的,与人类的生活也极为密切,动物的运动依赖与一定的身体结构,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所以课本首先以家兔为例讲述运动系统的组成,以人的屈伸时动作为例讲述骨,关节,肌肉的协调性,作为本章的铺垫。第二、三节分别举例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学习本章时,要领会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3、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用具】: 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资料。 2.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模型或标本。 3.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三、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的外形和作用 2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3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看动物的运动方式图,回忆学 过的相关知识。 观看一些动物的一些行为。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 认识长骨的结构特点 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 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 完成。 ①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 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 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 和繁殖)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多媒体给出人体 骨骼标本,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 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 的位置。 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 ①多媒体课件演示骨骼肌的结构,观 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 征。 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

复习教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韩辉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2、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 二、复习重点: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三、复习难点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 四、复习过程 (一)、投影出示复习目标。 (二)、投影展示复习提纲:1、动物是怎样运动的?2、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3、如何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什么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5、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哪些方式? (三)、指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依据复习提纲阅读课本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解决提纲中的问题。(四)、学生自学完毕后交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评,并将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1、动物的运动是由于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完成动作都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

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获得途径由遗传物质控制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适应性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化趋势无脊椎动物主要的行为方式,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4、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传递信息、用气味传递信息、用声音传递信息。 五、复习巩固后完成练习题。 1、骨的运动:骨的___的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___的牵拉。 2、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有受___而___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___传来的___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3、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A、骨和肌肉B、骨骼和既然)D、肌肉和关节 C、肌腱和既然) 4、人体完成任何一个动作,必须参与的结构是(A 、骨骼肌、骨、

14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2)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繁殖这一单元包括三节内容,前两节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这一节探讨动物的繁殖方式。第一部分展示各种各样的动物的繁殖活动,认识到动物的很多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的。第二部分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有胎生和卵生等。 二、学习目标 1.能提取图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 2.知道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 3.针对观察和排序的结果,说出一些动物繁殖的方式和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难点:看图片猜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孩子。 四、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介绍动物求偶的视频资料、动物繁殖图卡、鸡繁殖图卡、胎儿发育图卡。 学生分组材料:受精的鸡蛋、未受精的鸡蛋、玻璃碗。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动物的繁殖活动 1.交流: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主要是什么?(雌雄结合) 2. 动物的繁殖又包括哪些行为呢? 3.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求偶方式 图片1:青蛙。青蛙通过鸣叫来求偶的。鸣叫能够表现出动物个体的强健程度。 图片2:弹涂鱼。弹涂鱼是通过“跳舞”来求偶的。因为跳舞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运动避险本领。 图片3:孔雀。孔雀是通过开屏来求偶的。孔雀通过展示身体的尾部,能表现出自身的健康状态。 图片4:角马。角马是通过搏斗来求偶的。因为搏斗能够表现出动物个体保护自己的能力。 4.教师引导:动物求偶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除了课本中提到的这4种求偶方式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物求偶的方式? 燕鸥喜欢在求偶时送“彩礼”; 啄木鸟通过有节奏地敲打树干,发出“爱情电报”; 蝴蝶、毒蛾分泌有气味的物质以吸引远处的雄性; 雄性锦龟用触碰的动作求偶; 信天翁求爱时非常有礼貌,不断弯腰向对方示爱…… 出示燕鸥、啄木鸟、蝴蝶、信天翁等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多种多样的求偶方式。 教师引导:动物求偶成功之后,就会进行交配,然后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 5.出示课本41页蚕蛾交配的图片和猫交配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动物的交配。 【意图解析】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7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动物的繁殖活动的课件。 一、图片回顾:开花植物是怎样繁殖的? 1、学生思考。 2、交流总结: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使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长形成种子,子房长成果实。 二、研究卵生动物的繁殖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交流。 3、教师讲述:动物和植物一样,许多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只有在和雄性动物的精子结合之后,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4、看图片,说说青蛙、鸡、蜻蜓、小鸟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5、学生交流。 6、教师讲述: (1)动物的很多活动是为繁殖做准备的。例如: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2)像青蛙、鸡、蜻蜓、小鸟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我们称这样的动物为卵生动物。 (3)卵生动物繁殖的共同点特点:一是把卵产在体外;二是要把卵孵化后才能形成小动物。 7、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三、研究胎生动物的繁殖 1、思考: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狗、兔等,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2、看图片小猫、小狗、小羊的诞生。 3、学生交流。 4、什么叫胎生?什么叫胎生动物? 5、教师讲解: (1)像狗、猫、羊这样由母体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哺育小动物,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胎生动物的共同特点:一是直接生下小动物.;二是一般用乳汁哺育小动物.。 6、人是胎生动物吗?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四、探讨:人的繁殖 1、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2、学生交流。

动物的繁殖活动

7、动物的繁殖活动 课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 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 行分析。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初二生物上学期第五单元第二章学案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师寄语:生命在于运动! 重点难点:了解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知道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重点是理解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然后 通过做屈肘、伸肘动作,体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理解骨、关 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并与机械杠杆活动原理进行类比,充分理解在运动中, 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难点是运动的完成除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还依赖于其他系统的控制、调节或配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情感目标: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和-----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运动系统有什么组成? 3、屈肘和伸肘分别是由哪些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二、导入新课 在非洲草原上,一头母狮正在悄悄地潜近斑马群,这时,斑马会群起反击吗?孔雀开屏、仙鹤起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等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动作。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三、合作探究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由已学动物的一些运动方式,想到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呢?由自己做屈肘伸肘动作,从而猜想运动系统的组成; 2、观察教材29页家兔的骨骼和关节模式图,并结合实物说出关节的组成?体会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7《动物的繁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2.7《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课题动物的繁殖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3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 1.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动物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3.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作为庇护后代的场所。 科学探究 1.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能基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两类。 科学态度 1.对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动物繁殖后代的案例。 重点 1.了解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2.了解动物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两大类。 难点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春天到了,孔雀开屏、丹顶鹤跳舞、百鸟和鸣; 夏天到了,池塘处处蛙声一片。你知道动物的这些 行为有什么意义吗?(展示图片) 【提示】 它们是在求偶,以便繁殖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2、播放视频:动物的繁殖行为 3、地球上的动物多种多样,它们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蚕一样?回答交流 观看视频 思索 通过动物的繁殖 行为导入繁殖方 式,调动学生积 极性 讲授新课一、卵生和卵生动物 1、蚕蛾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7天左右。它不吃 不喝,只是为了产卵繁殖后代。蚕蛾的生命是短暂 的,只有7天左右。它不吃不喝,只是为了产卵繁殖后代。 【提示】 鸡、鳄鱼、天鹅等。 2、小结: 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展示卵生动物图片)3、动物的很多活动是为繁殖做准备的。它们要经过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过程进行繁殖活动。 4、以小鸡为例,探索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展示示意图)回答交流 认真听 了解卵生和卵生 动物的科学概 念,能列举熟悉 的卵生动物 了解卵生动物的 繁殖过程

动物怎样繁殖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进行有性繁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的结合生殖。 2.知道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3.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知道动物繁殖方式具有多样性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难点:收集、分析、整理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信息。 教学准备: 1.动物怎样繁殖专题学习网站。 2.有关动物繁殖课件。 3.识别动物卵生、胎生的图片。 4.关于卵生、胎生和其它繁殖方式的录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2.同学们真有爱心,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就与动物有关(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孩子们,你们对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了解多少?(看来同学们对于动物的繁殖以经了解了不少!)4.对于动物的繁殖你还想了解哪些?、 5.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课本内容一起走进动物世界! 二、辨别雌雄 1.今天首先亮相的动物是谁呢?(出示图片“孔雀开屏”) 同学们对孔雀了解多少?是不是所有孔雀都会开屏?〔多媒体使用意图:通过播放孔雀开屏录像,让学感受动物的美。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动物雌雄之分,为下面教学过程的开展做好铺垫。〕 2.是呀!只有雄性孔雀才会开屏,雌性孔雀不会开屏。孩子们世界上大多动物可以分为雌性和雄性。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如何分辨孔雀的雌雄了吗? 2.同学们有兴趣辨别其它动物的雌雄吗?并说说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3.同学们真的非常了不起!能抓住雌雄性动物的特征进行辨别。是呀!像同学们发现的那样。(课件出示总结语:雌性动物和雄性动物一般在长相、毛色、大小上有所区别,雄性动物更漂亮,更威武。它们的“漂亮”主要能向雌性动物求偶获得更多成功。它们的“威武”更能显示战斗力,能保护雌性动物和小动物不被伤害。雌性动物色彩相对灰暗,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以减少被攻击的机会,更多的关爱和保护好它们的孩子。)〔多媒体使用意图:选取精美“动物夫妻”图片,让学在辨别的同时,能抓住雄性动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掌握辨别的技巧。〕 4.动物“夫妻”间也是有感情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小燕子的故事。 5.看完小燕子的悲惨故事后你有何感想?(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位同学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应该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的地球)〔多媒体使用意图: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燕子夫妻的悲惨故事,让学生在深刻体会动物夫妻感情的同时,也对学生爱护动物方面形成教育。〕 三、教学胎生和卵生 1.雌性动物和雄性动物找到自己伴侣以后,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成双成对、恩恩爱爱。它们结婚之后,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优秀教案

第二章动物地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地运动(学案) 教师寄语:生命在于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知道动物所进行地一系列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地活动,都是动物行为.重点是理解动物地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然后通过做屈肘、伸肘动作,体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地活动状态,理解骨、关节和肌肉地协调配合,并与机械杠杆活动原理进行类比,充分理解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难点是运动地完成除骨、关节和肌肉地协调配合,还依赖于其他系统地控制、调节或配合. 2、认识动物地运动依赖于一定地结构,. 3、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地意义. 知识点精讲: 一、在非洲草原上,一头母狮正在悄悄地潜近斑马群,这时,斑马会群起反击吗?孔雀开屏、仙鹤起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等都是动物地行为,动物地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地动作.动物地运动依赖于一定地身体结构. (一)运动系统地组成: 1、由已学动物地一些运动方式,想到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地呢?由自己做屈肘伸肘动作,从而猜想运动系统地组成; 2、观察教材29页家兔地骨骼和关节模式图,并结合实物说出关节地组成?体会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地作用. 3、取哺乳动物地前肢或后肢观察肌肉、关节、骨三者位置关系,思考骨骼肌在骨上地分布有什么特点? (二)骨、关节与肌肉地协调配合: 1、了解肌肉结构及其特性.

①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 ②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地特性.骨骼肌受神经传来地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产生运动. 2、每个学生做屈肘伸肘动作,体会运动地产生过程,同时用另一只手触摸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感受二者地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答: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正好相反,说明肌肉间地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运动. 3、快速做下蹲运动,在运动中感受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等身体地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各类动物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地调节和控制下完成地.除受神经系统地调节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地参与配合.这就体现了生物体地整体性和统一性. (三)拓展创新 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地作用吗? 2、某人因脑部外伤,结果出现了下肢瘫痪,下肢并没有受任何损伤.这是怎么回事? 3、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地状态是收缩还是舒张? 答: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地屈伸.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才能完成直臂提水这一动作. 例题1 哺乳动物地运动系统是由()组成. A、骨和肌肉 B、骨骼和肌肉 C、关节和肌肉 D、骨和关节 变式训练: 1、某人右上肢瘫痪,是由于(). A、肩关节、肘关节不够灵活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受到损伤 C、肌肉内地血管受损 D、支配右上肢地神经受损 2、你地屈肘动作地产生是由于()地结果.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7《动物的繁殖》教案教学设计

7 动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知道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3.知道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4.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能够区分一些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孔雀开屏、丹顶鹤跳舞、百鸟和鸣;夏天到了,池塘处处蛙声一片。你知道动物的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吗? [提示]它们是在求偶,以便繁殖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 地球上的动物多种多样,它们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蚕一样吗?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相似?哪些与蚕不同呢? [提示]地球上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有的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像蚕一样产卵,如蝴蝶、小鸟、老鹰等,有的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不同,它们不产卵,而是直接生产幼体,比猫、狗、猪等。 (二)探索 1.调查更多的动物,说一说哪些动物也是靠产卵繁殖后代的? (1)昆虫: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两对翅和三对足。绝大多数昆虫是卵生,蚕属于昆虫,还有蜻蜓、蝴蝶、蚂蚁、蜜蜂、飞蛾、瓢虫、蝗虫、螳螂等。 (2)鸟类:鸟类体表有羽毛,我们常见的鸟类都是卵生,比麻雀、孔雀、燕子、老鹰、鸽子、乌鸦、海鸥等。 (3)鱼类:大多数鱼类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如金鱼、鲤鱼、草鱼、鲫鱼、泥鳅等。 卵生动物: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鸟类、爬行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如鸡,鸭、鱼、青蛙、乌龟、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章节复习 第十七 十八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第六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2、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 二、复习重点 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三、复习难点 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 四、复习过程 (一)、投影出示复习目标。 (二)、投影展示复习提纲: 1、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2、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 3、如何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什么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5、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哪些方式? (三)、指导学生自学 要求学生依据复习提纲阅读课本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解决提纲中的问题。 (四)、学生自学完毕后交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评,并将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动物的运动是由于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完成动作都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

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4、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传递信息、用气味传递信息、用声音传递信息。 五、复习巩固后完成练习题。 1、骨的运动:骨的___的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___的牵拉。 2、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有受___而___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___传来的___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A、骨和肌肉 B、骨骼和既然 C、肌腱和既然 D、肌肉和关节 4、人体完成任何一个动作,必须参与的结构是() A 、骨骼肌、骨、关节 B、骨骼肌、骨、关节、神经系统 C、骨骼肌、关节 D、骨骼肌、关节、神经系统 5、关节的什么结构既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磨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A、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B、关节软骨 C、韧带 D、关节囊 6、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小狗会做算术题 B、蚯蚓走迷宫 C、黑熊走钢丝 D、红雀喂金鱼 7、“飞蛾扑火”常用于比喻人们为寻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实际上飞蛾的这种行为是()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不怕牺牲的行为 D、寻找光明的行为 8、动物具有许多适应生活和环境的行为方式,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天鹅的季节性迁徙 B、丹顶鹤繁殖季节翩翩起舞 C、家兔的心脏有节律地跳动 D、大马哈鱼的季节性洄游 9、是利用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A、鸿雁传书 B、公鸡报晓 C、孔雀开屏 D、猫捉老鼠

《动物的繁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第7课时动物的繁殖 【教材简析】 本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七课。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饲养蚕宝宝,已经初步了解了蚕宝宝的一生以及它的变化和繁殖。这一课将研究对象拓展到了更多的动物,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常见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教材共分为四个板块展开。 聚焦板块直接提出问题:“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相似?哪些与蚕不同呢”,将话题聚焦到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即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上。 探索板块主要分为两个活动。活动一是调查与蚕一样的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教科书给出了学生熟悉的鸡和鸡蛋,帮助学生理解鸡也是产卵繁殖后代的。然后通过调查更多的动物的繁殖方式,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熟悉的昆虫、鱼类、鸟类动物也是产卵繁殖后代的,这一类动物叫卵生动物。活动二是学生通过调查猫和狗繁殖后代的方式,发现其与卵生动物的主要区别,即直接生小动物,用哺乳的方式喂养后代。 研讨板块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引领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卵生和胎生两种繁殖方式;二是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卵生与胎生的认知,分析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知道人类的繁殖方式是胎生。 拓展板块通过对“家”的调查了解,引领学生积极关注动物与繁殖相关的更多的生命现象,启发学生保护动物要从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做起,并积极反思我们人类的一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繁殖”并不陌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繁殖,但有一定局限性,很多学生知道

某种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但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获取和整理动物繁殖的信息还是有很大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2.了解动物生存依赖于植物。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繁殖后代,作为庇护场所。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调查动物的繁殖过程,并对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意识到通过交流调查发现,可以互通有无,分享探究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是建立和谐家园,创建生命共同体的重要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能够区分一些常见的动物的繁殖方式。 难点: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依据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动物繁殖过程的图片、PPT等。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3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2、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 3、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4、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5、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 2、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3、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小组观察用放大镜、盘子;各种常见卵生动物的卵。 2、动物繁殖的视频资料及PPT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图片激趣 动物通过繁殖后代,使生命不断延续,那小动物都是怎样诞生的呢?是一生下来就和母体一样的,还是有不同呢? 1、先观察一些动物的图片。(课件提示2) 2、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说说。(3分钟) 二、走进课本,讲授新课 1、我们刚聊了动物的诞生方式,下面请同学们把我们所知道的各种动物小生命的诞生方式填写在表格里。(5分钟)

2、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像青蛙、鸡等动物产卵繁殖后代,属于卵生(课件提示3)。牛、羊、马等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繁殖后代,属于胎生。(课件提示4) 3、我们人类属于那种繁殖方式?(课件提示5)3分钟 4、通常同一类动物的繁殖方式是一样的。填写下表中各类动物的繁殖方式。(课件提示6---7)5分钟 5、观察: 1)观看两段动物繁殖的视频。 2)观察几种常见的动物的卵,思考这些动物的卵是什么样的?它们的产卵环境、数量有什么不同?验证是不是跟视频里面说的一样?(15分钟) 观察常见动物的卵(a.学生观察鸡蛋的外部:可能发现外部壳较硬但是很脆却怎么也捏不破。 b.观察鸡蛋的内部:从外到里的顺序,使用放大镜观察鸡蛋时,会发现蛋壳上有小孔,猜想是气孔,小孔用来呼吸的。) 3)同样是小生命,小生命诞生的情况是一样的吗? 4)学生自由说。(小羚羊出生后很快就能奔跑;小猫、小狗等动物出生时眼睛没有睁开;青蛙产卵后就离开了……) 6、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推理、解决问题(课件提示8)( 5分钟) 1)思考:如果鱼不产许多卵,能保证鱼类物种得以延续吗?如果小羚羊出生后不能很快就会奔跑,后果会怎么样?(因为鱼的卵成活率很低,如果鱼不产许多卵就不能保证鱼类

新教材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动物的繁殖》习题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习题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______________,也都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______________。 3.我们知道的卵生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______________类、______________类、______________类一般都是卵生。 5.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______________。 6.我们知道的胎生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胎生动物一般都用______________方式喂养它们的后代。 8.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9.蝴蝶靠______________繁殖后代。 二、判断题。 1.从动植物的繁殖方式可以看出生物具有多样性。() 2.鸟类的卵大多有较坚硬的卵壳,它属于卵生动物。() 3.胎生动物是以卵的形式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4.卵生动物是以小动物的模样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5.所有动物都必须通过雌、雄交配,才会繁殖出新后代。() 6.海洋中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7.动物的后代都是由妈妈“生”出来的。() 8.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 9.不同种类的动物,其繁殖后代的方式都相同。() 10.马通过胎生产下小马。() 11.鸟类的卵大多有较坚硬的卵壳,它属于卵生动物。() 12.胎生动物是以卵的形式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13.卵生动物是以小动物的模样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三、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