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四制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乡愁四韵》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乡愁四韵》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乡愁四韵》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乡愁

四韵》教案

内容预览:

《乡愁四韵》

余光中

【自学指导】

1.反复诵读诗句,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词句、往复回环的声韵美。

2.体会诗歌的四个物象寄托的浓烈的思乡爱国情感,学习用具体物象抒情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体味课文表达的乡愁、乡情,增进对祖国、对民族的认同感。

【作者介绍】

1.余光中,台湾作家,素有“乡愁诗人”之称。余先生生于南京,九岁去四川,三年后回南京读大学,四九年赴台湾,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后,重返大陆。

2.本诗风格细腻而柔绵。诗歌主要表现两岸分离在华夏儿女心中留下的永久的痛与依恋。“怀乡”是对祖国的怀念,“思念”是对民族文化的怀念。

3.此诗形式非常整齐,分四节,每节句数、字数、音节相同,每节换韵:平仄相间,而中心意象又多次重复,做到往复回环的声韵美。

【学习方法】

①读--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乡愁。

②讲--用说的方式,讲诗句的内涵,讲喜欢什么,讲有什么不懂的。

③写--写几句或仿几句,来表达思念之情。

④议--互相讨论,质疑。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意象鲜明,情感真挚。诗歌最忌讳抽象说教。《乡愁四韵》依次用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抒发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2节的“海棠红”和第4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第3节的“雪花白”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联想自然,环环相扣。《乡愁四韵》围绕中心意象展开

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1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联想到“乡愁的滋味”。这些联想,一环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由“酒”到“醉酒”顺理成事,展示了乡愁撩人的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使人们对“乡愁”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感受。三层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此类似。

音韵和谐,一唱三叹。《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每一节首尾呼应,使每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结构相似,形成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不断深化,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特点。

无理而妙,富于别趣。“无理”指逆常悖理而意外带来的诗美。本诗作者不说“红海棠、白雪花、香腊梅”,而偏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显然,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但是,诗人的用心在于用“一张

红海棠”来强调“红”,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红”又与“血”相连;用“一朵雪花白”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白”又与“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强调“香”,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香”又与“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从诗歌语言来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还是能理解的,而且与“长江水”的结构基本一致,如果改成“水长江”则说不通了。这里只能多数服从少数。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独具匠心。

【思维训练】

1.从诗歌的形式特点看,如何理解题目中的“四韵”?

本诗每节一韵,4节“四韵”。每节首尾呼应,使每节都像一个独立“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相似,形成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其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一个“啊”不仅舒缓语气,更有一种情深意切的味道。

2.本诗的四个意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长江水、红海棠、白雪花、香腊梅,这四个意象是从广远的时空中选择的,可谓精妙绝伦。长江水,有多少的思念和缠绵,有一首诗写到: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夜夜思君不见者,共饮长江水。表达多少深长的思念呀!香腊梅,腊

梅花给人的感觉很微妙,见了就永远忘不了,就像永远忘不了自己母亲的温柔的怀抱一样。

3.四个意象各有什么具体的内涵?

长江水-酒-滋味: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

海棠红-血-烧痛:极富古典韵味,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

雪花白-信-等待:以雪花的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

腊梅香-母亲-芬芳:预示春天来临,统一是人心所向,母亲对游子永远具有吸引力。

4.这些物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诗人刻意选取的这四个物象,以形式之美承载思想情感的美,无一不深深地刻有中华民族的印记。它们都有表现“乡愁”的具体内涵,恰到好处地与诗歌主题相符合。

5.第4小节的句式为什么要改动?

作者第4小节的句式未按照前三节的句式写,而改成“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这是为了突出诗人思念母亲就是思念家乡,母亲的芬芳就是家乡的芬芳。这样表达让读者更容易了解乡愁的滋味,是乡愁滋味的具体化。

6.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摘录古代诗词里关于“乡愁”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拓展学习】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回答问题: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诗人用哪些物象来表现“乡愁”?

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上。

2.诗歌线索是什么?

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3.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歌通过物象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的认同,对于民族文化的挚爱。

4.《乡愁四韵》与《乡愁》,有什么相同之处?

《乡愁四韵》与《乡愁》在风格和表现方式上,颇多一致,都体现寄情于物象的手法,形式上都是一唱三叹,都表现了

乡愁。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第一《外国肖像画赏析》的延伸。从对人物肖像画历史的了解到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通过观察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的比例、不同的表现方法,直至抒发个人情意。 教材从美术作品中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表现身边的人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动态,把握人物的内在心理,达到关注人、关爱人的目的。 教材启示为什么要画身边的人,因为画熟悉的人更容易惟妙惟肖,更容易画出熟悉人的性格和表情,同时也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在作品之中。画家们更是将邻居、家人、朋友像为描绘的对象,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某种爱意。 教材启示多彩人生是我们作画的泉,可以用线造型、电脑绘画、色彩等工具材料去表现身边的人物。同时启示如何关注人物的动态、人物的特征、人物的比例,各种使用工具的处理,还有表现时如何对比协调等,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材还启示用什么方法去进行教学,让画笔传达情意。以全班同学肖像画册为切入口,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去反映每个同学的喜、怒、哀、乐。在表现他们外部特征的同时,特别重视内在的性格。其次再将自己个人的情感和对同学的了解,倾注于画笔之中。 教材中选用的一些图片,体现了表现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充分体现了美术教学的过程。

1.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人体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②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较写实的去表现自己熟悉的人物。 ③让学生在描述过程中,更关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更多的去发规他人的长处(优点)。 2.教学重点 欣赏和了解人物表现的多种方法、材料工具,了解人体在不同成长过程中的比例关系。 3,教学难点 对人物神情、动态、比例、色彩的恰当把握。 4.时建议:2时 一、组织教学 微笑问候学生当天感受,简要讲评上节小组作业。 二、导入新 同学们,上节我给大家介绍肖像画的由以及早期肖像画的作用,还欣赏了摄影术发明以后,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格迥异的肖像画。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人物的五官,以及体会了通过五官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精神世界。那么今天我们再看一些彩色的范图。 看了这些范图你们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这些都是乱涂乱画,怎么把人的脸画成彩色的,怎么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像鼻子呢?好像这些画都是小孩子画的。这里面确实有一部分画是出自小朋友之手,我请

上海教育版初中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一

上海市2010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质量调研考试 数 学 试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含四个大题,共27题; 2.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写出计算的主要步骤; 3.本次考试答题时可使用计算器.试卷中,π取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满分18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整数a 是整数b 的倍数,那么b 是a 的因数; (B )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C )在正整数中,除2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D )在正整数中,除了素数都是合数. 2.下列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 169; (B )38; (C )185 ; (D )50 7. 3.已知三个数为2、4、8,若再添加一个数,使这四个数能组成一个比例,那么这个数可以是…………………………………………………………………………( ) (A )2; (B )4; (C )6; (D )8. 4.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 4 ,那么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A )51; (B )45; (C )9 4 ; (D )95. 5.扇形的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圆心角缩小为原来的 2 1 ,那么扇形的面积( ) (A )不变; (B )扩大为原来的2倍; (C )缩小为原来的2 1 ; (D )扩大为原来的4倍.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了解说明内容,理清结构。 2.梳理思路,感知推理过程,明确顺序。 3.品读语言,体会表达特点,学会赏析。 4.训练思维,学习科学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2.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领略科普小品文的魅力。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出说明话题——恐龙灭绝 (展示恐龙图片)6500万年前,上一届地球霸主——恐龙统治着世界。可是,它们在生活了1.6亿年后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的谜。围绕着“恐龙灭绝”这一事实,仅科学家们公开提出的“灭绝说”就有130多种,大家各执一词。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观点,不知能否说服你? (直观的图片展示代入感极强,简洁的语言解说指向性明确,既迅速引出本课要探讨的话题“恐龙灭绝”,又在不经意间将思辨的种子种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观点性文章的结论。) 二、全文瘦身——速读,筛选信息理结构 研讨一:把两篇短文浓缩成一篇百字文,你会组合哪些语句? 1.文首中心句: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文末总结句: 《恐龙无处不有》: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

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3.标题: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 参考: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6500万年的岩层中发现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这一环节,筛选信息,明确全文结构:总分总式,层次分明。先总说科学观点,再由两文证实。每篇文章由科学发现引发思考,逐步说明,篇末总结。) 三、文脉透视——跳读,梳理脉络看思路 研讨二:把说明过程提炼成一条逻辑链,你会补全哪些内容? 从“一个领域的科学发现”到“另一个领域的科学结论”,请你找出作者的说明思路并简要记录、交流。 1.全班集体讨论《恐龙无处不有》: 古生物学领域←→地质学领域 ___________恐龙无处不有-→__________________地壳缓慢运动 参考1.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恐龙不能漂洋,大陆自己漂移→地壳缓慢运动 参考2.事实论据: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推理:恐龙遍布世界各地→推理:恐龙不能在寒冷的南极生存→问题: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假设: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参考 3.恐龙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恐龙无处不在,曾经遍布每块大陆→恐龙不可能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现存大陆在远古曾是联结在一起的“泛大陆”→“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现在的各块大陆。 参考 4.科学发现: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产生质疑:恐龙来自哪里——追溯原因:泛大陆分裂带走恐龙→研究价值:证明地壳运动理论。 2.小组合作交流《被压扁的沙子》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了解说明内容,理清结构。 2.梳理思路,感知推理过程,明确顺序。 3.品读语言,体会表达特点,学会赏析。 4.训练思维,学习科学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2.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领略科普小品文的魅力。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出说明话题——恐龙灭绝 (展示恐龙图片)6500万年前,上一届地球霸主——恐龙统治着世界。可是,它们在生活了1.6亿年后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的谜。围绕着“恐龙灭绝”这一事实,仅科学家们公开提出的“灭绝说”就有130多种,大家各执一词。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观点,不知能否说服你?

(直观的图片展示代入感极强,简洁的语言解说指向性明确,既迅速引出本课要探讨的话题“恐龙灭绝”,又在不经意间将思辨的种子种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观点性文章的结论。) 二、全文瘦身——速读,筛选信息理结构 研讨一:把两篇短文浓缩成一篇百字文,你会组合哪些语句? 1.文首中心句: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文末总结句: 《恐龙无处不有》: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3.标题: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 参考: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6500万年的岩层中发现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这一环节,筛选信息,明确全文结构:总分总式,层次分明。先总说科学观点,再由两文证实。每篇文章由科学发现引发思考,逐步说明,篇末总结。) 三、文脉透视——跳读,梳理脉络看思路 研讨二:把说明过程提炼成一条逻辑链,你会补全哪些内容?

上海教育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C卷 (附答案)

上海教育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C卷 (附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卷满分100分。 2、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指定区域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考生不得提前交卷,若对题有异议请举手示意。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12分) 1、五月份销售额比四月份增加15%,五月份销售额是四月份的()%,四月份销售额比五月份少()%。 2、甲数的2/5是乙数的5/6,乙数是12,甲数是()。 3、()÷36=20:()= 1/4 =( )(填小数) =()% =()折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1:2:3.这是一个()三角形。 5、甲乙两个圆的周长比是2:3,其中一个圆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则另一个圆的面积可能是()平方厘米。 6、小红把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68%,利息税是5%,那么到期时可得利息()元。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有30本故事书,连环画是故事书的4/5,连环画有()。 A、36 B、30 C、25 2、在2,4,7,8,中互质数有()对。

A、2 B、3 C、4 3、一袋纯牛奶1.50元,购买纯牛奶的袋数和总钱数(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4、一种商品现价90元,比原价降低了10元,降低了()。 A.1/9 B.10% C.9% 5、一件商品,先提价20%,以后又降价20%,现在的价格与原来相比()。 A.提高了 B.降低了 C.不变 D.无法确定 6、王宏4月5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2000元,月利率是0.12%,到6月5日,他可以得到税后利息是多少元?(税后利息为5%)正确的列式是()。 A、2000×0.12%×(1-5%) B、2000×0.12%×2 C、2000×0.12%×2×(1-5%) D、2000+2000×0.12%×2×(1-5%) 7、把浓度为20%、30%、40%的三种盐水按2:3:5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得到的盐水浓度为()。 A.32% B.33% C.34% D.35% 8、用一块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的长方形厚纸板,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80 B、40 C、64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2分) 1、()任何不小于1的数,它的倒数都小于1。 2、()任意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3、( )出勤率不可能超过100%。 4、()一条路,修了的米数和未修的米数成反比例。 5、()大于零的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6、()任何一个质数加1,必定得到一个合数。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花的话》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

教学目标:1、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 2、培奍谦虚的品格。 教学重点: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的“谦虚”,品味文中的词语对反映花儿性格所起的作用。 一、导入: 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万物复苏,一切都显得那样生机勃勃。人们也出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小草扭动起了它那细嫩的腰肢,这时,花儿们也按捺不住了,纷纷说起了话来,它们究竟都说了些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宗璞的《花的话》。 二、教学过程: 1、浏览课文,圈划出文中都有哪些花说了话? 2、分角色朗读文章第4─11节,品味花儿们都说了些什么。 3、思考:小男孩为什么最后单单挑了野生的二月兰送给他最敬爱的教师?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花送给你的老师,并讲明你送这种花的含义。 4、总结:这是宗璞的一篇童话,文章将不会说话的也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的花儿安排在月下花园比美论贵,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以花喻人,实际上反映的是现实生活,教育读者要有谦虚质朴、无私奉献的精神。 5、拓展:以你的家庭为背景,仿照《花的话》,写一篇小短文,把你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家具、厨具、文具等物体的对话表现出来。 6、作业:现在人们都给花儿赋予了一些含义,试搜集一些 “花之物语”。 教材分析:本文是二期课改新教材第一单元“春天来了”中的一篇童话,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花儿的口教育读者要有谦虚质朴、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拟人的修辞方法和培养谦虚的品格。 学生分析:预初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阅读基本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多种形式体会人物个性、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妙处,激发他们对生活、人生的思考。 教学设计说明: 1、导入部分联系本单元主题“春天来了”,并引入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朱自清的《春》中人、小草的活动来导入文章题目《花的话》,以“花说了什么话”来引入对课文的阅读。 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自己挑选角色,选择了哪个角色,那么他的朗读就应该符合那个角色的个性、特点。首先让一个学生试读第4节前半部分,试读之后,大家评价,看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不足,榆叶梅应该是怎样的,他是不是把榆叶梅的那种急性子读出来了。之后分角色朗读第4─11节,全班评价哪些读得好,好在哪里,学生在评价的时候也会说出他们是否读出了花儿的特点。比如榆叶梅的急躁、玫瑰的自以为是、……但在说到白丁香和玉兰时,他们对这两种花的“假谦虚”理解不够,于是可以采取反复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帮助他们体会,再就是提出一些词语如“慢吞吞”、“措词”、“从高处向下”加以点拔,让他们认识到那是在互相吹捧,并不是真正的谦虚。 3、思考部分,学生一方面要弄清楚小男孩选择二月兰送给老师的含义,另一方面,花本身是没有什么寓意的,只是人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赋予了它一定的意义,所以送什么花,就要给这种花赋予一定的含义。这一环节既开阔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同时也可以加强他们对“谦虚”等优秀品质的理解。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作家施耐庵及其《水浒》的文学常识。 2.把握《水浒》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并能有声有色地讲解2-3个小故事。 3.通过个体阅读、概括,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创设情境,欣赏其艺术魅力。 4.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与热情。 5.培养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学思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重点: 1.创设情境,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 2.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客观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明确正确的是非观念。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引领阅读,圈点笔记;创设情境,启发思考; 搭建舞台,展示交流;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指导预习 1.课前阅读名著《水浒传》,观看电视剧《水浒传》,了解故事内容,做好复述准备。 2.指导几个学生准备2——3个《水浒》中的故事。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每组分析其中一个经典人物,形成书面材料。 4.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摘抄在笔记本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家作品

学生先介绍,教师补充。(重点内容出示ppt) 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江苏兴化人,原籍江苏。施耐庵约于元末明初至顺二年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苏州写作《水浒传》。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3.创作背景:《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罗贯中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 三、走进作品 《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 1. 回顾《水浒传》经典情节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鲁智深;风雪山神庙----林冲;醉打蒋门神、景阳 冈打虎、醉打蒋门神----武松; 2.人物绰号知多少? ①学生发言,共享所知。 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智多星吴用、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小李广花荣等、菜园子张青等。 ②总结归纳命名绰号的规律 《水浒》中人物绰号有以长相命名的,有以身体的某一特色命名的,有以个人特长命名的,有以所用兵器命名的,有以性格命名的,有以出身身份命名的等。 ③为什么他们的绰号至今还会留传于世? 抓住了人的特征,诙谐,幽默,有创造性,显示人物的特征,不具有侮辱性。 四、分析人物形象 回忆相关情节,比较分析英雄性格的异同,加深理解。

上海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上海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一种商品,先提价10%,后降价10%,这时的价格和原来相比() A. 提高了 B. 降低了 C. 无法确定 D. 没有变化2.甲数是6,乙数是8,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列式是() A. (8﹣6)÷6 B. 1﹣6÷8 C. (8﹣6)÷8 D. 6÷8﹣1 3.六(一)班今天请假4人,出勤46人,出勤率是() A. 91.3% B. 87.8% C. 92% 4.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卖价均为120元,其中一件盈利20%,另一件亏本20%,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相对成本而言,总体上()。 A. 不亏不赚 B. 赚了10元 C. 亏了10元 D. 亏了20元 5.红苹果幼儿园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10%,今年的学生人数是去年的()。 A. 90% B. 101% C. 10% D. 110%6.五一期间甲乙两个超市对同一种定价相同的饮料举行了促销活动,甲超市买5瓶送1瓶,乙超市降价20%,李师傅要为运动员买一些这样的饮料,到()超市去购买较便宜。 A. 甲 B. 乙 C. 甲或乙 7.某种酒精消毒液的包装上有如图所示信息,其中“乙醇含量为75%±5%”说明() A. 酒精消毒液中含乙醇75毫升 B. 100毫升酒精消毒液中含乙醇75毫升 C. 酒精消毒液中含乙醇70~80毫升 D. 酒精消毒液中乙醇含量占净含量的70%~80% 8.原有7克糖和15克水,现在放入5克糖和25克水,糖水会() A. 变淡了 B. 变甜了 C. 没有甜味了 D. 没有那么甜了9.某班有学生50人,今天请假1人,出勤率为()。 A. 99% B. 98% C. 2% 10.一台电视机,商场进行促销活动,降价10%。在此基础上,商场又返还售价6%的现金。此时购买这台电视机,相当于降价了()。 A. 16% B. 15.4% C. 15% D. 14.6%11.某班有50人,4人请假,缺勤率是(). A. 92% B. 46% C. 8% 12.种植99棵树,全部成活,成活率是( )。 A. 99% B. 100% C. 1% D. 101% 二、填空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电子教案

课题 1 山中访友教师:张清凤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引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 课前准备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轻松迎客,寒梅报春 这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这节课我们学习《山中访友》,读题,让我们去体会作者是如何细心观察大自然,有哪些独特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 二、字词教学 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朗读,组织交流: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自由读课文后,师出示几组词语: 德高望重津津乐道依然如旧汩汩瀑布 栀子花犬吠恩泽细数唱和旋转 ①自由读——指生读,正音——齐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②引导理解词语“恩泽”,谁来给它找个近义词? ③你能结合课文将成语补充完整吗? 德高望重的()津津乐道地()依然如旧的() 三、引入 作者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访友,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回来的?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回答。 2、从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到“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这两段的哪些词语中你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心情?(品味:一路月色、犬吠、归鸟的环境衬托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 四、语言训练点1 文本内容: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引入: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和这些朋友的深厚感情? 1、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 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 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 课文《老山界》(2课时) 课文《草》(2课时) 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一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一时ín山难 nán 困难,难能可贵横 h éng 横竖 nàn 苦难,难兄难弟 hèng 蛮横

最新上海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知识点整理

上海市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数的整除 1、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是整数而余数为零,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式子表示:如果a÷b=c( a、b,c都为整数)称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区分两种表述)3、整除的条件: 1)除数,被除数都为整数 2)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整数而且余数为零。 例如:48÷8=6 整除 6÷4=1.5 非整除 4、因数与倍数 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 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5、素数(也叫质数)是一个正整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2,3,5,7,11… 2是偶数中唯一的素数; 合数是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的。 4 , 6 , 8 , 10 ,12…..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正整数又可以分为1、素数和合数。 素因数是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素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 分解素因数是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公因数是几个数共有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公因数。 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 两个整数中,如果某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这两个数互素,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6、几个整数的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求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取它们所有公有的素因数,再取它们各自剩余额素因数,将这些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整数中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互素,那么它们的乘积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沪教版(五四制)上海 六年级上 数学 期末综合复习提高练习(带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2分,满分12分) 1、下列分数不能化为有限小数的是() A. B. C. D. 2、如果,那么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 B. C.a:d=c:b D. a:b=c:d 3、甲、乙、丙三位同学同时打印一篇文章,甲用了1小时40分,乙用了1.5小时,丙用了1小时,打得最快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无法确定 4、下列四个图案中,哪个图案的阴影部分面积与其他三个不同() A. B. C. D. 5、如图,已知点A表示的数是,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 A. B. 1 C. 2 D.1 6、小明家的客厅地面是长6米,宽4.8米的长方形,准备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客厅的地面,小明从下列尺寸的地砖中要选择尺寸较大的,应该选的尺寸是(单位:厘米)()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题,每题2分,满分28分) 7、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的正整数时________。 8、分解素因数:48=_________。 9、一包饼干重公斤,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可得______公斤。 10、正整数a取_______时,是假分数,是真分数。 11、长1厘米的时钟分针经过30分钟,针的尖端走过的路程是_____厘米。 12、如果一个扇形所含圆弧的长是相同半径的圆周长的,那么这个扇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 积的______。 13、两圆的半径之比是3:4,那么这两个圆面积的比值是______。 14、在7、15、17、23、25、31、50这七个数中,素数有____个 15、化简比:1.5千米:600米=__________。 16、王师傅生产了一批零件,经检验合格的有485个,不合格的有15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为________。 17、如图,用灰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地面,则第n个图案中白色瓷砖数为______块。

【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 教案与教学反思-电子备课word(人教统编版)

语文园地七 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与教学反思-电子备课word-2019人教部编语文 1.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了解其含义,并学会用这些词语造句。积累描述书法、音乐、艺术作品的词语,了解其含义。 2.了解做课堂笔记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做课堂笔记的重要意义,掌握做课堂笔记的具体方法。 3.了解怎样将说明书写清楚,学会修改说明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做课堂笔记应注意的事项,掌握做课堂笔记的具体方法。 2.了解怎样将说明书写清楚,学会修改说明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会做课堂笔记吗?做课堂笔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与戏曲有关的词语有哪些?让我们赶紧走进今天的课堂吧。 二、交流平台 1.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哪些好处?(指名说) 明确: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进我们积极思考。另外,它还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等。 2.师:结合课文,请具体介绍你在课堂上做笔记的例子。(学生自由交流) 3.师: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时,你是怎样做课堂笔记的?学生间展开合作讨论,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举例说明。

三、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流它们的意思,再选一两个说句子。 2.小组内成员交流,教师抽查学生并总结反馈。(课件出示词语意思) 3.教师小结,并适当拓展戏曲知识。 4.师:说明书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文体,如果写得不够清楚,会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多不便。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说明书的相关知识。 (1)简介说明书。 说明书属于应用文,按事物的种类分:产品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安装说明书、演出说明书。课本中小台灯制作说明书属于安装说明书。 (2)课件出示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包括材料和做法两部分,具体内容见课本106页。教师引导学生对玩具小台灯的材料和具体做法进行分析。 (3)师生合作研读材料部分。(指名说) (学生记录存在的问题:如何获得半个乒乓球,瓶盖的大小,铅丝的长短、粗细要与乒乓球所做的灯罩配合适中。) (4)研读做法部分。 ①指名读做法,边听边想象每一步骤制作的画面。 ②说明书给我们介绍了制作玩具的三个步骤,思考:如果让你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困难或迷惑? 示例:如何钻小洞?钻多大的小洞? 铅丝的另一头是从里面还是从外面插进乒乓球的小洞里? 5.探讨修改方法: (1)学生自由讨论,师归纳总结: ①材料和工具制定不全。 ②材料规格交代不清楚。 ③制作过程交代简单。 ④制作的步骤交代不清。 (2)探讨修改方法。(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小结:①补充材料和工具;②可通过具体数字或进行实物比较交代材料规格;③补充交代制作注意事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学习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学习 一、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咏物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养成带着感情观察事物, 并在观 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学习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海燕》2课时 《白杨礼赞》2课时 《石榴》1课时 《马说》2课时 《紫藤箩瀑布》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鸟》专题2课时 单元总体分析 单元主题定位: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虽然都是写物的散文,但表现的手法又各有特点,教学的设 计既要着眼于这一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又要针对每篇课文的个性特点。《海燕》和 《白杨礼赞》《石榴》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但《海燕》是一组形象的象征,这些不同的象征物构成一个群体,组合起来表现主题,《白杨礼赞》《石榴》主要通过揭示白杨树、石榴这

一主要形象的象征意义表现主旨,《紫藤萝瀑布》则是写作者由紫藤萝所获得的人生感悟。从语言看,《海燕》是散文诗,语言具有更强烈的抒情性。所以《海燕》的教学要更注重朗读和吟诵,把课文的背诵和文章的欣赏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其他媒体帮助学生领悟课文,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一组形象之间的关系。《白杨礼赞》《石榴》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阅渎中理解物的 “形”与“神”、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一致。结构上,《白杨礼赞》又要复杂一些,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把握文章的层次,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石榴》的教学可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利用“探究?练习”或设计一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并稍加点拨则可。《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可以由文章对紫藤萝花的描写人手,解读文章所蕴涵的哲理。无疑,作为一组散文,教学中都要 加强学生的朗读,但要注意把朗读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使朗读为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服务。 单元课文简析: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 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井必将取得胜 利的前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对象征意义的理解:这篇散文诗的思想是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的 对象征意义的理解,要从作品整体上和主要方面领会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防止牵强附会。 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是: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和腐朽势力的 革命浪潮风暴,而狂风、乌云、闪电、响雷则是暴风雨的前奏,为什么却说它们象征反动势 力呢? 《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对 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文章主题的理解:本文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来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 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文章抓住白杨外形上的特点一一“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叶子也是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然后联系白杨生长的环境,揭示它“虽在 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气质,这就远远突破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而是赋

上海市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数学试卷 (注:本卷中π取,除速算、填空、选择外的题目都应写出主要步骤) 一、直接写出答案(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满分10分) 1、=?6552_________ 2、=-8 587 _________ 3、=÷111020_________ 4、7 0.1258+=_________ 5、2.2214-= _________ 6、=?81 544_________ 7、=÷32254 _________ 8、=+7 2 7313_________ 9、=-3124 _________ 10、=?5.1035 2 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1、下列式子中,属于整除的是 ( ). A 、20 ÷ = 8 B 、8 ÷ 5 = C 、÷ = 3 D 、42 ÷ 6 = 7 12、下列四个数25 9 ,32047,126, 311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个素数只有一个因数 B 、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C 、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D 、素数都是奇数 14、一批玉米种子,发芽粒数与没有发芽粒数的比是4:1,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 ( ). A 、 80% B 、75% C 、25% D 、20%

15、在△ABC 中,∠C =90°,∠A =60°,∠B =30°, AB =2,将△ABC 绕点B 旋转至△A ’B ’C ’的位置(如图),且使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 经过的路径长为( ) A 、π53 B 、π34 C 、π65 D 、π3 5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6、对于6、18这两个数最小的公倍数是 . 17、将20分解素因数:20=_________________ . 18、求比值:小时:50分钟= . 19、一件服装进价为120元,售价为90元,则它的亏损率为 . 20、一条弧的长度为,所对圆心角为120°,那么弧所在的圆的半径为 . 21、某人存入银行10000元,年利率为5%,三年后可得本息和 元. 22、标有1~9数字的相同大小的纸片9张,从中抽到一张素数纸片的可能性大小为 . 23、半径为3cm 的半圆周长是___________cm . 24、某学校对学生早上到学校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其中A 为骑自行 车上学的学生,B 为乘公共汽车上学的学生,C 为走路上学的学生,D 为乘地 铁上学的学生,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15°,问其中走路上学的学生占受调查人 数 C' C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疏通字词 音:逶迤岷mín山难nán困难,难能可贵横héng横竖nàn苦难,难兄难弟hèng蛮横 更gèng更加蒙méng乌蒙,蒙昧,蒙混过关 gēng更新mēng蒙骗,欺上蒙下 měng内蒙古 磅páng磅礴尽jǐn尽管 bàng磅秤jìn尽心 形:崖悬崖岷岷山逶逶迤 涯天涯泯泯灭诿推诿 睚睚眦必报萎萎缩 义:逶迤磅礴走泥丸开颜

等闲--(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悠闲:主要用 于态度从容、闲适,有悠然自得之意。两者都可表示自在的心态和 神情。)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崖,山石的陡立的侧面。(悬崖:主要 形容山势陡峭。两者都有山势陡峭险峻的意思。) 颜--脸,脸上的表情。 二.明确本单元各篇课文的文体,介绍本课文体常识 (一) 1.《七律·长征》--七言律诗 3.《老山界》--回忆录(回忆性叙事散文) 4.《草》--短篇小说 5.《<长征>节选》--电视文学剧本(节选) (二)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阴平、阳平]、上、去、入[仄])也有规定。 三.背景介绍 1.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让学生交流已有的资料) 四.整体感知

上海市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总结

上海市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总结 一.数的整除 概念:整除、倍数和因数、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分解素因数、公倍数和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互素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是整数且余数为零,我们就说a能够被b整除,或者b能整除a。 ÷=,其中a b c 、、都是整数。 a b c (2)倍数和因数: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3)奇数和偶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2k),余下的整数都是奇数[(2k+1)或(2k-1)](4)素数和合数:一个正整数,如果只有1和他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素数(也叫做质数);除了1和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其中: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4)分解素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素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素因数。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的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 (7289243322233 (5)公倍数和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个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6)互素:如果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为1,那么这两个数互素 1~100的素数有: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2是偶数中唯一的素数; 二.分数 概念:分数的种类、最简分数、约分、通分、分数的运算法则、倒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分数的种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其中假分数和带分数可以相互转化 (2)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互素 (3)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公因数约去的过程 (4)通分:将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为与原分数大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 (5)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加、减法要在同分母的情况下进行,然后分子相加减,这时候就要用到通分和约分。乘法:分母乘以分母,分子乘以分子,除法:除以一个分数就等于乘以一个分数的倒数(6)倒数:1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到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 (7)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任何一个分数都能化为小数。如:1/3=……,1/5=等。但能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首先将这个分数化为最简分数,在这个最简分数中,将分母进行分解素因数,若分母的素因数中只含有素因素2和5两,则这个分数可以化为最简分数。否则不能。 三.比和比例 概念:比和比值、比和分数以及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百分比、等可能事件、(1)a、b是两个数或两个相同的量,为了把b和a相比较,将a与b相除,叫做a与b的比,记作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 单元复习 上海五四制版

【单元学习目标】 一、大概了解《西游记》故事及其文学成就。 二、了解《西游记》人物形象,品味各种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三、理解孙悟空性格蕴涵的精神内容。 【基础知识学习】 一、章回小说: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其结构形式是:前有题目,后有“请听下回分解”。 二、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我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网学,科[来源: 施耐庵的《水浒传》我国首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 吴承恩的《西游记》我国最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杰出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最高峰,享有说艺术的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我国古典长篇小世界盛誉的、十分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两部划时代作品,标志中国小说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三、小说的要素是:环境、人物、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有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学习参考(明)吴承恩来源:Z§xx§k][【课文提示】1.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人公,用幻想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歌颂了孙悟空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它是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正音正字】 穹qióng 阙què须臾xūyú圪蚤gēzǎo 濯zhuó 溅jiàn 挈qiè樽罍zūnléi 契qì 【词语积累】 金光焰焰禽有禽言,兽有兽语拖男挈女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序齿排班合契同情 【课文分析】 页 - 1 - 第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他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第一回便使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的形象跃然纸上。 神:生于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仙石,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以至渐渐通灵。 人:拖男挈女,唤弟呼兄,拜他为“王”,俨然人间社会现状。 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孙悟空的神、人、猴的本性,使《西游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成为可能。 “花果山”的“瀑布飞泉”引出了“水帘洞”,“水帘洞”的特色可用一个“石”字点缀:石座、石床、石盆、石碗……如此“神话”的环境,为孙悟空的“出生”和“生活”,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和条件。 【思维训练】 1.花果山的猴子,既有人性,又有猴性。请从文中各找出一句体现人性和猴性的句子。(猴性: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