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doc

144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doc
144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doc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

质控(建)表4.1.8.4-15 共页第页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

质控(建)表4.1.8.4-15 共页第页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

质控(建)表4.1.8.4-15 共页第页

实验三 传热系数K和给热系数α的测定

实验三 传热系数K 和给热系数α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和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组织方法; 2.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3.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实验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间壁式换热器是经常使用的换热设备。热流体借助于传热壁面,将热量传递给冷热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影响换热器传热速率的参数有传热面积、平均温度差和传热系数三要素。为了合理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应对其性能有充分的了解。除了查阅文献外,换热器性能实测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传热系数是度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以强化传热过程,在生产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给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对冷流体的对流给热三个传热过程中,所涉及的热量衡算为: 1212() ()()()h h w c c w m w w Q KA T t Q A T t Q A t t A Q t t ααλδ =-=-=-= - 1122111w w w w h h m c c T t t t t t T t Q A A A KA δαλα----= === 1 h h m c c K A A A A A A δαλα= ++ 在所考虑的这个传热过程忠,所涉及的参数共有13个,采用因次分析方法 :π=13-4=9 个无因次数群。 该方法的基本处理过程是将研究的对象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子过程 。即: 12(,)K f αα≈ 分别对α1、α2进行研究: 1111111(,,,,,)p f d u c αρμλ= 无因次处理得:

抗滑移系数

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制定目的及适用范围 为确保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测的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测作业指导书。 本指导书适用于检测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 二、引用标准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三、抽样方法及数量。 应满足《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规范6.3.1条之规定。 四、检测 1、接受委托 制造厂和安装单位分别以钢结构制造批为单位进行抗滑移系数试验。制造批可按分部(子分部)工程划分规定的工程量每2000t为一批,不足2000t的可视为一批。选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表面处理工艺时,每种处理工艺应单独检验。每批三组试件。 2、高强螺栓的规格等级,试样的材质和表面处理情况。 3、利用高强螺栓抗滑移检测仪及液压万能试验机对试样进行试样检测。 4、设备及工具:高强螺栓抗滑移检测仪、液压万能试验机、扳手、记号笔等。 5、检测方法及规程: 5.1试样的制备 (1)试样双面拼接试板,其型式、尺寸见图1,宽度见表1。 (2)试样的材质和表面处理应与所代表的制作批相同。 (3)试样的连接副应用同批同一性能等级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L 图1抗滑移系数拼接试件的型式和尺寸 表1试板宽度(mm)

5.2紧固 (1)根据高强度螺栓强度等级和规格查出设计预拉力。 (2)选择与试件规格相匹配的传感器和专用螺栓,将传感器和专用螺栓一侧放置一个,用扭矩扳手分别将传感器处螺栓拧至设计预拉力值的50%,读出扭矩扳手的刻度。 (3)将其余的螺栓按此值进行初拧。 (4)用扭矩扳手分别将传感器处螺栓拧紧至设计预拉力值的95%~105%,读出扭矩扳手的刻度。(5)将其余的螺栓按此值进行终拧。 5.3试验方法 (1)试验用的试验机误差应在1%以内。试验机应根据试件的长度和计算载荷两个方面来选择。 (2)试验用的贴有电阻片的高强度螺栓、压力传感器和电阻应变仪,在试验前应用试验机进行标定,其误差应在2%以内。 (3)将试件侧面画出观察滑移的直线,放置试验机上。 (4)先按10%的抗滑移设计载荷值加荷,停1min后再平稳加荷,速度为3~5kN /s。直拉到滑动破坏,测得滑移载荷Nv。 (5)试验中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认为达到滑动载荷: a.试验机发生回针现象; b.试件侧面画线发生错动现象; c.X-Y记录仪上变形曲线发生突变; d.试件突然发出“嘣”的响声。 五、计算 抗滑移系数应根据试验测得的滑移载荷Nv和螺栓预拉力P的实测值,按下式计算,宜取小数点二位有效数字。 m μ=Nv/n f*ΣP i i=1 式中 Nv—由试验测得的滑移载荷(kN); n f—摩擦面面数,取n f =2;

摩擦学实验报告

摩擦磨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的摩擦磨损试验机结构、测试原理及测试过程。 2、了解常用的摩擦磨损试验机的使用方法。 3、了解摩擦系数与磨损量的测量。 4、测试实验用材料摩擦系数。 二、实验设备: 1、划痕实验仪。 2、销盘摩擦磨损实验机。 3、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 4、疲劳摩擦磨损实验机。 三、实验要求: 1、了解常用的摩擦磨损试验机结构、测试原理及测试过程。 2、熟悉并掌握常用的摩擦磨损试验机的使用方法。 3、测试实验用材料摩擦系数。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实验设备与实验结果: MT-3000工作原理与结构 1、测试原理

MS-T3000摩擦磨损运用球-盘之间摩擦原理及微机自控技术,通过砝码或连续加载机构将负荷加至球上,作用于试样表面,同时试样固定在测试平台上,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使球摩擦涂层表面。通过传感器获取摩擦时的摩擦力信号,经放大处理,输入计算机经A/D转换将摩擦力信号通过运算得到摩擦系数变化曲线。μ=F/N μ—摩擦系数F—摩擦力 N—正压力(载荷) 通过摩擦系数曲线的变化得到材料或薄膜的摩擦性能和耐磨强度,即在特定载荷下,经过多长时间(多长距离)摩擦系数会发生变化。 2、试验机结构 1.加载方式:砝码加载; 2.加载范围: 10g~2000g、精度0.1g; 3.平台转速: 1转/min~3000转/min、精度±1转; 4.升降高度:20mm; 5.旋转半径:3mm~20mm; 6.摩擦副夹具:Φ3mm、Φ4mm 、Φ5mm、Φ6mm ; 7.摩擦副:GCr15钢球、AlO陶瓷球、ZrO陶瓷球、SiN陶瓷球; 8.测试操作:键盘操作,微机控制; 实验结果

高强螺栓抗滑移系数检测方法

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 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中新规定: (1)高强螺栓生产厂家同一生产批最大数量为3000套。按高强螺栓连接副生产出厂检验批批号,宜以不超过2批为1个进场验收检验批,且不超过6000套。 (2)取消了原标准JGJ82-91中的三栓连接试件。 2、不同规格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测是否应该分开做? 个人认为要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分析: (1)理论上不用分开做。只做最小规格的螺栓连接板,如果合格,则其它大规格螺栓的连接板也合格。 理论依据: 古典摩擦定律(classical friction law) 古典摩擦定律又叫阿蒙顿-库伦定律,综述如下: 1.摩擦力与法向载荷成正比; 2.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积无关; 3.摩擦因数与滑动速度无关; 4.静摩擦因数大于动摩擦因数. 古典摩擦定律不完全正确,经过现代研究,必须做如下修正: 1.当法向载荷较大时,摩擦力与法向压力呈非线性关系,法向载荷愈大,摩擦力增加得愈快; 2.有一定屈服点的材料(如金属),其摩擦阻力才与接触面积无关.粘弹性材料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有关; 3.精确测量,摩擦力与速度有关,金属与金属的摩擦力随速度的变化不大. 4.粘弹性材料的静摩擦因数不大于动摩擦因数。 通过以上理论可知,摩擦面临界静摩擦力与高强螺栓紧固轴力不成正比,高强螺栓紧固轴力越大,摩擦面临界静摩擦力增加得越快,在紧固轴力一定的情况下,抗滑移系数也就越大。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在钢板同种材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的条件下,采用直径最小的高强螺栓连接,测得的抗滑移系数最小。如果实测合格,则理论上其它大规格的螺栓连接板也合格。 (2)实际影响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系数的影响因素很多,大规格高强螺栓连接的部位受力更大一些,应该做抗滑移试验。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及同一批次的前提下,只做最小和最大规格的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试验即可。 高强度螺栓扭矩系数、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测取样说明 一、高强度螺栓扭矩系数 1、委托要求:高强螺栓取样要有见证取样单(注明规格、性能等级、生产厂家及批号),并且要有取样人、

摩擦系数试验规程

3 方法与步骤 3.1 准备工作 (1)检查摆式仪的调零灵敏情况,并定期进行仪器的标定。 (2)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进行测试路段的取样选点。在横断面上测点应选在行车道轮迹处,且距路面边缘应不小于1m。 3.2 测试步骤 (1)清洁路面:用扫帚或其他工具将测点处的路面打扫干净。 (2)仪器调平。 ①将仪器置于路面测点上,并使摆的摆动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 ②转动底座上的调平螺栓,使水准泡居中。 (3)调零。 ①放松紧固把手,转动升降把手,使摆升高并能自由摆动,然后旋紧紧固把手。 ②将摆固定在右侧悬臂上,使摆处于水平释放位置,并把指针博至右端与摆杆平行处。 ③按下释放开关,使摆向左带动指针摆动。当摆达到最高位置后下落时,用手将摆杆接住,此时指针应指零。 ④若不指零,可稍旋紧或旋松摆的调节螺母。 ⑤重复上述4个步骤,直至指针指零。调零允许误差为±1. (4)校核滑动长度。 ①让摆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松开固定把手,转动升降把手,使摆下降。与此同时,提起举升柄使摆向左侧移动,然后放下举升柄使

橡胶片下缘轻轻触地,紧靠橡胶片摆放滑动长度量尺,使量尺左端对准橡胶片下缘;再提起举升柄使摆向右侧移动,然后放下举升柄使橡胶片下缘轻轻触地,检查橡胶片下缘应与滑动长度量尺的右端齐平。 ②若齐平,则说明橡胶片两次触地的距离(滑动长度)符合126mm 的规定。校核滑动长度时,应以橡胶片长边刚刚接触路面为准,不可借摆的力量向前滑动,以免标定的滑动长度与实际不符。 ③若不齐平,升高或降低摆或仪器底座的高度。微调时用旋转仪器底座上的调平螺丝调整仪器底座的高度的方法比较方便,但需注意保持水准泡居中。 ④重复上述动作,直至滑动长度符合126mm的规定。 (5)将摆固定在右侧悬臂上,使摆处于水平释放位置,并把指针拨至右端与摆杆平行处。 (6)用喷水壶浇洒测点,使路面处于湿润状态。 (7)按下右侧悬臂上的释放开关,使摆在路面滑过。当摆杆回落时,用手接住,读数但不记录。然后使摆杆和指针重新置于水平释放位置。 (8)重复(6)和(7)的操作5次,并读记每次测定的摆值。 单点测定的5个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不得大于3。如差值大于3时,应检查产生的原因,并再次重复上述各项操作,至符合规定为止。 取5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单点的路面抗滑值(即摆值BPN t),取整数。

高强螺栓抗滑移系数检测方法复习课程

高强螺栓抗滑移系数 检测方法

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 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中新规定: (1)高强螺栓生产厂家同一生产批最大数量为3000套。按高强螺栓连接副生产出厂检验批批号,宜以不超过2批为1个进场验收检验批,且不超过6000套。 (2)取消了原标准JGJ82-91中的三栓连接试件。 2、不同规格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测是否应该分开做? 个人认为要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分析: (1)理论上不用分开做。只做最小规格的螺栓连接板,如果合格,则其它大规格螺栓的连接板也合格。 理论依据: 古典摩擦定律(classical friction law) 古典摩擦定律又叫阿蒙顿-库伦定律,综述如下: 1.摩擦力与法向载荷成正比; 2.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积无关; 3.摩擦因数与滑动速度无关; 4.静摩擦因数大于动摩擦因数. 古典摩擦定律不完全正确,经过现代研究,必须做如下修正: 1.当法向载荷较大时,摩擦力与法向压力呈非线性关系,法向载荷愈大,摩擦力增加得愈快; 2.有一定屈服点的材料(如金属),其摩擦阻力才与接触面积无关.粘弹性材料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有关; 3.精确测量,摩擦力与速度有关,金属与金属的摩擦力随速度的变化不大. 4.粘弹性材料的静摩擦因数不大于动摩擦因数。 通过以上理论可知,摩擦面临界静摩擦力与高强螺栓紧固轴力不成正比,高强螺栓紧固轴力越大,摩擦面临界静摩擦力增加得越快,在紧固轴力一定的情况下,抗滑移系数也就越大。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在钢板同种材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的条件下,采用直径最小的高强螺栓连接,测得的抗滑移系数最小。如果实测合格,则理论上其它大规格的螺栓连接板也合格。 (2)实际影响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系数的影响因素很多,大规格高强螺栓连接的部位受力更大一些,应该做抗滑移试验。

纤维摩擦系数测定

实验十九辊轴式纤维摩擦系数测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熟悉Y151型纤维磨擦系数测定的结构,了解纤维磨擦系数测试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用具 Y151型纤维磨擦系数测定仪及附件(摩擦辊芯、预加张力夹、纤维成型板、铁夹子、金属梳片),镊子,塑料胶带,剪刀。 三、试样 化学纤维一种(涤纶、腈纶、锦纶、丙纶等)。 第2楼试验工发表于2005/04/03 14:13 四、实验方法与程序 (一)包制纤维辊 1.从试样中取出0.5g左右的纤维,用手扯法整理成一端平齐,纤维顺直的纤维束(见图19—1)(注意:在整理纤维过程中,手必须洗干净,而且只能握持纤维的两端不要接触纤维束的中段)。然后用手夹持纤维束的一端,用金属梳片梳理另一端,去掉纤维束中的纤维结和乱纤维,梳理完一端再倒过来梳理另一端。此时纤维片宽度约3cm,厚度约在0.5mm左右. 第3楼试验工发表于2005/04/03 14:14 图19—1 整理纤维 2.将纤维用镊子夹到纤维成型板上,并使纤维片一端超出成型板上端边缘2~3cm,将此超出部分折入成型板的下侧,用铁夹子夹住,如图19—2所示。 第4楼试验工发表于2005/04/03 14:14 图19—2 夹在成型板上 3.将成型板上的纤维片以金属梳片梳理整齐后,以塑料胶带沿成型板前端(不夹夹子一端)将纤维片粘住,粘的时候须注意,应以胶带的一半左右宽度粘住纤维,另一半宽度(3mm 左右)留着,胶带长度也应比纤维片宽度长,两端各留出5mm左右,粘在试验台上。如图19—3所示。 第5楼试验工发表于2005/04/03 14:14 图19—3 粘在胶带上 4.去掉夹子,抽出成型板,将弯曲的纤维剪掉,使留下的纤维长度在3cm左右。揭起粘在试验台上的塑料胶带右端,将其粘在金属辊芯顶端,旋转辊芯,以塑料带粘住的纤维片就卷绕在辊芯表面,如图19—4所示。卷绕时,应使用权纤维束的一端(粘住的一端)与金属辊子关端平齐。卷好后,将露出在辊芯头端外面的胶带折入端孔,以顶端螺丝的垫圈固定,再

抗滑移系数检验实施细则D0

钢构作业指导书 抗滑移系数检验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抗滑移系数检验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进行抗滑移系数检验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的检验。 3. 引用文件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TB10212-2009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GJ 82-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GB/T1231-2006《钢结构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4. 检测设备 ——万能试验机(1000kN)精度I级 ——轴力计 ——扭矩扳手 5.操作步骤进行: 5.1基本要求 抗滑移系数试验以钢结构制造批为单位进行。制造批可按分部(子分部)工程划分规定的工程量每2000t为一批,不足2000t的可视为一批。选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表面处理工艺时,每种处理工艺应单独检验。每批三组试件。 5.2抗滑移系数试验应采用双摩擦面的拼接的拉力试件

抗滑移系数试验用的试件应由制造厂加工,试件与所代表的钢结构构件应为同一材质、同批制作、采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和具有相同的表面状态,并应用同批同一能等级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存放。 试件钢板的厚度t1、t2应根据钢结构工程中有代表性的板材厚度来确定,同时应考在摩擦面滑移之前,试件钢板的净截面始终处于弹性状态;宽度b可参照下表规定取值。 L1应根据试验机夹具的要求确定。试件板面应平整,无油污,孔和板的边缘无飞边、毛刺。 试件板的宽度(mm) 5.3试验设备要求 试验用的试验机误差应在1%以内。试验用的贴有电阻的高强度螺栓、压力传感器和电阻应变仪在试验前用试验机进行标定,其误差应在2%以内。 5.4试件的组装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先将冲钉打入试件孔定位,然后逐个换成装有压力传感器或贴有电阻片的高强度螺栓,或换同批经预拉力复验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 紧固高强度螺栓应分初拧、终拧。初拧应达到螺栓预拉力标准值的50%左右。终拧后,螺栓预拉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pdf

实验五 传热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及用途。 2. 学习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3. 了解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4. 测定所给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 5. 学习应用传热学的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强化传热过程,并实验之。 二、 实验原理 根据传热方程m t KA Q ?=,只要测得传热速度Q 、有关各温度和传热面积,即可算出传热系数K 。在该实验中,利用加热空气和自来水通过列管式换热器来测定K ,只要测出空气的进出口温度、自来水的进出口温度以及水和空气的流量即可。 在工作过程中,如不考虑热量损失,则加热空气放出的热量Q 1与自来水得到热量 Q 2应相等,但实际上因热量损失的存在,此两热量不等,实验中以Q 2为准。 三、 实验流程及设备 四、 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 1.开启冷水进口阀、气源开关,并将空气流量调至合适位置,然后开启空气加热电源开关 2.当空气进口温度达到某值(加120℃)并稳定后,改变空气流量,测定不同换热条件下的传热系数; 3.试验结束后,先关闭电加热器开关。待空气进口温度接近室温后,关闭空气和冷水的流量阀,最后关闭气源开关;

五、 实验数据 1.有关常数 换热面积:0.4m 2 2.实验数据记录表 以序号1为例: 查相关数据可知:18.8℃水的密度3 48.998m kg =ρ 20℃水的比热容()C kg kJ C p 。?=185.4 空气流量:s m Q 3004.0360016==气 水流量:s kg Q W 022 .03600/48.99810803-=??=?=ρ水水 水的算数平均温度:C t t t 。出入平均3.212246.182=+=+= 传热速率:s J Q t t W C p 437.5016.18-24022.041851 2=??=??= )()(水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实验五 传热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及用途。 2. 学习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3. 了解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4. 测定所给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 5. 学习应用传热学的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强化传热过程,并实验之。 二、 实验原理 根据传热方程m t KA Q ?=,只要测得传热速度Q 、有关各温度和传热面积,即可算出传热系数K 。在该实验中,利用加热空气和自来水通过列管式换热器来测定K ,只要测出空气的进出口温度、自来水的进出口温度以及水和空气的流量即可。 在工作过程中,如不考虑热量损失,则加热空气放出的热量Q 1与自来 水得到热量Q 2应相等,但实际上因热量损失的存在,此两热量不等,实验 中以Q 2为准。 三、 实验流程及设备 四、 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

1.开启冷水进口阀、气源开关,并将空气流量调至合适位置,然后开启空气加热电源开关 2.当空气进口温度达到某值(加120℃)并稳定后,改变空气流量,测定不同换热条件下的传热系数; 3.试验结束后,先关闭电加热器开关。待空气进口温度接近室温后,关闭空气和冷水的流量阀,最后关闭气源开关; 五、 实验数据 1.有关常数 换热面积:0.4m 2 2.实验数据记录表 以序号1为例: 查相关数据可知:18.8℃水的密度348.998m kg =ρ 20℃水的比热容()C kg kJ C p 。?=185.4 空气流量:s m Q 3004.0360016==气

水流量:s kg Q W 022.03600/48.9981080 3-=??=?=ρ水水 水的算数平均温度:C t t t 。出入平均3.212 246.182=+=+= 传热速率:s J Q t t W C p 437.5016.18-24022.0418512=??=-?=)()(水 ()()()()℃ 查图得:对数平均温度:逆△△。△022.3699.0386.3699 .09.146.18245.291.110-06.06.181.1106.1824386.366.185.29241.110ln 6.185.29241.110ln 1 221 11122 12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m t m t m R P C t ?? 传热系数:K m W t S Q K m 2801.34022 .364.0437.501=?=??= 六、 实验结果及讨论 1.求出换热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热系数。 答:如上表所示。

试验检测记录、报告表格填写规则要求与说明

****高速公路项目工地试验室 试验检测记录、报告填写要求及说明 一、对试验检测记录的要求: 1、记录应在工作的当时予以填写,不允许事后补记或追记,以 使记录保持其溯源(原始)性;仪器设备自动打印的数据(如力学试 验),作为原始数据应与试验检测记录表一起保存。 2、记录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纯黑色墨水钢笔填写,文字、数字 字迹清晰端正。 3、记录填写要完整,不得有空缺。如无内容填写,其填写的方 法是在空格的位置由右上向左下画一斜线“/”。内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其他符号或“同上”表示。 4、表格内日期一律按年、月、日顺序横写,年份按四位数填写, 月、日按两位数填写,如:2017 年 01 月 01 日应写为 2017-01-01;小时、分一律用两位数字填写,并以符号“:”分开。 5、记录中的任何签署都应签署全名,同时尽可能地清晰易辨, 不允许有姓无名或有名无姓情况存在。 6、粗集料须在原始记录备注里注明集料的掺配比例(注:掺配 比例 5-10(mm):10-20(mm):16-31.5(mm)=*% :*% :*% 。 7、记录不得任意涂改,在填写记录出现笔误后,在笔误的文字或 数据上用原使用的笔墨画双横线,再在笔误处的上行间填上正确的文 字和 /或数值,在笔误处的下行间签名。(如确实无地方签名的,可加

在备注栏注明),并使原数据仍可辨认。 二、试验检测记录、报告表格各要素填写要点 1、试验室名称:按下列格式填写。 “母体试验检测机构名称+建设项目标段名称 +工地试验室”。 以****S1 中心试验室的试验室名称为例:贵州宏信创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正安至习 水高速公路 S1 中心试验室 2、工程部位 /用途:填写单位工程。 3、委托 /任务编号:工地试验室的检测活动属于自检范畴,无需 要填写委托单位和委托编号,此栏画“/”。 4、样品名称:应按标准规范要求填写,不得使用自造简化字。 如“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不能简单填写为“钢筋” ;“水 泥混凝土”不能简写为“水泥砼” 。 水泥砂浆的样品名称:水泥砂浆 水泥浆的样品名称:水泥净浆 孔道压浆( C50)样品名称:孔道压浆 混凝土样品名称:水泥混凝土 集料样品名称:进场建筑材料报验单中的材料名称填写为粗集料 /细集料;报告和原始记录中的样品名称填写为碎石(规格)/机制山砂(规格) 水泥样品名称:普通硅酸盐水泥 钢筋原材样品名称:钢筋原材 钢筋原材种类: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及用途。 2. 学习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学习应用传热学的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强化传热过程,并实验 之。 实验原理 根据传热方程Q KA t m ,只要测得传热速度 Q 有关各温度 和传热面积,即可算出传热系数K 。在该实验中,利用加热空气和 自来水通过列管式换热器来测定 K,只要测出空气的进出口温度、 自来水的进出口温度以及水和空气的流量即可。 在工作过程中,如不考虑热量损失,则加热空气放出的热量 Q 与自来水得到热量Q 2应相等,但实际上因热量损失的存在,此 两热量不等,实验中以Q 2为准。 实验流程及设备 实验五 传热实验 3. 了解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4. 测定所给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K 。 5.

水电口師 计 XI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 1.开启冷水进口阀、气源开关,并将空气流量调至合适位置,然 后开启空气加热电源开关 2.当空气进口温度达到某值(加120C)并稳定后,改变空气流 量,测定不同换热条件下的传热系数; 3.试验结束后,先关闭电加热器开关。待空气进口温度接近室温 后,关闭空气和冷水的流量阀,最后关闭气源开关; 五、实验数据 1.有关常数 换热面积: 2.实验数据记录表

号仇砒口压强 空气渍量宴数 Ti/Zh 空气进口温虔 空气出口温度 匕L/h 水■进口温 虞 乜 水出口温虔 乜 116 15110.129.5SO13. S24 a 16 16110.30* 18018. &24,3 L161站IkO 1 32 11 6013.3俎2 2le 1 15110 1 32.2 1 1 6013. S20 116 1 1 站110. 2 1 35. S 11 401530.5 216 1 1 15109. E 1 36 1 1 4019.130. 7 116 1 1 11110. 2 1 34 11 401328.3 216 1109. F 1 33. S 1 1 4019.128.1 1le 110109, £ 1 30,4 11 4013,024+2 £le 1 e110 1 30*3 1 1 4013. S24+2以序号1为例: 查相关数据可知:C水的密度998.48%3 20 C水的比热容C p 4.185 °C 空气流量:Q气0.004 m/ 水流量:W水Q水80 10'3998.48/3600 0.022 水的算数平均温度: t平均 t入t 出/ 18.6 24213C 传热速率:Q C P水(上2 t i)4185 0.022 (24-18.6) 501.437%

抗滑移系数

霸州市新昊建设工程材料检测有限公司 抗滑移系数检验委托单 XH-JLW-16-0013 委托日期:年月日委托编号: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样品名称 联系人联系方式 生产厂家摩擦面处理 工艺 使用部位螺栓规格性能等级 检测项目滑移系数设 计值 样品状态 试件数量代表批量依据标准检测类别 送检试件实际尺寸 孔径mm 芯板厚 度 mm 盖板厚 度mm 板宽 mm 边孔距 mm 孔间距 mm 备注 说明: 1.取样人和见证人应对样品的代表性负责。 2.现场采样、检测过程由工程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进行见证。 3.试件应由制造厂加工,试件与所代表的钢结构构件应为同一材质、同批制作、采用同一摩擦面处 理工艺和具有相同的表面状态,并应用同批同一性能等级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幅并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存放。 4.若对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提出,逾期视为无异议。 见证人:取送样人:收样人:

试件制作说明: 1. 抗滑移系数试验应采用双摩擦面的二栓拼接拉力试件。 2. 试件板面应平整,无油污,孔和板的边缘无飞边、毛刺。 3. 抗滑移系数试验用的试件应由制造厂加工,试件与所代表的钢结构构件应为同一材质、同批制作、采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和具有相同的表面状态,并应用同批同一性能等级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存放。试件钢板的厚度t1 、t2 应根据钢结构工程中有代表性的板材厚度来确定,同时应考虑在摩擦面滑移之前,试件钢板的净截面始终处于弹性状态;宽度 b 可参照下表规定取值,L1 应根据试验机夹具的要求确定,一般取150mm。 试件板的宽度(mm) 螺栓直径d 16 20 22 24 27 30 板宽b 100 100 105 110 120 120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五传热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及用途。 2.学习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3.了解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4.测定所给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5.学习应用传热学的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强化传热过程,并实验之。 、实验原理 根据传热方程Q二KA.lt m ,只要测得传热速度Q有关各温度和传热面积,即可算出传热系数K。 在该实验中,利用加热空气和自来水通过列管式换热器来测定K,只要测出空气的进出口温度、自来水的进出口温度以及水和空气的流量即可。 在工作过程中,如不考虑热量损失,则加热空气放出的热量Q与自来水得到热量Q2应相等,但实际上因热量损失的存在,此两热量不等,实验中以Q为准。 、实验流程及设备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 1.开启冷水进口阀、气源开关,并将空气流量调至合适位置,然后开启空气加热电源开 关 2.当空气进口温度达到某值(加120C)并稳定后,改变空气流量,测定不同换热条件 下的传热系数; 3.试验结束后,先关闭电加热器开关。待空气进口温度接近室温后,关闭空气和冷水的

流量阀,最后关闭气源开关;

五、 实验数据 1. 有关常数 换热面积:0.4m 2 2. 实验数据记录表 序号 凤机出□压强 空气流量读数 空气逬口温度 空气出口温度 水流量 水进口温度 二口蛊 度 mH ;o ihVh 乜 r 匸 L/h t! 匸 1 16 16 110.1 29,5 SO 18.6 24 2 16 16 110. 2 30.1 80 18. 5 24.3 1 16 IS 110 32 60 10.3 26,2 2 16 16 110 32.2 60 18.8 26 1 16 16 110. 2 35,8 40 19 30,5 2 16 16 109.8 36 40 19.1 30.7 1 IS 11 2 34 40 19 28,3 2 16 11 109.8 33.8 40 19.1 2&, 1 1 16 6 109.9 30.4 40 18.8 24. 2 2 16 6 110 30.3 40 18.9 24. 2 以序号1为例: 空气流量:Q 气邛63600 =0.004 水流量: W^Q 水 T =80 10-3 998.48/3600 = 0.022 水的算数平均温度:t 平均=t 入+1出/ =18.6;24 =21.3£ 传热速率:Q =C P W 水(t 2— tJ 二 4185 0.022 (24-18.6) = 501.437 查相关数据可知: 18.8 C 水的密度} =998.48 20 ■C C 水的比热容C p =4.185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报告加思考题

目录 一.摘要 (1) 二.实验目的 (1)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内容 (1) 四.实验装置说明及流程图 (3) 五.实验步骤 (4) 六.实验注意事项 (4) 七.实验数据处理 (5) 八.结果与讨论 (8) 九.误差分析 (9) 十.思考题 (9)

实验三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 一.摘要 选用牛顿冷却定律作为对流传热实验的测试原理,通过建立不同体系的传热系统,即水蒸汽—空气传热系统、对普通管换热器进行了强制对流传热实验研究。确定了在相应条件下冷流体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此实验方法可以测出蒸汽冷凝膜系数和管内对流传热系数。本实验采用由风机、孔板流量计、蒸汽发生器等组成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装置,让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环隙,用计算机在线采集与控制系统测量了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计算了传热膜系数α,并通过作图确定了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 和指数m (n 取0.4),得到了半经验关联式。 关键词: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膜系数 蒸汽冷凝膜系数 管内对流传热系数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传热膜系数α及传热系数K 的测定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A 和指数m 、n 的方法; 3.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α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内容 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 ,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 p n m Gr A Nu ???=Pr Re (1) 对于强制湍流而言,Gr 准数可以忽略,故 n m A Nu Pr Re ??= (2) 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 、n 和系数A 。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 和Pr 分别回归。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 =0.4(流体被加热)。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在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方程:

摩擦系数仪-材料的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材料的摩擦系数测定方法-摩擦系数仪 摩擦系数的概念: 摩擦系数指两表面间的摩擦力和作用在其一表面上的垂直力之比值。它是和表面的粗糙度有关,而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依运动的性质,它可分为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 摩擦力的概念: 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互运动时互相施加的一种物理力。广义地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也受到摩擦力。摩擦力可通过获得材料的摩擦系数计算所得。 行业中,摩擦系数往往是评价一种材料滑爽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该项指标的检测可以确保材料在高速生产线上能够顺利的进行输送与加工、包装,满足产品这种高效生产的需求。可见摩擦系数在企业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企业该如何控制材料的摩擦系数指标呢?企业可通过摩擦系数仪检测仪器,对材料的摩擦系数指标进行检测控制。据经验来看,软包装材料的摩擦系数一般小于0.3,一般零点二几左右,比较适合生产实际。 下面就具体结合一下摩擦系数仪的情况,文档最后附注<包装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 MXD-02摩擦系数仪 MXD-02摩擦系数仪是兰光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出的一款符合多种标准的高端摩擦系数测试仪器。该设备专业适用于测量塑料薄膜和薄片、橡胶、纸张、纸板、编织袋、织物风格、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材料复合带、输送带、木材、涂层、雨刷、鞋材、轮胎等材料滑动时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通过测量材料的滑爽性,可以控制调节材料生产质量工艺指标,满足产品使用要求。另外还可用于化妆品、滴眼液等日化用品的滑爽性能测定。 执行标准 ISO 8295塑料.薄膜和薄板.摩擦系数的测定 GB 10006 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ASTM D1894塑料薄膜及薄板的静态和动态摩擦系数 的标准试验方法 TAPPI T816

列管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预习报告

列管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换热器性能测试试验,主要对应用较广的间壁式换热器中的三种换热: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而列管式换热器只能作一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 换热器综合实验装置 1.热水流量调节阀 2. 热水套管、列管、板式换热器调节阀门组 3.热水转子流量计 4.换热器热水出口压力计 5.换热器热水进口压力表 6.电压表 7.巡检仪 8.A 相电流表 9.B 相电流表10.C 相电流表11.冷水进口压力表12.水泵及加热开关组13.冷水出口压 力计14.冷水转子流量计15.冷水套管、列管、板式换热器调节阀门组16.冷水流量调节 阀17 逆顺流转换阀门组18、温度控制仪表. 实验目的 1.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2.了解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他性能的差别。 实验设备与参数 本实验装置采用冷水可用阀门换向进行顺逆流实验。换热形式为热水—冷水

换热式。 本实验台的热水加热采用电加热方式,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采用巡检仪,采用温控仪控制和保护加热温度。 实验台参数: 1. 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 1.05 m2 2. 电加热器总功率: 4.8KW 3、冷、热水泵: 允许工作温度:≤80℃ 额定流量:3m3/h 扬程:12m 电机电压:220V 电机功率:120W 4、转子流量计型号: 型号:LZB-15 流量:40-400 升/小时 允许温度范围:0-80℃ 基本原理 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是经常使用的换热设备。热流体借助于传 热壁面,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影响换热 器传热量的参数有传热面积、平均温度差和传热系数三要素。为了 合理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应对其性能有充分的了解。除了查阅文献 外,换热器性能实测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传热系数是度量换热器性 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以 强化传热过程,在生产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管换热器是一种间壁式的传热装置,冷热液体间的传热过程。 由热流体对壁面的对流传热、间壁的固体热传导和壁面对冷流体的 对流传热三个传热子过程组成。 换热器为冷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本次实验所用到的均 是间壁式换热器,热量通过固体壁面由热流体传递给冷流体。实验 原理如图1所示。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批准人: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审核: 编写:

职业道德规范 一、服从领导的统一安排,统一指挥。 二、爱岗敬业,积极热忱,恪尽职守,始终如一。 三、提高技能,持证上岗,无上岗证及不能胜任者不得独立操作报出 数据。 四、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公正无私的作风对待检验工作。 五、不欺瞒客户,不得以不正确或无效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六、工作期间精力集中,不得漫不经心或擅自离岗。 七、不虚报、空报数据,以实测结果为准。 八、保质保量及时地完成检验工作。 九、有问必答,有惑必解,体现全方位高效优质服务。 十、衣帽整齐干净,室内环境清洁。

目录修改页 职业道德规范 目录 第一章检测目的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三章依据标准 第四章检验仪器 第五章检验步骤 第六章数据处理 第七章注意事项 第八章附表

第一章试验目的 1、掌握建筑外窗传热系数检测的标准方法 2、掌握窗户保温性能的分级标准。 第二章适用范围 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及节能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检验。 第三章依据标准 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 132-2001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DB13(J)63-2007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13(J)24-200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程》 JGJ 26-9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第四章检测仪器 1、建筑热工温度热流巡回检测仪 2、黄油材料等。

第四章检测条件 检测期间室内平均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热流计不得受阳光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 第五章实验步骤 1 测点位置的确定 测量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2 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①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 ②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

抗滑移系数检验实施细则

***公司 钢构作业指导书 抗滑移系数检验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抗滑移系数检验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进行抗滑移系数检验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的检验。 3. 引用文件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TB10212-2009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GJ 82-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GB/T1231-2006《钢结构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4. 检测设备 ——万能试验机(1000kN)精度I级 ——轴力计 ——扭矩扳手 5.操作步骤进行: 5.1基本要求 抗滑移系数试验以钢结构制造批为单位进行。制造批可按分部(子分部)工程划分规定的工程量每2000t为一批,不足2000t的可视为一批。选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表面处理工艺时,每种处理工艺应单独检验。每批三组试件。 5.2抗滑移系数试验应采用双摩擦面的拼接的拉力试件 抗滑移系数试验用的试件应由制造厂加工,试件与所代表的钢结构构件应为同一材质、同批制作、采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和具有相同的表面状态,并应用同批同一能等级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存放。 试件钢板的厚度t1、t2应根据钢结构工程中有代表性的板材厚度来确定,同时应考在摩擦面滑移之前,试件钢板的净截面始终处于弹性状态;宽度b可参照下表规定取值。 L1应根据试验机夹具的要求确定。试件板面应平整,无油污,孔和板的边缘无飞边、毛刺。 5.3 试验用的试验机误差应在1%以内。试验用的贴有电阻的高强度螺栓、压力传感器和电阻

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件

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钢结构、门式钢架结构,当其连接螺栓规格与数量确定后,摩擦面的处理方法及抗滑移系数值成为确定摩擦型连接承载力的主要参数,因此对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连接板摩擦面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参照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700—1988 《碳素结构钢》 GB1591—199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3274—1988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中的表面质量》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3632-3633-1995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副》 GB/T1228-1231-2002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栓连接副》 3. 术语和定义 3.1 摩擦型连接: 两块板(合缝板)连接接头处用高强度螺栓紧固,使连接板层夹紧,

利用由此产生于连接板层之间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荷载。 3.2 滑移: 高强度螺栓在连接接头中不受剪力,只受拉力,并由此给连接件之间施加了接触压力,这种连接应力传递圆滑, 接头剛性好,其极限破坏状态称之为连接接头滑移。 3.3 抗滑移系数: 通过特殊试验方法对经过工艺处理后的摩擦(试件)面,进行检测试验后得出的数据,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值。 3.4 试件: 试件的要求是与构件同一材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同批制作、使用同一性能等级、同一直径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装配的组合件。 4. 要求 (1)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按批进行检验和复验,所谓批是指: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螺栓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螺母为同批; 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垫圈为同批;分别由同批螺栓、螺母、垫圈组成的连接副为同批连接副。 (2)同一长度:是指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15mm;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20mm;可视为同一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