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指南

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指南
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指南

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指南

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后,注册人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法规及标准要求,或完善供应链等原因常需要对产品的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工艺、检验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进行改变。根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者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应当评价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必要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同时应当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注册人建立有效的变更控制程序是确保生产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以实现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关键,也是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变更控制程序包括变更的识别、发起、分析、评审、验证、确认、批准、实施等环节。其中,对变化内容进行分析、验证和/或确认、评审是企业应着重完成的工作。

原材料是医疗器械产品实现其预期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使得医疗器械原材料变化的变更控制在各项变更事项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生产产品所用的原材料发生变化时,注册人应充分评估原材料变化对最终医疗器械产品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将变化引起的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并根据法规要求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注册审批。

本指南旨在给出系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无源医疗器械产品

原材料变化进行风险分析的指南性文件,用于指导注册人规范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注册申报及质量控制,同时也用于指导监管部门对相关无源医疗器械原材料变化引起的注册申请的技术审评。

本指南是对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的一般评价流程,注册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评价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南是对注册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它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南。

本指南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南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仅适用于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的一般程序,不适用于无源医疗器械产品的适用范围、规格型号等的其他变化。

无源医疗器械初包装材料改变、有源医疗器械中的无源组件原材料改变,以及无源医疗器械因生产工艺的改变而带来最终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和/或物理化学特性等的改变,也可以参考本指南执行,比如骨科器械用金属材料喷砂工艺的改变、牙种植体的

表面酸蚀处理工艺的改变等。

本指南不对材料变更是否需要进行注册审评审批以及具体注册形式(如首次注册、注册变更)进行规定,企业可参考《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7年第187号)等相关法规及指南要求并根据企业产品变化情形进行判定。

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多样、不同产品的风险差异较大等原因,本指南亦不可能将所有产品的所有原材料变化的事项进行穷举,仅对因原材料变化而应进行的评价思路进行阐述并给出了可参考的评价流程(见附录1)及变更事项举例(见附录2)。对未列举到的材料变化情形,注册人可按照评价流程图要求、参考相关案例并根据企业产品特点参考进行评估。

二、基本原则

风险管理贯穿于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变更控制也应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的要求,特别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再评价等。

针对原材料变化的评价,注册人应首先遵循风险管理的原则,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并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验证(包括确认活动)。在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后,对于任何剩余风险,都应使用风险管理计划中规定的准则进行评价。如果剩余风险判断为不可接受,则应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措施或进行风险受益分析,直至接受或拒绝原材料变化。

在进行具体的风险管理时,注册人可以参照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相关程序等文件要求进行评估。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包括基本要求、采用的方法、客观证据三个方面,企业可对照清单,考虑变更是否对基本要求造成影响,适当时应通过一定的方法评判其带来的风险大小。

三、变更决策评估路径

需要明确的是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样,所用材料也各有不同,即便是同一种原材料的改变,其在同一器械的不同结构/部位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当原材料变化时对产品的临床应用风险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想通过一个指南给出所有材料改变带来的风险是不太现实的,但可以参考某些相似的路径进行简化。本指南即对常用的路径进行了描述。

评价首先要根据医疗器械自身的特性和预期用途,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对照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设计开发及变更控制程序要求等相关文件,识别所有原材料变化可能带来的危险(源)或伤害,然后对每种风险进行不同的验证和评估,比如通过已有数据及信息的搜集论证、实验室研究等,必要时还应通过动物实验甚至临床评价进行论证。当风险被评价为不能接受时应制定措施降低或控制风险,甚至拒绝原材料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当完成变更后还应继续通过不良事件监测等手段对医疗器械风险信息进行收集、评价、干预、控制等,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才能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一般来说,原材料变化可能对医疗器械的产品性能、生物相

容性、生物安全性、灭菌/消毒效果及残留、有效期等产生影响。实验室研究、生物学评价或临床评价等均是验证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的手段。注册人宜先通过已有数据及信息对已识别风险所实施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评审。当证据不足时,需通过实验室研究等前期研究对已识别风险所实施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只有在前述研究不足时,才考虑通过动物实验开展进一步验证,必要时还应进行临床评价,对于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评价的决策可参考相关指南规定。

实验室研究一般指针对非活体动物/人体开展的研究,为便于讨论,本指南将非生物学评价、非动物实验的其他临床前研究统一在实验室研究部分进行阐述,比如有效期、灭菌/消毒效果及残留(如适用)、性能研究等。

(一)判断材料变化形式

参考附录1决策路径要求,注册人应首先判断产品原材料是否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产品原材料发生改变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原材料类型的改变,如管路类材料由聚氯乙烯变成聚氨酯等;二是材料组分和/或配比发生改变,如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抗氧化剂的成分和/或比例改变,虽然材料类型仍为聚氯乙烯,但材料的性能已经完全不同;三是材料制备工艺的改变,比如某些橡胶材料的硫化工艺、金属材料的锻造工艺、透明质酸钠的提纯方法等的改变。除此之外,还会存在其他可能涉及前述类型的改变,如原材料制造商、牌号等的变化。具体可参考附录2举例。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义务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原材料变化的具体内容。当某些情况下不能获得原材料组成成分信息时,可通过相关标准及文献或者适当的化学分析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化学分析的过程、方法及要求等可参考相关标准及相关指南(如相关原材料标准、GB/T 16886系列标准、可沥滤物相关指南等)。

(二)生物学评价

一般来说,注册人应首先判断变化材料是否与人体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需要说明的是某些器械可通过关联路径(如液体或气体)接触人体组织或人体成分,那么这种材料应被认为与人体间接接触。还有一部分医疗器械,虽然不直接接触人体,但仍需考虑生物学危害(如接触配子、胚胎的体外辅助生殖用器械)。尽管大多数植入物材料与患者接触,也存在例外情况。例如,某些植入式产品会与人体组织或体液直接接触,但植入物内部的某些组件由于被密封不与患者接触,那么这类材料可被认为不与人体接触。

其次,注册人应对任何材料变化进行评估以判断是否引发任何新的生物学危害。风险评估过程中应根据材料变化的类型、材料在器械中发挥的作用等特点,并充分考虑申报器械的临床应用、接触时间、接触性质等进行,某些情况下还应考虑因材料变化造成的某些物理特性(几何构造、颗粒等)改变,进而带来的潜在生物相容性风险,具体可参考ISO/TR 15499-2016《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进行生物评价的指导》、GB/T

16886系列标准等文件中的生物相容性的风险评估要求。

在进行危害识别过程中应注意文献资料的收集评估,以识别出与使用器械相关的特殊风险或可能的风险消减措施。例如,如果注册人拟新引入一种原材料,而参考文献指示该材料中的某种成分具有潜在的致癌性风险,则应对特殊风险开展评价,必要时拒绝变化。

在进行生物学评价过程中,注册人应判断是否使用了与已上市类似器械相同的材料(包括接触时间及接触性质等)。如果注册人使用的材料与已上市的类似器械相同,并且,该类似器械不存在上市后引发生物相容性问题的证据,那么注册人可以认为原材料改变带来的生物学风险已得到了控制。在与已获批相似器械进行比较时宜考虑已在中国境内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器械材料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因为可能无法获取其他制造商或供应商完整的制造和加工工艺,注册人利用本企业生产产品的数据和信息将更加有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与已获批类似器械相同指的是应具有相同的配方或化学成分,并且应使用相同工艺(包括灭菌工艺)的器械(应与含有该材料的最终器械进行比较,而不是在原料之间进行比较),或通过充分的化学表征及毒理学等评价手段获得其与已进行评价的器械材料具有等同性,或具有更低的风险。此外,发生材料变更的器械或组件的物理特性、聚合物固化时间等物理特性也应属于评价的因素。

如无法与已获批相似器械进行有效对比时,注册人应针对已

识别出的生物学危害并参考相关标准及指南进行生物学评价(如GB/T 16886系列标准、YY/T 0268系列标准等)。

(三)实验室研究

医疗器械原材料变化除通过生物学评价评估其可能的生物学危害之外,还宜对照产品安全有效性清单要求、设计开发程序等文件,通过实验室研究评估变化对产品性能、灭菌、有效期等的影响。

首先,注册人应考虑原材料改变是否影响相关组件或最终产品的理化性能、使用性能等。

其次,还应参考安全有效性清单、设计开发程序要求等文件规定,考虑前述性能风险之外的其他风险,比如消毒/灭菌效果及残留、有效期等均应在考虑范围之内。比如某些管路类产品由聚氨酯变更为聚氯乙烯(PVC),鉴于不同材料的老化性能有所不同,应对此类变更后产品的有效期影响进行评估。

不仅是材料类型的改变需要考虑前述影响,材料组分或者牌号的改变时也应考虑,比如不同配方PVC制品中的增塑剂含量有所不同,体现在最终医疗器械成品的增塑剂溶出量也有所不同,因此,改变牌号或材料的组分还应考虑可沥滤物的影响。

(四)动物实验及临床评价

当生物学评价和实验室研究结束后,应评价其风险是否可接受。只有当前述研究不足时,才考虑通过动物实验开展进一步的验证,具体原则和要求可参考医疗器械动物实验研究相关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而某些材料的改变可能产生临床的影响,这种影响又无法通过前述实验室研究和/或生物相容性和/或动物实验评价进行充分评价时,则应考虑进行临床评价。

如果材料变更后产品仍属于豁免临床试验目录产品,则可以不进行临床试验验证,但注册人应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5年第14号)进行评价。

如材料变更后产品不在豁免目录,则应考虑其是否和已获准上市产品在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制造材料、生产工艺、性能要求、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基本相同,或者差异性不对产品的安全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具体可参考《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规定。

如上述评价路径均无法充分验证因材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则还应进行临床试验验证。

(五)风险评价及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风险评价认为存在风险时,应根据YY /T 03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等标准要求继续通过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受益分析等手段进行评价,直至拒绝变化或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

我国已实施医疗器械主文档制度,不管原材料制造商是否已进行主文档登记,医疗器械注册人作为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责任方,均应与原材料制造商签署责任义务协议,并对任何可能对最终医疗器械产生影响的原材料改变进行充分评估。建议注册人充

分利用医疗器械主文档中关于原材料的相关技术资料开展评价工作。

最后,风险管理应贯穿于医疗器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变更后产品上市后也应继续通过不良事件监测等手段对医疗器械风险信息进行收集、评价、干预、控制、预防,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的潜在风险,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有效。

四、参考文献

1.ing When to Submit a 510(k)for a Change to an Existing Device[EB/OL].

2.医疗器械动物实验研究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第一部分:决策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9年第18号)

3.ing When to Submit a 510(k)for a Software Change to an Existing Device[EB/OL].

4.FDA:30-Day Notices, 135-Day PremarketApproval (PMA)Supplements and 75-Day Humanitarian Device Exemption(HDE)Supplements for ManufacturingMethod or Process Changes[EB/OL].

5.YY/T 0316-2016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6.GB/T16886.1-2011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中的相关生物相容性的风险评估要求

7.ISO 14971,Medical Devices --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to Medical Devices.

8.ISO/TR 15499-2016,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Guidance on the conduct of biological evaluation within a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9.FDA:Us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 10993-1,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 Part 1: Evaluation and testing within

a risk management process"[EB/OL].

六、编写单位

本指导原则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编写并负责解释。

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改变评价流程

常见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举例

医疗器械种类繁多,按照其与人体接触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期、长期及持久接触类产品,按照与人体接触性质分类,可分为表面接触器械、外部接入器械和植入器械。所用材料更是多种多样,按照器械所用材料种类可分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高分子材料包括聚氯乙烯、聚氨酯、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等,金属材料包括不锈钢、钛合金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等。

一方面,相同类型原材料其组成、配比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对最终医疗器械产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改变聚氨酯聚合物合成所用单体组分及分子量都会对最终聚氨酯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对最终医疗器械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再比如聚氯乙烯材料,一般由聚氯乙烯聚合物和一定比例的添加剂组成,常见的添加剂包括增塑剂、抗氧化剂、稳定剂等。所以,同是聚氯乙烯材料,其组成组分及含量可能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医疗器械产品通常包括多种组件,每种组件在器械中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且每种组件的材料可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组件的相同材料的变更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所以,在进行因产品原材料变化引起的风险评估过程中,注

册人可根据产品原材料变化的具体情形、材料在医疗器械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医疗器械产品预期用途、接触方式、接触时间等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合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风险评估,最大限度降低变化带来的可能风险。

(一)原材料类型的改变

一般来说,原材料类型的改变需要结合原材料变化情况、原材料所在组件在器械中发挥的作用、材料变化对产品性能产生的影响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具体示例如下:

1.中空纤维血液透析器

中空纤维透析器一般由外壳、透析膜、封装胶、端盖、密封圈等组成,用于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

中空纤维膜与人体循环血液发生直接接触,是透析器产品发挥作用的基本载体,因此膜材料发生改变,按照附录中评价流程,则需要进行生物学评价以确保不会产生生物学风险。除此之外,由于新材料的使用,其对产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均产生影响,还应进行其他实验室研究,特别是对产品有效期、可沥滤物等都需要重新评估。但充分的实验室研究和生物学评价并不足以消除其所有潜在的风险。比如,由于该类产品与循环血液接触,材料与血液的相互影响以及临床清除性能等无法通过实验室研究及生物学评价完全验证,因此还需要通过临床评价的方式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但如果是透析器外壳材料的改变,其材料的改变不会对透析器最主要的清除及滤过性能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材料改变带来

的评价一般可通过常规的实验室研究完成,不需要通过临床试验的方式评价其新增风险。

2.面部植入材料

整形用面部假体由膨体聚四氟乙烯变更为硅橡胶,属于医疗器械主体材料类型发生变更。两类材料制备的面部植入体在理化性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例如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属于高分子树脂,表面有微孔,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硅橡胶材料属于弹性体,存在较好的弹性,表面往往较光滑。鉴于两者化学组成、生产工艺、高分子结构完全不同,此种变化情况,注册申请人应提交产品理化性能的研究资料、生物学评价资料等。考虑到整形用面部假体材料的变化对于填充整形效果、局部植入异物反应等安全性指标存在较大影响,还需要进行规范的临床评价。

3.球囊扩张导管

球囊扩张导管外管材料由聚氨酯变更为聚醚嵌段聚酰胺,应开展实验室研究评价产品性能的变化情况,重点关注物理性能(模拟使用、推送性能、抗扭转性、追踪性能等)及化学性能,另外应重新开展生物学评价。评价产品是否有新增的临床风险时,注册申请人可重点关注变化前后产品性能的对比分析数据,分析变化情况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是否造成不利影响。

4.椎间融合器

椎间融合器作为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是实现脊柱相邻椎间隙融合的永久植入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相邻椎体骨性融合的效果。

由于融合器是属于与人体骨/组织发生直接接触的产品,如材料类型发生改变,如钛制椎间融合器变为PEEK椎间融合器,按照附录中评价流程,需要进行生物学评价。除此之外,由于新材料的使用,其对产品的力学和生物学性能均产生影响,还应进行其他实验室研究,如:沉陷试验、动静态压缩、剪切试验等。但实验室研究和生物学评价并不足以证明其有效性,比如,由于新材料选用,融合器植入后的椎体间骨融合效果无法通过实验室研究及生物学评价完全验证,因此还需要通过临床评价的方式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5.骨科手术工具手柄

聚缩醛变成胶木手柄,在满足使用和反复灭菌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临床评价。

(二)材料组分/配比发生变化

鉴于材料的复杂性,虽然有些材料名称未发生变化,但其组分或者配比已发生改变,比如聚氯乙烯材料中所用的添加剂的改变等。根据变化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主要组件材料的改变和次要组件材料的改变,参考附录中的路径基本与前述材料特征的改变相似。

1.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器一般包括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管路、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组成,用于静脉输液。因输液管路为输液器的主要组件,且其与药液直接接触,属于产品风险点,审评时属于关注

重点。

聚氯乙烯材料一般包括聚氯乙烯聚合物、增塑剂、抗氧化剂、稳定剂等成分组成,且增塑剂比例一般占比30%以上,当该类产品的增塑剂发生改变时,需要根据产品风险特点确定评价路径。比如由于输液器中的聚氯乙烯管路和药液直接接触,且管路属于产品的主要部件,评估的流程与前述相似,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绝大部分输液器产品均属于豁免临床试验的产品,因此,即便是管路中材料的组分含量的改变,一般也不需要进行临床验证。

2.可吸收缝合线

可吸收缝线主要包括羊肠线和合成纤维线两大类,用于手术期间的组织缝合。其中合成纤维线材料品种较多,如PGLA、PDO 等。

以PGLA缝合线为例,PGLA也就是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可通过调整乙交酯丙交酯的比例,获得不同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缝合线。如果企业调整了其中PLA和PGA的比例,则会导致缝线降解性能、力学性能等材料学特征的不同,该性能的差异除了进行实验室研究外,还应进行充分生物学评价以及动物实验研究。同时,由于变更配方后的材料性能差异,导致其临床使用部位及其安全有效性的不同,还应进行临床评价,验证其是否满足临床安全有效性的要求。

3.角膜接触镜护理液

角膜接触镜护理液包括氯化钠、磷酸盐等成分。若申请人将护理液中各成分的比例进行调整,属于医疗器械主体材料的组分/配

比发生变化。建议开展pH、渗透压、黏度等理化性能的测试,同时验证与镜片的物理相容性、产品稳定性及清洁率等可能影响的产品功能。鉴于组分/配比的变化对产品功能可能造成影响,建议通过实验室性能研究重点评价申报产品与市售产品在功能方面的差异,必要时开展进一步的临床评价以分析变化情况对产品临床应用时安全性有效性是否带来不利影响。

4.彩色角膜接触镜

彩色角膜接触镜用于矫正近视并改变虹膜颜色,产品分为不同种颜色的镜片,相互之间涉及染料成分及配比的不同。若角膜接触镜中使用的染料成分/配比发生改变,应提供新增染料的安全性数据,包括该染料在医疗器械方面的临床使用史、接触镜萃取试验资料等,对于萃取率限量要求进行重新验证。另外考虑重新进行生物学评价及褪色试验等研究。若上述临床前研究资料充分,可不需要通过临床评价进一步收集产品安全性及有效性证据。

5.人工关节用丙烯酸骨水泥

该类产品一般由粉体与液体两部分组成,粉体中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或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构成的聚合物粉体、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显影剂二氧化锆或者硫酸钡、抗生素、着色剂等;液体中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活化剂N,N-二甲基对甲苯胺、阻聚剂对苯二酚、着色剂等。

丙烯酸树脂骨水泥粉体和液体的组分和配比改变,产品性能

及工作特性也会产生相应改变,这种改变仅通过实验室研究、生物学评价等无法评估其风险或验证其与改变前的产品等,同时,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临床评价评估其关节固位的有效性。

(三)原材料的制备工艺的改变

医疗器械所用原材料主要包括高分子、金属材料等。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为例,其材料制备过程一般包括聚合物聚合、混合、造粒等过程,常见聚合物的聚合方式又可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等方式,聚合方式、引发物的不同等均对聚合物的聚合度等产生影响,进而造成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差异。

在医疗器械注册人获知原材料制备工艺改变的前提下,注册人应按照附录1中评估路径并根据产品特点充分评估材料制备工艺差异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例如,硅橡胶植入物材料由双组份加成硫化变更为热硫化,该硫化方式的变化预期将对产品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造成影响,企业应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例如乳房植入体的壳体材料硫化方式变化,产品应考虑壳体扯断伸长率、壳体拉伸永久形变、壳体抗撕裂性能、壳体耐磨性能、植入体抗冲击性能、静态破裂性能、疲劳性能等。该硫化方式的变化预期影响产品的化学性能,例如干燥失重、微量元素、蒸发残渣、酸碱度、紫外吸收、重金属总量、D4与D5等小分子硅氧烷的残留限量,针对加成硫化方式的硅橡胶需考虑还原物质项目,而针对热硫化的硅橡胶需测试过氧化物项目。鉴于硫化方式的变化对产品理化性能影响较大,建议对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开展规范的临床评价。

TC4钛合金塑性加工材在骨科植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部分由传统锻造制备工艺制造的产品,如人工髋臼杯、定制型假体等,如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可实现多孔与实体结构的结合,但制备工艺的改变,会带来产品弯曲疲劳性能的下降和金属离子析出的风险,除进行相关力学性能验证和生物学评价外,还需采用临床评价的方式证明其安全有效性。

(四)其他相关变更

生产医疗器械用原材料除前述材料类型、材料组分的改变、制备工艺外,实际还会存在其他具体涉及原材料的改变形式,这些变化形式可能涉及前述三种变化情况,举例如下:

1.原材料制造商发生改变

出于生产的需要,对于同一种原材料,注册人常常会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材料制造商供货,或在产品获批后对其材料制造商进行变更,以确保生产的稳定进行。但对于某些材料特别是对于高分子材料而言,不同制造商商的同一种原材料的组分可能差异较大,甚至相同的高分子聚合物和添加剂组成及比例的不同、聚合物的聚合方式、聚合度等的不同,也会对产品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医疗器械原材料制造商改变应区别对待。

对制造商进行改变时,注册人首先需对新增制造商按照生产企业采购控制程序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如签订外购协议(包括质量协议)、原材料制造商提供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原材料检测报告、原材料制造商资质证明等。如无法确定两个制造商所用原材料的组分、含量、合成方式相同或者新制造商提供原料相关风

安全评价办理的一般流程

安全评价办理的一般流程 1、持“可行性研究报告”、“登记备案证明”、“选址意见”、“企业营业执照”的各复印件等相关材料交到广饶县审批大厅安监部门; 2、广饶县安监局根据本项目的材料作出评估、分析等工作,要求企业做出“条件设立报告书”(由自己本单位编写)、“安全评价报告书”或“安全评价报告表”,并向建设单位提供一些具有资质的评价机构; 3、建设单位开展安全预评价,选择、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交接项目情况,签订合同 4、安全评价准备工作,建设单位应提前准备好评价机构需要的资料 5、安全评价机构对企业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并编制“安全评价报告书” 6、持“条件论证报告书”、“安全评估报告书”(或“安全评估报告表”)、“选址意见”、“登记备案证明”、“安全条件审查申请书”向广饶县安监局提出对“安全评价报告”评审的申请 7、安监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全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8、评审完后,安监局出具安全预评价报告整改意见 9、按安监局的整改意见做出相应的整改,然后再提交给安监局 10、安监局会对整改后的安全评价报告做出批复意见 (危化项目要做设计专篇,设计专篇一般是由建设单位委托初始设计单位来完成) 11、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审查申请书”、“安全专篇”(由初始设计单位来设计)、“设计单位资质证明”、“项目立项备案证明”向安监局提出试生产申请 12、申请得到试生产批准之后,建设单位进入试生产状态 13、试生产三个月正常,请中介机构出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14、建设单位向安安监局提出验收申请 15、根据安监部门安排的时间,专家对竣工项目进行验收,开展现场核查和验收评价报告评审 16、评审通过后,让中介机构修改验收评价报告 17、汇同申请表,制度,预案及相关申请材料报安监部门备案或发证。 备注: 省级以下的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由企业自行审查,到市安监局备案。对企业进行安全评价的中介机构必须是具备安全资质并在市安监局进行备案登记的安全评价机构。 安环部:李伟 2013年9月12日

安全生产自我评价报告

安全生产自我评价报告 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资始终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意识,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截止目前,公司建设的工程项目未出现任何等级的安全事故。 我公司于年取得了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路面工程专业承包、路基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并取得了与企业施工资质相应的建筑企业安全资格证书。公司自开始从事工程项目施工起就建——毒: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建了XXXX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质量安全保障部。公司总经理XXX对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总经济师XXX对公司机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副总经理XXX对公司在建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具体工作由质量安全保障部经理XXX负责。各项目经理部根据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在工程管理部的管理体系下成立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项目经理部各岗位安全职责,绘制了安全生产网络图,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各项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规范了员工的行为,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并在生产管理中得以落实,保障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运行。并制定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让每一个员工都掌握了救援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陵安全工作的实施得到彻底的保证。 在建的各项目经理部都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各科室、各施工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有针对性地鉴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安全生产情况及所采取措施,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在项目经理部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等,推动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公司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第一位,各职能部门和各项目经理部也部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公司经常组织人员对各职能部门及各项目经理部对安全工作责任人考核检查安全生产记录,及深入现场检查,把检查结果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之一记录在案。公司为了促进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在项目经理部设置专职安全员。规定对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负责,对新上岗人员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协助处理搞好本项目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截止目前,我公司培训的特种作业人员有:施工员42人,质检员38人,预算员工2人,安全员63人,材料员6人,机械员172人,登高作业人员7人,电工30人,电焊工37人,锅炉工5人,劳资员1人,做到特殊工种工人100%持证上岗。 公司质量安全保障部每半年组织一次安全工作大检查。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检查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副经理牵头,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项目专职安全员参加。对查出的事故隐患,事故苗头,有关部门制定整改计划,做到定人、定措施、定完成日期,条条有落实,款款有交代,在隐患未消除间,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若危及职工人身安全的应立即停止作业。加大对特殊工种操作的检查频率,降低危险系数。配备足够的安全检查人员,做到按制度、按规定监督检查,及时记录,每月汇总。各项目经理部制定防洪防汛措施,成立了以项目副经理为组长的防汛领导小组,签定安全责任书,密切注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本规定要求附有说明书和标签。 第三条医疗器械说明书是指由医疗器械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制作,随产品提供给用户,涵盖该产品安全有效的基本信息,用以指导正确安装、调试、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的技术文件。 医疗器械标签是指在医疗器械或者其包装上附有的用于识别产品特征和标明安全警示等信息的文字说明及图形、符号。 第四条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的内容应当科学、真实、完整、准确,并与产品特性相一致。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的内容应当与经注册或者备案的相关内容一致。 医疗器械标签的内容应当与说明书有关内容相符合。 第五条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对疾病名称、专业名词、诊断治疗过程和结果的表述,应当采用国家统一发布或者规范的专用词汇,度量衡单位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中使用的符号或者识别颜色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无相关标准规定的,该符号及识别颜色应当在说明书中描述。 第七条医疗器械最小销售单元应当附有说明书。 医疗器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说明书使用医疗器械。 第八条医疗器械的产品名称应当使用通用名称,通用名称应当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医疗器械命名规则。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产品名称应当与医疗器械注册证中的产品名称一致。 产品名称应当清晰地标明在说明书和标签的显著位置。 第九条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文字内容应当使用中文,中文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规范。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可以附加其他文种,但应当以中文表述为准。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中的文字、符号、表格、数字、图形等应当准确、清晰、规范。

设立安全评价报告

有限公司 年产120t缬沙坦、140t厄贝沙坦、30t坎地沙坦酯、1500t苯氧乙酸钠项目 设立安全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名称: 资质证书编号:APJ- 法定代表人: 审核定稿人: 评价负责人: 评价机构联系电话: 2011年3月1日

前言 河南爱维管理策划有限公司受有限公司委托,承担了该公司承建的年产120t缬沙坦、140t厄贝沙坦、30t坎地沙坦酯、1500t苯氧乙酸钠项目的设立安全评价工作。 本评价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编制完成。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如下表所示: 生产过程中生产的中间产品苯酚钠、氯乙酸钠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中,故该企业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扩建)。 本评价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的种类、性质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伤,此外还有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根

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辨识,该项目已构成重大危险源,根据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进行辨识,该项目工程压力容器群符合重大危险源的申报条件。 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事故后果模拟、预先危险性分析以及安全检查表法,依据相关标准,分析预测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其危险、危害程度。参照国内同类生产装置的安全设施,对照相关规范和标准,针对该建设项目在安全设施、措施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我公司评价组认真研究了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有关资料,并对拟建项目选址进行了现场勘察。经评价认为:工程选址合理,采用的生产技术基本可靠,不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项目建设方案中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避免、减弱各种事故风险。在充分采纳本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调整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施的前提下,该项目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其风险程度大为降低,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要求。 在本次设立安全评价过程中,评价组成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科学务实的精神,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的要求,并依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的规定进行评价,力求避免和减少主客观因素对设立安全评价结论的影响。 在评价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也得到了委托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海关认证企业自我评估报告(一般)

附件2 海关认证企业自我评估报告 (一般认证)

说明 一、关于评估报告 企业在向海关提出适用认证企业管理申请前,应当按照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填写评估分值,并将自我评估报告随认证申请一并提交海关。 自我评估报告分两部分:一为企业介绍,内容需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简要介绍,企业(含分支机构)注册登记情况,根据认证标准自我打分评估情况,企业联系人情况等。二为根据认证标准逐项打分评估,并需在备注栏内就该项指标得分做出简要说明(其中有制度或文件要求的需列出制度或文件名称,计算数值的需列出数值)。 二、关于认证标准及赋分规则 本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和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29项。其中前4类为基础标准,第5类为附加标准。 (一)基础标准赋分规则。 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是“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 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部分达标: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基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 相关标准项不适用于该经营类别企业的,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 (二)附加标准赋分规则。 设定“符合”和“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和“0”。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 三、关于认证标准的通过条件 企业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的,通过认证: (一)所有赋分项目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 (二)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 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和)。 四、关于规范改进情形的适用 除本认证标准第9、10、11、12、14、19、20项外,其他项不达标或者部分达标的,允许企业规范改进。规范改进期限由海关确定,最长不超过90日。根据规范改进情况,海关认定是否通过认证。

医疗器械说明书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承载了产品预期用途、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的解释、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是指导使用者正确操作、临床医生准确理解和合理应用试验结果的重要技术性文件。 本指导原则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参考EMEA、FDA、IFCC等有关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撰写方面的文献,同时借鉴了按药品注册管理的工作经验,对说明书编写的格式及各项内容的撰写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目的是为编写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进行原则性的指导,同时,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说明书提供技术参考。 由于诊断试剂产品发展快、专业跨度大、临床使用目的差别大,不同临床使用目的产品的说明书内容不尽完全相同。注册申请人应根据产品特点及临床使用目的编写说明书,以便于关注者获取准确的信息。 一、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格式 ××××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

商品名称: 英文名称: 【包装规格】 【预期用途】 【检验原理】 【主要组成成份】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适用仪器】 【样本要求】 【检验方法】 【参考值(参考范围)】 【检验结果的解释】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产品性能指标】 【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生产企业】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编号】 【产品标准编号】 【说明书批准及修改日期】

二、各项内容撰写的说明 【产品名称】 1.通用名称: 通用名应当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的命名原则。《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收载的品种,其通用名、英文名应与《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一致。 2.商品名称: 同时标注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时,应当分行,不得连写,并且商品名称的文字不得大于通用名称文字的两倍。不得使用夸大、断言产品功效的绝对化用语,不得违反其他法律、 法规的规定。 【包装规格】 注明可测试的样本数,如××测试/盒、××人份/盒、××ml。 【预期用途】 详细说明产品的预期用途,如定性或定量测定、筛查、 自测、确认等。说明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说明相关的临床或实验室诊断方法等。 【检验原理】 详细说明试验原理、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图示方法描述。 【主要组成成份】 1.对于产品中包含的试剂组份:①说明名称、数量、每

安全评价报告需要的附件清单

1.1图表附件目录 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2)项目周边环境图; 3)平面布置(竣工图); 4)工艺流程图; 5)设备布置图; 6)防爆区域划分图; 7)防雷防静电接地布置图; 8)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布置图; 9)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平面布置图;10)安全管理网络图; 11)应急组织机构图。 1.2评价报告附件目录 1.2.1项目审批文件资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立项批文; 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意见; 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6)《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 7)《国有土地使用证》;

8)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合格的意见; 9)项目设立安全审查意见; 10)《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审查书》(设立安全审查); 11)《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审查书》(安全设施设计专篇);12)《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审查书》(试生产前安全检查)13)试生产前专家审查意见整改报告和现场整改照片(盖公章);14)“江苏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告知性备案意见”。 1.2.2法定检测、检验报告 15)《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 16)《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 17)《电器消防检测报告》; 18)《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书》; 19)《职业卫生检测报告》; 20)特种设备检测汇总表; 21)安全阀和压力表检测汇总表; 22)可燃气体自动报警系统检测汇总表; 23)有毒气体自动报警系统检测汇总表; 1.2.3建设项目竣工资料 24)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 25)建设项目试生产总结报告;(盖公章) 26)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安装单位、监理单位、消防设施施工单

常见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举例

常见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举例 医疗器械种类繁多,按照其与人体接触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期、长期及持久接触类产品,按照与人体接触性质分类,可分为表面接触器械、外部接入器械和植入器械。所用材料更是多种多样,按照器械所用材料种类可分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高分子材料包括聚氯乙烯、聚氨酯、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等,金属材料包括不锈钢、钛合金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等。 一方面,相同类型原材料其组成、配比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对最终医疗器械产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改变聚氨酯聚合物合成所用单体组分及分子量都会对最终聚氨酯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对最终医疗器械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再比如聚氯乙烯材料,一般由聚氯乙烯聚合物和一定比例的添加剂组成,常见的添加剂包括增塑剂、抗氧化剂、稳定剂等。所以,同是聚氯乙烯材料,其组成组分及含量可能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医疗器械产品通常包括多种组件,每种组件在器械中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且每种组件的材料可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组件的相同材料的变更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所以,在进行因产品原材料变化引起的风险评估过程中,注册人可根据产品原材料变化的具体情形、材料在医疗器械中发挥

的作用以及医疗器械产品预期用途、接触方式、接触时间等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合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风险评估,最大限度降低变化带来的可能风险。 (一)原材料类型的改变 一般来说,原材料类型的改变需要结合原材料变化情况、原材料所在组件在器械中发挥的作用、材料变化对产品性能产生的影响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具体示例如下: 1.中空纤维血液透析器 中空纤维透析器一般由外壳、透析膜、封装胶、端盖、密封圈等组成,用于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 中空纤维膜与人体循环血液发生直接接触,是透析器产品发挥作用的基本载体,因此膜材料发生改变,按照附录中评价流程,则需要进行生物学评价以确保不会产生生物学风险。除此之外,由于新材料的使用,其对产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均产生影响,还应进行其他实验室研究,特别是对产品有效期、可沥滤物等都需要重新评估。但充分的实验室研究和生物学评价并不足以消除其所有潜在的风险。比如,由于该类产品与循环血液接触,材料与血液的相互影响以及临床清除性能等无法通过实验室研究及生物学评价完全验证,因此还需要通过临床评价的方式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但如果是透析器外壳材料的改变,其材料的改变不会对透析器最主要的清除及滤过性能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材料改变带来的评价一般可通过常规的实验室研究完成,不需要通过临床试验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试题 姓名:部门: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格3分) 1、医疗器械说明书是指由生产企业制作并随产品提供给用户的,能够涵盖该产品安全有效基本信息并用以指导正确、、、、、保养的技术文件。 2、医疗器械标签是指在医疗器械或者包装上附有的,用于的文字说明及图形、符号。 3、医疗器械包装标识是指在包装上标有的反映医疗器械主要特征的文字说明及图形、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 1、医疗器械说明书中有关安装的内容应当能够保证操作者、使用者正确安装使用,应当包括(): A、产品安装说明及技术图、线路图; B、产品正确安装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及鉴别是否正确安装的技术信息; C、其他特殊安装要求。 2、医疗器械说明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有关要求,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B、生产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生产地址、联系方式及售后服务单位; C、《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第一类医疗器械除外)、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编号; D、产品标准编号; E、产品的性能、主要结构、适用范围; F、禁忌症、注意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警示或者提示的内容; G、医疗器械标签所用的图形、符号、缩写等内容的解释; H、安装和使用说明或者图示; I、产品维护和保养方法,特殊储存条件、方法;

J、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标明有效期限; K、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应当在说明书中标明的其他内容。 三、判断题:(每题5分) ()1、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科学,并与产品特性相一致。 ()2、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文字内容必须使用中文,不可以附加其他文种。 ()3、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要求附有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 ()4、医疗器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医疗器械说明书使用医疗器械。 ()5、一次性使用产品不必注明“一次性使用”字样或者符号。 ()6、已灭菌产品应当注明灭菌方式,注明“已灭菌”字样或者标记,并注明灭菌包装损坏后的处理方法; 四、简答题:(每题20分) 1、医疗器械标签、包装标识一般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2、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不得有包含哪些内容?

江西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江西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评审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安全评价报告及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评审工作,确保评审工作的客观、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本评审细则。 受江西省安监局委托,江西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评审工作。 一、适用范围 1、由省安监局负责审批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及其它行业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2、由省安监局负责审批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其它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3、由设区市安监局委托审查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其它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二、评审程序 1、申请:建设单位向省安监局提出申请,将申请材料报送省安科中心综合部,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报时所需提交的材料见附件1。 2、受理:省安科中心综合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企业提供的

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当场向建设单位出具受理通知书(见附件2);对申请材料不齐的建设项目予以一次性告知,当场向建设单位出具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见附件3);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当场向建设单位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见附件4)。 3、流转:省安科中心综合部受理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评审申请材料后,1个工作日内转交到省安科中心评审部,并办理交接手续(见附件5);评审部根据申请材料的具体内容,提出拟办意见,并填写流转抄报单(见附件6),报评审部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同意,2个工作日内以电子版的形式转报省安监局相关业务处室,业务处室提出相应的审核意见。审核后的抄报单应以书面形式打印,由省安科中心技术负责人、业务处室负责人签字确认。省重点工程项目业务处室还应报省局分管领导审定。 4、评审 (1)评审的组织 根据确认后的抄报单,综合部根据时间要求做好评审会准备工作;评审部根据安排告知局相关业务处室、市县安监部门、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或设计单位)派员参加评审会(见附件7),并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评审,同时,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应在评审会前3~5天送

企业自我考核评价报告

企业自我考核评价报告 根据的要求,我公司于7月至8月中旬组织了全公司范围内的安全大检查。并按照行业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的有关规定作出公司的自我安全评价报告。 一、安全评价的目的 本次安全评价是针对公司各工程项目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公司在生产运行期间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及结果 按照《评价标准》的规定本次评定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安全生产条件的单项评价;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由以上两项单项评价组合而成的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共计六项表格评分得出结果。 <一>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价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分项评分 该项目经过评分得分为90分 2.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分项评分 该项目经过评分得分为87分 3.安全技术管理分项评分 该项目经过评分得分为85分 4.设备与设施管理评分 该项目经过评分得分为80分

<二>企业安全业绩单项评分 该项目经过评分得分为80分 以上两项单项评价均符合《评价标准》规定的75分和个分数,所以两分项均评定为合格。根据《评价标准》公司的安全生产综合能力评价等级定为合格。 三、对策、措施与建议 通过本次评价活动,虽说最后评价结果为合格,但是经过系统的检查还是折射出公司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为了及时将这些问题解决掉,使我公司的生产系统正常运转,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列出如下: 1.安全管理制度重在落实,不仅要制定制度,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公司应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对制度理解能力的培训。能够做到以制度管人,人人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特别是奖罚制度更应该严格遵照执行这样才能起到约束的作用,利用这种手段,达到一定的目的。另外在本次检查中发现项目部对公司安全部门下发的隐患整改通知单回复不够及时,造成资料不能闭合管理系统出现断层,项目部应在整改完成之后及时向公司回复,以便使安全部门复查后闭合管理资料。 2.公司对项目经理等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够、时间过短,每年仅有一次。公司有关部门应加大考核力度,制定制度,考核成绩要与经济挂钩,考核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上岗。另外项目部应要求50人以上的劳务分包队伍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参与项目部的安全管理。

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指南

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指南 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后,注册人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法规及标准要求,或完善供应链等原因常需要对产品的生产设备、原材料、生产工艺、检验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进行改变。根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者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应当评价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必要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同时应当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注册人建立有效的变更控制程序是确保生产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以实现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关键,也是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变更控制程序包括变更的识别、发起、分析、评审、验证、确认、批准、实施等环节。其中,对变化内容进行分析、验证和/或确认、评审是企业应着重完成的工作。 原材料是医疗器械产品实现其预期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使得医疗器械原材料变化的变更控制在各项变更事项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生产产品所用的原材料发生变化时,注册人应充分评估原材料变化对最终医疗器械产品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将变化引起的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并根据法规要求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注册审批。 本指南旨在给出系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无源医疗器械产品

原材料变化进行风险分析的指南性文件,用于指导注册人规范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注册申报及质量控制,同时也用于指导监管部门对相关无源医疗器械原材料变化引起的注册申请的技术审评。 本指南是对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的一般评价流程,注册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评价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南是对注册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它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南。 本指南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南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仅适用于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的一般程序,不适用于无源医疗器械产品的适用范围、规格型号等的其他变化。 无源医疗器械初包装材料改变、有源医疗器械中的无源组件原材料改变,以及无源医疗器械因生产工艺的改变而带来最终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和/或物理化学特性等的改变,也可以参考本指南执行,比如骨科器械用金属材料喷砂工艺的改变、牙种植体的

建筑施工公司自我安全评价报告

建筑施工公司自我安全评价报告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条文的要求,我公司于10月至12月组织了全公司范围内的安全大检查。并按照行业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的有关规定作出公司的自我安全评价报告。 一、安全评价的目的 本次安全评价是针对公司各工程项目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公司在生产运行期间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及结果 按照《评价标准》的规定本次评定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安全生产条件的单项评价;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由以上两项单项评价组合而成的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 <一>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价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分项评分 该项目经过评分得分为90分 2.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分项评分 该项目经过评分得分为88分 3.安全技术管理分项评分 该项目经过评分得分为84分 4.设备与设施管理评分 该项目经过评分得分为81分 <二>企业安全业绩单项评分 该项目经过评分得分为83分 以上两项单项评价均符合《评价标准》规定的76分和个分数,所以两分项均评定为合格。根据《评价标准》公司的安全生产综合能力评价等级定为合格。 三、对策、措施与建议 通过本次评价活动,虽说最后评价结果为合格,但是经过系统的检查还是折射出公司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为了及时将这些问题解决掉,使我公司的生产系统正常运转,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列出如下: 1.安全管理制度重在落实,不仅要制定制度,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公司应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对制度理解能力的培训。能够做到以制度管人,人人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特别是奖罚制度更应该严格遵照执行这样才能起到约束的作用,利用这种手段,达到一定的目的。另外在本次检查中发现项目部对公司安全部门下发的隐患整改通知单回复不够及时,造成资料不能闭合管理系统出现断层,项目部应在整改完成之后及时向公司回复,以便使安全部门复查后闭合管理资料。 2.公司对项目经理等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够、时间过短,每年仅有二次。公司有关部门应加大考核力度,制定制度,考核成绩要与经济挂钩,考核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上岗。另外项目部应要求超过50人以上的劳务分包队伍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参与项目部的安全管理。 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项目部对安全资金投入仍然有所保留,购买的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多为不合格产品,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公司应制定

上海医疗器械销帮主软件使用说明

上海三类医疗器械销帮主软件---操作说明 食药监检查需要检查的3大软件: 第一:不良系统 注册不良检查系统https://www.360docs.net/doc/2c10412768.html,/console/login.ftl 用户名和密码一定要记住, 否则追回很麻烦,要写书面报告进行注册,注册的账户和密码会发到法人的手机里。 需要自己在网站注册。 第二:追溯系统 注册不良检查系统https://www.360docs.net/doc/2c10412768.html,/login 医疗器械的年报就是在这个网站提交,每年的1月份需要提交年报信息。 需要自己在网站注册。也是通过法人的手机号注册。 第三:销帮主软件 销帮主软件,https://www.360docs.net/doc/2c10412768.html,/ 需要联系办理三类医疗许可证的公司购买,需要按月份把购买和销售的记录按发票录入到萧帮主软件中,每年检查一次。 这个三个软件中最难的就是销帮主软件的录入,需要把每份销售发票录入进去。今天详细的说明下销帮主软件使用,看完本文都可以学会这个软件的操作。 1首先登陆销帮主,打开网站,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购买软件会给到4个账户,使用录入人的账户) 1登陆销帮主,打开网站,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购买软件会给账户)

2录入基本资料,在企业信息维护哪里录入企业的基本信息,需要按照企业的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录入。

3开始录入基本资料,基本资料分成3个部分, 新公司销帮主软件的操作流程。 1供货企业的资本资料。 供货企业档案维护-----录入基本资料-需要供应商的执照和供应商的三类医疗许可证 供应商的法人销售授权书。需要在基本资料录入的时候,点击编辑—补充录入。 供货企业质保协议。--需要在供货企业质保协议哪里录入上传附件。 2购货企业的基本资料, 购货企业档案维护—录入基本资料,需要购货企业,资质,如果是公司需要三类许可证。如果是医院客户,需要医院提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需要销售公司负责这个客户的授权书。--需要在基本资料录入的时候,点击编辑—补充录入。 3商品档案管理(开票产品的生产许可证) 商品分类信息—新增分类编码-和分类名称,分类编码0001到9999 分类名称按商品的注册证的拼音的首个字母。 商品的档案维护—就是根据开票的商品-录入商品注册证上的信息。 4首营审核,3次流转,1次审核。

增设出入口安全评估报告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安全评估概况 (1) 2.1评估依据 (1) 2.2评估目标 (1) 2.3评估内容 (2) 3.总体评估意见 (2) 3.1 交叉口间距评价 (2) 3.2 平纵线形评价 (2) 3.3 交叉口视距评价 (2) 3.4 转弯设计评价 (3) 3.5 交通标志评价 (3) 3.6 交通组织评价 (4) 3.7 路基路面评价 (4) 4.结论 (4)

1.工程概况 宁阳县张陈加油站位于S104线113K+800m左侧,开设宽度为15米的混凝土路面、路基采用3%水泥稳定碎石200㎜厚,基层采用6%水泥稳定碎石220㎜厚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符合“一低三化”要求;埋设Φ600管长为2m,排水沟钢筋混凝土预制管道、砌筑道口墙,硬化道口墙,设置道口粧。按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各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道路石采用C25的混凝土预制,M10水泥砂浆砌筑并勾缝,按设计要求规范施工。 2.安全评估概况 2.1 评估依据 1、《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5、委托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2.2 评估目标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资料,本次评估以公正、客观、科学为原则,对宁阳张陈加油站增设出入口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以确保公路平交的交通安全和交叉口通行效率。

2.3 评估内容 对平交设置的合理性、平交设计的平纵线形、平交口交通标志、交通组织等安全性进行审核,提出评估意见。 3.总体评估 S104线113K+800m公路,位于华宁大道(西外环)、,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华宁路设置了非机动车道和机非分隔带,城市道路功能明显,因此本次评价按照城市道路相关规范标准进行。 3.1 技术规范 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严格控制道路开口的各种材料(原材料、成品材、半成品)必须具备相关的报告 3.2交叉口视距 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出路面1.2m的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两相交路间,由各自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不得存在任何有碍通视的物体。根据平交口布置情况,侧分带开口宽度为15m,侧分带内植物仍可能阻碍通视,应对侧分带位于通视三角区内植物进行调整,使其不对视线造成遮挡,保证通视三角区的通透。建议

企业自我评价考核报告

企业自我考核评价报告 根据《关于印发湖南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认证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湘建建【2010】228号)要求和《关于做好我市建筑施工企业市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认证延期工作的通知》(常建安认字[2015) 4号)精神,为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落实建筑施工企业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达标验收工作,我湖南经远建筑有限公司根据通知精神,组织专门人员成立了由组长孙毛文同志(企业董事长),副组长卢清慧 、谭恢云同志,成员黄慎伟、刘斌、邱宪波、等人组成的2016年度企业安全生产自我考核评价小组。在自我评价之前,评价小组认真学习建设部颁布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 /77-2010)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以及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深刻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评价的实质、内容和要求,对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市场行为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2016年3月10日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自我评价,现将评价惰况汇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的,是企业和职工在生产活动中共同遵守的安全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根据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我们制订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从企业董事长到作业人员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保证体

系,制定有企业和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并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目标按规定实施了相应的考核。 2.安全文明资金保障制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从使用到管理有完善的保障制度,措施基本可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的使用与管理符合上级文件的要求,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和保证。 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专职人员的安全考核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且每年度都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来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技术水平;在做好对各级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同时,对全体从业人员依据《建筑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开展了三级教育和各项安全制度的学习,一方而把《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常识读本》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指南》分别作方操作层和管理层的培训教育主要内容,另一方而把重大安全事故案例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安全管理要点,使上岗工作人员明确本岗位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的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的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令和规章制度;对施工队长,工长、班组长定刚轮训,考核,以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业务知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对新工人经过公司、施工队、班组的三级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要求持证进入生产岗位,对必须进行培训的工种,依照劳动部颁布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大纲》定期进行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后方可上岗,基本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常见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举例

附录2 常见无源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变化评价举例 医疗器械种类繁多,按照其与人体接触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期、长期及持久接触类产品,按照与人体接触性质分类,可分为表面接触器械、外部接入器械和植入器械。所用材料更是多种多样,按照器械所用材料种类可分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高分子材料包括聚氯乙烯、聚氨酯、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等,金属材料包括不锈钢、钛合金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等。 一方面,相同类型原材料其组成、配比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对最终医疗器械产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改变聚氨酯聚合物合成所用单体组分及分子量都会对最终聚氨酯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对最终医疗器械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再比如聚氯乙烯材料,一般由聚氯乙烯聚合物和一定比例的添加剂组成,常见的添加剂包括增塑剂、抗氧化剂、稳定剂等。所以,同是聚氯乙烯材料,其组成组分及含量可能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医疗器械产品通常包括多种组件,每种组件在器械中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且每种组件的材料可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组件的相同材料的变更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所以,在进行因产品原材料变化引起的风险评估过程中,注册人可根据产品原材料变化的具体情形、材料在医疗器械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医疗器械产品预期用途、接触方式、接触时间等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合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风险评估,最大限度降低变化带来的可能风险。 (一)原材料类型的改变 一般来说,原材料类型的改变需要结合原材料变化情况、原材料所在组件在器械中发挥的作用、材料变化对产品性能产生的影响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具体示例如下: 1.中空纤维血液透析器 中空纤维透析器一般由外壳、透析膜、封装胶、端盖、密封圈等组成,用于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 中空纤维膜与人体循环血液发生直接接触,是透析器产品发挥作用的基本载体,因此膜材料发生改变,按照附录中评价流程,则需要进行生物学评价以确保不会产生生物学风险。除此之外,由于新材料的使用,其对产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均产生影响,还应进行其他实验室研究,特别是对产品有效期、可沥滤物等都需要重新评估。但充分的实验室研究和生物学评价并不足以消除其所有潜在的风险。比如,由于该类产品与循环血液接触,材料与血液的相互影响以及临床清除性能等无法通过实验室研究及生物学评价完全验证,因此还需要通过临床评价的方式评价其安全有效性。 但如果是透析器外壳材料的改变,其材料的改变不会对透析

安全评价报告范文3篇

安全评价报告范文3篇 安全评价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的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其形成的事故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系统安全的过程。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评价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安全评价报告范文篇一: 安全评价报告格式 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评价报告的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的需要,报告可采用多媒体电子载体。电子版本中能容纳大量评价现场的照片、录音、录像及文件扫描,可增强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可追溯性。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四类。但实际上可看成三类,即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可看成安全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在本节中简单介绍一下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要求、内容及格式。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求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应能反映安全预评价的任务: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二)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如下重点内容。 (1)概述: ①安全预评价依据。有关安全预评价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建设项目相关文件;安全预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②建设单位简介。 ③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主要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 (2)生产工艺简介。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一)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要求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验收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应能反映安全验收评价两方面的义务:一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查出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以达到安全要求;二是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服务,提供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依据。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