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胸部外伤的CT诊断

探究胸部外伤的CT诊断
探究胸部外伤的CT诊断

探究胸部外伤的CT诊断

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ct诊断胸部外伤的临床价值。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150例经ct诊断的胸部外伤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ct扫描,显示ct比常规x线平片在胸部外伤的诊断中更具优势。说明胸部外伤多为复合性损伤,运用ct诊断比x线平片诊断优势非常显著,大大减少了误诊和漏诊,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胸部外伤;ct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7526(2012)04-033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院近年业务的稳步提升,胸外科的不断深入开展,胸部外伤明显增多。胸部的重要组织器官多,外伤后通常病情紧急,且多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需要尽快明确诊断,外伤后及时应用胸部ct检查,能有效的提高影像诊断,为临床的抢救、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我院2009年l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并用ct扫描胸部外伤患者150例,现将其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并用ct 扫描胸部外伤患者150例,其中男113例,女37例,年龄9~80岁,平均38.7岁。致伤原因:其中车祸88例,坠落伤32例,刀刺伤21例,挤压伤9例。

1.2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以胸痛、呼吸困难为主,少量患

胸外伤中的影像学诊断

胸外伤中的影像学诊断 发表时间:2013-05-03T15:30:22.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孙旭[导读] 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常规X线胸片以其价格低廉、检查方便,成为首选检查项目。 孙旭 (皇姑区中心医院 110036)【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016-02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共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最小年龄仅5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约44岁。致伤原因主要是车祸,达26例,其次为撞击伤4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27例、胸闷18例、咳嗽24例、呼吸困难8例、肋骨骨折3例、痰中带血或咯血3例等。所有病人入院后均先后做了胸部正侧位X线平片和CT扫描,绝大多数(29例)病人复查了X线,有少数病人(7例)复查了CT。 2 结果 2.1 X线表现 肺挫伤后肺间质内的出血和血浆渗出,表现为肺血管纹理粗而模糊,伴有斑点状模糊影,肺泡内的血液和血浆渗出引起的实变,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及大片状的实变阴影。间质和肺泡内的改变通常同时存在,或以一种表现为主,病变分布可不按肺段或肺叶的范围。肺挫伤的吸收较快,在24h~48h就开始吸收,于3天~10天完全吸收,单纯的肺挫伤吸收后可不留任何痕迹。 2.2 CT表现 CT表现是肺间质及肺泡的广泛挫伤和撕裂伤所引期的复合性改变。多位于中下肺野,上肺野较少见。主要表现有(1)肺实质内散在性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边缘模糊。本组有此表现者18例。 (2)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其内密度欠均匀,边缘不规则且模糊。本组有10例。 (3)呈磨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本组有5例。 (4)肺血管影增浓、模糊且粗细不均。本组有4例. (5)肺内显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薄壁囊腔样低密度灶。本组有1例。 上述CT表现在同一例中常混合存在。本组中CT发现有血、气胸者6例,肋骨骨折7例,纵隔气肿2例,皮下气肿7例,肺内血肿4例。 2.3 MRI MRI上新鲜血肿表现短T1和长T2信号,三维影像对于血肿范围的判断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3 讨论 3.1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常规X线胸片以其价格低廉、检查方便,成为首选检查项目。但胸片有其不足之处,其密度分辨率较低、影像重叠、病变定位不够精确。CT克服了常规X线胸片检查不足,不存在影像重叠,密度分辨率高,,有利于细微病变的观察,而且能够显示脊柱肺门前后、心脏后部以及肺底膈面等等隐蔽部位的病变。近年应用螺旋CT较普通CT更为优越,可以消除因呼吸运动所引起的病变遗漏之不足,一次屏气即可完成全胸扫描,成为胸部病变影像诊断的最佳检查手段。因此CT在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具有常规X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肺挫伤为一种有外界暴力所致的肺组织渗出性病变。而肺撕裂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肺组织所引起的肺组织断裂损伤,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局灶性出血和肺气囊形成。小的肺挫伤及撕裂伤早期胸片常漏诊,CT以其断面成像而易于诊断,创伤性湿肺表现为肺纹理增强,弥漫性斑片状高密度影、肺透亮度降低,部分区域可呈现为实变征象。创伤性湿肺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创伤引起神经反射异常、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肺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病灶的分布不呈肺叶或节段性。散在性病灶可能是挫伤肺与支气管存在交通,致使病灶沿支气管扩散有关;只有当肺挫伤与支气管树的交通受到破坏,才能形成肺的局限性血肿。单纯肺挫伤吸收后不留任何痕迹,如伤后48h无吸收反而加重者则应考虑为肺实质内继发感染或继续出血等合并症存在。 3.2 对胸腔积液、积血及气胸的观察CT优于X线平片,少量积液X线平片常难以显示,CT由于对各种组织的衰减值不同,因此即使液体量很少也可分辨出来,同时还可以通过CT值测定推断是积液还是积血,血胸的CT值一般高于水,约30-40hu。气胸的CT表现为胸腔内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位于所在体位的上部,内无肺纹理,与肺相邻侧可见片状脏层胸膜;伴胸腔积液或积血时,可见气-液平面,量大时可见纵隔移位。少量气胸卧位时X线平片见不到肺组织被压缩的边缘,CT显示游离气体偏于胸壁前方,侧胸壁处仍为肺组织所占据,故卧位X线平片不能显示少量气胸。 3.3 对胸骨、肩胛骨、胸锁关节及胸椎的观察,CT优于X线平片。对上述几个部位的病变,X线平片容易疏忽漏诊,而CT由于其密度分辨高,组织结构无重叠,因而能清晰显示以上组织结构的细微病变。本组病例CT检出胸椎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及锁骨骨折各2例,X线平片均显示欠淸。 3.4 单纯肋骨骨折CT显示稍逊于X线平片。CT能反映骨折成角及向腔内突出的情况,但不能依据CT判断有无裂隙骨折及骨折的数目,X线平片在反映胸廓全貌、肋骨骨折方面优于CT。本组病例中,CT发现肋骨骨折仅3例,而X线平片证实单纯肋骨骨折达5例。 3.5 CT检查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胸部创伤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是临床治疗与抢救危重伤员的关键。胸部CT检查能够准确地显示胸壁软组织损伤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胸廓骨骼的骨折,皮下血气肿,血气胸,纵膈支气管、血管及肺实质损伤等综合病症。胸部创伤往往是全身创伤的一部分,当病情危重时,特别是复合伤、休克、昏迷及呼吸急促的病人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加之体位关系,不能过多搬动病人,有时给检查带来困难。CT检查时间较短,可免除不必要的搬动,而且检查多层次,前后无重叠,可以观察多个器官损伤,因此CT对胸部创伤危重病人的观察有其独到之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CT较常规X线优越,CT可弥补常规X线的不足。由于CT检查费用较贵,患者就诊时仍应首选x线胸片检查,对于常规X线不能明确诊断者应加做CT扫描以防漏诊。X线胸片敏感性、特异性差,局灶性小面积病变和摄影条件不当时易造成漏诊、误诊。而CT因其密度分辨率高,敏感性强,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及程度,尤其对伤势严重且有复合伤的患者可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可以挽救危重者生命,并大大提高治愈率。血肿在磁共振上诊断具有特征性,定性诊断比较准确。建议对严重的胸部创伤或有复合伤的患者以及有经济条件的患者,急诊时除常规X线检查外,应及时作胸部CT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一般来说,CT检查可满足诊断需要。

影像学诊断在胸外伤中的价值比较

影像学诊断在胸外伤中的价值比较 发表时间:2010-05-14T10:21:05.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6期供稿作者:陆仲新[导读] CT表现是肺间质及肺泡的广泛挫伤和撕裂伤所引期的复合性改变陆仲新(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CT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104-02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共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最小年龄仅5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约44岁。致伤原因主要是车祸,达26例,其次为撞击伤4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27例、胸闷18例、咳嗽24例、呼吸困难8例、肋骨骨折3例、痰中带血或咯血3例等。所有病人入院后均先后做了胸部正侧位X线平片和CT扫描,绝大多数(29例)病人复查了X线,有少数病人(7例)复查了CT。 2 结果 2.1 X线表现肺挫伤后肺间质内的出血和血浆渗出,表现为肺血管纹理粗而模糊,伴有斑点状模糊影,肺泡内的血液和血浆渗出引起的实变,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及大片状的实变阴影。间质和肺泡内的改变通常同时存在,或以一种表现为主,病变分布可不按肺段或肺叶的范围。肺挫伤的吸收较快,在24h~48h就开始吸收,于3天~10天完全吸收,单纯的肺挫伤吸收后可不留任何痕迹。 2.2 CT表现是肺间质及肺泡的广泛挫伤和撕裂伤所引期的复合性改变。多位于中下肺野,上肺野较少见。主要表现有(1)肺实质内散在性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边缘模糊。本组有此表现者18例。(2)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其内密度欠均匀,边缘不规则且模糊。本组有10例。(3)呈磨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本组有5例。(4)肺血管影增浓、模糊且粗细不均。本组有4例.(5)肺内显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薄壁囊腔样低密度灶。本组有1例。上述CT表现在同一例中常混合存在。本组中CT发现有血、气胸者6例,肋骨骨折7例,纵隔气肿2例,皮下气肿7例,肺内血肿4例。 2.3 MRI上新鲜血肿表现短T1和长T2信号,三维影像对于血肿范围的判断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3 讨论 3.1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常规X线胸片以其价格低廉、检查方便,成为首选检查项目。但胸片有其不足之处,其密度分辨率较低、影像重叠、病变定位不够精确。CT克服了常规X线胸片检查不足,不存在影像重叠,密度分辨率高,,有利于细微病变的观察,而且能够显示脊柱肺门前后、心脏后部以及肺底膈面等等隐蔽部位的病变。近年应用螺旋CT较普通CT更为优越,可以消除因呼吸运动所引起的病变遗漏之不足,一次屏气即可完成全胸扫描,成为胸部病变影像诊断的最佳检查手段。因此CT在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具有常规X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肺挫伤为一种有外界暴力所致的肺组织渗出性病变。而肺撕裂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肺组织所引起的肺组织断裂损伤,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局灶性出血和肺气囊形成。小的肺挫伤及撕裂伤早期胸片常漏诊,CT以其断面成像而易于诊断,创伤性湿肺表现为肺纹理增强,弥漫性斑片状高密度影、肺透亮度降低,部分区域可呈现为实变征象。创伤性湿肺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创伤引起神经反射异常、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肺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病灶的分布不呈肺叶或节段性。散在性病灶可能是挫伤肺与支气管存在交通,致使病灶沿支气管扩散有关;只有当肺挫伤与支气管树的交通受到破坏,才能形成肺的局限性血肿。单纯肺挫伤吸收后不留任何痕迹,如伤后48h无吸收反而加重者则应考虑为肺实质内继发感染或继续出血等合并症存在。 3.2 对胸腔积液、积血及气胸的观察CT优于X线平片,少量积液X线平片常难以显示,CT由于对各种组织的衰减值不同,因此即使液体量很少也可分辨出来,同时还可以通过CT值测定推断是积液还是积血,血胸的CT值一般高于水,约30-40hu。气胸的CT表现为胸腔内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位于所在体位的上部,内无肺纹理,与肺相邻侧可见片状脏层胸膜;伴胸腔积液或积血时,可见气-液平面,量大时可见纵隔移位。少量气胸卧位时X线平片见不到肺组织被压缩的边缘,CT显示游离气体偏于胸壁前方,侧胸壁处仍为肺组织所占据,故卧位X线平片不能显示少量气胸。 3.3 对胸骨、肩胛骨、胸锁关节及胸椎的观察,CT优于X线平片。对上述几个部位的病变,X线平片容易疏忽漏诊,而CT由于其密度分辨高,组织结构无重叠,因而能清晰显示以上组织结构的细微病变。本组病例CT检出胸椎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及锁骨骨折各2例,X线平片均显示欠淸。 3.4 单纯肋骨骨折CT显示稍逊于X线平片。CT能反映骨折成角及向腔内突出的情况,但不能依据CT判断有无裂隙骨折及骨折的数目,X线平片在反映胸廓全貌、肋骨骨折方面优于CT。本组病例中,CT发现肋骨骨折仅3例,而X线平片证实单纯肋骨骨折达5例。 3.5 CT检查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胸部创伤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是临床治疗与抢救危重伤员的关键。胸部CT检查能够准确地显示胸壁软组织损伤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胸廓骨骼的骨折,皮下血气肿,血气胸,纵膈支气管、血管及肺实质损伤等综合病症。胸部创伤往往是全身创伤的一部分,当病情危重时,特别是复合伤、休克、昏迷及呼吸急促的病人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加之体位关系,不能过多搬动病人,有时给检查带来困难。CT检查时间较短,可免除不必要的搬动,而且检查多层次,前后无重叠,可以观察多个器官损伤,因此CT对胸部创伤危重病人的观察有其独到之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CT较常规X线优越,CT可弥补常规X线的不足。由于CT检查费用较贵,患者就诊时仍应首选x线胸片检查,对于常规X线不能明确诊断者应加做CT扫描以防漏诊。X线胸片敏感性、特异性差,局灶性小面积病变和摄影条件不当时易造成漏诊、误诊。而CT因其密度分辨率高,敏感性强,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及程度,尤其对伤势严重且有复合伤的患者可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可以挽救危重者生命,并大大提高治愈率。血肿在磁共振上诊断具有特征性,定性诊断比较准确。建议对严重的胸部创伤或有复合伤的患者以及有经济条件的患者,急诊时除常规X线检查外,应及时作胸部CT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一般来说,CT检查可满足诊断需要。

胸部外伤的CT诊断分析

胸部外伤的CT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外伤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价值。方法:选 取 200 例经 CT 扫描诊断的胸部外伤患者,观察并分析其CT 扫描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200 例胸部外伤患者中,肺挫伤 89 例、肺撕裂伤及肺内血肿 23 例、气胸 59 例、血胸 48 例、纵膈气肿 37 例、皮下气肿 52 例、肋骨骨折 98 例、肩胛骨骨 折 73 例、胸骨骨折 44 例、锁骨骨折 32 例、胸椎及其附件骨折 22 例。结论:CT 检查敏感度相对高,且综合观察能力较强,可以有效提高影像检查的实际准确性,从而避免胸部外伤的漏诊以及误诊情况,提升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胸部外伤;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诊断 胸部外伤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损伤,其发病率正在随着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升高而 不断上升。胸部外伤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病情严重者甚至还会给 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威胁,且胸部外伤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患者的主 要临床表现是出现局部挤压、压痛、气急、呼吸痛以及骨折摩擦音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为了探讨胸部外伤的 CT 诊 断效果,本文作者选取我院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 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2 月~ 2015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200 例经 CT 扫描诊断的胸部外伤患者,其中 男 121 例,女 79 例,年龄 25 ~ 65岁,平均(46.23±4.23)岁,行 CT 扫描时间为伤后 1 ~ 6h,平均(3.83±1.12)h,包括挤压伤 56 例,坠落伤 34 例,车祸伤 57 例,锐器伤 23 例,钝器伤 30 例;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79 例)、血压降低(122 例)、胸痛(169 例)、 面色苍白(77 例),患侧胸部可闻及湿啰音(49 例),叩诊呈鼓音(33 例)或浊音(53 例)。 1.2 临床症状表现 60 例患者中,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以及出现呼吸困难,还有少数患者出现咳嗽、 呕吐以及咯血等症状。胸部外伤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出现休克以及昏迷症状。 1.3 诊断方法 利用6排西门子螺旋 CT 仪器对所有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检查诊断,具体的扫描参数是 250 MAS,120 KV,间距是 5mm。层厚是 5 mm,同时以 3 mm 作为间隔进行重建,由多平面以及 曲面重建与西门子 4.0 的工作站实际容积再现,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肺部情况以及患者的气 管情况进行全方位观察。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详细观察患者的最大密度投影、患者的骨折情况、肺部情况以及患者的气管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 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 200 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六层螺旋 CT 扫描,明确诊断病例167 例,阳性率达 83.5%,其 中肺挫伤 89 例、肺撕裂伤及肺内血肿 23 例、气胸 59 例、血胸 48 例、纵膈气肿 37 例、皮下 气肿 52 例、肋骨骨折 98 例、肩胛骨骨折 73 例、胸骨骨折 44 例、锁骨骨折32 例、胸椎及其 附件骨折 22 例。 3 讨论 胸外伤在临床上常被视为重症、急症,常伴发其他合并伤,病情较急重,迅速、准确的 伤后检查和诊断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对于胸部外伤所导致的复合性外伤,CT 检查灵敏 度较高,综合观察能力强,可以显示平片不易显示和重叠不易观察到的病变,从而显著提高 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肺挫伤是指由于胸部外伤所致的肺组织出血、肺泡破裂、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