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第3节机械效率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i?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W有用,W额外,W总的含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n <1.

3.会正确进行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并能运用公式=W有用100%进行计算?

W总

总、

【教学难点】知道机械效率n<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沙子、塑料桶、方便袋、细绳、弹簧测力计、滑轮、刻度尺、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紳数学设计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房屋装修时,要把一堆沙子运到楼上,你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看哪一组同学想的办法最多?

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活动探究

教师选取动滑轮、塑料桶、方便袋(重力忽略不计)提起沙子进行实验(可

让学生实验):第一次用塑料桶盛装一定重力的沙子进行实验,如图甲;第二次用

塑料袋盛装相同重力的沙子提起相同高度进行实验,如图乙?把记录结果填在设计的表格中?

/

沙子重

提起的咼

度"油

测力计的示

数F/N

绳的自由端移

动的距离“泊

叙用机械所做

的功W/J 第?次

实验

第二次

实验

师巡视指导,对动手能力弱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帮助,师可参与一起实验,并提醒学生在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匀速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并在拉动过程中读数.用刻度尺测量沙子上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这个也可以不测量,动滑轮自由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

知识点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请同学们说出你们探究的结果,哪种情况下做功多些?

生:(齐声回答)当然用塑料桶装提起时做功多些?

师为什么呢?

生:塑料桶重些,塑料袋轻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提起沙子的过程中,对沙子做功的同时,还要做哪些功呢?

生:对塑料桶做功,对滑轮做功,对绳子做功,对滑轮轴间的摩擦力做功??…

师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什么物体做的功?

生:当然是对沙子做的功.

师对啦,对沙子做的功才是对我们有用的功,我们把这样的功叫做有用功其他做的功是无用功,称为额外功,这部分无用的功,能不能不做呢?

生:当然不能!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必须依赖塑料桶(或塑料袋)装沙,依赖动滑轮提起.

师正确,额外功尽管对我们无用,但却又是不得不做的功,无法回避的功师那实际我们在利用滑轮提起沙子时,所做的功包含有对沙子做的功,对动滑轮、塑料桶(或塑料袋)、绳子重力做功及轴间摩擦力做功,把这些功之和称为总功.

师请同学们说说总功包括哪些功?

生:总功包括有用功和额外功.

师很对,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板书:有用功W 有用: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W 额外: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过程中,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W总=W有用+W额外

教师让学生分组做教材P85页《演示》中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两次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吗?为什么?

(2)使用动滑轮是否真的省力又省功呢?学生回答:(1)虽然在两次实验中钩码被提升了相同的高度,但第二次拉力

做的功反而更多一些,因为在实验过程中还要克服滑轮重力和摩擦做功.

(2)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师从上面实验和演示中可以看出,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少越好,即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越好,这样效率就越高.因此,物理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公式表示:=W有用100%

W总

总、

(3)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都是小于1的.

(4)机械效率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例题1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86页的例题.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计算;展示学生解题过程;总结、评价?

【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

师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课中哪些知

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生1:有用功是对我们真正有用的功,而额外功是无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

功.

生2: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的?减少额外功,即可增大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这样机械效率就增大了?

生3:我知道了,再好的机械,其机械效率也不可能达到100%.

生4:既然增大提起物体的重力可以增大机械效率,那么同一滑轮组提起不

同物体时,机械效率应该是不固定的?

师最后,请同学思考下面题目?

例题2:如图所示用滑轮或滑轮组(单个滑轮的型号、重力相等)提起同一重

物,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

解析:机械的自身重力影响机械效率的大小,那么用定滑轮、动滑轮分别提起同一物体时,定滑轮的机械效率大些?

答案:B

【教师结束语】

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知道了它们在不同场合下所指的内容?理解了机械效率的含义,并能进行计算?请同学们在课后结合身边的实例相互交流和讨论,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好,谢谢!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_ ?? --------------

1?在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明白对沙 子所

做的功是有用功,而其他的如动滑轮、绳子、人自身重力等做的功,是无用 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实际过程中使用机械做的功为总功?接着,教师还 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事例相互交流与分析, 从而加深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时,可以结合身边使用机械的实例,设计数据计算有用功、 额外功和总功,再计算机械效率,这样既熟悉了功的计算,同时加深了机械效率 的理解.

3?改变提起的物体的重力可以影响机械效率,教师可以设置 同一滑轮组提 起不同重力的物体时,计算它的机械效率 ”的题目,让学生动手计算进行比较, 来消除学生心里的疑惑(这个也可以留在下一课时中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 解).

“ ■-:埶字贩书

[有用功(陷用)|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必鎭做的功.

+ 祖外如胚沪) , 我门需要俚又不得不做的功. II 憾败%)疽冃功与额外功的总比. k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限■-- 仝式:叩二' x 100% 任何机械的机械皴率都是小于1的,IJ <1 -机械效率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三

个功

IM 念一 一規械Ife 率 ■■B 1 2 ?

识勢

百分数的认识公开课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东岗周春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9---40页“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要送一句话给大家,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会念吗?(生齐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要成为天才,有所成就,除了灵感之外,最重要是汗水)。老师把这句话改一改(课件出示: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还会念吗? 2:句子中出现的两个数,同学们知道这些叫什么数吗?(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齐读课题.那么你们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怎样读写、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呢、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等等。 二、探究新知 师:说的真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在学这些知识之前,你们先来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好不好?这个问题很让老师头痛.问题是这样的,我区要在元旦举行一次六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大赛,每校只允许派一名同学

去参加比赛,现在我们要从以下三位选手中选出一位同学去参赛,这里有它们三个人的平时数学解题情况,(课件出示:表格一)请你们帮帮老师的忙好吗?应该选谁去呢? 1、初步感知百分数。 1)大家请看: 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交流、汇报. 生:选张梓恬 师:为什么呀? 生1:因为她答对了21题. 师:老师有点不同意,要是吴童谣只做了18道,那这18道全对了,你们现在会派谁去呢?有没有人有话想说。 生:不能确定派谁去,因为没有告诉我们他们做的题是不是一样多,也许做的总题目不一样,就有可能不是张梓恬 师:喔,难怪你们说无法确定,你们看,原来是老师忘记告诉你们他们各自答题的总题数,现在老师告诉你们了,出示数据: 2)师: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你们觉得这时应该选谁去呢?为什么?要比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师板书: 18 吴:20 8 黄:10

九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4.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 次数 手的拉力F/N 手移动距离 s/m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1 2 3 5.分析实验数据: ⑴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⑵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⑶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关于机械效率的概念 1.几个基本概念: 有用功W 有用_____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 额外功W 额外_____克服摩擦力和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 总功W 总_____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 2.三者之间的关系:额外有用总+=W W W 3.机械效率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即: %总功 有用功 机械效率= 100? 计算公式: %100?= 总 有用W W η 4.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 第二课时: 四、关于机械效率概念的巩固和计算 例1.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 .机械效率总小于1 C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 .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 例2.如图所示,在50N 的水平拉力F 作用下, 重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12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 ;若物体的速度为0.2m/s ,则1min 内拉力做的功为 ___________ J . 例3.各种机械在使用时产生额外功的原因不完全相同,要根 边实验边填表。 分析实验误差,指出要使重物重一些,误差就会小一些。 ⑴不相等 ⑵手拉绳做的功多 ⑶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时还要提起动滑轮。 答:B

机械效率计算公式练习

机械效率计算公式练习 总 有W W = η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η=G 物h/Fs η=G 物/nF η=G 物/(G 物+G 动) η=P 有用/P 总 1. 对计算公式的熟练应用。 例:某人在5s 内,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28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1m 。已知动滑轮的总重为320N 。不计绳重和摩擦。 求:(1)人做功的功率P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答案:(1)320w (2)80% 例: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物重为2400N 的物体A ,使它以0.5m/s 的 速度匀速上升时,人对滑轮组做功的功率是1500W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多少?用此滑轮组提重物B 匀速上升2m ,人对绳竖直向上的拉力是1200N 。滑 轮组对重物B 做了多少功?(不考虑绳重和轴摩擦) 答案:(1)80% (2)6000J 例:工人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 (1)物重G A =1800N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拉力F 的 大小; (2)物重G B =2400N 时,使物体匀速上升3m ,求:工人对滑轮组 做的功。 答案:(1)750N (2)8550J

2. 在水中的滑轮组效率的计算: 例:如图所示,现将一重8100N的实心铝锭在水中匀速上提2m(未露出水面),已知每个滑轮重900N,不计水的阻力.求: (1)不计绳重和各种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 (2)若绳端拉力的功率为540W,则物体上升的速度为多大? (铝的密度是2.7×103kg/m3,g取10N/kg)(5分) 答案:(1)85% (2)0.09m/s 3. 跟实际联系的机械效率的计算: 例:一种居民楼电梯结构的截面示意图。A为电梯厢,厢底 有两个动滑轮B,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动滑轮,使用两个动滑轮的 好处是能帮助电梯保持稳定。C为配重,起平衡作用。在拉力F 作用下电梯厢能在电梯井中沿竖直通道上下运行。现有10个人同 时乘坐电梯(每个人的质量均按60kg计算),电梯厢以0.5m/s的 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为F1,F1的功率P1为10kW,动滑轮B的 机械效率为η1;电梯厢运行了12m后,从电梯中下去了5个人, 此后电梯厢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为F2,F2的功率为 P2,动滑轮B的机械效率为η2。(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g取 10N/kg) 求:(1)η1∶η2; (2)拉力F2的功率P2。 答案:(1)17/10 (2)8500w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灯塔镇第一小学杨银花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与大家做一下交流汇报。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重点: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它的读法和写法,从而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分析、比较、讨论来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从而突破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新课开始,联系学生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百分数,再让学生试着找出日常生活见到的百分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自主探究和讨论法。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并积极思考,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理解百分数的读、写法。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这样教学循序渐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 教师的教学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坚持以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学生通过看、思、说,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时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材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思路设计: 本课从“节能”的角度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生活中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是否省功,让学生充分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机械效率的含义;然后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了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关,掌握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并推广到其他机械。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的物理从生活中来而到生活中去的特点,让学生在过程中去分析、学习和体会,达到掌握知识,学习方法,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的。 教材分析: 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了机械对能量的利用率,与当今社会提出的“节能环保”的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从能量利用的角度理解效率的问题。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根本上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让学生更加具体的理解前面学习的功和能之间的联系,更好的理解九年级要学习的广义效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机械效率”和“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两部分组成,其中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情境,实验探究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达到使其真正理解机械效率含义的目的突出重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历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全过程,让他们通过思考、分析、实验、总结等过程突破本节的学习难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对“简单机械”、“功”和“能”进行了学习,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可以体会到其他方面的“效率”问题,已经具备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合理的设置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可以在教师的适时帮助下经过努力合作完成,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动滑轮、滑轮组等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机械效率反应机械对能源的有效利用成分。以滑轮组为例,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提高机械效率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机械效率计算题专题

机械效率计算题专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机械效率计算专题 1.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10s内将24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已知工人的拉力为100N不计绳重与摩擦阻力,求:(1)工人做功的功率;(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果用此滑轮组匀速提升300N的 重物,拉力应为多大?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动滑轮提升900N的木箱,木箱以0.5m /s的速度匀速上升2m,所用拉力F的大小为500N(不计绳重和摩 擦). (1)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 少 3.用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体重为200N,人用125N 的拉力向下拉动绳子,5s内可使物体匀速上升2m求:(1)拉力 所做的功和拉力的功率;(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湛江港一装卸工人用如图1l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为80 kg的货物,所用的拉力F为500N,绳子自由端在50s内被匀速 拉下4m,求:(g取10N/kg)(1)提升前货物静止在地面上,与地 面的接触面积为0.04m2,求货物对地面的压强.(2)提升时绳子自由端 的速度.(3)拉力F的功率.(4)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滑轮组在建筑中应用广泛,如图15所示为建筑工人自制的滑轮组。某工人用此滑轮组将质量为90kg的重物提高5m,所用的拉力是600N。 求: (1)该重物受到的重力;(2)工人通过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 (3)工人做的总功;(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如图所示,斜面长S=10m,高h=4m.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 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程 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的功.求: (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2)斜面的机械效率; (3)推力F的大小. 7.如图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 重800N的物 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 为120N.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2)若物体的速度为s,则1min内拉力做的功为多少( 3)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8.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若人以s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将货物拉出仓库,g取10N/kg,。求在此过程中:

《百分数的认识》导学案

第六单元: 百分数(一) 第一课时:《百分数的认识》导学案 两江镇白云小学 xxx 【学习内容】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2、83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百分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分析、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及写法。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10081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100 81。 二、问题导航 1、揭示课题,教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数学问题。 什么叫百分数?它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读、写百分数? 三、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我能行 (1)、自学课本P82—P83页的内容,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 )是另一个数的( )的数,叫做百分数, 也可以叫做( )或( )。 (2)、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百分数?选择P82任意一幅图,说说图中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3)、百分数与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百分数与分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分数既可以表示( ),又可以表示( )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 )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4)百分数怎么写 ? 通常不写成( )形式,而是在( )后面加上( )来表示。 (5)百分数怎么读 ? 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 ),后读( ) 2、合作质疑 互动体验。 操作说明:(1)学习对子交流自主体验成果,时限3分钟;(2)小组成员逐一解释各小

百分数教案公开课优质课专用

百分数的认识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 3.让学生经历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 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A品牌汽车销售情况) 师:观察这段话中的数字,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百分数) 师:不仅仅这两个数叫做百分数,又如14%、65.5%、120%……都叫做百分数。(百分数) 师:关于百分数,你想学习哪方面的知识?(自由回答)二、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会读、会写。 三、探索新知: 1、百分数的读写 师:谁能说几个百分数?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百分数,那么怎么写呢?(出示百分号)

强调“/”有时可以表示除号、分数线或者比号。百分号本身就表明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先写/,再从上到下写小圆圈,圆圈不能写的太大,以免和前边的数字混淆,学生书空。 以14%为例教学百分数的书写过程(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生在练习本上写几个自己喜欢的百分数,注意百分数的写作顺序。 14%读作:百分之十四,强调大写形式。(生练写) 练习(略) 2.百分数的意义 出示图片,指名说出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你们都带来了吗?同桌互说百分数的含义 展台演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强调100%的含义) 总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观察百分数,有什么发现? (没单位,分子都小于100)(整体包含部分) 理解为什么不带单位(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出示导入材料,解释分子为什么大于100(用于比较) 活动: 30秒的时间学生写百分数,并汇报个数,用百分数表示。

机械效率计算

一、计算题 1、用如图15所示的滑轮组将重G=12N的物体匀速提升20cm,所用的拉力F=5N,忽略摩擦阻力及绳重。求:(1)所做的有用功;(2)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当改为提升27N的重物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工人利用图示的滑轮组将重4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所用拉力为250N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重为多少? (3)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力) 3、如下图所示,是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的装置图。已知井深12m,物体重,汽车重G车=3×104N,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倍。求: (1)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了多少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若汽车运动的速度为3m/s,则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多长时间? (4)汽车牵引力为多少?牵引力的功率为多少? 4、如图所示,通过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在20s内将重为48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重; (2)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多大? (3)若重物再增加150N,要使重物匀速上升,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至少多大? 4题图 5、如图有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某同学站在地面用300N的力拉绳,使重为500N 的物体在10s内匀速升高,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动滑轮总重是多少? (2)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若该同学能够产生的最大拉力为500N,则当拉力最大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完整版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分数的认识》。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百分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熟练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与技能后进行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的数感以及今后的百分数应用等有重要作用。 教材中安排了“电脑下载进度条”以及“汽车销售”两个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丰富对这一概念的认知。 教材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法 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他们渴求“有挑战的学习”,他们渴求能“自己学习”,因此,本节课我采取的学习方法是:

生活引入——抽象概括——巩固拓展的教学模式。 学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受用一时,授人以渔,终身受用”。现代教育要交给学生方法,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已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需先让学生“动”起来。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把数学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学习,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机械效率(第1学时)

第3节机械效率 第1课时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 机械效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程序】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面、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有用功: 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用符号 W有表示 2.额外功: 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用符号 W额表示 3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也叫动力功。用符号 W总表示 ●小组讨论: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 (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W1。(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所做的功W2。 (3)比较W1、W2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讨论:①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没有 ②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③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少越好 ④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有用功多 ●教师点拨:

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尽量少些,这样可以让机械处于一个高效率的状态,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跟踪练习: 1.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3.(2012天津)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的三楼,沙子的质量为50kg,装沙子的桶的质量8kg,动滑轮的质量为2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1)工人做的总功;(2)工人做的额外功。 解:(1)拉力做功:W总=FS=300N×12m=3600J; (2)∵忽略摩擦和绳重,∴W额=(G桶+G动)h=(m桶+m动)gh=(8kg+2kg)×10N/kg×6m=600J 二、机械效率的计算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叫做机械效率,它表示的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用符号η表示,读作“依塔”(yita)。 2.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W有用/W总。 ●小组讨论: 1.用一动滑轮把重40N的物体匀速提高20m,所用的拉力是25N,则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2h=2*0.2m=0.4m 有用功W有=Gh=40N*0.2m=8J

机械效率三种计算

第3题图 第5题图 1. 几种常见简单机械效率的计算 课堂练习:1、 竖直上拉问题 1.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当将一个重为1000N 的重物匀速提升2m 时,人站在地面上所用向下的拉力为300N ,若不计绳重和 摩擦,求该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和机械效率。 2.大军用某机械把500N 的重物匀速提高0.5m ,做的额外功是160J ,则他做的有用功、总功、机械效 率各是多少? 在10s 内把500N 的物体 , 80%的滑轮组 内绳的自由端移(2)人400N 的物5S 内竖 司机取来一套滑为8×104N ,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3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问:(1)该司机至少需用多大的力才能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2)若拉动汽 车时,汽车前进的速度为0.1m/s ,则司机做功的功 第4题图 第1题图 第6题图

第8题图 10.用如图5所示的机械拉着重500N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20N ,绳子末端的水平拉力为50N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11.如图所示,物体G 在拉力F 的作用下做匀速直 线运动,拉力做的功是600J ,物体向左移动了2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求: (1)额外功时多少?(2)拉力F 是多少 ?(3)物体所受摩擦力是多大 用斜面提高物体问题 13、在向车上装货物时,常常用木板搭个斜面,把货物推上去,这样可以省很多力。如图20所示,工人师傅用600N 的力沿着长4m 的斜面,将重1200N的货物推到高为1.5m的车上。 ①工人师傅做的有用功是多少?②工人师傅做的总功是多少? ③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④额外功多大?⑤货物收到的摩擦力多大?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第3节机械效率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i?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W有用,W额外,W总的含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n <1. 3.会正确进行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并能运用公式=W有用100%进行计算? W总 总、 【教学难点】知道机械效率n<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沙子、塑料桶、方便袋、细绳、弹簧测力计、滑轮、刻度尺、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紳数学设计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房屋装修时,要把一堆沙子运到楼上,你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看哪一组同学想的办法最多?

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活动探究 教师选取动滑轮、塑料桶、方便袋(重力忽略不计)提起沙子进行实验(可 让学生实验):第一次用塑料桶盛装一定重力的沙子进行实验,如图甲;第二次用 塑料袋盛装相同重力的沙子提起相同高度进行实验,如图乙?把记录结果填在设计的表格中? / 沙子重 提起的咼 度"油 测力计的示 数F/N 绳的自由端移 动的距离“泊 叙用机械所做 的功W/J 第?次 实验 第二次 实验 师巡视指导,对动手能力弱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帮助,师可参与一起实验,并提醒学生在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匀速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并在拉动过程中读数.用刻度尺测量沙子上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这个也可以不测量,动滑轮自由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 知识点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请同学们说出你们探究的结果,哪种情况下做功多些? 生:(齐声回答)当然用塑料桶装提起时做功多些? 师为什么呢? 生:塑料桶重些,塑料袋轻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提起沙子的过程中,对沙子做功的同时,还要做哪些功呢? 甲

机械效率计算题及答案

四.计算题 1、(2013四川自贡)如图所示(滑轮组的绕绳未画出),人以600N 的力向下拉动绕在滑轮组的绳子一端10秒,使绳端向下移动了1.5m ,重物匀速上升了0.5m ,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g=10N/kg ). (1)按题意画出滑轮组的绕绳. (2)人所做功的功率多大? (3)被吊起的重物质量多大? 解:(1)根据n=3,即动滑轮上绳子段数是3股; 则绳子的固定端应从动滑轮上开始缠绕,如图: (2)∵W 总=FS=600N×1.5m=900J ; ∴P=W/t=900J/10s=90W . (3)∵S=nh ;∴n=S/h=15m/05m=3; 由η=G/nF 得:G=ηnF=70%×3×600N=1260N ; ∴m=G/g=1260N/10Nkg=126kg . 2.(2013乐山)某建筑工地用升降机提升大理石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升降机货箱的重力是400N , g 取10N/kg 。不计滑轮和钢丝绳的重力,不计摩擦。试求: (1)已知大理石的密度是2.8×103kg/m 3,每块大理石的体积是1.0×10-2m 3 ,则每块大理石的重力是多少? (2)如果每根钢丝绳上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00N ,则该升降机一次最多能匀速提升多少块大理 石? (3)某次提升中,升降机在1min 内将货物匀速提升了15m ,钢丝绳的拉力是2000N 。则钢丝绳的 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1) 每块大理石重: N Kg N m m Kg Vg mg G 280/10100.1/108.23233=????===-ρ (2分) (2) 升降机一次能提起的大理石块数: 块每块大理石重量能提起的大理石总重量2028040020003=-?== N N N n (3) 钢丝绳端移动的距离:m m h s 451533=?== (1分) 把货物提升15 m 做的功:J m N Fs W 4 109452000?=?== (1分) 升降机的功率:w s J J t W P 150060109min 110944=?=?== (1分) 3.(2013扬州)(6分)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物提高5m ,已知物重为800N ,人对绳的拉力 为500N 。 求此过程中: (1)做的做功。 (2)做的有用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1课时 百分数的认识 人教版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2-8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会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并在此基础上与同学讨论交流。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在增进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标有百分数的实物(商标、说明书、合格证、报刊信息……)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为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组织一场投篮比赛,规定每班派一名选手参赛,不过六(1)班有三名同学报名,他们投篮的水平都不错,这是他们平时练习的情况: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六(1)班的班长,你会推荐第几号同学参赛?为什么? 生1:我会推荐3号队员参赛,因为他投中的个数最多。 (师停顿片刻,又有学生若有所悟地举起了手。) 生2:我认为这样考虑不全面,3号队员投中的个数是最多,也许他投的总个数也是最多的。

生3:我也觉得光比较投中个数不够公平,还需要看他们共投了多少个。 生4:可以直接算出投中个数是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再去比较。 (其余学生纷纷赞同。) 师:那谁来说说怎么算? 生:22÷25= 22 25 17÷20= 17 20 43÷50= 43 50 , 然后再通分 22÷25= 22 = 88 25 100 17÷20= 17 = 85 20 100 43÷50= 43 = 86 50 100 师:是呀,得出22、17、43后仍不便于比较, 25 20 50 进一步通分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现在谁能说说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呢? 生1: 88表示1号队员投中个数是投篮总数的88 100 100 。 生2:85表示2号队员投中个数是投篮总数的85 100 100 。 生3:86表示3号队员投中个数是投篮总数的86 100 100 。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分数,它们还比较特别—— 生(紧接着老师的话):分母都是100。 师:对!除了分母都是100外,这三个分数还都表示某一个同学投中个数与投篮总数的一种关系,这些特殊的数数学上通常不把它们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四 百分数:百分数的认识》 优质课教案_0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3、体会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2、1%、99%,同学们知道这些叫什么数吗?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在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老师收集了几条有关百分数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几条信息,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的主题图)。 第一个图:安装程式正在格式化,已经格式化了14%。 第二个图:毛衣标价签(面料:65.5%是羊毛,34.5%是锦纶。) 第三个图:A品牌的汽车1-2月实际销售11000多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20%,其中刚刚过去的2月份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甚至达到241%。 师:你能从信息中找出百分数吗? 师: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呢? (1)14%表示已经格式化的占所要格式化的14/100。 (2)65.5%表示这件毛衣中的羊毛占毛衣的65.5/100。 (3)34.5%表示这件毛衣中的涤纶占毛衣的34.5/100。 (4)120%表示1-2月份比去年同期多销售的数量占去年同期销售数量的120/100。 (5)241%表示2月份比去年同期多销售的数量占去年同期销售数量的241/100。 2、百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百分数了吗?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指名说说百分数的意义,学生说时教师小结百分数的意义并板书) 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比率,它的后项是一个固定的数100,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课件出示:下列句子中的分数哪些是百分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1)本班女生约占全班人数的43%; (2)去年我校体育达标率是98.5%; (3)一堆煤,已经运走了60/100 吨; (4)面粉重量是大米重量的3/4 ; (5)李老师的身高是167%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区别 分数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公式,了解提高绩效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通过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能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 【课程资源】 学生:纸杯,沙子,弹簧测力计,木直尺,小钩码,大钩码,铁架台,两个轻质滑轮,细绳(长度75 厘米-100 厘米),彩色贴条教师:铁架台,演示滑轮2 个,细绳,测力计,演示木直尺,贴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帮忙,”大材小用”,教师课前用一大桶装满沙子,沙子上面放上课本,把桶放在教室门口,上课后让两名学生帮忙抬进来。教师拿了课本后告诉学生想用的是课本,这桶沙子没用,又让两面学生抬出门口。学生为两名同学白费大量功夫而报不平。 借机引入引入课题,这件事情的效率高不高?生活中也有很多讲究效率的事情,比如父母工作要提高效率,好早点下班回家做饭;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讲究学习效率,比如一天在校时间10 小时,学习时间是8 小时,玩2 小时,那么学习效率怎么计算呢? 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教师展示挖掘机,那么机械在使用的时候也会有效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节,机械效率(板书机械效率) 1、播放视频,厉害了我的国,中国效率让世界惊叹 二、合作探究 (模块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概念的建立 1、复习回顾,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做功的公式。 2、动脑筋思考,怎么把沙子搬到三楼?做一做,将沙子举高10 厘

米,您能想出几种方案,并展示。课件展示图片沙子 学生组内合作,将沙子举高10 厘米,有用纸杯直接举高,有用定滑轮举高,有用动滑轮举高。 教师请同学展示成果,上台展示。 通过以上展示,请同学们思考 1、我们的目的是把谁举高?(学生回答沙子),如果直接搬 需要克服什么力做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功)这部分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是我们必须做的功,这样的功叫做有用功。 2、我们用纸杯装沙子,还克服什么力做功?这些功我们并不 需要,但是不得不做,这些功我们称之为额外功。 3、练习计算,用桶将沙子举高。沙子重10N,杯子重1N,举 高1m,则有用功多少焦,额外功多少焦?生答:100 焦和10 焦。 总功是多少焦?那么克服沙子和杯子的总重力做功是多少焦耳? 110 焦。这部分功是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我们将其称之为总功。有用功与总功之和。W 总= W 有+W 额

小学数学_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91—92页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力目标: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教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视频播放:山东省中小学学生近视情况数据。)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预设:小学生近视人数较多,学生近视人数逐年增多等。 教师:德州市对学生视力情况也非常关注。我们对小学六年级视力情况进行了调查,这是三所学校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表,(出示信

息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信息,思考哪所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 预设:天华小学、希望小学、无法比较等。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谁说的有道理? 学生讨论并设计方案并汇报。 预设:还需要知道六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课件出示信息六年级总人数。 教师:哪所学校的视力情况好一些?需要求什么? 预设: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教师:怎样求长河小学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向阳小学呢?天华小学呢? 预设:96÷240= 114÷300= 120÷320= 教师:这样能比较哪所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吗?怎么办? 预设:通分。 教师:试一试。(教师巡视) 教师:三个数的通分有点麻烦,老师帮助大家。请大家看通分后的结果,哪所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 预设:天华小学。 教师:如果想知道六所学校的视情况哪所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还需要算一算各个学校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汇报。 教师:这样能够比较出来吗? 预设:不能。

第1课时 机械效率定义及计算

4. 机械效率 第1课时机械效率定义及计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3.会正确进行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W有用、W额外、W总的含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1.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运用公式η=W有用/W总×100%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机械效率η<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沙子、塑料桶、方便袋、细绳、弹簧测力计、滑轮、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新课引入】 师房屋装修时,要把一堆沙子运到楼上,你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看哪一组同学想的办法最多? 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请同学们说出你们探究的结果,哪种情况下做功多些? 生:(齐声回答)当然用塑料桶装提起时做功多些. 师为什么呢? 生:塑料桶重些,塑料袋轻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提起沙子的过程中,对沙子做功的同时,还要做哪些功呢? 生:对塑料桶做功,对滑轮做功,对绳子做功,对滑轮轴间的摩擦力做功…… 师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什么物体做的功? 生:当然是对沙子做的功. 师对啦,对沙子做的功才是对我们有用的功,我们把这样的功叫做有用功.其他做的功是无用功,称为额外功,这部分无用的功,能不能不做呢? 生:当然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必须依赖塑料桶(或塑料袋)装沙,依赖动滑轮提起. 师正确,额外功尽管对我们无用,但却又是不得不做的功,无法回避的功. 师那实际我们在利用滑轮提起沙子时,所做的功包含有对沙子做的功,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