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运动

民权运动
民权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美国学者一般认为,它开始于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对J.布朗控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一案的判决,结束于1965年选民登记法的通过。

最初的十年

战后头10年,由于美国政府的镇压和麦卡锡主义的猖獗,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运动,大体只限于由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在法院进行的斗争。由于美国法院偏袒种族主义分子,黑人只得在国际上进行呼吁与控拆。1954年 5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为改变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就布朗案作出判决:公立学校所实行的种族隔离教育是不平等的,因而违反《宪法第14条修正案》。

帕克斯事件和静坐运动这个判决的实施进程异常缓慢,使黑人再也不把希望仅寄托于美国法律,而靠自己奋起斗争。1955年12月1日,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黑人R.帕克斯夫人在公共汽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被捕入狱。在青年黑人牧师M.L.金的领导下,全城 5万黑人团结一致,罢乘公共汽车达一年之久,终于迫使汽车公司取消种族隔离制。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群众采取直接行动摧毁种族隔离制的第一次尝试,开始了一个新阶段。1957年,金牧师

及其支持者组成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将运动深入到南部生活的各个领域。1958年南方21个主要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0年2月1日,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

勒城 4个黑人大学生进入一餐馆小吃,白人服务员命令他们走开,他们静坐不动。这一英

勇行为立刻得到南部广大黑人学生响应,发展为大规模静坐运动,迫使近 200城市的餐馆

取消隔离制。1961年 5月初,种族平等大会又开展“自由乘客”运动。不久,在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参与下,得到许多进步白人支持,逐渐发展为全国性运动,迫使南部诸州取消州际公共汽车乘坐上的种族隔离制。

美国民权运动

美国民权运动伯明翰事件与向华盛顿进军1963年3月,金牧师等人在南部种族隔离极严重的伯明

翰组织示威游行。要求取消全城隔离制。示威群众受到残酷镇压,但由于金牧师的坚持和美国联邦政府被迫进行干预,该城种族隔离制全部被取消。

伯明翰事件后,民权运动队伍迅速扩大。1963年8月28日组织25万人(其中 1/4为白人)向华盛顿进军,要求就业,要求“立即自由”。另外,有些城市黑人还开展着以暴力对付暴力的斗争。1964年迫使L.B.约翰逊总统签署了《民权法》。但南部诸州仍采用各种手法阻止黑人选民登记。于是,金牧师等在种族主义非常猖獗的亚拉巴马州塞尔马市进行黑人选民登记运动,并于1965年 3月冒着被殴打、杀害的危险由塞尔马向州首府蒙哥马利进军,最后参加人数达15万,一名北部白人妇女被杀害。在世界人民谴责面前,美国政府于同年 8月要求国会通过了《选民登记法》。

上述两法未能实际完全取消南部种族隔离与歧视制度,而北部事实上的种族歧视还有加剧之势。因此,1965年8月以后,民权运动并未结束。1968年3月,金牧师组织“贫民进军”(亦称“穷人运动”),途经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时,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后来黑人领袖们发起的民族自决运动、黑人权力运动、黑豹党运动以及黑人群众自发的大规模城市骚动等,实际上都是以不同形式反对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制、特别是就业歧视制度的民权运动的继续。

它不仅改变了美国黑人的命运,赋予了他们很大程度上的平等、自由和尊严,也深刻影响了所有美国人的生活与观念。具体来说,民权运动推动联邦政府实行铲除种族隔离制的改革,最终消灭了公开的白人至上主义,为黑人赢得民权。它把美国从一个容忍种族主义、歧视黑人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不管肤色与种族,承认每一个公民的平等权利的社会,从而深深改变了民众的思想。不仅如此,民权运动也激发了新时期美国社会的民主和自由斗争。现代妇女运

罗莎·帕克斯,1913年2月4日出生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黑人家庭。1955年12月1日,她因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一位白人男子让座,拉开了美国现代民权运动的序幕。当时,亚拉巴马州实行吉姆·克劳法,这是一部对黑人进行隔离、压制的种族歧视性法律。它规定黑人在乘公交车、到餐厅以及其他公共设施时不能与白人坐在一起。由于当时车上的人很多,司机要求罗莎·帕克斯将座位让给一位白人男子,但她拒绝了。此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叛逆行为”发展成改变美国历史进程的民权运动。罗莎·帕克斯自己回忆说:“那天像平常日子一样,唯一使它变得重要的是全体黑人的团结。”底特律市市长基尔帕特里克评价说:“她通过坐下去而站了起来。”

美国民权运动

美国民权运动 Civil Rights Movement,United States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战后头10年,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运动只限于由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在法院进行的斗争。 1954 年5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为改变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就布朗控诉托布卡教育委员会一案作出判决:公立学校所实行的种族隔离教育是不平等的,违反《宪法第14条修正案》。 1955 年12月1日,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黑人R.帕克斯夫人在公共汽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被捕入狱。在青年黑人牧师M.L.金的领导下,全城5万黑人团结一致,罢乘公共汽车达一年之久,终于迫使汽车公司

取消种族隔离制。 1957年,金牧师及其支持者组成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将运动深入到南部生活的各个领域。 1958年南方21个主要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 1960年2月1日,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城 4个黑人大学生进入一餐馆,白人服务员命令他们走开,他们静坐不动。这一英勇行为立刻得到南部广大黑人学生响应,发展为大规模静坐运动,迫使近 200 个城市的餐馆取消隔离制。 1961 年 5 月初,种族平等大会又开展自由乘客运动。不久,在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参与下,得到许多白人支持,逐渐发展为全国性运动,迫使南部诸州取消州际公共汽车乘坐上的种族隔离制。 1963年3月,金牧师等人在南部种族隔离极严重的伯明翰组织示威游

行,要求取消全城隔离制。示威群众受到残酷镇压,但由于金牧师的坚持和美国联邦政府被迫进行干预,该城种族隔离制全部被取消。伯明翰事件后,民权运动队伍迅速扩大。 1963年8月28日组织25万人 (其中1/4为白人)向华盛顿进军,要求就业,要求“立即自由”。另外,有些城市黑人还开展以暴力对付暴力的斗争。 1964年迫使约翰逊总统签署了《民权法》。但南部诸州仍采用各种手法阻止黑人选民登记。于是,金牧师等在种族主义非常猖獗的亚拉巴马州塞尔马市进行黑人选民登记运动,并于1965年3月冒着被殴打、杀害的危险由塞尔马向州首府蒙哥马利进军,最后参加人数达15万。在世界人民谴责面前,美国政府于同年8月要求国会通过了《选民登记法》。上述两法未能实际完全取消南部种族隔离与歧视制度,而北部事实上的种族歧视

关于中国民权运动的思考

关于中国民权运动的思考 【作者: 梦飞云天】【访问统计:493】【2006年10月31日星期二22:12】 关于中国民权运动的思考   真正的人不仅会因为饥寒而感到痛苦,也要会为没有尊严的活着而感到痛苦。奴隶是没有尊严的,因为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在当代社会,不能实现公民权利的人就是另 一种程度的没有尊严的奴隶。中国人民从未真正完整的获得过公民权利,由于从未体验过公民权利带给自身的利益,因此也极少争取公民权利,因此中国民众只有当 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权力损害时,才会想起自己的公民权利,才会感到失去做人的尊严。中国需要一场让所有人都能有尊严的活着的社会变革,让人民认识并实现公 民权利,而人民一旦拥有了这些权利,他们就再也不会愿意失去这些权利,实现这一社会变革的过程就是中国的民权运动。 中国民权运动的兴起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有着现实必要性,这一运动必将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为中国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未来。0 一民权运动兴起的历史的必然性

民 族独立,民生发展,民权保障近代中国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以中国恢复在联和国的席位为标志,中国已经完全解决民族独立问题,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发展 一定水平,更重要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民生保障问题已经解决。因此可以讲这三大问题中只有民权问题的解决才刚刚开始,中国 不论官方还是公民自身都普遍轻视公民权利。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目标,建立一个全面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体系的任务,历史地落在当代中国人的肩上,其 手段是就是民权运动。 二、民权运动的现实必要性。 中 国现在的改革是由旧行政机体制主导的改革,这种体制内改革的局限性很明显,公车改革是一个典型,公车改革陷入停顿,一般认为这是官僚阶层抵制的结果,然而 更深的原因是,在公车改革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利益受损的集团,却发现不了一个明确的受益者组织,这种改革肯定是难以推进的。又如房地产政策,目前的 大多数政策都是在房产交易环节,而在交易环节进行限制容易伤及无辜,打击正常需求,实际上在房地产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土地问题,应该在占用环节采取措施更容

日本明治维新__选修一解读

小结: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危机有哪些? (倒幕运动的背景) 1、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 2、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剧 1853年“黑船事件”后,美国打开了日本大门,以后英、法等国纷纷加紧侵略,日本丧失大量主权,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 3、人民起义,阶级矛盾激化 ——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腐朽黑暗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及外来侵略的加剧,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中下级武士生活恶化,不断起义,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剧。 4、统治阶级分化 ——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剧,加快了统治阶级分化,新兴地主和商人实力增强,对政治上无权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的西南强藩、大名及生活恶化的中下级武士也反对幕府统治,为日后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基础。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

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但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化所需的自由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本、原料等条件是怎样解决的? ①自由劳动力: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废除武士特权来解决; ②技术: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 ③市场:国内市场——通过“废藩置县”彻底打破封建割据,为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然后又通过“地税改革”推动农村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来扩大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朝鲜来掠夺市场。 ④资本:国内—— a私人资本(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也为其提供了投资工业的资金;许多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大地主的投资;)b国家资本(国家通过地税改革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以解决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 国外——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进行快速的资本原始积累。 ⑤原料: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

浅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民权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浅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民权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日本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早在明治初期便已出现萌芽,到自由民权运动时正式形成,并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发展成熟。日本明治时期的自由民权运动对明治维新起到了补充和推动的作用,并且在这场运动中发展成型的民权思想在日本的近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由民权运动中,民权思想家们提出的关于实现民权的政治构想,对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逐步完善资本主义代议制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其民权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消极的一面,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中隐含着的“愚民观”以及民族扩张主义等思想观念对近代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标签:日本;明治维新;自由民权运动;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近代日本的民权思想,主要是通过明治早期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士族知识分子、启蒙思想家传入日本的。这个群体的著作不少是介绍西方民权思想,反映了日本资产阶级民权思想萌芽的出现,如福泽谕吉、加藤弘之等人的作品。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掀起的自由民权运动正是日本民权思想的集体觉醒。这场运动主要由资产阶级中的士族知识分子领导,他们明确提出开设议会、订立宪法、减免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等要求,这些正是对日本明治维新中存在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进行的有力补充。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主要是借鉴西方的经验,但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差异。西欧的资本主义是自下而上地发展起来的,而日本的资本主义却是从封建的包买商资本转化而来,是自上而下的推动与自下而上的发展相结合的产物〔1〕。近代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其自身存在着的封建因素,使得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折射出与众不同的特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近代化过程中产生的、以资产阶级为主要载体的民权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 一、自由民权运动:日本资产阶级自由民权意识的觉醒 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发生在明治维新期间,是一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追求自由民主权利和民族独立的社会政治运动。明治维新开始了日本的文明开化进程,在思想方面,日本从西方引进了激进主义的人权思想、官僚资本主义的国权思想,以及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主义思想〔2〕。这些思想中蕴含的人权与自由理论与精神,在近代日本社会掀起了一股自由思潮,对幕府统治时期的封建思想和传统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力,为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1874年1月,因主张“征韩论”失败而下野的前政府参议副岛种臣、板垣退助、江藤新平、后藤象二郎等人,结成日本最早的政党爱国公党,并发表了《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强烈反响。此后日本其他地区也迅速建立起民权组织。早期日本民权思想启蒙家和民权运动家,纷纷阐发各自对明治新政和发展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构想,自由民权运动便由此开始。1875年,全国性的民权组织爱国社建立,并于1877年6月向天皇进呈请愿书,正式系统地提出了开设议会、减免地税和修改不平等条约等政治主张。此时的自由民权运

民权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美国学者一般认为,它开始于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对J.布朗控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一案的判决,结束于1965年选民登记法的通过。 最初的十年 战后头10年,由于美国政府的镇压和麦卡锡主义的猖獗,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运动,大体只限于由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在法院进行的斗争。由于美国法院偏袒种族主义分子,黑人只得在国际上进行呼吁与控拆。1954年 5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为改变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就布朗案作出判决:公立学校所实行的种族隔离教育是不平等的,因而违反《宪法第14条修正案》。 帕克斯事件和静坐运动这个判决的实施进程异常缓慢,使黑人再也不把希望仅寄托于美国法律,而靠自己奋起斗争。1955年12月1日,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黑人R.帕克斯夫人在公共汽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被捕入狱。在青年黑人牧师M.L.金的领导下,全城 5万黑人团结一致,罢乘公共汽车达一年之久,终于迫使汽车公司取消种族隔离制。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群众采取直接行动摧毁种族隔离制的第一次尝试,开始了一个新阶段。1957年,金牧师 及其支持者组成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将运动深入到南部生活的各个领域。1958年南方21个主要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0年2月1日,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 勒城 4个黑人大学生进入一餐馆小吃,白人服务员命令他们走开,他们静坐不动。这一英 勇行为立刻得到南部广大黑人学生响应,发展为大规模静坐运动,迫使近 200城市的餐馆 取消隔离制。1961年 5月初,种族平等大会又开展“自由乘客”运动。不久,在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参与下,得到许多进步白人支持,逐渐发展为全国性运动,迫使南部诸州取消州际公共汽车乘坐上的种族隔离制。 美国民权运动 美国民权运动伯明翰事件与向华盛顿进军1963年3月,金牧师等人在南部种族隔离极严重的伯明 翰组织示威游行。要求取消全城隔离制。示威群众受到残酷镇压,但由于金牧师的坚持和美国联邦政府被迫进行干预,该城种族隔离制全部被取消。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崇学论》等。他重视知识,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反对唯心主义和经院哲学,提出“二重真理”论,把真理分成理性真理和其实真理。2.笛卡尔:1596~1650,法国人,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反对经院哲学,主张怀疑一切,代表作为《方法论》和《哲学原理》,继承和发扬了培根的理论。 3.乌特勒支同盟:尼德兰革命在南方节节失败,在北方却取得了完全胜利。 1579年的阿特拉斯同盟破坏了根特协定,南北宣告分裂。1759年1月,尼德兰北方各省,包括荷兰、西兰、乌特勒支等和南方的部分城市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他们的代表在乌特勒支城结盟,宣告永不分裂,即乌特勒支同盟。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关税、宣战、缔结合约和颁布根本法等一切重大事宜都由三级一会投票决定,并规定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同盟的协议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4.长期国会:苏格兰起义不断扩大,在伦敦许多地区发生骚乱,伦敦1万多人递交请愿书,要求召开议会。1640年9月,查理一世在约克召开了一个贵族“大委员会”,参加会议的贵族也要求召开议会。10月,查理一世与苏格兰人民签订了停战协定,查理一世无力筹措赔款,不得不在11月3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陆陆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召开后,成了反对查理一世为首的封建王党的领导中心,一般将它作为英国革命的开始。 5.《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宪制的宪法性文件之一。1689年由国会颁布。该法案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在平时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员在国会中的言论不受法院或其他机关的弹劾或质问;国会应经常召开会议等。法案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资产阶级的权力。这部法案是资产阶级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与封建贵族实行妥协在法律上的反映。 6.无套裤汉:法国大革命时期对城市平民的称呼。当时法国贵族男子盛行穿紧身短套裤,膝盖以下穿长统袜;平民则穿长裤,无套裤,故有无套裤汉之称。原是贵族对平民的讥称,但不久成为革命者的同义语。 无套裤汉的主要成分是小手工业者、小商贩、小店主和其他劳动群众,也包括一些富人。他们是城市革命的主力军,是大革命中几次武装起义的参加者。在推翻王政、建立共和国以及推动雅各宾派实行恐怖统治,抗击外国武装干涉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无套裤汉在经济上要求限制资产阶级,打击投机商,有平均主义倾向。在政治上要求实行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Af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又译为“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美国民权运动的一部分,于1950年代兴起,直至1970年代,乃是经由非暴力的抗议行动,争取非裔美国人民权的群众斗争。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权利,195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员会种族隔离的学校违法,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罢乘来反对公车上的黑白隔离措施,1963年华盛顿的林肯纪念馆广场聚集二十五万名群众反种族隔离,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为民权运动的高峰,其他参与的著名人物还有麦尔坎·X (Malcolm X)等人。 百年前林肯虽解放了黑奴,但黑人平等的公民权在南方却从未获落实,直到金博士领导民权运动才获得成功,19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兴起,对其社会及留学生有很大影响,当时对少数民族及妇女的权力均受到重视,开拓了新的视野,金博士也因此获颁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 战后头10年,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运动只限于由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在法院进行的斗争。1954 年5月17日,美国最高 法院为改变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就布朗控诉托布卡教育委员会一案 作出判决:公立学校所实行的种族隔离教育是不平等的,违反《美利 坚合众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1955 年12月1日,亚拉巴马州蒙 哥马利城黑人罗莎·帕克斯夫人在公共汽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被捕 入狱。因为她的被捕还引发了蒙哥马利巴士抵制运动(Montgomery Bus Boycott )。在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全城5万黑 人团结一致,罢乘公共汽车达一年之久,终于迫使汽车公司取消种 族隔离制。1957年,金牧师及其支持者组成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 将运动深入到南部生活的各个领域。1958年南方21个主要城市组织 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0年2月1日,北卡罗来纳州格 林斯伯勒城4个黑人大学生进入一餐馆,白人服务员命令他们走开, 他们静坐不动。这一英勇行为立刻得到南部广大黑人学生响应,发展 为大规模静坐运动,迫使近 200 个城市的餐馆取消隔离制。1961 年 5 月初,种族平等大会又开展自由乘客运动。不久,在学生非暴力协 调委员会参与下,得到许多白人支持,逐渐发展为全国性运动,迫使 南部诸州取消州际公共汽车乘坐上的种族隔离制。1963年3月,金 牧师等人在南部种族隔离极严重的伯明翰组织示威游行,要求取消全 城隔离制。示威群众受到残酷镇压,但由于金牧师的坚持和美国联 邦政府被迫进行干预,该城种族隔离制全部被取消。 伯明翰事件后,民权运动队伍迅速扩大。1963年8月28日组织25万人 (其中1/4为白人)向华盛顿进军,要求就业,要求“立 即自由”。1964年迫使林登·约翰逊总统签署了《民权法》。但南 部诸州仍采用各种手法阻止黑人选民登记。于是,金牧师等在种族主

Civil-Rights-美国民权运动背景知识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political, legal, and social struggle by black Americans to gain full citizenship rights and to achieve racial equality.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was first and foremost a challenge to segregation, the system of laws and customs separating blacks and whites that whites used to control blacks after slavery was abolished in the 1860s. During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dividuals and civil rights organizations challenged segreg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with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protest marches, boycotts, and refusal to abide by segregation laws. Many believe that the movement began with the Montgomery bus boycott in 1955 and ended with the Voting Rights Act of 1965, though there is debate about when it began and whether it has ended yet.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has also been called the Black Freedom Movement, the Negro Revolution, and the Second Reconstruction. Segregation “Whites Only” Waiting Room A black man is ordered out of a “whites only” waiting room. Separate facilities for blacks and whites were maintained throughout the South from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until the 1960s.

中国近代史作业

比较暹罗朱拉隆功改革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 暹罗的朱拉隆功改革与中国的戊戌维新相比,相似之处的确很多。两者时间相同,背景相似,都发生在19世纪末西方国家将其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而且它们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采用的方式也极为类似,都是学习西方,主要通过政府发布命令推行改革,改革的内容也都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然而两者成败迥异、结局不同。 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成败的关键在于改革者或改革派是否掌握了政权。只有掌握了政权,才能保证改革措施的推行,也只有改革的措施得到了切实的实行和执行,改革才算有成效,否则一切都要落空。暹罗朱拉隆功国王十六岁登上王位,因未成年,国家政务由摄政委员会掌管,但摄政委员会只掌管至1873年。1873年朱拉隆功正式加冕为国王后,摄政委员会便不再行使权力,而是还政于国王。这样自1873年起,朱拉隆功国王便在暹罗实行全面的社会经济改革。 首先,在废除奴隶制和各式各样的封建依附关系上,朱拉隆功国王在1874年颁布法令,规定凡1868年10月1日以后出生的奴隶到21 岁时即可获得自由,并且从此不能自卖或被人转卖为奴。但由于这个法令仅在京都和一些省份贯彻执行,而在北部和边远的省份没有执行。所以朱拉隆功国王便在1897年又颁布新规定,规定凡在1897年12月16日以后出生的暹罗人,不分男女均不得自卖或被迫卖身为奴。并明令规定在老挝人或马来人聚居的小公国地区同样生效。以后又在1899年、1900年、1905年颁布法令,直到1908年将废除奴隶制或农奴制的法令写进刑法法典为止。这样历经30多年,朱拉隆功国王利用自己的权力颁布一道道法令,步步深入,使奴隶制和封建依附关系逐步在暹罗消失了。从而完成了从蒙固王开始的废奴运动。 此外,从1888—1897年,朱拉隆功国王又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制度,1892—1902年又进行了十年的财政制度的改革。还有教育、军事、立法、司法制度的改革,以及修建铁路、公路,开办邮电等。这些改革使暹罗加强了中央集权,缓和了尖锐的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改革之所以得到有效执行以及取得辉煌的成就,当然得益于朱拉隆功国王至高无尚的权力。因此,霍尔在《东南亚史》中才这样评价:“朱拉隆功王朝的成就是显著的,如果有人不愿意把功劳归于他本人对改革的热忱(他的敬慕者对这一点多少有些夸大),但事实仍然是,只是由于他行使了绝对的权威,才有可能取得这样真正的进步。” 和暹罗相比,中国的维新变法却大不一样。维新派始终没有真正取得政权。他们虽有“天下之主宰”光绪皇帝作依靠,但光绪帝只有亲政之名而无掌权之实,他只是慈禧太后所操纵的一个傀儡而已。而其他的维新派人物也没有一个是能够左右政权的人物,他们的官职都不高,最高的只是军机四卿,如谭嗣同、林旭。而维新派的领袖康有为,虽受皇帝器重,也只封了个总理衙门章京,官职极低。梁启超也只授了个六品衔。反观守旧派,慈禧太后牢牢控制政权,重大问题的裁决以及高级官员的任免皆出于其手。而且守旧势力也控制着中央的机要机关或部门,像军机处、总理衙门。更为重要的是慈禧的亲信,直隶总督荣禄控制着首都附近的北洋三军。由于以上的情况,所以百日维新期间,在维新派的主张下光绪皇帝所颁布的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新政诏令,各部堂官和各省督抚几乎都采取观望、拖延、抵制的态度。尽管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下达了十多次,然而守旧大臣依旧“敷衍因循”,“空言搪塞”。即使在光绪皇帝宣布“倘再藉词宕延,定必予以严惩”时守旧官员依然阳奉阴违,敷衍了事。如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谭仲麟对新政诏令“置若罔闻”,“无一字复奏”,经电旨催问,刘坤一则藉口“部文未到”,一电塞责,谭竟连电旨也不复奏。这样在各级守旧官员的抵制下,新政措施几乎都未贯彻执行。因此,苏继祖说:“下有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与宪法革命的相互推动以及两者对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影响

联邦最高法院判例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相互推动以及两者对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影响 1863年1月1日,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式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然而几十年过去,在美国“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依然存在,有色人种依然受到来自代表社会主流的白人的歧视,南方开始出现歧视黑人的种族隔离地方法律,1896年最高法院普莱西案的标志性判决使种族隔离合法化后,更使这类地方立法如瘟疫一般,从南向北,从东到西,迅速传遍全美,这就是臭名昭著的①吉姆乌鸦法(Jim Crow laws),这种矛盾的逐渐积累加上黑人民主意识的觉醒,直接造就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1955—1968)的展开。本文的主要内容即研究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与联邦最高法院(以沃伦法院为代表)的宪法革命的相互推动以及两者对美国种族隔离制度产生的的影响以及分析整个进程中出现的经典案例。 一、普莱西诉弗格森案(Plessy v. Ferguson) 1892年6月7日,具有八分之一黑人血统的荷马·普莱西(Homer A. Plessy)故意登上东路易斯安那铁路的一辆专为白人服务的列车,根据路易斯安那州1890年通过的相关法律,白人和有色种族必须乘坐平等但隔离的车厢。根据该条法律,普莱西被认定为“有色种族”,遭到逮捕和关押。于是他将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告上法庭,指责其侵犯了自己根据美国宪法第13、14两条修正案而享有的权利②。但是法官约翰·霍华德·弗格森(John Howard Ferguson)裁决州政府有权在州境内执行该法,普莱西最终败诉,以违反隔离法为名被判处罚金300 美元。普莱西接着向路易斯安那州最高法院控告弗格森法官的裁决,但该法院维持了弗格森的原判。1896年,普莱西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5月18日,最高法院在一名法官缺席的情况下,七比一通过了布朗法官主笔的裁定,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并不违反宪法第13和第14修正案。法官J.Brown认为,两个种族相携在社会平等的基础上,这一定是自然亲和的结果,是互相认同的结果,想凭借法律铲除种族本能,废除自然差异造成的区别,法律无能为力。 联邦最高法院作出的判决无疑承认了“隔离但平等”这一原则的合法性,严重阻碍了美国种族隔离的进程,根据美国总统民权委员会1947年的一份报告,普莱西案是导致美国,特别是美国的南方,许多公共和私人机构普遍实行种族隔离,各类种族隔离立法陆续出台的根本依据。该案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最为恶劣,其成为南方重建结束到20世纪初期,美国南方地区绝大部分实行黑白分校,不设立黑人高等教育机构、黑人学校教学设施配备差等制度的法律依据。 二、“斯科茨伯勒男孩”事件与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 1931年3月31日,在阿拉巴马州的斯科茨伯勒,9名非洲裔美国男孩被控在铁路货车上强奸了两名白人女孩。在指控后,给两名女孩进行体检的医生说,并未发生过强奸。尽管有这一证据,但9名男孩中还是有8人被州法院定罪并判死刑。第一个裁决的案件是“鲍威尔诉阿拉巴马州”(Powellv.Alabama,[1932]),这一案件是以9名被告中一人的名字命名的。美国最高法院认为根据《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的“适当法律程序”的条款,必须为这些面临死刑的贫穷被告提供足够的律师协助,从而推翻了定罪。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自由民权运动:1874——1889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主要要求开设国会、减轻地税和修订条约。重要代表人物是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大隈重信等人。在政府的残酷镇压和分化瓦解下,最后以失败结束。自由民权运动在日本首次向国民推广了民权和革命思想,并促使法定地价和买卖地价完全分开。 巴尔干战争:欧洲现代历史上一共有两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称之为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战争。1912年10月,巴尔干半岛民族国家由于土耳其拒绝其民族独立要求,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国与土耳其交战,战争的结果是结束了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封建统治,土耳其丧失了除色雷斯以及伊斯坦布尔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地。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土耳其、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国为另一方,在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挑唆下,于1913年6月开战。战争的结果是保加利亚失败,丧失其在马其顿以及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至此战争结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加剧了巴尔干半岛的国际紧张局势,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极端尖锐,巴尔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协约国:在19世纪末的欧洲帝国主义争夺中,1893年,为了抵御并对抗德奥同盟国集团,夺取更大的欧洲战略优势地位,沙皇俄国与法国缔结条约,结成俄法同盟。1904年,英国与法国缔结同盟,1907年英国与俄国缔结同盟。由此,欧洲出现了一个与德奥同盟国集团相对峙的协约国帝国主义集团。第一次世界

美国民权运动

美国民权运动 女: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第一放映厅》,我是主持人乔飞 男: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宋其超 女:由导演王滢执导,演员王丹、吴嘉伦主演的电影civil rights movement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一致好评。今天我们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部影片的一段,以及影片的历史背景 男:欢迎我们的三位嘉宾,赵浩然先生、田菁女士以及吴嘉伦先生,感谢三位的到来!(鼓掌) 女:我们首先了解下Civil Rights Movement--美国民权运动。它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 男:下面由我们向大家介绍下Civil Rights Movement。战后头10年,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运动只限于由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在法院进行的斗争。1954 年5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为改变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就布朗控诉托布卡教育委员会一案作出判决:公立学校所实行的种族隔离教育是不平等的,违反《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1955 年12月1日,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黑人罗莎·帕克斯夫人在公共汽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被捕入狱。在青年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全城5万黑人团结一致,罢乘公共汽车达一年之久,终于迫使汽车公司取消种族隔离制。 女: 1957年,金牧师及其支持者组成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将运动深入到南部生活的各个领域。1958年南方21个主要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0年2月1日,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城4个黑人大学生进入一餐馆,白人服务员命令他们走开,他们静坐不动。这一英勇行为立刻得到南部广大黑人学生响应,发展为大规模静坐运动,迫使近 200 个城市的餐馆取消隔离制。1961 年 5 月初,种族平等大会又开展自由乘客运动。不久,在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参与下,得到许多白人支持,逐渐发展为全国性运动,迫使南部诸州取消州际公共汽车乘坐上的种族隔离制。1963年3月,金牧师等人在南部种族隔离极严重的伯明翰组织示威游行,要求取消全城隔离制。示威群众受到残酷镇压,但由于金牧师的坚持和美国联邦政府被迫进行干预,该城种族隔离制全部被取消。 男:伯明翰事件后,民权运动队伍迅速扩大。1963年8月28日组织25万人 (其中1/4为白人)向华盛顿进军,要求就业,要求“立即自由”。另外,有些城市黑人还开展以暴力对付暴力的斗争。1964年迫使林登·约翰逊总统签署了《民权法》。但南部诸州仍采用各种手法阻止黑人选民登记。于是,金牧师等在种族主义非常猖獗的亚拉巴马州塞尔马市进行黑人

简论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简论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摘要: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对美国来说,种族问题是一个与生俱来的问题。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使现实的美国与其所宣称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黑人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进行了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长期不懈的斗争,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状况发生的变化,这种斗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民权运动”。 黑人在美国历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如此,黑人却一直处于美国社会的底层,南北战争后,虽然奴隶制被废除,黑人争得了公民权,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作为美国公民应有的平等权利。相反,他们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的樊篱之下。189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定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使种族隔离具备了法律依据,各州遂在居住、交通、教育等方面对黑人实行公开隔离。长期以来,黑人问题是困扰美国政府的一大难题。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这样预言:“在威胁美国的未来一切灾难中,最可怕的灾难是黑人在这个国土上的出现.一些观察家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他们在考察美国的目前困境和未来危险的原因时,几乎总是归结于这一主要事实”。黑人为此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是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成为当时美国重大的社会运动,最终促使联邦政府从法律上废除了种族隔离制,从而书写下黑人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本文就二战后民权运动兴起和高涨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究与分析。 一、教育是黑人夺取选举权的基础 黑人要拥有选举权,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而教育是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尺度。南北战争后,随着似有身份的降临,黑人渴望接受教育,许多黑人学校建立起来,遍及美国的黑人教育制度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但是教育并非朝夕之事,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奴隶制留给黑人的只能是无知和愚昧。 进入20世纪以后,黑人的教育状况有了改善,19世纪后期培养出来的学生开始走向社会,而学校里的黑人学生数量仍有增无减。1910年时,在南部10个州里,在校黑人学生增加到1426102人,1930年达到1893068人。1930年时,美国黑人中的文盲率下降到16%。黑人教育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此时黑人受教育的水平,是美国历史上各个人口集团中上升最快的。到1970年,黑人所受教育年限和白人相比只相差半年左右。战后黑人教育还有这样的特点:层次提高、黑白人同校。1960年,黑人攻读学位的有22.7万。1970年增长到55.2万。黑人还进入白人大学学习,1970年,大约有378000名黑人在这样的大学或学院接受教育。 这一切,表明战后的黑人已具备了“文明交往的基本条件”。再也不用“文化测验”等手段来阻止他们行使选举权了。用知识武装起来的黑人。再也不满足于二等公民、被剥削选举权,因为他们懂得:“只有黑人拥有选举权时,才能学会保护自己。”随着黑人教育水平的提高,他们在为选举权抗争时,能进行有理论、有策略、有组织的斗争。因而,黑人在自身素质普遍提高的五六十年代赢回选举权是不足为奇的。 二、中产阶级是黑人争取选举权运动的领导力量 有人认为,第一批黑人中产阶级产生于南北战争后。但够得上中产阶级条件的黑人,在当时是属凤毛麟角。主宰着当时黑人社会的事谷物成分农,在南部390万黑人中,谷物成分农

人教版历史选修1随堂练习 8.4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记一记 填一填 一、1889 1.背景:农民发生暴动,“自由民权运动”兴起。 2.制定: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它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由伊藤博文负责起草。 3.内容 (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 (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一些自由。 (3)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议会权力有限,但可以参与制定法律。 (4)规定众议院有权批准财政预算。 (5)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行使权力,他们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它的组成人员对国家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4.评价 (1)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中。 (2)进步性: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标志: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二、崛起为东方强国 1.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也迅速发展。 2.日本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3.明治政府为废除之前的不平等条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894年,日本和英国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将放弃治外法权。美国等国也与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1.侵略朝鲜: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规定朝鲜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否定了中国和朝鲜的宗属关系,朝鲜向日本开放釜山等通商口岸,日本获得了领事裁判

美国民权运动

美国民权运动(Civil Rights Movement,United States)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美国学者一般认为,它开始于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对J.布朗控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一案的判决,结束于1965年选民登记法的通过。 最初的十年 战后头10年,由于美国政府的镇压和麦卡锡主义的猖獗,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运动,大体只限于由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在法院进行的斗争。由于美国法院偏袒种族主义分子,黑人只得在国际上进行呼吁与控拆。1954年 5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为改变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就布朗案作出判决:公立学校所实行的种族隔离教育是不平等的,因而违反《宪法第14条修正案》。 帕克斯事件和静坐运动这个判决的实施进程异常缓慢,使黑人再也不把希望仅寄托于美国法律,而靠自己奋 起斗争。1955年12月1日,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黑人R.帕克斯夫人在公共汽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被捕入狱。在青年黑人牧师M.L.金的领导下,全城 5万黑人团结一致,罢乘公共汽车达一年之久,终于迫使汽车公司取消种族隔离制。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群众采取直接行动摧毁种族隔离制的第一次尝试,开始了一个新阶段。1957年,金牧师及其支持者组成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将运动深入到南部生活的各个领域。1958年南方21个主要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0年2月1日,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城 4个黑人大学生进入一餐馆小吃,白人服务员命令他们走开,他们静坐不动。这一英勇行为立刻得到南部广大黑人学生响应,发展为大规模静坐运动,迫使近 200城市的餐馆取消隔离制。1961年 5月初,种族平等大会又开展“自由乘客”运动。不久,在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参与下,得到许多进步白人支持,逐渐发展为全国性运动,迫使南部诸州取消州际公共汽车乘坐上的种族隔离制。 美国民权运动 伯明翰事件与向华盛顿进军1963年3月,金牧师等人在南部种族隔离极严重的伯明翰组织示威游行。要求取消全城隔离制。示威群众受到残酷镇压,但由于金牧师的坚持和美国联邦政府被迫进行干预,该城种族隔离制全部被取消。 伯明翰事件后,民权运动队伍迅速扩大。1963年8月28日组织25万人(其中 1/4为白人)向华盛顿进军,要求就业,要求“立即自由”。另外,有些城市黑人还开展着以暴力对付暴力的斗争。1964年迫使L.B.约翰逊总统签署了《民权法》。但南部诸州仍采用各种手法阻止黑人选民登记。于是,金牧师等在种族主义非常猖獗的亚拉巴马州塞尔马市进行黑人选民登记运动,并于1965年 3月冒着被殴打、杀害的危险由塞尔马向州首府蒙哥马利进军,最后参加人数达15万,一名北部白人妇女被杀害。在世界人民谴责面前,美国政府于同年 8月要求国会通过了《选民登记法》。 上述两法未能实际完全取消南部种族隔离与歧视制度,而北部事实上的种族歧视还有加剧之势。因此,1965年8月以后,民权运动并未结束。1968年3月,金牧师组织“贫民进军”(亦称“穷人运动”),途经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时,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后来黑人领袖们发起的民族自决运动、黑人权力运动、黑豹党运动以及黑人群众自发的大规模城市骚动等,实际上都是以不同形式反对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制、特别是就业歧视制度的民权运动的继续。 美国民权运动 - 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美国黑人的命运,赋予了他们很大程度上的平等、自由和尊严,也深刻影响了所有美国人的生活与观念。具体来说,民权运动推动联邦政府实行铲除种族隔离制的改革,最终消灭了公开的白人至上主义,为黑人赢得民权。它把美国从一个容忍种族主义、歧视黑人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不管肤色与种族,承认每一个公民的平等权利的社会,从而深深改变了民众的思想。不仅如此,民权运动也激发了新时期美国社会的民主和自由斗争。现代妇女运动、反战运动、新左派运动和其他族裔争取权利的斗争等都受到民权运动的推动和影响。

《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正式版

《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和特点:崛起为东方强国,开始实现“富国强兵”。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废除不平等条约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对朝鲜的侵略;对台湾的侵略。 (二)过程与方法: 1、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 2、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3、通过历史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讲日本的1889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进行比较。并且通过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崛起的一面历史的镜子以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889年日本宪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2、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情况:1889年日本宪法,崛起为东方强国和踏上对外扩张之路。首先要明确,这些变化是在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发生的,是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它展现了进入近代的日本在政治体制、国际地位以及对外政策方面的发展情况。由于这一课要求学生分析理解的内容较多,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表和文字材料,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海内外人士热议中国改革开放30年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24.66万亿元--这个数字是1978年的67倍。人均GDP则由381元升为18665元,是1978年的49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 “1978年前,中国几乎没有自己完整的汽车工业,但现在,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量已近千万辆。”上汽集团副总裁丁磊感慨,“这个速度,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根本无法想象。” 教师:就在中国现代化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不时会传出欧美国家发出的“中国威胁论”的叫嚣。 那么中国在崛起后将以怎样的面貌融入世界呢?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一些智慧吧!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那么,日本是以怎样的面目走向世界的呢?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1889年日本宪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