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全册-化学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九年级全册-化学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九年级全册-化学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上册

P8

1.判别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A:剧烈反应,产生了很多气泡,触摸杯底有温热的感觉。气体无味。

B:开始有气泡冒出,第二天鸡蛋变大。一周后,鸡蛋外层部分变得半透明,很有弹性。

P13

1.(1)×(2)×(3)√(4)√

2.固体食盐怎样溶于水中的?一定量的水为什么只能溶解一定的食盐?为什么搅拌可以减速溶解?溶解过程有放热吗?

P19

1.D

2.D

3.A

4.(1)热光(2)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蜡烛燃烧时向环境中释放能量。

5.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氢原子氧分子

6.变浑浊水蒸气小明同学小亮同学和小光同学小明同学刚熄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二氧化碳存在,在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导致石灰水变浑浊猜想是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而二氧化碳是气体,不可能形成烟;获不能仅凭一个实验事实就得出结论,要有充分证据以支持自己的猜想。对白烟成分的猜想要考虑其来源,是来自蜡烛本身,还是来自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等;或者要依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特殊属性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的存在;或者要对探究过程做出综合分析和反思,以找出问题所在。

P28

1.A

1.(1)√ 固态水中的水分子并不是不运动,而是在固定位置上运动,所以其位置相对固定。

(2)√ 白酒主要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其中的酒精分子与酒精分子、水分子与水分子,以及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但在通常情况下酒精分子的运动速度比水分子要快,因此白酒敞口放置,会有较多的酒精分子从白酒中逸散出来,从而使白酒中的酒精的含量减小,导致酒的味道变淡。

2.C

3.沉降过滤吸附

4. B A

P34

1.D

2.B

P35

1.D

2.D

3. 1:2 打开活塞,用燃着饿木条点燃气体,气体可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P40

2. ① 10 ②阳离子③ 9

P42

1. C

2. 56

3. 2.657×10-26Kg

P43

1.D

2.

3.C

P49

1. S Si Mg Ca K

1.D

2.C

3.A

4.B

5.(1)元:基本。素:带有根本性的物质或事物的基本成分。生活中的“元素”或“要素”是指事物必须具有的实质或本质的组成部分;而化学元素是指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可见不论是中国元素、音乐元素、时装元素、车元素,还是化学元素,其基本含义都是相同的。

(2)物质:蔬菜(原子:芹菜白菜西红柿);物质:汉字(原子:点横撇捺)

P62

1.C

2.碘酒中糖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P64

1.(1)(3)(6)错误,(2)(4)(5)正确

2.B

3.往溶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钾晶体;使热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从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蒸发出一部分水。

P66

1.(1)错误16.7%(2)错误仍为20%

2. 20%

3. 20g

P67

1. B

2. C

P68

1.B

2.4.5g

3.25g475g 3.12.5 50

4.(1)30 170 (2)A (3)加速氯化钠溶解

P71

1.A

2.B

3.C

4.A

5.B

6.B

7. 30 570

8.(1)玻璃棒(2)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置颠倒12(3)18%

9.(1)9%(2)19%(3)9.2%

P80

1.(1)氧气(2)氮气(3)水蒸气(4)二氧化碳

2.从空气中获取的氮气可用于食品充气包装防腐;氧气可应用于钢铁冶炼、金属焊接工业;稀有气体则可用于制作各种用途的电光源等。

3.(1)冬季。原因是:①冬季一般较干燥、降水少,空气中浮尘和有害气体多;②冬季取暖燃烧大量煤等矿物燃料,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等。

(2)治理措施:①植树绿化;②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燃煤的比例;③集中供暖;④节能减排;等等

P85

1.+4 +5 -3 +4 +6 -2

2. Fe2O3

P86

1.(1)71 (2)44 (3)74

2.(1)C:O:N:H=3:4:7:1 (2)46.7%

1.Mg3N2

2.计算出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而该碳酸氢铵产品的含氮量为15%,因此是混合物。

3.CH4

P93

1.C

2.C

3.在纯氧中,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多,微粒之间接触的机会多,反应越剧烈。

4.B

5.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是三种气体的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无变化的是空气。

6.如果灯泡漏气,红磷在高温下就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消失。

P97

1.B

2.B

3.C

4.A

5.AB

6. 90 6:1:8 40.0%

7.(1)氮气等;不燃烧、不助燃。

(2)装置漏气;红磷太少;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8.(1)①蒸馏;依据物质的沸点不同;②蒸发;依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③蒸馏;依据物质的沸点不同;④蒸馏;依据物质的沸点不同;(2)物理方法:过滤(膜法)、蒸发、蒸馏、吸附;化学方法:转化法(消耗法)。

P104

1.符合。表面上看,氧化汞分解后生成物汞的质量比氧化汞小,镁条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但如果能把所有的反应物和所有的生成物包含在内,这两个反应仍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碳氢氧

4.C

P108

1.(1)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2)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

(3)反应中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比=4:16:11:9

2.(1)不对CaCO3+2HCl==CaCl2=H2O+CO2↑

3.(1)2NaOH+CuSO4==Cu(OH)2+Na2SO4

(2)4P +5O22P2O5

1.BD

2.C2H4

3.(1)不正确2H2+O22H2O (2)不正确3Fe+2O2Fe3O4

4.(1)2Mg+O22MgO 48:32:80

(2)2CuO+C2Cu+CO2↑ 160:12:128:44

(3)C2H6O+3O22CO2+3H2O 46:96:88:54

P112

1. 65g

2. 35.7g

3.不能(先计算36g镁可与多少克氧气反应氧气过量)

P115

1.BC

2.D

3.B

4.D

5.(1)不正确。没有配平,没有反应条件。

(2)不正确。反应物气体后不应标↑。

6. 10.2g

7. 4L

8.(1)称量之前先打开容量盖,导致空气进入容器,称量的质量不是原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对于空气冲进容器时发出的声音,波义耳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却没有深入思考和分析,也没有分析质量增加的原因,导致这一伟大的发现擦肩而过。

(2)符合

P124

1.引火材料的着火点较低,易于点燃,燃烧的过程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以上,引燃煤球,并提供足够的氧气,让煤球能够持续燃烧。

2.从燃烧的条件分析,(4)(5)(6)(7)可作为选择水为灭火剂的理由。

3.火柴横放更易于燃烧,物理学中热气流密度较小的原理,火柴竖放时燃烧产生的热量将火柴梗上方的空气加热,并带向更高的空间,火焰下发的冷空气势必

涌上来,这对正在燃烧的火柴梗起到了降温的作用,致使周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垂直的很快就会熄灭。而横向并略向下倾斜的火柴会不断被燃烧的火焰加热,并受到热气流带来的空气的助燃,将会越烧越旺。

4.A

P130

3.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清洁,热值高,易点燃(2)易发生安全事故,价格高,开发难度大。

P136

2.石灰水、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蜡烛,简易天平

3.(1)表层下的熟石灰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的同时,产生水,渗出墙体。

(2)熟石灰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的碳酸钙附着在瓶壁上,不溶于水,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P139

1.C

2.B 3B 4.③①②

5.石灰水中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CaCO3,附着在瓶壁上。可用稀盐酸洗去白色固体:CaCO3+2HCl==CaCl2+CO2↑+2H2O

6.(1)CH4;CH4+2O2CO2+2H2O

(2)保持良好通风并严禁烟火

7.(1)分液漏斗锥形瓶

(2)CaCO3+2HCl==CaCl2+CO2↑+2H2O

(3)不能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将燃着的木条放于瓶口,若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气体

8.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因此,只要验证甲烷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便可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具体方法可以是: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将烧杯倒立多来,迅速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9.(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3)5

10.由于金属导热性强,吸收热量,可以使蜡烛火焰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而热金属丝没有上述吸热效果,所以蜡烛可以正常燃烧。

下册

1. a.× b.√ c. √

2.浓盐酸:用棕色玻璃瓶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浓硫酸:用玻璃瓶密封保存

P11

2.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碳酸钙

3.因为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

4.氢氧化钙固体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实验室中二者都要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固体一般盛放在塑料瓶中;氢氧化钠溶液一般盛放在玻璃瓶中(用

胶塞而不是用玻璃塞)。

P17

1.C

2.B

1.C

2. 硫酸氢氧化钠是2NaOH+H2SO4==Na2SO4+2H2O

P26

1.C

2. 化合物盐水

3.C

4.(1)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剂,酚酞试液,PH试纸,蓝色、红色石蕊试纸

(2)用活泼金属单质去一块锌,放在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两种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如果有气泡冒出,则低价的溶液是稀盐酸,如果无明显现象,则滴加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Zn+2HCl==ZnCl2+H2↑

(3)用硫酸铜溶液。2NaOH+CuSO4==Na2SO4+Cu (OH)2↓

(4)用石灰石。取一块石灰石放在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两种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如果有气泡冒出,则低价的溶液是稀盐酸,如果无明显现象,则滴加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CaCO3+2HCl==CaCl2+H2O+CO2↑

5. Ca (OH)2+CO2== CaCO3↓+H2O

6.石灰石、稀盐酸试管、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塑料瓶浓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2NaOH+CO2==

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7.(2)66 (3)75%

8. 取3种无色溶液少量,分别放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出现红色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取未变红的另外两支试管中的一支飞,将其中的溶液慢慢加入已变红的溶液中,如果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褪去,则说明后来的试管中盛的是稀盐酸,,如果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后来的试管中盛的是氯化钠溶液。

9. (1)直接(2)30.4kg

P34

1.C 3.是为了将MgCl2富集起来,获得比较纯净的MgCl2

P42

1.(1)√ (2)×前面加上20℃

(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

(5)×蒸发结晶食盐时,待较多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

3.C

4.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烧杯内的水升温。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试管内的固体硝酸钾会不断溶解,也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变化;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试管内固体从理论上讲会不断增多,但因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固体量的变化不明显。

P60

1.C

2.C

3.D

4.A

5.C

6.(1)24℃(2)<24℃(3)不饱和(4)20g

7.(1)盐酸氯化钠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盐酸,不能使其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2)向另外两只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OH+HCl==NaCl+H2O

8.(2)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冬天温度低,湖水中会有大量纯碱的固体析出,即降温结晶,再利用过滤的方法“捞碱”。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季温度高,湖水蒸发结晶可获得粗盐;而纯碱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会析出。

9.(1)2.2g (2)88.3%

10.(1)硫酸铜晶体大小不变,形状发生变化,变为规则形状。

(2)溶液中的硫酸铜析出到晶体表面,而晶体表面的硫酸铜又溶解到溶液中,两者的速率相等所以晶体的大小没有改变,溶液中的硫酸铜质量也没有改变。

(3)涉及到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知识。

P60

1.(1)导热,耐腐蚀;(2)强度大、硬度大;(3)导电;(4)强度大、硬度大、质轻、耐腐蚀、有金属光泽。

2.金的延展性好,性质稳定。

3. Cu2(OH)2CO32CuO+CO2↑+2H2O 2CuO+C2Cu+CO2↑

4.679t

P65

2.(1)√(4)√(2)×(3)×

Zn在H前面,所以Zn可以置换出算中的H,Cu排在Hg的前面,所以Cu可以把Hg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Ag排在H的后面,所以AG不能置换初酸中的H,Vu也不能把Fe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P66

1.D

2.A

3.1.67g 0.62g 0.71g

4.Fe+CuCl2==FeCl2+Cu Fe+Cu(NO3)2==Fe(NO3)2+Cu

P71

1.C

2.D

3.从防水,覆盖保护层(擦油)等角度考虑。

P76

1.BC

2.C

3.(1)③(2)②(3)①(4)⑤(5)④

4.石棉网的结构为:在较为致密的铁丝网上均匀覆盖有一层石棉网。其中的铁丝网能较快地把热量传递开来,而石棉不易传热,所以会使得热量相对集中在石棉层且分散得较为均匀,从而使被加热容器均匀受热。

5.铁锈溶解,溶液变成黄色铁片表面产生气泡

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 ==H2↑+FeCl

6.(1)CO2CO Fe、CO2

(2)CO2+C2CO Fe2O3+3CO2Fe+3CO2

7. Mg+2HCl==MgCl2+H2↑ 置换反应

2Mg+O2MgO 化合反应

2Cu+O2CuO 化合反应

8. 1625g

9.利用这两种方案都能得到正确结论。方案(2)的操作比比方案(1)稍简便。更好的方案是将铁丝、银丝恩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或将铜丝分别插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10.(1)不赞同;因为铜绿的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其中含碳元素,而空气中含碳的气体主要是CO2,所以铜的锈蚀肯定还与CO2有关。

(2)还应该补充CO2不存在时铜的锈蚀实验,因为CO2很可能参与了铜锈蚀,生成铜绿的反应。

(3)从考虑问题要全面、猜想要用实验证实等方面考虑。

P82

1.面包、面条、米饭、饼干、馒头、红薯等富含淀粉;鸡肉、鱼、鸡蛋、牛奶、豆腐等富含蛋白质;油炸食品、奶酪等富含油脂;蔬菜、水果、糙米、粗面粉等富含纤维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

2.从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两个方面。学科知识:分别滴加碘水,,淀粉与碘水作用后变为蓝色。生活常识方面:加入水中搅拌沉降较快的是淀粉;加入水中搅拌后加热能成糊状的是淀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的的是奶粉;在空气中放置后吸潮性较强的是奶粉;手感不同等。

3.从迅速补充能量和便于吸收两个方面考虑。

P86

1.不对。过多的微量元素人体不一定一次都能吸收,再则,吸收过多的微量元素也会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或对人体造成危害。

2. C

3.应加入碘酸钾118.7g~237.4g。(所加碘酸钾的质量仅为食盐质量的十万分之几,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很难使其分散均匀,所以工业生产中常把碘酸钾制成稀溶液喷洒在实验上。)

P91

1.依次为:有机物、油脂、维生素、淀粉

2.(1)√(2)×(3)√

(4)×食盐只是无机盐的一种

(5)×维生素每天都需要补充,应主要从食物中摄取

(6)×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也不能超过实际需要的量

3.(1)淀粉(2)蛋白质(3)油脂(4)维生素C(5)碘(6)毒品

4. 鲜鸡蛋;精面粉(或白砂糖);柠檬汁

5.将土豆切开,在切口处滴上几滴碘水,变蓝色就说明其中含有淀粉。首先要查看视频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再看视频表面是否有霉斑和性状的改变。不合乎要求的食品不可使用。

6.通过检验其溶液的酸碱性或测定其溶液的PH来鉴定这两种的物质。

P98 2. B 3. 114KJ

P103

1.D

2.混合物

3.复合材料与它的组成材料相比,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变形性小、抗疲劳等优点。

P105

氨水、硝酸铵、尿素属于氮肥,硫酸钾属于钾肥,磷酸二氢铵、硝酸铵属于复合肥。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全套

九年级化学《绪言》教学设计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规律的科学。 ⒉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⒉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 教学重点:⒈知道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丰富多采的自然科学。 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实验准备:⒈点燃酒精灯的实验;⒉氨水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教学用具:酒精灯、小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浓硫酸; 氨水、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练习: 1、课本的第一面就是一幅彩图:一只小猫安静地坐在用火灼烧的新材料面板上,你觉得这种新材料一定具有 A、易导电 B、隔热性 C、绝缘性 D、密度小 2、下列措施与环保无关的是 A、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B、回收并集中处理废旧电池 C、有加碘盐取代传统食盐 D、实施垃圾分类袋装化 3、下列说法不符合科学道理和日常生活经验的是 A、某商品广告“本品属纯天然物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菜刀用后要及时洗干净并擦干,可以防锈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所以水是生命之源 D、油锅起火,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用锅盖盖严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B、利用化学可研制开发新能源 C、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D、化学工业只会给人类带来益处不会有什么害处 5、以下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青蛙是否属于两栖类动物 B、电炉发热的原理 C、下一次月蚀的日期 D、寻找能治疗SARS的药物 6、“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用作燃料 7、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以及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8、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从而达到保鲜目的。 9、据报道,国家建设部、化工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对使用化学建材做出了具体规定。对建筑防水材料必须使用国家推广的新型防水材料。对建筑管材,新建多层建筑必须使用塑料排水管。屋面防水,应用新型防水材料,逐步限制使用油毡。国家推广使用塑料建材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使用油毡的主要目的是。 10、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其生态环境遭到严

各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网址

各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网址 《线性代数》(同济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等数学(同济第五版)课后答案(PDF格式,共5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参考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习题参考答案(共48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答案 http://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详细习题答案(童诗白,华成英版,高教版)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高教版,第八版,西北工业大学) 《大学物理》完整习题答案 .com/viewthread.php?tid=217&fromuid=164951 《管理学》课后答案(周三多)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习题答案[杨可桢等主编] 程守洙、江之永主编《普通物理学》(第五版)详细解答及辅导 .php?tid=3&fromuid=164951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本详解(四册全)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课后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册的课后习题答案 1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答案(第二版)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全集(共含250道题目和答案)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上册,秦曾煌主编) 完整的英文原版曼昆宏观、微观经济学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阎石,第五版) 《电路》习题答案上(邱关源,第五版) 《电工学》习题答案(第六版,秦曾煌)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viewthread.php?tid=112&fromuid=164951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课文翻译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大全(3套试卷及答案+各章习题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共10章)ewthread.php?tid=21&fromuid=16495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其应用》课后答案(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编著)《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赫桐生,高教版)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viewthread.php?tid=78&fromuid=164951 《化工原理答案》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出版社,王志魁主编,第三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册练习答案 read.php?tid=1282&fromuid=164951 《流体力学》习题答案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 高等数学习题答案及提示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doc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原子团 ( 根 ) :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 --OH NO 3 2- CO 3 2-+ SO4NH 4 2、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常见原子团 ( 根 ) 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 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 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单质 C 金刚石做钻头、切割玻璃石墨做铅笔芯、电极 干冰二氧化碳固体CO 人工降雨,致冷剂 2 水水H2O 最常见溶剂 铁锈氧化铁Fe2O3 生石灰氧化钙CaO 食品干燥剂 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 改良酸性土壤 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等)碳酸钙CaCO 建筑材料、工业制取 CO 3 2 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化工原料、清洁剂 盐酸( 氯化氢 ) HCl 除铁锈、胃酸主要成分 纯碱、苏打碳酸钠 23 玻璃、造纸、纺织、洗涤 Na CO 碳酸氢钠 小苏打 3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NaHCO 天然气、沼气、瓦斯甲烷CH4 燃料 酒精乙醇C2H5OH 燃料、乙醇汽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 2O2 ===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 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 2SO4==ZnSO4+H2↑ Zn + 2HCl = ZnCl 2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 2O===2H↑ +O2↑ (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 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 价铁离子)(9)熟灰水 [Ca(OH) 2 ] 的制取方法: CaO+H2O==Ca(OH)2 (10)生石灰 ( 氧化钙 ) 制取方法: 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按 5 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 、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 MnO2、 Fe3O4 2、红色固体: Cu、 Fe2O 3、红磷▲硫磺:淡黄色▲ 绿色:碱式碳酸铜( 铜锈,俗称铜绿)

大学英语课本答案

Unit1 ( b ) 1. dull a. someone’s mind ( c ) 2. pump b. knife ( e ) 3. sweep c. water ( a) 4. read d. throat ( f ) 5. turkey e. the floor ( g ) 6. sore f. dinner 1. After a hectic week treating patients with sore throats and ear infections at his family practice, the 52-year-old physician was ready for a night of home cooking and fellowship at his church’s annual fund -raising dinner. 这位52岁的内科医生在他的家庭诊所忙碌了整整一个星期,治疗那些患有 咽喉疼痛或耳朵感染的病人,这时正准备在他所属教会的年度筹款晚宴上享 受一些家常烹饪,并和教友相聚。 2. They’d simply heard about the good food and were willing to pay $10 to heap their plates and help pay for the church’s new community center. 许多人甚至不是这个教会的会员,他们只是听说这里有美食,愿意花上10 美元饱餐一顿,同时为教会的新活动中心做点贡献。 3. He was relieved to see that his wife had found a clean paring knife. 当他看到妻子给他找到了一把干净的水果刀才放了心。 4. Fortunately, her family never went anywhere without an emergency kit containing a manual resuscitator bag, just in case Shaun had trouble breathing. 庆幸的是,她的家人出门总是带着急救箱,里面有手动苏醒气囊,这是以防 肖恩出现呼吸困难而准备的。 5、We are so thankful that in this age of lawsuits, Dr. Boll was willing to put himself on the line. 在这个容易惹上官司的时代,博尔医生敢于冒这样的风险,挺身而出,实在是太 让人感激了。 Unit2 d. a place made or chosen by a bird to lay its eggs in and to live in 4. give away ( ) c. to cause to be attracted and interested 3. call out ( ) b. to keep a particular quality, feature, etc.2. thrilled ( ) a. to say something loud; shout 1. claw ( )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88g。 2.如①1952年冬天,伦敦的烟雾事件。②1955年日本的四日市的空气污染事件。③1952年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事件。④我国近年来福建、浙江沿海的赤潮事件。 3. 如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向人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消除大气污染物等课题。用化学的方法对大气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回收处理生产的大量垃圾,变废为宝等都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 1.C 2.D 3.D 第三节练习与实践 l.(1)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沿略倾斜的试管缓缓倒人,瓶口紧靠试管口。 (2)根据试管的大小折叠纸槽,将药品放在纸槽上,水平送入试管中,竖起试管,抽出纸槽。也可以用药匙代替纸槽。 (3)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l/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均匀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废渣倒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随意丢弃。 2. 见P73表 3.猜想: (1)铝能导电; (2)铝能与氧气反应; (3)铝能与食醋反应。 实验设计: (1)将打磨好的铝片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 (2)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 (3)将一小片铝片放人食醋中。 实验现象: (1)电珠亮了;

(2)铝片表面光泽度下降,变白; (3)现象不明显,若加热,则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结论: (1)铝能导电: (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铝,但没有像镁带与氧气反应那样剧烈; (3)铝几乎不能与冷的食醋反应,加热则有少量气泡产生,不如镁带与食醋反应现象明显。 本章作业 1.C 2.A 3.A 4.不一定。(1)固态二氧化碳受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成氨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挥发,易溶解碘等物质。化学性质是: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6.⑴变黑⑵上下浮动,像跳舞一样。 7.(略)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A 2.C 3.(略) 4.(1)红磷的用量不同,所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红磷不足:进入瓶中液体的体积不到1/5;原因是红磷没有将瓶中的氧气耗尽。 红磷过量:瓶中进入液体的体积大约为1/5;红磷将瓶中的氧气耗尽了。 (2)(略) 5.氮气,78%;氧气,2l%。3.36。 6.水蒸气;红磷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氧气,导致瓶中气压减小;高山上氧气含量较低,携带氧气瓶可补充供呼吸的氧气。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链接下部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链接 (上中下)190-290 本资料由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上网购返利网分享汽车理论习题答案(考研_作业).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zobam 汽车理论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o67DaHk 波动习题答案.pdf→→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pJDGFyj 泵与风机课后习题答案.pdf→→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gdBph3H 流体力学习题解答李晓燕吴邦喜.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qWM2gAo 液压与气压传动习题答案.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bnksUmV 物理化学第五版习题解答(上下册).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sjvvFPj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马文蔚下册课后答案完整版_cropped.pdf→→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sj98Mct 物理学第五版上册习题答案.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jG1F9NS 王勖成《有限单元法》1-5章课后习题答案.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nt8vc3B 理论力学教程_第三版_周衍柏_课后习题答案_总汇(1).pdf→→

理论力学教程_第三版_周衍柏_课后习题答案_总汇.pdf→→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eQABmxW 电力系统分析课后习题答案.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bngpktD 电动力学习题答案chapter5.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pJ7AZ5x 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综合复习题与答案.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c0nEFUo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上1,2,5,6,7,8.pdf→→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hq3f7Is 电子线路习题答案梁明理版.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bn5rEIr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pdf→→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mgHQ6xi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版李发海答案(全).pdf→→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dD25KyP 电气测试技术第三版_课后习题答案%28林德杰%29.pdf→→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jGwVRE2 电磁场与电磁波习题答案 (6).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s/1bnrK3pX 电磁场与电磁波习题答案 (7).pdf→→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988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w w w.5 Y K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大学课本答案大全

大学课本答案大全 大家能用则用,不能用就推荐给别人啦!我很喜欢为学生着想的人!大家也要努力,我们共建统一战线,为学生同胞奉献自己的力量! 公共课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forum-6-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7-1-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6-1-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5-1-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4-1-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答案3-2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175-1-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答案3-1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174-1-1.htm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答案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13-1-1.html 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mp3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11-1-1.htm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12-1-1.html 新概念英语文本1-4册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10-1-1.html 毛邓三课后题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8-1-1.html 中国近代史纲要(高教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3-1-1.html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答案及辅导(浙大三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2-1-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mp3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1-1-1.html 哲学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forum-5-1.html 认识世界的伟大工具[整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168-1-1.html 逻辑学课件、练习答案、案例评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167-1-1.html 普通逻辑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67-1-1.html 任汝芬成都冲刺讲座要点整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16-1-1.html 张俊芳说的哲学需要背的内容(主观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15-1-1.html 【人教版】哲学常识基础知识记忆手册(上下册)https://www.360docs.net/doc/2c17201042.html,/thread-14-1-1.html 经济学类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打印

1、详解版 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人教版)课题1---金属材料 题号 1密度小,具有抗腐蚀性。 2铁:可用于做菜刀、镰刀、锤子等;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铜:可用于制电线、火锅等;利用了其导电性好,导热性好,熔点高的性质。金:可用于制作项链、戒指等饰品;利用了其具有较好的金属光泽的性质。点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3 需要有光泽好,抗腐蚀,硬度大的性质。提示: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4(1)外科手术刀:不锈钢,因为其抗腐蚀性好。(2)防盗门:锰钢,硬度大。(3)门锁:黄铜,因为强度高,可塑性好、易加工、耐腐蚀。(4)自行车支架:锰钢,因为其韧性好,硬度大。 5 该金属可能的用途有:制作机器零件、火箭、飞机、轮船、电线、电榄、化工和通讯设备等。 6解:1 000 kg铁红中铁的质量=1 000 kg××100%=1 000 kgX xl00%=700 kg答:1 000 kg铁红中最多含铁的质量为700 kg。点拨:利用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题号解析 1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如果刷洗铝制品时,用钢刷、沙等来摩擦,就会破坏铝制品表面的致密氧化膜,使铝被腐蚀的速度加快。 2 配制波尔多液的硫酸铜溶于水可制成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反应,使铁制品被腐蚀,硫酸铜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04=FeS04+Cu,所以不能用铁制容器

配制波尔多液,也不能在配制时用铁棒搅拌。 3①C+O2CO2。 (化合反应)或C+2CuO2Cu+CO2 (置换反应)②CO2+C2CO (化合反应) ③3Fe+2O2Fe3O4 (化合反应)④Fe3O4+4CO3Fe+4CO2⑤ 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或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⑥ 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Fe+CuCl2=FeCl2+Cu(置换反应)点拨:本题主要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会判断反应类型。 4 2Mg+O22MgO (化合反应) Mg+2HCl=MgCl2+H2↑(置换反应)2Cu+O22CuO (化合反应) 5(1)不反应 (2) Zn+CuSO4=ZnSO4+Cu(3)不反 应(4)Al+3AgNO3=Al(NO3)3+3Ag点拨: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判断金属能否与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6 7 8 生成氢气的质量:Mg: , Zn: , Fe: 需要金属的质量:Mg: 360g, Zn: 975g, Fe: 840g点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步骤不要忘记单位。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题号解析 1(2)(3)点拨: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接触,这与环境因素有关。 2(1)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雨少。 (2)用干布擦自行车上的雨水是防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用干布擦掉水分保护自行车的干燥。擦干后用带油的布擦,就在自行车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水分不易侵入,可以防止铁生锈。如果直接用带油的布擦,不仅不易擦干,而且还容易将水分盖在油层下面,使铁生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下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答: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能溶解在水和油中。 第23页: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A B C D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习题 1.1):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运动函数为2 x =2t,y =4t 8-。(1)求质点的轨道方程;(2)求t =1 s t =2 s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解:(1)由x=2t 得, y=4t 2-8 可得: y=x 2 -8 即轨道曲线 (2)质点的位置 : 2 2(48)r ti t j =+- 由d /d v r t =则速度: 28v i tj =+ 由d /d a v t =则加速度: 8a j = 则当t=1s 时,有 24,28,8r i j v i j a j =-=+= 当t=2s 时,有 48,216,8r i j v i j a j =+=+= 2、(习题1.2): 质点沿x 在轴正向运动,加速度kv a -=,k 为常数.设从原点出发时 速度为0v ,求运动方程)(t x x =. 解: kv dt dv -= ??-=t v v kdt dv v 001 t k e v v -=0 t k e v dt dx -=0 dt e v dx t k t x -??=000 )1(0t k e k v x --= 3、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 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 解: =a d v /d t 4=t d v 4=t d t ? ?=v v 0 d 4d t t t v 2=t 2 v d =x /d t 2=t 2 t t x t x x d 2d 0 20 ?? = x 2= t 3 /3+10 (SI) 4、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高度h 处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求: (1)小球的运动方程; (2)小球在落地之前的轨迹方程; (3)落地前瞬时小球的 d d r t ,d d v t ,t v d d . 解:(1) t v x 0= 式(1) 2gt 21h y -= 式(2) 201 ()(h -)2 r t v t i gt j =+ (2)联立式(1)、式(2)得 2 2 v 2gx h y -= (3) 0d -gt d r v i j t = 而落地所用时间 g h 2t = 所以 0d -2gh d r v i j t = d d v g j t =- 2 202y 2x )gt (v v v v -+=+= 21 20 212202)2(2])([gh v gh g gt v t g dt dv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 ! 任明嘉的日志 经济金融 [PDF格式]《会计学原理》同步练习题答案 [Word格式]《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自学推荐,23页) [Word格式]《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Word格式]《实用成本会计》习题答案 [Word格式]《会计电算化》教材习题答案(09年) [JPG格式]会计从业《基础会计》课后答案 [Word格式]《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第3版,宋承先)[Word格式]《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七版,多恩布什) [Word格式]《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 [PDF格式]《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第三版,高鸿业)可直接打印 [Word格式]《金融工程》课后题答案(郑振龙版) [Word格式]《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布兰查德版) [JPG格式]《投资学》课后习题答案(英文版,牛逼版) [PDF格式]《投资学》课后习题答案(博迪,第四版) [Word格式]《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高鸿业版) [Word格式]《公司理财》课后答案(英文版,第六版)

[Word格式]《国际经济学》教师手册及课后习题答案(克鲁格曼,第六版) [Word格式]《金融市场学》课后习题答案(张亦春,郑振龙,第二版)[PDF格式]《金融市场学》电子书(张亦春,郑振龙,第二版) [Word格式]《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平狄克版) [Word格式]《中级财务会计》习题答案(第二版,刘永泽) [PDF格式]《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萨尔瓦多,英文版) [JPG格式]《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曼昆,中文版) [PDF格式]《宏观经济学》答案(曼昆,第五版,英文版)pdf格式 [Word格式]《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二版)习题答案 [Word格式]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PDF格式]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教材详细答案 [Word格式]完整的英文原版曼昆宏观、微观经济学答案 [Word格式]《金融市场学》课后答案(郑振龙版) 化学物理 [Word格式]《固体物理》习题解答(方俊鑫版) [Word格式]《简明结构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夏少武) [Word格式]《生物化学》复习资料大全(3套试卷及答案+各章习题集)[PDF格式]《光学教程》习题答案(第四版,姚启钧原著) [Word格式]《流体力学》实验分析答案(浙工大版) [Word格式]《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潘祖仁主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问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问题答案(完整版) P7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习题1、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举例见第2题) 2、(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3、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4、(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P15步骤2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答: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能溶解在水和油中。 第23页: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A B C D 【分析】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实验操作。

2014版大学物理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P31 第一章 习题答案 3.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a 与位置坐标x 的关系为 a =2+6 x 2 (SI) 如果质点在原点处的速度为零,试求其在任意位置处的速度. 解:设质点在x 处的速度为v , 62d d d d d d 2x t x x t a +=?== v v ()x x x d 62d 0 2 ?? += v v v () 2 2 1 3 x x +=v 4.有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t 时刻的坐标为x = 4.5 t 2 – 2 t 3 (SI) .试求: (1) 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 (2) 第2秒末的瞬时速度; (3) 第2秒内的路程. 解:(1) 5.0/-==??t x v m/s (2) v = d x /d t = 9t - 6t 2 v (2) =-6 m/s (3) S = |x (1.5)-x (1)| + |x (2)-x (1.5)| = 2.25 m 5.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质点所经过的弧长与时间的关系为2 2 1ct bt S + = 其中b 、c 是大于零的常量,求从0=t 开始到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时所经历的时间. 解: ct b t S +==d /d v c t a t ==d /d v ()R ct b a n /2 += 根据题意: a t = a n 即 ()R ct b c /2 += 解得 c b c R t -= 6.由楼窗口以水平初速度0v 射出一发子弹,取枪口为原点,沿0v 方向为x 轴,竖直向下为y 轴,并取发射时刻t 为0,试求: (1) 子弹在任一时刻t 的位置坐标及轨迹方程; (2) 子弹在t 时刻的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解:(1) 2 02 1gt y t x = = , v 202/2 1v g x y = (2) v x = v 0,v y = g t ,速度大小为: 2 22 02 2 t g y x +=+=v v v v 方向为:与x 轴夹角 θ = tg -1( gt /v 0) 222 02//d d t g t g t a t +==v v 与v 同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