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数学暑期衔接资料(教师版)

初升高数学暑期衔接资料(教师版)
初升高数学暑期衔接资料(教师版)

2015初升高暑假数学辅导资料

(一)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课时)

(Ⅰ)、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

1、了解集合的含义、领会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用小写的字母a,b,c,…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集合: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2、能准确把握集合语言的描述与意义:列举法和描述法:注意以下表示的集合之区别:{y=x2+1};{x2-x-2=0},{x| x2-x-2=0},{x|y=x2+1};

{t|y=t2+1};{y|y=x2+1};{(x,y)|y=x2+1};;{},{0}

3、特殊的集合:N、Z、Q、R;N*、;

(Ⅱ)、典例剖析与课堂讲授过程:

一、集合的概念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用小写的字母a,b,c,…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集合:用大写字母A,B,C,…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②、特殊的集合:N、Z、Q、R;N*、;

③、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例题1】、已知集合A={a-2,2a2+5a,10},又-3∈A,求出a之值。

●解析:分类讨论思想;a=-1(舍去),a=

▲★课堂练习:

1、书本P5:练习题1;P11:习题1.1:题1、

2、5:①②

2、已知集合A={1,0,x},又x2∈A,求出x之值。(解:x=-1)

3、已知集合A={a+2,(a+1)2,a2+3a+3},又1∈A,求出a之值。(解:a=0)

二、集合的表示---------列举法和描述法

★【例题2】、书本P3:例题1、P4:例题2

★【例题3】、已知下列集合:(1)、

={n | n = 2k+1,k

N,k

5};(2)、

={x | x = 2k, k

N, k

3};(3)、

={x | x = 4k+1,或x = 4k-1,k

k

3};

问:(Ⅰ)、用列举法表示上述各集合;(Ⅱ)、对集合

,如果使k

Z,那么

所表示的集合分别是什么?并说明

的关系。

解:(Ⅰ)、⑴

={n | n = 2k+1,k

N ,k

5}={1,3,5,7,9,11};

⑵、

={x | x = 2k, k

N, k

3}={0,2,4,6};

⑶、

={x | x = 4k

1,k

k

3}={-1,1,3,5,7,9,11,13};

(Ⅱ)、对集合

,如果使k

Z,那么

所表示的集合都是奇数集;

所表示的集合都是偶数集。

▲点评:(1)通过对上述集合的识别,进一步巩固对描述法中代表元素及其性质的表述的理解;

(2)掌握奇数集.偶数集的描述法表示和集合的图示法表示。

★【例题4】、已知某数集A满足条件:若

,则

.

①、若2

,则在A中还有两个元素是什么;②、若A为单元素集,求出A和

之值.

● 解:①

;②

(此时

)或

(此时

)。

▲●课堂练习:

1、书本P5:练习题2;P12:题3、4

2、设集合M={x|x= 4m+2,m∈Z},N={y|y= 4n+3,n∈Z},若

x0∈M,y0∈N,则x0·y0与集合M、N的关系是( A):A、x0·y0∈M B、x0·y0M C、x0·y0∈N D、无法确定

●解:x0·y0= 4(4mn+3m+2n+1)+2,则x0·y0∈M

三、今日作业:

1、已知集合B={x|ax2-3x+2=0,a∈R},若B中的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出a 的取值范围。(解:a=0或a≥9/8)

2、已知集合M={x∈N|

∈Z},求出集合M。(解:M={0,1,2,5}

3、已知集合N={

∈Z | x∈N},求出集合N。(解:N={1,2,3,6}

四、提高练习:

★【题1】、(2006年·辽宁·T5·5分)设⊕是R上的一个运算,A是R上的非空子集,若对任意的a、b∈A,有a⊕b∈A,则称A对运算⊕封闭,下列数集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除数不等于0)四则运算都封闭的是( C )

A 自然数集

B 整数集

C 有理数集

D 无理数集

★【题2】(2006年·山东·T1·5分)定义集合运算:A⊙B={z︳z=

xy(x+y),z∈A,y∈B},设集合A={0,1},B={2,3},则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D )

(A)0 (B)6 (C)

12 (D)18

★【题3】(2005年·湖北·T1·5分)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

,则P+Q中元素的个数是( B )

A.9 B.8 C.

7 D.6

★【题4】(广东2007年理科·8题)设

是至少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在

上定义了一个二元运算“*”(即对任意的

,对于有序元素对(

),在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与之对应).若对任意的

,有

,则对任意的

,下列等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A )

A.

B.

C.

D.

(Ⅲ)、课堂回顾与小结:

1、记准N、Z、Q、R;

2、分清列举法和描述法,注意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

讲义二: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2课时)

(Ⅰ)、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

1、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空集;集合的相等。

2、注意韦恩图、利用数轴的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的培养与应用。

(Ⅱ)、典例剖析与课堂讲授过程:

(一)、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空集(如方程x2+1=0的根);集合的相等。

(二)、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A的子集个数是_____2n,,真子集个数是___2n-1,非空真子集:2n-2

★【例题1】、已知集合P={x|x2-5x+4≤0},Q={x|x2-(b+2)x+2b≤0}且有PQ,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解:{b|1≤b≤4};注意利用数轴去加以判断。

★【例题2】、(2007年湖南·10题).设集合

都是

的含两个元素的子集,且满足:对任意的

),都有

表示两个数

中的较小者),则

的最大值是( B )

A.10 B.11 C.12 D.13 ★【例题3】、(2007年北京文科·15题·12分)记关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

,不等式

的解集为

)若

,求

;(

)若

,求正数

的取值范围.

●解:(

)由

,得

,得

,又

,所以

,即

的取值范围是

▲★课堂练习:

1、书本P7:练习题1、

2、3;P12: 5:①②③;B组第2题。

2、已知集合A={2,8,a}, B={2,a2-3a+4},又AB,求出a之值。(解:a= -1或4)

3、已知集合A={x|-3≤x≤4}B={x|2m-1≤x≤m+1},当BA时,求出m之取值范围。(解:m≥-1)

特别注意:当BA时,B一定包括有两种情形:B=或B≠,解题时极易漏掉B=这一情况从而出错!

(三)、今日作业:

●1、判断下列集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包含或相等关系:

①、已知集合A={x|x=2k-1,k∈Z}B={x|x=2m+1,m∈Z}(解:A=B)

②、已知集合A={x|x=2k,k∈Z}B={x|x=4m,m∈Z}(解:B A)

●2、已知集合M={x|-2≤x≤5},N={x|m+1≤x≤2m-1}

①、若NM,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m≤3,注意N为的情况!)

②、若x∈Z,则M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多少个?(解:28-2=254个)

③、(选做)当x∈R 时,没有元素使得x∈M与x∈N同时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m<2或m>4)

(四)、提高练习:

★【题1】、设集合S={a,b,c,d,e},则包含{a,b}的S的子集共有

(D )个

A 2

B 3

C 5

D 8

★【题2】、集合A={(x,y)|2x+y=5,x∈N,y∈N},则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C )

A4B5C6D7

★【题3】、对于两个非空数集A、B,定义点集如下:A×B=

{(x,y)|x∈A,y∈B},若A={1,3},B={2,4},则点集A×B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___14_个

★【题4】、集合

的真子集个数是( A )

(A)16 (B)8 (C)

7 (D)4

●解答、

,A的真子集有:

,共7个,选C

★【题5】、(2004湖北)已知集合P={m|-1

A P=Q B

PQ C PQ D P∩Q=Q

★【题6】、设集合M={x|x=

+

,k∈Z},N={x|x=

+

,k∈Z},则( B)

A M=N B

MN C MN D M∩N=

(Ⅲ)、课堂回顾与小结:

3、分清子集、真子集、空集;注意的特殊性。

4、利用韦恩图,利用数轴,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与应用。

讲义三: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2课时)

(Ⅰ)、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

1、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①、交集A∩B={x|x∈A且x∈B};

②、并集A∪B={x|x∈A或x∈B};

③、全集和补集:CUA={x|x∈U且xA}

2、注意韦恩图、利用数轴的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的培养与应用。

(Ⅱ)、典例剖析与课堂讲授过程:

(一)、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

A∩B={x|x∈A且x∈B}; A∪B={x|x∈A或x∈B};CUA={x|x∈U且xA}

(二)、A∪B=A ?BA,要特别注意B是否为的情况的讨论。

★【例题1】、已知集合A={x|x2-2x-8=0},B={x|x2+ax+a2-12=0}且有A∪B=A ,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

●解:{a|a<-4,或a=-2,或a≥4};注意,注意分类讨论。

★【例题2】、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

(A∪B)

●解:{a|a<-4,或a=-2,或a≥4};注意,注意分类讨论。

★【例题3】、已知集合A={x|x2-4mx+2m+6=0},B={x|x<0},且有

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正难则反,补集的思想){m|m≤-1}

▲★课堂练习:

◆1、书本P11:练习题1、2、3、4;P12: 6、7、8、9;B组第3、题。

◆2、、(2006年·辽宁·T1·5分)设集合A={1,2},则满足A∪B={1,2,3}的集合B的个数为( C )

A 1

B 3

C 4

D 8

◆3、(2005年·全国Ⅰ·T2·5分)设I为全集,S1、S2、S3是I 上的三个非空子集,且S1∪S2∪S3=I,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C )

A CIS1∩(S2∪S3)=

B S1(CIS2∩CIS3) C

CIS1∩CIS2∩CIS3= D S1(CIS2∪CIS3)

4、已知集合A={x|-3≤x≤4}B={x|2m-1≤x≤m+1},当A∪B=A时,求出m之取值范围。

(解:m≥-1)

特别注意:当BA时,B一定包括有两种情形:B=或B≠,解题时极易漏掉B=这一情况从而出错!

(三)、今日作业:

●1、已知集合A={x|x+2>0},B={x|ax-3<0}且有A∪B=A,求a 的取值范围。 (解:{a|a≤-3/2})

●2、书本P12:10题、B组4题。

(四)、提高练习:

●★【题1】、设全集U=R,A={x|

<0},B={x|x<-1},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C )

A {x|x>0}

B {x|-3

C {x|-3

D {x|x<-1}

●★【题2】、集合A={(x,y)|2x+y=5,x∈N,y∈N},则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C )

A4B5C6D7

★【题3】、集合M={x||x-3|≤4},N={y|y=

+

},则M∩N=____{0}

★【题4】、(2004年·上海·T3·4分)设集合A={5,log2(a+3)},集合B={a,b}若满足A∩B={2},则A∪B=____{1,2,5}

【题5】、①已知集合A={y|y=

},B={y|y=x2-2x-3,x∈R},则A∩B=____{y|y≥0}

②已知集合A={x|y=

},B={y|y=x2-2x-3,x∈R},则A∩B=____{x|x≥1或

≤x≤

★【题6】、已知集合P={x|x2-5x+4≤0},Q={x|x2-(b+2)x+2b≤0}且有PQ,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解:(答案:{b|1≤b≤4})

★【题7】、若全集I=R,(x),g(x)均为x的二次函数,且P={x|(x)<0},Q={x| g(x)≥0,}则不等式组

的解集可用P、Q表示为___( P∩CRQ)

★【题8】、.如右图所示,I为全集,M、P、S为I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C )

A.(M∩P)∪S B.(M∩P)∩S

C.(M∩P)∩(CI S) D.(M∩P)∪(CI S)

●题9、(2007年江苏第2题).已知全集

,则A∩(CRB)为( A )

A.

B.

C.

D.

★题10、(07北京)已知集合

,若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Ⅲ)、课堂回顾与小结:

5、注意集合之间的运算:交、并、补;

6、利用韦恩图,利用数轴,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与应用。

讲义四:函数及其表示(1)

(Ⅰ)、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

1、函数概念:书本:P15实例1、炮弹的发射——解析法;实例

2、臭氧问题——图象法;实例

3、恩格尔系数——列表法;

2、函数的定义:P16定义: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称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

. 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叫值域(range);注意记为y=f(x),x∈A;

3、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4、函数y=f(x)的定义域和值域:已学的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的定义域与值域?

●练习:题1、

,求f(0)、f(1)、f(2)、f(-1)的值。

→题2、求

值域.

5、区间的概念:

●练习:1、用区间表示:R、{x|x≥a}、{x|x>a}、{x|x≤b}、{x|x

2、用区间表示:函数y=

的定义域,值域是。

●作业:已知函数f(x)=3x

+5x-2,求f(3)、f(-

)、f(a)、f(a+1)

(Ⅱ)、典例剖析与课堂讲授过程:

(一)、函数的概念:

(二)、函数的定义域的常见求法:

★【例题1】、书本P17例题1、例题2

★【例题2】、如果函数(x)满足:对任意的实数m、n都有(m)+ (n)= (m+n)且(1003)=2,则(1)+ (3)+ (5)+…+(2005)=____(2006)

★【例题3】、(06·重庆·T21·12分)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f(x)满足

(f(x)-x2+x)=f(x)-x2+x.

(Ⅰ)若f(2)=3,求f(1);又若f(0)=a,求f(a);(Ⅱ)设有且仅有一个实数x0,使得f(x0)= x0,求函数f(x)的解析表达式.

▲解:(Ⅰ)因为对任意x∈R,有f(f(x)- x2 + x)=f(x)- x2 +x,所以

f(f(2)- 22+2)=f(2)- 22+2.

又由f(2)=3,得f(3-22+2)-3-22+2,即f(1)=1.;若f(0)=a,则f(a-

02+0)=a-02+0,即f(a)=a.

(Ⅱ)因为对任意xεR,有f(f(x))- x2 +x)=f(x)- x2 +x.;又因为有且只有一个实数x0,使得f(x0)- x0.

所以对任意x∈R,有f(x)- x2 +x= x0.;在上式中令x= x0,有f(x0)-x

+ x0= x0,

又因为f(x0)- x0,所以x0- x

=0,故x0=0或x0=1.;若x0=0,则f(x)- x2 +x=0,即f(x)= x2 –x.

但方程x2 –x=x有两上不同实根,与题设条件矛质,故x2≠0.

若x2=1,则有f(x)- x2 +x=1,即f(x)= x2 –x+1.易验证该函数满足题设条件.

最新数学初升高暑假衔接班教案

易学教育个性化教案 教研组长(主任)签字:该页请在下一次上课时带回

教学目录 一、初升高数学衔接班学法指导 二、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三、集合的基本关系与集合的表示 四、函数的表示与函数的概念 五、函数的单调性 六、函数的奇偶性 七、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 八、基本初等函数——对数函数 九、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 十、梳理与检测

集合 集合的概念 【知识提炼】 1.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从属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二者符号表示不同.求解集合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楚集合的元素,即元素是什么,有哪些元素. 2.集合的关系有子集、真子集;集合的运算有交集、并集、补集和相等.常常借助Venn 图、数轴和函数图象进行有关的运算,使问题变得直观,简洁. 3.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因其特殊常常容易忽略.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 ?B ,则有A =?或A ≠?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 【概念梳理】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____或________关系, 用符号_∈___或___?__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真子集及其性质对任意的x ∈A ,都有x ∈B ,则A B ?(或B A ?). 若A ?B ,且在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 ∈B ,但x ?A , 则__ __(或__ __). ? _?__A ;A_?__A ;A ?B ,B ?C ?A__?__C. (2)集合相等 若A ?B 且B ?A,则_______. 3.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并集:A ∪B={x|x ∈A 或x ∈B}; 交集:A ∩B=___{x|x ∈A 且x ∈B}____;

初升高衔接数学试卷

初升高衔接数学测试题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x 的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 A .221 x x + B .02=++c bx ax C .()()121=+-x x D .052322=--y xy x 2.化简 1 321 21++ -的结果为( ) A 、23+ B 、23- C 、322+ D 、223+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 60x kx --=的一个根为3x =,则实数k 的值为( ) A .2 B .1- C .1 D .2- 4.已知全集U=R ,集合A={x|1≤x<7},B={x|x2-7x+10<0},则A∩(?RB) = ( ) A .(1,2)∪(5,7) B .[1,2]∪[5,7) C .(1,2)∪(5,7] D .(1,2]∪(5,7) 5.有6张写有数字的卡片,它们的背面都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如图2),从中任意一张是数字3的概率是( ) A 、61 B 、31 C 、21 D 、32 6.已知x 、y 是实数,3x +4 +y 2-6y +9=0,则xy 的值是( ) A .4 B .-4 C .94 D .-94 7、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8.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5cm 和4cm ,圆心距为7cm ,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内切 C .外切 D .外离 图2 O A B M 图 3

9.如图3,⊙O的半径为5,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线段OM长的最小值为( ) A.2 B.3 C.4 D.5 10.已知:如图4, ⊙O 的两条弦AE 、BC 相交于点D,连接AC 、BE. 若∠ACB =6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O B =60° B . ∠ADB =60° C .∠AEB =60° D .∠AEB =3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方程 x 2 =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五角星的顶点是一个正五边形的五个顶点.这个五角星可以由一个基本图形(图中的阴影部分)绕中心O 至少经过____________次旋转而得到, 每一次旋转_______度. 13.若实数a 、b 满足1 112 2+-+-= a a a b ,则a+b 的值为 ________. 14.圆和圆有不同的位置关系.与下图不同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只填一种) 15.若关于x 方程kx 2–6x+1=0有两个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16.如图6,在Rt △ABC 中,∠C=90°,CA=CB=2。分别以A 、B 、C 为圆心,以2 1 AC 为半径画弧,三条弧与边AB 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 面积是______. 17. x 6 (x 2 -y 2 )+y 6 (y 2 -x 2 )= 18.已知:如图7,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4,若以AB 为直径的⊙O 与BC 相交于点D ,DE ∥AB ,DE 与AC 相交于点E ,则DE=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9.(6分) 计算: (6分)解方程:2(x+2)2=x 2 -4 图5 图7 图6 12题图

初升高数学衔接测试题(学生版)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若2x25x 2 0,贝卩.4x24x 1 2x 2 等于() A.4x 5 B. 3 C. 3 D.5 4x 2. 已知关于x不等式2x2+ bx—c>0的解集为x|x 1或x 3},则关 于x的不等式bx2 cx 4 0的解集为() A. x | x2或x -} B. x| x —或x 2} 22 C.{x| -x2} 1 D. x | 2 x } 22 3.化简12的结果为() 2 1 3 1 A、■ 3.2 B 、 3 、2 C 、 2 2 3 D 、 3 2、2 4.若O v a v 1,则不等式(x—a)(x—丄)v0的解为() a xl 1

C. x | x a 或 x 1 a ; D. x | x 1 或 x a a 5.方程 x 2—4 x +3=0的解是() =±1 或 x=± 3 =1 和 x=3 = —1 或 x= — 3 D. 无实数 根 6.已知(a b)2 7 ,(a b)2 3,则 a 2 b 2与ab 的值分别是( ) A. 4,1 B. 2, 3 C. 2 5,1 D. 10,2 2 7.已知y 2x 2的图像时抛物线,若抛物线不动,把 X 轴,Y 轴分别向 大值1; 大值. 上, 向右平移 2个单位,那么在新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 y 2(x 2)2 B. 2(x 2)2 2 C. y 2(x 2)2 D. 2(x 2 2)2 2 8.已知 2x 2 3x 0,则函数f(x) x 2 A.有最小值4 但无最大值; B. 有最小值寸,有最 C.有最小值1 ,有最大值 19 ; D. 无最小值,也无最

怎么做好初升高数学衔接准备

初升高,是学生一个升学阶段,告别初中生活,正式成为高中的一员。 那么初中和高中数学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我们要如何为高中的学习打好一个基础?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

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 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 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 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含答案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着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

初升高数学暑期衔接资料(教师版)

2015初升高暑假数学辅导资料 (一)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课时) (Ⅰ)、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 1、了解集合的含义、领会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用小写的字母a,b,c,…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集合: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2、能准确把握集合语言的描述与意义:列举法和描述法:注意以下表示的集合之区别:{y=x2+1};{x2-x-2=0},{x| x2-x-2=0},{x|y=x2+1}; {t|y=t2+1};{y|y=x2+1};{(x,y)|y=x2+1};;{},{0} 3、特殊的集合:N、Z、Q、R;N*、; (Ⅱ)、典例剖析与课堂讲授过程: 一、集合的概念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用小写的字母a,b,c,…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集合:用大写字母A,B,C,…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②、特殊的集合:N、Z、Q、R;N*、; ③、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例题1】、已知集合A={a-2,2a2+5a,10},又-3∈A,求出a之值。 ●解析:分类讨论思想;a=-1(舍去),a=

▲★课堂练习: 1、书本P5:练习题1;P11:习题1.1:题1、 2、5:①② 2、已知集合A={1,0,x},又x2∈A,求出x之值。(解:x=-1) 3、已知集合A={a+2,(a+1)2,a2+3a+3},又1∈A,求出a之值。(解:a=0) 二、集合的表示---------列举法和描述法 ★【例题2】、书本P3:例题1、P4:例题2 ★【例题3】、已知下列集合:(1)、 ={n | n = 2k+1,k N,k 5};(2)、 ={x | x = 2k, k N, k 3};(3)、 ={x | x = 4k+1,或x = 4k-1,k k 3}; 问:(Ⅰ)、用列举法表示上述各集合;(Ⅱ)、对集合 ,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第一讲数与式 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a,a0, | a | 0,a0, a, a0.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a b 表示在数轴上,数 a 和数b之间的距离. 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① f (x) a(a 0)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a f ( x) a 。 ② f (x) a(a 0)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f (x) a或 f ( x) a 。 ③ f (x) g ( x) f 2 ( x)g 2 (x) 。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 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 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1段进行讨论. 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 例 1.求不等式3x 5 4 的解集 例 2. 求不等式2x 1 5的解集 例 3. 求不等式x 3 x 2 的解集 例 4. 求不等式 | x+ 2| + | x- 1| > 3 的解集.

例 5. 解不等式 | x- 1| + |2 -x| > 3-x. 例 6.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 x-5|+| x-3|< a 有解,求 a 的取值范围. 练习 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x 1 x 3 >4+x (2) | x+1|<| x-2| (3) | x- 1|+|2 x+1|<4 (4)3x 2 7 (5)5x 7 8 3、因式分解 乘法公式 ( 1)平方差公式( a b)( a b)a2b2 ( 2)完全平方公式( a b) 2a22ab b2 ( 3)立方和公式( a b)(a2ab b2 )a3b3 ( 4)立方差公式( a b)(a2ab b2 )a3b3 ( 5)三数和平方公式( a b c)2a2b2c22(ab bc ac) 33223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

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1.填空: (1)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 (2)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 2.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a b =,则a b = (B )若a b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 3.化简:|x -5|-|2x -13|(x >5). 2.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3)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4)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练 习 1.填空: (1)221111()9423 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 (3 ) 2222(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 (1)若212 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 m (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 (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3.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最全最新)

初升高中衔接教程 数学 典型试题举一反三 理解记忆成功衔接

前言 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 1、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 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还在使用; 3、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而高中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和常用方法; 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屡屡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脱节; 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要领; 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只是定量介绍了解,高中则作为重点,并无专题内容在教材中出现,是高考必须考的综合题型之一; 9、几何中很多概念(如三角形的五心:重心、内心、外心、垂心、旁心)和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初中早就已经删除,大都没有去学习; 10、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高中则在使用。 另外,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等等等初中大大淡化,甚至老师根本没有去延伸发掘,不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难免会导致很多知识的脱节和漏洞。本书当然也没有详尽列举出来。我们会不断的研究新课程及其体系。将不遗余力地找到新的初高中数学教材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不胜感激!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第一讲 数与式 1、 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0,||0,0,,0.a a a a a a >??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a f x a -<<。 ②()(0)f x a a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f x a f x a ><-或。 ③2 2 ()()()()f x g x f x g x >?>。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 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 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 +1 段进行讨论. 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 例1. 求不等式354x -<的解集 例2.求不等式215x +>的解集 例3.求不等式32x x ->+的解集 例4.求不等式|x +2|+|x -1|>3的解集.

例5.解不等式|x -1|+|2-x |>3-x . 例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5|+|x -3|<a 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 练习 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13x x -+->4+x (2)|x +1|<|x -2| (3)|x -1|+|2x +1|<4 (4)327x -< (5)578x +> 3、因式分解 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 2 ()()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 2 2 ()2a b a ab b ±=±+ (3)立方和公式 2 2 3 3 ()()a b a ab b a b +-+=+ (4)立方差公式 2 2 3 3 ()()a b a ab b a b -++=- (5)三数和平方公式 2 2 2 2 ()2()a b c a b c ab bc ac ++=+++++ (6)两数和立方公式 3 3 2 2 3 ()33a b a a b ab b +=+++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含标准答案)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含答案)

————————————————————————————————作者:————————————————————————————————日期: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例如:高一《代数》第一章就有基本概念52个,数学符号28个;《立体几何》第一章有基本概念37个,基本公理、定理和推论21个;两者合在一起仅基本概念就达89个之多,并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 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有的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再弥补后悔晚矣。 3 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0,||0,0,,0.a a a a a a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 3.化简:|x -5|-|2x -13|(x >5). 2.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3)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4)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练 习 1.填空: (1)221111()9423 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 (3 ) 2222(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 (1)若212 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 m (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

初升高衔接数学测试题

初升高衔接数学测试题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衔接班数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1.若02522<+-x x ,则221442-++-x x x 等于( ) 2.已知关于x 不等式2x 2+bx -c >0的解集为{}31|>-????或; (D) 1|x x x a a ??<>???? 或 4、方程x 2-4│x│+3=0的解是 ( ) =±1或x=±3 =1和x=3 =-1或x=-3 D.无实数根 5.已知7)(2=+b a ,3)(2=-b a ,则22b a +与ab 的值分别是( ) A. 4,1 B. 2,23 ,1 D. 10,2 3 6.已知22x y =的图像时抛物线,若抛物线不动,把X 轴,Y 轴分别向上,向右平移2个单位,那么在新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2)2(22+-=x y B.2)2(22-+=x y C.2)2(22--=x y D.2)2(22++=x y 7.已知0322≤-x x ,则函数1)(2++=x x x f ------------------------( ) (A) 有最小值43,但无最大值; (B)有最小值4 3,有最大值1; (C) 有最小值1,有最大值4 19; (D)无最小值,也无最大值. 8.设βα、是方程)( 02442R x m mx x ∈=++-的两实根,则22βα+的最小值为( )

【初高一衔接】专题02 乘法公式-走进新高一之2020年暑假初升高数学完美衔接课(解析版)

乘法公式 主要讲解几个常见公式的证明,并补充一些常用的公式 公式一、平方差公式 公式二、完全平方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公式进行变形,常见的变形如下: 1. 2. 3. 4. 5. 公式三、立方和公式 公式四、立方差公式 例1、计算 例2、计算 例3、已知a、b是方程 (1);(2);(3);(4) 【解答】(1)77;(2(3)112;(4)24 【解析】∵a、b是方程a+b=7,ab=11.

(1); (2; (3); 乘法公式巩固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式子计算正确的是() A.m3?m2=m6B.(﹣m)﹣2= C.m2+m2=2m2D.(m+n)2=m2+n2 【解答】C 【解析】A、m3?m2=m5,故A错误; B、(﹣m)﹣2=,故B错误; C、按照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法则,该运算正确. D、(m+n)2=m2+2mn+n2,故D错误. 2.如图(1),边长为m的正方形剪去边长为n的正方形得到①、②两部分,再把①、②两部分拼接成图(2)所示的长方形,根据阴影部分面积不变,你能验证以下哪个结论() A.(m﹣n)2=m2﹣2mn+n2B.(m+n)2=m2+2mn+n2 C.(m﹣n)2=m2+n2D.m2﹣n2=(m+n)(m﹣n) 【解答】D 【解析】图(1)中,①、②两部分的面积和为:m2﹣n2, 图(2)中,①、②两部分拼成长为(m+n),宽为(m﹣n)的矩形面积为:(m+n)(m﹣n),因此

有m2﹣n2=(m+n)(m﹣n), 3.将图甲中阴影部分的小长方形变换到图乙位置,能根据图形的面积关系得到的关系式是() A.(a+b)(a﹣b)=a2﹣b2B.(a﹣b)2=a2﹣b2 C.b(a﹣b)=ab﹣b2D.ab﹣b2=b(a﹣b) 【解答】A 【解析】(a+b)(a﹣b)=a2﹣b2. 4.如图1的8张长为a,宽为b(a<b)的小长方形纸片,按如图2的方式不重叠地放在长方形ABCD 内,未被覆盖的部分(两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设左上角与右下角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差为S,当BC的长度变化时,按照同样的放置方式,S始终保持不变,则a,b满足() A.b=5a B.b=4a C.b=3a D.b=a 【解答】A 【解析】设左上角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1,右下角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2, S=S1﹣S2 =AD?AB﹣5a?AD﹣3a?AB+15a2﹣[BC?AB﹣b(BC+AB)+b2] =BC?AB﹣5a?BC﹣3a?AB+15a2﹣BC?AB+b(BC+AB)﹣b2 =(5a﹣b)BC+(b﹣3a)AB+15a2﹣b2. ∵AB为定值,当BC的长度变化时,按照同样的放置方式,S始终保持不变, ∴5a﹣b=0,∴b=5a. 5.已知实数x、y、z满足x2+y2+z2=4,则(2x﹣y)2+(2y﹣z)2+(2z﹣x)2的最大值是()

2021年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第一讲数与式 欧阳光明(2021.03.07) 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 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①()(0)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f x a a -<<。 () a f x a ②()(0)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f x a a 或。 ><- f x a f x a ()() ③22 >?>。 ()()()() f x g x f x g x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 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

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1 段进行讨论. 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 例1. 求不等式354 x-<的解集 例2.求不等式215 x+>的解集 例3.求不等式32 ->+的解集 x x 例4.求不等式|x+2|+|x-1|>3的解集. 例5.解不等式|x-1|+|2-x|>3-x. 例6.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5|+|x-3|<a有解,求a的取值范围.练习 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13 -+->4+x x x (2)|x+1|<|x-2| (3)|x-1|+|2x+1|<4 (4)327 x-< (5)578 x+> 3、因式分解

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3)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4)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5)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6)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7)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解因式: (1)x2-3x +2; (2)2672x x ++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 2.提取公因式法 例2.分解因式: (1)()()b a b a -+-552(2)32933x x x +++ 3.公式法

初升高数学如何衔接

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有一部分内容出现初中不学,高中不讲的局面,导致新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不能尽快转变学习思维,将会在一开始就落后于其他同学。而目前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矛盾更加突出。 为此,在准高三暑假,针对整个高中的数学内容和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衔接辅导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内容的衔接 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存在脱节,主要表现在:代数方面的乘法公式中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例如,在学习必修

1分析函数的性质时会用到立方差公式;因式分解中初中重点强调了公式法和提取公因式,而在高中的学习中,对十字相乘法的使用频率和要求都比较高,例如在必修1中集合的运算和必修5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都会频繁使用十字相乘法;初中对二次函数的要求比较低,而在高中的学习中,对一元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都是重点和难点,而这一部分的内容将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几何方面的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的有关概念在初中学习的较为浅显,而在高中学习中,这一部分将是学习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基础。在必修2的立体几何和直线与圆的学习中都会用到初中所学的几何知识。所以在进入高中之前有必要把准备工作做好。 2、限时训练 目前的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但高中教材的表述则比较严谨、规范,对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这让很多高一新生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为此,必须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衔接过程中,逐步渗透高中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尽量给学生一个缓冲的过程,避免难度骤然增加,让学生一开始就从心理上产生畏惧。 3、思维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而解题思想和解题过程大多以模仿为主,学生通过机械的做题和老师对方法规律的总结,往往能够掌握的很好。而在高中的数学学习以抽象思维为主,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快转变学习方法,建立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习惯。

初升高暑假衔接数学讲义

初高中数学衔接 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 1、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 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还在使用; 3、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而高中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和常用方法; 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屡屡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脱节; 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要领; 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只是定量介绍了解,高中则作为重点,并无专题内容在教材中出现,是高考必须考的综合题型之一;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等等等初中大大淡化,甚至老师根本没有去延伸发掘,不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

目录 第一章数与式 (1) 1.1 乘法公式 (1) 1.2 二次根式 (2) 第二章函数、不等式、方程 (6) 2.1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6) 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3) 2.4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 (15) 2.5 一次分式型函数图像 (21) 第三章集合与函数 (26) 第1讲§1.1.1 集合的含义 (26) 第2讲§1.1.2 集合的表示 (30) 第3讲§1.1.3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5) 第4讲§1.1.4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 (39) 第5讲§1.1.5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补集及综合应用 (42) 第1讲§1.2.1 函数的概念 (46) 第2讲§1.2.2 复合函数及函数值域 (51) 第3讲§1.2.3 函数的表示及映射 (54) 第4讲§1.2.4 函数的单调性 (59) 第5讲§1.2.5 最值与单调性应用 (64) 第6讲§1.2.6 函数的奇偶性 (67)

2017-2018初升高衔接数学讲义

第1章 代数式与恒等变形 1.1 四个公式 知识衔接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实数与代数式,知道代数式中有整式,分式,根式,它们具有类似 实数的属性,可以进行运算。在多项式乘法运算中,我们学习了乘法公式,如: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并且知道乘法公式在整式的乘除,数值计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以及代数等式的证明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将会遇到更复杂的多项式运算为此在本章中我们将拓展乘法公式的内容。 知识延展 1 多项式的平方公式: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 222+++++=++ 2 立方和公式:3322))((b a b ab a b a +=+-+ 3 立方差公式:3322))((b a b ab a b a -=++- 4 完全立方公式:3223333)(b ab b a a b a ±+±=± 注意:(1)公式中的字母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2)要充分认识公式自身的价值,在多项式乘积中,正确使用乘法公式能提高运算速度,减少运算中的失误; (3)对公式的认识应当从发现,总结出公式的思维过程中学习探索,概括,抽象的科学方法; (4)由于公式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本章及初中所学的仅仅是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几个公式。 一 计算和化简 例1 计算:))(()(222b ab a b a b a +++- 变式训练:化简 62222))()()((y xy y x xy y x y x y x +-+++-+

二 利用乘法公式求值; 例2 已知0132=+-x x ,求331x x + 的值。 变式训练:已知3=++c b a 且2=++ac bc ab ,求2 22c b a ++的值。 三 利用乘法公式证明 例3 已知0,0333=++=++c b a c b a 求证:0200920092009=++c b a 变式训练:已知2 222)32()(14c b a c b a ++=++,求证:3:2:1::=c b a 习题精练 1 化简:322)())((b a b ab a b a +-+-+ 2 化简 )1)(1)(1)(1)(1)(1(12622+++-+++-a a a a a a 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